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座子引起的插入突变

合集下载

微生物基因突变的原理

微生物基因突变的原理

微生物基因突变的原理微生物基因突变是指微生物基因组中发生的遗传信息的突变。

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小型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它们的基因组也较小,通常只有几千至几百万个碱基对。

微生物基因突变的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一、自然突变自然突变是指微生物基因组中发生的自然突变,其发生并不依赖外界的干预。

自然突变包括点突变、缺失、插入、倒位等多种类型。

自然突变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有些是由于DNA复制或修复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引起的,例如碱基对替换、插入或缺失等;还有些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放射线、化学物质等引起DNA 损伤,从而导致基因突变。

二、诱变剂诱发的突变诱变剂是一类可以增加基因突变发生率的物质,包括化学物质和物理因素。

化学诱变剂主要包括化学物质,例如亚硝酸盐、甲基磺酸甲酯等,它们可以直接引起DNA的损伤或改变DNA复制的准确性;物理诱变剂主要包括放射线、紫外线等,它们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损伤DNA,引起基因突变。

诱变剂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DNA的复制、修复过程,引起DNA序列的改变,从而导致基因突变的发生。

三、DNA修复过程中的突变DNA修复过程是一种重要的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机制,它能够修复DNA中的损伤,从而保证基因组的完整性。

然而,DNA修复过程本身也容易出错,导致基因突变的发生。

DNA修复过程中的突变主要包括修复过程的错误切除、错误配对等。

例如,在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可能会选择错误的核苷酸进行配对,从而引起基因突变。

四、转座子的活动转座子是一类能够在基因组中自由移动的DNA序列。

转座子的活动可以导致基因组中DNA序列的插入、删除或重新排列,从而引起基因突变。

转座子的活动是由转座酶催化的,它们能够识别DNA序列,并将其从一个基因位点转移到另一个位点。

转座子的活动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一旦发生,就无法恢复。

总而言之,微生物基因突变的原理是多方面的。

自然突变、诱变剂诱发的突变、DNA修复过程中的突变以及转座子的活动等都可以引起微生物基因突变的发生。

细菌耐药的遗传机制

细菌耐药的遗传机制

细菌耐药的遗传机制
一、染色体突变
染色体突变是细菌耐药性的重要遗传机制之一。

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可以导致细菌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或丧失,从而产生耐药性。

这些基因的突变通常是由于DNA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随机错误,或者是由于某些诱变因素如紫外线、化学诱变剂等引起的。

二、质粒和转座子
质粒和转座子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可以在细菌间转移和传播,从而影响细菌的耐药性。

质粒携带的耐药基因可以在不同菌株间传播,使细菌获得新的耐药性。

转座子则可以通过插入或转位的方式,引起染色体基因的突变或重组,导致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改变。

三、细菌种间转移
细菌种间转移是指不同种类的细菌通过接合、转化、转导等方式交换遗传物质,从而获得新的耐药性基因。

这种转移方式通常发生在肠道、呼吸道等部位,其中接合是将一个细菌的DNA片段直接转移给另一个细菌的过程;转化是细菌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利用外源DNA的过程;转导则是病毒将自身基因组转移到另一个细菌中的过程。

四、药物作用靶点的改变
药物作用靶点的改变是细菌耐药性的另一种重要机制。

某些药物在细菌体内的作用靶点是特定的蛋白质或酶,当这些蛋白质或酶发生突变时,可以降低药物对它们的抑制作用,从而使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这种改变通常是由于细菌基因突变引起的。

五、外排泵
外排泵是一种将药物等物质从细胞内排出到细胞外的机制,可以帮助细菌对抗药物的作用。

当药物进入细菌体内时,外排泵能够将其迅速排出体外,使药物无法在细菌体内积累到足够的浓度,从而达到耐药的目的。

外排泵的基因通常存在于质粒或染色体上,可以在不同菌株间传播。

分子生物学考点整理1

分子生物学考点整理1

分子生物学考点整理符广勇朱兰第一章.绪论一、分子生物学概念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为目的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世界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

二、重组DNA技术又称基因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的技术科学,目的是将不同的DNA片段按照人们的设计定向连接起来,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产生影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

三、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表达的调控主要表现在信号传导研究、转录因子研究及RNA剪辑三个方面。

