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文学

合集下载

90年代的文学思潮 PPT

90年代的文学思潮 PPT
90年代的文学思潮
2
一、90年代文坛概观
(一)90年代文学面临的新局势 1.文学失去社会轰动效应,进入平静而寂寞 的发展时期。 2.文学由社会话语中心走向边缘。 3.商业主义大潮突起,精英文化受挫。

3

(二)90年代文坛特征


1.文学潮流的淡化。90年代,在“新写实”小说之后,文 学界也出现了一些文学潮流的命名,如“新历史小说”“新 状态小说”“新体验小说”“个人写作”“私小说”等等, 但总体而言,不论是文学的流派还是分期,都没有严格的界 线和清晰的分野,缺乏80年代以来便于归纳的特征和时间界 限。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作家本身对文学的潮流的形成和 推动已经失去了热情。另一方面是,市场经济的提出和兴起, 使社会形成了多元共生的世界,文学走向了多样化的道路, 而市场的选择进一步打破的原有的文学秩序 2.长篇小说创作的兴盛。不论是先锋文学、寻根文学、新 写实,在80年代,各个文学流派均主要以中短篇小说为主。 至90年代,随着作家和新时期文学的进一步成熟,长篇成为 众多追求的东西。如贾平凹的《废都》、陈忠实的《白鹿 原》、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陈染的《私人生活》等。 而其原因主要有:(1)作家的“文学史”意识;(2)各种 “文学奖”的暗中激励;(3)市场经济的推动,如电影电 视改变的需求。 4




3.80年代以来“先锋文学”等的形式探索出现了 疲软的趋势,至90年代,作家开始注重文学内容的 表现,形式探索相对处于被边缘化的位置,与内容 相比,形式成了薄弱的环节。 4.新的写作题材被进一步开拓。具体表现为,都 市生活、海外生活这些以往关注较少的题材受到重 视;乡土文学在夹缝中顽强生长;“体制外人士” 出现;关注弱势群体的书写分量加重。 5.文坛三足鼎立:官方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知识 分子精英文学、大众世俗文学三分天下。这三大板 块在创新独立、坚定固守、回归传统等方面呈现出 了各自的特色,使得当代文坛佳作不断,精彩纷呈。 5 6.文学批评的出现新的特征,即理论化和学院化。

当代文学简答90年代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

当代文学简答90年代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

当代文学简答90年代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一、引言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特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90年代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进行简要分析。

二、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融合90年代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融合。

在这一时期,许多作家在继承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现代主义的一些表现手法,如象征、隐喻、意识流等,使得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

这种融合既体现在小说、诗歌等传统文体中,也体现在戏剧、散文等其他文体中。

三、关注现实生活,反映社会变迁90年代文学创作关注现实生活,反映了社会变迁。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紧紧围绕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等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了人们在这一特殊时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这些作品既有对现实的直接描绘,也有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四、个性化与多样性90年代文学创作呈现出个性化与多样性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作家们在创作中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注重作品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同时,文学作品的类型和题材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如乡土文学、都市文学、女性文学、网络文学等,这些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共同构成了90年代文学创作的丰富多彩。

五、人文关怀与社会批判90年代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批判精神。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强调人的尊严和自由,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同时,这些作品也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示了社会问题的本质,为人们提供了思考和启示。

六、艺术创新与探索90年代文学创作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探索。

这一时期的作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尝试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如叙事结构的变革、语言风格的多样化、意象的运用等,使得文学作品在艺术上呈现出独特的魅力。

七、结语总之,90年代文学创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容,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既有对现实的关注,也有对未来的思考,既有对人性的挖掘,也有对社会的批判。

当代文学专题请简述90年代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

当代文学专题请简述90年代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

当代文学专题请简述90年代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
90年代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1. 多元化:90年代的文学作品在主题、风格和形式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既有对传统现实主义题材的挖掘,也有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尝试和创新。

2. 深入探索个体与社会的关系:90年代的文学作品更加关注个体与社会的
关系,深入探讨了人在社会中的位置、人的尊严和价值等问题。

3. 强烈的反思意识:许多作家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

4. 跨文化交流与融合: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90年代的文学作品也呈现
出跨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特点,既有对外国文学的借鉴和吸收,也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重新诠释。

5. 语言创新和实验:许多作家在语言上进行创新和实验,尝试用新的语言形式和技巧来表达思想和情感,使得90年代的文学作品在语言表达上也独具
特色。

6. 对现实的关注与批判:90年代的文学作品对现实社会的问题和矛盾进行
了深入的关注和批判,反映了当时社会变革时期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7. 形式创新与探索:许多作家在形式上进行创新和探索,突破了传统的叙事结构和形式限制,更加注重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

总体来说,90年代的文学创作在主题、风格、语言、形式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化和创新的特点,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

90年代体现流行文化的文学作品

90年代体现流行文化的文学作品

90年代体现流行文化的文学作品
一、摇滚乐文化
90年代是摇滚乐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也深受摇滚乐文化影响。

摇滚乐的激情、反叛和独立精神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北京娃娃》、《废都》等,这些作品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年轻人的挣扎与追求。

二、动漫流行元素
90年代也是动漫迅猛发展的时期,动漫文化对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作家尝试将动漫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例如《哈利·波特》中的奇幻元素、《龙族》中的冒险情节等,这些作品都深受年轻人喜爱。

三、地下电影风潮
90年代,地下电影风潮盛行,一些具有实验性质的导演和电影作品崭露头角。

这些电影往往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反叛精神,与当时的文学思潮相呼应。

例如贾樟柯的《小武》等作品,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四、街舞文化
随着街舞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开始关注这一领域。

