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1-2015年装机容量 能源结构
2015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简报

2015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简报1.2015年中国火力发电装机容量多少万千瓦截至2015年9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795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317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625万千瓦。
1-9月全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990万千瓦,其中,新增光伏电站装机容量832万千瓦,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158万千瓦。
1-9月全国累计光伏发电量306亿千瓦时,弃光电量约30亿千瓦时,弃光率为10%;弃光主要发生在甘肃和新疆地区,其中,甘肃省弃光电量17.6亿千瓦时,弃光率28%,新疆(含兵团)弃光电量10.4亿千瓦时,弃光率20%。
全国各省(区、市)中,累计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的达9个,分别为新疆(含兵团)617万千瓦、甘肃581万千瓦、青海478万千瓦、内蒙古434万千瓦、江苏320万千瓦、宁夏262万千瓦、河北174万千瓦、浙江158万千瓦、山东110万千瓦。
1-9月新增装机容量较大的地区为:新疆(含兵团)261万千瓦、内蒙古132万千瓦、浙江85万千瓦、青海66万千瓦、甘肃64万千瓦、江苏63万千瓦、山东50万千瓦、宁夏45万千瓦。
2.截至2014年底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多少来源:能源局发布时间:2015-1-19 14:46:082015年1月1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
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552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
2014年,全国全口径发电设备容量136019万千瓦,同比增长8.7%。
其中,并网风电9581万千瓦。
2014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4286小时,同比减少235小时。
2014年,并网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905小时。
3.风电设备有多少个 2016年根据中国风能协会发布的《2016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简报》。
2016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量2337万千瓦,累计装机量达到1.69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新增装机59万千瓦,累积装机容量为163万千瓦。
01-我国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及光伏发展规划(终)-张佳丽

2015年,丹麦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 的25%;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 30%以上,占德国电力消费总量的 33%, 可再生能源已成为部分国家的主力电源之一。
生物质能发电项目。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2、可再生能源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
——水电 具备成熟的大型水电设计、施工和管理运行能力 自主制造投运了单机容量80万千瓦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 掌握了500米级水头、35万千瓦级抽水蓄能机组成套设备制造技术 ——风电 整机制造企业由“十二五”初期的80多家逐步减少至20多家 风电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关键零部件基本国产化 5-6兆瓦大型风电设备已经试运行 低风速风电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广泛应用于中东部和南方地区
目录
01
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形势
02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03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04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
05
合作前景展望
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形势
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形势
发展新能源是节能减排、防治大气污染、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抓手
2015年全球主要国家能源消费结构
100%
90%
80%
29
70%
%
60% 64 %
2030年 40% 20% 30% 27% 20%
2050年 80% 85% 80% 50% 60%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发展基础
1、可再生能源在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201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利用量占到一次能源消费总量12%,比2010年提高2.6个百分点, 全部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5.0亿吨标准煤。
新能源发展背景,现状,前景,国家政策

新能源发展背景,现状,前景,国家政策第一篇:新能源发展背景,现状,前景,国家政策新能源发展背景,现状,前景,国家政策新能源行业发展背景近年来,面对能源危机、金融危机以及人类对气候危机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全球范围内新能源出现超常规发展的态势。
各国对新能源的投资大幅度增长,新能源产能也急剧扩大。
可再生能源发电是新能源发展的核心,风电是在技术和成本上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形式。
尽管短期内新能源还无法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供需紧张以及全球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对温室气体排放所做的限制为新能源发展铺就了宽广的道路。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超乎想象,许多可再生能源资源将逐渐变成商业项目。
可以预见,不同能源形式的逐渐替代将改变世界经济和政治版图以及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
石器时代的结束并不是因为没有石头了,石油时代的结束并不是因为没有石油了。
——艾哈迈德·扎基·亚马尼(Ahmed Zaki Yamani)新能源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一)太阳能行业发展状况分析我国的太阳能光热发电行业正在起步,2009年科技部成立“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始发动一轮光热攻坚战。
目前,我国已完成建设的光热发电项目只有少数几个,且装机容量均在1MW 以下。
但我国在建和拟建项目较多,这意味着我国光热发电产业将呈现突破式增长。
据统计,如果所有已公布项目均能实施,2015年前,我国的太阳能热发电装机容量将达3GW左右规模,市场总量达450亿元人民币。
(二)风能行业发展状况分析2012年,中国(不包括台湾地区)新增安装风电机组7872台,装机容量12960MW,同比下降26.5%;累计安装风电机组53764台,装机容量75324.2MW,同比增长20.8%。
2012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46台,容量达到127MW,其中潮间带装机量为113MW,占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总量的89%。
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7037万千瓦,同比增长24%;2013年全年风电发电量达到1290亿千瓦时,增长了33%;风电利用小时数2046小时,同比增长143小时。
中国2011年发电量46037亿千瓦时

中国2011年发电量46037亿千瓦时同比增12%作者邵晓天来源第一财讯 2012-01-17 10:57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发电量累计达到46037亿千瓦时,同比增12.0%;其中,12月份达到40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
第一财讯: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发电量累计达到46037亿千瓦时,同比增12.0%;其中,12月份达到40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
2011年,中国原油加工量达到44774万吨,同比增长4.9%;乙烯产量1528万吨,同比增长7.4%;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424万吨,同比增长10.6%;水泥产量206317万吨,同比增长16.1%。
其中,就12月份来看,原油加工量、乙烯、十种有色金属、水泥及钢材产量分别达到3923万吨、135万吨、296万吨和1750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0%、8.8%、13.2%和7.0%。
2011年,我国生铁产量达到62969万吨,同比增长8.4%;粗钢产量68327万吨,同比增长8.9%;钢材产量88131万吨,同比增长12.3%。
其中,就12月份来看,三者产量分别达到4801万吨、5216万吨和710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7%、0.7%和6%。
统计局还披露,中国2011年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0%,同比下滑0.1个百分点;同期,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达到101946亿元,同比增长16.6%。
其中,12月份产品销售率为98.0%,同比下滑0.1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完成9390亿元,同比增长12.3%。
中国发电量世界第一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中,哪里的发电量为第一?答案既不是美国也不是EU,更不是日本,而是中国。
中国的GDP刚刚超过了日本,与美国还相差甚远。
但2011年“中国的年发电量达到4.8万亿kWh,超过了美国,跃居为世界第一”(中国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发布)。
虽然中国的发电设备额定输出功率总值(装机容量)还不及美国,但可以说中国赶上并超越美国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电力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力行业分析报告中国电力行业分析报告一、行业概述中国电力行业是指以发电、输配电和供电为核心业务的电力产业。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电力行业自2000年初以来,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二、发展历程1. 2000-2010年:从规模扩张到产能过剩在21世纪初,中国电力行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电力装机容量快速增加。
然而,由于缺乏规划和调度,以及项目管理和环境保护等问题的不足,导致电力产能过剩,出现了供需失衡的局面。
2. 2011-2015年:推动电力结构调整与能源革命为了解决供需失衡问题,中国政府加快了电力结构调整的步伐,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大对传统能源的替代力度。
在这一时期,新能源发电容量迅速增长,电力行业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3. 2016-2020年:实施“绿色电力”行动计划在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中国电力行业进一步深化了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治理,大力推进“绿色电力”行动计划。
通过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入,推进发电行业的结构调整,以及提高电力供应的效率,电力行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三、行业规模和现状1. 产能规模和装机容量居全球前列中国电力行业的总发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全球前列。
截至2020年,中国电力装机容量超过2.2亿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0万亿千瓦时。
2. 能源结构逐步优化中国电力行业实施了能源结构调整,通过增加清洁能源比重,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截至2020年,清洁能源占电力行业发电比重已超过40%。
3. 输配电网建设和运营不断完善为了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中国电力行业加大了对输配电网的建设和运营的投入。
相继建成了一批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实现了远距离能源传输和区域电网的互联互通。
四、前景展望1. 消费需求将保持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电力行业的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
国家能源发展现状

