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部分章节复习思考题.docx
史学概论部分章节复习思考题.docx
第七章第二节《导向性方法及其与技术性方法的相异与互补》习题作业习题作业:一、名词解释:1、导向性方法,2、柯林武德二、简答题:1、导向性方法有哪几种?2、试述导向性方法与技术性方法的根本区别和互补关系。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导向性方法:导向性方法是研究者用来指导自己如何进行判断和推理的理论原则。
那些原则实际上是由一定的世界观或社会历史观一一史学本体论转化而来的。
2、柯林武德:英国著名的史学家,著有《历史的观念》,提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论断,在历史解释方面,认为研究历史不过是发现事件背后的思想而已。
这是一种“移情式”的导向性方法,其背后是人本主义唯心史观在支配。
二、简答题:1、导向性方法有哪儿种?答:导向性方法由社会历史观转化而来,主要有四种一一运用统计归纳性的经验规律做解释,运用精神、文化因素(包括人性、理性、“人之常情”等)做解释, 运用“多种因素随机组合”方式做解释,运用因果必然性规律做解释。
2、试述导向性方法与技术性方法的根本区别和互补关系。
答:二者的根木区别是:第一,持有不同社会历史观的研究者可能采用同样的技术性方法,却不可能采用同样的导向性方法。
第二,导向性方法主要是解释事实的方法,技术性方法主要是确定事实的方法。
二者的互补关系是:第一,导向性方法与技术性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缺一不可。
第二,技术性方法从推理的形式和技巧上有助于保证推理的严密性和首尾一贯性,而科学的导向性方法则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性。
第七章第一节《技术性方法及其内在矛盾》习题作业习题作业:一、名词解释:1、史学方法论2、技术性方法3、归纳法4、演绎法5、密尔五法二、简答题:1、简爲纳法与演绎法的区别、互补关系及其不可克服的矛盾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性质、特点和适用范围理论。
是对各种历史研究方法的规则、步骤或指导原则的性质、特点和适用范围等等所做的理论阐释。
2、技术性方法:技术性方法就是确定历史事实的方法,是关于历史研究和叙述的技巧性问题的方法。
马工程史学概论思考题
马工程史学概论思考题
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在企业管理研究基础上抽象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其他组织的管理是否也具有指导意义?
答: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管理实践。
从广义上来说,管理实践包括对个体活动的管理和对群体活动的管理。
任何个人即使在从事仅与自己相关的目标活动时,也需要在可利用的不同资源中进行选择。
但管理学主要是在研究对群体活动的管理、特别是对以企业为主要载体的组织活动管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因此,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活动的管理。
管理学萌芽于对管理实践的思考。
管理思考虽然历史渊源久远,但是管理思想则是伴随着工厂制度而大量涌现的。
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工厂或企业的数量愈来愈多,规模愈来愈大,活动内容愈来愈复杂,专门从事管理的人因此愈来愈多,对这些人所专门从事的管理活动的思考也愈来愈丰富。
正是这些思考的累积促进了管理思想的系统形成,进而推动了管理理论的发展。
因此,现代管理学通常通过解剖企业经营活动来描述和抽象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把企业组织作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因为它是现代微观经济活动选择的普遍形式,不仅因为这种组织形式数量众多、提供着大量鲜活的研究案例,而且也是历史发展的选择。
对人的活动,或者说对人在活动中的行为与关系的协调是企业以及其他有组织的群体活动管理的基本内容,因此在企业研究基础上抽象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其他类型组织的管理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史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史学概论复习思考题史学概论复习思考题1、历史、历史学、历史学概论、历史、历史学、历史学概论2、历史的规律性、历史的规律性3、历史的渐变和突变、历史的渐变和突变4、历史的必然性、历史的必然性5、历史的选择性、历史的选择性6、简述历史学的层次结构、简述历史学的层次结构7、历史学的个性是什么?、历史学的个性是什么?8、学习史学概论的意义是什么?、学习史学概论的意义是什么?9、简述中国封建社会史学成就。
、简述中国封建社会史学成就。
10、为什么说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是欧洲资产阶级史学发展的黄金时代?的黄金时代?11、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补充和贡献是什么?、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补充和贡献是什么?12、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3、什么是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二者的关系如何?正确掌握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意义是什么?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意义是什么?14、简述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理性主义”动力说。
、简述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理性主义”动力说。
15、康德的“对抗”与“性恶”动力说。
、康德的“对抗”与“性恶”动力说。
16、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与“爱”的动力说。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与“爱”的动力说。
17、达尔文的“生存竞争”动力说。
、达尔文的“生存竞争”动力说。
18、马克思主义历史动力说宏观论及其理论层次。
、马克思主义历史动力说宏观论及其理论层次。
19、马克思主义历史动力说微观论及其在史学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历史动力说微观论及其在史学中的应用。
20、 史学认识的特征史学认识的特征21、历史主客体的内涵和外延、历史主客体的内涵和外延22、历史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历史认识的主体和客体23、史学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史学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24、实证主义史学、实证主义史学25、相对主义史学、相对主义史学26、历史研究中认识过程的三个阶段。
、历史研究中认识过程的三个阶段。
史学概论思考问题
目录页
史学概论 思考问题
第一章
第一章 导论
1、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学? 2、历史学具有怎样的特点? 3、史学理论在历史学科中有怎样的重要地位? 4、爱德华·霍列特·卡尔认为:历史 "是现在跟过 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 你如何分析这个 观点?
