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下水资源的形成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必修一一到三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一到三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一到三章知识点第一章:物质与地球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赤道略大于两极,直径约为12756.7公里。

这是因为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得赤道周围的地壳相对于极区有所突出。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厚度较薄;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一层,厚度较大;地核在地球的中心,分为外核和内核,由铁和镍等重金属组成。

3. 地质构造与地理环境地质构造是地球表面形成和演变的基础,包括地壳构造和地球内部构造。

地质构造对地理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如地形地势、气候分布、地震和火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分布。

4. 岩层与地质时代地壳中形成的岩石经过长时间的变化和演化形成不同的岩层,反映了地球历史上的地质变化。

地质时代是地质对地球历史进行划分和研究的分类单位,常用来研究生物进化和地球环境演变。

第二章:地球的水资源1. 水的重要性与分布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广泛存在于地球表面的各种储存形式,如海洋、湖泊、河流、地下水和冰川等。

水是维持生命和地球生态平衡的必需资源。

2. 地表水资源地表水主要包括江河湖海水,它们是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也是人类生活和工业农业生产的重要供水来源。

3. 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储存于地下岩石中,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储量,对于地表水不便获取的地区提供了重要的供水条件。

4. 冰雪资源冰雪资源是地球上的淡水储存之一,包括北极、南极冰盖、山地冰川以及高海拔地区的积雪等,对维持全球水循环和气候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章:大气与气候1.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组成,其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大气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等不同的层次。

2. 气象要素与观测气象要素包括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等,通过气象观测站、卫星和雷达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3. 气候与气候类型气候是指某地长期的天气状况,由气温、降水量、气压、湿度以及风向风速等要素共同决定。

地下水安全管理规定(3篇)

地下水安全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地下水安全管理,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利用,防治地下水污染,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监督和违法行为查处等活动。

第三条地下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单位和个人有权依法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第四条地下水安全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统筹规划、合理开发、节约用水、保护优先、防治污染、保障安全;(二)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公众参与;(三)区域协调、部门协同、责任明确。

第五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下水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指导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指导工作。

第二章地下水开发利用第六条地下水开发利用应当符合国家水资源总体规划和地方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七条地下水开发利用实行总量控制制度。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地下水水资源量、用水需求、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制定地下水开发利用总量控制指标,并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地下水开发利用实行取水许可制度。

单位和个人开发地下水,应当依法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

取水许可证的有效期不得超过地下水开发利用总量控制指标。

第九条地下水开发利用应当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农业灌溉、生态用水等基本用水需求。

在保障基本用水需求的前提下,方可用于工业、服务业等其他用水。

第十条地下水开发利用应当采取节水措施,提高用水效率。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当采用节水型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第十一条地下水开发利用应当加强监测和计量。

取水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安装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计量设施,并保证计量设施正常运行。

第三章地下水保护第十二条地下水保护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综合治理、源头控制;(三)污染者担责、公众参与。

第二章水资源的概念和特点及水循环转化规律

第二章水资源的概念和特点及水循环转化规律
南沿海向西北递减,而径流则自西向东及自北向
南注入太平洋。
其次是印度洋水汽随西南季风进入我国西南、中 南、华北以至河套地带,成为夏秋季降水的主要 源泉之一,径流的一部分自西南一些河流注入印 度洋,另一部分流入太平洋。
我国水文循环的路径
大西洋的少量水汽随盛行的西风环流和气旋东移,
也能参加我国内陆腹地的水分循环。
表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不一致。
专业术语
4、地下水:赋存于地下岩土体空隙中的水。 根据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划分为潜水、承压水; 按岩土空隙的形态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5、含水层(透水层)、隔水层:含水的岩层称为
含水层,相对不含水的(或透水能力较差)的岩层 称为隔水层。
自流水盆地动画
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潜水 没有隔水顶板,或只有局部的隔水顶板。 潜水的表面为自由水面,称作潜水面。 潜水面到地面的距离称为潜水埋藏深度。
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上, 松散沉积物(或岩石) 中的空隙被重力水所充
满,形成地下水面。
地下水面以上的地层部
分称为包气带;地下水
面以下的饱含水的地层
部分称为饱水带。
地表水及地下水的特点
水源 地 下 水 江 河 水 水质 水温 杂质 少,含 盐量较 地表水 高 污染 不易被污染; 一旦受到污染, 恢复期较长或 很难恢复 开采利用 开采受地 形和地质 条件的限 制
水资源的概念
1988年联合国将水资源定义为: 作为资源的水应当是可供利用或有可能 被利用,具有足够数量和可用质量,并可适 合对某地用水的需求而能长期供应的水源。
水资源的概念
水资源包括:水质和水量 质和量是不可分隔的两个方面,人们利用水资 源,既要求有一定的量,又要求水质符合标准,两 者缺一不可,否则将会失去其经济价值。 我们所指的质:矿化度<1g/L 淡水

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

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

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促进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根据《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甘肃省实施水法办法》、《酒泉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决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结合酒泉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采、取用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均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地下水资源,是指埋藏于地表以下可以开采利用的水资源(含地热水、矿泉水)。

第三条地下水资源管理是各级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实行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

市、县两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地下水资源分级管理权限,统一负责全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和监督工作,负责辖区内取水许可申请审批、发放取水许可证、下达取水限量指标、征收水资源费、取水许可监督等工作。

第四条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对地下水资源负总责的前提下,统筹城乡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用水,建立城市供排水公司和灌区水管单位、乡镇水利站、用水协会分级负责管理体制,实行与地表水统一水权、统一计划、统一配置、统一计量、统一收取水资源费管理制度。

