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论文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实验教学论文

通信原理实验教学论文

通信原理实验教学论文关于通信原理实验教学论文1解决思路探讨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并不局限于教会学生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人。

曾任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先生说过:“教育的真谛就是当你忘记一切所学到的东西之后所剩下的东西……是你学习新事物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先生在近期来校的一次“其实你可以”的报告告诉了所有人,人的潜能远未被开发,人们应该有信心、有能力学习。

作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多注意学生行为,引导他们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针对遇到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

1.1梳理信息,树立信心教师试做过相应的实验会发现实验的难点在哪儿,结果怎么样。

根据实验难度区分讲解的程度:对容易的实验项目,让学生自己摸索,鼓励学生胆大细心地使用设备,不要怕实验中出问题,出了问题,也不要惊慌,寻找问题的原因;对难度高的实验项目,提示学生哪里可能出问题,有哪些解决思路,如果有必要,则进行简要演示。

1.2加强预习,加强过程监督预习报告是实验的必备环节,如何去写呢?不少同学认为是把实验指导书的内容抄写一遍。

在第一次实验时,就专门讲解本课程实验的预习方法,如何写预习报告等。

比如告诉学生需写出实验的.基本原理,从理论上计算,信号在系统的每个模块的图形应该是什么等。

实验过程中,考虑到实验室的空间、实验箱的配备以及学生的合作精神,我校的通信原理实验项目主要是二人一组完成,个别同学一人一组,有些同学就利用二人一组的“漏洞”进行投机取巧,比如老师没有走到该实验台面前时,做其他与实验无关的事情。

实验过程中,老师需要记录下每一个学生的实验工作态度,并将其纳入最终的考核评价中。

1.3软件仿真及多媒体教学我校的理论课程绝大部分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方案,实验教学已经部分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

通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要掌握大量的运算及深刻理解其原理,具有一定的难度;通信原理是一门基础而要重要的课程,前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已经出现了很多软件专门针对通信的原理进行探讨、分析[3]。

通信原理论文

通信原理论文

通信技术发展综述(2015级电信二班王杨林)摘要:近几十年来,通信行业迅速发展。

我们从1G快速发展到4G,5G风暴也近在眼前。

我们见证了科技改变世界的力量。

几十年前砖头手机“大哥大”,不仅价格昂贵通信质量也极其差,携带也很不方便。

经过短短数十载的发展我们习惯用智能手机,体验各种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无人超市、智慧城市、无人驾驶技术、智慧医院等等都是通信与垂直行业的有机结合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科技世界。

本文将阐述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带领大家一起回顾一下世界通信技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这一历程。

关键字:通信、智能、科技、发展、历程。

abstracts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decades, the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Our rapid development from 1 g to 4 g, 5 g storm is imminent. We have witnessed the power to change the wor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cades ago brick phone \"big brother\", not only expensive communication quality is also very poor, also is not very convenient to carry. After decades of development, we use smart phones, experience a varie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rings us convenience. No supermarket, the wisdom city, self-driving technology, wisdom, hospital and so on are all communication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vertical industry for us to create a beautiful wor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lead the review of worl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ogether from scratch, from simple to complex of this course.引言:科技引领社会的变革,通信行业的迅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各种的便利。

通信导论论文(合集五篇)

通信导论论文(合集五篇)

通信导论论文(合集五篇)第一篇:通信导论论文对通信工程的认识通信,顾名思义就是信息在人、地点和机器之间进行的有效传送,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通过某种行为或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汉语字典中对通信的解释是,通:设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懂得,彻底明了;传达;往来交接;普遍、全。

信:诚实,不欺骗;不怀疑,认为可靠;崇奉;消息;函件;随便,放任;物体的中心部分。

百度中对通信的解释是:通信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解释,在出现电波传递通信后通信被单一解释为信息的传递,是指由一地向另一地进行信息的传输与交换,其目的是传输消息。

然而,通信是在人类实践过程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传递消息的要求不断提升使得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在各种各样的通信方式中,利用“电”来传递消息的通信方法称为电信,这种通信具有迅速、准确、可靠等特点,且几乎不受时间、地点、空间、距离的限制,因而得到了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现今因电波的快捷性使得从远古人类物质交换过程中就结合文化交流与实体经济不断积累进步的实物性通信被人类理解碍。

通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雷达、导航等几个主要方面,尽管他们在传递信息形式、工作方式和设备体制等方面有差别,但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信息的传递。