第二章 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
第五章
第五章 社会历史的基本性质 1,怎样理解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你对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有何看法? 3,应当怎样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问题?
第六章
第六章 历史认识论
1、什么是历史认识论? 2、什么是历史认识的主体、客体与中介? 3、历史认识主体的认知结构有何特点? 4、历史认识的真理性如何检验? 5、历史学使认识达到正确与精深的机制是什么? 6、什么是历史认识的社会实现?怎样看待历史学 的可应用性?
第三章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1,叙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形成历程. 2,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第四章
第四章 中国传统史学理论及近代的转型
1、中国古代对于史学宗旨有何论述?内在原因如何? 2、史学在中国古代的学术中占有怎样的地位,又有怎样的变 化? 3、试析中国古代史家标准论的主要观念. 4、中国史学的近代化转型何时开始?标志是什么? 5、"古史辨派"对中国史学的发展有何学术意义? 6、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影响和意义是什么?
第七章第七章 史学方Fra bibliotek论1,讲述"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 2,什么是历史主义?. 3,何谓历史的比较方法? 4,计量史学方法的特点如何?应当如何避免其局 限性? 5,心理史学方法有何特点?
史学概论复习题
史学概论复习题史学概论复习题史学概论是研究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科,它是历史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历史学的起源、发展、分类以及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为了更好地复习这门课程,下面将提出一些复习题,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1. 什么是历史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事实、历史事件以及历史规律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历史现象和历史过程。
2. 请简要介绍一下历史学的起源和发展。
历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最早的历史学家是希腊的希罗多德和荷马,他们以史诗和叙事的方式记录了古代的历史事件。
在中国,司马迁的《史记》被认为是中国历史学的起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和流派。
3. 请简要介绍一下历史学的分类。
历史学可以按照研究的时间范围分为通史和专史。
通史是对整个人类历史进行研究,而专史则是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或主题进行研究。
另外,历史学还可以按照研究的方法和内容进行分类,如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等。
4. 请简要介绍一下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文献研究、田野调查、考古学和口述历史等。
文献研究是历史研究的基础,通过研究史料和文献资料来还原历史事件和过程。
田野调查是通过实地考察和采访来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考古学则是通过挖掘和研究遗址和文物来还原古代社会的历史。
口述历史是通过采访和记录老一辈人的口述来还原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方法。
5. 请简要介绍一下历史学的价值和意义。
历史学的价值和意义包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借鉴、对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等。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演变,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同时,历史也是人类经验的宝库,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
6. 请简要介绍一下近代历史学的发展趋势。
《史学概论》参考题
史学概论复习题绪论一、名词解释:1、历史意识:人们理解到自己的现实胜过生活与过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感到需要记住自己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2、历史: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实际上有三层含义:一,人类过去的经历:二,述说过去经历的历史书;三,把人类过去经历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
3、兰克学派:十九世纪西方主流史学的突出代表。
它强调精英人物的目的、意志和动机体现时代精神,决定着历史的进程,根本否认历史的发展演变有任何规律,否认历史学能够活着应该称为科学。
在史学方法论上,他们强调不能运用任何实证科学方法去理解和揭示精英人物的目的、意志,只能运用“移情式领悟方法”对历史人物和事件作出具体的个别描述。
4、年鉴学派:近代西方史学的重要流派,它认为决定普通大众物质和精神状态的“长时段”结构才是决定历史面貌的根本因素,在史学方法论上主张运用法则归纳式方法或实证归纳方法对群体性史料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揭示出群体行为和现象的结构、模式或总体趋势。
二、复习思考题:1、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学习历史?简答:(1)、学习历史就是从先辈的经历中学习生存和发展的技能、知识和经验教训。
在动物和人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须向先辈学习,就产生历史意识,就是人们理解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与过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感到需要记住自己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2)、历史是现实的前身,现实是历史的延伸。
后辈既不能离开先辈留下的历史遗产,在一片空白的土地上生活,先辈也不可能不给后辈留下一定的遗产,供后辈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启动基金。
(3)、人们的历史观点对现实有重要的影响。
以史为鉴,以史为师,是人们普遍的需要,因为历史本来就是世代相承发展和演变,每一个人都必然要在先前隔代人奠定的基础上生存和发展。
正是人们普遍需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需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和智慧,人们才需要学习历史。