国家能源发展现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人们对能源的依赖也越来越大。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目前面临一系列能源问题,如能源消耗过大、能源缺乏、环境污染等,已经成为制约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能源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下面将就中国的能源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一、能源生产总量及分布能源的生产总量是衡量一个国家能源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石能源生产国,能源生产总量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不足10亿吨标准煤增加到了2015年的约40亿吨标准煤。
煤炭、石油、天然气是中国主要的化石能源,三者能源生产总量分别为25.2亿吨标准煤、1.3亿吨标准煤、1.3亿方天然气。
中国也开始逐步发展非化石能源,如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等,这些能源的产量也在逐年增加。
能源的分布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能源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
目前,我国煤炭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陕西、山东、内蒙古等省份,石油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新疆等省份,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长江口盆地等地区。
我国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也有分布,如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东北地区等地的水电、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的风电、西北地区、华南、西南等地的太阳能等。
二、能源消费结构及现状能源消费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各种能源在总能源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
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化石能源为主,其中煤炭消费量占到了总能源消费量的70%以上,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占到了总能源消费量的20%和6%。
只有不到4%的能源消费来自于非化石能源,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中国的能源消耗状况十分复杂,一方面,能源的消耗依旧很大,例如空调、电的使用量都在持续增加,导致一些城市高温天气时出现了大面积的用电高峰;能源消耗效率却很低,例如能源转换效率、输电损耗率和建筑节能等方面都存在着各种问题。
“十四五”推动能源转型实现碳排放达峰

