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合集下载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是在典午大乱之后,正值刘裕篡晋的时候。

他出生于一个衰落的世家,是否是陶侃(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的后人尚有争议,但至少是其近房裔孙,其祖父做过太守。

诗的开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点明了劳作的地点是南山,劳作的成果是草盛豆苗稀。

作者用“盛”与“稀”形成对比,生动地描绘出了他不善劳作的特点,同时也展现出了劳作的艰辛。

接下来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则具体描述了劳作的时间和过程。

从“晨兴”到“带月”,可以看出诗人劳作的时间之长;“理荒秽”和“荷锄归”,则描绘了诗人辛勤劳作的场景,体现出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的尊重。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进一步描写了劳作的艰辛。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露打湿了诗人的衣服,这些细节都展现出了劳作的不易。

然而,诗人却不以为意,反而说“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里的“愿”,指的是诗人向往田园生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诗人认为,只要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即使衣服被露水打湿,也是值得的。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坚定追求,也反映了他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

整首诗用语平淡自然,如“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等,都是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

然而,正是这种平淡自然的语言,却营造出了一种醇美的意境,使全诗充满了诗意。

此外,诗中的景物描写也非常生动,如“带月荷锄归”,通过对劳动者形象的描绘,展现出了一幅美丽的月夜归耕图,给人以美的享受。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风格独特而著称。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既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他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黑暗腐败的不满和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

以下是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和小编一起看一下吧。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上首写桑麻,这首写种豆,在组诗上次序井然。

作者虽志在田园,但初归时的劳动效果不大理想,庄稼长得不好,豆苗还没有草多。

这一方面是因土地荒芜贫瘠,杂草丛生,地广人稀,难以根除;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不善于劳动,一个封建士大夫,刚离官职的县太爷,既没有耕作经验,又没有耕作能力,种不好庄稼,也是情理中的必然。

他对“草盛豆苗稀”的状况是不甚满意的,但不文过非,这符合他一贯“任真自得”的性格。

萧统说他为人率直,不矫饰言辞,曾与人饮酒,不论贵贱,若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诗人襟怀坦荡如此。

尽管豆苗长得不景气,可他却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晨兴”写早起;“带月”写晚归,看出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辛劳。

“理荒秽”,写他归耕后垦荒工作的艰难。

尽管每天劳动时间很长,从日出到月出,身体很疲惫,然而诗人没有丝毫怨言,反而有“带月荷锄归”的悠闲笔调写出他劳动后的轻快。

我们好象看见诗人在月出山岗后,心满意得地扛着锄头,哼着诗句,漫步归家的情景。

此时,人与月与自然环境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诗人心灵的舒畅,通过艺术的笔触,净化为一种崇高的自然美、精神美、诗歌美,活脱出一个美好静谧的意境和悠闲自得的形象。

“带月”句可说是神来之笔,它变劳苦为欢快,化困倦为轻松,具有点染之功。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道,是指从南山归家途中的小道,它偏僻荒野,草木丛生,难以行走。

这两句是进一步写田园荒芜,归耕艰难。

以上六句叙写耕作生活,真切朴实,宛如在目。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带拼音版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带拼音版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带拼音版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带拼音版guī yuán tián jū qí sān归园田居其三táo yuān míng陶渊明zhòng dòu nán shān xià,cǎo shèng dòu miáo xī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hén xīng lǐ huāng huì,dài yuè hè chú guī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dào xiá cǎo mù zhǎng,xī lù zhān wǒ yī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yī zhān bù zú xī,dàn shǐ yuàn wú wéi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

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

暗用杨恽诗作。

后四句是本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励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

当他辞去彭泽县令解绶印归田之际,就已经做出了抉择,宁可肉体受苦,也要保持心灵的纯洁,他坚决走上了归隐之路。

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又有何惧?那么“夕露沾衣”就更不足为“惜”了。

这种思想已经成了他心中牢不可破的坚定信念,本诗结尾两句,可谓全篇的诗眼,一经它的点化,篇中醇厚的旨意便合盘现出。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翻译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原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赏一】的《》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作者虽志在田园,但初归时的劳动效果不大理想,庄稼长得不好,豆苗还没有草多。