四、转录因子转录因子是能与基因5`端上游特定序列专一结合,从而保证目的基因以特定的强度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表达的蛋白质分子。

第二章.染色体与DNA一、染色体上的蛋白质染色体上的蛋白质主要包括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根据凝胶电泳性质可以把组蛋白分为H1、H2A、H2B、H3、H4。

这些组蛋白都含有大量的赖氨酸和精氨酸。

二、组蛋白的特性1.进化上的极端保守性不同种生物组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是十分相似的,特别是H3、H4。

2.无组织特异性到目前为止,仅发现鸟类、鱼类及两栖类红细胞不含H1而带有H5,精细胞染色体的组蛋白是鱼精蛋白这两个例外。

3.肽链上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碱性氨基酸集中分布在N端的半条链上。

4.组蛋白的修饰作用包括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化及ADP核糖基化。

5.富含赖氨酸的组蛋白H5三、HMG蛋白叫高迁移率蛋白四、真核细胞DNA序列的分类1.不重复序列2.中度重复序列3.高度重复序列重复序列的意义:若某一重复序列出现错误,对基因的影响不大,稳定性较高;在短时间内可同时产生大量的基因产物。

重复序列的应用:应用于分子标记的作用:卫星DNA(便于分子标记)和微卫星DNA五、真核生物基因组与原核生物基因组的区别1.真核基因组庞大,原核生物基因组小2.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重复序列,原核基因组没有重复序列3.真核基因组大部分是非编码序列,原核基因组大多是编码序列4.真核基因组的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原核基因组转录产物多为多顺反子5.真核基因是断裂基因,有内含子结构,原核基因为连续基因,几乎没有内含子结构6.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顺式作用原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和沉默子等,原核基因组基本没有增强子和沉默子7.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DNA多态性,原核基因组很少有8.真核基因组具有端粒结构,原核基因组没有端粒结构六、重叠基因(Overlapping gene)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或是指一段DNA序列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的组成部分。

tdna突变原理 -回复

tdna突变原理 -回复

tdna突变原理-回复TDNA(转座子导航的DNA)突变原理是指转座子在基因组中发生突变并导致遗传基因的变异和表达水平的改变。

转座子是一类可以从一个基因座或染色体片段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基因元件,它们在基因组中的分布广泛,可以影响基因表达和功能。

TDNA突变是转座子引起的一种常见突变形式,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TDNA突变原理。

第一步:转座子的定位和识别要了解TDNA突变的原理,首先需要定位和识别转座子在基因组中的位置。

转座子在基因组中以重复序列的形式存在,具有相应的保守序列特征。

通过比对这些保守序列,可以在基因组中找到转座子的存在并确定其位置。

第二步:转座子的活动和定向插入转座子可以通过自身编码的酶活性在基因组中进行活动和插入。

一般来说,转座子具有酶活性的两个主要功能:切割和粘接。

首先,转座子酶可以切割宿主DNA链,形成一个断裂位点。

然后,转座子酶可以将转座子的DNA 序列插入到断裂的位点上,使其重新连接。

在此过程中,转座子的两个端部序列(终端反转座子)或同一个端部序列(直接反转座子)会参与连接。

第三步:转座子的遗传性和突变效应转座子的遗传性是指转座子在宿主基因组中的遗传方式。

一般来说,转座子具有遗传性,可以在后代中传递。

这是由于转座子在细胞分裂或生殖过程中的复制和插入活动。

TDNA突变的突变效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基因组结构的变化和基因表达的改变。

在插入转座子的过程中,转座子通常会插入到基因座位或转录因子的结构域中,造成基因的破坏或改变。

这些破坏和改变可能导致基因座位的失效,导致激活或抑制相应的基因表达。

因此,TDNA突变可以引起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并可能导致新的表型。

第四步:TDNA突变的检测和验证为了确定TDNA突变发生的位置和效应,需要进行一系列实验来检测和验证。

目前,主要的检测方法包括PCR扩增、测序和遗传分析等。

通过PCR 扩增转座子插入位点周围的DNA片段,可以确定插入位置。

测序则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基因组结构信息。

基因突变的机制

基因突变的机制

基因突变的机制基因突变是导致生物个体在遗传物质基因组中发生变化的一种遗传现象。

它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发生,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本文将介绍基因突变的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对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影响。

一、点突变点突变是指基因组中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被替换成另一种核苷酸的突变。