第4期2021年7月阅江学刊YuejiangAcademicJournalNo.4July2021㊃气象与人类社会㊃十四五 推动能源转型实现碳排放达峰杨富强㊀陈怡心摘要: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源头㊂ 十四五 时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基础期和窗口期㊂ 十四五 能源规划要突出 新 字,体现为新征程㊁新挑战㊁新理念㊁新模式和新格局㊂ 十四五 时期,能源规划要与气候规划㊁环境规划紧密衔接,相互平衡㊁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㊂改善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是能源转型的双动力㊂中国能源转型之路可以概括为:摆脱煤炭依赖,跨越油气时代,融入新能源电气化的未来㊂ 十四五 时期,推动能源转型,实现碳排放达峰,应继续强化实施能源强度控制与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 双控 目标,重点路径体现在煤炭消费下降㊁石油消费达峰㊁清洁能源替代和推进电气化发展四个方面㊂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必须加强保障措施:开展全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的行业分解;以 禁燃 净塑 定标 作为控制石油消费的三大抓手;积极开展地方示范,有效压实地方责任;健全市场机制,促进清洁能源的加速发展;以碳中和为抓手,促进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突出强调公正转型㊂关键词: 十四五 ;能源转型;碳达峰;碳中和;电气化;清洁能源;能源安全中图分类号:F213;F206;X24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21)04⁃0073⁃13作者简介:杨富强,博士,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高级顾问;陈怡心,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官员㊂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文简称双碳目标)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将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㊂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源头㊂ 十四五 规划是中国开启四个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十四五 时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基础期和窗口期㊂ 十四五 时期的能源规划在推动经济社会转型㊁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承上启下㊁革故鼎新的作用,对贯彻落实 四个革命㊁一个合作 能源安全新战略具有开拓性意义㊂㊀㊀一㊁发展转型时期的形势㊁挑战㊁成就与基础㊀㊀(一)形势与挑战习近平主席和中国政府针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提出一系列目标,为2021 2060年37n. All Rights Reserved.阅江学刊:2021年第4期的近期㊁中期㊁远期规划树立了里程碑,擘画了路线图,包括2025年完成的 十四五 规划,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㊁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㊁建成健康中国,2050年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㊂中国能源战略规划设计紧密围绕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远期目标㊁2025年 十四五 规划的中期目标和2021 2025年各年度目标,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和施工图,以推动上述目标早日实现㊂2020年以来,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 十四五 能源规划提出了新要求㊂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了世界和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重构了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㊂疫情之后的经济复苏和政治博弈影响着中国未来的发展㊂ 十四五 时期恰逢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是转型应变的基础期和窗口期㊂经济贸易全球化的趋势受到抑制和阻挠,将给全球经济贸易的前景增加许多不确定因素㊂美国和一些发达国家推出大规模刺激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和货币宽松政策,助推了钢铁㊁有色金属㊁煤炭㊁石油㊁天然气的价格,影响了中国双碳目标的实施进程㊂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需要密切注意全球通货膨胀的发展,积极主动采取措施,避免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冲击㊂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合作和协调是主流㊂主要经济体都把应对气候变化视作机遇,谋划今后几十年的新经济发展格局和模式,抢占先机,增强国际竞争力㊂十四五 能源规划要考虑国际能源供需关系与全球政治冲突,要考虑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能源安全㊁高效低碳绿色发展之间具有协调性㊁平衡性和整体性,不能把二者隔离开来甚至对立起来㊂㊀㊀(二)成就与发展基础与2000年以来的 十五 时期㊁ 十一五 时期和 十二五 时期相比,我国 十三五 时期的能源生产㊁能源总消费以及二氧化碳排放增长速度均趋缓㊂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0“‘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0“等的数据,2001年以来,各五年计划时期的能源消费增加情况如表1所示㊂表1㊀2001—2020年我国在各五年计划时期的能源消费增加量与GDP平均增速时期煤炭消费增加量(万吨标煤)石油消费增加量(万吨标煤)天然气消费增加量(万吨标煤)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增加量(万吨标煤)能源消费增加量平均增速GDP平均增速十五(2001 2005)885611419230408613 9.8%十一五(2006 2010)6033716229815314560-2.6%11.3%十二五(2011 2015)27396171241075318193-5.2%7.9%十三五(2016 2020)5900142451715126590-2.6%8.2%㊀㊀如表1所示,我国的能源消费增加量在 十五 期间高速增长,之后,能源消费增加量47n. All Rights Reserved.杨富强㊁陈怡心: 十四五 推动能源转型实现碳排放达峰的平均增速为负㊂化石能源消费增加量迅速减少,非化石能源消费增加量快速提高,估计 十四五 时期,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增加量将超过化石能源消费增加量的总和,在 十五五 期间将取代化石能源成为能源消费增加量的主力㊂ 十三五 时期,我国天然气消费增加量上升,石油消费增加量比 十二五 时期明显下降,煤炭生产和消费进入平台期,对环境生态保护和空气质量改善有重要的贡献㊂十三五 时期,我国能源行业的政策推行进度加快,供给保障能力增强,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力支持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和小康社会的建成㊂2020年,中国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首波猛烈冲击,全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101 6万亿元,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GDP增长2 3%的主要经济体㊂2020年,中国能源生产折合40 8亿吨标煤,能源消费折合49 8亿吨标煤,二氧化碳排放约103亿吨,电力装机总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㊂化石能源消费折合41 93亿吨标煤,非化石能源消费折合7 87亿吨标煤,占比分别为84 2%和15 8%㊂进口能源折合12 07亿吨标煤,能源消费进口依存度约18%㊂ 十三五 时期(2020年)与 十二五 时期(2015年)比较,煤炭消费量增长0 59亿吨标煤㊂①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下降7%㊂石油消费增加1.43亿吨标煤,占比增长0.5%;天然气消费增加1.72亿吨标煤,占比增加2.7%㊂非化石能源消费增加2.66亿吨标煤,占比增长3.8%㊂ 十三五 规划能源发展指标完成情况见表2㊂表2 十三五 规划能源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类别指标单位2015年规划目标2020年实际规划增长实际增长规划属性升降能源总量一次能源生产量亿吨标煤36.24040.8年均2.0%年均2.4%预期性ʏ电力装机总量亿千瓦15.32022年均5.5%年均7.5%预期性ʏ能源消费总量亿吨标煤43<5049 8年均<3%年均3%预期性ˌ煤炭消费总量亿吨原煤39.64140 94年均0.7%年均0.7%预期性 全社会用电量万亿千瓦时5.697.27.51年均4.8%年均5.7%预期性ʏ能源安全能源自给率%84>8082 预期性ʏ能源结构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比重%353944.549.5预期性ʏ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27313447预期性ʏ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121515.833.8约束性ʏ天然气消费比重%5.9108.54.12.6预期性ˌ煤炭消费比重%63.85856.8-5.8-7约束性ˌ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4955476-2预期性ˌ57①若按2013年计算,煤炭消费量增加0.18亿吨标煤,但实物量仍低1.5亿吨左右㊂n. All Rights Reserved.阅江学刊:2021年第4期续表类别指标单位2015年规划目标2020年实际规划增长实际增长规划属性升降能源效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强度降低%161513.8 约束性16∗煤电机组供电煤耗克标煤/千瓦时318<310305.5-8-12.5约束性ˌ电网线损率%6.64<6.55.90-0.14-0.74预期性ˌ能源环保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降低%171818.8 约束性21∗注:标∗处为照常情景下推算的数值㊂1.能源供应安全,保障有力十三五 期间,我国一次能源实际生产量比规划略高1亿吨标煤,电力装机容量超额完成2亿千瓦㊂电力供应安全稳定,电力供应超0.3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速从预期的4.8%提高到5.7%,维护了社会稳定,保证了经济发展,满足了民众生活的电力需要㊂中国的电网规模世界最大,供电可靠性位居全球前列㊂油气管道达17.5万千米㊂全社会能源和煤炭消费量与规划预期相符,政府的规划能力增强㊂能源自给率达到82%㊂2.能源结构显著改善十三五 规划第一次制定了有约束性的煤炭消费目标,即煤炭消费占比58%㊂中国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均占世界的50%左右㊂要改善空气质量㊁减少碳排放,削减煤炭消费是重点㊂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占比56.8%,比规划目标下降1.2%,与2015年(63.8%)相比下降了7%㊂电煤占煤炭消费的比重从55%下降到47%㊂非化石能源消费发展迅猛,比2015年的比重提高了3.8%,超额完成规划目标㊂与2015年相比,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提高了7%,装机容量比重提高了9.5%㊂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规模世界第一,达到5.34亿千瓦㊂3.能源效率提高,节能效果显著截至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能耗强度)比 十二五 末下降13.8%,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比 十二五 末下降18.8%㊂如果没有突发疫情,在照常情景下,能耗强度可以达到16%,碳排放强度将为21%, 十三五 规划提出的这两个约束性指标有可能超额完成㊂节能减排离不开体制㊁市场机制和政策的支持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源供应由市场决定价格㊁数量和技术选择,在政府主导下进行市场化运作㊂2010 2019年,我国制造业能效由51.5%上升到55.2%,节能量由3700万吨标煤增至3900万吨标煤;交通运输能效由29.1%上升到34.7%,节能量由1100万吨标煤增至1700万吨标煤;建筑能效由71.4%上升到76.2%,节能量由5800万吨标煤增至8300万吨标煤㊂4.供电煤耗下降,煤电增速明显放缓十三五 期间,我国煤电机组供电煤耗有所下降,从2015年的318克标煤/千瓦时降到305.5克标煤/千瓦时,每度电减少了12.5克标煤的能源消耗㊂电网线损率从6.64%下降到5.90%㊂仅这两项就节约了约5000万吨标煤㊂ 十二五 期间,我国年均煤电投产67n. All Rights Reserved.杨富强㊁陈怡心: 十四五 推动能源转型实现碳排放达峰5070万千瓦, 十三五 期间年均下降1400万千瓦,五年减少7000万千瓦㊂我国不断优化煤电布局和调整装机,积极淘汰30万千瓦及以下的煤电机组,共淘汰2000万千瓦的煤电机组㊂5.降污减碳协同,社会效益显著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政策对改善空气质量效果显著㊂2013 2020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由72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3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44万吨减至1355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由2338万吨减至1471万吨㊂ 十三五 时期,农村散煤消费量削减2亿吨,空气质量有所改善㊂与2013年相比,2019年全国居民烧煤烧柴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明显降低㊂2020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优良天数占比87%,比原定目标84.5%提高了2.5%㊂未达标的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8.8%㊂ 十三五 规划的实施使我国的环境生态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史上一个转折性的胜利,遏制并扭转了我国环境生态质量的恶化趋势㊂环境生态规划与能源转型要求必须有机结合在一起㊂2013年以来,我国煤炭消费处于峰值平台期,二氧化碳排放增速明显放缓㊂ 十三五 时期,二氧化碳排放年均增长1.2%,远低于 十二五 时期(3.3%)㊂6.能源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坚持创新发展,保证能源安全,促进高效清洁低碳发展㊂我国已拥有单机100万千瓦水轮机组㊁百万千瓦以上的二次加热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和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㊂第三n. All Rights Reserved.代核电成果 华龙一号 核电机组已投入商业运行,具有第四代核能系统安全特征的高温气冷堆工程完工㊂页岩油气的商业开发技术日渐成熟㊂海上大容量低风速电力的商业开发,大规模储能,石墨烯技术研发,电动汽车㊁智能化和自动驾驶都有显著的发展㊂5G技术与能源开发利用融合发展,智能电网㊁新型储能电池㊁氢能技术等领域均有长足进步㊂7.重视能源供应和储备随着浩吉铁路的开通, 二湖一江 (湖南㊁湖北和江西)的煤炭供应紧张状况有所缓解,三省建立了煤炭储备基地㊂我国利用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低迷的情况进口石油,提高了储备量和储备能力㊂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加强了我国对天然气输送的监督和管理能力㊂由于压缩甚至淘汰了沿海和南方的煤炭生产能力,三大煤炭基地(山西㊁陕西㊁内蒙古)的煤炭供应量加大㊁运输距离拉长,冬季取暖和夏季电力峰值需求导致煤炭供应的风险系数提高,冬冷夏热地区应加强电煤的储备㊂我国的石油国内产量在1.9亿至2.0亿吨徘徊,提高产量困难,进口依存度提高㊂天然气消费量比重没有达到规划目标(10%),减弱了替代煤炭的力度㊂我国提高石油产量存在困难,但是大幅度提高天然气产量是可以做到的㊂在冬季天然气消费高峰期,需进一步加强储备能力㊂国家管网的容量也可以有效调配天然气供应,以满足高峰期的需求㊂8.农村与城市的能源消费差距缩小以前,广大农村地区主要靠秸秆等生物质能取暖㊁满足炊事需要,后来不少农村地区的居民用上了煤炭等商品能源,但冬季的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了公众身体健康㊂散煤治理和北方清洁取暖政策的宗旨是保护公众健康,使每个人都能获得清洁能源㊂在 十三五规划中,散煤削减2亿吨,室内空气质量有明显改观㊂通过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大电网77阅江学刊:2021年第4期覆盖范围已经全部通电,农村电气化率约18%㊂我国已建成2636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㊂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提升至65%,到2021年底争取完成目标,即清洁取暖率达到70%㊂在进一步消除城乡差距的过程中, 城乡能源一体化 目标可以率先实现㊂㊀㊀二㊁ 十四五 能源规划的引领性和开创性㊀㊀(一) 十四五 规划的时代意义中国在1952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为 万丈高楼平地起 打基础的年代,也是边干边学㊁积累经验的时期㊂国民经济从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为主转变,重点是发展重工业㊂朝着这个目标,中国实施了五个五年计划,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㊂1981年到2020年,改革开放使中国进入经济腾飞的阶段:前二十年除旧布新,蓄势待发;后二十年融入世界,经济发展一日千里,实现了小康目标㊂五年计划变更为五年规划,更具弹性和灵活度㊂这段时间完成了八个五年规划,干了四十年㊂中国政府高度定位 十四五 规划,这是中国开启四个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㊂ 十四五 规划,目标是强国富民,圆中华民族百年复兴之梦㊂ 十四五 能源规划是社会㊁经济㊁民生的重要发展支柱之一, 十四五 时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期㊂从2021年到2060年,新征程将要实施八个五年规划,要继续奋斗四十年㊂展望未来,迎接挑战,前景辉煌㊂n. All Rights Reserved.十四五 能源规划要突出一个 新 字,即新征程㊁新挑战㊁新理念㊁新模式和新格局㊂1.立足新征程新的目标要与2035㊁2050和2060年的目标对齐,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㊂在能源建设中,继续狠抓节能,提高能源效率,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气化㊂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和社会全方位发展,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发扬光大㊂2.迎接新挑战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全球化㊁联合国国际规则与秩序面临严峻挑战㊂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外部政治和经济环境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㊂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与全球温控1.5ħ的愿景差距很大,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和 一带一路 倡议中的引领作用受到制衡㊂双碳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㊂同时,能源规划不容易摆脱传统规划模式的窠臼㊂3.贯彻新理念旧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必须改变㊂双碳目标是促进新经济㊁新技术㊁新基建㊁新投资的驱动力㊂我国要把建设美丽中国㊁健康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和促进绿色低碳能源转型结合起来㊂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要摆脱化石能源的约束,改变能源规划中约束性指标的约束力不强㊁规划思想偏保守的定式,以生态环境红线与气候变化约束助推能源转型㊂4.发展新模式遵循能源发展 四个革命㊁一个合作 战略思想,推动能源消费㊁供给㊁技术和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国际资源,努力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㊂技术㊁管理和监管方式需要改革创新,绿色金融和新业态将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能源供应和消费87杨富强㊁陈怡心: 十四五 推动能源转型实现碳排放达峰模式必然出现创新性发展㊂市场经济和计划指导融为一体,低碳㊁绿色和循环经济成为主体经济的内涵㊂区域性和世界性能源互联网稳步发展㊂能源规划将引领变革,在电力㊁油气领域和政府监管体制方面推动新一轮改革㊂5.构建新格局在大变局中,我国要顺应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勇立改革潮头,引领新的国际政治㊁经济和贸易格局㊂中国的发展必定会突破国内外现有的条条框框的限制,引起连锁反应,因此要加强能力建设,以适应更强的竞争㊁对抗和制衡的环境㊂能源转型将打破有限的化石能源资源的约束,减少对环境生态及气候的危害,使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㊂㊀㊀(二)双碳目标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能源转型,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各类国际会议宣示了中国的目标和承诺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ʻ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框定了2035年远景目标和 十四五 规划的路线图㊁时间表㊂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对双碳目标及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进行了具体而深刻的诠释㊂本文提出的战略规划与设计采用2060年远景目标回溯的方法,对 十四五 能源规划㊂设想和起草作出建议㊂图1梳理了我国政府关于双碳目标的里程碑,提出建议内容图1㊀中国政府关于双碳目标的里程碑和本文的建议㊀㊀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包括中和所有温室气体的排放㊂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当量)约占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80%,二氧化碳排放中和后应为负值,为其他减排困97阅江学刊:2021年第4期难的温室气体留出空间㊂包括减少甲烷排放并加强回收,降低非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置换全氯氟烃气体;增强自然界的碳中和能力,中国基于自然的碳中和能力为5亿至1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因此要广泛植树造林,增强草原㊁绿地㊁湖泊㊁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增加绿化面积,加强土壤的固碳功能;开发和利用CCUS技术等㊂将全国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10 15微克/立方米,努力争取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10微克/立方米)㊂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之一㊂即便如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通过这种程度的努力,离全世界1.5ħ温控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㊂2050年,我国将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引领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体之一㊂二氧化碳近零排放或零排放,最低限度要求总排放量控制在5亿吨以下㊂能源消费总量约58亿吨标煤,其中非化石能源占85%以上,化石能源占比低于15%(煤炭占2%,石油占5%,天然气占8%)㊂全国电气化率达到70%以上㊂全国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10 15微克/立方米㊂化石能源企业基本转型为与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有关的可持续综合服务企业,或者转变为非能源企业㊂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㊂人均收入赶超中等发达国家,达到人均2.3万美元以上㊂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峰值相比下降20% 30%㊂能源消费总量达到峰值,约62亿吨标煤㊂天然气消费在2035年前达到峰值,约7200亿立方米(折合9.61亿吨标煤)㊂非化石能源㊁煤炭和油气三分天下,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0%㊁30%和30%㊂清洁能源占比超55%,电气n. All Rights Reserved.化率43%以上㊂全国PM2.5平均浓度降至25微克/立方米以下,环境生态保护指标全面优良,公众的健康水平大幅提升㊂中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并承担更多的大国责任㊂2030年,中国的四个现代化进程再上新台阶,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㊂二氧化碳排放比峰值时期下降5% 10%㊂化石能源消费达峰,约43.2亿吨标煤,能源消费总量约59亿吨标煤㊂在能源消费总量中,非化石能源占27%,煤炭占40%,石油占17%,天然气占16%㊂风能和太阳能装机容量超15亿千瓦,全国电气化率36%以上㊂相比2005年,森林蓄积量增加65亿立方米,碳排放强度降低70%以上㊂全国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25 30微克/立方米㊂中国倡导的 一带一路 建设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的强劲增长点㊂应对气候变化的南南合作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㊂在上述远景目标㊁线路图和里程碑的指引下,制定五年规划,保证目标的实现㊂2025年结束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是详细规划, 十四五 时期是重要的基础期和窗口期㊂在实施过程中,每年年末要评价年度目标的完成情况,制定下一年的具体指标㊁实施措施和施工图㊂㊀㊀(三)能源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协同性和约束性十四五 能源规划要与 十四五 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和 十四五 环境规划紧密衔接,相互平衡㊁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㊂防止各做各的规划,缺乏统一的协调部署㊂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是造成环境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源头之一㊂无论在全国层面,还是在区域㊁省和市的地方层面,协同性与约束性更为明显㊂要充分利用环境标准和要求的约束性和驱动力,进一步推动化石能源逐步退出㊂在 十四五 规划08。
2011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