这一方面是因土地荒芜贫瘠,杂草丛生,地广人稀,难以根除;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不善于劳动,一个封建士大夫,刚离官职的县太爷,既没有耕作,又没有耕作能力,种不好庄稼,也是情理中的必然。

他对“草盛豆苗稀”的状况是不甚满意的,但不文过非,这符合他一贯“任真自得”的性格。

萧统说他为人率直,不矫饰言辞,曾与人饮酒,不论贵贱,若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诗人襟怀坦荡如此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晨兴”写早起;“带月”写晚归,看出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辛劳。

“理荒秽”,写他归耕后垦荒工作的艰难。

尽管每天劳动时间很长,从日出到月出,身体很疲惫,然而诗人没有丝毫怨言,反而有“带月荷锄归”的悠闲笔调写出他劳动后的轻快。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

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

“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

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八年级上诗四首之归田园居其三注释释义赏析【东晋】陶渊明

八年级上诗四首之归田园居其三注释释义赏析【东晋】陶渊明

①归园田居:回到田园家乡。《归园田居》共 五首,这是第三首。 ②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杂草丛生。 ③带月:顶着月亮。荷锄:扛着锄头。 ④道狭:道窄。 ⑤沾:沾湿。 ⑥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诗句释义
我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劳作,豆田里长满了草。
归园田居
陶渊明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 人。一名潜,字元亮, 世称靖节先生,又自 号五柳先生,浔阳柴 桑(今江西九江)人。 著名的隐士,不满于 官场的黑暗,“不为 五斗米折腰”,隐居 农村。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东晋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边塞诗简介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 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 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 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 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 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 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 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 上称为“边塞诗”。
《归园田居》用语平淡自 然、朴素随口而出,“种豆 南山下”、“夕露沾我衣” 之语不见丝毫修饰,平淡的 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 一起来。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开头两句交待劳动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 情况。 B.三、四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务农。“荒秽” 各种杂草。 C.五、六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 露沾衣湿。 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作只为了 获得好收成。
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其三

归园田居其三

百 又名:潜 世 字:元亮 田 园 自号:五柳先生 之 谥号:靖节先生 主 东晋伟大的诗人 千 古 开创田园诗一体 隐 逸 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 之 新的境界. 宗
• 29岁时,出任江州祭酒, 不久就辞官归隐。此后, 又作过几任参军一类的小 官,时间都很短。因家庭 经济状况不佳,到39岁时, 他曾亲参加农业劳动。后 来又出任彭泽令。君里派 督邮到县里来,县吏叫他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 束带迎接。他说:“吾不 愿为五斗米而折腰向乡里 首,写作于隐居后第 小儿。”就离职回乡。这 二年,这是第三首。 时,他41岁,以后就没再 做官。 三仕三隐
公元405年,他担任彭泽县 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 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 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 他叹息说了一句话,即日 授印去职 。离开官场回到 家园,从事耕读。你知道 他是谁吗? 陶渊明 他说:“我岂能为五斗米 折腰向乡里小儿!”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 白)
陶渊明(365---427)
你喜欢哪一句?说说理由。
“但使愿无违”的“愿”是什么,陶 渊明有怎样的愿望?
不愿与世俗官场同流合污,能保持完整 人格和高尚情操。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讨论陶渊明诗歌语言的特点。
于平实中见情趣。

【归园田居· 其一】
陶渊明

• • • • • • • •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归园田居(其三)(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阅读练习及答案1.这首诗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意思。

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流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简析本诗的语言特点。

6.陶渊明曾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诗中说:“但愿常如此,躬耕非所叹。

”本诗中“,”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分)7.下面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诗描绘出劳动中淳朴真率的生活情态。