街舞
文化所代表的自由、个性和创意成为许多作家创作的灵感源泉。

例如《在路上》等作品,就通过描写街舞青年的生活和追求,展现了这一文化的魅力。

五、独立音乐热潮
90年代独立音乐热潮的兴起,也给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独立音乐所追求的个性、自由和独立精神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例如《青春无悔》等作品,通过描写独立音乐人的生活和创作,展现了这一群体的精神风貌。

六、网络文学萌芽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文学也开始萌芽。

网络小说、网络诗歌等形式的出现,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表达方式。

例如安忆的《五月的某一天》、周洁茹的《小妖的网》等作品,都是网络文学的代表性作品。

90年代诗歌、散文(97-03版本)

90年代诗歌、散文(97-03版本)
1、大散文 代表诗人:余秋雨(《文化苦旅》)、周涛(《游
牧长城》)、汪应果(《灵魂之门》)
2、艺术散文 是90年代散文的重要构成部分
3、小女人散文。 代表诗人:素素、南妮、黄茵、张梅等 4、新生代散文
主要类型
史铁生《我与地坛》
• 文化散文、学者散文、文人散文、生命体 验散文、人文散文、思想散文、历史反思 散文、书话、诗人随笔、艺术随笔、生活 闲适散文/时尚文评。
(4)余秋雨走出了书斋,走出了都市繁华,探寻着 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苏生力量和文化更新的鲜活血 脉,而对自然山水、风物,面对一堆堆文化的断壁 残垣,余秋雨发出了苍凉的人生浩叹。这是真正的 大忧患大悲怆。 余秋雨把笔浸润在历史沧桑之中, 眼睛却时时关注着今天,也眺望着明天。
余秋雨文化散文的地位与缺陷 (“余秋雨现象”争议)
余秋雨是一位戏剧学者,出版有《戏剧理 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艺术 创造工程》、等学术著作。80年代后期开 始散文创作,出版有《文化苦旅》、《文 明的碎片》、《山居笔记》、《霜冷长 河》、等散文集,成为90年代最具影响也 颇有争议的散文作家。
《文化苦旅》
•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的代表作,书主要是以余秋雨先生在全 国各地的文化之地的游览过程为线索,思想非常深刻,语言也 极有震撼力,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其中对人性的拷问 也极为深刻。整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余秋雨先生渊博的文学和史 学功底,以及书中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该书也为 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
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主要特点
(1)以文化遗址为依托。对文化遗址的描写成为 余秋雨散文的第一个特点。《都江堰》写都江堰, 《道士塔》写敦煌莫高窟,《苏东坡突围》写黄 州东坡赤壁等。
(2)以文化反思为旨归。《千年一叹》则广泛地 对欧洲历史文化与文化名人进行了文化反思与人 性追问等。

90年代文学作品

90年代文学作品

90年代文学作品
在90年代,中国的文学作品呈现出多样性和富有活力的特点,包
括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类型。

这些作品不仅关注现实社会,还包
含了对历史、人性、文化等方面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其中,《余华》的小说《活着》是当时备受瞩目的一部作品,其
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在历经战争、政治运动和家庭悲欢离合后依然保持
人性尊严的故事。

通过对主人公福贵的生活经历的描述,作者余华深
刻地反映了一段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存状态和个人内心变化。

其对
人性自由、生死、爱情等主题的思考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内心。

此外,《北岛》的诗歌作品《波》、《故乡》、《记忆》等,将
诗歌的表现形式推向了极致,并通过语言的感悟和形式的独特运用,
进一步发掘了诗歌所能带来的表达力和情感冲击力。

《三毛》的散文
作品《撒哈拉的故事》、《第一次到巴黎去》等,则在描写自然景观
和异域文化的同时,表达了拼搏奋斗、追求梦想和个性追求等散文的
主题。

90年代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多元性,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人们对文学
表现的不同需求,也让读者更加全面地理解社会和生活的各种方面。

这些作品的价值在于指引读者关注放眼当下,把握时代脉搏的价值观,同时引领着读者探索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深入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
之间的互动情感。

90年代文学思潮及新写实小说

90年代文学思潮及新写实小说

• 5、作家池莉要表达的写作主旨
• 池莉在还原了平常百姓的琐细烦恼“原生态” 的同时,又刻意点染了他们坚韧应对烦恼,善 于自我调节的可贵品质,这样就显示了烦恼人 生中的亮点。 • 这一点正是池莉作品的独特之处,小说的根本 在于:“直面人生,然而并不绝望。”
• 思考:
• 新写实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之间 的关系?
《渴望》是一部1990 年出品的电视剧。该 剧成为轰动全国感动 千万人的电视剧,被 称为中国电视剧发展 的历史性转折的里程 碑,它创下的巅峰效 应成为一个时代的神 话。
文学三元格局
• 大众通俗文学 • 主流意识形态文学 • 精英文学
二、文化守成与作家边缘化写作
• 随着市场调节机制的形成和消费文化的 成熟,知识分子在整个社会中的作用和 位置趋向“边缘化”,他们开始对自身 的价值、曾经持有的文化观念产生了怀 疑,90年代的文化意识和文学内容中, 犹豫困惑、批判和反省的基调得以凸显。
《烦恼人生》节选
• 公共的卫生间有两个水池,十户人家共用。早晨是最 紧张的时刻,大家排着队按顺序洗漱。印家厚一眼就 量出自己前面有五六个人,估计去一趟厕所回来正好 轮到。 • 厕所又是满员,四个蹲位蹲了四个退休的老头。他们 都点着烟,合着眼皮悠着。印家厚鼻孔里呼出的气一 声比一声粗。一个老头嘎嘎笑了:“小印,等不及 了?” • 印家厚勉强吭了一声,望着窗格子上的半面蜘蛛网。 老头又呵呵笑着:“人老了什么都慢,但再慢也得蹲 出来,要形成按时解大便的习惯。你也真老实到家了, 有厂子的人怎么不留到厂里去解呀。” • 屁!印家厚极想说这个字可他又不想得罪邻居,邻居 是好得罪的么?印家厚憋得慌,提着双拳正要出去, 后边想起了草纸揉搓声,他的腿都软了。
日常生活的诗性消解:刘震云《一地鸡毛》 • 1、作家生平简介

