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孟德尔遗传遗传学朱军第三版
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朱军
![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朱军](https://img.taocdn.com/s3/m/f36cb3ca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f.png)
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朱军遗传学是一门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到基因的传递、表达以及遗传信息在生物体中的存储和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遗传学课后习题的答案,供参考:1. 基因的基本概念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存在于DNA分子中,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2.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提出了两个基本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
分离定律指的是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个体的每个性状由两个等位基因控制,这些等位基因在生殖细胞形成时分离。
独立分配定律则是指不同性状的基因在生殖细胞形成时独立分配。
3. 连锁和重组连锁指的是某些基因因为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而倾向于一起遗传的现象。
重组则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由于染色体的交叉互换,不同基因的新组合可以产生。
4. 多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指的是一个性状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的现象。
这些基因的效应通常是累加的,导致性状表现的连续变化。
5.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基因序列发生改变的过程,可以是自然发生的,也可以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
突变可以导致新的等位基因的产生,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6. 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病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由单个基因的突变引起,多基因遗传病由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引起,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则是由于染色体数量或结构的异常。
7. 人类遗传学的应用人类遗传学在医学、法医学和人类进化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遗传学分析可以诊断遗传病,确定亲子关系,以及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迁徙路径。
8.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指通过人工手段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成,以实现特定的生物学功能或生产特定的产品。
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和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9. 遗传咨询的重要性遗传咨询是帮助个体了解其遗传风险和可能的遗传病,以及提供相关的预防和治疗建议的过程。
这对于预防遗传病的发生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0. 遗传学的未来趋势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遗传学正朝着个性化医疗和精准医疗的方向发展。
《遗传学》(朱军第三版)名词解释大全
![《遗传学》(朱军第三版)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e603967a6c30c2259019ee1.png)
第一章绪论1.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2.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3.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 细胞周期: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
其中有丝分裂过程分为:①.DNA合成前期(G1期);②.DNA 合成期(S期);③. DNA合成后期(G2期);④.有丝分裂期(M期)。
2. 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约为1~10mm。
细胞壁是由蛋白聚糖(原核生物所特有的化学物质)构成,起保护作用。
细胞壁内为细胞膜。
内为DNA、RNA、蛋白质及其它小分子物质构成的细胞质。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而且没有分隔,是个有机体的整体;也没有任何内部支持结构,主要靠其坚韧的外壁,来维持其形状。
其DNA存在的区域称拟核,但其外面并无外膜包裹。
各种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统称为原核生物。
3. 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
真核细胞含有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主导作用。
另外真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
真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
4. 染色质:是指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染色体:是指染色质丝通过多级螺旋化后卷缩而成的一定形态结构。
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构成的染色体内。
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与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与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140e345fcfc789eb172dc881.png)
《遗传学(第三版)》朱军主编课后习题与答案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6)第四章孟德尔遗传 (8)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12)第六章染色体变异 (15)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20)第八章基因表达与调控 (26)第九章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30)第十章基因突变 (33)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 (35)第十二章遗传与发育 (37)第十三章数量性状的遗传 (38)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42)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
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朱军第三版:第04章 孟德尔定律
![遗传学:朱军第三版:第04章 孟德尔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eb758912eff9aef8941e0653.png)
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P67
34/339
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P67
35/339
(四)、豌豆子叶颜色遗传因子的分离与组合
36/339
三、基因型(genotype)和表现型(phenotype) P67 基本概念 (一)、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互关系 (二)、纯合(homozygous)与杂合(heterozygous)
假 说
验 证
理 论
14/339
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现 象
假 说
为什么子一代中只表 现一个亲本的性状(高 茎),而不表现另一个亲 本的性状或不高不矮? 而另一个亲本的性状 是永远消失了还是暂时隐 藏起来了呢?
验 证
理 论
F2中的3:1是不是巧合呢?