第五条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都有节约、保护地下水资源的义务。

对无序开采、浪费地下水资源和破坏取水工程设施等行为,有权予以检举和控告。

对在开发、利用、保护、节约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组织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资源调查与评价第六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和协调全市地下水资源勘察和调查评价,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的勘察和调查评价。

市、县两级分级编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划定地下水限采区、禁采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七条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规模必须控制在资源最大承载能力限度之内。

工程地质基础—地下水

工程地质基础—地下水
n Vn V
孔隙
岩石中的各种空隙 1.分选良好,排列疏松 的砂;2.分选良好,排 列紧密的砂
3.分选不良的,含泥、 砂的砾石;4.经过部分 胶结的砂岩
5.具有结构性孔隙的 粘土
6.经过压密的粘土
7.具有裂隙的岩石
8.具有溶隙及溶穴的可 溶岩
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有:
颗粒排列方式 分选程度 胶结充填程度 结构及次生孔隙 分选愈好,排列愈疏松,胶结充填程度愈差,孔隙度愈大; 反之愈小;粘性土的孔隙度还取决于其结构及次生孔隙。
3.地貌条件:在不同的地貌部位对地下水的形成关系密切。 一般在平原、山前区易于储存地下水,形成良好的含水层; 在山区一般很难储存大量的地下水。
4.人为因素:大量抽取地下水,会引起地下水位大幅下降; 修建水库,可促使地下水位上升。
(2)水循环的类型 根据水分循环的路径和规模,可分为两种:
◆大循环——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也称为海 陆间循环。 ◆小循环——水仅在海洋或陆地内完成的循环过程。
潜水与地表水补给的关系
(a) 潜水补给河流 (b)河流补给潜水
(c)单侧补给
潜水与地表水之间的关系
练习题一
1.某地区潜水等水位线图见下图。试确定
①河水与潜水之间的补排关系;
②A、B两点间的平均水力坡降
(A、B两点距离近似为60m)
③若在C点处凿井,多深可见
潜水面?
承压水
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含水层分区:补给区、承压区、排泄区、自流区、隔水顶板、隔水底板
H2S : 一般存在于深部地下水中,在微生物作用下由硫 酸盐还原而形成。局部浅层地下水含有较多的H2S,并呈酸 性,对混凝土具有侵蚀性。
CO2 :主要来源于土壤中有机质氧化产生的CO2,还有大 气中的CO2。深层地下水的CO2含量较高。含CO2较高的地下 水具有侵蚀性,能腐蚀混凝土。

ch2 地下水的储存与循环2011

ch2 地下水的储存与循环2011
裂隙率( K T )
岩石名称 各种砂岩 石英岩 各种片岩 片麻岩 花岗岩
裂隙的体积 100% 岩石的总体积
裂隙率(%) 岩石名称 裂隙率(%) 3.2--15.2 正长岩 0.5--2.8 0.008--3.4 辉长岩 0.6--2.0 0.5--1 玢岩 0.4--6.7 0--2.4 玄武岩 0.6--1.3 0.02--1.9 玄武岩流 4.4--5.6
• 3.溶隙
可溶性岩石在水流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空隙。 反映岩石储存地下水的能力的指标。 可溶性的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石膏、硬 石膏、盐层等。 溶隙:溶洞、地下暗河、竖井、落水洞 衡量指标:岩溶率 特点: 溶隙的体积 岩溶率( K K ) 100% 岩石的总体积 • 连通性好 • 岩溶率变化大
指岩石排出(给出)水的能力(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排出) 衡量指标:给水度
μ
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流出 水的体积Vg 岩石的总体积V
100%
μ最大 Wn Wm
最大给水度等于岩石的容水度减去持水度
给水度与颗粒大小的关系:颗粒越粗,给水度越大;反之, 越小。
4.透水性
指岩石透过水的能力(由于有相互连通的空隙) 透水性取决于:岩石空隙的大小;孔隙的多少及形状;颗 粒的分选程度。 颗粒越大,分选性越好,透水性越强;反之,越差。 衡量指标:渗透系数K(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 • 透水岩石----砂、砾石、卵石、裂隙和溶隙发育的坚硬岩石 • 半透水岩石----粉质粘土、粉土、黄土、裂隙和溶隙不太发 育的坚硬岩石 • 不透水岩石----粘土、淤泥、裂隙和溶隙不发育的坚硬岩石 透水性的相对性
(二)地下水的存在形式
两种形式
• 岩石“骨架”中的水(矿物结合水):如沸石水、结 晶水和结构水。例如石膏 (Gypsum) Ca[SO4]· 2H2O, 其中H2O占 20.93%;方沸石Na2[AlSi2O6]2· 2H2O , 其中H2O占 8.17% 。

断层活动与地下水资源形成

断层活动与地下水资源形成

断层活动与地下水资源形成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水源。

地下水的形成与断层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就断层活动与地下水资源形成进行探讨。

1. 断层活动对地下水形成的影响断层是地壳中岩石层相对位移造成的裂缝带。

断层活动会对地下水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首先,断层活动使得地壳岩石发生移位和变形。

