科学中考复习:月相、太阳系和宇宙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三宇宙知识点总结

初三宇宙知识点总结

初三宇宙知识点总结一、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由八大行星和无数的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组成。

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星,太阳的质量大约占据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8%,其余的质量则由行星、卫星和小行星等天体所组成。

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直径为142984km;最小的行星是水星,直径为4879km。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离太阳远近的次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除此之外,另外两颗行星:冥王星和一个新发现的行星状物体已被认定为第九和第十颗行星。

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是木卫二,直径为5282km;最小的卫星是土星的帕劳小卫星,直径不到1km。

一般认为卫星是围绕其他天体运转的星体,其中最大的卫星所拥有的半人马星最大,而最小的卫星则不足一半。

二、太阳系的运动太阳系的运动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太阳对行星、行星对太阳、行星对行星以及太阳系整体的运动。

首先,太阳自身是在银河系中旋转运动的,并不是处于静止状态。

太阳也在银河系中做自转和公转运动,公转的周期是2万多年。

其次,行星对太阳的运动主要体现在行星围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的运行。

行星每天绕太阳公转一周,同时也在轨道上自转。

日面上每小时从东向西很快地旋转一周,导致太阳系中的行星、卫星、小行星也表现出类似的运动规律。

除此之外,还有行星之间的相互运动,比如地球与其他行星之间产生引力作用,使得行星们围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上运行。

有些行星通过牵引,造成太阳的引力场和行星之间产生牵引,并同时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

最后,太阳系自身也在银河系中的运动。

太阳系由于太阳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受到银河系和其他恒星的引力作用,会产生相应的运动。

三、星球的形成星球本质上是一种天体,参与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星球是由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小行星和太阳系天体组成,它们的形成过程主要有两种学说:星云假说和凝聚核心假说。

首先,星云假说是指恒星和行星等天体的形成是由于星云内部的密度不均而形成的。

月亮和太阳知识点总结

月亮和太阳知识点总结

月亮和太阳知识点总结一、月亮知识点总结1. 月亮的成因:月亮是在地球形成之后不久形成的,它是由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后产生的碎片形成的。

这些碎片最终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月亮。

2. 月亮的表面特征:月亮有很多的陨石坑,这些陨石坑是由陨石撞击月球表面形成的。

除了陨石坑外,月亮的表面还有一些山脉、峡谷、平原等地貌特征。

3. 月相:月亮是围绕地球运转的,因此我们能够看到月亮不断改变形状的现象,这就是月相。

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的不同部分受到太阳光照的程度不同而产生的。

4. 月球的周期运动:月球运转周期为27.322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月的时间。

在这个时间内,月亮会完成一次围绕地球的运转。

5. 月球的引力影响:月球的引力对地球也有重要的影响,它是引起潮汐现象的主要原因。

6. 月球的勘测与探测:人类对月球进行了多次探测,最著名的当属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通过这些探测,我们对月球的了解更加深入,也为日后的登月计划打下了基础。

二、太阳知识点总结1. 太阳的构成:太阳主要由氢气和少量的氦气组成,大部分的能量都来自于核聚变反应。

2. 太阳的结构:太阳分为核心、辐射层、对流层、光球和日冕等组成部分。

这些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太阳的结构。

3. 太阳的能量产生:太阳能量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核聚变反应,而核聚变反应则是通过氢气转变为氦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4. 太阳运动:太阳是我们所知的最大的天体,它围绕银河系的中心运转。

在对地球的影响中,太阳以日、月和星的方式对地球和其他天体进行支配。

5. 太阳的光谱分析:太阳的光谱可以告诉我们太阳的组成和温度等信息,通过光谱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太阳。

6. 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一种特殊结构,它是太阳活动的指标之一,通过观察太阳黑子可以了解太阳的活跃程度。

7. 太阳的日食和月食:日食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光照到地球上,而月食则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照到月球上。

这两种天文现象是由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对位置造成的。

初中天文学知识点梳理

初中天文学知识点梳理

初中天文学知识点梳理天文学是研究天体现象和宇宙结构的科学领域。

了解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以下是对初中天文学知识点的梳理。

一、太阳系1.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八大行星(水金火木土天王星、天王星、海王星)、众多卫星(如月球)、小行星带、逆行小行星等。

2. 八大行星的特点和顺序:水金火木土天水火土天。

3. 最接近太阳的行星是水金火木土天(水金火、金火木、火木土、火土天),最远离太阳的行星是海王星。

4. 行星运动:行星围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形成不同的季节和昼夜。

二、月亮1. 月球的形成:大约约45亿年前,一颗与地球相撞的小行星与地球碰撞,撞击物形成了月球。

2. 月亮的自转和公转: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和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相同,因此我们总是看到月球同一面。

三、恒星和星座1. 恒星:恒星是自己发光的天体,有各自的亮度和颜色。

太阳也是一颗恒星。

2. 星座:星座是由恒星点成的一组图案,用于天文导航和天文观测。

四、星系和宇宙1. 星系:星系是由恒星、气体、星云和黑洞等天体组成的庞大天体系统,如银河系。

2. 宇宙:宇宙是包含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无限空间,宇宙中有无数的星系。

五、天体运动1. 星空的变化: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缘故,我们会观察到星空的变化,即星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观察会有不同的样子。

2. 日食和月食:日食是太阳被月球遮挡,月食是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

六、天象观测1. 望远镜:望远镜是人类用来观测远处天体的仪器,它可以放大天体,并使其更加清晰可见。

2. 天文观测技巧:合理使用望远镜、观测星体的时机和地点以及观测的目的等,对于天文观测非常重要。

七、航天探索1. 航天器:航天器是用于在外层空间中探索地球以外星球、月球和行星的人造设备。

2. 航天探索的意义:航天探索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促进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总结:初中天文学知识点的梳理包括太阳系、月亮、恒星和星座、星系和宇宙、天体运动、天象观测和航天探索等内容。

科学中考复习:月相、太阳系和宇宙知识点总结..