15/339
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现 象 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 一种性状 787(高) P66 表4-1 F2的比 2.84:1 2.96:1 3.01:1 3.14:1 3.15:1 另一种性状 277(矮) 1850(皱缩) 2001(绿色) 207(茎顶) 224(白色)
进行了长达8年研究,提出遗传因子假说及其分离与自由组合规 律(后称 Mendel’s Laws ); 1865年2月8日和3月8日先后两次在布尔诺自然科学研究学会例 会上宣读发表; 1866年整理成长达45页的《植物杂交试验》一文,发表在《布 隆自然科学研究学会志》第4卷上。
奥地利布隆(Brü nn): 现捷克布尔诺(Bruo)
39/339
(二)、纯合与杂合
具有一对相同基因的基因型称为纯合基因型 (homozygous genotype),如CC和cc;这类生物个体称 为纯合体(homozygote)。 显性纯合体(dominant homozygote), 如:CC. 隐性纯合体(recessive homozygote), 如:cc. 具有一对不同基因的基因型称为杂合基因型 (heterozygous genotype),如Cc;这类生物个体称为 杂合体(heterozygote)。 由于纯合体与杂合体的基因组成不同,所以它们所产 生的配子及自交后代的遗传稳定性均有所不同: (1).产生配子上的差异; (2).自交后代的遗传稳定性。
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遗传学 朱军 第三版)
![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遗传学 朱军 第三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5cfc6d7e21af45b307a824.png)
YyRr自交后代的10粒豌豆种子中,出现5
粒全显5粒全隐的概率为多少?
C10 (9/16)5(1/16)5
5
二、二项式展开(自学) 2测验(Chi平方测验) 三、X
在遗传学试验中,实际获得的各项数值与其 理论值常具有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究竟是 属于试验误差造成的,还是真实的差异,通 常用X2测验进行判断: (O-E)2 X2 = -----------E O是实测值,E是理论值,是总和, 有了值,有了自由度(用df表示,df = k1, k为类型数),就可以查出P值
C c c
配子 C Ft
图4-3
Cc红花
红花Cc cc白花 1 :1
豌豆红花和白花一对基因的分离
2、自交法
3、F1花粉鉴定法
* 玉米籽粒:糯性、非糯性 * 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分别控制着籽粒及其花粉 粒中的淀粉性质 * 非糯性:直链淀粉,Wx, 蓝黑色 糯性:支链淀粉,wx 红棕色 F1(Wxwx)花粉— 红棕色:蓝黑色=1:1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三、分离规律的验证
实质:成对的基因(等位基因) 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 互不干扰,因而配子中只具有 成对基因的一个
1、测交法
测交: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 合个体间的杂交 所得的后代为测交子代,Ft
杂交cross和测交test crossΒιβλιοθήκη P红花 白花 CC cc
c
红花 白花 Cc cc
例:水稻抗性(S)→敏感(s)为显性,抗性植株(SS)×敏 感植株(ss)→F1:抗性植株(Ss)×敏感植株(ss)→测 交后代:14株抗性(Ss)+6株敏感(ss)。
1、假设该实验符合测交遗传,计策交后代各占1/2; 2、求理论值(e)=各类型总数×该类出现的概率 e(抗)=(14+6)×1/2=10 e(敏)=(14+6)×1/2=10; 3、求χ2值 χ2=(14-10)2/10+(6-10)2/10=3.2 4、确定自由度(df):一般为df=类型数(K)–1; 5、查χ2表:据χ2 =3.2,df =2-1=1,在χ2表中查得该事件发 生的概率P=0.05~0.10; 6、判断:遗传学中,概率一般以5%为分界标准。 ①P>5%或5 ~10%,差异不显著,差异由实验误差造成,符合 假设,可接受。 ②P<5%,差异显著,观察数与理论数间有显著差异,实验结果 不符合原有理论预期。 ③P<1%,观察数与理论数有极显著差异,更应否定。
遗传学:朱军第三版:第01章 绪言
![遗传学:朱军第三版:第01章 绪言](https://img.taocdn.com/s3/m/1b679916eff9aef8941e0665.png)
……
25/120
26/120
…… 毒理遗传学 (Toxicogenetics) 辐射遗传学 (Radiation genetics) 肿瘤遗传学 (Cancer genetics) 医学遗传学 (Medical genetics) 血型遗传学 (Blood group genetics) 生化遗传学 (Biochemical genetics) 应用学科: 生物工程学 (Biotechnology) 优生学(Eugenics) 育种学(工业微生物、农、牧和水产)
13/120
23. Lewin,B.,GENES Ⅶ. University Press,Oxford. (2000) 24. J.D.Watson et al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 4th The Benjamin /Cummings PublishingCoompany, Inc.1987 25. B. Alberts,D. Bray,J. Lewins,M. Raff,K. Roberts, J.D. Watson: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3rd Garland Publishing,Inc. New York & London 1994 26. Strachan,R.F. and Read,A.P., Humen molecular Genetics , 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Oxford. (1996)
10/120
11. 王德宝 祁国荣: 核酸 (上,下) 科学出版社 1986 1987 12. 张玉静主编:分子遗传学,科学出版社,2000年 13.[美]D.弗雷费尔德著 蔡武城等译: 分子生物学(上,下) 科学出版社 1991 14.李汝祺 :发生遗传学(上,下) 科学出版社 1985 15. 杜传书 刘祖洞 :医学遗传学 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9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初试统考大纲)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初试统考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34b6b88284ac850ad0242b0.png)