这样的变形使得地下岩层发生了破裂和裂隙,孔隙度得到了提高。

地下岩石的破裂和裂隙为地下水提供了通道,使得降雨和河流水能够通过这些透水带进入地下,形成地下水。

其次,断层活动还会改变地下水的流动状态。

当地下岩层发生倾斜或错位的时候,地下水会因为重力的作用,沿着断层面的倾向方向形成地下水流动的通道。

这种地下水通道在地表有时会显露为渗泉或者泉眼。

断层活动和地下水流动的通道共同作用,使得地下水得以形成并保持流动。

另外,断层活动对地下水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断层活动引起了地壳变形,使得地下岩层发生了破碎和错断,其他地层中含有溶解有害物质的喀斯特地区的岩层就可以与地下水发生接触,使得地下水因此受到了污染。

2. 断层活动对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断层活动不仅对地下水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还可以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影响。

首先,断层活动使得地下水层的分布不均匀。

断层活动一般会形成断裂盆地或者抬升地,这些地形特点直接决定了地下水的分布。

在断裂盆地中,由于断层活动造成了盆地的拗拉变形,使得地下水大量聚集于盆地之中,形成深层富水区,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反,在抬升地中,由于断层活动造成了地壳的整体抬升,地下岩石层被压实且岩层断裂、裂隙较少,地下水相对来说比较稀缺,开发难度较大。

其次,断层活动可以作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

当降雨或者河流水渗入地下岩层时,经过断层活动的作用,这些水体在断层面上沿着断层面倾斜方向聚集形成了地下水资源。

因此,分析断层活动的分布和特征对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下水在施工过程中的有效利用

地下水在施工过程中的有效利用

地下水在施工过程中的有效利用I. 引言-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意义II. 地下水概述- 地下水的形成- 地下水的分类- 地下水的分布III. 地下水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地下水的控制- 地下水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地下水在基础工程中的应用- 地下水在矿井施工中的应用IV. 地下水有效利用的方法- 地下水污染治理- 地下水开采利用- 地下水资源优化配置V. 案例分析- 地下水在某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地下水在某高层建筑基础工程中的应用- 地下水资源优化配置案例VI. 结论- 总结研究成果- 突出研究创新点- 展望未来地下水利用研究方向(注:以上章节均可根据需要进行扩充和细化)第一章引言地下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其在施工过程中的有效利用,对于提升工程建设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一些工程建设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加强对于地下水在工程建设中的利用和管理,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地下水在施工过程中的有效利用为研究主题,以地下水的形成、基础知识和分类为基础,探讨并总结地下水在工程中的应用方法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第二章地下水概述1. 地下水的形成地下水的来源主要分为降水入渗、岩石裂隙及孔隙水、水土交换及地下水循环几种。

其中,降水入渗是地下水形成的主要途径。

降水入渗后,依据地质条件不同,一部分水可蒸发、渗透入地下深层,另一部分由差异分布的地下孔隙或裂隙储存,并且随着地下水运动其水质、温度等特性也发生了变化。

2. 地下水的分类地下水根据储存在地下的地层类型和岩石导水能力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如基岩型、孔隙型和岩溶型等。

根据水面的不同,可以分为地下水层和地下水流域等。

此外,地下水还可能被污染,变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

3. 地下水的分布地下水在地球物理环境中广泛分布,其分布情况往往与地质能及气候环境密切相关。

02第二章 地下水资源调查

02第二章  地下水资源调查

第二章地下水资源调查第一节地下水资源调查的目的、任务及工作步骤一、地下水资源调查的目的与任务地下水资源调查又称水文地质调查,其目的是查明天然及人为条件下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特征,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以及环境问题防治提供所需的资料。

虽然地下水资源调查的任务,视不同的用途和不同的精度要求而定,但都应查明地下水系统的结构、边界、水动力系统及水化学系统的特征,具体需查明下面3个基本问题:1)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查明含水介质的特征及埋藏分布情况。

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查明地下水的运动特征及水质、水量变化规律。

3)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不仅要查明地下水的化学成分,还要查明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条件。

地下水资源调查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其复杂性是由地下水自身特征所确定的。

地下水赋存、运动在地下岩石的空隙中,既受地质环境制约又受水循环系统控制,影响因素复杂多变,因此地下水资源调查需要采用种类繁多的调查方法,除采用地质调查方法之外,还要应用各种调查水资源的方法,调查工作十分复杂。

地下水资源调查又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其成果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工程项目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和环境保护服务,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这就要求地下水资源调查人员既要掌握地下水的基本理论并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又要熟练掌握地下水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还要熟悉一些非专业的技术在地下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方法。

二、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的步骤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一般分三步进行,即准备工作、野外工作和室内资料整理工作。

(一)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及物资后勤管理工作准备,而其核心是技术准备工作中调查设计书的编写。

1.地下水资源调查设计书的定义设计书是调查工作的依据和总体调度方案,是完成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的关键环节,在编写设计书之前应充分收集、整理、研究前人资料,如水文、气象、地理、地貌、地质及水文地质等资料,根据现有资料,确定调查区的研究程度,对调查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存在问题有初步认识。

