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栓塞术后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护理常规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护理常规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护理常规
一、术前准备
(一)患者准备
1、核对确认患者身份(病区,床号,姓名,住院号等)。

2、评估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及皮肤情况。

3、向患者解释手术过程及目的,减少患者的疑虑,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

(二)用物准备
1、用物准备:介入手术器械包、介入手术布类包、碘伏、无菌手套、医用绷带、
利多卡因、抢救物品及药品、造影剂、导管、导丝、栓塞剂、动脉穿刺套件等。

2、评估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抢救设备及药品,并置手术台旁。

二、术中配合
1、协助患者摆好体位,暴露术区,连接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

2、打开手术包,协助术者做好患者皮肤消毒准备。

3、协助术者穿好手术衣,配合术者铺单。

4、再次核对确认患者身份。

5、将术中所需的导管、无菌物品放置于无菌手术台中。

6、监督手术人员正确执行无菌技术要求。

7、遵医嘱用药,根据要求配制化疗栓塞药物,做到现配现用,做好个人防护。

8、及时为术者提供需要的物品,并对使用的耗材做好登记。

9、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询问患者反应,遵医嘱准确及时给药,做好各
种记录,需要抢救时做到迅速、快捷、准确。

三、术后整理
1、术后协助术者加压包扎伤口。

2、再次核对确认患者身份,清点手术用物及检查导管完整性。

3、护送病人至病房,与病区医护人员做好交接。

4、清洗术中所用器械,做好导管室整理工作。

5、完成并核查手术计费工作。

参考文献:《介入诊疗护理学》第2版
拟定:介入科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11。

急性脑梗死动脉取栓术后护理常规

急性脑梗死动脉取栓术后护理常规

急性脑梗死动脉取栓术后护理常规一、动脉取栓术的定义动脉取栓术:通过动脉介入的方式,使用特殊器械,将堵塞在脑血管内的栓子取出的一种手术方式,从而达到脑血管再通的目的。

二、护理关键点1.穿刺处出血2. 脑出血3.颅内压增高4.血压的控制5.肺部感染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三、护理措施(一)病情观察①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

②穿刺部位敷料有无渗血、周围有无血肿,术侧下肢远端皮肤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进行双下肢的对比。

观察压迫器固定带下皮肤颜色是否正常。

③肌力、吞咽、言语、认知等脑血管疾病相关症状。

(二)症状护理按照脑梗死重症患者护理常规执行。

(三)用药护理1. 颅内压增高使用降颅压药物时,遵医嘱按时按剂量准确输注,并准确记录出入量。

观察患者意识变化。

使用降压药物时如硝普钠,准确配置,依据血压调节泵速,从小剂量开始,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2.使用抗凝及抗聚药物如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要严格把握剂量、服药期间,监测凝血四项各项指标,观察有无皮肤粘膜瘀斑、皮下出血,牙龈出血、脑出血和消化道出血。

(四)一般护理1.饮食护理病情允许适当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泄,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吞咽功能障碍者给予留置胃管,鼻饲流质,肠内营养量由少到多,喂养速度由慢到快,根据患者消化情况及时调整饮食情况,保证营养摄入,促进恢复。

2. 康复护理脑梗死取栓术后的患者可能出现肢体瘫痪、吞咽功能障碍、言语不能等症状,联合康复医生,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制定适合患者的康复方式,早期给予良知位的摆放,由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促进患者肢体的康复。

3. 心理护理脑梗死起病突然,易引起神经功能障碍,言语不能,肢体肌力的下降,极易引发患者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如焦虑、悲观、抑郁、急躁易怒等。