语言自然而平易近人,不加雕饰,是诗人乐于归田隐居、弃绝尘世的精神境界之流露。

B.“带月荷锄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C.五六句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

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D.“种豆南山下”与“采菊东篱下”有着同样的韵律,同样的韵味。

采菊是十分认真的,而种豆则是漫不经心的。

8.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9.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参考答案】:1.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2.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3.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4.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

5.语言“自然、通俗”。

6.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7.D8.“愿”在诗中指的是诗人向往田园生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9.“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没有丝毫修饰,运用口语,平和亲切;“道狭草木长”“带月荷锄归”随口而出,平淡朴素,清新自然,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

陶渊明最著名十首诗

陶渊明最著名十首诗

陶渊明最著名十首诗1、《归园田居·其三》魏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归园田居(其一)》魏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读山海经·其一》魏晋·陶渊明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5、《杂诗》魏晋·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6、《咏荆轲》魏晋·陶渊明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7、《归园田居·其二》魏晋·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种豆南山下全诗意思

种豆南山下全诗意思

种豆南山下全诗意思“种豆南山下”出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

原文如下:《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三》译文: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

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归园田居·其三》赏析: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

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

暗用杨恽诗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诗人归田园后在南山的山脚下种了一片豆子,那地很荒,草长得很茂盛,可是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平实自如,如叙家常,就像一个老农在和你说他种的那块豆子的情况,让人觉得淳朴自然,而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到秋后有所收成,诗人每天一大早就下地,晚上月亮都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

虽说比做官要辛苦得多,可这是诗人愿意的,是他最大的乐趣。

正如诗人在《归田园居》(一)中所说的那样:“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诗人厌倦了做官,“守拙归田园”才是最爱。

从“带月荷锄归”这一美景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来,他非但没有抱怨种田之,反而乐在其中。

后四句是本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砺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通过道窄草深,夕露沾衣的具体细节描绘,显示出了从事农业劳动的艰苦。

诗人身体力行终日劳作在田野,所以他深深地体验到了农业劳动的艰辛,它绝不像那些脱离劳动的文人墨客所描写的那般轻松潇洒。

但是作者仍不辞劳苦,继续坚持下去,正像他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中所说:“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

“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

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

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

“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

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

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10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试想,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是多么醒目,“孤烟”二字正能状其神韵。

“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直入人心。

“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

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长”字便自然涌上作者心头。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诗歌鉴赏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诗歌鉴赏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诗歌鉴赏1. 引言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写得实在是让人心生向往。

大家都知道,陶渊明是个彻底的“田园主义者”,这首诗就是他对田园生活的一种深情表白。

如果你对陶渊明的诗有点儿兴趣,那咱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感受一下他那种清新脱俗的田园情怀吧!2. 诗的内容《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描绘了一个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

诗开头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句话一看就让人感受到陶渊明对自然的那份真挚感情。

种豆子在南山下,草长得多,豆苗却长得稀疏。

这里头有一种朴实的美,仿佛你能看到他在田间劳作的身影,头顶蓝天,脚踩土地。

接着,陶渊明又说:“十亩刈禾南,五亩种豆西。

”他说他有十亩地的禾苗在南边的田里收割,还有五亩地的豆子在西边种着。

诗里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有平实的描写和一种不紧不慢的生活态度。

这种“慢工出细活”的感觉,简直就是一种自然的诗意。

再来看看最后一段:“田园将芜胡不归?此地一为别,孤雁字旁书。

”这几句诗可真是绝了,写得很有画面感。

陶渊明问自己,田园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这里的“孤雁”字旁书,就像是他心中那份对田园的深情挂念,孤独却又坚定。

它传达了一种淡淡的惆怅,也带着一丝人生的哲理。

3. 诗的风格与情感陶渊明的这首诗,真的是写得朴实无华,但却十分打动人心。

你看,他用的词汇都特别简单,没有华丽的修辞,却能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达得淋漓尽致。