2011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2012.03特别声明1.本报告版权归“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中国风能协会)”所有,未经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人和机构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
如引用,需注明出处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或“中国风能协会”,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删节和修改。
2.本统计数据来源于风电设备制造商,虽与各方核实,但对于项目数据的绝对真实性和准确性本专委会不作任何保证。
3.报告中的信息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风能专委会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作出任何担保。
致谢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于毅马学敏马莹莹王青王萌王蕾王中炯王奕萱卢淼苗田衡田红平刘丽刘思刘羚刘伟华刘春东刘海涛孙洪刚巩大伟成红兵阳明严晨敏余钦奎张雷张允水张文忠李钊杜宝春杨诚邱伟陆纳科陈虎陈喜陈雷陈曦陈文杰陈晓倩孟凡玲尚璐薇郑北超郑春柳宫佳辉施永吉祖丹赵明辉高辉高锋董赵威鲁颖廖立赋谭遥鞠春临1.风能专委会自2011年12月末至2012年3月,对中国市场2011年风电装机情况进行了调研和统计。
统计基础数据来源于风电设备制造商,具体的项目信息同各设备制造商本身、各地发改委数据以及风电开发商进行了核对,并对部分项目进行了现场的项目核对,以期保证项目信息真实、准确。
2.本统计中“风电装机容量”指风电场现场已完成吊装工程的风电机组容量,与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及验收运行装机容量不同。
3.关于数据误差。
本统计虽与发改委、开发商等核实,但由于各统计存在不同时间截点、统计口径,因此与业主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统计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2011年中国(不包括台湾地区)新增安装风电机组11409台,装机容量17630.9MW,累计安装风电机组45894台,装机容量62364.2MW,年增长39.4%。
图1 2001-2011中国历年新增及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区域装机图2 2006-2011年中国各行政区域累计风电装机容量0-0.1GW0.1-0.5GW 0.5-1GW 1-10GW 10GW+ 17594.4 6969.5 5409.2 5249.3 4562.3 3563.4 3445.82886.22316.1 1967.6 1881.11302.4 1025.7932.3 表 1 2011年各省新增及累计装机容量 (单位:MW)15 陕西 177.0 320.5 497.5 序号 省(自治区、直辖市) 2010年累计2011新增2011累计16 浙江 298.2 69.0 367.2 25 江西 84.0 49.5 133.5 17 上海 269.4 48.6 318.0 26 湖北 69.8 30.7 100.4 18 河南 121.0 179.0 300.0 27 广西 2.5 76.5 79.0 19 安徽 148.5 148.5297.0 28 青海 11.0 56.567.5 20 海南 256.7 - 256.7 29 重庆 46.8 - 46.8 21 天津 102.5 141.0 243.5 30 四川 0.0 16.016.0 22 贵州 42.0 153.1 195.1 31香港 0.8 -0.8 23 湖南 97.3 88.0 185.3 汇总 44733.317630.962364.224 北京 152.52.5 155.032 台湾51945 564总计45252.317675.962928.2电话:+86-10-59796665 传真:+86-10-64228215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8号机组制造企业装机容量表2 2011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前20机组制造商(单位:MW)序号制造商新增装机容量市场份额1 金风3600.0 20.4%2 华锐2939.0 16.7%3 联合动力2847.0 16.1%4 明阳1177.5 6.7%5 东汽946.0 5.4%6 湘电风能712.5 4.0%7 上海电气708.1 4.0%8 Vestas 661.9 3.8%9 华创625.5 3.5%10 南车风电451.2 2.6%11 GE 408.5 2.3%12 重庆海装396.0 2.2%13 运达375.0 2.1%14 Gamesa 361.6 2.1%15 远景能源348.0 2.0%16 银星能源221.0 1.3%17 三一电气179.5 1.0%18 许继风电166.0 0.9%19 华仪151.0 0.9%20 Suzlon 96.2 0.5%其他259.4 1.5%总计17630.9 100% 数据来源:CWEA电话:+86-10-59796665 传真:+86-10-64228215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8号表3 2011年中国累计风电装机前20机组制造商(单位:MW)序号企业名称累计装机容量市场份额1 华锐12977.0 20.8%2 金风12678.9 20.3%3 东汽6898.0 11.1%4 联合动力5282.0 8.5%5 Vestas 3565.5 5.7%6 明阳3123.0 5.0%7 Gamesa 2785.9 4.5%8 湘电风能1801.5 2.9%9 上海电气1781.5 2.9%10 GE 1575.5 2.5%11 华创1308.0 2.1%12 运达1098.0 1.8%13 南车风电916.5 1.5%14 Suzlon 901.3 1.4%15 重庆海装875.3 1.4%16 远景能源748.5 1.2%17 Nordex 574.2 0.9%18 银星能源473.0 0.8%19 华仪446.1 0.7%20 航天万源355.2 0.6%其他2199.5 3.5%总计62364.2 100.0% 数据来源:CWEA电话:+86-10-59796665传真:+86-10-64228215E-mail:CWEA@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8号易亨大厦11层表4 2011年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安装及出口情况单位:MW序号企业名称中国出口汇总陆上海上台数容量台数容量国家台数容量台数容量1 金风2370 3600.0 美国、厄瓜多尔、埃塞俄比亚124 189 **** ****.02 华锐1813 2883.0 18 56.0 1831 2939.03 联合动力1878 2847.0 美国 6 9 1884 2856.04 明阳768 1177.5 768 1177.55 东方汽轮机622 946.0 622 946.06 湘电风能356 712.5 荷兰1 1 5 357 717.57 上海电气407 704.4 1 3.6 408 708.08 Vestas 479 661.9 479 661.99 华创416 625.5 416 625.510 南车风电289 451.2 289 451.211 GE 264 408.5 264 408.512 重庆海装198 396.0 美国 2 4 200 400.013 运达296 375.0 296 375.014 Gamesa 236 361.6 236 361.615 远景能源232 348.0 232 348.016 银星能源218 221.0 218 221.017 三一电气118 179.5 美国 6 12 124 191.518 许继风电83 166.0 83 166.0 1该项目为湘电达尔文在荷兰的装机。
电力行业运行分析