临床护理中应加强与患者沟通,使其对疾病有正确认识,促进预后。

四、潜在并发症1.脑出血可能与血管壁损伤,再灌注损伤,溶栓药物使用及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有关,术后要避免一切可能引起脑出血的因素,如用力排便、咳嗽、打喷嚏、情绪激动等。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护理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护理
症状包括下肢疼痛、局部发绀、肿胀和脉搏减弱。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超声血管成像(US)、CT血管造影和血 流动力学监测。
护理前准备工作
1 评估疼痛程度
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以 便有效提供相关的舒缓措 施。
2 准备药物和器械
确保准备妥当的药况
与患者沟通,向其解释护 理过程和可能的并发症。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护理
下肢动脉栓塞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护理。本演示将为您 介绍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事项,并提供相关的建议和预防措施。
下肢动脉栓塞简介
下肢动脉栓塞是指下肢动脉突然发生血栓形成,导致血流阻断。常见症状包 括下肢疼痛、无力和发绀等。通过超声检查和血流动力学监测进行诊断。
疾病症状及诊断方法
增加纤维摄入
饮食中应增加纤维摄入,促进 消化系统功能。
术后康复及护理
康复训练 创伤护理 定期随访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适合的康复计划,恢复下肢 功能和肌力。
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感染。
与患者建立随访计划,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预防及后续随访建议
1 生活方式干预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健康饮食和适量锻炼。
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
1
栓子溶解治疗
2
通过使用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或机械
方法溶解栓子。
3
抗凝治疗
使用抗凝剂,如华法林,以防止血栓形 成。
疼痛管理
给予镇痛药物以缓解患者的疼痛。
营养护理建议
饮食均衡
建议患者保持均衡饮食,摄入 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 质。
限制钠摄入
饮食中应限制高钠食物的摄入, 有助于控制水肿。
2 定期复查
建议患者定期复查相关血管状况,以及监测潜在的并发症。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护理常规)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护理常规)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护理常规【相关知识】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的目的是:①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动脉损害所造成的咯血;②阻断胸部肿瘤的血供;③治疗胸壁窦道的出血。

大咯血是一种呼吸系统急危重症,一直以来文献对大咯血的定义各不相同,往往依赖于对咯出血液的定量估计,如24 h 内咯血300 ~ 600 ml 或1 周内咯血大于3 次,且每次咯血量大于100 ml 可认为是大咯血,但这一出血量难以准确估计。

因此,大咯血可被定义为任何危及生命的咯血量以及可能导致气道阻塞和窒息的任何咯血量。

【适应症】1.反复咯血内科治疗无效而外科手术又困难者;2.咯血部位不明确;3.肺功能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或拒绝手术者;4.晚期肿瘤合并心脏病或全身情况差,不宜手术且内科治疗咯血不止者;5.胸部平扫、CT等检查无阳性所见而咯血不止者;6.急性大咯血,情况严重危及生命暂时无外科手术条件者。

【禁忌症】1.有血管插管及对比剂使用禁忌;2.支气管动脉与脊髓动脉有吻合支,超选后仍不能避开者;3.导管头端不能稳定的固定在靶动脉内。

【护理】一、术前准备(一)术前评估1.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

2.药物准备:如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栓塞药物等。

3.实验室检查:(1)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及术前四项;(2)血常规及感染情况;(3)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心、肺功能检查;(4)必要时备血。

4.影像检查:胸部CT及支气管动脉CTA检查是明确支气管动脉畸形及判断出血部位的主要手段。

5.确认知情同意书是否签署6.准备好急救药品及设备,备砂袋,术前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记录患者术前血压、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备术后护理数值对照。

7.心理护理(二)术前护理措施1.去除所有饰品,包括假牙,尤其是胸腹部金属物。

2.按照护士给的单子买好所需用品,用床上便器练习床上大小便。

3.宣教在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在患者穿刺处放置一个压迫止血作用的沙袋,返回病房后护士会再次确认。

下肢动脉栓塞护理常规

下肢动脉栓塞护理常规

下肢动脉栓塞护理常规下肢动脉栓塞是指栓子自心脏、近侧动脉壁脱落或自外界进入动脉,被血流推向远侧下肢,阻塞下肢血流而导致肢体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

主要病理变化有:早期动脉痉挛,以后发生内皮细胞变性、动脉壁退行性变;动脉腔内继发血栓形成;严重缺血后6-12 小时组织可以发生坏死、肌肉及神经功能丧失。

【临床表现】本病起病急骤、症状明显、进展迅速、预后差,需积极处理。

临床表现可以概括为“6P”征:即疼痛(Pain)、麻木(Paresthesia)、苍白(Pallor)、无脉(Pulseless)、运动障碍(Paralysis)和皮肤温度变化(Polikiothermia)。

【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①小动脉栓塞如下肢胫腓干远端动脉栓塞;上肢肱动脉远端的动脉栓塞。

②全身情况严重,不能耐受手术者。

③肢体己出现明显的坏死征象,手术已不能挽救肢体。

常用纤溶抗凝、溶栓祛聚及扩血管药物治疗。

2、手术治疗:动脉取栓术。

有两种主要方法:①切开动脉直接取栓;②利用Fogarty 球囊导管取栓。

【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既往有无心源性心脏病等相关病史。

2、评估患肢疼痛及肿胀情况,了解患肢色泽、温度、感觉、下肢动脉搏动,了解有无突发胸闷、气促等肺栓塞的症状和体征。

3、了解患者血管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结果。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一、术前1、按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心理指导本病起病急,症状明显,病人往往会担心今后不能行走而产生焦虑情绪。