信息传输是人类社生活的重要内容。

从古代的烽火到近代的旗语,都是人们寻求快速远距离通信的手段。

以下是通信的发展简史(经上网查得): 1837年,美国人摩斯发明电报机。

1857年,横跨大西洋海底电报电缆完成。

1875年,贝尔发明史上第一支电话。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同时成功研制了无线电接收机。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兄弟,在巴黎首映第一部电影。

1912年,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无线电救了700多条人命。

1920年代,收音机问世。

1920年代,英国人贝尔德成功进行了电视画面的传送,被誉为电视发明人。

1962年,美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启电视卫星传送的时代。

通信原理MA范文

通信原理MA范文

通信原理MA范文通信原理是指用于传输信息的技术和方法,它涵盖了从信息源到接收端的整个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通信原理是连接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基础。

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信道、信号、编码、调制和解调等。

其中,信道是信息传输的物理媒介,可以是导线、光纤、空气等。

信号是经过编码后的信息,可以是电信号、光信号、声信号等。

编码是将信息转化为信号的过程,通常使用二进制编码来表示信息。

调制则是将编码后的信号与载波波形相结合,用来适应信道的传输特性。

解调则是在接收端将调制信号转换为原始信号的过程。

通信原理的具体流程如下:2.编码:信源编码是将数字信号转化为离散码字的过程。

常见的信源编码方法包括哈夫曼编码、算术编码、熵编码等。

信道编码是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和纠错能力,常见的信道编码方法包括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校验码、海明码等。

3.调制:调制是将基带信号转化为适合在信道上传输的调制信号。

调制的作用是将基带信号的频谱移到较高的频段,以适应信道的传输特性。

常见的调制方法包括调幅(AM)、调频(FM)、调相(PM)等。

4.传输:调制后的信号通过信道传输到接收端。

信道传输可能会受到各种干扰,如噪声、衰减、多径效应等。

为了提高传输质量,常使用信道编码和调制方法。

5.解调:解调是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还原为基带信号的过程。

接收端需要根据发送端的调制方式选择相应的解调方法,并进行解调操作,以得到原始的数字信号。

6. 解码:接收到解调后的信号,需要进行信道解码和信源解码两个步骤。

信道解码是为了对错误的比特或码字进行纠正或恢复,常见的解码方法有汉明码、码距、Viterbi解码等。

信源解码是为了将码字还原为原始的信息,常见的解码方法有解压缩、解密等。

7.信息接收:解码得到的信号还原为最初的信息,然后传递给信息的接收者。

接收者可以是人类或机器设备,根据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应用。

光纤通信概述通信原理论文(一)

光纤通信概述通信原理论文(一)

光纤通信概述通信原理论文(一)光纤通信概述通信原理论文光纤通信是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通过利用光纤传输光的方式来传输信息。

相较于传统的电缆传输方式,光纤传输方式有着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大的传输容量,因此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之中。

光纤通信的传输原理由两部分构成:信号的传输和光波的传输。

信号的传输是指电子信号通过光纤中的信号处理器进行数字化,然后通过调制器将其转换为光信号。

光信号的传输是指在光纤中的光信号的传输。

这两部分共同构成了光纤通信的传输原理。

光纤通信的传输速率是指可以在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

它的速率一般用每秒钟传输的比特数(bps)来表示。

光纤通信的传输速率很高,可以达到1Gbps或更高。

由于传输速率越高,传输的数据量越大,因此光纤通信的传输容量也很大。

光纤通信的传输容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可以传输的最大数据量。

传输容量决定了光纤通信可以传输多少数据,传输速率决定了将这些数据传输到目的地所需的时间。

光纤通信主要有两个部分构成:发送端和接收端。

发送端是指发送信息的终端设备,它通常由一个数字到模拟转换器、一个调制器和一个激光二极管组成。

接收端是指接收信息的终端设备,它通常由一个接收器和一个放大器组成。

在光纤通信中,发送端的任务是将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将其通过光纤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的任务是收集光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然后将其发送到接收端的终端设备。

总的来说,光纤通信是一种高速、高容量的通信方式。

它的传输原理由信号的传输和光波的传输构成,传输速率和传输容量都很高。

通过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协调工作,光纤通信可以将信息准确、快速地传输到目的地。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光纤通信在未来的通信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信原理》范文

《通信原理》范文

《通信原理》范文通信原理依托于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通过将信息转化为电信号的形式来实现远距离传输,为人类信息交流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它是对信号传输、噪声抑制、调制解调等过程进行建模和分析的科学方法的总和。