科学中考复习:月相、太阳系和宇宙知识点总结..

地球自转、公转相关知识点、月相、太阳系和宇宙知识点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围绕地轴)地球的公转(围绕太阳)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约为365天)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视觉上出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方时差昼夜长短,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昼夜现象(昼夜之分)产生的原因是:地球是个不透明也不发光的球体,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

2、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方:南极圈以南,北极圈以北。

2、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的变化。

1. 月相成因:(1)月球本身不发光;(2)日、地、月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

2.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为一个月相周期。

这个周期平均为29.53天。

3.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农历时间日、地、月位置关系视觉形状新月初一(朔日)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居中。

不可见上弦月初七、初八大致成直角,月在地以西半圆。

上半夜见于西部天空,月面朝西满月十五、十六(望日)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地居中通宵可见,一轮明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大致成直角,月球在地球以东半圆。

下半夜见于东半部天空,月面朝东5.日食与月食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的原因: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有一个5°的左右的夹角。

6.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孔对着地球的原因:月球的自转周期(或速度)与绕地球公转周期(或速度)是相同的1.水星:离太阳最近的行星,貌似月球2.海王星:离太阳最远的行星3.木星:体积最大的行星,有光环,最显著的特点:南半球有一个眼色鲜艳的大红斑4.土星:体积第二,质量最小的行星,卫星最多的行星,有光环5.金星:最亮的行星,太白金星、“启明星”“长庚星”6.火星:与地球最相似,被称为“红色星球”,最引人注目的地形特征是干涸的河床。

九年级下册科学宇宙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科学宇宙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科学宇宙知识点科学宇宙知识是九年级下册课程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的奥秘和运行规律。

下面将介绍几个九年级下册科学宇宙知识点。

一、行星运行规律1.行星运行公转:行星绕着太阳做椭圆形运动,这种运动称为公转。

行星公转的周期不同,比如地球的公转周期是一年。

2.行星自转:行星绕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称为自转。

行星的自转速度也各不相同,例如地球的自转周期是24小时。

二、月亮的运行规律1.月球公转:月亮绕着地球做椭圆形运动,这种运动称为公转。

月球的公转周期大约是27.3天。

2.月球自转:月亮绕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称为自转。

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都是27.3天,因此我们只看到月球的一面。

三、恒星和星系1.恒星:宇宙中发光的天体称为恒星。

恒星是由气体团块形成的,内部核心温度高达数百万摄氏度。

太阳是最近的恒星,也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

2.星系:由恒星、星际物质、行星、气体等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星系。

最著名的星系是我们所在的银河系。

四、黑洞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也最令人困惑的现象之一。

它是一种极度强大的引力场,吸引甚至吞噬附近的物质和光线。

科学家认为,黑洞形成于恒星的演化过程,当恒星耗尽能量并坍缩时,会形成一个密度极高的黑洞。

五、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目前最被广泛接受的宇宙起源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宇宙诞生时刻,所有物质和能量集中在一个极小且极度高温的点上,随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爆炸,产生了宇宙中的一切物质和能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不断膨胀和冷却,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多样化的宇宙结构。

六、星系和宇宙的观测1.望远镜:望远镜是人类观测宇宙的主要工具。

通过望远镜,我们可以观测到远离地球数百万甚至数十亿光年的星系和宇宙现象。

2.射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是观测宇宙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望远镜。

它可以接收和分析天体发出的射电波,帮助我们了解宇宙中的射电现象和无线电源。

这些九年级下册科学宇宙知识点是我们理解宇宙的一些基础概念和规律。

太阳地球月球知识点总结

太阳地球月球知识点总结

太阳地球月球知识点总结一、太阳的知识点总结1. 太阳是我们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其直径约为1.39亿公里,是地球的约109倍,约为地球半径的109倍,体积约为地球的130万倍。

2. 太阳的表面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内部温度约为1500万摄氏度。

它主要是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将氢原子聚变成氦原子,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3. 太阳的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有太阳黑子等活动现象。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暗区,与传统的太阳斑相比,太阳黑子的能量较强,是太阳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

4. 太阳还有日冕和耀斑等现象。

日冕是太阳表面的一种辐射,是由太阳球层向外延伸的一种辐射,它是太阳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地球的知识点总结1.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是一个自转和公转的行星,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公里,极半径约为6400公里。

2. 地球是一个生命丰富的星球,它的自然环境非常复杂,地球的自然环境主要由大气、水、岩石和生物等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上的各种复杂的自然现象。