首先要安慰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消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心理,使病人以良好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同时告知病人绝对禁烟。

3、患肢护理卧床休息,患肢平放。

局部禁用冷热敷,因热敷可使组织代谢增高加重缺氧,冷敷能引起血管收缩加重缺氧。

病人肢体疼痛可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嘱病人切记用手按摩患肢,以免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

二、术后1、按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观察与护理

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观察与护理

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观察与护理术后第一天是患者恢复最为关键的阶段,因此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

特别注意患者是否有大出血的迹象,如阴道出血量增多、血块或血栓的排出等,以及是否有贫血的表现,如面色苍白、乏力等。

若发现上述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

此外,术后第一天还需要观察患者是否有腹痛的症状。

由于手术时需要置入导管,可能会刺激子宫和子宫附属器,导致患者出现腹痛的感觉。

如果疼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或持续不减,应考虑是否存在血管血栓等并发症的可能性。

术后第二天起,患者可以逐渐恢复进食,但需要注意饮食的选择。

建议患者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以促进消化道的恢复。

同时,也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品、煎炸食物等。

在进行日常活动时,患者需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重的劳动,以免加重腹部压力,造成出血或伤口裂开。

此外,术后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为身体的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术后定期复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观察和护理内容。

患者应按医生的要求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确保术后恢复情况的良好。

医生会通过B超、血常规等检查手段,了解患者的子宫情况、血液指标等,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术后患者还需要接受一些药物治疗,如抗感染药、止血药等。

护理人员在给药时需要注意按时按量给药,并注意观察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药物不耐受等。

同时,也要告知患者关于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除了医院内的观察和护理,术后患者还需要进行一些日常的护理工作。

在洗澡时,患者需要注意保持伤口的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

在用卫生巾时,也要选择适合的型号和材质,以减少对伤口的刺激。

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和衣物,以维持身体的清洁和舒适。

总结起来,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涉及到生命体征观察、疼痛与出血的评估、饮食和活动的指导、定期复查以及药物治疗和伤口护理等多个方面。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护理课件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护理课件
脉瘤栓塞后理件
•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介绍 • 术后常规护理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出院指导
01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介绍
手术过程
01
术前准备
02 手术过程
03 术后处理
手术效果
成功几率 并发症
术后恢复时间
恢复时间
注意事 项
在恢复期间,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休 息,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并定期进 行复查。
04
出院指导
定期复 查
术后1个月复查
术后6个月复查
进行颅脑影像学检查,评估手术效果 及恢复情况。
进行全面检查,评估患者整体状况, 调整治疗方案。
术后3个月复查
进行脑血管影像学检查,了解动脉瘤 栓塞情况及血管通畅性。
健康生活方式
01
保持良好作息
02
合理饮食
03
适量运动
04
控制情绪
心理支持
术后心理调适
02
术后常规护理
伤口护理
伤口清洁 疼痛管理
药物治疗
抗凝药物
降压药和降糖药
饮食指导
清淡易消化
高蛋白、低脂肪
多喝水
03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脑血管痉挛
பைடு நூலகம்总结词
脑血管痉挛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脑缺血、脑水肿 和神经功能损害。
详细描述
患者术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脑血管 痉挛。一旦出现症状,应立即采取药物治疗、血管扩张等措施,以缓解痉挛,改 善脑部血液循环。
紧急情况处理
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如意识障碍、肢体偏瘫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在紧急情况下,应保持冷静,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急救处理,如心肺复苏、止血等。

经皮动脉栓塞术后护理查房

经皮动脉栓塞术后护理查房

经皮动脉栓塞术后护理查房经皮动脉栓塞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rterial Embolectomy,简称PTAE)是一种治疗动脉栓塞的介入手术,主要用于急性肢体缺血、肺栓塞等病症的治疗。

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和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关于PTAE术后的护理查房内容的范例,供参考。

一、术后第一天查房1.查房目的:确认患者手术后的病情和恢复情况,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感染、出血、血栓再形成等并发症,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2.查房项目:①询问患者疼痛情况,观察是否出现新的疼痛点和疼痛程度是否减轻;②观察伤口情况,检查伤口有无感染、渗液、红肿等情况;③观察血管穿刺点出血情况,检查是否有血肿形成;④观察患肢的温度、血色和毛细血管充盈情况,评估术后的血液循环情况;⑤检查患肢感觉和运动功能,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⑥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等;⑦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

