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者这样选材的好处。(6分)
• 1、姥姥始终是端午节的主持人,端午是展现姥 姥形象最突出的事件。
• 2、端午节的姥姥是作者记忆最深刻的,情感最 易流露。
• 3、选取日常生活中片段,易于读者理解,想象, 沟通。
• 4、与中国传统习俗连接,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
泛化答题,要点不全,审题不清
缺乏整体意识,联系主题意识不强。
• 审题意识 • 规范意识 • 文本意识
1、审题不清,要点不全,概括欠具体,表达欠规 范。
2、概括欠具体,主题掌握不准,要点不全。 3、缺乏分点意识,不作深入思考,答非所问。 4、泛化答题,要点不全,审题不清,缺乏整体意识,
联系主题意识不强。
1、强化审题意识、规范意识、文本意识 2、强化关键词意识、整体意识、上下文意 识、文本意识 3、强化审题意识、整体意识、分点意识、 文本意识 4、强化审题意识、规范意识、文本意识
(2)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术语):一方 面,它承接上文,对第二次游览雁门关,表现其军 事要塞的壮美与惨烈进行归结(具体概括);另一 方面它开启下文,自然转入第三次游览雁门关,表 现其辉煌成就(具体概括)。
1、审题意识 2、规范意识 3、文本意识
13.请说出第④节 和第⑤节画线内容 的含义?(6分)
2分!
• 14.①用美好的想象(手法),再 现姥姥年轻时的美丽形象(刻画形象 的作用)。
②从外形上衬托(手法)了姥 姥的美丽,使姥姥的形象更加完整 丰满(对形象刻画的作用)。
③形象地表明了姥姥勤劳,善 良,质朴等美好品质代代相传,姥 姥的形象具有延续性。(姥姥形象 的深层作用)
• 13.文章两次描写了割草的老人, 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 分)
细节描写(手法)(结合具体内容), 高度凝练、传神地概括了姥姥对儿孙辈 呵护有加的高贵品质(内容),表达了 作者对姥姥深深的怀念之情(情感)。 (2分)
13.①本文第⑦段中的“我向雁门深深作揖,壮美与惨 烈已然远逝,我们用真诚打磨它的锈蚀,总能闻到 岁月的芬芳”这句话的作用。
13.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手法),表现了作者对 战争已然远逝的庆幸(情感态度),同时也告诉人 们:只要我们用超越军事的正确心态拭去雁门关的 战争尘埃,雁门关必将展示它更伟大的历史价值 (具体内容)。
• 13.怎样理解“路在脚下红了, 花在路上伸展”在文中的含 意?(4分)
• (1)革命先烈走的是一条红色的 光明之赂;今天的道路是革命 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铺就的.
• (2)革命先烈的事业像鲜花一样 烂漫,先烈的业绩永远被后人 所敬仰,先烈们的精神被代代 传承。
• 12.结合表达特色,说说你对“在 天空的飞舞,被马匹的亲吻,对村 庄的凝望,都是它们分外的事”这 句话的理解。(5分)
• 第4节,表现姥姥的慈祥以及对晚辈的慈 爱之情,运用夸张手法,凸显姥姥的苍 老,更具感染力,表明姥姥为儿孙操劳 一生,自己日益老去。
• 第5节,表明姥姥的孤独寂寞,想念农家 生活,不适应城市蜗居,细节中,烘托 出姥姥质朴,思乡的情怀。
概括欠具体,主题掌握不准, 要点不全。
2分!
• 13.答案:(1)第④节画线内容,用
• 2、细节描写姥姥对我的关爱, 引出大家对姥姥的怀念。
审题不清,要点不全, 概括欠具体,表达欠规范。
2分!
12.答案:
结构上:1、点题,与“姥姥的端午”相 呼应。(1分)2、承接上文的姥姥在一个 忙碌的端午节去世,以粽香为触发点, 引发下文对姥姥一生种种深情美好的回 忆(概括)(2分);
内容上:写姥姥的絮语,轻轻的动作等
作用?(6分)
• 文章描写“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 姑”,刻画了矜持、柔骨而就、甜而不腻 的村姑形象,给人一种纯朴、自然、原始 的美感,为刻画姥姥形象起铺垫作用,描 写村姑,实际上就是写姥姥,写村姑给人 的不会消失的感觉其实就是在描写姥姥及 端午在“我”心中的感觉,表现了对姥姥
的怀念缺。乏分点意识,不作深入思考, 答非所问。
3分!