黑龙江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硕士研究生农业知识综合一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一考试科目代码:[339]第一部分:【植物学】大纲一、考试要求本《植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黑龙江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界及植物生活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该学科主要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主要类群和进化规律等。
考生应熟练掌握植物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和掌握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植物组织的类型与功能;重点掌握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的生长与发育;系统掌握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绪论第一节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基本特征及植物界的划分知识点:理解并掌握植物多样性特征及植物界的划分。
第二节植物学发展与分科知识点:了解植物学发展与分科。
第一章植物细胞第一节细胞的概述知识点:掌握植物细胞的发现;熟练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第二节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知识点:了解原生质的概念及其组成。
第三节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掌握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重点掌握细胞壁的组成和变化。
第四节植物细胞的后含物知识点:了解植物细胞后含物的成分。
第五节植物细胞的分裂知识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主要变化。
第六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知识点:了解植物细胞的分化;掌握细胞的全能性的概念。
第二章植物组织第一节植物组织的类型知识点:掌握各种类型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生理功能。
第二节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知识点:了解维管植物组织系统;熟悉维管束类型。
第三章种子和幼苗第一节种子的结构和类型知识点:熟练掌握种子基本结构和类型。
第二节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类型知识点1: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知识点2:掌握种子休眠的原因;了解幼苗类型。
第四章根知识点1: 掌握相关术语。
知识点2:了解根的生理功能和经济用途;掌握根和根系的类型;熟练掌握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次生结构以及次生结构形成过程;了解侧根的形成和周皮的发生。
《遗传学》朱军主编_课后答案
![《遗传学》朱军主编_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d62ded19e8b8f67c1cb952.png)
《遗传学》第三版朱军主编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练习)一、解释下列名词:染色体染色单体着丝点细胞周期同源染色体异源染色体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单倍体联会胚乳直感果实直感二、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花粉粒?多少精核?多少管核?又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胚囊?多少卵细胞?多少极核?多少助细胞?多少反足细胞?三、玉米体细胞里有10对染色体,写出下列各组织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四、假定一个杂种细胞里含有3对染色体,其中A、B、C来自父本、A’、B’、C’来自母本。
通过减数分裂能形成几种配子?写出各种配子的染色体组成。
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遗传学上各有什么意义?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什么不同?用图解表示并加以说明。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名词:染色体:细胞分裂时出现的,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丝状或棒状小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是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有一定数目、形态和大小。
染色单体: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由同一着丝粒连接在一起的两条遗传内容完全一样的子染色体。
着丝点:即着丝粒。
染色体的特定部位,细胞分裂时出现的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此部位不染色。
细胞周期: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后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细胞周期(cell cycle)。
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
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生物双亲,在减数分裂时,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形状、大小和结构都相同。
异源染色体:形态结构上有所不同的染色体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一般不能两两配对,形状、大小和结构都不相同。