二、术后第二天查房1.查房目的:继续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指导患者康复训练。

2.查房项目:①询问患者疼痛情况,观察是否有新的疼痛点和疼痛程度是否减轻;②观察伤口情况,检查伤口有无感染、渗液、红肿等情况;③观察血管穿刺点出血情况,检查是否有血肿形成;④观察患肢的温度、血色和毛细血管充盈情况,评估术后的血液循环情况;⑤检查患肢感觉和运动功能,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⑥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等;⑦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⑧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早期活动、肢体功能恢复训练等。

三、术后第三天查房1.查房目的:继续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巩固术后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查房项目:①询问患者疼痛情况,观察是否有新的疼痛点和疼痛程度是否减轻;②观察伤口情况,检查伤口有无感染、渗液、红肿等情况;③观察血管穿刺点出血情况,检查是否有血肿形成;④观察患肢的温度、血色和毛细血管充盈情况,评估术后的血液循环情况;⑤检查患肢感觉和运动功能,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⑥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等;⑦通过康复训练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给予合理的指导和建议;⑧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常规

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常规

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常规
1.病情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查体、心电图、血压、脉搏等,了解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症状表现和心血管系统的状况。

2.保持患者安静:限制患者的活动,保持卧床休息状态,以减少下肢
活动对栓子影响和减轻疼痛。

3.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对于有溃疡或潮湿伤口的患者,保持患处干
燥清洁,防止感染,避免恶化。

4.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疼痛的程度、颜色
的改变、肿胀的情况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抗凝血治疗,以预防栓子的
进一步发生,减轻症状。

6.协助行血液流动的方法:通过使用垫高足部、交替性使用肢体压迫
装置、按摩或进行有规律的运动来帮助促进血液循环,纠正血液流动缺失。

7.疼痛控制: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如非处方的止痛药和处方的镇痛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8.教育指导: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包括
病情、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等内容,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9.协助进行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要进
行手术治疗,护士应积极协助手术准备和术中护理工作。

10.康复护理:在治疗结束后进行康复护理,包括按照医嘱进行活动、营养补充、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遵循药物治疗方案等,促进患者康复。

总之,下肢动脉栓塞是一种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疾病,护理常规包括病情评估、保持安静、保持伤口干燥清洁、观察病情变化、药物治疗、协助行血液流动的方法、疼痛控制、教育指导、协助手术治疗和康复护理。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病情护理质量和康复效果。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护理常规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护理常规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护理常规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是一种非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通过股动脉插管将化疗药物注入病灶,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和恢复快等特点。

适应症包括不能手术切除或对化疗、放疗无效的原发性肝癌或肝转移癌,肿瘤巨大难以手术,以及肝脏肿瘤破裂出血。

禁忌症包括难以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中、重度肝功能障碍或肝昏迷前龛,以及严重心肺疾患和肝功能障碍。

术前护理包括进行心理护理、完善各项检查、常规备皮、做碘过敏试验和抗生素过敏试验、训练短时间屏气方法,以及加强全身营养和增强抵抗力。

术后护理重点包括测血压、脉搏、绝对卧床休息、手术侧下肢制动、观察手术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和尿量变化,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和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并发症包括发热,一般持续3~7天,体温在37.5~39℃之间,不需特殊处理,嘱多饮水。

体温较高者给予物理降温,肌注“柴胡”、“安痛定”等退热治疗。

5.8.2 腹痛是该病的常见症状,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

通常情况下,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但是对于耐受性差的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注射“强痛定”、“杜冷丁”等药物来缓解疼痛。

5.8.3 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也是该病的常见症状。

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止吐治疗。

对于呕吐严重的患者,应及时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并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量和颜色。

5.8.4 肝肾综合征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和行为是否有改变,尿量是否正常。

同时,还要留意是否出现腰痛、血尿、无尿等症状,并及时留取标本。

建议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6.健康指导6.1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对于疾病的治疗也要保持乐观的态度。

6.2 建议多食用高营养、丰富维生素的食物,例如水果、蔬菜等。

这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动脉栓塞护理常规

动脉栓塞护理常规

动脉栓塞护理常规
1.卧床休息,患肢低于心脏平面,避免屈髋或膝下垫枕,避免压迫
患肢;注意肢体保暖,避免理疗、热敷及热水袋加温,防止局部烫伤。

2.观察患肢血运情况,患肢的皮温、颜色、感觉、疼痛、足背动脉
搏动,并作记录。

3.戒烟,避免含咖啡的饮料;给予高维生素和高蛋白的营养饮食;
适当活动,勿长期站立或静坐。

4.按时服用抗凝药物及治疗心脏疾病的药物,防止再栓塞;用药期
间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果发现口鼻出血、皮下淤血瘀斑、尿血、便血及时告知医生。