按照替换的方式,点突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同义突变。

1. 错义突变:在错义突变中,基因序列中的一个核苷酸被替换成了另一种类型的核苷酸,导致密码子发生改变,进而使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2. 无义突变:无义突变是指某个氨基酸密码子被替换成终止密码子(通常为UAA、UAG和UGA),导致蛋白质的合成提前终止。

这种突变会导致蛋白质合成中断,从而影响正常的细胞功能。

3. 同义突变:同义突变是指一个密码子被替换成了另一个编码相同氨基酸的密码子,不会改变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结构。

虽然同义突变不会引起蛋白质功能改变,但有时可能会影响转录和转译的速度和效率。

二、插入突变与缺失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是指在基因组中插入或丢失一段核苷酸序列的突变。

插入和缺失的序列长度可以从一个核苷酸到数千个核苷酸不等。

这种突变会导致基因组的重组和重排,进而影响编码的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

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生,如转座子活动、DNA复制错误、辐射或化学物质的损害等。

插入和缺失突变常常会破坏编码蛋白质的正常序列,导致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发生显著改变,可能引起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三、转座子活动转座子是一类可以在基因组内移动位置的DNA片段,原本属于DNA的一部分。

转座子活动是指转座子在基因组中定位的移动或复制过程。

转座子活动可以导致以下几种突变:1. 入侵型转座子:这类转座子通过切割目标DNA并在其中插入自身,导致基因组的改变。

入侵型转座子常常会破坏正常基因的顺序和结构,引起突变。

2. 复制型转座子:复制型转座子可以通过复制转座子的DNA序列来增加基因组中的转座子副本数量。

转座子插入突变体库构建流程

转座子插入突变体库构建流程

转座子插入突变体库构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转座子插入突变体库构建是一种常用的基因功能研究方法,通过将转座子随机插入到基因组中,产生大量的突变体,然后筛选和鉴定这些突变体,以研究基因的功能。

实验五转座子引起的插入突变

实验五转座子引起的插入突变
转座子的分类和结构特征复合式转座子compositetransposon是一类带有某些抗药性基因或其他宿主基因的转座子其两翼往往是两个相同或高度同源的is序列表明is序列插入到某个功能基因两端时就可能产生复合转座子
实验五 转座子引起的插入突变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冷落四十年的转座子理论

1983年,美国遗传学家巴巴拉.麦克林托 克(B.McClintock)由于发现了可移动 的遗传物质,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 人们把麦氏的成就比之为一百年前另一 位伟大的遗传学家孟德尔的成就。

冷落的原因和启示
1.
2.
3.
从转座子理论和经典遗传学的关系来看,转座子理论 推翻了经典遗传学关于基因是稳定的这一传统观念, 是一种革命性的理论,因而不为经典遗传学家所接受。 从转座子理论和分子遗传学的关系来看,是由于前者 走在了时代前面,是一种超时代发现。科学界还没有 做好接受它的准备。因而遭到分子遗传学家的冷落。 从转座子理论赖以建立的实验材料看,是由于它离开 了分子生物学的主流。麦克林托克虽然身在冷泉港生 物学实验室,但她所采用的材料,与该室中极大多数 科学家不同。她没采用病毒和细菌作材料,研究基因 的拼接、剪切和重组,而是采用玉米这样的高等植物 作为研究对象。
30岁那年,麦克林托克在某些玉米籽粒 中发现了玉米色素显现着一些稀奇古怪 的模式。她观察到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 很不稳定,有时籽粒上还出现一些斑斑 点点。 她通过耐心的记录和仔细的分析,发现 使籽粒着色的色素基因是在某一特定代 上“接上”或“拉断”的。


1951年,在冷泉港生物学专题讨论会上,麦克 林托克递交了自己的学术论文,向科学界同行 报告了她的新理论。她提出遗传基因可以转移, 能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跳到另一个位置,甚至 从一条染色体跳到另一条染色体上。她把这种 能自发转移的遗传基因称为“转座因子” 。 “转座因子”除了具有跳动的特性之外,还具 有控制其他其因开闭的作用,因此“转座因子” 又可叫做“控制因子”。