第二章 地下水资源量

第二章 地下水资源量

水量成为河道排泄量。其计算方法为河道渗漏补给量的反 运算。 (3)其他排泄量
侧向流出量 越流排泄量
人工开采净消耗量
资源与环境学院
三、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根据水均衡法原理,用地下水排泄量近似作为补给量。 – 山丘区地下水总排泄量,包括:
山丘区地下水的总排泄量
W g山
河川基流量
河川潜流量
资源与环境学院
二、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1. 以补给量的地下水资源估算 •平原区补给量是指天然或人工开采条件下,由大气降水及 地表水体渗入、山前侧向径流及越流补给等流入含水层的水 量。计算公式为:
W g平 =U p +U s +U 侧山 +U 越补
U s =U 河渗 +U 渠渗 +U 渠灌 +U 库渗 +U 人工
Rg山
U潜 U泉
山前侧向流出量 U侧山
未计入河川径流的山前泉水出露量
山间盆地潜水蒸发量
Eg山
浅层地下水开采的净消耗量 g山
W g山=Rg山+U潜 +U侧山+U 泉+ Eg山+g山
资源与环境学院
三、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1.河川基流量的计算
(1)河川基流量的概念
河川基流量(又称地下径流量)是指河川径流量中由地下水
• 计算各均衡区的平均基流模数,可用各区代表站基流模数按 代表面积加权平均求得。
资源与环境学院
三、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1.河川基流量的计算
(5)区域河川基流量的计算
等值线法
在水文地质条件下比较单一的区域,可以用等值线图法计算区 域河川基流量,其步骤如下: • 将各代表站的多年平均河川基流深点绘在地形图上各站流域面 积形心处 • 参照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图勾绘多年平均基流深等直线图; • 用面积加权平均法计算区域多年平均河川基流量:

地下水的形成与污染

地下水的形成与污染

添加标题
工业废水: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废水,如机械加工、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等行业,若 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会直接排入下水道或自然水体中,造成地下水污染。
添加标题
农业活动:农业活动中使用的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以及灌溉时使用的污水,都可能 含有油类物质,从而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添加标题
城市垃圾: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漏或垃圾焚烧产生的废水中可能含有油类物质,这些废水会通 过土壤渗透到地下水中,造成污染。
雨水渗入土壤 经过岩石的过滤 在地下储存形成地下水
雨水渗入地下
河流湖泊的渗透
冰川融水
地下岩石的裂隙水
维持生态平衡: 地下水是生态系 统的重要组成部 分,为植物和动 物提供必要的水
分和养分
农业灌溉:地 下水是农业灌 溉的主要水源, 为农作物生长 提供必要的水

工业用水:地下 水可以作为工业 生产的冷却水、 锅炉用水等,是 工业发展的重要
地下水污染的危害
地下水污染会导致饮用水中毒、致癌物质增加,危害人体健康。 长期饮用被污染的地下水,会引起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地下水污染还会导致皮肤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的发生率增加。 孕妇饮用被污染的地下水,会增加胎儿畸形、智力发育迟缓等风险。
地下水污染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或生态平衡破坏 地下水污染会影响土壤质量,导致土地退化和农作物减产 地下水污染会破坏自然景观,降低环境质量 地下水污染会威胁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地下水资源的保护 与可持续利用
人类生存的基础:地下水是全球约三分之二人口的主要饮用水源 农业灌溉:地下水是全球约70%的农业灌溉用水 生态平衡:地下水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 工业用水:地下水是许多工业生产所需的重要水资源

第二章-水循环及径流形成过程

第二章-水循环及径流形成过程
蒸发量用相应于蒸发面的水层深度来度量,记为E, 以mm计。
水面蒸发观测资料较多,比较可靠,常是其他蒸发计 算的基础。
可能最大蒸发率或蒸发能力(EM): 在充分供水的条件下,某一蒸发面的蒸发量,即同
一气象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率。
3.5.1 水面蒸发 的观测
(1) 器测法
水文部门普遍采用 E601蒸发器。
3.5.3 气象卫星云图
气象卫星按其运行轨道分为极轨卫星和地球静止卫星。 目前地球静止卫星发回的高分辨数字云图资料有两 种:(1)可见光云图—其亮度反映云的反照率。反 照率强的云,云图亮度大,颜色白;否则,色调灰暗。 (2)红外云图—反映云顶的温度和高度,云层温度 越高,其高度越低,发出的红外辐射就越强。
每日8时至次日8时 降水量为当日降水量。
(2)自记式
虹吸式 分辨率:0.1mm 降雨强度适用范围: 0.01~4.0mm/min 记录纸上记录下来的雨 量曲线是?? 它既表示雨量大小, 又表示降雨过程的变 化情况。
翻斗式
由感应器和信号记录器组成。
雨水—翻斗一侧—接满 0.1mm—倾倒—接通电 路—记录器控制自记笔记 录雨量。 分辨率:0.1mm 降雨强度适用范围: 4.0mm/min以内
(4)气旋雨
中心气压低于四周的大气旋涡。气流自四周向中心辐合后, 再转向高层,引起大规模的上升运动,水汽因动力冷却而致 雨,…。
在低纬度的海洋上形成的气旋,称为热带气旋。 我国气象部门对气旋的分类:按气旋地面中心最大风
速大小分。 低压区(位置不定、最大风力<8级) 热带低压(位置确定、最大风力<8级) 热带风暴(风力8-9级) 强热带风暴(风力10-11级) 台风(>12级)
3.1 形式

水文地质学基础

水文地质学基础

附件2
2012年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
(本科)
推荐单位长安大学
课程学校长安大学
课程名称水文地质学基础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水利工程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课程负责人马致远
填报日期2012.11.05
陕西省教育厅制二○一二年九月
填写要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
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
报内容填写。

四、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
签字。

五、“8.承诺与责任”需要课程负责人本人签字,课程
建设学校盖章。

1.课程负责人情况
2.课程团队
3.课程建设
4.课程内容
8.承诺与责任
9.学校推荐意见
—21 —。

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

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

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地下水,这个隐藏在地表之下的神秘世界,对于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许多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水源,也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或缺的资源。

那么,地下水是如何形成的?又在地下如何分布呢?地下水的形成,离不开一系列复杂的自然过程。

首先,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之一。

当雨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后,一部分会直接蒸发返回大气,一部分会形成地表径流流入江河湖泊,而还有一部分则会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的“源头活水”。