5.取栓后监测生命体征;平卧位;观察患肢血运情况,包括皮肤温
度、脉搏、颜色、疼痛、感觉、较术前有无缓解;踝泵运动10次/小时;24小时可下地活动。

6.做好并发症预防,警惕缺血后再灌注综合征的发生,如数小时后,
疼痛已减轻或消失的患肢再次出现疼痛,甚至疼痛较术前更重,及时报告医生。

7.出院指导按时服用抗凝药,定期复查血凝常规,自查有无出血
倾向;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房颤;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

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观察与护理

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观察与护理

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观察与护理子宫肌瘤介入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UAE)是通过栓塞子宫肌瘤的供血动脉,使肌瘤缺血、坏死、萎缩、脱落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可以缓解痛经、减少月经量、保留子宫和生育功能,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等特点,提高了女性的生活质量,避免切除子宫给女性生活和心理带来的创伤和阴影。

子宫动脉栓塞病人术后护理:1.病人体位:术后协助病人取平卧位,保持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24小时,嘱病人避免屈膝、屈髋,预防血肿形成及栓塞剂移位、出血。

术后24小时后方可下床活动。

2.生命体征监测:术后2小时内每半小时监测生命体征一次,以后每小时一次,监测24小时。

因导管在动脉血管内操作有损伤血管使血管穿孔和血管壁撕裂,引起内出血的危险。

观察远端肢体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肌力,注意有无“5p”征(疼痛、麻木、运动障碍、无脉、苍白)3.做好生活护理:由于病人患肢需制动防止栓塞剂的异位及血肿,加上留置尿管,病人生活不能自理,故要做好生活护理,如皮肤护理、洗脸、梳头等,观察有无栓塞剂异位造成的皮肤损害等。

教会并协助病人踝关节的活动及下肢肌肉的等长运动,协助翻身,每日口腔护理1~2次,外阴擦洗1~2次,使病人舒适,即时发现病情变化。

4.并发症的监测、预防及护理:4.1对生殖系统影响的观察:不完全损伤是指在栓塞治疗中部分栓塞剂进入卵巢的血管床导致卵巢的部分坏死,在临床上表现为术后不排卵、女性激素检测的异常、闭经,这个过程是短暂的,一般为3~6个月,可恢复。

完全损伤是指栓塞剂封闭双侧卵巢血管网、血管床,导致卵巢全部或大部分坏死,而致永久性闭经。

4.2药物副反应:碘过敏反应。

分为急发型和迟发型造影剂过敏反应。

预防:尽量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对有过敏高危因素的患者加强观察,术前做好碘过敏试验和试验结果的观察是关键。

4.3插管并发症:4.3.1穿刺点出血或血肿: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情况,预防止血不彻底、压迫止血不当、肢体移动、穿刺处血凝块脱落引起的皮下血肿或大出血。

子宫动脉栓塞术护理常规九点钟

子宫动脉栓塞术护理常规九点钟

妇科子宫动脉栓塞术护理常规【术前护理】1.评估病人的病史和过敏史。

2.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评估患者的神志,皮肤粘膜的色泽,温度,组织灌注情况。

3.做好术前准备:建立静脉通道,留置尿管,备皮。

4.心理护理,解释介入治疗的必要性。

【术后护理】1.术后回室了解术中情况及麻醉方式,腰硬联合麻者予去枕平卧6小时。

2.术后2小时内每1小时测一次P、R、BP。

正常后改每四小时测一次P、R、BP共2次。

3.记录24小时尿量,观察尿液颜色、量及尿管通畅情况。

4.术后应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发热者可遵医嘱予降温等对症处理。

5.患者穿刺侧肢平伸制动12小时,卧床休息24小时。

24小时后可下床轻微活动。

6.术后穿刺部位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小时。

术后24小时内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没有渗血或血肿的形成,如有渗血或血肿则遵医嘱予沙袋加压。

术后6小时观察骶尾部有没有红肿,硬结。

7.观察肢体远端血循环的情况,并与对侧肢体比较。

注意有无“5P征”即疼痛(pain)、麻木(paresthesia)、运动障碍(paralysis)、无脉(pulsesless)及苍白(pale),是动脉栓塞的典型症状。