转座因子概述

转座因子概述

1.插入序列(IS):简单、只含转座基因,可编码特殊 的酶和调节蛋白,而并不赋予细菌任何表型特征。但 其插入可干扰基因的正常读码序列,导致基因失活或 引起突变,两端有反向重复序列。
反向重复序列 转座酶 反向重复序列
IR
Transposae IR
图1 IS的典型结构
(二)转座因子
2.转座子(Tn):比IS分子大,除转座基因外, 还有抗药性基因。三类:
2、DNA重排 (缺失、扩增和倒位)
引起插入部位邻近片段的不稳定而产生缺失。以相反方向 转座到邻近位置上,然后发生重组,引起染色体DNA倒位 转座子之间的同源重组,可使两个不同的DNA片段连接在一 起,从而引起DNA的扩增(重复)。 3、极性效应
当转座因子插入到一个操纵子的前端基因时,不仅能破坏 被插入的基因,而且能大大降低远离启动子一端的基因的表达。
(二)转座因子
• 转座:DNA序列通过非同源重组的方式,从染色体某一部位 转移到同一染色体上另一部位或其他染色体上某一部位,或 在质粒与染色体之间转移的现象。
• 原核生物转座因子பைடு நூலகம்要有三类:(根据分子结构和遗传性质, 转座因子可分为3类: )
1.插入序列(IS,insertion sequence) 2.转座子(Tn,transposon,又称转位子,易位子) 3.Mu噬菌体(即mutator phage,诱变噬菌体)
转座子 扩增(重复)
Transposon mutagenesis 转座子诱变
插入
基因2被破坏,基因3和4的表达受影响
极性效应
3. 诱变噬菌体(转座噬菌体):具有转座功能的一类可
引起突变的温和性噬菌体。 Mu噬菌体与其它温和性噬菌 体的差别: Mu的基因组无论进入裂解周期或处于溶源状 态均可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而且整合的部位是随机的, 即它同时具有温和噬菌体和转座因子的双重功效。

鸡白痢沙门氏菌Mini-Tn5转座子插入突变

鸡白痢沙门氏菌Mini-Tn5转座子插入突变

进行筛选,获得大量在不同位点插入突变的突变体,从中筛选鸡白痢沙门氏菌某功能缺陷型突变株。通过对突变
株的基本特征以及PCR鉴定后,再进行插入基因定位。结果表明,Km和Cm抗性基因已成功转座至鸡白痢沙门
氏菌基因组上;基因定位显示突变株均有且只有1个插入位点,插入位点的位置不尽相同。这为研究鸡白痢沙门
氏菌功能基因和筛选特定突变株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失,并对其某种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如肠内黏 附、细胞内生存等),最后通过基因定位鉴定突变株 插入的功能失活基因,从而获得诸多与此功能相关 的突变株[3]。因此突变株的获得对研究细菌的感染 与致病的分子机制十分有用[4-5]。为此,本研究利用 自杀性质粒pUT 携带的mini-Tn5转座子对鸡白痢 沙门氏菌进行转座突变[6-8],构建并鉴定突变株,以
表1 试验用的细菌和质粒 Table 1 Bacteria and plasmids in the research
应条件:94℃5min;94℃5个循环;72℃10min。PCR产物预期大小约
为1.0kb。回收PCR产物连接至pUC18载体中,
转化至E.coli DH5α,获得重组质粒,命名为 pUC-
关键词:鸡白痢沙门氏菌;基因转座;突变;基因定位
中图分类号:S85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366-6964(2008)05-0621-06
Insertion Mutagenesis in Salmonella pullorum by Mini-Tn5 Transposon
GENG Shi-zhong,JIAO Xin-an*,CHEN Xiao-iuan, PAN Zhi-ming,ZHANG Hui,CHEN Xiang
Cm,经鉴定后送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测序。

基因组学的突变名词解释

基因组学的突变名词解释

基因组学的突变名词解释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基因组的科学领域。

在基因组学研究中,突变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生物体遗传物质中发生的变化。

本文将解释几个与基因组学中突变相关的重要名词。

1. 点突变(Point Mutation)点突变是指基因组中单个核苷酸的改变,例如在DNA序列中一个碱基被替换成另一个碱基。

这种突变可能导致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或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生物体的性状或疾病的发生。