通信原理的核心是信号传输的过程。

信号传输可以分为模拟信号传输和数字信号传输。

模拟信号传输是指通过连续的模拟波形来传输信息,而数字信号传输则是将信息转化为离散的数值序列进行传输。

通信原理的任务就是研究如何正确地传输信号,以及如何对传输过程中的噪声进行抑制和纠正。

它包括了信号调制与解调、信道编码与纠错、多路复用等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在信号调制与解调方面,通信原理研究如何将信息信号转化为适合在传输媒介中传播的信号。

常见的调制技术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等。

解调是指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的过程。

调制与解调技术的发展和改进,直接影响着通信系统的传输质量和容量。

另一方面,在信道编码与纠错方面,通信原理研究如何通过添加冗余信息,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

常用的编码方式有奇偶校验、海明码和卷积码等。

通信原理还研究如何在接收到有错误的信号时,进行纠错处理以恢复原始信息。

纠错码的设计和应用是提高通信系统抗干扰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技术。

多路复用是指将多个信号通过同一传输媒介进行同时传输的技术。

它是提高传输效率和容量的关键手段。

通信原理研究如何通过时分复用、频分复用、码分复用等技术,将多个信号在时间、频率或编码上进行划分,以实现有效的多路信号传输。

通信原理在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框架和模型,为各类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指导思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通信原理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从传统的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再到如今的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和互联网通信,通信原理始终是通信技术研究的基石。

总之,《通信原理》涉及的内容繁多,其中包括信号传输、调制解调、信道编码纠错、多路复用等方面的知识。

通信毕业论文(5篇)

通信毕业论文(5篇)

通信毕业论文(5篇)通信毕业论文(5篇)通信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放射超宽带(uwb)信号最常用和最传统的方法是放射时域上很短的脉冲。

这种传输技术称为“冲激无线电”(impulse radio,简写为ir)。

信息数据符号对脉冲进行调制,其调制方式可以有多种。

脉冲位置调制(ppm)和脉冲幅度调制(pam)是最常用的两种调制方式。

除了要对脉冲进行调制外,为了形成所产生的信号的频谱,还要用伪随机码或伪随机噪声(pn)对数据符号进行编码。

一般是,编码后的数据符号引起脉冲在时间轴上的偏移,这就是所谓的跳时超宽带(th-uwb,time-hopping uwb)。

直接序列扩谱(ds-ss)就是编码后的数据符号对基本脉冲的幅度进行调制,这在冲激无线电(ir)中被称为直接序列超宽带(ds-uwb,direct-sequence uwb),这种调制方式好像特别有吸引力[1]。

对于超宽带信号,也可以通过很高的数据速率来产生而根本不需要具备脉冲的特性。

只要uwb定义所要求的相对带宽或最小带宽在整个传输过程中得到满意,那么,靠放射高速率数据而不是窄脉冲所产生的具有uwb射频带宽的系统,就不应当被排解在uwb系统之外。

诸如正交频分复用(ofdm),在数据速率适当的状况下也可产生uwb信号。

因此,ofdm也是一种超宽带的调制方式。

本文主要争论th-uwb、ds-uwb和ofdm调制方式。

4.1 ppm-th-uwb 调制方式4.1.1 跳时超宽带信号的产生在结合了二进制ppm的th-uwb(二进制ppm-th-uwb或者ppm-th-uwb)中,uwb信号的产生可以系统地描述如下(参见图4-1描绘的放射链路) [1]。

shape \* mergeformat图4-1 ppm-th-uwb信号的放射方案给定待放射的二进制序列b=(…,b0,b1,…,bk,bk+1,…),其速率rb=1/tb (b/s),图4-1中的第一个模块使每个比特重复ns次,产生一个二进制序列:(…,b0,b0,…,b0,b1,b1,…,b1,…,bk,bk,…,bk,bk+1,bk+1,…,bk+1,…)=(...,a0,a1,…aj,aj+1,…)=a新的比特速率rcb=ns/tb=1/ts (b/s)。

通信原理结果论文...

通信原理结果论文...