8.疼痛的护理: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消除顾虑。

栓塞术后多为下腹部,臀部,大腿上1/3处,为放射性疼痛感,若疼痛性质发生改变,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9.饮食指导:指导进食含丰富的蛋白质,纤维,含铁的食物。

如:动物内脏,猪肉,海鲜等。

10.健康宣教:1个月内避免劳累,遵医嘱按时回院复诊。

参考文献[1]乐杰.妇产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0-78[2]邹燕红,任家武.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副反应及并发症研究进展基层医学论坛[J],14(5):456-458。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护理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护理

支气管动脉造影栓塞术的护理大咯血是呼吸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死亡率高,近年来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尤其对内科药物治疗无效而又不能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大咯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效率达93.5%,同时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也为以后选择择期外科手术创造机会,并对无法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提供一次最佳治疗的可能。

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栓塞的目的、过程,消除病人紧张焦虑的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

2.术前常规:抽取血常规、血型、凝血四项、肝肾功能;做好碘过敏试验及腹股沟备皮。

3.准备好急救措施。

术后护理:1. 生命体征: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氧气吸入、心电、血氧监护24小时,严密观察瞳孔、意识及生命体征。

2. 饮食指导:少食多餐,瞩其清淡半流食,鼓励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出。

保护肾功能,一般术后补水2000毫升以上。

3. 尿量观察:术后8小时尿量达到800-1000毫升,嘱其多饮水。

4. 穿刺点局部观察:取平卧位,手术侧制动24小时,绷带固定24小时,嘱患者有力或咳嗽时按压住穿刺部位,观察穿刺处有无出血及血肿。

5. 穿刺侧肢体的观察:观察穿刺侧下肢的颜色、温度、感觉,特别是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果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提示有出血或栓塞可能。

6. 防止再次大咯血的护理:由于侧枝循环的建立,局部炎症慢性侵蚀及肺动脉损伤破裂,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少量暗红色血块或血痰咯出,避免打喷嚏及解大便用力,避免剧烈咳嗽,监测血压,重视降压药物的使用。

7. 栓塞综合征的观察:观察患者有无发热、胸闷、胸骨后烧灼感、肋间痛、吞咽疼痛、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脊髓损伤的观察:这是栓塞术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在术后数小时发生,常为单瘫,发展为横断性的截瘫伴感觉障碍及尿潴留等,一般在2-3天达高峰,绝大部分患者在数天至2月内部分恢复或完全恢复,尤其注意患者下肢的反应、肌张力和躯体感觉功能是否丧失,这是估计脊髓损伤最可靠的办法。

8.。

tace的术后护理要点

tace的术后护理要点

tace的术后护理要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tace(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肝癌的手术方法。

术后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tace术后的护理要点。

一、术后休息tace术后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站立。

在床上休息时,保持头部稍高的角度,避免压迫手术部位。

二、饮食调理术后的第一天,患者一般只能进食流质饮食,如米汤、稀粥等,避免刺激性食物。

之后逐渐过渡到软食,注意避免过量油腻食物,保持饮食清淡。

三、药物管理术后患者需要按时按量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如抗生素、镇痛药等。

要避免自行增减药物剂量,以免影响术后康复。

四、伤口护理术后的伤口需要保持干燥清洁,避免受到污染。

每日定时更换敷料,注意伤口是否有渗血或感染的迹象,及时向医生咨询处理方法。

五、避免感染tace术后的患者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因此需要避免室外环境污染,保持手部卫生,避免长时间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停留。

六、定期复诊术后的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复诊计划,定期进行检查,观察疗效和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七、心理疏导tace术后的患者可能会有各种不适和情绪波动,家人和医生要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治疗。

tace术后护理是一个综合性工作,需要患者、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只有全面合作,患者才能顺利康复,恢复健康。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到正在接受tace治疗的患者和家人,祝愿大家早日康复!第二篇示例:TACE(经动脉插管栓塞术)是一种介入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肝癌等肝脏肿瘤。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恢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TACE术后护理要点的详细内容:一、休息与卧床术后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

卧床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减少出血和感染的风险。

二、饮食调理在术后的早期阶段,患者可能会感到食欲不振或恶心,这是正常现象。

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恢复饮食,注意选择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如米粥、面条和蔬菜等。

腰动脉栓塞术后护理措施

腰动脉栓塞术后护理措施

一、概述腰动脉栓塞术是一种通过介入放射学技术对腰动脉进行栓塞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腰动脉瘤、血管畸形、血管瘤等疾病。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恢复至关重要。

以下为腰动脉栓塞术后护理措施:二、术前准备1. 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禁饮,避免术中呕吐、误吸等风险。