土壤就像一个天然的过滤器,降水在渗入地下的过程中,会经过土壤层的过滤和吸附,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污染物。

这个过程不仅有助于净化水质,还使得地下水的化学成分逐渐发生变化。

岩石的孔隙和裂隙也是地下水形成的重要条件。

不同类型的岩石,其孔隙度和渗透性差异很大。

例如,疏松的砂岩和砾岩通常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性,有利于地下水的储存和运移;而致密的花岗岩和玄武岩则孔隙度较低,渗透性较差,地下水在其中的储存和运移相对困难。

除了大气降水,地表水的入渗也是地下水形成的重要途径。

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与地下含水层之间存在着水力联系,地表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渗透作用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在地下的分布并不是均匀的,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地质构造是影响地下水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褶皱和断层等地质构造会改变岩石的孔隙和裂隙的分布,从而影响地下水的储存和运移。

在向斜构造中,岩层向下凹陷,容易形成地下水的聚集区;而在背斜构造中,岩层向上隆起,地下水往往会沿着两翼向低处流动。

含水层和隔水层的组合特征也决定了地下水的分布。

含水层是能够储存和传输地下水的岩层,如砂岩、砾岩等;隔水层则是阻止地下水流动的岩层,如黏土、页岩等。

当含水层和隔水层交替分布时,会形成多层地下水系统,各层地下水的水位和水质可能会有所不同。

地形地貌对地下水的分布也有显著影响。

在山区,地下水通常沿着山谷和裂隙流动,形成泉水或地下河;在平原地区,地下水的分布相对较为均匀,但在地势低洼处,容易形成地下水的聚集。

《水文地质》课件

《水文地质》课件

● 06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水文地质的基本 概念
水文地质是研究地下水运动规律和地下水与地质环境关系 的学科,通过对地下水系统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应用 于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中。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也是未来的 重要方向。
地下水运动规律
地下水循环
描述地下水在地球 中的循环方式
地下水排泄
解释地下水的排泄 方式
01 矿区地下水的运动规律
地下水在矿区中的流动特点
02 矿产开采影响
矿产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03
矿产开采对地下水的影 响
矿产开采活动可能导致矿区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紧缺,地 下水质污染等问题。矿产开采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较大,需要进行科学评估和合理控制,以保护地下水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
学习方法
结合理论与实 践
多进行案例分析
加强动手能力
多进行田野调查和 实验
评估方式
课堂测验
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 度
作业与实验报告
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 考能力
参考书目
《水文地质学》
深入了解水文地质 领域的理论知识
《水文地质与 水文地质工程》
应用水文地质知识 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 02
第2章 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
● 04
第4章 地下水与地质环境
岩溶地质特点
岩溶地质是一种特殊的地质构造,其特点包括岩溶溶蚀作用 强烈、地下水流动通道复杂等。岩溶地质景观丰富多样,例 如溶洞、溶岩地貌等,对地下水运动有重要影响。
岩溶地下水运动规律
溶蚀作用影响
溶蚀作用形成的裂 隙是地下水流动通

水文特性
地下水水位波动大, 水质多变
能够运用水文地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2章地球中水的分布与循环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2章地球中水的分布与循环

第2章地球中水的分布与循环本章学习内容:1.了解地球上的水与量的分布;2.从自然界的水循环特征,掌握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概念;3.理解与水文循环有关的气象、水文因素;4.简介我国的水资源、地下水概况及中国地下水分区及煤矿水害分区。

本章重难点: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与意义;水文循环的内外因条件2.1 地球中水的分布水的来源?星外说(太空)、星内说(空气密度增大:气态水-液体水)地球是一个富水的行星。

水是一种具有超乎寻常特征的分子(地球演化积极因子),可以在冰、液体、蒸汽和超临界流体之间变化,使之在各种地质作用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地球上的水从大气到地球表面至地核各个层圈都赋存有水。

即:浅部层圈水,如大气圈、地球表面、岩石圈和生物圈中;深部层圈水,如地幔的水和地核水。

1)浅部层圈水分布有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生物体中的水矿物中的水,这些水均以自由态H2O分子或结合水(石膏)形式存在,以液态为主,也呈气态与固态存在。

我们从表1-1中,可以建立地球浅部层圈水的分布状况与数量概念。

表1-1 地球浅部层圈水的分布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料,转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卷。

未包括生物圈及岩石圈矿物结合水。

浅部层圈中水的总体积约为13.86×108(约14亿Km3)。

若将这些水均匀平铺在地球体表面,水深约为2718m。

但其中咸水约占97.47%,淡水只占2.53%。

2)浅部层圈水的淡水淡水Exp:含盐量小于0.5g/L的水。

浅部层圈中水的总体积约为13.86×108。

其中海水等咸水约占97.47%,淡水只占2.53%。

各淡水体的比例:约68.8%为冰川与积雪(分布在难以利用的高山和南、北极地区),0.3%为河湖,30%为地下水,其他淡水占0.9%。

淡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现状:人少水多、人多水少。

3)深部层圈水(了解)地球深层圈水分布于岩石圈以下直到下地幔这一范围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02.05.31•【字号】•【施行日期】2002.08.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2002年5月3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地下水资源是指埋藏于地表以下可以开采利用的水资源。

第三条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地下水资源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开发利用、保护地下水资源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符合流域或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二)开源与节流并重,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三)开采与补给平衡,涵养水源,防止水源的枯竭和地下水资源的污染;(四)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兼顾工业农业和生态用水。

