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生技术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合集下载

稻鸭鱼共养殖技术

稻鸭鱼共养殖技术

稻鸭鱼共养殖技术
稻鸭鱼共养殖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水稻田生态系统和鱼类生态
系统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将鸭和鱼放养在水稻田里,形成一种三者共生的关系。

鸭子吃掉了水稻田里的杂草和昆虫,还可以产生粪便,为水稻提供肥料;鱼则在水稻田里生长,可以吃掉鸭子所产生的粪便和水稻田里的浮游生物,同时也为水稻提供肥料。

稻鸭鱼共养殖技术有很多优点。

首先,它可以提高水稻田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又可以增加养殖的鸭子和鱼的收益。

其次,这种模式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

最后,这种模式也可以提供更健康的食品,因为鸭子和鱼在自然环境下生长,不需要使用激素和抗生素等药物。

当然,稻鸭鱼共养殖技术也有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如何协调三者之间的生态关系,如何控制水质和水量,如何防止鱼类疾病等等。

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问题也将逐渐得到解决。

总之,稻鸭鱼共养殖技术是一种具有很大发展前景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可以为农业和环境带来很多好处。

- 1 -。

稻田养鸭对稻田生态环境的影响

稻田养鸭对稻田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国稻作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广,产量高,但长期单一种植模式资源利用率低,化肥农药使用量大,不但影响经济效益,而且土壤生产能力逐年下降,稻田生态环境进入恶性循环。

稻田养鸭能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有效提高稻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最终实现增产增收。

本文就稻田养鸭对稻田区域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进行阐述,希望能为我国发展生态农业提供借鉴材料。

1稻田养鸭对稻田大气的影响稻田养鸭对大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变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王华[1]通过研究发现鸭子的活动破坏了土壤缺氧还原层,增加了土壤氧气含量增加,以及减少水稻的无效分蘖和杂草,从而降低CH4的排放通量。

李成芳等[2]研究发现,稻田养鸭组的N2O释放量虽然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但稻田养鸭能有效抑制CH4的排放,最终降低CH4和N2O总排放量,显著减少综合温室效应。

展茗等[3]研究发现养鸭稻田的地上部分(植株)和地下部分的CO2高于对照(常规淹水稻田),但差异不显著;稻田养鸭能显著减少CH4的排放量,比对照减少28.4%;与对照组相比,稻田养鸭对N2O的排放没有显著性的影响,综合评估,稻田养鸭减缓综合温室效应的潜力是常规稻田的1.6倍左右。

2稻田养鸭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在稻田养鸭过程中,鸭子在稻田的活动能产生明显的浑水效应,鸭子的排泄物和浑水中的土壤粒子在鸭子的搅动下能增加田间水N、P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鸭饲料的使用同样能提高田间水N的含量,进而影响水体环境和水生生物的生长。

全国明等[4]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稻鸭共作生产对稻田水体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鸭共作能够降低稻田表层水体温度和pH值,提高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混浊度,以及总氮、总磷和总钾3大营养元素的含量,说明稻鸭共作对改善水体理化性质、提高对植株的养分供应有积极作用。

李成芳等[5,6]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稻鸭生态系统中稻田N、P的动态变化及转化规律和其对环境的影响,其实验结果认为,养鸭能提高稻田水面N、P的含量,并建议避免对稻田周围水体环境造成影响。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一、稻鸭共生的优点1. 生态环境友好稻鸭共生利用了鸭子天生的觅食习性和在水中觅食行为,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起到了生物防治的效果。

通过鸭子在稻田中觅食,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的污染程度,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质量和稻田生态系统的健康度。

2. 提高生产效益稻鸭共生不仅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鸭子在稻田中觅食的同时还可以使土壤得到松动,促进氧气的渗透和水分的保持,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据统计数据显示,与传统栽培方式相比,采用稻鸭共生方法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约10%以上。