2、历史学有什么社会价值?简答:历史学的社会价值,也就是历史学的社会供用或社会功能。
史学概论复习题答案
史学概论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史学概论中,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
A. 收集史料B. 整理史料C. 考证史料D. 解释历史2. 历史学与历史的区别在于()。
A. 历史是客观存在,历史学是研究方法B. 历史是主观认识,历史学是客观记录C. 历史是过去事件,历史学是未来预测D. 历史是个人记忆,历史学是集体记忆3. 史学研究方法中,实证主义主张()。
A. 历史研究应以事实为依据B. 历史研究应以理论为指导C. 历史研究应以假设为出发点D. 历史研究应以预测为目的4.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 个人意志B. 社会制度C. 经济基础D. 文化传统5. 历史学研究中,史料的分类不包括()。
A. 原始史料B. 次级史料C. 口述史料D. 虚构史料二、多项选择题6.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
A. 比较研究法B. 历史分析法C. 逻辑推理法D. 统计分析法E. 田野调查法7. 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客观性原则B. 全面性原则C. 系统性原则D. 批判性原则E. 创新性原则8. 史学研究中,史料的考证方法主要有()。
A. 来源考证B. 真实性考证C. 可靠性考证D. 完整性考证E. 逻辑性考证三、简答题9. 简述史学研究中的“历史解释”与“历史叙述”的区别。
10. 简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四、论述题11. 论述史学研究中实证主义与解释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12. 论述历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五、案例分析题13. 请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分析历史研究中如何运用比较研究法。
六、材料分析题14. 阅读以下史料,分析其来源、真实性、可靠性,并给出你的评价。
[此处应附上具体的史料材料]七、综合应用题15. 假设你是一名历史学者,你打算研究20世纪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请列出你的研究计划和方法。
八、结束语通过上述题目,我们可以看到史学概论不仅仅是对历史知识的简单回顾,更是一种对历史研究方法、原则和理论的深入探讨。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历史认识的过程和层次问题一、怎样理解历史认识的主体?(一)广义的历史认识的主体:广义的历史认识主体就是现实的人类。
除了那些还不能将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昨日之事与今日之事区分开来的婴幼儿之外,任何人,当他抱着某种目的或为某种需要所驱使去回顾以往、思索过去时,他就进入了一种历史认识活动,就成为一个历史认识的主体。
这种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广泛而普遍地存在着的历史认识主体,可以称为广义的历史认识主体。
历史认识的意义:根据历史认识安排自己的活动。
(二)狭义的历史认识的主体:1.对人类群体进行历史认识的必要性。
历史认识就是使我们能够架设一座从过去通向现在的桥梁,促使人们不仅对今天的,而且对明天的任务有所了解。
一个群体的现实活动的目的性、自觉性和有效性,取决于他们对自身历史认识的正确性和深刻性。
2.狭义的历史认识的主体的内涵与外延。
在人类群体中,在广义的历史认识的主体的基础上,产生了一批专门关心和记忆群体历史的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历史研究者或史学工作者,可以称为狭义的历史认识主体。
问题二、历史认识的客体包含哪几个层次?历史认识客体的三个层次(1)作为历史原型客体的延伸体的现实社会;(2)作为历史遗存客体的实物和文字史料;(3)隐藏在历史现实延伸体和遗存体后面的历史原型客体。
问题三、历史认识的形成要经历哪几个层次?这几个层次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历史认识的形成过程一、历史认识的第一层次及其与现实活动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人们不是出自无缘无故的好奇心的驱使去认识和研究历史的,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某种困惑或需要,驱使他们到历史中去寻求答案,才去认识和研究历史。
在历史认识的开始阶段,社会历史观的制导主要表现在促进认识主体确定历史认识的主题和主旨,提出可能的结论假设,从而确定搜集史料和史实的方向和范围第二,他从现实社会中感受到他觉得特别需要从历史中寻求经验教训的某些领域或问题,从而初步确定他要着手研究的领域或课题,甚至形成某种极初步的假设。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历史观: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观点,是对历史的系统认识,同时它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观点,主要指人们对社会的起源、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历史总体运动和一般规律的理论性概括。
它是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历史观作为社会文化观念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产物,分为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
二、列举1.各种历史观天命史观、循环论史观、进化史观、英雄史观、神学历史观、人本主义历史观、人道主义历史观2.最基本的几种历史观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唯物史观3.历史学的渊源因素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认识根源三、论述1.历史的学科结构。
历史学科结构大体可以分为理论部分、主体部分、史学辅助学科和史学分支学科等部分。
理论部分,主要包括史学理论、历史哲学、历史认识理论、史学方法论等。
主体部分从人类历史进古史体系,探求科学的古史系统,推进中国史学的近代化,建立了巨大的功绩。
4章学诚:清代史学家。
字实斋,浙江会稽人。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中进士,曾官国子监典籍。
毕生精力用于讲学和著述,曾主讲定州定武书院、保定莲池书院、归德正文书院。
长期在湖广总督毕沅幕府参加《续资治通鉴》编撰工作。
主修《湖北通志》,惜未定稿,现存遗稿数十篇。
遗著除史学理论《文史通义》外,还有《史籍考》、《和州志》、《亳州志》、《永清志》及《章氏遗书》等。
二、列举1.史学宗旨论赞治资治明道经世2.史家的三长和二善史才、史学、史识公心、直笔3新史学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史学观点或著作(1)梁启超三阶段:1901----1905年:服膺进化史观,批判传统史1912----1920年:中西结合,因果关系,“据事直书”1920年以后著作:1902年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的《新史学》 1901年《中国史叙论》(2)章太炎史学观点:历史是“人群和社会的进化”进化论,生存竟争解读历史;评历史人物;将人类学运用于历史研究中。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1)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史学概论》1、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学习历史就是要从先辈们的经历中学到生存发展的技能、知识和经验教训。