2. 术前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检查,评估患者手术风险。

3. 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紧张情绪。

三、术后护理1. 体位护理(1)术后取平卧位,床头抬高15-30°,保持患肢伸直,避免屈曲。

(2)术后6小时后可改为半卧位,有助于减轻腹部压力,促进血液循环。

2. 密切观察病情(1)观察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观察伤口情况,注意有无渗血、红肿、疼痛等。

(3)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如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脉搏等。

3. 饮食护理(1)术后给予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2)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4. 抗凝治疗护理(1)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

(2)监测凝血功能,如APTT、PT等,确保药物剂量适宜。

5. 预防感染(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6. 功能锻炼(1)术后24小时内,患肢进行轻微的关节活动,防止血栓形成。

(2)术后3-5天内,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深呼吸等。

(3)术后1周,进行下床活动,如散步、上下楼梯等。

7. 心理护理(1)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耐心解答患者疑问,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8. 出院指导(1)出院后继续服用抗凝药物,遵医嘱监测凝血功能。

(2)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3)定期复查,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四、并发症护理1. 出血:观察患者有无牙龈出血、尿血、便血等,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 栓塞复发: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如出现疼痛、肿胀、皮肤颜色、温度改变等,及时报告医生。

3. 感染: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如出现感染迹象,及时报告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栓塞术后护理常规
一、疾病概念
动脉栓塞是指血块或进入血管内的异物成为栓子,随着血流停顿在口径相似的动脉内,造成血流障碍。

动脉栓塞主要由血栓造成,此外,肿瘤、空气、脂肪等异物也可能成为栓子。

二、病因病理
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和高密度脂蛋白低下等,是易患因素。

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①内膜损伤及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生长因子释放,导致内膜增厚及细胞外基质和脂质积聚。

②动脉壁脂代谢紊乱,脂质浸润并在动脉壁积聚:
③血流冲击在动脉分叉部位造成的剪切力,或某些特殊的解剖部位(如股动脉的内收肌管裂口处),造成的慢性机械性损伤。

主要病理表现为内膜出现粥样硬化斑块,中膜变性或钙化,腔内有继发血桂形成,最终使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

闭塞病变大致可分为:主-髂型、股-腘型、以及累及主-髂动脉及其远侧动脉的多节段型。

患肢发生缺血性病变,严重时可引起肢端坏死。

三、临床表现
栓塞常在下肢的动脉分叉处。

其典型表现可概括为5“P”,即疼痛、苍白、无脉、感觉异常和麻痹。

具体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栓子的大小及栓塞部位和平面。

大者可引起双下肢严重缺血、坏死,临床症状较重。

小的甚至可无症状。

疼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

是由栓塞部位动脉痉挛和近端动脉内压升高引起的疼痛。

开始疼痛位于动脉的栓塞处。

以后疼痛平面略下移并波及栓塞平面以下的整个肢体。

栓塞部位以下的动脉搏动消失,患肢皮肤苍白,后又变为花斑状。

患肢皮肤温度降低,触诊可感知变温带,并可根据变温带来估计动脉栓塞的部位。

由于周围神经缺血,在栓塞的远端肢体呈袜套形的感觉丧失区,在近端有感觉过敏区,感觉减退的平面一般低于栓塞平面。

在栓塞一定时间后,患肢可出现麻痹,表现为手或足下垂,提示已发生坏死。

四、诊断鉴别
鉴于本症为全身性疾病,所有病人均需作详细检查:
①一般检查:血脂测定、心电图、心功能检查等。

②无创伤性血管检查: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查及节段动脉压测定、电阻抗容积描记或光电容积描记等,了解患肢的血流状况。

超声多普勒显像仪可以显示血管腔形态及血流状况。

③X线摄片:有时可见病变动脉段有不规则钙化,患肢远侧段有骨质疏松等退行性变化。

④动脉造影:能准确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侧支和闭塞远侧动脉主干的情况,对选择手术方法有重要意义。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都能达到诊断和指导治疗的目的。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症状相似,需作鉴别诊断;此外,还应与大动脉炎等相鉴别。

五、处理原则
对本症的易患因素加以控制和处理,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症状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主要目的为降低血脂和血压,解除血液高凝状态,促使侧支循环形成。

处理方法有:肥
胖者减轻体重,严格禁烟和适当活动;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烟酸肌醇酯、前列腺素和妥拉苏林等。

2.手术治疗
(1)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单个或多处短段狭窄者,可经皮穿刺插入带球囊导管至动脉狭窄段,然后用适当压力使球囊膨胀,扩大病变管腔,恢复血流。