90年代文学

90年代文学

下篇:90年代文学第十三章90年代的文学状况一文学环境的变化1、市场经济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作家下海。

参与一些有更丰厚报酬的“亚文学”写作,如影视剧作,纪实文学,通俗小说等作品畅销。

例如《王朔文集》的出版,《北京人在纽约》、《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等“移民文学”热,《废都》、《白鹿原》等小说的出版所形成的“陕军东征”等。

2、对现代化认识的改变在80年代,“现代化”在知识界的想像中,是充满希望的乐观前景。

80年代整个文化氛围的理想主义情绪大体是建立在这种想像的基础上的。

进入90年代,知识分子在整个社会中的作用和位置趋向“边缘化”。

同时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负面效应,使他们意识到现代化发展本身具有的矛盾。

他们开始对自身的价值、曾经持有的文化观念产生怀疑。

因而,在90年代文化意识和文学内容中,80年代那种进化论式的乐观情绪受到很大的削弱,而犹豫困惑、批判和反省的基调得到凸现。

“全球化”的发展也影响90年代人们关于现代化看法。

3、文化分流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分化在90年代,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词,却是“多元化”、“个人化”等。

对于原先那些被理解为集体性或统一性的观念,例如“现代化”、“发展”、“历史批判”等的认识,趋于分化。

90年代的文化区分为三种形态,即“主流文化”(又称国家意识形态文化、官方文化、正统文化),知识分子文化(又称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又称流行文化、通俗文化)文化的分流造成了知识分子群体的进一步分化。

采取何种方式参与现实文化实践,站在什么样的文化立场上发言,成了知识分子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这种分化是在不断的文化争论和文化交流中形成。

其中最为重要,规模最大,影响也最为深远的是1993—1995年间关于“人文精神”的论争。

90年代文学的主要冲突,从80年代针对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提倡文学的“独立性”,更多地转移到文学创作与商业操作之间的冲突上来。

“雅”与“俗”、“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区分也被重新提出。

二重要文学现象1、文学潮流的淡化。

90年代文学

90年代文学

第33章 90年代文学思潮1、名词:人文精神(北大03)2、结合对人文精神的讨论,分析90年代文学的走向。

(北师02)3、90年代中国文学发生了哪些变化?略评其得失。

(复旦99)4、简述90年代重要的文学现象。

(清华01)8、列举近几年出现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不少于5个),并选择其中一个热点问题进行分析。

(南师01)9、90年代文学比起80年代文学,有哪些变化?(上海大学03)说出至少3个90年代文学流派,并以其中一个为例,说明该流派形成原因、背景、特点以及艺术缺失。

(陕西师大2009)第34章90年代小说述评试论九十年代小说创作的现状。

山大011、名词:新写实小说(武大98、01、02,华中师大01、人大02、华师大03)新写实小说华东师大2008、南师大20092、结合具体作品说明新时期“新写实”小说的主要特征。

(北师98)3、论述: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池莉小说的艺术特点。

(北师2000)4、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新写实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广西师大03)5、结合作品谈谈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

(陕西师大05)6、新写实小说的特点?(山大05)7、1989年,()杂志开辟了“新写实小说大联展”的专栏。

(南大2005)8、以池莉、方方、刘震云、刘恒为例,简述“新写实”小说派的创作特色,并谈谈他们审美上的缺陷及原因。

(南大2005)9、名词:《烦恼人生》(首师05、陕西师大06)10、90年代晚生代女作家个性化写作的主要特征。

(南大2000)11、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的主人公是(23)。

(南大2005)12、新生代小说“在边缘处叙事”的写作特点。

(山师04)13、新生代小说在边缘处写作的优势。

(山师05)14、名词:王小波(人大03、山大05)15、名词《长恨歌》(厦门大学05)16、名词:《活着》(首师07)17、长篇小说《檀香刑》的作者是()。

(山师05)18、《白鹿原》中所蕴涵的乡土文化母题。

中国20世纪90年代文学梳理

中国20世纪90年代文学梳理

中国20世纪90年代文学梳理一、背景·80年代末,面对市场经济的浪潮,文学也出现了盲目适应市场化的潮流。

·“文学商业化”倾向是文学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经之路。

·90年代以后,“重建失落的人文精神”成为文学领域的主要思想,许多作家开始深入反省,整个文学创作领域进入了一个以“追求人文精神、关切现实人生、高扬个体感性为主导的深入发展阶段。

·出现了多种内涵题材作品:新写实小说、先锋小说、女性小说、历史题材、反腐题材、少数民族文学。

二、主要内容(一)新写实小说·特点:注重写实性,注重对生存欲望和生命本能的表现、对生存状态和生活本相的还原。

·主要作家:1. 刘恒(1954-):原名刘冠军,作品多写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擅长用写实的笔触生动传达生活原色。

代表作《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被第五代导演张艺谋改编为电影《菊豆》)。

描写生存状态与关注食与性。

通过对女人母性与悲惨命运揭示民以食为天。

2. 池莉(1957-):代表作《烦恼人生》(标志着新写实小说的诞生,描写吃喝拉撒睡的生活细节,表现生活无可奈何的平凡与烦恼,呈现出于传统现实主义的特色)、《小姐,你早》、《生活秀》。