历史意识,就是人们理解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与过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感到需要记住自己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历史遗产,是多方面的,每一代人都必然要对先前各代人遗留下来的遗产进行清理、继承和发扬有利于自己创造自己新的生活遗产,扬弃那些不利于创造自己新的生活的遗产。
A. 学习历史,就是从先辈的经历中学习生存和发展的技能、知识和经验教训。
B. 人们总是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
这是人们的普遍需要。
历史本来就是世代相传地发展和演变的,每一代人。
2、历史学的社会价值历史学的社会价值也就是历史学的社会功用或社会功能,总而言之,就是满足人们寻求“史鉴”“史师”的需要。
A. “以史为鉴”——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
(以史为鉴,就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用以指导人们的现实的实践)B. “继往开来”——陶冶人类精神品格(历史学的积极认识成果具有陶冶和升华人类精神品质)C. “温故知新”——传承文化财富(历史学认识成果具有传承文化财富的价值)3、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A、《史学概论》就是讲述历史学理论和方法的一门课程,他的教学目的就是帮初学者掌握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B、“历史”三层含义:一是指人类过去的经历;二是指述说过去经历的历史书;三是指把人类过去经历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史学概论讲授的基本内容:史学概论实际上就是历史哲学概论,讲授的基本内容包括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4、历史学的本体论历史学的本体论,就是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就是人们统称所说的社会历史观。
系统化、理论化的社会历史观,构成了历史学的本体论的核心内容。
历史本体论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历史现象和过程是不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发展演变有没有规律?如果有规律,那是什么样的规律?是否存在决定历史进程的根本因素或终极原因或动力?如果有那是什么样的因素、原因或动力?……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社会历史观的问题,也都是史学本体论的根本性问题。
史学概论思考题(西南大学)
史学概论思考题(西南大学)史学概论思考题【导论】简述“史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和学科特征。
历史学的本体论:就是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就是人们统称所说的社会历史观。
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
史学认识论是关于人们的历史认识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
历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共同构成了史学的理论体系。
史学概论,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概要地论述历史科学,它包括史学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
史学概论是新的史学分支学科,是对史学的概要论述,它的研究对象自然就是史学本身,或人类认识历史的主体活动内容:(1)史学本体论:①史学的性质;②史学的发生(2)史学认识论(3)史学方法论①历史研究的方法。
②历史研究成果的表述和编纂的理论和方法其特点具有:(1)反思性。
(2)概括性。
(3)理论性。
什么是历史理论?什么是史学理论?二者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历史理论:是指历史运动本身的理论和方法。
史学理论:是指史学自身发展过程中提出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
联系:历史理论以客观人类社会历史作为研究对象,史学理论从理论和方法上说明如何研究历史的,二者都以人类社会历史为指向,都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历史;历史理论的性质、规模和水平,决定了史学理论的性质、规模和水平。
区别:二者研究的对象不同,历史理论具体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过程和客观规律,对象为客观历史,而史学理论研究对象是历史学本身。
简述历史唯物主义与史学理论的关系。
唯物史观:又称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历史观。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性,生产力归根结底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种对社会历史认识的思想体系即唯物史观。
原理及意义:①人类社会历史是不以研究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因此,人们研究历史,探索规律,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详尽地占有资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态,揭示其内在联系,得出相应的结果。
史学概论 章节 复习题参考.doc
第一讲引言考点:1、历史的内涵:(一)客观存在的历史本体就是客观的历史,而认识也可说是历史著述,则是人类对客观历史的认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前两句唯研究客观存在历史,后一句是说写成书面的历史。
如果说前者是客观的,那么后者就是带有主观因素的。
从客观的历史来讲,是一种独立和外在的东西,不再为人的主观意志和行为所左右。
(二)主体化的历史所谓主体化的历史就是历史认识的主体根据自己对客体历史的认识而描述和归纳出来的历史,表现为人们的历史著作。
(艺术作品)(三)历史学(广义狭义)指的是历史科学,研究人类社会发生过的各种历史现象并探寻其发生规律的科学。
2、历史学的社会价值功能:历史学的社会价值,也就是有的书中所说的历史学的社会功用或社会功能。
以下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第一、“以史为鉴”——指导人们社会实践借鉴功能第二,“继往开来”——陶冶人类精神品格第三,“温故知新”——传承文化财富历史学的认识成果具有传承文化财富的价值。
3、社会历史观:以社会现象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是关于人类社会的起源、本质和发展规律等一般问题的观点和理论体系,是人类对本身相互交往活动的条件、过程和结果的反思。