第五条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区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自治州(地)、市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的权限和范围,负责相应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城建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流域或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技术标准划定地下水宜采区、限采区、超采区和禁采区。

自治州(地)、市、县(市)编制的流域或区域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经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由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报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自治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编制流域或区域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应当以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为依据。

地下水课件

地下水课件

第1章水文地质基础一、矿井水害防治----意义水害是矿井的五大自然灾害之一,也被国家《特别规定》列为15类重大隐患之一。

1.矿井水害类型概述☐地表水水害☐孔隙水水害☐裂隙水水害☐岩溶水水害☐老空水水害2.我国煤矿水害特点☐不同地区、不同水害类型发生的频繁及危害程度不同☐近几年,老空水透水事故明显增多☐雨季发生的透水事故约占50%左右☐70%的水害事故发生在掘进工作面☐事故发生后抢险难度大第1章水文地质基础知识一、地下水的形成与赋存二、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三、地下水类型及特征四、地下水的运动一、地下水的形成与赋存(一)地下水的赋存空间(二)岩石的主要水理性质(三)含水层与隔水层1.地下水的赋存空间---空隙孔隙、裂隙、溶隙(二)岩石的主要水理性质1.岩石的给水性:◆给水性——在重力作用下,从饱水的岩石中,自由流出(排出)一定水量的性能。

在数量上用给水度(又称重力给水度)来衡量。

2.岩石的透水性:◆透水性——岩石本身具有允许水通过的性能。

在数量上用渗透系数(K)来衡量。

岩石透水性决定因素:空隙的大小、数量。

(三)含水层与隔水层1.含水层:含水层——能透水又饱含重力水的岩层。

构成含水层的必要条件:储水空间、储存地下水的地质构造、良好的补给来源含水层富水性:弱富水性:q≤0.1L/s.m、中等富水性:0.1L/s.m<q≤1.0L/s.m强富水性:1.0L/s.m<q≤5.0L/s.m、极强富水性:q>5.0L/s.m(三)含水层与隔水层2.隔水层隔水层——不透水的岩层。

隔水层性质:❖可以是饱水的(如饱水粘土),也可以是不含水的(如胶结致密、完整的坚硬岩层)。

二、地下水的物化性质及水质分析(一)地下水的主要物理性质(二)地下水的主要化学成分(三)地下水化学成分表示方法(四)煤矿地下水的化学特点(一)地下水的主要物理性质1.地下水的温度:地下水温度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地下水埋藏的地温条件。

2.地下水的颜色:当地下水中含有某些离子或胶体物质时,会呈现各种颜色3.地下水的透明度:透明的水、微浊的水、混浊的水、极混浊的水4.地下水的嗅(气味):含有H2S气体时具腐蛋味5.地下水的味(味道):含NaSO4时具涩味(二)地下水的主要化学成分1、地下水中的七大离子成分(Cl-、SO42-、Na+、HCO3-、K+、Ca2+、Mg2+)2、地下水中的主要气体成分( O2、N2 、H2S、CH4、CO2)3、地下水的化学性质①地下水的酸碱性(PH值)②地下水的总矿化度③地下水的硬度3、地下水的化学性质④地下水的侵蚀性(碳酸性侵蚀、硫酸性侵蚀)CaCO3+H2O+CO2←—→Ca2++2HCO3-4CaO·Al 2O3· 12H 2O+3CaSO4·nH2O——→3CaO·Al2O3 · 3CaSO 4· 30H2O+Ca(OH)2(杰瓦盐)(三)地下水化学成分的表示方法1、地下水的水质分析◆简分析:主要对地下水的物理性质进行鉴定◆全分析:对地下水的各种化学成分、耗氧量、干涸残余物、灼热残渣、悬浮物、可溶性硅酸H3SiO4等进行分析测定。

地下水的形成与运动机制

地下水的形成与运动机制

地下水的形成与运动机制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表下一定深度的水,形成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地下层,并在地下岩石孔隙、裂隙和岩溶孔隙中流动。

它是地球水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和支持人类生活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下水的形成和运动机制。

一、地下水的形成地下水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因素相互作用。

首先,降水是地下水形成的主要来源之一。

当雨水降到地表时,一部分被植被蒸发和蒸发作用消耗,另一部分直接流入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而剩余的降水则逐渐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

其次,地下水还可能形成于地表水的侵入。

当河流水位较高或潮汐作用强烈时,地下水可以通过地下渗漏或岩石裂隙进入地下层。

另外,地下水还可能形成于冰川融水。

当冰川退缩时,融化的冰川水将经由渗透,形成地下水。

总的来说,地下水形成的过程受到气候、地质、地貌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地下水形成的机制也有所不同。

二、地下水的运动机制地下水的运动是指地下水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移动的过程,其主要机制包括渗流和流动。