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是一种无纺锤丝参与的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又称体细胞分裂。
整个细胞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先是细胞核分裂,后是细胞质分裂,核分裂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朱军 遗传学答案
![朱军 遗传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fce8ff844769eae109ed26.png)
朱军遗传学答案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练习)一、解释下列名词:染色体染色单体着丝点细胞周期同源染色体异源染色体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单倍体联会一、解释下列名词:染色体:细胞分裂时出现的,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丝状或棒状小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是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有一定数目、形态和大小。
染色单体: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由同一着丝粒连接在一起的两条遗传内容完全一样的子染色体。
着丝点:即着丝粒。
染色体的特定部位,细胞分裂时出现的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此部位不染色。
细胞周期: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后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细胞周期(cell cycle)。
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
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生物双亲,在减数分裂时,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形状、大小和结构都相同。
异源染色体:形态结构上有所不同的染色体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一般不能两两配对,形状、大小和结构都不相同。
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是一种无纺锤丝参与的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又称体细胞分裂。
整个细胞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先是细胞核分裂,后是细胞质分裂,核分裂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最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和性质上与母细胞相同。
单倍体: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n)的个体。
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联会复合体——减数分裂偶线期和粗线期在配对的两个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结构,包括两个侧体和一个中体。
四、假定一个杂种细胞里含有3对染色体,其中A、B、C来自父本、A’、B’、C’来自母本。
通过减数分裂能形成几种配子?写出各种配子的染色体组成。
四、如果形成的是雌配子,那么只形成一种配子ABC或A’B’C’或 A’ BC或A B’C’或 A B’ C 或A’B C’或AB C’或 A’B’C ;如果形成的是雄配子,那么可以形成两种配子ABC和A’B’C’或A B’ C 和A’B C’或 A’ BC和A B’C’或AB C’或和A’B’C 。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及答案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b9db4358fafab069dc02d1.png)
《遗传学(第三版)》朱军主编课后习题与答案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6)第四章孟德尔遗传 (9)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12)第六章染色体变异 (15)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21)第八章基因表达与调控 (27)第九章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31)第十章基因突变 (34)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 (35)第十二章遗传与发育 (38)第十三章数量性状的遗传 (39)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44)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
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
![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8c02f37375a417876f8f9c.png)
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半保留复制:DNA分子的复制,首先是从它的一端氢键逐渐断开,当双螺旋的一端已拆开为两条单链时,各自可以作为模板,进行氢键的结合,在复制酶系统下,慢慢连接起来,各自形成一条新的互补链,与原来的模板单链彼此盘旋在一路,两条分开的单链恢复成DNA双分子链结构。
这样,随着DNA分子双螺旋的完全拆开,就逐渐形成了两个新的DNA分子,与原来的完全一样。
这种复制方式成为半保留复制。
冈崎片段:在DNA复制叉中,后随链上合成的DNA不持续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转录:由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进程。
RNA的转录有三步:① RNA链的起始;② RNA链的延长;③ RNA链的终止及新链的释放。
翻译:以RNA为模版合成蛋白质的进程即称为遗传信息的翻译进程。
小核RNA:是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进程中RNA的剪接体的主要成份,属于一种小分子RNA,可与蛋白质结合组成核酸剪接体。