近期有变化的作品是《你以为你是谁》对人生严肃哲学命题展开更深刻的探寻。

3. 方方(1955-)原名汪芳,代表作《风景》,被誉为“新写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新写实小说中最富现代主义色彩的一篇。

4. 刘震云(1958-):代表作《一地鸡毛》,擅长以朴实的笔墨苗雪普通人的平常生活。

擅长用反讽来叙述生活细节、从中透视出时代的深刻变化和人物的心理波澜。

(二)先锋小说1. 苏童(1903-):代表作《妻妾成群》(以历史颓败刻画,温馨而伤感。

显示了苏童对历史的特殊感觉方式。

带有一种回归现实主义传统的意象。

被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米》(带有欺诈、诱惑、阴谋、复仇,对女性悲惨命运的浓郁感伤。

90年代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简答题

90年代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简答题

一、90年代文学创作背景1. 社会变革:我国在90年代经历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的巨大变革,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进使得我国社会发展迅速。

2. 文学环境:经济改革的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学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90年代文学创作环境呈现出多元化和开放化的特征。

二、90年代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1. 反传统、反古典:90年代文学作家不再拘泥于传统文学形式和古典文学题材,开始尝试新的写作方式和题材表现手法,展现出了对传统文学的颠覆和批判。

2. 现实主义:90年代文学作品更加注重真实生活的描写和关注社会现实,呈现出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剖析和批判精神。

3. 多样化的题材和风格:90年代文学创作呈现出多样化的题材选择和风格创新,作家们在文学创作中尝试了更多的实验性与探索性,呈现出了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的文学形态。

4. 心理描写和个体意识:90年代作家在文学创作中更加关注个体内心世界的表现和个体意识的觉醒,作品中心理描写更加真实细腻,展现了更加深刻的人物心灵世界。

5. 文化多元与全球化:90年代文学作家开始接触到更加广泛的国际文化与文学,作品呈现出了更加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视野和风格。

三、90年代文学创作的代表作品1. 《余华作品集》:余华的作品《活着》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精神成为了90年代我国文学的代表作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2. 《王蒙作品集》:王蒙的作品《黄河青山》以其对传统文化的颠覆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观察成为了90年代我国文学的又一代表作品。

3. 《韩寒作品集》:韩寒以其简洁直白的文风和对年轻人生活状态的观察成为了90年代我国文学的新生代代表作家,作品《三重门》等成为了当时青年读者喜爱的文学作品。

四、90年代文学创作的影响与意义1. 社会意义:90年代文学创作的多元化与开放化使得我国文学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取得了更好的平衡,为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创新动力,成为推动我国文学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

九十年代文学

九十年代文学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发表时间1999~2002年 , 2005评出) 《张居正》 作者 熊召政、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2.11 《无字》 作者 张洁、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2.1 《历史的天空》作者 徐贵祥、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4 《英雄时代》 作者 柳建伟、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3 《东藏记》 作者 宗璞、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4
6、“断裂问卷”事件 由朱文、韩东等人发起并整理的《断
裂:一份问卷和五十六份答卷》的调 查。这份问卷调查,以“新生代”作 家为调查对象,共设计了12个问题, 主要涉及到现存的文学秩序等一系列 重大问题。
在一些重要问题的回答上,90%以上的
人均认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对其写作没 有意义,鲁迅对当代文学无指导意义, 作家协会没有存在的必要,茅盾文学奖 和鲁迅文学奖没有积极作用等。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08年)获奖作品为四 部长篇小说, 贾平凹的《秦腔》、 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麦家的《暗算》、 周大新的《湖光山色》。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张炜《你在高原》(10卷)作家出版社,2010.3 ; 刘醒龙 《天行者》《十月》2009.4期 ;人民文学 出版社 2009.5 莫言《蛙》,《收获》2009.6期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12 毕飞宇《推 拿》,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9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3
三、九十年代以来文学的总体状况 1、“三元一体”格局形成 2、个人化写作立场普及
3、文学潮流的淡化
4、长篇小说创作的兴旺
1998年的长篇创作,据统计有800
部左右。最值得关注的长篇,主 要是《尘埃落定》《人寰》《故 乡面和花朵》《第二十幕》和 《高老庄》。

九十年代中国文学概述

九十年代中国文学概述

• 新市民小说
邱华栋《手上的星光》、何顿《生活无罪》、 池莉《来来往往》
• 现实主义冲击波
谈歌《大厂》、关仁山《大雪无乡》、周梅 森《人间正道》
• 散文创作的繁荣与多元化
王安忆
在八九十年代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80初到80中)——“雯雯系列”小 说 • 第二阶段(80中到80末)——《小鲍庄》、 《大刘庄》审视民族文化,“三恋” 性爱题 材 • 第三阶段(80末到90)《叔叔的故事》、 《纪实和虚构》、《长恨歌》为代表,把个人 与历史、文化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等时代问题 引向一种关于精神性的思考
九十年代中国文学概述
• 背景:
——市场经济意识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消费主义/利益主义为核心的经济理性主 义 覆盖各个领域 ——文化结构多元
• 新历史小说
陈忠实《白鹿原》、刘震云《故乡天下黄 花》 、余华《活着》 、莫言《丰乳肥臀》 、 王安忆《长恨歌》等
• 私人叙事与身体写作
陈染《与往事干杯》、《私人生活》、林白 《致命的飞翔》、《一个人的战争》等
王朔
王朔作品的大众文化特征 : • 消费与娱乐 • 批量与复制 • 利用大众媒体
余华与《活着》
• 余华(1960-今) 当代作家,浙江海盐县出生。 著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 门远行》、《鲜血梅花》、 《一九八六年》、《四月三 日事件》、《世事如烟》、 《难逃劫数》、《河边的错 误》《古典爱情》《战栗》 等,茶馆篇小说《在细雨中 呼喊》、《活着》、《许三 观卖血记》《兄弟》,也写 了不少散文、随笔、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说获得意大利卡佛文学奖 等多个国际奖项,译成多国 文字出版
“先锋”
——现代中国文学的“先锋小说”,特指 以格非、残雪、余华、苏童等人为代表 的在80中期到90初期的创作 ——先锋的性质和特点可大体归纳为四点: 反叛性 、先导性、流动性 、悲剧性