3. 多样化农产品在稻鸭共生的生产模式中,鸭子不仅可以起到除草和防虫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提供禽肉和鸭蛋,使农业生产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除了可以生产水稻外,还可以增加鸭肉和鸭蛋等农产品的收益,提升农村经济效益。

4. 保护生态多样性通过稻鸭共生的种植模式,能够提高田间生物的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减少水田中的害虫和病虫的发生,使得生态环境更加的平衡和稳定。

二、稻鸭共生的生产技术1. 选择适合的品种在进行稻鸭共生的种植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水稻品种和鸭子品种。

水稻品种应该选择适宜的耐淹、耐倒的早熟和中熟水稻品种,鸭子品种应该选择适合水田放养的鸭子。

在实际种植中选择品种时需兼顾稻鸭的相互配合。

2. 合理的放养组织在农业生产中,稻鸭共生是一种多元共生的模式。

在进行放养时,需要合理的安排鸭子的放养密度和方法,避免过多的鸭子造成水稻苗圃踩踏、损害水稻根系等问题。

应在晚稻插秧后2~3天,自然干地放入干净的水田中,环形排列等放养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水稻的损害。

3. 科学的管理技术在进行稻鸭共生的生产过程中,还需要科学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保障稻鸭共生模式的效果和效益。

在农田管理上,要做好水田的水肥一体化管理,以确保水稻的生长,同时合理的施用有机肥和微量元素,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

稻鸭共栖生态种植模式调研报告

稻鸭共栖生态种植模式调研报告

稻鸭共栖生态种植模式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稻鸭共栖生态种植模式是指在稻田中同时种植稻谷和放养鸭子,通过鸭子的捕食行为来控制稻田中的害虫,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这种生态种植模式不仅可以增加农田的产出,还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被广泛应用于农田生态种植中。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稻鸭共栖生态种植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调研方法1.文献资料调研:查阅相关科研论文、专利和行业报告,了解该种植模式的科学依据和先进技术;2.专家访谈:与从事稻鸭共栖生态种植的农业专家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经验和教训;3.实地调研:选择典型的稻田进行实地考察,观察稻鸭共栖生态种植的实际效果。

四、调研结果1.优点:(1)害虫防治:鸭子可以主动捕食稻田中的蜗牛、蚯蚓等害虫,有效控制害虫数量;(2)施肥作用:鸭子的进食、排泄过程中的粪便可以成为稻田的有机肥料,提供养分,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3)调节水质:鸭子在田间活动,会搅动水中底层的积食、底泥等杂质,有利于水质环境的改善;(4)节约成本:由于鸭子自主捕食害虫,减少了对农药的需求,可以降低农民的经济负担。

2.不足之处:(1)鸭子的进食行为会对田间作物产生一定的损害,可能会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2)需要合理掌握放鸭的数量,过多的鸭子会增加稻田的压力,过少的鸭子则难以控制害虫数量;(3)鸭子排泄的粪便过多会影响水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对稻田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4)对鸭子的管理、饲养等要求比较高,需要农民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五、调研结论稻鸭共栖生态种植模式是一种可行的农田生态种植方案,可以实现害虫防治和有机肥料的生产。

尽管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应用,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该种植模式的优势,减少其不足之处的影响。

未来,我们应该加大科研力度,提升技术水平,进一步优化稻鸭共栖生态种植模式,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稻田养鱼养鸭的原理

稻田养鱼养鸭的原理

稻田养鱼养鸭的原理稻田养鱼养鸭是一种集水稻种植、养殖鱼类和鸭类的综合经营模式。

这种种养结合的方式能够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并且有助于保护环境。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稻田养鱼养鸭的原理。

稻田养鱼养鸭的原理主要是依托稻田的自然生态环境,将鱼类和鸭类引入其中,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生态系统。

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稻田的水体、水草、微生物等特点,达到了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效益的目的。