-4-
S k (t ) Ak cos( 0 t k ) , kT t ( k 1)T ,式中: k=整数; Ak 和 k 分别可以取多个
离散值。 (解决 MPSK 随着 M 增加性能急剧下降) 4.相位不连续的影响:频带会扩展;包络产生失真。 5.相干解调与非相干解调: 相干解调:也叫同步检波,解调与调制的实质一样,均是频谱搬移。调制是把基带信号 频谱搬到了载频位置, 这一过程可以通过一个乘法器与载波相乘来实现。 解调则是调制的反 过程, 即把载频位置的已调信号的频谱搬回到原始基带位置, 因此同样可以用乘法器与载波 相乘来实现。相干解调时,为了无失真地恢复原基带信号,接收端必须提供一个与接收的已 调载波严格同步(同频同相)的本地载波(成为相干载波) ,他与接收的已调信号相乘后, 经低通滤波器取出低频分量, 即可得到原始的基带调制信号。 相干解调适用于所有现行调制 信号的解调。相干解调的关键是接收端要提供一个与载波信号严格同步的相干载波。否则, 相干借条后将会使原始基带信号减弱,甚至带来严重失真,这在传输数字信号时尤为严重。 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属于非相干解调, 。络检波器通常由半波或全波整流器和低通滤 波器组成。它属于非相干解调,因此不需要相干载波,一个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器由二极管 VD 和 RC 低通滤波器组成。 包络检波器就是直接从已调波的幅度中提取原调制信号。 其结构 简单,且解调输出时相干解调输出的 2 倍。 4PSK 只能用相干解调,其他的即可用相干解调,也可用非相干解调。 6.电话信号非均匀量化的原因:P268 非均匀量化的实现方法通常是在进行量化之前,现将信号抽样值压缩,在进行均匀量 化。这里的压缩是用一个非线性电路将输入电压 x 变换成输出电压 y。输入电压 x 越小,量 化间隔也就越小。也就是说,小信号的量化误差也小,从而使信号量噪比有可能不致变坏。 为了对不同的信号强度保持信号量噪比恒定,当输入电压 x 减小时,应当使量化间隔Δx 按 比例地减小,即要求:Δx∝x。为了对不同的信号强度保持信号量噪比恒定,在理论上要求 压缩特性具有对数特性。 (小信号发生概率大,均匀量化时,小信号信噪比差。 ) 7.A 律 13 折线:P269 ITU 国际电信联盟制定了两种建议: 即 A 压缩率和μ压缩率, 以及相应的近似算法——13 折线法和 15 折线法。 我国大陆、 欧洲各国以及国际间互联时采用 A 压缩率及相应的 13 折线 法,北美、日本和韩国等少数国家和地区采用μ压缩率及 15 折线法。 A 压缩率是指符合下式的对数压缩规律:式中:x 为压缩器归一化输入电压;y 为压缩 器归一化输出电压;A 为常数,它决定压缩程度。

通信原理论文

通信原理论文

通信原理论文通信原理是指在通信系统中,传输信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通信原理的研究对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通信原理的发展历程以及通信原理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

通信原理是指在通信系统中,通过信号的传输和处理,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交换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通信原理涉及到信号的产生、调制、传输、解调和接收等过程,是通信系统中最基本的部分。

通信原理的研究内容包括信号的特性、信道的特性、调制解调技术、编解码技术等。

通信原理的研究不仅涉及到电信号的传输,还包括了无线通信、光通信等多种通信方式。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通信原理的发展历程。

通信原理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的电信技术,随着电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原理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

20世纪初,无线电技术的出现使通信原理得到了革命性的发展,随后,调频调相技术的应用使通信原理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0世纪末,数字通信技术的出现使通信原理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通信原理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向了数字信号处理、数字调制解调技术等方面。

21世纪以来,通信原理的研究已经涉及到了量子通信、光通信、卫星通信等多种新兴通信技术领域。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通信原理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现代通信系统已经涵盖了固定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通信等多种通信方式,而这些通信方式的实现都离不开通信原理的支持。

在固定通信系统中,通信原理的研究使得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传输速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通信原理的研究使得移动通信系统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多用户接入等功能;在卫星通信系统中,通信原理的研究使得卫星通信系统能够实现全球覆盖、大容量传输等功能;在光通信系统中,通信原理的研究使得光通信系统能够实现高速传输、大带宽等功能。

总之,通信原理是现代通信系统的基础,通信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对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哈工程通信原理范文

哈工程通信原理范文

哈工程通信原理范文
通信原理是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涉及到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哈工程通信原理主要包括信源、信道、调制与解调等内容。

其次,信道是信息传输的媒介。

信道可以是导线、光纤、电磁波等。

在信道中,信息会受到各种干扰和噪声的影响。

因此,在通信原理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来抵抗干扰和降低噪声。

在通信原理中,我们通常将信号调制为与信道特性相适应的形式进行传输。

调制是将信源信号转换为与之对应的调制信号的过程。

调制有很多种方法,常见的有调幅、调频、调相等。

调制后的信号可以更好地适应信道特性,并且能够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在接收端,需要对传输过程中的信号进行解调操作,将调制信号还原为原始信源信号。

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需要根据调制信号的特性,将其还原为原始信号。

解调技术的选择对通信系统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除了信源、信道、调制与解调外,通信原理中还涉及到编码、解码、差错控制等内容。