渗流是指地下水经由孔隙、裂隙和岩溶等通道的垂直和水平流动过程。

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性决定了地下水的渗流能力。

一般来说,砂岩、砾石等含有较多孔隙的岩石具有较高的渗透性,而页岩等致密岩石的渗透性较低。

地下水的渗透性还受到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和孔隙度等因素的影响。

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地下水压力会增大,促进地下水的渗透。

孔隙度越大,地下水在岩石中的渗透能力就越强,形成更大的渗透水量。

流动是地下水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有序运动过程。

地下水的流动速度通常比较缓慢,这是由于岩石中的孔隙和裂隙成为了地下水的主要通道,而这些通道通常是高度不连续的。

地下水的流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压力梯度。

当地下水位差较大时,地下水将会形成压力梯度,从高压力区域流向低压力区域。

此外,地下水还受到岩石的渗透性、孔隙连通性和斜度等因素的控制。

总结起来,地下水形成和运动机制的理解对于维持地球的水循环、保护地下水资源和合理利用水资源都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溶水
裸露岩溶化岩 层上部岩溶通 道中季节性存 在的重力水
裸露于地表的 岩溶化岩层中 的水
组成构造盆地、 向斜构造或单 斜断块的被掩 覆的岩溶化岩 层中的水
五、上层滞水和潜水
1、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
(1)当包气带中存在局部隔水层时,在局部 隔水层上积聚具有自由水面的自由水,这便是 上层滞水。
(2)上层滞水最接近地表,接受大气降水补 给,以蒸发形式排泄或向隔水底板边缘排泄。
当顶底板为 半隔水层时, 它还可通过 半隔水层, 从上部或下 部的含水层 获得补给, 向上部或向 下部含水层 排泄。
越流补给
4、动态特征: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承压水参与水循 环都不如潜水那样积极。因此,气候、水文因素的变 化对承压水的影响较小,承压水动态比较稳定。
第二节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基本概念 二、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三、饱水粘性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四、地下水运动的基本微分方程
第一节 地下水的赋存形式
一、岩石中的空隙
岩石空隙是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空隙 的多少、大小、形状、连通情况和分布规律,对地 下水的分布和运动具有重要影响。
将岩石空隙作为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研 究时,可分为三类:
7、岩石骨架中的水:指保存于矿物结晶格架中, 已成为矿物组成部分的水。
(1)结晶水:当矿物中水的组成比例固定不变时 称结晶水,如石膏(CaSO4.2H2O)等矿物中的水。
(2)当所含水的比例可变且较易脱出时称沸石水, 如蛋白石(SiO2.nH2O)、方沸石 (NaAl2Si4O2.nH2O)等矿物中的水。
按裂隙的成因可分为成岩裂隙、构造裂隙和 风化裂隙。
成岩裂隙——岩石在成岩过程中由于冷凝收 缩(岩浆岩)或固结干缩(沉积岩)而产生 的。
构造裂隙——岩石在构造变动过程中受力而 产生的。这种裂隙具有方向性,大小悬殊, 分布不均一。
风化裂隙——风化营力作用下,岩石破坏产 生的裂隙,主要分布在地表附近。
裂隙率——是指裂隙体积( Vr )与 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V)的比值。
(2)孔隙度
孔隙度——是指某一体积岩石(包括孔隙)中孔隙体 积所占的比例。它表示孔隙体积的多少。
n =Vn /V 或 n =(Vn/V )*100%
孔隙度是一个比值,可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3)孔隙度的影响因素
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分选程度及颗粒排列情 况,另外颗粒形状及胶结充填情况也影响孔隙度。对 于粘性土,结构及次生孔隙常是影响孔隙度的重要因 素
4、气态水:以水蒸气的形式储存在地下 的水。它和大气中所含的水蒸气完全一样, 并和大气中的水蒸气相联系。它的活动性 很大,可以随着空气一起在岩石空隙中运 动。
5、固态水:岩石中温度在零度以下的重 力水,即以冰的形态出现的重力水,常分 布在季节性或永久性冻结地区。
6、毛细水:存在于岩石毛 细孔隙中或孔道狭窄部分的 水。
构成松散岩石的颗粒 均为等粒圆球:
a、立方体排列时, 孔隙度为:47.64%
b、四面体排列时, 孔隙度仅为25.95%
立方体排列为最松散 排列,四面体排列为 最紧密排列,自然界 松散岩石的排列多介 于这两者之间。
三种颗粒直径不同的等粒岩石,排列方 式相同时,孔隙度完全相同
2、裂隙
固结的坚硬岩石,包括沉积岩、岩浆岩 和变质岩,一般不存在或只保留一部分颗粒 之间的孔隙,而主要发育各种应力作用下岩 石破裂变形产生的裂隙。
♣ 松散岩石中的孔隙 ♣ 坚硬岩石中的裂隙 ♣ 可溶岩石中的溶穴
1、孔隙
(1)孔隙——松散岩石是由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与 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隙。
1、分选良好,排 列疏松的砂; 2、分选良好,排 列紧密的砂; 3、分选不良,含 泥、砂的砾石; 4、经过部分胶结 的岩石; 5、具有结构性孔 隙的粘土; 6、经过压缩的粘 土;