电力行业运行分析第一节行业运行现状分析2015年1-11月份,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宽松。
具体来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有回升,电源、电网投资均保持增长态势。
全社会单月用电量增速由负转正,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继续下降,第三产业、居民生活用电量继续较快增长。
全社会发电量增速仍处于较低水平,其中,火电单月发电量延续负增长态势,水电发电量增速有所提升。
此外,电力行业经营状况依旧向好,行业整体仍保持较高利润水平。
一、固定资产投资情况2015年1-11月份,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有回升,且仍明显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速,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同比仍有所提高。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97,18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2%,与上年同期相比回落5.6个百分点。
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18,066亿元,同比增长14.9%,与上年同期相比回落4.6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6%,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0.1个百分点。
表12011-2015年电力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累计)数据来源:中国产业数据网从电力投资结构来看,电源、电网投资均保持增长势头。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份,全国电源工程完成投资3,079亿元,同比增长6.7%,占电力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的比重为44.4%。
电网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852亿元,同比增长11.3%,占电力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的比重为55.6%。
数据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图12013年3月-2015年11月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占电力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比重走势另外,从电源投资结构来看,风电投资继续快速增长,占电源总投资的比重较上年同期明显提高;火电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占比也随之有所提高;水电、核电投资同比仍呈现负增长,占比较上年同期均继续回落。
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形势