编码是将原始信号转换为编码信号的过程,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解码是将编码信号恢复为原始信号的过程。

差错控制是在传输过程中对误码进行检测和纠正的技术,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总结起来,哈工程通信原理涉及到信源、信道、调制与解调等核心内容。

了解并掌握通信原理对于设计和实现通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理解通信原理,并灵活运用其中的技术手段,才能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无线通信的原理及应用论文

无线通信的原理及应用论文

无线通信的原理及应用1. 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成为当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无线通信的原理及应用,并讨论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2. 无线通信的原理2.1 无线通信的定义无线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波等无线媒介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流的过程。

它通过无线设备和系统来实现,在信号的传输过程中,不需要使用任何物理的接触。

2.2 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的特性。

无线通信系统通常由发送端、接收端和信道三部分组成。

发送端将信息转换成电磁波信号,并通过天线将信号发送出去。

接收端接收到信号后,通过天线将信号转换成可用的信息。

2.3 无线通信的频谱分配为了避免不同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的干扰,无线通信频谱进行了分配。

不同的无线通信系统被分配了不同的频段,以避免信号相互干扰。

频谱分配主要由国际电信联盟和各国政府来协调管理。

3. 无线通信的应用3.1 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无线通信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人们可以在移动状态下进行语音通话、短信发送和互联网访问等操作。

目前,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五代(5G),其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3.2 无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WLAN)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在局域网范围内进行数据传输的网络。

它利用无线接入点将移动设备连接到网络中,使得设备可以无线上网。

无线局域网在家庭、办公室和公共区域中广泛应用。

3.3 卫星通信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卫星来进行信息传输的无线通信技术。

通过卫星的覆盖,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连接。

卫星通信在远程农村地区、船舶和飞机等场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4 物联网物联网是指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将物理设备、传感器、互联网和人们进行连接的网络。

物联网可以实现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工厂等应用,通过无线通信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3.5 无线传感网络无线传感网络是由多个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

无线传感器节点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和传输。

网络通信原理论文

网络通信原理论文

网络通信原理论文网络通信原理论文通过网络,我们能实现远距离的通信。

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网络通信原理论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篇一:网络通信原理论文摘要:无线蜂窝网从第一代模拟网络演进到4G(LTE和LTE-A)网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统计截至2011年第2季度,全球各种制式的无线用户数已达到57亿,其中GSM最为成功,用户数达到51亿;随着数据需求的不断发展,包括WCDMA、CDMA2000等在内的3G系统和LTE为代表的4G系统也逐步发展。

在可见的发展期内,各种无线制式将长期存在,共同促进无线通信的发展。

1 传统无线通信技术遭遇技术“瓶颈”到日前为止的各代通信技术,每一代演进都伴随着基础技术的不断发展。

相应的基础技术包括信号传播、编码和网络架构等。

在信号传播方面,1G为模拟技术,2G以后为数字技术;2G多址技术包括时分(如GSM)和码分(如CDMA),3G则为宽带码分,而到了4C则是以正交频分复用(OFDM)为代表的LTE。

每一代技术发展都以提升频谱效率、扩展可用带宽和提升速率为目标,满足不断发展的用户通信需求。

然而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到今天逐渐遇到了“瓶颈”。

传统无线通信频谱效率的最大能力取决于香农定理,当前的各种技术的频谱效率提升已经逐步逼近了香农极限。

如图1所示。

在传统理论下,进一步提升频谱效率相对困难,因此新技术的发展似乎遇到了困境。

近几年,通信业内提到LTE-A大多提到的是更多的天线(MIMO)、更高的带宽和小区间的相互协作等等,看不到什么新技术发展。

对于5G的技术选择,似乎除了量子通信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

然而量子通信还不成熟。

量子通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目前已经实现了部分实验情况下的长距离传输,但距离真正的产业化应用可能还需要5~10年,甚至更长时间。

当然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认为技术的发展会停顿下来,19世纪未曾有科学家认为经典理论已经比较完善,今后的科学家只是做实验来验证前人的理论。

无线通信原理结业论文朱振华

无线通信原理结业论文朱振华

无线通信原理结业论文学校:系别:专业、班级:学号:姓名:移动通信系统特点及发展综述摘要: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及发展历史关键词:移动通信系统TDMA CDMA FDMAAbstract: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development of historyKey word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TDMA CDMA FDMA一、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1.1、什么是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者移动用户和固定用户之间进行的通信,即移动通信的通信双方或至少一方是处于移动中。