结合人文精神分析90年代文学走向发展的特点

结合人文精神分析90年代文学走向发展的特点

结合人文精神分析90年代文学走向发展的特点
90年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人文精神的重塑和转型期。

在这个时期,许多作家开始探索个体与社会、个体与历史、个体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90年代文学呈现出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人们对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进程带来的问题和冲击产生了深刻关注。

作家们通过作品表达了对社会问题、人性弊端、权力腐败等的批判,揭示了社会阶层困境和人性的矛盾。

其次,90年代文学追求主体性和个体价值的表达。

作家们开始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主观意识,追求真实的个人体验和内心世界的表达。

他们通过多元化的叙述形式和个体化的人物塑造,呈现了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再次,90年代文学关注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的问题。

在社会转型期,对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的困惑和反思成为了作家们关注的焦点。

这一时期的作品中,经常涉及历史事件、个人命运与历史背景的关系、个人身份认同等话题,对历史情感和文化认同进行了深入探讨。

此外,90年代文学还注重对生命、存在的思考和探索。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人们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问也愈发显得重要。

作家们通过小说、诗歌等形式,描绘个人的生命体验、内心的苦闷与迷茫,探寻存在的意义和真理。

综上所述,90年代文学走向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追求主体性和个体价值的表达、关注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以及对生命、存在的思考和探索。

这些特点体现了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观,也为中国文学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90年代的文学状况

90年代的文学状况
4,大众文化在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之下,赢得了最为广泛的读 者和市场。这个时期几乎所有的“文学现象”都与传媒有关,人们 对文学的关注,是受传媒左右,在传媒的影响下产生的。
二、90年代文学的总体状况
1、精英文学、大众通俗文学、主流意识形态文学三元鼎立格局 的形成。
①如果把此一时期中国文学的总体格局看成是一个金字塔的话, 那么,大众通俗文学就是它的基座,主流意识形态文学是它的塔身, 而精英文学则是它的塔尖。 ②中国的大众通俗文学经历了“从支流到合流再到主流”这样 一个曲折的过程。进入90年代后,大众通俗文学以颇具规模的文化 市场为依托,更加锐不可当,颇顺利地占据了文学的主流地位。不 作家弃雅从俗,从雅文学队伍中分化出去,加盟大众通俗文学创 作阵营。 ③主流意识形态文带有强烈的中心意识形态色彩,是国家权威 意志和利益、国家正统意识形态在文学上的代表。
在情节处理方面,几乎看不到贯穿始终的一条情节线索,
所能感受到的只是许多人在同一背景下活动。不过,尽管文 学形态改变了,但“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来描写”这种现实 主义的本质特征并没有变。
②现实主义创作实践:
陈忠实的《白鹿原》、余华的《活着》、张炜的《九月寓 言》、贾平凹的《怀念狼》、张平的《抉择》、王蒙的《季 节三部曲》、王安忆的《长恨歌》、池莉的《来来往往》、 张洁的《无字》,以及谈歌、何申、关仁山的《大厂》、 《穷人》、《年前年后》、《破产》,刘醒龙的《分享艰 难》、《威风凛凛》,李贯通的《天缺一角》等。
②对于“人文精神”的界定:袁进认为:人文精神“是对人‘存 在’的思考,对人生价值、生存意义的关注”;王蒙则强调:“人 文精神应该承认人的差别而又承认人的平等。” ③讨论的焦点问题:焦点之一是如何看待当前的人文精神状况, 如何评估市场经济大潮中文艺的“俗化”现象,如何看待文艺的价 值和功能。焦点之二是重建人文精神的现实性和可能性以及人文知 识分子对价值重构的作用。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二章90年代小说简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二章90年代小说简述