3.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丰富,人类可以从地球上获得各种资源,如水、矿物、植被和动物等,这些资源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生存非常重要。

4. 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正在遭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森林火灾、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三、月球的知识点总结1. 月球是我们夜晚可以看到的一个天体,它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地球约为38.4万公里,月球的直径约为3485公里,它是太阳系中第五大卫星。

2. 月球的表面有许多裂缝、山脉、撞击坑等地貌特征,月球上有很多的撞击坑,这些撞击坑是由宇宙中的小行星和彗星撞击月球表面而形成的。

3. 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所以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个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称它为“月球”的原因。

4. 月球对地球的潮汐现象有重要影响,由于月球的引力作用,地球表面的水产生周期性的上升和下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潮汐现象。

八年级上册宇宙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宇宙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宇宙知识点归纳总结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和认知从古至今一直未曾停歇。

在八年级上册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对宇宙的了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以下是对本学期宇宙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第一节:行星与行星运动1.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等。

2. 行星的分类:内行星和外行星。

内行星包括水金火木,外行星包括土星和天王星。

3. 行星的运动:公转和自转。

公转是行星围绕太阳旋转,自转是行星自身的旋转。

4. 行星的轨道:行星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动,行星的轨道直径称为半长轴。

第二节:月球与月亮现象1. 月球的形成:巨大的天体撞击地球,碎片聚集形成了月球。

2. 月相变化:由于月球不断公转,观察者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月球形状会有所变化,形成了月相变化。

3. 日食与月食:日食是地球被月球挡住太阳的现象,月食是月球进入地球阴影的现象。

第三节:恒星与星座1. 恒星的特点:恒星是宇宙中燃烧着的巨大气体球体,具有巨大质量和高温。

2. 星座的形成:人们将天空划分成许多区域,每个区域中有一组相近的恒星,这些恒星形成了星座。

3. 主要星座:北斗七星、仙王座、天琴座等,它们在夜空中组成了不同的形状和图案。

第四节:银河系与星系1. 银河系的概念:银河系是由数十亿颗恒星、行星、尘埃等物质组成的一个巨大系统。

2. 银河系的形状:银河系呈螺旋状,中心有一个类似于巨大黑洞的物体,被称为银河系的中心黑洞。

3. 星系的多样性:宇宙中存在众多的星系,有螺旋星系、椭圆星系、不规则星系等等。

第五节:宇宙观测与探索1. 望远镜的作用:望远镜可以帮助人类观测遥远的宇宙,加深对宇宙的认知。

2. 人造卫星的运用:人类利用人造卫星进行宇宙的探索和观测,获取更多关于宇宙的数据。

3. 太空探索的意义:太空探索有助于人们了解宇宙的起源、演化和未来的发展,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通过八年级上册的学习,我们对宇宙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宇宙是一个广阔而神秘的领域,仍然有许多未知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初中科学复习地理部分第一讲 太阳 太阳系 宇宙.docx

初中科学复习地理部分第一讲 太阳 太阳系 宇宙.docx

初中科学总复习地理部分第一讲太阳太阳系宇宙知识要点+基础过关一、太阳1. 太阳概况: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① 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②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③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④表面温 度约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达1500万摄氏度;⑤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 5亿千米2. 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太阳与地球的生物息息相关 r光球层(肉眼可见) (从里到外):[色球层 .日冕层 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较暗的气体斑块。

(太阳黑子) (耀斑) (日珥)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1755年为第1 周,2009年为第24周.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② 耀斑:色球层上突然增亮的斑块。

爆发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5. 太阳活动的影响:(1)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 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3) 南北极地区形成极光。

(4) 影响地球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的生活。

(5) 太阳活动危及星际航行。

1. 太阳是由()组成的一个球体A. 液体B.气体C.固体2. 太阳大气的外部结构由外到里依次是—、3. 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的是(A. 太阳黑了B.耀斑C.日珥4. “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哪个部位(A.太阳核部 B.光球层 C.色球层5. 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 影响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B. 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C. 造成气候异常,影响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健康D. 诱发台风和火山爆发6. 太阳活动不会导致下列哪种现象发生()A. 北极地区的极光 太阳大气层 4.太阳活动 ①太阳黑子: D.太阳风 ) D.日冕层()B.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C.磁针剧烈颤动,无法正确指示方向D.月相变化太阳系中心天体(原因:质量最大),质重、体积最大的夭体,为气体星球, 占太阳系总质童的99.86* 绕各大行星运转的天体 由慧核、慧发、慧尾三部分组成,的大冰球构成,可出轨与行星发生撞击最著名的是哈雷慧星(76年一周期)彗尾的朝向始终背向太阳,离太阳越近彗尾就越长(越近太阳风越强)(固体小块闯入大气层摩擦燃烧)=> 陨星(没有烧尽落到地表)=> 陨石(由岩石构成的陨星)注:①水星: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海王星:离太阳最远的行星② 木星: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太阳为体积质量最大的天体),卫星最多(66颗) ③ 土星:体积、质量第二,密度最小,大气层为氨气氢气,最暗的行星,卫星第二(62颗), 土星的光环主要由碎块和微粒组成。