水电:全球领先 风电:全球第一 太阳能:全球首位 生物质能:多元化发展
截至2015年底,全 从2010年开始,风电 国水电累计装机3.2 装机容量连续6 年位 亿千瓦(其 中 抽水 居全球第一,成为仅 蓄能2181万千瓦), 次于火电、水电的第 占 全 国 装 机 容 量 的 三大电源。截至2015 21.2%。年发电量达 年底,风电并网容量 11143亿千瓦时,占 达到1.29亿千瓦,发 全国总发电量19.9%。 电量1863亿千瓦时。
• 到2020年,光伏 发电电价水平在 2015年基础上下 降50%以上
• 基本实现太阳能 光伏发电用户侧 平价上网
技术目标
• 先进晶体硅太阳 电池产业化效率 突 破 23% , 薄 膜 太阳电池产业化 效率显著提高
• 光伏发电系统效 率显著提升,实 现智能化运维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 重点任务-1、全面推进分布式光伏和“光伏+”应用
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形势
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总额286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2015年全球能源投资总额1.83万亿美元,其中可再生能源项目投
资额占总投资额的17%,火电投资占7%。 2015年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投资额首次超过发达国家,中国投
多能互补外送消纳
鼓励风光火、风光水等建设方 式,实现多能互补,借助外送 输电扩大消纳范围,提高电力 外送通道中可再生能源比重。
结合电力外送通道 建设太阳能发电基地
实施光伏 “领跑者”计划
推进领跑者基地
统一规划有序建设,采取竞争方式 选择投资开发企业,全部采用达到 领跑者指标的光伏产品,引领光伏 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国家组织建 设达到最先进技术水平的前沿技术 依托基地。
2015年中国光伏发电基本数据汇总

2015中国光伏发电基本数据汇总2016-01-25来源:中国能源投资网1月21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举办的光伏行业2015年回顾与2016年展望研讨会在京召开。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相关人员与会分享了2015年我国光伏发电发展基本情况。
一、光伏发电发展规模(1)光伏发电发展总体情况根据中电联快报数据,截至2015年底,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4158万千瓦,同比增长67.3%,约占全球的1/5,超过德国成为世界光伏第一大国(截至2015年底,德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为3960万千瓦)。
“十二五”期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长177%。
2011-2015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逐年装机容量2015年,全国累计光伏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的省区达到11个。
重点在西部省区建设集中式集中式光伏发电,甘肃、新疆、青海装机容量超过500万千瓦;重点在中东部地区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江苏、浙江、山东、安徽分布式光伏规模超过100万千瓦。
2015年,我国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1528万千瓦,创历史新高,连续第三年新增装机超过1000万千瓦。
其中,集中式光伏新增132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新增208万千瓦。
新疆、河北、宁夏、甘肃、江苏青海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
2010-2015年光伏发电逐年新增容量2015年新增光伏发电容量超过100万千瓦的省区2013年1月-2015年6月光伏逐月新增并网容量(2)分布式光伏并网情况截至2015年底,接入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光伏项目累计并网容量为1363万千瓦;接入的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光伏项目累计并网容量473万千瓦。
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受理申请光伏并网户数23360户,累计受理容量575万千瓦;累计并网户数20312户,累计并网容量473万千瓦,其中华东分布式光伏累计并网容量302万千瓦,占并网总容量的64%。
截至2015年底接入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光伏发电系统区域分布情况截至2015年底接入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容量地区排序二、光伏发电运行消纳情况2015年我国太阳能光伏累计发电量3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4%。
我国能源构成

我国能源构成我国能源构成:我国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水电储量相当丰富,中国一次能源的探明储量和居世界的位次如下:煤炭探明储量1500Gt 位居世界第三石油探明储量7.0Gt 位居世界第六位天然气探明储量33300Gm^3位居世界第十六位水电探明储量0.68GkWh 位居世界第一。
现已探明,我国煤炭占能源资源总储量的98%以上,而石油和天然气所占比例很小,不到2%,这是我国能源储量构成的最大特点。
我国能源储量构成以煤为主,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的基本格局,奠定了我国能源自给政策的基础。
我国能源的地区分布:我国能源分布广泛,但能源种类及储量分布极不均衡,差异很大,表1列出我国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及其构成。
由表1可见,华北、西南及西北地区是我国煤炭、水力、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的区域,人均能源丰度较高,东北地区石油及天然气的储量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及构成能源资源占全国的比重% 能源资源的构成%地区能源合计煤炭水利石油天然气煤炭水利石油天然气参源丰度tce/人华北43.9 64 1.8 14.4 98.2 1.3 0.5 2680东北 3.8 3.1 1.8 48.3 54.6 14.2 31.2 293华东 6.0 6.5 4.4 18.2 72.9 22.5 4.6 141中南 5.6 3.7 9.5 2.5 44.5 51.8 3.7 142西南28.6 10.7 70.0 2.5 25.2 74.7 0.1 1218西北12.1 12.0 12.5 14.0 66.7 31.3 2.0 1216中国能源供需状况2005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突破20亿吨标准煤。
原煤产量达到22亿吨,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石油产量达到1181亿吨,居世界第六位;发电装机容量突破5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25003亿千瓦时,均居世界第2位。
但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增长过快,使能源供应面临的压力逐渐加大。
我国能源构成