4、史学本体论历史学的本体论,就是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就是人们统称所说的社会历史观。
系统化、理论化的社会历史观,构成了历史学的本体论的核心内容。
历史本体论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历史现象和过程是不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发展演变有没有规律?如果有规律,那是什么样的规律?是否存在决定历史进程的根本因素或终极原因或动力?如果有那是什么样的因素、原因或动力?……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社会历史观的问题,也都是史学本体论的根本性问题。
5、史学认识论:是关于人们历史认识的性质和特点的理论,具体说来,它是关于历史认识主体认识其客体的过程、特征、方法等等的理论,它主要涉及历史认识主体(人、特别是史学家)和历史认识客体(即客观历史)各自的特点,二者之间的关系,涉及历史认识过程的特点、历史认识正误的原因及其检验方法,还涉及历史认识如何对实践乃至对现实发展进程的影响6、人本主义这是一种主张精神因素决定论的唯心主义的史学本体论。
中国古代史复习思考题.doc
殷料、秦霸 四、中国古代史复习思考题(一) 先秦时期1. 试据北京人的体质特征说明“劳动创造了人”这一科学原理。
2. 我国新石器时代社会经济的主要进步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 结合半坡遗址及其文化遗存分析我国母系氏族制的经济和文化状况。
4. 尧、舜、禹禅让和夏启“家天下”说明了什么?5. 结合考古资料说明我国家庭、私有制、阶级产生的情况。
6. 名词解释:元谋人、蓝田人、金牛山人、丁村人、山顶洞人、河姆渡文化、 大汶口文化、黄帝、炎帝、禅让制。
7. 为什么说夏代是奴隶制国家?其主要特征是什么?8. 简述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9. 商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10. 简述商代的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
11. 商代灭亡的原因是什么?12. 简述商代经济和科学文化的主要成就。
13. 名词解释:启、桀、成汤、伊尹、盘庚、武丁、纣、人殉人祭、 甲骨文、司母戊大方鼎、二里头文化。
14. 试评周公东征的历史作用。
15. 西周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6. 简述西周初年主要的封国及其分布。
17. 如何认识西周井田制的内容,性质?18. 简述西周时期的经济状况。
19. 西周灭亡的原因是什么?20. 名词解释:周武王、周厉王、共和行政、国人暴动、宣王中兴、 不藉千亩、宗法制。
21. 简述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历史背景、简要经过及历史作用。
22. 试述弭兵之会的原因,经过及作用。
23. 试述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
24. 春秋时期社会变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5. 名词解释:平王东迁、葵丘之会、城之战、邢沟、“初税亩” 西戎、楚庄王、三分公室、世卿世禄。
(二) 秦汉时期1. 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其政治、社会作用是怎么样?2.试述商鞅变法的内容,性质及其对秦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简述李悝、吴起变法。
4.简述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概况及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5.试述秦统一的经过,原因及历史意义。
6.名词解释:战国七雄、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郡县制、桂陵之战、合纵连横、长平之战、秦王政、吕不韦、都江堰。
史学概论思考题
史学概论思考题绪论和第一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是人类对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和历史观互相影响,相互制约。
2史学概论:是将历史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得出的系统化,理性认识,是总体性、抽象性的认识,并且以“逻辑论证的形式表述出来”二、列举1各种历史观:唯物史观、英雄史观、天命史观、进化史观、人道主义史观、循环论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2最基本的几种历史观(1)文明史观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文明史观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人类历史是如何传承的,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文明类型为研究的基本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以文明史观为指导,我们要重点理解并掌握资本主义发展从手工工场时代到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的演变过程;要重点复习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三权分立制等;以及古代文化中对今天人类社会的发展依然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如民主思想等;(2)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综合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及其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的发生变革。
在阶级社会里,人类社会这一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3)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
其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欧洲,也包括广大亚非拉地区。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对全球史观做了如下描述: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欧洲人或是非欧洲人。
此外,全球史并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史学概论思考题完整版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韦伯的反论。
(三)困惑
总的来看,过去对唯物史观的非难,都是由于我们的一些论著对唯物
史观的阐释上存在缺陷,
使人们对唯物史观的一些基本理论产生困惑。
忽略了唯物史观本来是
“
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
的界说。
(唯物史观)怎样克服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多元折中主义的偏颇,
10
、
.