2、描摹凡俗小人物
抛弃和拒绝含有强烈政治色彩的人物,将民间生活 中的凡人写入小说
剔除英雄色彩和不食人间烟火成分,描绘普通平凡、 甘于庸常、顺应承受着生活愚弄的小人物 刘震云《单位》、《一地鸡毛》
主人公小林在单位打开水扫办公室, 替领导搬家,不断地小心翼翼地与 同事们“通气” 替老婆跑调动、给孩子办入托、排 队买大白菜、买炭送老师……
《长恨歌》集合了王安忆对于上海全部的认 识和想象
叙事方式:冷静、实在、密不透风、细腻, 以绵密的语言和冷静的理性思考,将人物与 上海历史、文化精神融合
综合使用象征、隐喻、移情等手段,淋漓尽 致地呈现丰富多彩、贴近事物精神本质的意 象群,描写生活琐事、人物心境
四、长篇小说
(一)路遥与《平凡的世界》 原名王卫国,陕西清涧县王家堡村人 82年从事专业创作,主要作品有《惊心动 魄的一幕》、《人生》、《在困难的日子 里》、《平凡的世界》等 创作的主旋律:深刻理解农民对生活状况 的焦灼与痛苦,农村中小知识分子对于生 活幸福的追求、人格解放的渴望和对于文 明的接受和向往
2、90年代女性写作 探讨女性性别意识和内心世界以及心路历程 探讨女人与男人、女人与女人、女人与自我 在女性自我探索中,有的描述女性身体语言 包括性心理、性体验 “个人化写作”特征强化 林白、陈染、徐小斌、徐坤、海男、张欣、 须兰以及被称作美女作家的卫慧等
林白的小说具有诗化和情绪化的抒情特点, 《同心爱者不能分手》、《子弹穿过苹果》、 《守望空心岁月》等表现了她心中完美的女 性形象与男性中心社会的强烈冲突,《一个 人的战争》描写女性个人成长史,以表现女 性的性体验和身体感受而令人侧目
方方的《风景》
汉口河南棚子的一个码头工人 的家庭,全家11口人挤在13平 米的小屋里 “小屋里有一张大床和一张矮矮的小饭桌。装衣物的 木盆和纸盒堆在屋角。父亲为两个女儿搭了个极小 的阁楼。其余的7个儿子排一溜的睡在夜晚临时搭的 地铺上。父亲每天睡觉前点点数,知道儿女都活着 就行了。然后他一头倒下枕在母亲的胳膊上呼呼地 打起鼾来,每7分钟一趟的火车也惊不醒”。

90年代的文学创作

90年代的文学创作

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

1.池莉
池莉作品及介绍



从1987年发表《烦恼人生》开始,她便一步 步 回溯人的成长经历,创作了《不谈爱情》和 《太阳出世》等作品,与第一篇合称‚人生 三 部曲‛;其他还有《白云苍狗谣》以及描绘 女 人生存坎坷与无奈的《你是一条河》等。她 以 ‚烦恼‛作为人生的基本底色,冷静、出色 地洞 察了身外的世界对人本体存在的侵扰;庄建 非 和吉玲(《不谈爱情》)在最富浪漫气息和幻想 天地的‚爱情‛领域,过早地涉猎并完成了 婚姻 的实质,面纱撕去后赤裸裸的世俗与琐细、 抱 怨与争吵替代了原本活泼、自在、自由、有 趣 的青春生活,自由的爱情浪漫被‚过日子‛ 的庸 常与口角所遮蔽,男女双方家庭地位的较量
张洁作品及介绍

图为 张洁 与文坛 巨星谢冰心
女性小说作家群体

2. 残雪
残雪作品及介绍

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以其荒诞、变形等超 现实主义的创作特征而震动文坛。代表作品 有短篇小说《山上的小屋》、《阿梅在一个 太阳天里的愁思》、《天堂里的对话》,中 篇小说《黄泥街》、《苍老的浮云》,长篇 小说《突围表演》等
90年代的文学创作
90文学
8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动和文学自身的变动,文 坛在悄然间也开始了新的嬗变。首先是所谓通俗文学实为庸俗 文学的冲击;其次,一种有意无意地贬低和嘲笑文学的社会性、 时代精神、现实题材乃至深入生活的意义的论调在传播;再次, 有些作品由于片面热衷于描写抽象的人性,削弱了对于爱国主 义、革命英雄主义的宣扬。这一系列变化表明,中国文学再也 无法以旧有的方式存在,作家和批评家都必须对新的文学现象 作出回应,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选择新的生存策略和发展方 向。90年代文学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90年代文学学习心得

90年代文学学习心得

90年代文学学习心得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书——《90年代文学》。

这是当时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而编写的文集。

它包括报告文学、诗歌、小说、散文等几个部分。

其中有不少篇目让我感受颇深。

首先,那就是四个人物:从他们身上看到了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里的劳动者朴素的思想情操和勤劳善良的品质;又看到了他们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作家们真实细腻地描绘出他们所见、所闻、所历、所亲历的风土人情及自然景观,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另外,还可以看到文章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最后,每位作家都用自己独特的笔调记录下自己内心的感悟和体验,表达了自己的喜怒哀乐。

比如说我很欣赏老舍的作品,因为我觉得老舍的作品贴近现实生活,通过平凡的事件折射出不平凡的道理,使人读起来兴趣盎然,令人回味无穷。

再次,也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就是各种类型的作品都展示了人们精神世界的多姿多彩,但同时又不乏现实意义。

有的关注现实生活,反映了“文革”前夕人民群众对新旧社会制度的不满和渴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有的则揭露批判了封建思想和腐朽文化,表现了知识青年要求上进的愿望;有的歌颂赞扬了坚持真理,不畏强暴的勇士;有的则塑造了勤劳、善良、淳朴、宽容的劳动妇女形象……虽然作品各异,但都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激情。

总之,这本书给予我许多启迪,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开阔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的认识水平。

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是由于个人经历和知识水平的局限性。

相信随着我阅历的增加,知识的扩充,将会更加清楚地理解书中所讲述的一切。

90年代当代文学的三无状态

90年代当代文学的三无状态

90年代当代文学的三无状态
摘要:
一、引言
二、90 年代文学的三无现象
1.无大师
2.无名著
3.无序
三、总结
正文:
一、引言
在20 世纪90 年代,中国当代文学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被称为“三无状态”。

这种现象引起了文学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文学标志。

本文将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以期从中发现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二、90 年代文学的三无现象
1.无大师
在20 世纪90 年代,文学界没有出现像鲁迅、郭沫若、巴金等公认的大师级作家。

这一时期的作家,虽然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前述大师相比,无论是在文学影响力还是艺术成就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使得90 年代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无大师”的状态。

2.无名著
在90 年代,尽管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但却没有一部作品能够堪称为名著。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为关注现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诗歌和散文,但在艺术价值和影响力上,均未能达到名著的高度。