1.2、移动通信的特点①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环境恶劣。

②多普勒频移会产生附加调制③移动通信受干扰和噪声的影响④频谱资源紧缺⑤建网技术复杂⑥由于移动环境恶劣,对设备的可靠性和工作条件要求高。

1.3、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单工制(同频单工):通信双方使用相同的工作频率的按键通信方式。

通信双方设备交替进行接收和发射,即发射时不能接收,接收时不能发射优点:移动台之间可直接通话,不需基站转接;收发使用同一频率,不需要天线共用装置;由于收发信机是交替工作的,发信机工作时间相对较短,耗电较少,设备简单,造价便宜缺点:由于收发信机使用相同的频率,当附近有临近频率的电台工作时,就会造成强干扰,要避开强干扰的信道频率,就要允许工作信道的频率间隔教宽;当有两个电台同时发射时,会出现同频干扰;操作不方便半双工制(异频单工):收发信机分别使用两个不同频率的按键通话方式。

这种方式的移动台不需要天线公用装置,适合电池容量较小的设备,基站和移动台分别使用两个频率,基站是双工通话,移动台是按键通话,因此成为半双工优点:受临近电台干扰较小;有利于解决紧急呼叫问题;可使基站载频常发,移动台就处于杂音被抑制状态,不需要静噪调整缺点:按键操作不方便全双工制:通信双方收发信机同时工作,任一方发话的同时,也能收到对方的语音,无需PTT按键。

通信原理期末论文

通信原理期末论文

扩频通信姚彭彭(学号:0812102110)(山东理工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系2008级01班山东淄博255049)⏹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Pengpeng YaoAbstract: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the new modern means of communication, it has strong anti-jamming, anti-and anti-multipath fading performance, spectrum efficiency.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 features, and its development application.Keywords:Spread spectrum,communication,principle,characteristic摘要:扩频通信是现代通信系统中新的通信方式,它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抗衰落和抗多径性能,频谱利用率高。

本文介绍了扩频通信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发展应用。

关键词:扩频,通信,原理,特点1 引言1.1 扩频通信系统概述扩频通信,即扩展频谱通信(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它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同被誉为进入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技术通信传输方式。

扩频通信是将待传送的信息数据被伪随机编码(扩频序列:Spread Sequence)调制,实现频谱扩展后再传输;接收端则采用相同的编码进行解调及相关处理,恢复原始信息数据。

扩频通信系统具备3个主要特征[1]:载波是一种不可预测的,或称之为伪随机的宽带信号载波的带宽比调制数据的带宽要宽得多接收过程是通过将本地产生的宽带载波信号的复制信号与接收到的宽带信号相关来实现的。

通信原理论文

通信原理论文

通信原理论文通信原理是指在通信系统中,信息的传输和处理的基本原理。

它涉及到信号的产生、调制、传输、接收、解调等一系列过程,是通信工程中的基础理论。

本文将从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调制技术、信道编解码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通信原理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首先,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是理解通信系统的基础。

通信系统是指在发送端将信息转换成电信号,通过信道传输到接收端,再将电信号转换成信息的系统。

通信原理涉及到信号的产生和调制,信道的传输和接收,以及解调和信息的提取。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考虑信号的频谱特性、功率谱密度、信道的传输特性等,以保证信息的可靠传输。

其次,调制技术是通信原理中的重要内容。

调制是指将信息信号转换成适合在信道上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方式包括调幅、调频、调相等。

调制技术的选择与应用直接影响到通信系统的性能,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通信场景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并进行相应的信号处理和解调操作。

另外,信道编解码也是通信原理中的关键环节。

信道编解码是为了提高信道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通过纠错码和检错码等技术,对发送的信息进行编码,接收端进行解码,以保证信息的正确传输。

在信道编解码中,需要考虑码率、纠错能力、解码复杂度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传输效果。

总之,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中的基础理论,涉及到信号的产生、调制、传输、接收、解调等一系列过程。

在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应用中,需要充分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调制技术、信道编解码等内容,以保证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推动通信原理的发展与应用。

通信论文(9篇)

通信论文(9篇)

通信技术论文篇一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通信系统对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意义更加突出,已经成为国家科技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电子通信系统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要对移动通信、卫星通信这两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推动我国电子通信系统的深化发展作出努力。

关键词:通信系统论文随着电子通信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通信系统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中,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因此,本文针对电子通信系统关键技术问题的分析可以分别从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这两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展开。

1电子通信系统分析2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问题在电子通信系统的推动下,人们开始享受移动通信所提供的快捷、方面的服务,生活质量也逐渐得到了改善。