2. 插入突变(Insertion)插入突变是指基因组中插入额外的一段DNA序列,导致整个基因组的DNA序列长度增加。

插入可能是由随机事件引起的,也可能是由外部因素如辐射或化学物质导致的。

插入突变会改变基因组的DNA序列,可能影响基因的功能。

3. 缺失突变(Deletion)缺失突变是指基因组中的一段DNA序列被删除,导致整个基因组的DNA序列长度减少。

缺失可能是由随机事件引起的,也可能是由外部因素如辐射或化学物质导致的。

缺失突变会改变基因组的DNA序列,可能导致某些基因无法产生正常的蛋白质。

4. 倒位突变(Inversion)倒位突变是指基因组中一段DNA序列的顺序发生反转。

这种突变可能导致某些遗传信息的顺序发生错乱,进而影响基因的正常功能。

倒位突变一般是由基因组内的DNA序列重组事件引起的。

5. 转座子(Transposon)转座子是一类能够在基因组中“跳跃”位置的DNA序列,也被称为跳跃子或移动遗传因子。

它们有能力将自身从一个位置插入到另一个位置,从而改变基因组的DNA序列。

转座子是基因组中的一种重要的突变原因,它们能够导致基因调控的改变,进而影响生物的个体特征和进化。

6. 突变热点(Mutation Hotspot)突变热点是指在基因组中特定位置发生突变的倾向性更高的区域。

这些区域可能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例如特定的DNA序列结构或某些特殊的化学修饰。

突变热点有助于我们理解突变的发生机制以及与一些遗传疾病的关联。

插入突变与遗传病的关系

插入突变与遗传病的关系

插入突变与遗传病的关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于基因的认识日益深入。

插入突变是基因发生突变的一种形式,其与遗传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插入突变与遗传病的关系,并对其进行一定的解析。

一、插入突变的定义和类型插入突变是指由于DNA序列插入或缺失导致基因序列的改变。

在插入突变中,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被插入到基因中,从而改变了基因的序列和长度。

按照插入物的大小、来源以及插入的位置等因素,插入突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例如,在基因内部产生的插入突变被称为内源性插入突变,而从外部物质如带有转座子的质粒或病毒中捕获的插入突变被称为外源性插入突变。

二、遗传病的定义和类型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主要是DNA)或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改变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遗传病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因素遗传病两种类型。

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个或几个基因的突变所引起的,例如囊性纤维化、酚酞尿症等;而多因素遗传病则是由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三、插入突变与遗传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插入突变可以导致基因序列的改变,从而引发或加剧遗传疾病。

例如,囊性纤维化患者在CFTR基因中的插入突变会导致氯离子通道的功能异常,从而引发呼吸和消化系统的症状。

另外,插入突变还可以导致某些基因的过度表达或削弱,进而影响到正常的细胞生理过程,最终导致遗传病的发生。

除此之外,插入突变还可以影响基因组的稳定性和遗传分化,进而加剧遗传病的发生。

例如,一些转座子元件的插入可以导致基因的突变和剪切,从而产生新的遗传元件、引起基因多样性或者突变堆积等现象,进而导致新的遗传病的发生或者加剧遗传病的复杂性。

总之,插入突变与遗传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它们相互纠葛在一起,构成了复杂多样的基因变异谱系,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我们应该加强对于插入突变和遗传病之间关系的研究,深化对于基因医学的理解和应用,为人类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转座子的插入突变及转座子的应用

转座子的插入突变及转座子的应用
NA 中,DR 包在两侧,供体留
下了一个双链缺口。
供体被释放
Tn 连接到靶上
图 23-43 Tn 的两条链先后被切割,然后转座子与切开 的靶位点连接。
(二)复制 型转座
特征:
1、转座后原 来位置上的 转座因子保 持不变;
2、转座过程 中有一共整 合体。
Tn 靶 单链交错切割
转座子被切开的 末端和靶被切开 的末端连接 交叉结构(单链转移复合
2、构建突变体库
正因为以上转座子的特征,转座子才 被广泛应用于构建插入突变体库,现 已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研究和应用得较多的有Tn10、 Tn5、Tn3和Mu噬菌体 。
3、鉴别菌株及群体多样性
转座子通常限制性地分布于特定的真 菌菌株或群体中,可以作为特定菌株 的诊断工具,已用于丝状真菌群体多 样性分析。在医药工业方面已用于有 益菌株的鉴别, 在植物病理学方面已 用于鉴别特定的病原 。
转座子的插入突变及转座子 的应用
主讲人:杨长友 本组成员:杨菊 孙青芝 陈骊君 陆朝军 杨长友
内容提要
一、转座子的发现 二、转座子的分类 三、转座子的转座机制 四、转座子的遗传效应 五、转座子插入位点的鉴定方法 六、转座子的应用
一、转座子的发现
转座子(transponson,简称Tn), 又称易 位子,是指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以自主 复制和位移的一段DNA序列。
从 3’ 末端复制 产生共合体
重组
共合体
四、转座的遗传学效应
❖ (1)插入突变失活或改变基因表达的 模式。
插入突变失活是转座的最直接效应,但 转座也可以通过干扰宿主基因与其调控元件 之间的关系或改变DNA的结构而影响基因的 表达。
四、转座的遗传学效应