初中科学中考知识点梳理

初中科学中考知识点梳理

科学(地理)知识梳理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主题一、地球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北逆南顺)自转周期:23小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结果:出现了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造成星空的周日变化。

(一般指一天当中发生的事情)主题二、太阳系、银河系、宇宙一、太阳系与星际航行(一)太阳和月球:1)太阳的基本概况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

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2)太阳活动与人类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

太阳表面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

黑子数最多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少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一周,1998年开始为第23周。

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

耀斑爆发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风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干扰地磁场产生磁暴。

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产生过强的紫外线损伤皮肤。

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实际看到的主要是光球层。

光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黑子,在色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

3)月球的基本概况: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

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太阳的直径约为月球的400倍。

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

月球上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

月球没有大气,造成月球上昼夜温差大,昼夜温度差达300℃。

不能传声,无天气变化和四季变化。

备战中考之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知识点总结:四季星空和太阳系与星际航行

备战中考之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知识点总结:四季星空和太阳系与星际航行

四季的星空1.星图上的方位判断星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因为星图是表示天空中恒星相对位置的地图,观察时,面朝北方,仰视天空,实际方位是前北后南,左西右东。

2.著名星座和恒星(1)著名星座与主要恒星(2)根据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北斗七星(大熊座的主体部分)呈勺子形,勺端两颗星连接并向开口方向延长约5倍距离的一颗亮星,为北极星。

(3)根据北斗七星斗柄确定四季北斗七星斗柄朝向东、南、西、北,分别表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3.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1)地球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的周期为365.2422天。

(2)阳历日、月时间的依据阳历月份天数是依据四季更替的周期和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安排的。

由于四季更替周期为365.2422天,故采用大小月,大月为31天,小月为30天;2月平年为28天,闰年为29天。

(3)阳历闰年的安排四季更替周期的小数部分(O.2422日)相当于蒜。

因此,阳历在每400年中设97个366日的年(闰年),其余的303年为365天(平年)。

公元年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世纪年必须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

4.农历与月相的关系(1)月相的含义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2)月相变化的成因①月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②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化。

(3)月相名称及其出现时间的判断①当日、月、地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居中时为新月(朔),时间为农历初一,地球居中时为满月(望),时间为农历十五、十六。

②当日、月、地三者相互垂直时,月球向日、地另一侧运动时为上弦月,时间为农历初七、八;月球向日、地中间运动时为下弦月,时间为农历二十二、二十三。

③月相④月相变化的周期29.53天。

(4)农历月天数的安排农历月中。

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大小月相间分布,所以要安排闰月的方式与公历保持一致。

5.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1)日食、月食的含义月球挡住了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就产生了日食现象;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我们会看到月球部分或全部月面变暗,就产生了月食现象。

初三宇宙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宇宙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宇宙知识点总结归纳宇宙是一个浩瀚而神秘的存在,吸引着无数人的好奇与探索欲望。

作为初三学生,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接触到了一些与宇宙相关的知识,下面我们来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1.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是由太阳、八大行星和一些次行星、卫星、小行星以及彗星组成的。

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其光和热是维持地球上生命的重要来源。

2. 行星的分类行星按离太阳的距离和特征可以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

内行星有水金火土(水星、金星、火星、地球),它们主要由固体构成;外行星有气巨星和类地行星,主要由气体构成。

3. 月球的形成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它与地球一同绕太阳公转。

科学家认为,月球是在约45亿年前形成的,它的形成是由太阳系形成时的巨大撞击事件引起的。

4. 星座的认识星座是天空中一组恒星形成的图案。

根据古代的星官、星官分布以及想象力,人们划分出了88个星座。

通过观察星座,我们可以了解到星空中的不同方向和季节的变化。

5. 星系的分类星系是由大量恒星、气体、尘埃等天体组成的庞大天体系统。

根据形态和性质,星系可以分为椭圆星系、螺旋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等多种类型。

6. 黑洞的特性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存在之一,它是一种由质量极大的天体引力坍缩形成的区域,具有极强的引力作用和吞噬能力。

即使光也无法逃离黑洞的引力范围。

7.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是一个复杂而令人叹为观止的过程。

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极其高温高密度的状态中迅速膨胀形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逐渐冷却和演化,形成了我们熟知的宇宙结构。

8. 光的传播和折射光是宇宙中的重要能量形式,它可以传播并被物体折射和反射。

光的传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经过介质界面时,会发生折射现象,使光线改变传播方向。

9. 天体观测和天文仪器天文学家利用各种天文仪器对宇宙进行观测和研究。

望远镜是最常用的天文仪器之一,它可以放大天体的影像,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的奥秘。

10. 宇宙探索与科学进展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我们通过各种探测器和载人航天器对宇宙中的行星、卫星等进行深入探索。

初中天文学知识点汇总

初中天文学知识点汇总

初中天文学知识点汇总天文学是关于天体、天空、宇宙等方面的科学研究领域。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了解一些基本的天文学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宇宙的奥秘。

下面是初中天文学知识点的汇总。

1. 天体运动: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以及月球的绕地球运动。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心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即一天24小时。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即一年365.25天。