首先,稻田的水体起到了提供食物和生活环境的作用。

在稻田养鱼养鸭的模式中,水体是关键。

稻田中的秧苗生长需要水,而鱼类和鸭类则需要水来生活和觅食。

同时,稻田中生长的藻类和浮游动物也为鱼类和鸭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鱼类和鸭类的存在会增加稻田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有利于提高水质的清洁度,促进稻田中的有益微生物的繁殖。

其次,稻田的水草提供了鱼类和鸭类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稻田中常见的水生植物如稻草、蒲公英、水葱等,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作为鸭类和鱼类的食物来源。

同时,水草还能够为鱼类提供栖息地,增加鱼类的繁殖和生长率。

鸭子在稻田中觅食时,会同时吃掉一些稻田中的虫子、蚕豆田中的害虫,起到了一定的害虫防治作用,减少农民使用农药的需求。

第三,稻田的微生物也对稻田养鱼养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稻田中存在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如厌氧菌、硝化菌和脱氮菌等。

这些微生物参与了稻田中的氮循环,能够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有益的养分供给稻谷生长。

而鱼的粪便和鸭子的粪尿则为稻田提供了一定的有机肥料,促进了稻谷的生长和产量增加。

通过稻田养鱼养鸭的方式,种植水稻的土地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

鱼类和鸭类提供了额外的经济收入,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益。

稻田养鱼养鸭还能够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要实现稻田养鱼养鸭的成功,有几个要点需要注意。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品种。

鱼类选择适应水稻生长环境的品种,如鲤鱼、鳙鱼等。

鸭类选择有适应水稻环境的品种,如北京填鸭、昆明鸭等。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稻鸭共生是一种生态友好的稻田种植方式,它将稻田和鸭子的养殖有机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稻米的品质。

下面就来浅谈一下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相应的生产技术。

稻鸭共生具有很好的防治害虫的效果。

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有害昆虫是稻米生产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它们会给稻米带来很大的损害。

而鸭子尤其擅长吃昆虫,尤其是田鼠、蚯蚓等捕食这些害虫。

引入鸭子可以有效减少害虫的数量,降低农药的使用量,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

稻鸭共生可以提高农田的肥力。

鸭子不仅是害虫的天敌,也是杂草的天敌。

杂草是稻田生产中的另一个大问题,它会抢夺水分、养分和阳光等资源,给水稻生长带来很大困扰。

而鸭子会吃杂草,从而减轻了杂草带来的压力,保持了稻田的良好产量。

鸭子可以帮助分解稻田中的秸秆,提供有机肥料,增加土壤养分的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稻鸭共生可以节约劳动力和食品资源。

传统的稻田管理工作非常繁重,需要耕地、播种、喷药、除草等一系列操作。

而鸭子可以在稻田中自由觅食,同时也为稻田提供了有机肥料,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压力。

稻鸭共生还可以大幅度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田的经济效益。

稻鸭共生也有助于改善稻米的品质。

鸭子在稻田中捕食昆虫和杂草的也会吃一些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食物链。

这种食物链有助于增加稻米的营养成分,提高米质的粘性和口感,让稻米更加美味可口。

在实施稻鸭共生的生产技术方面,首先要选择适宜的稻鸭组合。

一般来说,选择体型较小、捕食昆虫和杂草能力较强的鸭种品种,如澄波鸭、翠峰鸭等。

要合理控制稻田的水位和鸭子数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要合理安排稻田和鸭圈的布局。

稻田和鸭圈之间应设置适当的隔离带,以防止鸭子损害稻田和稻穗。

要保持稻田的湿润度,适时灌溉,提供充足的水源供鸭子饮用。

需要注意合理的饲养管理。

鸭子在稻田中吃食一部分是有益的,但过量进食会对稻田造成损害。

要合理安排鸭子的进食时间和区域,避免鸭子过度捕食稻田。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摘要】稻鸭共生是一种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在稻田中放养鸭子,利用鸭子吃害虫、杂草和杂菜来实现稻田的生态平衡。