不均一核RNA:在真核生物中,转录形成的RNA中,含有大量非编码序列,大约只有25%RNA经加工成为mRNA,最后翻译为蛋白质。
因为这种未经加工的前体mRNA在分子大小上不同很大,所以称为不均一核RNA。
遗传密码:是核酸中核苷酸序列指定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一种方式,是由三个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密码。
密码子不能重复利用,无逗号距离,存在简并现象,具有有序性和通用性,还包括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简并:一个氨基酸由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
多聚核糖体:一条mRNA分子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一串核糖体,成为多聚核糖体。
中心法则:蛋白质合成进程,也就是遗传信息从DNA-mRNA-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进程,和遗传信息从DNA到DNA的复制进程,这就是生物学的中心法则。
2.答:DNA作为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1)每一个物种不论其大小功能如何,其DNA含量是恒定的。
(2)DNA在代谢上比较稳定。
遗传学答案朱军版
![遗传学答案朱军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15cf94fd0a79563d1e7200.png)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参考答案)二、可以形成:40个花粉粒,80个精核,40个管核;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10个胚囊,10个卵细胞,20个极核,20个助细胞,30个反足细胞。
三、(1)叶(2)根 (3)胚乳 (4)胚囊母细胞 (5)胚(6)卵细胞(7)反足细胞(8)花药壁(9)花粉管核(1)叶:20条;(2)根:20条;(3)胚乳:30条;(4)胚囊母细胞:20条;(5)胚:20条;(6)卵细胞:10条;(7)反足细胞:10条;(8)花药壁:20条;(9)花粉管核:10条四、如果形成的是雌配子,那么只形成一种配子ABC或A’B’C’或A’ BC或A B’C’或A B’ C 或A’ B C’ 或AB C’ 或A’B’ C ;如果形成的是雄配子,那么可以形成两种配子ABC和A’B’C’或A B’ C 和A’ B C’ 或A’ BC和A B’C’ 或AB C’ 或和A’B’ C 。
五、(1)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
●双亲性母细胞(2n)经过减数分裂产生性细胞(n),实现了染色体数目的减半;●雌雄性细胞融合产生的合子(及其所发育形成的后代个体)就具有该物种固有的染色体数目(2n),保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
子代的性状遗传和发育得以正常进行。
(2)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减数分裂中期 I,二价体的两个成员的排列方向是随机的,所以后期 I 分别来自双亲的两条同源染色体随机分向两极,因而所产生的性细胞就可能会有2n种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形式(染色体重组,recombination of chromosome)。
●另一方面,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导致同源染色体间的片段交换(exchange of segment),使子细胞的遗传组成更加多样化,为生物变异提供更为重要的物质基础(染色体片断重组,recombination of segment)。
同时这也是连锁遗传规律及基因连锁分析的基础。
《遗传学答案朱军》word版
![《遗传学答案朱军》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805051551810a6f424864c.png)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参考答案)二、可以形成:40个花粉粒,80个精核,40个管核;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10个胚囊,10个卵细胞,20个极核,20个助细胞,30个反足细胞。
三、(1)叶(2)根 (3)胚乳 (4)胚囊母细胞 (5)胚(6)卵细胞 (7)反足细胞 (8)花药壁(9)花粉管核(1)叶:20条;(2)根:20条; (3)胚乳:30条; (4)胚囊母细胞:20条; (5)胚:20条;(6)卵细胞:10条; (7)反足细胞:10条; (8)花药壁:20条;(9)花粉管核:10条四、如果形成的是雌配子,那么只形成一种配子ABC或A’B’C’或A’ BC或A B’C’ 或A B’ C 或A’ B C’ 或AB C’ 或A’B’ C ;如果形成的是雄配子,那么可以形成两种配子ABC和A’B’C’或A B’ C 和A’ B C’ 或A’ BC和A B’C’ 或AB C’ 或和A’B’ C 。
五、(1)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
●双亲性母细胞(2n)经过减数分裂产生性细胞(n),实现了染色体数目的减半;●雌雄性细胞融合产生的合子(及其所发育形成的后代个体)就具有该物种固有的染色体数目(2n),保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
子代的性状遗传和发育得以正常进行。
(2)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减数分裂中期 I,二价体的两个成员的排列方向是随机的,所以后期 I 分别来自双亲的两条同源染色体随机分向两极,因而所产生的性细胞就可能会有2n种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形式(染色体重组,recombination of chromosome)。
●另一方面,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导致同源染色体间的片段交换(exchange of segment),使子细胞的遗传组成更加多样化,为生物变异提供更为重要的物质基础(染色体片断重组,recombination of segment)。
同时这也是连锁遗传规律及基因连锁分析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qn-r
r!(n-r)!
p:某一事件的概率, q:另一事件的概率,且p+q≤1 n:事件总数, r:某一事件出现的次数(为q事件) n-r:另一事件出现的次数(为p的事件)
所考虑性状为人类家庭中的白化病(隐性常 染色体遗传),已知双亲都正常,所生第一个孩 子患病,如该夫妻生4个孩子,试问:生两个正 常两个患病的概率为多少?