例如,移动通信采用分布式天线使传统通信信号弱、易受干扰等不足得到有效的弥补。

这主要是通过在区域范围内安装多个无线信号处理单元,使其产生的传播距离相比载波波长距离更大,在每个无线信号处理单元对信号接收变频和预处理等方面的功能不受到破坏的前提下,对各基本单元信息进行初步预处理、收发和变频操作,以此保证核心处理单元处理功能的实现。

当信息处理单元接收到信息时,通过连接的光纤、同轴光缆使信息处理得以完成。

现阶段,分布式移动通信主要通过以下两种形式来实现:①所有信息接收单元都发射可以与其他单元对应的上行链路信号,而区域范围内安装的信号单元在接收信息并对接收单元进行处理时全部发射下行链路信号,核心接收单元在接收到信号的同时会完成信号处理。

这种实现的方式具有简单、实用性突出的优势,但由于其信号传输过程较复杂,容易受到其他信号的干扰,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子系统容量的增加,因此,应用的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②增加信号接收系统的数量,实现同时处理、分析全部无线电信号。

这是将数据全程接收、处理和应用的一种方式,其相比上一种实现方式,复杂度明显提升,且对无线电信息接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依赖性很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卷积码编码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09级电子2班学生姓名:代洪浩郭俊提交日期:摘要卷积码是P.Elias于1955年发明的一种非分组码。

分组码在编码的时候,先将输入信息码元序列分成长度为k的段,然后按照编码规则给每段附加上r位监督码元,构成长度为n的码组。

各个码组间没有约束关系,及监督码元只监督本码组的码元有无错码。

因此在解码时各个接收码组也是分别独立地进行解码的。

卷积码则不同。

卷积码在编码是虽然也是把k个比特的信息段编成n个比特的码组,但是监督码元不仅和当前的k比特信息段有关,而且还同前面m=(N-1)个信息段有关。

所以一个码组中的监督码元监督着N个信息段。

通常将N称为码组的约束度。

一般来说,对于卷积码,k和n的值是比较小的整数。

通常将卷积码记做(n,k,m),其码率为k/n。

卷积码的编码1.1卷积码编码原理框图图1-1所示为卷积码编码器的一般原理方框图。

编码器有3种主要元件构成,即移存器、模2加法器和旋转开关。

移存器共有Nk级,模2加法器共有n个。

每个模2加法器的输入端数目不等,它连接到某些移存器的输出端;模2加法器的输出端接到旋转开关上。

在每个时隙中,一次有k个比特从左端进入移存器,并且移存器各级暂存的内容向右移k位。

在此时隙中,旋转开关旋转一周,输出n个比特(n>k)。

Nk级k个比特移存器2每输入k 比特旋转一周图1-1 卷积码编码器原理方框图下面我们用两种方法来实现如下题目:设(2,1,2)卷积码的输入、输出关系为112c b b =+,223c b b =+,若输入序列为[1 1 0 0 1 0 1 0 1 0 0 1 1 1 1],试编写输出卷积码。

根据题意,我们可得卷积码(2,1,2)的框图如下:图1-2 (2,1,2)卷积码编码器方框图左边是信息的输入,每个时隙中,只有1个比特的输入信息进入移存器,并且移存器各级暂存的内容向右移1位,开关旋转一周输出2个比特。

所以,它的码率等于1/2。

每当输入1比特时,该编码器输出3比特C1C2,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如下:C1=b1⊕b2 C2=b2⊕b3上式中,b1是当前输入信息位,b2和b3是移存器存储的前两个信息位。

对于(2,1,2)卷积码,有4个状态:00 01 10 11 ,分别用a, b, c, d 来表示,则我们可得移存器状态和输入输出码元的关系,如表1-1表1-1 移存器状态和输入输出码元的关系根据该表所示的移存器状态和输入输出码元的关系,我们可得(2,1,2)卷积码的码树图,码树的起点是初始状态,即以a 点为起点,假如规定:输入信息位为“0”时,则状态向上支路移动;输入信息位为“1”时,则状态向下支路移动。

图中的a、b、c、d 就是表示下图中的四种状态。

下图为(2,1,2)卷积码的码树图:1.2卷积码状态图由上图可知:前一状态a 只能转到下一状态a 或b, 前一状态b 只能转到下一状态c 或d,按照表1-1和图1-3所示的规律,可以画出(2,1,2)卷积码的状态图,如下图1-4所示。

图中,虚线表示输入信息位为“1”时状态转变的路线,实线表示输入信息位为“0”时状态转变的路线;线旁的2位数字是编码输出比特,利用这种状态图可以方便的从输入序列得到输出序列。