•选材的好处题:
1、结构上的作用
2、对表现人物形象 的作用
3、对主题表达上的 作用
15.①使文章笔墨更为集中,能在有限的篇 幅内生动细致地刻画出姥姥的可敬形象。 ②使文章的线索更为明晰,通过不同时期 过端午、包粽子的事情,形象地展示了姥 姥勤劳的一生。③使姥姥这个人物更具有 鲜明的个性,姥姥的勤劳、善良、智慧、 慈爱,全都融合在端午这个特殊的节日氛 围里,化为清清的粽香,萦绕在儿孙的记 忆里。④使作品更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人 文气息。⑤明确传达出“端午”作为中国 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普通民众心目中 根深蒂固的影响。(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
散文阅读2
整体感知:
分析结构,把握思路。
(本文叙述和描绘了怎样 具体的人事?字里行间倾注 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文章表 达的中心是什么?线索是什 么?)
• 主题:深情怀念姥姥。 • 线索:端午节,包粽子。
12.第②节在全文中的 作用是什么?请作出 具体分析。(5分)
• 1、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姥姥去 世,引起下文作者对姥姥的怀念。
• 13.(6分)①第一次以老人割草, 将草丛所遭遇的艰难具体化;② 第二次写老人忘却了自己对草丛 的伤害,既表现了草丛的卑微, 又为引出结尾的议论做铺垫;③ 前后照应(手法),突出了草丛 执着坚定的形象。
•审题意识 •整体意识 •分点意识 •文本意识
• 15.这篇散文回忆姥姥,姥姥应该 有很多事情可写,但只选取了过端 午、包粽子一件事来写,请探究作
夸张的手法(手法)表现了姥姥的慈 爱、善良;对自己耗费毕生心血呵 护儿孙辈健康成长(概括)的满足 和欣慰(结合上下文)。(2)第
⑤节画线内容的“呆坐”的细节描写表
现了姥姥对Baidu Nhomakorabea闲、挤压的(概括)城
市生活的不习惯;对乡间农家朴素、 忙碌、清静生活(概括)的怀念 (上下文)。从侧面表现出姥姥勤劳、 质朴(分析推断)的美好品质。
• 12.(5分)运用拟人与排比(手法), 形象地启示读者:渴求水分与阳光 是草丛最本质的生命追求(概括上 文),为此它们可以忘却艰难,淡 然面对一切(概括下文)。
•关键词意识 •整体意识 •上下文意识 •文本意识
• 14.文章的第⑨小节用 了整整一段的篇幅写 “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
秀丽村姑”,这对刻 画姥姥的形象有什么
• 1、姥姥始终是端午节的主持人,端午是展现姥 姥形象最突出的事件。
• 2、端午节的姥姥是作者记忆最深刻的,情感最 易流露。
• 3、选取日常生活中片段,易于读者理解,想象, 沟通。
• 4、与中国传统习俗连接,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
泛化答题,要点不全,审题不清
缺乏整体意识,联系主题意识不强。
• 审题意识 • 规范意识 • 文本意识
1、审题不清,要点不全,概括欠具体,表达欠规 范。
2、概括欠具体,主题掌握不准,要点不全。 3、缺乏分点意识,不作深入思考,答非所问。 4、泛化答题,要点不全,审题不清,缺乏整体意识,
联系主题意识不强。
1、强化审题意识、规范意识、文本意识 2、强化关键词意识、整体意识、上下文意 识、文本意识 3、强化审题意识、整体意识、分点意识、 文本意识 4、强化审题意识、规范意识、文本意识
(2)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术语):一方 面,它承接上文,对第二次游览雁门关,表现其军 事要塞的壮美与惨烈进行归结(具体概括);另一 方面它开启下文,自然转入第三次游览雁门关,表 现其辉煌成就(具体概括)。
1、审题意识 2、规范意识 3、文本意识
13.请说出第④节 和第⑤节画线内容 的含义?(6分)
2分!
• 14.①用美好的想象(手法),再 现姥姥年轻时的美丽形象(刻画形象 的作用)。
②从外形上衬托(手法)了姥 姥的美丽,使姥姥的形象更加完整 丰满(对形象刻画的作用)。
③形象地表明了姥姥勤劳,善 良,质朴等美好品质代代相传,姥 姥的形象具有延续性。(姥姥形象 的深层作用)
• 13.文章两次描写了割草的老人, 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 分)
细节描写(手法)(结合具体内容), 高度凝练、传神地概括了姥姥对儿孙辈 呵护有加的高贵品质(内容),表达了 作者对姥姥深深的怀念之情(情感)。 (2分)
13.①本文第⑦段中的“我向雁门深深作揖,壮美与惨 烈已然远逝,我们用真诚打磨它的锈蚀,总能闻到 岁月的芬芳”这句话的作用。
13.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手法),表现了作者对 战争已然远逝的庆幸(情感态度),同时也告诉人 们:只要我们用超越军事的正确心态拭去雁门关的 战争尘埃,雁门关必将展示它更伟大的历史价值 (具体内容)。
• 13.怎样理解“路在脚下红了, 花在路上伸展”在文中的含 意?(4分)
• (1)革命先烈走的是一条红色的 光明之赂;今天的道路是革命 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铺就的.