转座因子

转座因子

转座噬菌体是一种溶菌周期和溶源性交替方式的噬菌体
Mu噬菌体
① 线形双链DNA分子,既有温和噬菌体的特性,又有转座子的特性。其DNA几 乎可以插入到宿主染色体的任何一个位点,可以诱导大肠杆菌突变。
② 噬菌体DNA的多个拷贝转座到染色体DNA的许多位点上,最终由这些染色
体上的转座单位进行噬菌体包装。
段正向重复序列。不同转座子的靶序列长度不同,但特定 转座子所复制的靶序列长度主靶细胞一小段(4~15bp)DNA,在IS序列 两端形成正向重复区
转座起始的时候形成“a
strand transfer complex ”
在这个复合物中,转座子通过
两侧各一条单链与位点连接。
(transposase)的编码基因。
转座酶识别末端重复序列,并可交错5bp切割靶DNA,使 转座子插入。 3.是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的正常组成部分。
IR
Transposase Gene
IR
具体过程: 首先转座酶交错切开宿主靶位点,然后IS插入, 与宿主的单链末端相连接,余下的缺口由DNA聚 合酶和连接酶加以填补,最终插入的IS两端形成 了DR或靶重复。
切割-粘贴机制(cut-and-paste mechanism) 首先交错切开靶DNA,转座子插入到DNA上新的位点, 转座子连接到靶的凸出单链上,最后填补空缺完成转座。 转座时的插入作用有一个普遍特征:受体分子中有一段很 短的(3~12bp)、被称为靶序列的DNA会被复制,使
插入的转座子位于两个重复的靶序列之间,从而形成了一
转座产生新的基因
如果转座子上带有抗药性基因,在造成插入突变的同
时,也使该位点带上抗性
转座产生的染色体畸变
往往导致转座子两个拷贝之间的同源重组,一起DNA 缺失或倒位。

突变体构建方法

突变体构建方法

突变体构建方法
突变体构建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学诱变法、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和转座子标签法等。

1. 化学诱变法:利用化学物质如紫外辐射、亚硝基脲、硫酸二乙酯等处理细胞,导致DNA结构发生突变,从而获得突变体。

2. 基因编辑技术:包括TALEN、ZFN和目前流行的CRISPR-Cas9等方法,可以精确地编辑生物的基因序列,高效地创建基因敲入、敲除等变异,从而构建突变体。

3. 转座子标签法:通过转座子插入到基因组中的各个位置,产生可识别的突变,通过这种标签法能大量快速地获得突变体库。

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点和缺点,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研究目的、实验室的技术和能力等因素。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阅读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取更多信息。

江苏大学生化题目加答案

江苏大学生化题目加答案

2018大纲简答题:1.有时候别构酶的活性可以被低浓度的竞争性抑制剂激活,请解释原因。

底物与别构酶的结合,可以促进随后的底物分子与酶的结合,同样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底物结合位点结合,也可以促进底物分子与酶的其它亚基的进一步结合,因此低浓度的抑制剂可以激活某些别构酶。

2. 什么是DNA的半保留复制与半不连续复制?1)DNA 的半保留复制:DNA 在复制时首先两条链之间的氢键断裂两条链分开,然后以每一条链分别做模板各自合成一条新的DNA 链,这样新合成的子代DNA 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2)DNA 的半不连续复制:DNA 的双螺旋结构中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当复制开始解链时,亲代DNA 分子中一条母链的方向为5'→3',另一条母链的方向为3'→5'。