如能结合血管内支架的应用,可以提高远期通畅率。

(2)内膜剥脱术:主要适用于短段的主髂动脉闭塞病变者。

剥除病变段动脉增厚的内膜、粥样斑块及继发血栓,不需要植入人工血管且无感染危险。

(3)旁路转流术:采用自体静脉或人造血管,于闭塞段近、远端之间作搭桥转流。

腹主-髂动脉闭塞,可采用腹主-髂或股动脉旁路术。

对全身情况不良者,则可采用较为安全的解剖外旁路术,如腋-股动脉旁路术。

如果患侧髂动脉闭塞,对侧髂动脉通畅时,可作双侧股动脉旁路术。

股—腘动脉闭塞者,可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作股-腘(胫)动脉旁路术,远端吻合口可以作在膝上腘动脉、膝下腘动脉或胫动脉.或在踝部胫后动脉,应根据动脉造影提供的依据作出选择。

施行旁路转流术时,应具备通畅的动脉流人道和流出道,吻合口应有适当口径,尽可能远离动脉粥样硬化病灶。

六、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患者术前有明显的恐惧不安心理,对手术恐惧,信心不足,且不能接受事实,因此心理波动大。

向患者介绍有关动脉栓塞的疾病知识,让患者认识到尽早恢复动脉血供是治疗的关键。

通过心理护理,使患者平静地配合检查治疗,争取了手术时间。

2.观察病情变化术前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变化,多功能系统监护,开通静脉通路给予留置针,以防发生病情变化能及时准确用药,尽快做好术前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做好备血,心电图等。

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给予吸氧并备好急救用品及急救约物。

(二)术中护理
除常规巡回外,还应与患者交流,对于手术中由于仰卧及手术引起的疼痛与不适,及时采取安抚、劝慰、疏导的方法,通过与患者交谈,来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患者恐惧心理,取得较好配合。

(三)术后护理
1.术后一般护理密切观察伤口出血情况。

所有侵袭性操作后,如静脉穿刺拔除后,局部压迫时间为正常人2 ~3倍;由于术后腹股沟处伤口要求加压包扎及患肢制动24 h,会给患者带来疼痛与不适感,并且此时患肢血供恢复,患者要求活动以减轻不适,向其说明在血液肝素化情况下延长伤口加压时间是止血的唯一措施,取得患者配合。

2.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常规应用心电监护,出现房颤波形,可不予处理,但如发现其它心律失常应及时通知医生;注意心率、血压、呼吸变化。

如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可能存在切口出血或其它部位大量失血,应立即检查切口有无大量渗血或皮下大面积青紫扩散,明确存在出血及时增加补液速度并调整加压包扎。

如仍不能纠正,及时通知医生。

呼吸增快,说明肺可能存在毒性物质损害致肺水肿,甚至肺动脉急性栓塞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

防治肾功能衰竭,由于肢体缺血产生大量有毒代谢产物,可致肾小管上皮坏死,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尿量是衡量肾功能的敏感指标,要每小时记尿量1次,及时发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3.患肢的观察与护理由于术中及术后血液肝素化,伤口渗血较多,每半小时应挤压引流管一次,保证通畅,伤口更换敷料并加压包扎,并注意伤口周围有无皮下淤血扩散。

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减弱或消失,皮肤颜色是否苍白及温度是否下降,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是否延长,穿刺侧下肢有无感觉障碍。

由于血供恢复。

可观察到患肢皮温逐渐升高,术后6 h后
与健侧皮温一致。

足背动脉在术后4 h内搏动较弱,但随后逐渐增强,甲床血供也随之恢复良好。

4.原发病的观察及护理大部分动脉栓塞患者多患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体质差,卧床后会出现并发症的概率高于一般疾病患者, 所以我们在治疗动脉栓塞的同时, 应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术后注意意识和神志变化, 注意控制输液量及速度, 防止心衰发生。

对于高龄、躯体活动障碍的患者给予定时翻身、拍背, 必要时雾化吸入, 鼓励排痰, 防止肺部感染, 多食水果蔬菜, 防止便秘发生。

5.康复护理动脉栓塞常导致部分肌肉、神经组织缺血, 而发生一定的功能障碍, 在护理过程中, 要耐心向患者解释功能训练的重要性, 取得患者的合作, 开始时协助患者在床上轻度活动, 按摩肌肉, 伸屈关节,以后逐渐增加活动度及活动量, 当患者逐渐恢复后, 可以扶助患者离床活动,时间以患者不感觉累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