3.1 田园的宁静首先,这首诗的风格就很宁静。

他写田园生活的点滴,从种豆子到收禾苗,这种日复一日的生活,呈现出一种难得的安宁。

这种宁静,让人觉得陶渊明过的是一种“心如止水”的生活。

就像是我们常说的“心旷神怡”,每一处细节都显得那么自然和舒适。

3.2 诗人的心境陶渊明的诗中流露出的那种心境,真是特别值得品味。

他在诗里既没有夸张,也没有矫情,就是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他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这种喜爱,带着一种淡然的哲学思考,让人觉得他过的不是普通的农民生活,而是一种诗意的生活。

晨兴理荒秽的下诗句是什么

晨兴理荒秽的下诗句是什么

晨兴理荒秽的下诗句是什么晨兴理荒秽的下一句诗句是什么晨兴理荒秽的下一句是:带月荷锄归。

原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意思是: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这句话出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原文如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词注释】①南山:指庐山。

②稀:稀少。

③兴:起床。

④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⑤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⑥狭:狭窄。

⑦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⑧夕露:傍晚的露水。

⑨沾:(露水)打湿。

⑩足:值得。

⑪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违:违背。

【诗词翻译】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诗词赏析】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

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

暗用杨恽诗作。

“种豆南山下,苗盛豆苗稀”。

此二句引用了杨恽的“田彼南山,芜秽不治”,是对其劳作情况做总体交待,先指明耕种的是“豆”,再说劳作的地点在“南山下”,五个寻常字,将事情叙说得非常清楚。

诗人毕竟是“少学琴书”,士人出身,躬耕田亩缺乏经验,“草盛豆苗稀”的劳动后果,也就不足为怪了。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可怜的劳动成果并没使诗人灰心丧气,牢骚满腹。

这两句写出了他勤勤恳恳,乐此不疲地从清早到夜晚,躬身垄亩铲锄荒草的状貌。

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后四句是本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励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

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

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

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1归园田居·其三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原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注释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违背。

赏析:作者:佚名《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的结尾二句,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所谓“自然”,不仅指乡村的自然环境,亦是指自然的生活方式。

在陶渊明看来,为口腹所役,以社会的价值标准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追逐富贵,追逐虚名,都是扭曲人性、失去自我的行为。

而自耕自食,满足于俭朴的生活,舍弃人与人之间的竞逐与斗争,这才是自然的生活方式。

不管这种认识在社会学中应作如何评价,终究是古今中外反覆被提出的一种思想。

当然,陶渊明作为一个贵族的后代,一个很少经历真正的苦难生活的磨砺的士大夫,要完全凭借自己的体力养活一家人,实际是难以做到的;而且事实上,他的家中仍然有僮仆和带有人身依附性质的“门生”为他种田。

但他确实也在努力实践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特殊认识,经常参加一些农业劳动,并在诗歌中歌颂这种劳动的愉悦和美感。

读者应当注意到:不能把陶渊明的“躬耕”与普通农民的种地等量齐观,因为这并不是他维持家庭生活的主要经济手段;也不能把陶渊明对劳动的感受与普通农民的感受等同看待,因为这种感受中包含了相当深沉的对于人生与社会的思考,在古代,它只能出现在一小部分优秀的知识分子身上。

归园田居(其三)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 自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语言质朴自然,被 称为“田园诗人”。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 《归去来兮辞》等。 本诗选自《陶渊明集》。
酒》、 《归园田居》、 《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写作背景
晋安帝时期,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因不愿穿着整 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便推说在 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辞去只当了80多天的彭泽 县令归田了。归田后,陶渊明写了不少描绘田园风光的 诗文。 《归园田居》为著名诗人陶渊明所作,一共5首诗歌。 描写了诗人重归田园时的新鲜感受和由衷喜悦。在诗人 的笔下,田园是与浊流纵横的官场相对立的理想洞天, 寻常的农家景象无不现出迷人的诗情书意。诗人在用白 描的手法描绘田园风光的同时,也巧妙地在其间融入自 己的生活理想、人格情操。
衣裳沾湿了不值得惋惜,只要不违背 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1.古今异义
但使愿无违
(古义:只,只要;今义:但是)
2.主题归纳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劳动情形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在 劳动中纯朴直率的生活情态,反映了诗人保持自己清高 的节操、不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的志向。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晚间顶着 月亮扛着锄头回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沾:(露水)打湿。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 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 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违:违背。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三)