我国能源构成:我国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水电储量相当丰富,中国一次能源的探明储量和居世界的位次如下:煤炭探明储量1500Gt 位居世界第三石油探明储量7.0Gt位居世界第六位天然气探明储量33300Gm八3位居世界第十六位水电探明储量0.68GkWh位居世界第一。
现已探明,我国煤炭占能源资源总储量的98%以上,而石油和天然气所占比例很小,不到2%,这是我国能源储量构成的最大特点。
我国能源储量构成以煤为主,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的基本格局,奠定了我国能源自给政策的基础。
我国能源的地区分布:我国能源分布广泛,但能源种类及储量分布极不均衡,差异很大,表1列出我国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及其构成。
由表1可见,华北、西南及西北地区是我国煤炭、水力、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的区域,人均能源丰度较高,东北地区石油及天然气的储量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及构成能源资源占全国的比重%能源资源的构成%地区能源合计煤炭水利石油天然气煤炭水利石油天然气参源丰度tce/人华北43.964 1.814.498.2 1.30.52680东北 3.8 3.1 1.848.354.614.231.2293华东 6.0 6.5 4.418.272.922.5 4.6141中南 5.6 3.79.5 2.544.551.8 3.7142西南28.610.770.0 2.525.274.70.11218西北12.112.012.514.066.731.3 2.01216中国能源供需状况2005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突破20亿吨标准煤。
原煤产量达到22亿吨, 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石油产量达到1181亿吨,居世界第六位;发电装机容量突破5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25003亿千瓦时,均居世界第2位。
但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增长过快,使能源供应面临的压力逐渐加大。
/十五0 时期能源消费总量中,我国国内资源的供给率平均为9316%,平均差率为614%,其中2003年、2004年、2005年分别为614%、718%和713%。
中国可再生能源形势发展(ppt 98页)

2.2.5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节能措施,节 能激励机制和扶植政策
节能量奖励,企业节能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 东部奖励200元/吨标准煤,西部奖励250元/吨 标准煤;
太阳能发电财政补贴; 绿色照明补贴;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资金奖励; 支持节能技术改造专项资金; 支持节能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等
近30年来经济的可持续高速度发展,能源的 供需矛盾显得十分突出。
2.1能源形势特点
1、资源有限人均不足 2、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3、能源结构影响环境 4、浪费严重形势严峻
2.1.1资源与供需矛盾突出
2010年中国是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第二大国 ,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是第一大国,石油和电 力的生产和消费是第二大国。
50%以上,2011年预计,将达到 60%
人均能源消费量
我国2009年人均能源消费量1.72 吨标准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74%
但人口众多,经济高速发展,尽 管我国已成为石油、天然气、煤 炭的进口国,但供需仍然越来越 紧张。
2.1.2能源结构给环境带来很大压力
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水平煤占21%,石油占 40%,天然气占23%,水电占5%,核电占 10%。
数据来源:CWEA
台数 容量
出口国家
10
15
印度
3
4.5
美国
5
6.25 英国(3台),泰国(2台)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累计装机(MW)
新增装机(MW)
年增长率%
2008年
占新增容量约9%
总装机容量比例约 1.5%
中国发电能源结构现状

中国发电能源结构现状
1.中国发电能源结构现状
2006年统计资料,全国发电设备总容量6.22亿kW。
•火电装机容量4.8405亿kW,占总装机容量比重77.8%;•水电装机容量1.2857亿kW,占总装机容量比重20.7%;
;
;
•投资:一次性投入小,运行费用高
•单位电价:高
热电厂
3.水力发电
•原理:集中水头和流量
•能源:水体蕴藏的能量
•运行:灵活,方便
•综合效益:防洪、供水、旅游、渔业等
•环境影响:正面,负面
16.7%,
,占中
小水电资源大多集中在西部地区,占全国的67%,中部地区占17%,而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仅占16%。
2003年,中国小水电总装机达到3120万千瓦,占可开发小
水电资源量的24%。
我国水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0年,水电装机容量1.94亿千瓦,占电力装机总容量的
23.1%,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30%;
2015年,水电装机容量2.71亿千瓦,占电力装机总容量的
28.6%,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50%;
电成为世界电力能源市场发展中的新秀。
中国风能、太阳能等目前技术可利用的新能源资源蕴藏量丰
富,发展前景可观。
风力发电
1993年到2003年全世界风电的年增长率为29.7%;
2003年全世界风能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0.5%;
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2%。
德国的比例为5%,丹麦高达20%。
太阳能发电
✓。
我国的新能源发电

浅析我国的新能源发电摘要:21世纪,能源危机将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
积极促进循环可持续绿色能源新能源发电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国家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选择。
新能源发电也是未来十年内我国经济前景规划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可持续发展经济中图分类号:tm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b)-0004-011 什么是能源能源是人类从事劳动生产,生存生活,发展求新的主要基础。
人类的能源利用史上,大致经历了这样四个发展阶段。
(1)原始社会人们从雷击木中取火到钻木取火,对火的认识和使用,开启了文明的曙光。
(2)18世纪瓦特发明的燃烧煤炭蒸汽机,机械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引发了欧洲的工业革命。
(3)19世纪电能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生活的面貌。
(4)20世纪新能源的利用,人类对自然的无尽索取到开始使用可循环可再生阶段,进入清洁能源时期。
2 什么是新能源发电未来的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是巨大的,随着但随着石油天然气煤炭的资源日进枯竭,人类正在积极努力的寻找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绿色清洁能源。
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深处所产生的热能(潮汐能例外),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2.1 燃料电池发电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当不断的从外部供给电池时,它可以持续发电。
不用经过燃烧这个耗费能源,污染环境过程。
理论能量转换率为100%,实际发电效率可达40%~60%,可以实现热电联产联用,没有电热损耗。
装置为积木结构,容量大小可灵活调节。
燃料电池的效率高,污染小,成本及维护费用低,广泛用于工业,国防,军事中,前景广阔。
2.2 沼气发电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具有较高热量,抗爆性能较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中国一次能源结构演变、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供给多样性视角

doi:10.3969?j.issn.1005-8141.2021.05.003中国一次能源结构演变、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供给多样性视角薛钦源1,聂新伟2,巩凯3(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工业经济系,北京102488;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824;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思想政治部,北京100007)摘要: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研究我国能源供给及结构问题重要且必要。
应用Shannon-Wiener指数,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1949—2019年我国能源供给结构演变规律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同世界主要经济体进行了比较,探讨了我国能源供给结构优化及其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结果表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能源结构演变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虽然同美国等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但能源供给结构日趋多样化和均衡化。
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将面临资源禀赋限制、水电开发难度加大、油气上游探采领域开放仍存障碍、可再生新能源发展困境等问题。
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4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一次能源;结构演变;多样性;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8141(2021)05-0525-07PrimaryEnergyStructureEvolution,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inChinaFromthePerspectiveofSupplyDiversityXUEQin-yuan1,NIEXin-wei2,GONGKai3(1.DepartmentofIndustrialEconomy,Universityof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Beijing102488,China;2.RegionalDevelopmentStrategyResearchCenter,NationalDevelopmentandReformCommission,Beijing100824,China;3.IdeologicalandPoliticalDepartment,ChinaNationalPetroleumCorporation,Beijing100007,China)Abstract:Energywasthematerialbasisforhumansurvivalandsocialprogress.ItwasimportantandnecessarytostudytheissueofenergysupplyandstructureinChina.UsingtheShannon-WienerIndex,weanalyzedthestructuralevolutionpatternsandcharacteristicsofChina′senergysupplystructurefrom1949to2019frombothqualitativeandquantitativeaspects.Moreover,thestudycomparesChina′senergystructurewiththeworld′smajoreconomiesandexaminesthedeep-seatedproblemsfacingtheoptimizationofChina′senergysupplystructureanditsdevelopment.TheresultsshowedthatsincethefoundingofNewChina,theenergydevelopmentandstructuralchangescouldbedividedintothreedifferentstages.AlthoughtherewasstillacertaingapwithdevelopedcountriessuchastheUnitedStates,energysupplystructurehasbe comeincreasinglydiversifiedandbalancedinChina.Besides,inthecontextoftheenergytransition,Chinamayfacetheproblemssuchasre sourceendowmentrestrictions,increaseddifficultyinhydropowerdevelopment,barrierstoopeninguptheupstreamexplorationandextractionofoilandgas,andthedilemmaofrenewableenergydevelopment.Finally,thepaperputforwardfoursuggestionsfortheexistingproblems.Keywords:primaryenergy;structureevolution;diversity;countermeasureandsuggestion收稿日期:2020-12-01;修订日期:2021-01-16基金项目:国家能源局能源规划项目“能源经济安全风险评估”资助(编号:2019-047);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项目“产业经济学”资助(编号:2019)。
中国光伏装机容量统计2006-2012