月球绕地球运动是指月亮围绕地球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即一个月29.5天。

2. 星座:了解一些常见的星座名称和形状。

星座是指在夜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分布形成的图案。

常见的星座有北斗七星、天马座、仙女座等。

通过观察星座,可以更好地辨认方向和时间。

3. 太阳系: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

太阳系是指太阳及其围绕它运行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天体的系统。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它的质量占据了太阳系内所有天体的99.86%。

行星包括水金火木土,即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人类目前已经发现了8颗行星。

4. 日食和月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概念和原理。

日食是指月球掩盖了太阳的光线,使地球上的某些地区看不到太阳。

月食是指地球掩盖了太阳的光线,使月球被地球的阴影所覆盖。

日食和月食的发生都需要特定的条件和相对位置。

5. 星系和星云:了解星系和星云的概念和特点。

星系是由许多恒星、气体、尘埃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银河系是我们所在的星系,它包含了数百亿颗恒星。

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云状结构,可以是形成恒星的地方。

6. 人造卫星:了解人造卫星的作用和种类。

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制造并放置在地球轨道上的天体。

它们可以用来进行通信、气象预报、地质勘探和科学研究等任务。

不同的人造卫星有不同的功能,如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等。

7. 星际旅行和宇宙探索: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史和现状。

自古以来,人类就一直对宇宙的奥秘充满好奇心,并通过观测、探测和探索等方法来增加对宇宙的了解。

人类已经成功地发射了太空探测器和宇航员进行太空探索。

初中科学天文知识点梳理

初中科学天文知识点梳理

初中科学天文知识点梳理天文学是一门研究天体的学科,涉及到太阳、月亮、行星、恒星等天体的运动和性质。

通过了解天文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的奥秘。

在初中科学学习中,也会涉及到一些基本的天文知识点。

本文将梳理初中科学中的天文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太阳系。

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太阳运动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组成的。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也是最大的天体。

太阳系的行星包括水金火木土五颗行星,它们按离太阳的距离由近至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和木星。

这些行星绕太阳公转,并且有自己的卫星。

地球是我们所熟知的行星,它有一个名为月球的卫星。

除了行星和卫星,太阳系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天体――彗星。

彗星是由冰和尘埃等物质组成的天体,它们绕着太阳运动,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太阳的热量会导致彗星表层的冰融化,形成一个明亮的尾巴。

彗星的轨迹通常是椭圆形的,有些彗星的周期非常长,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绕行一周。

在天文学中,我们还会讨论恒星和星座。

恒星是由氢和氦等物质组成的天体,它们产生能量的方式是通过核聚变反应。

每颗恒星都有自己的亮度、颜色和大小,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将恒星分为不同的等级。

最亮的恒星被称为一等星,最暗的恒星则是六等星。

星座是天空中一组被人们所熟知和命名的恒星。

星座根据它们在天空中的位置和形状进行分类,每个星座都有自己的名称和故事。

我们通常使用星座来辅助导航和观测天体,其中最著名的星座包括大熊座、小熊座、巨蟹座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与天文学相关的现象值得我们了解。

首先是日食和月食。

当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阴影掠过太阳,这被称为日食。

而当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时,地球的阴影会遮挡住月球,形成月食。

这些现象的发生取决于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再来了解一下第一和第三季度月。

当地球、太阳和月球连成一条直线时,我们看到的是月亮的一半,这被称为第一季度月。

而当地球、太阳和月球形成一个直角时,我们看到的是月亮的三分之一,这被称为第三季度月。

地球月球和太阳知识点总结

地球月球和太阳知识点总结

地球月球和太阳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特点和运动规律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也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它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三维球体,其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呈现出稍扁的形状。

2. 地球的自转:地球在自转轴上以近似不变的速度自西向东自转,一天的自转周期约为23小时56分4秒。

3. 地球的公转:地球在绕太阳轨道上运动,其轨道几乎是一个椭圆,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年。

4. 地球的倾斜轴: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之间存在一个约23.5°的倾角,这一倾角导致了地球季节的变化。

5. 地球的大气层:地球上有一层气体包围着地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气层,大气层中的气体对地球的气候和生物环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地球的运动规律对于地球上的生命和自然规律具有重要影响。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致了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这些变化对于农业生产、气候变化和生物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月球的特点和运动规律月球是地球上的天然卫星,它也在太阳系中有着独特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1. 月球的表面特点:月球表面由许多陨石坑和山脉构成,其表面凹凸不平,没有大气层,因此无法呼吸。

2. 月球的自转和公转: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都是27.3天,这就导致了月球的一面始终面向地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同步自转”。

3. 月球的月相变化:我们在地球上观测到的月球不断变化的光亮部分,就是由于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导致的月相变化。

4. 月球的潮汐作用:月球的引力对地球上的海洋和大气产生了潮汐作用,这种作用存在于地球的各个角落。

月球的特点和运动规律对于地球的生物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月球的潮汐作用影响了海洋的运动和生物的繁衍,月球的月相变化也影响了一些生物的行为。

此外,月球的探索也对于人类的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太阳的特点和运动规律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也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能量来源。

它的特点和运动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太阳的结构:太阳的结构包括内部的核心区、辐射区和对流区,以及外部的光球和日冕。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

第一节太阳与月球:1、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的体星球。

植物的向性、作用和叶等都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2、太阳直径:千米,表面温度:6000℃,中心温度万℃,日地距离:亿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秒,约分钟。