稻鸭共生有多种优点,比如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稻田土壤养分,降低生产成本。

这种种养方式也能够增加稻田的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土壤质量,减少污染。

在生产技术方面,主要包括鸭子的养殖管理、喂食和饮水、疾病防控等方面的技术。

还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定稻鸭共生的管理方法,确保稻鸭共生的效益最大化。

通过稻鸭共生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可以增加稻田的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还可以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稻鸭共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稻鸭共生、优点、生产技术、管理方法、效益、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稻鸭共生是一种传统的农田生态系统,也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模式。

这种种植方式是稻田里同时种植水稻和放养鸭子,在这种生态系统中,水稻和鸭子之间相互依存,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稻鸭共生不仅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提高农田的生态系统功能,增加农田的生产力。

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技术手段,稻鸭共生可以有效地促进水稻的生长,提高水稻的产量,同时也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田的氮、磷、钾等养分的利用率。

稻鸭共生在当前的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将对稻鸭共生的含义、优点、生产技术、管理方法和效益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农田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稻鸭共生的含义稻鸭共生是一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指的是在稻田中同时种植稻谷和放养水禽,如鸭子。

稻鸭共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鸭子在稻田中觅食的起到清除害虫、杂草的作用,实现农田的生态调节和有机农业生产。

稻鸭共生的核心理念是“生物多样性利用”,通过鸭子在稻田中的觅食活动,可以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的环境污染。

鸭子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稻鸭共作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技术应用研究

稻鸭共作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技术应用研究
技 术 应 用面 积 逐 年 扩 大 ,0 1年 全 市面 积 达 到 25 7h , 21 3 m
减 少 。0 9 2 1 调查 结果 表 明 , 2 0 - 0 0年 稻鸭 共作 区化 肥成 本 支 出 8 96元/m 仅 为常规 生 产大 田的 3 . , 7. h , 74 农药 平均 支 出 % 4 75元/m , 2 . h 2比常规 田节省 5 . 加上种子成 本 2 0 58 %, 7. h 0元/m2 以及其 他要 素 的投 入 , 产成 本合 计投 入 16 01 h o 生 4 . 元/m2平 均 投放 役 鸭 2 65只/m , 2 . h 种苗 及 饲 养成 本 40 04 2 .5元/m h ,
稻 鸭 共 作 是 以水 稻 优 质 安 全 生产 为核 心 , 用 役 用 鸭 利 的杂 食性 和 不 间断 活动 性 为稻 田除 草 、 虫 、 肥 、 激 、 除 施 刺 松 土 , 田为鸭提 供 劳作 、 活 、 息场 所 以及 充足 的水 、 稻 生 休 丰富 的食 物 , 者相 互 依 赖 、 互 作 用 、 得 益 彰 的 一项 种 养 复 二 相 相 合 、 态型 的综 合 农 业技 术 。 生 由于全 程 需要 严格 控 制或 限 定 化 学 肥料 和 农药 的 施用 , 客观 上 成为 绿 色食 品 、 机食 品的 有 潜在 资源 。 为兴 化 市优 质稻 米 产业 化 开发 、 成 实施 订单 农 业 的新 渠 道 I 近 年来 , 化 市 稻 鸭 共作 无 公 害 优 质水 稻 生 产 l _ 。 兴
基地 进行 , 验 区土壤 为勤泥 土 , 力中 等 。 试 肥
1 试 验 方 法 . 2
1 . 新 品种 筛选 。 南京 农 业大 学 、 苏 省农 科 院 等科 研 .1 2 与 江

关于稻鸭共育种养实用技术的研究

关于稻鸭共育种养实用技术的研究

关于稻鸭共育种养实用技术的研究【摘要】稻鸭共育是一种环境友好、高效益的农业养殖模式,本文旨在探讨其实用技术。

在将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随后,正文部分将详细讨论稻鸭共育的优势、技术要点、育种方法、养殖技术以及效益分析。