1、测交法
测交: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 合个体间的杂交
所得的后代为测交子代,Ft
杂交cross和测交test cross
红花 白花 P CC cc
红花 白花 Cc cc
配子 C c
Cc c
Ft Cc红花
红花Cc cc白花 1 :1
图4-3 豌豆红花和白花一对基因的分离
2、自交法
3、F1花粉鉴定法
2、在杂交育种中有目的的组合 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预测 后代中优良性状组合的比例
P 有芒抗病 × 无芒感病
AARR aarr
F1
AaRr
F2 9A-R-:3A-rr:3aaR-:1aarr
如在F3希望获得10个稳定遗传的无芒、抗病 (aaRR)株系,那么可以预计,在F2至少要选 择30株以上无芒、抗病的植株,供F3株系鉴定
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
第一节 分离规律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性状 (character,trait)
❖ 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统称 为性状。
❖ 这里所说的性状是统称,也可以说是一个抽象概念, 是指生物体的总的表现型特征。
单位性状 (unit character)
❖ 把生物体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才能进 行详细的研究,这样区分开来的性状叫做单 位性状。
❖ 杂进合入体不F同1在的减配数子分,裂而时位,于同非源同C源hCr.h上r.的上等的位基基因因自 由组合进入同一个配子,形成四类配子,且比例 相等。
❖ 在受精过程中四类♀配子和四类♂配子随机结合, 共有16种组合方式
二、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
独立分配规律:控制不同相对 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 程中,这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 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 不干扰,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 中去的
双因子杂合体自交后代(F2)基因型及表现型比例
❖ AABB 1 → AABB ❖ AAbb 1 → AAbb ❖ aaBB 1 → aaBB ❖ aabb 1 → aabb
❖ AaBB 2 → BB不分离,1AA:2Aa:1aa ❖ Aabb 2 → bb不分离,1AA:2Aa:1aa ❖ aaBb 2 → aa不分离,1BB:2Bb:1bb ❖ AABb 2 → AA不分离,1BB:2Bb:1bb
➢ 又称自由组合规律 the 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 当2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Chr.上时,其 遗传行为符合这一规律
独立分配
双因子杂交
P 黄色、圆粒 × 绿色、皱粒
F1
黄色、圆粒
F2 黄色 黄色 绿色 绿色 总数 圆粒 皱粒 圆粒 皱粒
实得粒数 315 101 108 32 556
F1
红花
红花
F2 红花 :白花 3 :1
红花 :白花 3 :1
正交
反交
图 4-1 豌豆花色的遗传
二、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遗传性状是由遗传 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 内是成对的
C--红花--显性因子 C--白花--隐性因子
图4-2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三、分离规律的验证
实质:成对的基因(等位基因) 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 互不干扰,因而配子中只具有 成对基因的一个
C42 (3/4)2 (1/4)2
YyRr自交后代的10粒豌豆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出现5 粒全显5粒全隐的概率为多少?