DNA 聚合酶只能催化5'→3'合成方向。

在以3'→5'方向的母链为模板时,复制合成出一条5'→3'方向的前导链,前导链的前进方向与复制叉的行进方向一致,前导链的合成是连续进行的。

而另一条母链仍以3'→5'方向作为模板,复制合成一条5'→3'方向的随从链,因此随从链合成方向是与复制叉的行进方向相反的。

随从链的合成是不连续进行,先合成许多片段,即冈崎片段。

最后各段再连接成为一条长链。

由于前导链的合成连续进行,而随从链的合成是不连续进行的,所以从总体上看DNA 的复制是半不连续复制。

问答题1.试述真核生物转录后的加工。

①5′端加帽转录产物的5′端通常要装上甲基化的帽子;有的转录产物5′端有多余的顺序,则需切除后再装上帽子。

②3′端加poly(A)尾巴转录产物的3′端通常由poly(A)聚合酶催化加上一段多聚A;有的转录产物的3′端有多余顺序,则需切除后再加上尾巴。

装5′端帽子和3′端尾巴均可能在剪接之前就已完成。

③修饰内部甲基化,主要是在腺嘌呤A6 位点上进行甲基的转移,产生6N-甲基腺嘌呤。

④剪接将mRNA 前体上的居间顺序切除,再将被隔开的蛋白质编码区连接起来。

转座子引起的插入突变

转座子引起的插入突变

实验六转座子引起的插入突变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转座子的遗传学效应之一:转座可引起插入突变。

二、实验原理转座子(transposon,Tn)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移位的基本单位。

最简单的转座子不含有任何宿主基因而常被称为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它们是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的正常组成部分。

一个细菌细胞常带有少于10个IS序列。

转座子常常被定位到特定的基因中,造成该基因突变。

复合式转座子(composite transposon)是一类带有某些抗药性基因(或其他宿主基因)的转座子,其两翼往往是两个相同或高度同源的IS序列,表明IS序列插入到某个功能基因两端时就可能产生复合转座子。

一旦形成复合转座子,IS 序列就不能再单独移动,因为它们的功能被修饰了,只能作为复合体移动。

转座时发生的插入作用有一个普遍的特征,那就是受体分子中有一段很短的(3-12bp)、被称为靶序列的DNA会被复制,使插入的转座子位于两个重复的靶序列之间。

转座作用的遗传学效应有如下几个方面,转座引起插入突变;转座产生新的基因;转座产生染色体畸变;转座引起的生物进化。

常见的大肠杆菌复合转座子的抗药性、大小、末端重复序列和转座特性转座子抗药性大小(bp)末端重复序列转座特异性转移频率Tn1 Ap 4800 140bp(反向)低有时高有时低Tn2 Ap 4800 140bp(反向)低有时高有时低Tn3 Ap 4600 140bp(反向)低一般低低Tn4 Su、Sm 20500 140bp(并带有Tn3)Tn5 Kan 5200 1460bp 低Tn6 Kan 4100 低Tn7 Tp、Kan 高低Tn9 Cm 2500 800bp(顺向)(实际上即IS1)Tn10 Tc 9300 1400bp(反向)一般(实际上即IS2)Ap:氨苄青霉素抗性Su:磺胺抗性Kan:卡那霉素抗性Sm:链霉素抗性Cm:氯霉素抗性Tc:四环素抗性Tp:甲氨苄氨嘧啶抗性大肠杆菌复合转座子的插入突变有两个表型效应:基因突变和由转座子带来的抗药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转座子引起的插入突变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转座子的遗传学效应之一:转座可引起插入突变。

二、实验原理
转座子(transposon,Tn)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移位的基本单位。

最简单的转座子不含有任何宿主基因而常被称为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它们是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的正常组成部分。

一个细菌细胞常带有少于10个IS序列。

转座子常常被定位到特定的基因中,造成该基因突变。

复合式转座子(composite transposon)是一类带有某些抗药性基因(或其他宿主基因)的转座子,其两翼往往是两个相同或高度同源的IS序列,表明IS序列插入到某个功能基因两端时就可能产生复合转座子。