归园田居(其三)
归 园 田 居 陶 渊 明
然 垂 髻 , 并 怡
中 往 来 种 作 , 男 女 衣 着 悉
阡 陌 交 通 , 鸡 犬 相 闻 。 其
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
土 地 平 旷 , 屋 舍 俨 然 ,
——
悠采 然菊 见东 南篱 饮山下 酒
——
陶渊明(365—427),字 ,一说名 ,, 浔阳柴桑人。谥“靖节”,世称 。他在青 年时代怀有建功立业的壮志,曾经几次出仕,由于 他不愿受官场的拘束,就在四十一岁那年弃官归田, 在农村中过躬耕隐居生活。 陶渊明是我国著名的 ,他在归隐以后,对 农村生活有所体验,写出了不少描述美好的田园风 光和抒发自己恬静闲适心情的作品,反映了他厌弃 官场生活的思想感情。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小结:
此诗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了诗人 愉快恬淡的心情和对归隐生活的满足遁 世思想。 用语平淡自然,朴素如口语,不见 丝毫修饰,但平常中富于情趣,夜色柔 和优美,意境醇美,又很含蓄。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①兴:起身。荒秽:指野草之类。 ②带:作“戴”、披。 ③长:丛生。
通读全诗, 陶渊明的 “愿”是什 么?
名句: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晨兴:早上起来。
带月: 顶着月亮。
荒秽:丛生的杂草。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和王维《渭川田家》古诗词比较阅读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和王维《渭川田家》古诗词比较阅读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和王维《渭川田家》古诗词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归园田居·其三(东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渭川田家(唐)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①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②。

【注释】①雉雊:野鸡鸣叫。

①式微:《诗经·邶风·式微》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的句子。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写了田园生活的景象,《归园田居》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经历,《渭川田家》描绘了田家暮归的图景。

B.两首诗的写景部分都采用了朴素的白描手法,自然清新,并且两首诗的景物描写都刻画了具体细节。

C.两首诗都在结尾处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渭川田家》更是借用“式微”的典故,独抒胸臆。

D.近人龚望评《归园田居·其三》认为“陶公本色,于诗可见”;明代唐汝询评价《渭川田家》为“右丞妙于田家,此是其得意作”。

从体裁看,《归园田居》是五言律诗,而《渭川田家》则为古体诗。

2.“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一句在描写田园景象时,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以下诗句也用到这一手法的是()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C.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D.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清代张文荪《唐贤清雅集》评价《渭川田家》认为:“真实似靖节,风骨各别。

”同样是描绘田园生活,两首诗相比,两位诗人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1.D2.B3.《渭川田家》中,“即此羡闲逸”抒发了诗人歆羡田园生活、渴望归隐的心情,“怅然吟式微”流露出诗人身在官场不得归隐的苦闷、怅然。

《归园田居》中,“衣沾不足惜"表现了诗人不辞劳苦躬耕田园的态度(从“草盛豆苗稀”“道狭草木长”等诗句分析出亦可,重点在“不辞劳苦”) ,“但使愿无违”表现了诗人坚守田园生活的心愿。

《归园田居其三》_陶渊明的诗

《归园田居其三》_陶渊明的诗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作品赏析
【注释】
南山:指江西庐山。