3、太阳大气(由里至外):层(太阳黑子)层(耀斑、日珥)层(太阳风),我们肉眼看到的是层,在日全食时可观察到层和层。

4、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由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太阳黑子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和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年。

太阳活动的影响:①干扰地磁场,产生“”,使指南针不指南②干扰电离层,影响波通讯③产生“极光”现象④影响,造成,旱灾⑤使地面上增强。

5、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太阳,否则会对眼睛造成永久损伤。

6、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1)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

(2)用眼睛瞄准目标星体,用对准目标星体,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

(3)用镜观察目标星体。

7、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暗区是和,分别被称为月陆和。

月球的表面布满了,主要是早期撞击月球的产物,一些是古老的爆发形成。

8、月球的直径:3476千米,是地球直径的3/11倍,是太阳直径的倍,月球体积为地球体积的1/49,质量为地球的1/81。

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约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

9、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昼夜大,听不到声音,天空的背景是色的。

月球上没有水,因此没有生命,没有天气变化。

由于月球质量小,所以月球是地球的1/6。

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10、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万户;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

第二节地球自转: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方向旋转。

(北南)2、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九年级科学第43课《太阳系与银河系和宇宙》

九年级科学第43课《太阳系与银河系和宇宙》

a
3、太阳系
1)描述太阳系的总体构成
a
2)识别九大行星
a
3)描述慧星的构成,知道哈雷彗星
a
4、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
1)知道人类探访月球的历程
a
2)知道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
a
第二页,共的构成、大小
a
2)描述银河系的形状(正面观、侧面观)
a
2、宇宙
1)知道红巨星、白矮星、中子星、黑洞
九大行星公转(gōngzhuàn)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公转轨 道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公转轨道跟圆都很接近
第十四页,共二十七页。
1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闯入大气层时,与大 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划亮夜空(yè kōnɡ)的现象,称为 流星现象。
2没有(méi yǒu)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球表面,这 些流星体叫陨星,主要由岩石构成的陨星叫 陨石,
第十八页,共二十七页。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 功,中国把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 天活动(huó dòng)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9时,我国再次(zài cì)进行载人 航天试验,五天后,搭载着航天员聂海胜、费 俊龙的神舟六号返回舱成功着路!
a
2)知道超新星爆发
a
3)知道宇宙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
a
4)知道宇宙是无边的、膨胀的
c
5)从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恒星的演化,地球的演 化,生命的起源与演化中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
c
6)知道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领悟科学追 求真理的精神
c
第三页,共二十七页。
一、太阳 和月球 (tàiyáng)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直径(zhíjìng) 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6000℃,中 心温度1500万℃,日地距离约1.5亿 千米。

月相重要知识点总结

月相重要知识点总结

月相重要知识点总结1. 月球的运动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呈椭圆形,在这个轨道上,月球同时绕地球自西向东旋转。

同时,月球还围绕地球公转,完成一次公转约需29.5天。

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是个圆锥面,所以有时候月球离地球更远,有时候月球靠近地球,这就导致了月相的产生。

2. 月相的原理月球的亮度并非来自自身产生的光,而是来自太阳的照射。

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被太阳照亮的程度不同而造成的。

通常来说,月亮只有在处于太阳照射下的时候才能被人类观察到。

因此,月亮的亮度变化取决于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的位置关系。

3. 月相的产生当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位置时,太阳的光照射到月球的背面,此时我们看到的是月球的黑暗一面,称为新月。

当月球与太阳、地球处于一条线上时,我们看到的是满月。

当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而太阳光照射到月球的一部分时,我们看到的是不同程度的圆形月亮,这就是月相的变化。

4. 月相的周期从一次新月到下一次新月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一个月相周期,通常约为29.5天。

这个时间周期称为一个朔望月,是人们观察月相变化最基本的时间单位。

5. 月相的类型根据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月相可以被分为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四种基本类型。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月相现象,比如月食和日食。

6. 新月当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且太阳照亮月球的背面时,我们看到的是月亮变暗,这就是新月。

在一年中,新月出现的次数是不固定的,通常每个月都有一次新月。

7. 上弦月当月球与太阳和地球处于直线位置,即月球处在太阳的右侧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半圆形的亮月,这就是上弦月。

上弦月出现在新月后的7-10天之间。

8. 满月当月球、地球和太阳处于一条直线上,并且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看到的是整个月亮都被太阳照亮,这就是满月。

满月通常会出现在上弦月后的15-17天之间。

9. 下弦月当月球与地球和太阳处于直线位置,即月球处在太阳的左侧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半圆形的亮月,这就是下弦月。

太阳月亮科学知识点总结

太阳月亮科学知识点总结

太阳月亮科学知识点总结一、太阳的科学知识点总结1. 太阳的起源: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中心星,它的形成始于大约46亿年前的原始星云坍缩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原始星云中的氢气和一些其他元素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太阳。

2. 太阳的结构:太阳的直径约为139万公里,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

它主要由氢和氦组成,表面温度约为5500摄氏度,而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

太阳主要由内核、辐射层、对流层和光球等部分组成。

3. 太阳的运行轨迹:太阳围绕银河系的中心运行,它的轨道周期约为23亿年。

同时,太阳也围绕着太阳系中心运行,其周期约为2.25亿年。

4. 太阳的活动:太阳的活动主要表现为太阳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质喷射等。

这些活动是由太阳的磁场和表面温度等因素所引起的,对地球的电磁环境和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5.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是地球上能量的主要来源,它通过光和热等形式向地球释放能量。