后现代主义把一切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学说,统统贬称为
“
大讲述”
,倡言“
主体虚化”
、
“
真理退场”
、
“
客观性丧失”
等主张。
11
、
新康德主义的创始人是德国哲学家
文德尔班
,
他把知识分
序论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学习历史就是从先辈的经历
中学习生存和发展的技能、知识和经验教训。
历史意识
,就是人们理解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与过去有着不可分割
的联系,从而感到需要记住自己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
识。历史意识产生的原因:历史是现实的前身,现实的历史的延伸。
的是浪漫主义
——
自由主义史学,中后期是兰克学派,下半叶是实证
主义史学。
A
、兰克学派(
19
世纪西方史学主流)
19
世纪德国,实证主义史学
流派,亦称历史研究的科学学派,倡导秉笔直书,通过史料批判,如
实地再现历史。
B
、
年鉴学派
(
20
世纪西方史学主流)
:
史学概论复习题答案.doc
史学概论复习题答案名词解释历史本体论:历史学的本体论就是关于历史现象(历史过程中出现的个人,人群,事件和过程)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是社会历史观。
历史认识论:史学认识论是关于人们的历史认识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和理论。
兰克学派:兰克学派是由德国史学家兰克开创的学派,其主要观点有:a,科学历史学: 一是“客观主义”的态度,二是科学研宂的方法。
b,史学本体论:他强调精英人物的目的、意志和动机体现着时代精祌,决定着历史的进程。
c,史学研宂方法:他强调从精心考证过的第一手史料屮领悟精英人物的思想、目的和动机,进而对历史人物和事件作出具体的“个别描述”,而避免进行任何总体性或理论性的概括,认为这样才能恢历史的本来面目。
年鉴学派:年鉴学派是由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于1929年创立的,它得名于是年发刊的《经济与社会史年鉴》。
他们追求总体史学,反对政治史;提倡运用跨学科和回溯复原的研宂方法;关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广泛采用各种文字与文字史料进行研宂。
为现当代法国史学和世界史学留下了宝贵的史学遗产。
年鉴学派的第二阶段是布罗代尔时代,他在继承总体史的基础上提出长时段、屮时段和短时段的三种历史时段理论。
第三个阶段是年鉴一一新史学派,代表人物勒高夫和拉杜里,他们热衷于研究历史人类学和心态史,重视历史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更新。
校法四例:1931年陈垣发表《元章典校补释例》,其中总结校勘学方法为“校法四例”。
即对校法(以同书的祖本与别本对校),本校法(以同一本书前后互校),他校法(以他书校本节)和理校法(根据书本的体制和遣词造句的特点或事物的常理校对),为以后校勘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重证据法:王国维1925年提出了“二重证据法”,以作为古文献的“纸上材料”与考古所得的“地下新材料”相结合以考证古史的方法,将乾嘉学派的考据方法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以来的科学新方法相结合,“不绌旧以就新,亦不绌新以从旧”,取得了杰出的学术成就, 被汄为是20世纪中国考古学和考据学的重大革新。
史学史思考题(1)
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第一章一、主要名词:1、《尚书》《书》,汉以后称为《尚书》或《书经》,是我国最早的文献汇编。
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尚书》汇集的是典、谟、训、诰、誓、命等文,基本上是统治者的讲话记录或文告。
“典”是重要的史事记录;“诰”是君对巨的训诫,“谟’是臣对君的谋画,“誓”是王誓众之辞,“命”是册命或君主的某种命辞。
《尚书》有古文、今文两种。
古文二十五篇,是伪书。
今文二十八篇,大部分为周史官搜集整理的文献和当时的—些记录。
2、《春秋》《春秋》即《春秋经》,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
第一部汉民族编年史兼历史散文集。
作为鲁国的编年史,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限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含242年史事。
《春秋》内容以鲁国历史为主,但涉及到列国之事。
主要记载各国间的朝聘、盟会、战争及统治阶级人物活动的事迹,以及一些自然现象。
3、属辞比事属辞比事出自《礼记.经解》里的“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
”这是说出了《春秋》在编撰体例和表述要求上的特点。
属辞,指遣词造句,辍辑文辞。
比事,指排比史事。
4、《左传》《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所记史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记载了春秋时期255年的历史。
19万字,篇幅是《春秋》的10倍。
《左传》是战国早期的私人撰述史书。
5、《竹书纪年》《竹书纪年》原名《纪年》,后人又称《汲冢纪年》或《汲冢书》。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汲郡人不准盗掘魏襄王墓,得竹简数十车,后经荀勖等人整理、研究,得75篇,共10万余字。
其中《纪年》13篇,记载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至周宣王后,则特记晋国历史,晋被三家瓜分后,又特记魏国历史,记至魏襄王二十年(前299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第二节《导向性方法及其与技术性方法的相异与互补》习题作业习题作业:一、名词解释:1、导向性方法,2、柯林武德二、简答题:1、导向性方法有哪几种?2、试述导向性方法与技术性方法的根本区别和互补关系。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导向性方法:导向性方法是研究者用来指导自己如何进行判断和推理的理论原则。