图1-4 (2,1,2)卷积码状态图1.2卷积码的网格图将状态图在时间上展开,可以得到网格图,如图1-5所示图1-5 (2,1,2)卷积码网格图图中画了5个时隙,从该网格图中可以看出,在第四时隙以后的网格图形完全是重复第三时隙的图形。

如果给出输入信息位为1 1 0 0 1时,从该网格图中可以得到输出编码序列是:10 01 10 01 10,则用网格图表示编码过程和输入输出关系比码树图更为简练。

解题方法根据以上各图形,下面我们用两种方法来完成该题目。

解法一:用以前学过的C语言来实现,所用的软件为:Win-TC.根据以上各图形,则可以用C语言知识来编写程序,我们所编写的程序如下:#include <stdio.h>#include "conio.h"#include "math.h"#include <stdlib.h>#define N 100int encode(char f,int m){ int b1,b2,b3,c1,c2;b1=m;if(f=='a') b2=0,b3=0;elseif(f=='b') b2=1,b3=0;elseif(f=='c') b2=0,b3=1;else b2=1,b3=1;if(b1==b2) c1=0;else c1=1;if(b2==b3) c2=0;else c2=1;printf("%d%d",c1,c2);printf(" ");}char nextstate(char f,int m){ switch(f){ case 'a':{ if(m==0) f='a';else f='b';};break;case 'b':{ if(m==0) f='c';else f='d';};break;case 'c':{ if(m==0) f='a';else f='b';};break;case 'd':{ if(m==0) f='c';else f='d';};break;}return(f);}void main(){ char f='a';int e,i,n;int input[N];int encode(char f,int m);char nextstate(char f,int m);printf("please input the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n"); scanf("%d",&n);printf("\n");printf("please input the information bits:\n");for(i=0;i<n;i++)scanf("%d",&input[i]);printf("the output sequence:\n");for(i=0;i<n;i++){ e=input[i];decode(f,e);f=nextstate(f,e);}getch();}在Win-TC的命令窗口输入上述程序后,再运行,然后得到如下提示:“please input the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在提示后面输入:15(因为题目中给定的序列是15位,所以此处输入15,当然也可以输入其他小于100的整数,但是一定要和后面输入的序列的位数一致。

)输入“15”后,将会出现如下提示:“please input the information bits:”。

这时就要输入特定的15位序列(序列长度与前面输入的数字一致)。

然后程序运行后的结果如下图所示:以下还有一个程序是在编写的C语言程序中直接输入题目中的序列,然后直接运行也能实现上述结果,该程序如下:#include <stdio.h>#include "conio.h"#include "math.h"#include <stdlib.h>#define N 15int decode(char f,int m){ int b1,b2,b3,c1,c2;b1=m;if(f=='a') b2=0,b3=0;elseif(f=='b') b2=1,b3=0;elseif(f=='c') b2=0,b3=1;else b2=1,b3=1;if(b1==b2) c1=0;else c1=1;if(b2==b3) c2=0;else c2=1;printf("%d%d",c1,c2);printf(" ");}char nextstate(char f,int m){ switch(f){ case 'a':{ if(m==0) f='a';else f='b';};break;case 'b':{ if(m==0) f='c';else f='d';};break;case 'c':{ if(m==0) f='a';else f='b';};break;case 'd':{ if(m==0) f='c';else f='d';};break;}return(f);}void main(){ char f='a';int e,i;int input[N]={1,1,0,0,1,0,1,0,1,0,0,1,1,1,1}; int decode(char f,int m);char nextstate(char f,int m);printf("the input information bits:\n");for(i=0;i<N;i++)printf("%2d",input[i]);printf("\nthe output sequence:\n");for(i=0;i<N;i++){ e=input[i];decode(f,e);f=nextstate(f,e);}getch();}程序运行后的结果如下:解法二:这种解法利用的是卷积码解析表示法,卷积码的解析表示法大致可以分为离散卷积法,生成矩阵法,码多项式法。

根据题目所给的(2,1,2)卷积码,并且由输入输出的关系:C1=b1⊕b2 C2=b2⊕b3我们可得卷积码的编码器如下图:由上图可知,该编码器有1个输入端,2个输出端。

若输入序列m(x)=(m0 m1 m2 m3 m4…….),则对应的两个输出的序列分别为:C1=(C01 C11 C21 C31 C41……)和C2=(C02 C12 C22 C32 C42 ……)相应的编码方程可写为:C1=m(x)*g1 C2=m(x)*g2 C=(C1,C2)其中的“*”表示卷积运算,g1和g2分别表示编码器的两个冲激响应,即编码器的输出可以又输入序列和编码器的两个冲激响应卷积而得到,故称为卷积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