我国光伏装机容量统计(2006-2012)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凸显,清洁能源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光伏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我国光伏装机容量也在逐年增加。
一、2006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统计2006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为27.22兆瓦,占全球总量的8.53。
当时,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光伏装机容量排名第四,仅次于德国、日本和美国。
二、2007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统计2007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为93.33兆瓦,同比增长243。
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光伏装机容量继续保持第四的位置,但与排名第三的美国的差距有所缩小。
三、2008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统计2008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为272.5兆瓦,同比增长192。
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光伏装机容量依然稳居第四,但与排名第三的美国的差距再次缩小。
四、2009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统计2009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为450兆瓦,同比增长65.3。
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光伏装机容量仍然位居第四,但与排名第三的美国的差距再次减小。
五、2010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统计2010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为805兆瓦,同比增长78.9。
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光伏装机容量依然位居第四,但与排名第三的美国的差距再次缩小。
六、2011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统计2011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为2.2吉瓦,同比增长174.5。
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光伏装机容量继续稳居第四,但与排名第三的美国的差距继续缩小。
七、2012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统计2012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为7吉瓦,同比增长218.18。
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光伏装机容量继续排名第四,但与排名第三的美国的差距再次减小。
自2006年至2012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在这段时间内,我国的光伏装机容量从27.22兆瓦增加到了7吉瓦,同比增长了近260倍。
这一增长速度之快,堪称举世罕见,也为全球光伏能源发展树立了一个典范。
我国能源结构发展历史

我国能源结构发展历史
我国能源结构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前,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占比一度达到90%以上。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增长,石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占比逐渐提高。
但是,这一阶段中,煤炭的占比仍然相对较高,占据着主导地位。
第三阶段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清洁能源的大力支持和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逐渐提高。
同时,我国也在不断推进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即从以煤炭为主的消费结构向多元化、清洁化的消费结构转变。
总的来说,我国能源结构正在向更加清洁、多元化方向发展。
虽然煤炭仍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但其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正在逐渐下降,而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占比正在逐渐提高。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1. 中国能源构成的现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
统计数据表明2001~2006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见表1),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
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
近五年来煤炭年产量占能源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这一比重上升至76.7%。
(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
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2006年仅为11.9%,而其消费量的比重五年来均超过20%。
(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
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表1 2001~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2. 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2.1 石油短缺与能源安全我国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2%,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自1 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七大石油进口国。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见表2),1995之后的十年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也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全国48.2%的石油消耗量需从国外进口。
而2008年4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蓝皮书预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 07亿吨和5.63亿吨,分别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
BP世界能源统计(2 008)的数据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约1.24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仅够开采40多年。
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和中国对进口石油的过度依赖使我们不得不面对能源安全问题,特别是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代,能源安全更成为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影响到中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2011-2015年装机容量
2、中国电力生产的结构,煤、水、核、新能源、气等
“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力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多项指标居世界首位。
截至2015 年底,全国发电装机达15.3亿千瓦,其中火电9.93亿千瓦(含煤电9亿千瓦,气电0.66 亿千瓦),占比64.90%;水电3.2亿千瓦(含抽水蓄能0.23亿千瓦),占比20.92%;风电1.31亿千瓦,占比8.56%;太阳能发电0.42亿千瓦,占比2.75%;核电0.27亿千瓦,占比1.76%;生物质能发电0.13亿千瓦,占比0.85%。
具体装机容量占比见图1。
图1 2015年电力生产结构图
“十二五”时期,我国非化石电源发展明显加快。
全国水电规模稳步增加,新增投产超过1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比重达到20.9%;风电规模高速增长,占比由2010年的3.1%提高至8.6%,跃升为我国第三大电源;光伏发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累计新增约 4200万千瓦;核电在运装机规模居世界第四,在建 3054万千瓦,居世界第一。
火电机组结构持续优化,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比例明显提高,单机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比重上升到78.6%;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比重明显提升,达到41%。
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从2010年的27%提高到2015年的35%;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2010年的9.4%提高到2015年的12%,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水电工程建设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显著提高。
攻克了世界领先的300米级特高拱坝、深埋长引水隧洞群等技术,相继建成了世界最高混凝土双曲拱坝(锦屏一级水电站),深埋式长隧洞(锦屏二级水电站)及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高的土心墙堆石坝(糯扎渡水电站)。
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
我国已经形成了大容量风电机组整机设计体系和较完整的风电装备制造技术体系;规模化光伏开发利用技术取得重要进展,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技术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批量化单晶硅电池效率达到19.5%,多晶硅电池效率达到18.5%。
核电技术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完成三代AP1000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形成自主品牌的CAP1400和华龙一号三代压水堆技术,开工建设具有第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建成实验快堆并成功并网发电。
3、北京市电力生产的现状以及煤改气的具体情况
表2 北京市电力装机容量表
表3 北京市发电量
2015年北京市能源品种结构持续优化,各能源消费所占比重见下图。
图3 2015年北京能源消费所占比重图
2017年3月,北京市最后一座燃煤电厂关停,北京市结束了燃煤发电的历史。
截至3月底,北京市东西城区已实现无煤化,农村19.8万户居民告别散煤。
并且,北京市主城区的燃煤锅炉绝大多数已经改为燃气锅炉。
北京地区2003年开始实施煤改电改造工程,到2015年完成了38.45万户的改造。
2016年一年“煤改电”工作量就相当于过去13年“煤改电”完成总量的2/3。
2016年北京市“煤改清洁能源”完成情况:
年初任务:改造463个村庄
实际完成:改造663个村庄、22.7万户。
其中:“煤改气”占12.8%,涉及89个村2.9万户;“煤改电”占87.2%,574个村19.8万户。
4、法国国土面积
法国国土面积为551602平方公里,通常是指陆地面积,包括法国领土面积、辖区内岛屿面积、法国内陆中的湖泊面积,不包含领海面积。
图3 法国国土面积示意图
法国国土面积在欧洲46个国家中排名第4,是欧洲国家面积第四大国;
法国面积在全世男大大小小210个国家中排名第47,是世界国家面积第四七大国。
5、我国煤、气、油的储藏量
表3 2015年我国主要矿产基础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