晨兴:早上起床。

兴,起。

理荒秽:除杂草。

理,整顿。

秽,田间杂草。

带月:披着月光。

带,一作“戴”。

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草木长:草木长得高。

长,这里易于作“长(chánɡ)”,因草木长得高,才易于打湿衣裳。

沾:沾湿。

愿无违:不要违背隐居躬耕的最初心愿。

【古诗今译】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子地,地里杂草丛生,豆苗却长得很稀。

早晨天亮就起来到田里锄草,晚上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高高的草木覆盖了狭窄的田间小路,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裳。

衣裳湿了倒不重要,只要不违背我的初衷就行了。

【赏析】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晋浔阳柴桑(今属江西九江)人。

早年曾作过几次地方的小官,四十一岁任彭泽县令,仅八十余日即弃官归隐田园,直到老死。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为后人所称赞。

他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其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对我国后来的诗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有作品《靖节先生集》传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作者虽志在田园,但初归时的劳动效果不大理想,庄稼长得不好,豆苗还没有草多。

这一方面是因土地荒芜贫瘠,杂草丛生,地广人稀,难以根除;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不善于劳动,一个封建士大夫,刚离官职的县太爷,既没有耕作经验,又没有耕作能力,种不好庄稼,也是情理中的必然。

他对“草盛豆苗稀”的状况是不甚满意的,但不文过非,这符合他一贯“任真自得”的性格。

萧统说他为人率直,不矫饰言辞,曾与人饮酒,不论贵贱,若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诗人襟怀坦荡如此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晨兴”写早起;“带月”写晚归,看出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辛劳。

“理荒秽”,写他归耕后垦荒工作的艰难。

尽管每天劳动时间很长,从日出到月出,身体很疲惫,然而诗人没有丝毫怨言,反而有“带月荷锄归”的悠闲笔调写出他劳动后的轻快。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

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

“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

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我们好象看见诗人在月出山岗后,心满意得地扛着锄头,哼着诗句,漫步归家的情景。

此时,人与月与自然环境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诗人心灵的舒畅,通过艺术的笔触,净化为一种崇高的自然美、精神美、诗歌美,活脱出一个美好静谧的意境和悠闲自得的形象。

“带月”句可说是神来之笔,它变劳苦为欢快,化困倦为轻松,具有点染之功。

“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

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两句是进一步写田园荒芜,归耕艰难。

以上六句叙写耕作生活,真切朴实,宛如在目。

“衣沾不足惜” 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它既有儒家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思想,亦有道家的返璞归真、顺应自然的意念,并且这二者常常融为一体。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

“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

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这首五言诗,主要是采用“赋”的手法,通过叙事来表现思想感情,其中没有景物的描写、气氛的烘托,也没有比兴的运用,几乎全用叙述,只在未尾稍发议论,以点明其主旨。

全诗叙写真实,发自肺腑,所以《后山诗话》说:“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尔。

”《藏海诗话》说:“子由叙陶诗,…外枯中膏,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乃是叙意在内者也。

”日本学者近藤元粹说这首诗是“五古中之精金良玉”。

陶诗受到中外诗评家的如此赞誉,可见其征服人心的艺术力量。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是隐退后第二年所作。

要想理解这首诗,不读其他几首是不行的,这首诗是抒写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享受田园劳作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诗人辛勤劳动,自食其力,在“草盛豆苗稀”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早出晚归,劳动热情可拘。

表明了作者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愿望。

全诗平淡、质朴、自然、清新,言简意长,真挚感人。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庐山的南山坡下有我一块豆地,杂草丛生,豆苗却长得稀稀疏疏的。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让豆田荒芜,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到了晚上我才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回家休息。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草木萋萋,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冷冷,打湿了我的粗布衣裳。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衣裳打湿了又有什么可惜的呢?只求我那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至死不渝。

【注释】
①南山:指庐山。

②晨兴:早晨起来。

兴,起。

理,整顿。

荒秽,荒芜。

③荷锄:扛着锄头。

荷,动词,扛。

④草木长:草木丛生。

(按这个意思读zhang)
⑤愿无违:不违背自己的意愿。

意谓隐居田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附录: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里人,披草共来往。

想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但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阍,荆薪带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