这种现象与文学史上其他时期,如20 世纪50 年代、80 年代等,存在明显差距。

3.无序
90 年代文学的另一个特征是无序。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缺乏明确的方向和统一的风格。

作家们在文学创作上,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

这使得文学作品在风格、主题和表现手法上,各具特色,但同时也导致了文学创作的混乱和无序。

三、总结
综上所述,20 世纪90 年代的文学呈现出“三无状态”,即无大师、无名著、无序。

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和文学发展规律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90年代长篇小说的风格:多元的艺术风格
1、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风格 • 1)“陕军”:陈忠实、贾平凹、路遥等 • 2)50年代的作家:王蒙、陆文夫、刘心武等 • 3)“知青作家”:张承志、王安忆、史铁生,铁凝等 2、西方现代派技巧 • 1)先锋小说:残雪、苏童、余华、莫言、格非等 • 2)新写实小说:刘震云、刘恒、池莉、方方 • 3)“晚生代”:陈染、林白、海男(她们的长篇更注重“私 人性”和“人性”特征,其表现风格更随意,在书写灵性的同 时,甚至无视社会公共空间的存在。)
朱文、韩东、鲁羊、徐坤、刁斗、李冯、王 彪、述平、邱华栋、毕飞宇、刘继明等, 作为新生代小说的代表作家,他们以对自 我人生与心态的录写与描绘,以对他们这 代人的生活境遇和精神状态的深刻体验和 生动叙写,成为九十年代文坛的一种景观。 他们虽然在题材的选择、艺术的追求、创 作的风格等方面各不相同,但由于他们出 生与生活的文化、文学的背景相近,使他 们的文学创作与追求有着许多相近之处。

• •
1、大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通俗化的作品 2、重视文学的娱乐功能——“看点”、“卖点”

90年代的大众通俗小说有三大特点:
• (1)台湾文学中的通俗文学作品被更 大规模地引进大陆。如金庸的新武侠小说,
琼瑶的言情小说,梁凤仪的新财经小说,高 阳的新历史小说等。
• (2)公安题材创作成为通俗文学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纪实的,还是虚
• 新体验小说:是对“新写实小说”的一种发展和 继续,它是在“新写实小说”对真实性的注重基
础上,进一步强化“小说”与“真人真事”的联
系,使小说具有了某种“新闻”的性质。
它要求作家在创作之前亲身体验他所要表现的
某种生活环境,甚至自己暂时加入到那种生活当 中,以取得与所要表现的人物相同的“心理体 验”,从而使作品更具“现场感”。
新体验小说
• 二、作家作品 • (1)毕淑敏:《预约死亡》《预约财富》 等 • (2)陈建功:《半日跟踪》等 • (3)王愈奇:《房主》等 • (4)关仁山:《落魂天》等 • (5)母国政:《在小酒馆里》等 • (6)许谋清:《富起来需要多少时间》
新生代小说
新生代小说


一、概述
新时期文学创作步入九十年代以后, 一些年轻的小说家脱颖而出登上文坛,成为 九十年代令人关注的文学现象。他们以对自 我人生与心态的书写与描绘,以对他们这代 人的生活境遇和精神状态的深刻体验和生动 叙述,成为九十年代文坛的一种景观。他们 被人们称为“晚生代作家”,或叫做“新生 代作家”,或叫做“文革后作家”,或称为 “六十年代出生作家”。
• (三)不同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立场的公开呈现。 • 1、主流文化:国家意识形态文化、官方文化、正 统文化 • 2、知识分子文化:高雅文化 • 3、大众文化:流行文化、通俗文化 • 各种文化现象常常互相交叉、渗透。 • 在80年代,文学讨论的重点是“文学与政治” 的关系;在90年代,文学讨论的重点是“文学与商 业”的关系,“雅”与“俗”,“纯”文学与“通 俗”文学的关系。

环顾90年代文坛,我们目睹的确实是一 幕幕丰富多彩的景象:新状态、新体验、女 性写作、新都市、新现实主义、新生代、新 人类、后先锋……各领风骚,带给我们一种 热闹而新奇的刺激。 • 作家对于文学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的变 化,文学工具论、文学神圣论、文学游戏 论……等等是各有市场,甚至公开宣称“玩 文学”的也大有人在。我们已听不到80年代 那种“共名”的、宏大的时代之声。
• 文学似乎也早已丧失了“共同语言”,萦绕 我们耳边的只是各种各样的“众声喧哗”和 “南腔北腔”。 • “多元化”局面的形成离不开内、外两 方面的原因。从外部来讲得之于文学组织、 监督、管理、制约方式的改变或转化以及显 在的意识形态功能的减退或松驰;从内部来 讲则源于作家主体个性意识、创造意识等 “元”意识的真正觉醒。