C150 (9/16)5(1/16)5
二、二项式展开(自学)
三、X2测验(Chi平方测验)
在遗传学试验中,实际获得的各项数值与其
理论值常具有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究竟是
属于试验误差造成的,还是真实的差异,通 常用X2测验进行判断:
↓ F2 3/4白脂肪 1/4的黄脂肪
➢ 若yy个体只喂给麸皮(不含叶绿素),则皮下脂 肪也是白色的。
➢ Y基因编码合成分解色素的酶
显性表现与环境的关系
❖ 人的秃顶 ❖ 秃顶基因在男人为显性,在女人为隐性 ❖ 男人秃顶比女人秃顶多 ❖ 秃顶与雄性激素直接有关 ❖ 太监没有患秃顶的
秃顶
P ♀红花 白花♂ ♀白花 红花♂
理论期 望的测 交后代
YyRr Yyrr 黄圆 黄皱
1
1
实 际 测 F1母本 31
27
交结果 F1父本 24
22
yyRr yyrr 绿圆 绿皱
1
1
26 26 25 26
2、自交法
按分离和独立分配规律,F2中推断:
1/16 YYRR,yyRR,YYrr,yyrr→F3, 不分离 2/16 YyRR, YYRr, yyRr, Yyrr →F3, 3:1 4/16 YyRr-------------------→F3, 9:3:3:1 孟德尔的试验结果完全符合这一推论
理论比例 9 : 3 : 3 : 1
16
图4-5 豌豆两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分别按一对性状进行分析:
黄色:绿色 ≈ 3:1 圆粒:皱粒 ≈ 3:1
-- 仍然符合分离规律 -- F2群体出现重组型个体 -- ( 3:1)( 3:1)=9 :3 :3 :1
双因子遗传的分支法
独立分配规律的实质:
❖ 控制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 的两对Chr.上
(O-E)2 X2 = ------------
E O是实测值,E是理论值,是总和, 有了值,有了自由度(用df表示,df = k1, k为类型数),就可以查出P值
例:水稻抗性(S)→敏感(s)为显性,抗性植株(SS)×敏 感植株(ss)→F1:抗性植株(Ss)×敏感植株(ss)→测 交后代:14株抗性(Ss)+6株敏感(ss)。
人类的ABO血型遗传,就是复等位基因 遗传现象的典型例子
血型
基因型
O
IOIO
A
IAIA或IAIO
B
IBIB或IBIO
AB
IAIB
双亲与子女ABO血型之间的关系
双亲血型 A×A A×O A ×B A ×AB B ×B B ×O B ×AB AB ×O AB ×AB O ×O
子女可能有的血型 A、O A、O A、B、AB、O A、B、AB B、O B、O B、A、AB A、B A、B、AB O
❖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对等位置 上,因此称为等位基因(allele)
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合 CC、Cc、cc
表现型: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 红花、白花
纯合基因型 :等位基因一样 CC、cc – 纯合体
杂合基因型 :等位基因不同 Cc、- 杂合体
相关符号
➢ P parent 亲本 ➢ ♀ 母本 ➢ ♂ 父本 ➢ F filial generation ➢ F1 杂交第一代 ➢ F2 F1自交或互交的子代 ➢ F3 F2自交或互交的子代 ➢ × 杂交
➢ 果蝇的翅有长翅、短翅之分,猪的毛色有黑、白之差,等等。
鸽子羽毛颜色
狗的毛色
单片冠 胡桃冠 豌豆冠 玫瑰冠
鸡冠的形状
南瓜的果形
等位基因
❖ 控制显性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 ❖ 控制隐性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
❖ 基因(gene)在染色体上有固定的位置,称为基 因座位(locus,loci),简称基因座
图4-6 豌豆黄色、圆粒×绿色、皱粒的F2分离图解
三、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
1、测交法
用F1与双隐性纯合体测交。当 F1形成配子时,不论雌配子或 雄配子,都有四种类型,即YR 、Yr、yR、yr,而且出现的比 例相等,即1:1:1:1
F1黄、圆YyRr 绿、皱yyrr
配子 YR Yr yR yr yr
8
19 (3∶1)3
4 16 16 81 256 16
65 (3∶1)4
5 32 32 243 1024 32 211 (3∶1)5
∶∶ ∶ ∶ ∶
∶
∶
∶
∶∶ ∶ ∶ ∶
∶
∶
∶
n
2n
2n
3n
4n
2n 3n-2n (3∶1)n
杂合基因对数与F2表现型和基因型种类的关系
五、独立分配规律的应用
1、通过杂交造成基因重组,引 起生物丰富的变异类型,有 利于生物进化
第三节 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
一、概率原理
概率:一定事件总体中某一事件可能出现的 机率
乘法定理:两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 于各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乘积
加法定理: 两个互斥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是各个事件各自发生的概率之和
互斥事件:某一事件出现,另一事件即被排 斥
二、二项展开式的应用其中
(p+q)n=pn+npn-1q+n(n-1)/2!pn-2q2+…..+qn n!
➢ 自交
不完全显性 incomplete dominance
F1的表现介于双 亲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