• (2)革命先烈的事业像鲜花一样 烂漫,先烈的业绩永远被后人 所敬仰,先烈们的精神被代代 传承。
• 12.结合表达特色,说说你对“在 天空的飞舞,被马匹的亲吻,对村 庄的凝望,都是它们分外的事”这 句话的理解。(5分)
• 第4节,表现姥姥的慈祥以及对晚辈的慈 爱之情,运用夸张手法,凸显姥姥的苍 老,更具感染力,表明姥姥为儿孙操劳 一生,自己日益老去。
• 第5节,表明姥姥的孤独寂寞,想念农家 生活,不适应城市蜗居,细节中,烘托 出姥姥质朴,思乡的情怀。
概括欠具体,主题掌握不准, 要点不全。
2分!
• 13.答案:(1)第④节画线内容,用
• 2、细节描写姥姥对我的关爱, 引出大家对姥姥的怀念。
审题不清,要点不全, 概括欠具体,表达欠规范。
2分!
12.答案:
结构上:1、点题,与“姥姥的端午”相 呼应。(1分)2、承接上文的姥姥在一个 忙碌的端午节去世,以粽香为触发点, 引发下文对姥姥一生种种深情美好的回 忆(概括)(2分);
内容上:写姥姥的絮语,轻轻的动作等
作用?(6分)
• 文章描写“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 姑”,刻画了矜持、柔骨而就、甜而不腻 的村姑形象,给人一种纯朴、自然、原始 的美感,为刻画姥姥形象起铺垫作用,描 写村姑,实际上就是写姥姥,写村姑给人 的不会消失的感觉其实就是在描写姥姥及 端午在“我”心中的感觉,表现了对姥姥
的怀念缺。乏分点意识,不作深入思考, 答非所问。
3分!
•选材的好处题:
1、结构上的作用
2、对表现人物形象 的作用
3、对主题表达上的 作用
15.①使文章笔墨更为集中,能在有限的篇 幅内生动细致地刻画出姥姥的可敬形象。 ②使文章的线索更为明晰,通过不同时期 过端午、包粽子的事情,形象地展示了姥 姥勤劳的一生。③使姥姥这个人物更具有 鲜明的个性,姥姥的勤劳、善良、智慧、 慈爱,全都融合在端午这个特殊的节日氛 围里,化为清清的粽香,萦绕在儿孙的记 忆里。④使作品更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人 文气息。⑤明确传达出“端午”作为中国 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普通民众心目中 根深蒂固的影响。(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
散文阅读2
整体感知:
分析结构,把握思路。
(本文叙述和描绘了怎样 具体的人事?字里行间倾注 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文章表 达的中心是什么?线索是什 么?)
• 主题:深情怀念姥姥。 • 线索:端午节,包粽子。
12.第②节在全文中的 作用是什么?请作出 具体分析。(5分)
• 1、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姥姥去 世,引起下文作者对姥姥的怀念。
• 13.(6分)①第一次以老人割草, 将草丛所遭遇的艰难具体化;② 第二次写老人忘却了自己对草丛 的伤害,既表现了草丛的卑微, 又为引出结尾的议论做铺垫;③ 前后照应(手法),突出了草丛 执着坚定的形象。
•审题意识 •整体意识 •分点意识 •文本意识
• 15.这篇散文回忆姥姥,姥姥应该 有很多事情可写,但只选取了过端 午、包粽子一件事来写,请探究作
夸张的手法(手法)表现了姥姥的慈 爱、善良;对自己耗费毕生心血呵 护儿孙辈健康成长(概括)的满足 和欣慰(结合上下文)。(2)第
⑤节画线内容的“呆坐”的细节描写表
现了姥姥对Baidu Nhomakorabea闲、挤压的(概括)城
市生活的不习惯;对乡间农家朴素、 忙碌、清静生活(概括)的怀念 (上下文)。从侧面表现出姥姥勤劳、 质朴(分析推断)的美好品质。
• 12.(5分)运用拟人与排比(手法), 形象地启示读者:渴求水分与阳光 是草丛最本质的生命追求(概括上 文),为此它们可以忘却艰难,淡 然面对一切(概括下文)。
•关键词意识 •整体意识 •上下文意识 •文本意识
• 14.文章的第⑨小节用 了整整一段的篇幅写 “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
秀丽村姑”,这对刻 画姥姥的形象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