那些原则实际上是由一定的世界观或社会历史观一一史学本体论转化而来的。
2、柯林武德:英国著名的史学家,著有《历史的观念》,提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论断,在历史解释方面,认为研究历史不过是发现事件背后的思想而已。
这是一种“移情式”的导向性方法,其背后是人本主义唯心史观在支配。
二、简答题:1、导向性方法有哪儿种?答:导向性方法由社会历史观转化而来,主要有四种一一运用统计归纳性的经验规律做解释,运用精神、文化因素(包括人性、理性、“人之常情”等)做解释, 运用“多种因素随机组合”方式做解释,运用因果必然性规律做解释。
2、试述导向性方法与技术性方法的根本区别和互补关系。
答:二者的根木区别是:第一,持有不同社会历史观的研究者可能采用同样的技术性方法,却不可能采用同样的导向性方法。
第二,导向性方法主要是解释事实的方法,技术性方法主要是确定事实的方法。
二者的互补关系是:第一,导向性方法与技术性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缺一不可。
第二,技术性方法从推理的形式和技巧上有助于保证推理的严密性和首尾一贯性,而科学的导向性方法则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性。
第七章第一节《技术性方法及其内在矛盾》习题作业习题作业:一、名词解释:1、史学方法论2、技术性方法3、归纳法4、演绎法5、密尔五法二、简答题:1、简爲纳法与演绎法的区别、互补关系及其不可克服的矛盾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性质、特点和适用范围理论。
是对各种历史研究方法的规则、步骤或指导原则的性质、特点和适用范围等等所做的理论阐释。
2、技术性方法:技术性方法就是确定历史事实的方法,是关于历史研究和叙述的技巧性问题的方法。
3、归纳法:归纳法是由众多的个别事实归纳岀“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4、演绎法:演绎法是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导出个别性判断的方法。
5、密尔五法:英国哲学家密尔求因果关系的五种方法,即求同法、求异法、求同察异共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这五种方法都是从归纳法和演绎法推衍而来。
二、简答题:1、简论归纳法与演绎法的区别、互补关系及其不可克服的矛盾答:二者的区别是:第一,归纳从个别推知一般;演绎从一般推知个别。
第二,通过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大于”前提的范围;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则“小于”前提的范围。
第三,归纳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只有或然性的联系;相反,演绎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却具有必然的联系。
二者的互补关系:这两种方法是互相依存、互为补充的关系:演绎推理必须有一个“全称”判断作为前提,要通过归纳法去获得;或者提出一个全称判断的假设,做出演绎的结论,然后再去验证,但验证时还得运用归纳法;运用归纳法得岀的结论,若不经过演绎法验证为真,也始终不是可靠的。
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归纳和演绎逻辑存在着依靠或然性前提去寻求必然性结论的矛盾。
必须依靠科学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第八章第二节《史料的搜集与整理》习题作业习题作业: -、名词解释:1、类书二、简答题:1、史米訂叟集的方法有几种?2、如何整理史料?3、试列举几种历史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数据库。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类书:类书是通过摘录各种书上有关的材料并依照内容分门别类的编排来以备检索的书籍。
一简咎顾•匚、史屈叟集的方法有几种?答:史料搜集的方法主要有六种:一是利用各种工具书搜集史料,即利用字典词典、目录索引、类书等搜集史料;二是分类搜集史料,即根据研究课题、研究方向搜集史料;三是追踪搜寻史料,即跟踪其它书籍文章中所提及或征引再查询;四是平时读书阅报搜集史料,即确定选题、立足长远地搜集史料;五是调查采访搜集口碑史料;六是通过网络和数据库搜集史料。
2、如何整理史料?答:整理史料的两种方式有两种,一是按性质分门别类的整理,必然按照社会经汛政治、文化等分类整理;二是按时间先后的整理,即即把每一种史料,以其所表示的史事之先后,加以编排。
3、试列举几种历史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数据库。
答:《二十五史》数据库、《四库全书》数据库,《中国基本古籍库》、《国学宝典》、《汉籍全文检索系统》,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等等。
第八章第三节《史料的鉴别》习题作业习题作业:一、名词解释:1、校勘2、善本3、校勘四法4、内证与外证1、试述胡应麟《四部正讹》中提出的鉴别伪书的八种方法。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校勘:就是校对勘误的意思,指用不同古书版本和有关的文献资料对某一本书进行校对勘误,目的在于校订古书中存在的字辞、语句上的讹误。
2、善木:一是宋、元刻木,或称旧木、古木;二是清代学者的精校精注木。
3、校勘四法:陈垣在《校勘学释例》中总结的四种校勘古书的方法,即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
4、内证与外证:内证和外证是史料鉴别和历史考证的两种基本证据和考证方法。
一是外考证,即史书的辨伪与文句的校勘。
主要是为了确定文本的时空位置及其真伪。
属于形式的鉴別。
二是内考证,即对史事的真实性加以鉴别。
目的是衡量文本记载的可信度,看其记载与客观史实是否相符。
属于内容的鉴别。
二、简答题:1、试述胡应麟《四部正讹》中提到的鉴别伪书的八种方法。