• •
(三)90年代长篇小说创作的总体评价
1、贴近现实生活,当代色彩浓厚(内容上) 贴近生活,在较深层次上反映当代改革进程和社会生活,具 有较强的时代精神和时代色彩,主要表现在“主流文学:。 如周梅森的《人间正道》和反映股市风云的《天下财富》等, 陆天明《苍天在上》,张平《抉择》 2、艺术创新,富有个性(艺术形式) 阿来《尘埃落定》:展示了富有新鲜感的画面,描写” 傻子“的形象,土司制度随傻子而消亡。藏族的风俗,民情, 人性,让读者看到了真正的生活。
3、审美性的作家文学 •
这里的“作家文学”指的是那类可以更好的 弘扬作家的艺术个性,并以艺术探索和审美性的 艺术创作为其创作的重要追求的作家创作的文学。 如陈忠实《白鹿原》,贾平凹《废都》,刘震云 《故乡的面和花朵》,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王安忆《长恨歌》,徐小斌《羽蛇》,藏族女作 家央珍《无性别的神》,阿来的《尘埃落定》, 陈染《一个人的战争》等。
• •
• (四)90年代长篇小说热带来的某些问题 • 1、长官意志,不按艺术规律创作:下计划, 定题材 • 2、将长篇小说的出版完全变成了一种商业行 为,大肆炒作,欺骗读者。 • 3、创作者,评论者,组织者和出版社对长篇 小说文体不够重视,文体意识淡薄。 • 4、创作主体浮躁。 • 5、 庸俗化的评论和评奖起到了消极作用。
构的;无论是现实的,还是古代的,都拥有 大量的读者。如《黑冰》,《刑警本色》, 《少年包青天》等。
• (3)雅俗共赏,雅俗融合的现象得到 大家的认同。 • 一部分过去从事纯文学的作家涉 足通俗文学的创作,而通俗文学创作的 作家也有了更高品位的审美追求,他们 都做到了雅中有俗,俗中有雅。如刘心 武。
新生代小说
• • • • • 三、新生代小说的艺术特征 1.面对当下人生碎片的写实。 2.书写个人的自我感受与体验。 3.关注世俗生活的本色叙事方式。 4.对于文学形式的关注与探索。
李冯《招魂术》叙写了“我”与女友的关系: “我既不图她的钱,又不想要她的感情, 我只想同她发生一两次性关系。”赤裸裸 地一味追求性欲的满足而无视情感的方式, 成为新生代作家小说欲望描述的一种特征。 韩东《为什么?》:朋友王一民帮李冯办事 误了车,李冯安排他在书房里的长沙发过 夜,半夜里妻子小初却与王一民在书房通 奸,被李冯发现。李冯要妻子告王一民强 奸,小初不同意,她在卧室里割动脉自杀 了。
社会化和私人化的写作,成为90年代文学的一 种景观。
• •


2、写实和写意: 写实:贴近生活,以生活的原汁原味作 为艺术的至境,艺术是生活的照片或翻版。 如《一个都不能少》,写乡村代课老师魏 敏芝; 写意:不满足于贴近生活,照抄生活的 原貌,而是把生活加以变形,充分发挥艺 术想象,讲究神似而不注意形似,甚至于 荒诞化。林白、陈染等人的小说。 写实与写意,与20世纪20年代的“客观 写实”,“主观抒情”类似。
• 三、90年代文学的两极分化发展 • 所谓文学的两极分化,指的是在同一时
期,文学向两个相反的“极”发展,而这两 个极既是反向运动,但同时又可以促成同向 的并行发展以至互相交融,如雅文学和俗文 学、功利与非功利、社会化和非社会化、写 实与写意、纪实与虚构等,都是90年代文学 发展中各种相对称得两极。

(《理论学刊》2004年3期 )
一、文学环境的变化:
• (一)市场经济的全面展开并获得体制上的合法性,带来文 学观念的巨大变化。 • 1、文学观念的“多元化”。 • “一元”代表的是主流、意识形态以及文学的组织者、 领导者、管理者对文学的期许。 • “多元”则更多的是源于文学的内在冲动。文学作为一 种个体性的精神创造活动,它本质上就是反对“统一”、反 对束缚、反对“一元”的,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 “多元化”追求可以说体现的正是对作家的精神创造和文学 内在规律的双重尊重。
• 二、90年代三大板块的文学 • 文学观念的多元性必然导致文学创作的多样化。
90年代的文坛,存在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然而又并 行不悖的三种文学这就是:主旋律文学、通俗文学 和作家文学。 • 1、政治性的主旋律文学:(官方文学、主流文学) • 它产生于90年代初,其出发点是强调文学的宣 传教育功能,要求文学服从于当下的政治需求。为 改革开放服务。它偏重于“写什么”,有较强的政 治性。
• 2、对文学功能与价值认识的拓宽与深化。 • 左翼作家强调:文学为政治服务;强调文学对 人民群众的启蒙教育作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 • 90年代后,人们普遍认为,作为一种审美的意识形 态,文学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审美作用。这种审美功 能主要表现为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作品通过对 对象的艺术的描写,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表现 出作者丰富的感情、深邃的思想,从而给人一种赏心 悦目的审美快感 。
新生代小说
• 二、新生代小说的基本内容 • 1.大都高举欲望的旗帜,在对欲望的张 扬与描述中突出现代青年的生活形态与 人生观念。 • 2. 以自身的生活与心态为模本,细致地 描绘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种种心理心态。 • 3. 努力描述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奋斗 与挣扎。 • 4. 与八十年代作家的创作相比,更加具 有独特的个性化色彩。
• (二)知识分子“理想主义”色彩彻底破灭。 • 过去:生活的参与者,干涉者,殉道者, 理想主义 • 90年代:在市场经济下,衡量一个人价 值、地位的高低——“金钱”。 • 知识分子由过去的狂热、激情逐渐冷静 下来,观照自己,正视现实。 • 一部分人看到了“金钱”的魔力,于是 下海弄潮;一部分人则坚守清贫,苦中作乐; 一部分人牢骚满腹,愤世嫉俗~~~~~
• •

1、社会化和私人化:
文学的社会化:文学事业是社会性的事业,作家应
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文学属于人民, 应该为改革开放事业服务。
文学的私人化:表现性,情感性,娱乐性等。文学
创作又是个人化的。个性,体验性,宣泄性,消闲性,自 由性等属于个人化的特点。
• •
不少作家打出了“私人化”的旗号,推出了一批有相 当影响的作品。如陈染,林白,韩东,卫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