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座子引起的插入突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转座子引起的插入突变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转座子的遗传学效应之一:转座可引起插入突变。

二、实验原理

转座子(transposon,Tn)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移位的基本单位。最简单的转座子不含有任何宿主基因而常被称为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它们是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的正常组成部分。一个细菌细胞常带有少于10个IS序列。转座子常常被定位到特定的基因中,造成该基因突变。

复合式转座子(composite transposon)是一类带有某些抗药性基因(或其他宿主基因)的转座子,其两翼往往是两个相同或高度同源的IS序列,表明IS序列插入到某个功能基因两端时就可能产生复合转座子。一旦形成复合转座子,IS 序列就不能再单独移动,因为它们的功能被修饰了,只能作为复合体移动。转座时发生的插入作用有一个普遍的特征,那就是受体分子中有一段很短的(3-12bp)、被称为靶序列的DNA会被复制,使插入的转座子位于两个重复的靶序列之间。

转座作用的遗传学效应有如下几个方面,转座引起插入突变;转座产生新的基因;转座产生染色体畸变;转座引起的生物进化。

常见的大肠杆菌复合转座子的抗药性、大小、末端重复序列和转座特性

转座子抗药性大小(bp)末端重复序列转座特异性转移频率

Tn1 Ap 4800 140bp(反向)低有时高有时低Tn2 Ap 4800 140bp(反向)低有时高有时低Tn3 Ap 4600 140bp(反向)低一般

低低

Tn4 Su、Sm 20500 140bp

(并带有Tn3)

Tn5 Kan 5200 1460bp 低

Tn6 Kan 4100 低

Tn7 Tp、Kan 高低

Tn9 Cm 2500 800bp(顺向)

(实际上即IS1)

Tn10 Tc 9300 1400bp(反向)

一般

(实际上即IS2)

Ap:氨苄青霉素抗性

Su:磺胺抗性

Kan:卡那霉素抗性

Sm:链霉素抗性

Cm:氯霉素抗性

Tc:四环素抗性

Tp:甲氨苄氨嘧啶抗性

大肠杆菌复合转座子的插入突变有两个表型效应:基因突变和由转座子带来的抗药性。例如将Tn5插入到F’lac+ pro+/Str s的乳糖发酵基因中去以引起lac突变,可先将这F’因子转移到Δ(lac pro)Str r受体细胞中去,再观察是否发生了插入突变。在能排除供体的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上选择pro+受体菌落,若是抗卡那霉素的,那就是说受体细菌不但接受了F’因子,而且这F’因子带有Tn5,如果它又由lac 变为lac-,不能在以乳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那么,这一插入位置就是在乳糖发酵基因中。

为进一步提高效率,还可以采取一种措施,使在特定条件下lac+细菌不能生存而lac-细菌能够生存。已经知道gal E突变型在有乳糖和半乳糖存在的情况下,由于细胞中积累有毒的半乳糖代谢中间产物UDP-gal和gal-1-P而死亡,所以如果采用gal E突变型作为受体细菌,在含有0.02%乳糖和0.2%甘油的基本培养基上,受体细菌如果接受了一个F’lac+pro+,就不能生存。如果lac 基因由于插入了Tn5而成为lac-,那么受体细菌便能生存下来。

三、实验材料

1、菌株

受体菌:FD1006-Δ(lac proB) gal E str r

供体菌:Tn5·Gmlβλ-F’lac+pro+/Δ(proB lac)Val-

2、培养基

a、LB培养液

b、生理盐水

c、A培养基:含链霉素、葡萄糖的基本培养基

d、B培养基:含链霉素、卡那霉素、乳糖、甘油的基本培养基

2 4

KH2PO445g

(NH4)2SO410g

柠檬酸钠·2H2O 5g

去离子水定容至1L

pH7.0

3、仪器和耗材

恒温摇床、250mL三角瓶、离心管、培养皿、超净工作台

四、实验步骤

1. 第一天傍晚,分别接一环供体菌和一环受体菌于两支5mL LB培养液中,37℃

摇床上培养过夜。

2. 第二天,取两个内含40mL LB培养液的250mL三角瓶,分别加入1mL过夜培

养的供体菌及受体菌,在37℃摇床上培养2-3h。

3. 将新鲜培养的供体菌及受体菌各取0.5mL,在1.5mL离心管中混合,37℃轻

摇培养60min。吸取100μL混合液涂B板。

4. 吸取10μL混合菌液至含990μL生理盐水的离心管中混匀,依次稀释至10-2、

10-4、10-6倍。

5. 将供体菌及受体菌分别吸取100 μL涂于B培养基上作为对照。再从10-4、10-6

倍稀释液中各吸100 μL分别涂于A培养基平板上。37℃培养2d。

6. 观察、统计并计算:

1) 接受了供体F’lac+pro+的受体菌的数目:A板上生长的菌落数(个/mL)。

2) 在B板上生长的菌落数(个/mL),即Tn5插入到lac基因上菌落数。

3) 计算Tn5转座到lac上的转座频率,在B板上生长的菌落数/在A板上生长

的菌落数。

五、作业

1、列表记录观察结果。

2、记录A、B板上菌落数,计算Tn5易位到lacZ和lacY上引起插入突变的总频

率。

3、画出Tn5从染色体转移到F’lac上所引起lac-突变的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