太阳的辐射也会引起地球的大气和气候变化,对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月亮的科学知识点总结1. 月亮的起源:月亮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其形成过程是一个关于地球的早期历史和行星形成的重要问题。

目前科学家普遍认为,月亮是在45亿年前由一个行星大小的天体与地球相撞而形成的。

2. 月亮的物理特性:月亮的直径约为3476公里,表面积约为3.82亿平方公里,大约是地球的1/4。

月亮的表面呈现出高地和低地交错的地形特征,其中包括许多陨石坑、断崖和山脉等。

3. 月球的运行轨迹:月亮围绕地球运行,周期约为27.3天。

同时,月亮也围绕太阳运行,周期约为27.3天。

月亮的轨道和地球的轨道倾角也会引起不同的月相和日食等天文现象。

4. 月亮的影响:月亮对地球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地球的潮汐现象和气候等。

月球的引力会引起地球表面的潮汐运动,同时也会对地球的自转和轨道变化产生影响。

5. 月亮的探索与利用:月球是人类探索外太空的重要目标,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已经多次发射探测器和宇航员前往月球进行探测和采样。

中考重点天文学与宇宙知识

中考重点天文学与宇宙知识

中考重点天文学与宇宙知识[引言]天文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涉及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认知。

在中考中,天文学与宇宙知识也是考试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从太阳系、恒星及星系、宇宙起源等方面介绍中考重点天文学与宇宙知识。

[太阳系]太阳系是地球所在的星系,由太阳和围绕太阳旋转的八大行星组成。

学习太阳系的重要内容包括行星的基本特征、行星运动规律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太阳系中的内行星和外行星。

内行星指距离太阳较近的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外行星指距离太阳较远的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内行星主要以岩石和金属构成,外行星则主要由气体和冰构成。

其次,行星也具有不同的运动规律,包括公转和自转。

公转是指行星围绕太阳的运动,自转是指行星自身围绕自己轴旋转的运动。

[恒星及星系]除了太阳系,我们还需要了解恒星及星系的相关知识。

恒星是宇宙中发光的天体,主要由氢、氦等物质构成。

恒星的亮度和温度成正相关关系,亮度越高,温度越高。

根据亮度和颜色可将恒星分为不同的谱型,如O、B、A、F、G、K、M型等。

而恒星聚集形成的天体则被称为星系。

在宇宙中,星系以及超星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也是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宇宙起源]宇宙起源和演化是天文学中的关键问题,也是中考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宇宙大爆炸理论是广义相对论的自然推论,目前被广泛接受为宇宙起源的最有力理论之一。

据该理论预测,宇宙起源于138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即宇宙的初始时刻。

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宇宙经历了不断膨胀和冷却的过程,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宇宙结构。

[结语]天文学与宇宙知识是中考中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太阳系、恒星及星系、宇宙起源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加深对宇宙的认知和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备战中考的过程中加强对天文学与宇宙知识的学习,提高对相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基础。

【字数:43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自转、公转相关知识点、月相、太阳系和宇宙知识点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围绕地轴)地球的公转(围绕太阳)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约为365天)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视觉上出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方时差昼夜长短,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昼夜现象(昼夜之分)产生的原因是:地球是个不透明也不发光的球体,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

2、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方:南极圈以南,北极圈以北。

2、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的变化。

1. 月相成因:(1)月球本身不发光;(2)日、地、月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

2.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为一个月相周期。

这个周期平均为29.53天。

3.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农历时间日、地、月位置关系视觉形状新月初一(朔日)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居中。

不可见上弦月初七、初八大致成直角,月在地以西半圆。

上半夜见于西部天空,月面朝西满月十五、十六(望日)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地居中通宵可见,一轮明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大致成直角,月球在地球以东半圆。

下半夜见于东半部天空,月面朝东5.日食与月食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的原因: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有一个5°的左右的夹角。

6.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孔对着地球的原因:月球的自转周期(或速度)与绕地球公转周期(或速度)是相同的1.水星:离太阳最近的行星,貌似月球2.海王星:离太阳最远的行星3.木星:体积最大的行星,有光环,最显著的特点:南半球有一个眼色鲜艳的大红斑4.土星:体积第二,质量最小的行星,卫星最多的行星,有光环5.金星:最亮的行星,太白金星、“启明星”“长庚星”6.火星:与地球最相似,被称为“红色星球”,最引人注目的地形特征是干涸的河床。

7.土星的光环主要由小石块和小冰块组成。

8.彗星是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大冰球。

太阳银河中心盘面9.最著名的彗星——哈雷彗星的周期是76年。

备注:1、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气态行星.但一般认为在它们的内部有一个比较小的固态核.2、木星和土星拥有浓密的大气层,在大气之下却并没有坚实的表面,而是一片沸腾着的氢组成的"汪洋大海".从构成上看是气体组成的,但实质上是液态行星.3、天王星,海王星,拥有主要由分子氢组成的大气,通常有一层非常厚的甲烷冰、氨冰之类的冰物质覆盖在其表面上,再以下就是坚硬的岩核,也是气体组成的三.银河系和宇宙1.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2.银河系的形状:侧视银河系像个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俯视银河系像一个大漩涡3.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中,人们看到的大多数天体属于恒星。