(3)一些水以(OH)或(H)的形式参与矿物组 分,互相结合紧密,只有当矿物结构破坏后,并加 热到400至500度时才能分离出来,这种水称为结构 水,如水铝石(AlO.OH)、白云母([K、 H]2Al2Si2O3)等矿物中的水。
三、包气带和饱水带、含水层和隔水层
1、包气带和饱水带
在地表以下一定 深度处存在着地下水 面。地下水面以上, 称之为包气带(非饱 和带);地下水面以 下,称为饱水带(饱 和带)。
空隙细小的岩层(如泥岩层)含的几乎都是 结合水,结合水在平常条件下不能移动,这类 岩层实际上起着阻隔水透过的作用,所以为隔 水层。而空隙较大的岩层(如砂岩层),主要 含有自由水,在水头差作用下能够透过和给出 水,就构成了含水层。
(2)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含水层与隔水层划分的相对性 ——含水层和隔水层在一定条件下可
第二章 地下水资源的形成
在地壳表层10余公里范围内,都或多或少 地存在着各种空隙(包括孔隙、裂隙和溶隙), 这为地下水的赋存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条件。就 广义而言,地下水不仅存在于岩石的空隙之中, 也可存在于岩石的骨架之中,因此地壳表层就 好象是饱含着地下水的“海绵”。
第一节 地下水的赋存形式
一、岩石中的空隙 二、地下水的存在形式 三、包气带和饱水带、含水层和隔水层 四、地下水分类 五、上层滞水和潜水 六、承压水 七、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和径流
(3)水量一般不大,动态变化比较显著,当 分布范围较小而补给不很经常时,不能终年保 持有水,只在缺水地区才能成为供水水源。
(4)容易受到污染
2、潜水 (1)定义: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 层中的水称为潜水。
上层滞水 潜水
(2)埋藏特征:潜水没有隔水顶板,或只有局部的隔水顶 板。潜水的表面为自由水面,称作潜水面;从潜水面到隔 水底板的距离为潜水含水层的厚度。潜水面到地面的距离 为潜水的埋藏深度。潜水含水层厚度与潜水面埋藏深度随 潜水面的升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6)潜水的水质主要取决于气候、 地形和岩性条件。湿润气候及地 形切割强烈的地区,有利于潜水 的径流排泄,往往形成含盐量不 高的淡水。干旱气候下由细粒组 成的盆地平原,以蒸发排泄为主, 常形成含盐高的咸水。潜水容易 受到污染。
(7)潜水位、潜水等水位线图、潜水流向、潜水水力梯度
潜水位:潜水面上任 一点的高程称为该 点的潜水位。
与大气圈、地表水圈联系密切, 积极参与水循环
根本原因:
埋藏特征——位置浅且上面没有 连续的隔水层
六、承压水(层间水、地层水) 1、定义:
充满于两个隔水层(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 水叫作承压水,亦称地层水、层间水。
上层滞水 潜水
承压水
2、埋藏条件:承压水含水层上部的隔水层(弱 透水层)称作隔水顶板,或叫限制层。下部的隔 水层(弱透水层)叫做隔水底板。顶底板之间的 距离为含水层厚度。
自上而下包气带 分为:土壤水带、 中间带和毛细水 带
饱水带岩石空 隙全部为液态水 充满,既有自由 水,又有结合水。
由于饱水带中 的地下水连续分 布,能够传递静 水压力,故在水 头差的作用下, 可以发生连续运 动。
2、含水层和隔水层
饱水带岩层按其透过和给出水的能力,可划 分为含水层和隔水层。
(1)含水层是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 岩层。隔水层则是不能透过并给出水,或透过 和给出水的数量微不足道的岩层。
相互转化 ——岩层的透水性往往具有各向异
性,很难用层来表示,用含水带 可能更好。
5个含水层被4 个弱透水层所阻 隔。当含水层3中 抽水时,短期内相 邻的含水层2和4 的水位均未变动, 图中a范围构成一 个有水力联系的
单元。但当抽水
持续时,最终将 波及图中b的范 围,这时5个含水 层与4个弱透水层 构成一个发生统包气带水 潜水 承压水
表1 地下水分类表
孔隙水
土壤水 局部粘性土隔水层 上季节性存在的重 力水(上层滞水) 过路及悬留毛细水 及重力水
各类松散沉积物浅 部的水
山间盆地及平原松 散沉积物深部的水
裂隙水
裂隙岩层 浅部季节 性存在的 重力水及 毛细水
裸露于地 表的各类 裂隙岩层 中的水 组成构造 盆地、向 斜构造或 单斜断块 的被掩覆 的各类裂 隙岩层中 的水
(4)潜水的动态变化大,具明显的季节 变化特点。丰水季节或年份,潜水接受的 补给量大于排泄量,潜水面上升,含水层 厚度增大,埋藏深度变小。干旱季节排泄 量大于补给量,潜水面下降,含水层厚度 减小,埋藏深度变大。
(5)潜水积极参与水循环,资源易于补 充恢复,但受气候影响,且含水层厚度一 般比较有限,其资源通常缺乏多年调节性。
岩石中的细小孔隙如自 然界的毛细管。水在其中能 产生毛细运动。因此,在地 下水面以上便形成了一个普 遍的毛细上升带。毛细上升 现象是地下水对孔壁的吸附 力和水的表面张力二者与毛 细管中水的重力产生平衡作 用的结果。
毛细水能够传递静水压 力,具有溶解能力,其性质 近似普通水。在多孔介质中 毛细水的运动不服从达西定 律,而受毛细管力的控制。
潜水等水位线图: 将潜水位各点的连 线,即得潜水等水 位线图。
潜水流向:垂直等 水位线由高到低为 潜水流向。
(7)潜水位、潜水等水位线图、潜水流向、潜水水力梯度
潜水水力梯度: 相邻两条等水 位线的水位差 除以其水平距 离即为潜水面 坡度。当潜水 面坡度不大时, 即可视为潜水 水力梯度。
潜水的基本特点:
承压性是承压水的一个重要特征。
承压区/非承压区(补给区/排泄区); 承压高度:钻孔中静止水位到含水层顶面之间的距离。为作用 在隔水顶板的以水柱高度表示的附加压强。 测压水位:井中静止水位的高程就是承压水在该点的测压水位。 测压水位高出地表的范围是承压水的自溢区。
3、补给、径流、排泄:承压水受隔水层的限制,与大 气圈、地表水圈的联系较弱。当顶底板隔水性能良好 时,它主要通过含水层出露地表的补给区(这里的水 实际上已转为潜水)获得补给,并通过范围有限的排 泄区排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