一旦形成复合转座子,IS 序列就不能再单独移动,因为它们的功能被修饰了,只能作为复合体移动。

转座时发生的插入作用有一个普遍的特征,那就是受体分子中有一段很短的(3-12bp)、被称为靶序列的DNA会被复制,使插入的转座子位于两个重复的靶序列之间。

转座作用的遗传学效应有如下几个方面,转座引起插入突变;转座产生新的基因;转座产生染色体畸变;转座引起的生物进化。

常见的大肠杆菌复合转座子的抗药性、大小、末端重复序列和转座特性
转座子抗药性大小(bp)末端重复序列转座特异性转移频率
Tn1 Ap 4800 140bp(反向)低有时高有时低Tn2 Ap 4800 140bp(反向)低有时高有时低Tn3 Ap 4600 140bp(反向)低一般
低低
Tn4 Su、Sm 20500 140bp
(并带有Tn3)
Tn5 Kan 5200 1460bp 低
Tn6 Kan 4100 低
Tn7 Tp、Kan 高低
Tn9 Cm 2500 800bp(顺向)
(实际上即IS1)
Tn10 Tc 9300 1400bp(反向)
一般
(实际上即IS2)
Ap:氨苄青霉素抗性
Su:磺胺抗性
Kan:卡那霉素抗性
Sm:链霉素抗性
Cm:氯霉素抗性
Tc:四环素抗性
Tp:甲氨苄氨嘧啶抗性
大肠杆菌复合转座子的插入突变有两个表型效应:基因突变和由转座子带来的抗药性。

例如将Tn5插入到F’lac+ pro+/Str s的乳糖发酵基因中去以引起lac突变,可先将这F’因子转移到Δ(lac pro)Str r受体细胞中去,再观察是否发生了插入突变。

在能排除供体的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上选择pro+受体菌落,若是抗卡那霉素的,那就是说受体细菌不但接受了F’因子,而且这F’因子带有Tn5,如果它又由lac 变为lac-,不能在以乳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那么,这一插入位置就是在乳糖发酵基因中。

为进一步提高效率,还可以采取一种措施,使在特定条件下lac+细菌不能生存而lac-细菌能够生存。

已经知道gal E突变型在有乳糖和半乳糖存在的情况下,由于细胞中积累有毒的半乳糖代谢中间产物UDP-gal和gal-1-P而死亡,所以如果采用gal E突变型作为受体细菌,在含有0.02%乳糖和0.2%甘油的基本培养基上,受体细菌如果接受了一个F’lac+pro+,就不能生存。

如果lac 基因由于插入了Tn5而成为lac-,那么受体细菌便能生存下来。

三、实验材料
1、菌株
受体菌:FD1006-Δ(lac proB) gal E str r
供体菌:Tn5·Gmlβλ-F’lac+pro+/Δ(proB lac)Val-
2、培养基
a、LB培养液
b、生理盐水
c、A培养基:含链霉素、葡萄糖的基本培养基
d、B培养基:含链霉素、卡那霉素、乳糖、甘油的基本培养基
2 4
KH2PO445g
(NH4)2SO410g
柠檬酸钠·2H2O 5g
去离子水定容至1L
pH7.0
3、仪器和耗材
恒温摇床、250mL三角瓶、离心管、培养皿、超净工作台
四、实验步骤
1. 第一天傍晚,分别接一环供体菌和一环受体菌于两支5mL LB培养液中,37℃
摇床上培养过夜。

2. 第二天,取两个内含40mL LB培养液的250mL三角瓶,分别加入1mL过夜培
养的供体菌及受体菌,在37℃摇床上培养2-3h。

3. 将新鲜培养的供体菌及受体菌各取0.5mL,在1.5mL离心管中混合,37℃轻
摇培养60min。

吸取100μL混合液涂B板。

4. 吸取10μL混合菌液至含990μL生理盐水的离心管中混匀,依次稀释至10-2、
10-4、10-6倍。

5. 将供体菌及受体菌分别吸取100 μL涂于B培养基上作为对照。

再从10-4、10-6
倍稀释液中各吸100 μL分别涂于A培养基平板上。

37℃培养2d。

6. 观察、统计并计算:
1) 接受了供体F’lac+pro+的受体菌的数目:A板上生长的菌落数(个/mL)。

2) 在B板上生长的菌落数(个/mL),即Tn5插入到lac基因上菌落数。

3) 计算Tn5转座到lac上的转座频率,在B板上生长的菌落数/在A板上生长
的菌落数。

五、作业
1、列表记录观察结果。

2、记录A、B板上菌落数,计算Tn5易位到lacZ和lacY上引起插入突变的总频
率。

3、画出Tn5从染色体转移到F’lac上所引起lac-突变的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