答:明代胡应麟在前人辨伪成果和经验基础上,加上自己的见解,在《四部正讹》中,把辨别真伪书的方法归总为八点:(1)“核之《七略》,以观其源”。
即检查最早FI录书是否著录过;(2)“核Z群志,以观其绪”。
即检查历代《经籍志》或《艺文志》,验明此书何时见于著录,考其流传的线索;(3)“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
即考察与作者同时代的著作中,有无谈到或称引这部书的地方;(4)“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
即考察后世的著作有没有引用或发挥着这部书中某些言论、观点的地方;(5)“核之文,以观其体”。
即核查这部书的问题是否符合当时的语言文字习惯;(6)“核Z事,以观其时”。
即考查书中所记述Z事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7)“核之撰者,以观其托”。
即检查所标作者姓名,是否出于托名;(8)“核之传者,以观其人”。
即考查传播书的是什么人。
第八章第四节《史事的考证》习题作业习题作业:一、名词解释:1、求源法2、反证法3、旁证法二、简答题:1、谈谈伪事产牛的原因。
2、简述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
3、简述陈寅恪的考据理念。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求源法:追寻记载该史事的史料之来源的方法。
一般说来,同样内容的史料, 就要选择用时代最早的记载。
相对来说,原始史料比较准确,史事比较真实。
陈垣很重视求源法。
2、反证法:举出有力的反证,以判断是非的方法。
3、旁证法:利用本书以外的资料作为依据,对某一-史事加以他证或补证,达到考订史事的FI的。
这种方法强调“孤证不立”,如果一个历史论断只有一项证据支持,而没有旁证,则该项论断不能成立。
故要力求寻找旁证。
1、谈谈伪事产牛的原因。
答:伪事的产生,有多种原因。
主要的根源在于史家的历史观和所处的阶级、社会地位的局限性,从而在史料的取舍、记载的方法和史事的评价上把自己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利益倾向折射到历史记述之中,因而其中掺杂了各种偏见和歪曲。
史家著述旨趣、品德、学识等方面也与伪事的产生有直接关系。
2、简述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
答: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提岀的历史考证的方法。
他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Z新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FI始得为之。
” 二重证据指的是地上之纸上材料和地下之材料。
3、简述陈寅恪的考据理念。
答:陈寅恪的考据理念:(1)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书相互辩证;(2)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Z旧籍互相补证;(3)取外來Z观点与固有Z材料相互考证。
第八章第一节《什么是史料》习题作业习题作业:一、名词解释:1、史料2、实物史料3、图画咅像史料二、简答题:1、文盛料可分为几类?试各举一例。
2、简介有意史料和无意史料。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史料: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屮所遗留下来的、并能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
2、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是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前人活动的场所和前人用过的有形物品。
包括遗址和遗物等。
如半坡遗址,司母戊鼎等。
3、图画咅像史料:可以细分为图画史料、录咅史料和录像史料,它们是以图画、声音和图像的方式展示历史内容的资料。
比如古代的岩画、现代的照片、流传于世的绘画及图谱、名人演讲的录音、各种类型的录像、纪录片等等都是。
二、简答题:1、文字史料可分为几类?试各举一例。
答:文字史料可分为六大类:史部类,如《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子集类,如《周易》、《孟子》、《昭明文选》等;档案类,如明清内阁大库档案等;地方志类,如《大清一统志》、《康熙顺天府志》等;甲骨金石铭文类,如甲骨卜辞、周鼎铭文、石碑刻文等;简帛文献类,如马王堆汉墓帛书,清华简等;外国人著述类,如《马可波罗游记》、《燕行录》等。
文字史料是史料中最系统丰富的部分。
2、简介有意史料和无意史料。
答:有意史料和无意史料是根据史料留存者的故意和无意划分出来的史料。
前者是记述者或回忆者蓄意写下来、说出去让人知道的,这类史料往往掺杂个人偏见或任意褒贬,如人物传记等;后者则是记述者或回忆者无意之间留下来的史料,如账册、选票等。
显然,后者的史料价值比前者高。
第九章第二节《计量史学方法》习题作业习题作业:一、名词解释:1、计量史学方法2、《苦难时代》二、简答题:1、谈谈计量史学的应用价值2、试析计量史学的局限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计量史学方法:把数学方法特别是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的一套方法。
2、《苦难时代》:美国福格尔和恩格尔曼的合写的一部研允美国内战前南方奴隶制经济的著作,分《苦难时代:美国黑人奴隶制经济》和《苦难时代:证据与方法补编》两卷。
他们就此问题汇集了一切能够收集到的数据史料,运用了一切可供运用的数学工具,通过浩繁复杂的运算,发展了南北战争前南方奴隶制经济本是一种高效益经济的结论。
是一部运用计量史学方法研究历史的经典著作。
但结论的正确性值得商榷。
二、简答题:1、谈谈计量史学的应用价值答:(1)有助于摆脱历史研究中单一的定性分析,并且能把传统史学中常见的模糊的数量判断明晰化。
(2)有助于揭示普通群众的历史和群众活动的特征、过程及趋向。
(3)有助于促进经济史、社会史、心态史、政治史等史学领域,向以研究现实社会为主的各门社会科学和软科学接近和交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