4. 宇宙的结构层次:河外星系已知的宇宙银河系 太阳太阳系 地月系:地球、月球其他七大行星和卫星等银河系四.星空:1. 星空的方向:上北下南,左东右西2. 北极星是北半球上最好的指北参照物。

3. 寻找北极星的方法:先找北斗七星;再把北斗七星斗口前两星连起来并朝斗口方向延伸约5倍距离处即可找到北极星。

4. 星等越小,表示越亮;6等星是肉眼可见的最小的星。

5. 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看到的星空不一样;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看到的星空不一样6.北斗七星斗柄四季朝向:春夏秋冬对应东南西北7.著名的星座:(仙后座;夏季大三角:牛郎星、织女星、天津四)北极星——小熊座;北斗七星——大熊座;天狼星——大犬座牛郎星——天鹰座;织女星——天琴座;天津四——天鹅座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第一节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扩展知识: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108千米2,地球的体积约为1.083×1012千米3)3.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答:(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这说明海面是曲面。

(4)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第二节知识点一..地球仪:1.纬线和经线:(1)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

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3)北纬、南纬各有90°。

2.经线和经度(1)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3)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3.东西半球的划分(1)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2)西半球(向西走):20°W—160°W—180°—160°E东半球(向东走):20°W—0°—20°E—160°E(3) 160°—180°永远属于西半球;0°—20°永远属于东半球。

(4)注意:东半球不全是东经度;西半球不全是西经度。

4.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二. 地图(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利和标记)1.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

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的图幅上:○1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2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1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

如:世界地图,中国政区图。

○2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

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

(2) 地图比例尺的表现形式:1.文字比例尺:它是直接用文字来说明地图上与实地长度的比例关系。

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2数字式:用分数来表示,其分子为图上距离,分母为实地距离。

分子与分母为同一单位。

且分子为1。

如:1:1000000○3线段式:地图上一种比较常用的比例尺,它可以不必经过数学计算,可直接0 10千米在地图上量出相应的实地距离。

如:2.方向:(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常用的8个方向:东、南、西、北、西北、西南、东北、东南。

3.图例和标记图上常用的图例有:公路、铁路、学校、河流、码头、国界等等。

例题:某考察队由A地出发,向南行进200千米,再向东行进400千米,然后再向北行进200千米,发现又回到A地。

你能说出A地的地理位置吗?分析:首先要明确“向南”、“向北”行进即沿经线行进,“向东”、“向西”行进即沿纬线行进。

A地向南行200千米到B地,又向东行400千米到C地,再向北行200千米到D点,而D地即为A地,说明Ba与CD两条经线交汇于一点A。

而只有极点,才有经线交汇的现象,所以A点是北极点。

即:90°N。

第三节知识点一. 太阳1.太阳概述(1)太阳是一颗自己发光发热的巨大的气体星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130倍,表面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3)太阳外部大气由外到里依次是:日冕、色球层、光球层。

(4)平时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光亮的圆盘,实际上是光球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1)太阳活动:指太阳表面(太阳大气)的变化(2)太阳活动的类型○1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其多少和大小可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黑子出现在光球层。

○2耀斑:是太阳活动激烈的标志。

出现在色球层。

○3日珥:太阳黑子通常成对或成群出现,称为日珥。

它是微红色气体圈,从地球上看,当一群太阳黑子靠近太阳的边缘时,这些气体圈在太阳边缘特别显眼。

日珥发生在色球层。

4.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二. 月球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月球本身不发光,它依靠反射太阳光发亮,才被地球上的人观测到。

2.月球上即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

月球上昼夜温差达300℃。

3.月球在绕自身的自转轴自西向东自转,同时也沿着一个椭圆轨道自西向东绕地球公转。

4.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都是27.3日,因此月球总是以同一面对着地球。

5.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是地球赤道周长的10倍,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太阳的直径约为月球的400倍。

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

月球上的引力(重力加速度)是地球引力(重力加速度)的1/6。

6.月面的阴暗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和低地地区。

月面上明亮的部分有众多的环形山。

一般认为,这些山主要由陨石撞击而形成的。

例题:太阳活动对地球有那些影响?分析和答:1.对气候的影响。

降雨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如:“厄尔尼诺”现象。

2.对电离层的影响。

如果在“太阳风暴”爆发期间,通过收音机收听短波节目,则可能出现信号中断,看卫星转播的球赛实况,卫星信号可能不稳定,甚至完全中断。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第四节知识点一. 星座和星等1.星空中除少数行星外,都是恒星,它们都像太阳一样自身发光发热,只因同地球的距离遥远,才成为一个个的小亮点。

2.星座:为了认星方便,人们把星星组成的图案,划分成许多的区域,叫星座。

国际上把天空划分为88个区域,命名为88个星座。

3.星等:星星的明暗程度。

星等越小星越亮。

最亮的星属第一等星,肉眼可见的最暗的星等为第六等星。

天狼星(大犬座)是全天最亮的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