结论部分将展望稻鸭共育的发展前景,并提出技术推广策略。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稻鸭共育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稻鸭共育、育种养、实用技术、研究、优势、技术要点、育种方法、养殖技术、效益分析、发展前景、总结与展望、技术推广策略1. 引言1.1 研究背景稻鸭共育是一种将稻田与鸭养殖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生产方式,旨在实现稻田与鸭的互利共生,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益。

随着人们对于食品质量和环境保护的需求不断增加,稻鸭共育在近年来逐渐受到了关注。

稻鸭共育的研究起源于农村传统生产方式,但传统的稻田中放养鸭只是简单的放牧,鸭只在稻田中觅食,往往会对水稻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如何将稻田与鸭养殖有效结合起来,实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探索更加科学、环保的稻鸭共育技术,以提高农田生产效益,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本文旨在对稻鸭共育的实用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为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稻鸭共育的优势、技术要点、育种方法、养殖技术以及效益分析的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稻鸭共育的目的主要包括:探讨稻鸭共育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研究稻鸭共育的技术要点,完善稻鸭共育的育种方法和养殖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深入分析稻鸭共育的优势和效益,为农民提供科学种养技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研究稻鸭共育的发展前景和推广策略,为稻鸭共育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促进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和推广,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稻渔综合种养的生态学原理

稻渔综合种养的生态学原理

稻渔综合种养的生态学原理稻渔综合种养的生态学引言•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古老而又有效的农业生态系统,它将稻田和水产养殖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本文将从生态学的角度解释稻渔综合种养的原理,并探讨其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意义。

稻渔综合种养原理1.互惠共生:稻田和水产养殖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稻田底泥提供养料供水产养殖使用。

–水产养殖的废弃物提供有机物质和氮磷等营养物质,促进稻田生长。

2.能量转化:稻田和水产养殖之间实现能量的交换和转化。

–稻田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养殖活动提供能源。

–水体中的有机物质被水产生物吸收,将能量转化为养殖产物。

3.生物多样性:稻渔综合种养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稻田提供了适宜的生境环境,吸引了大量的鸟类、昆虫和微生物等。

–水体中的生物种类丰富,包括鱼类、虾类和藻类等。

4.生态调节:稻渔综合种养能够调节生态系统的平衡。

–稻田能够吸收和净化农田的农药和化肥等农业污染物质。

–水体中的水生生物能够吸收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维护水体的清洁。

稻渔综合种养的意义1.提高农业产能:稻渔综合种养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提高农田的综合利用率,增加农作物和水产养殖的产量。

2.保护生态环境:通过稻渔综合种养,减少了农田的化学农药和化肥使用,降低了农田的污染风险,形成了绿色、健康的农业生态系统。

3.促进可持续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符合可持续农业发展的要求,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的平衡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在提高农业产能的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这种种养模式,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注意: 文中无法呈现标志语”有序列表1”, “有序列表2”, 以及结尾的“感谢使用Ope nAI”。

感谢使用OpenAI谢谢您阅读本文,希望对您了解稻渔综合种养的生态学原理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欢迎留言讨论。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稻鸭共生是一种可以同时种植稻谷和鸭子的生产技术,它在农业方面有很大优点。

本文将会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介绍稻鸭共生的优点以及相对应的生产技术。

第一,增强农田的生态环境传统的稻田种植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品,这些化学品在不被正确使用的情况下会污染土壤、水源以及空气等环境,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而稻鸭共生却是一个自然生态的种植方法,其本身就能够使农田的生态环境得到提升。

鸭子作为优质的肉食动物,能够在农田中帮助消除一部分的害虫,从而减少了农民使用化学农药的需求。

另外,鸭粪也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它可以帮助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耕地的产量。

同时,鸭子可以帮助土壤松土、排华以及保持水分,这些都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增强农田的生态环境。

第二,提高农作物的质量稻鸭共生不仅仅对生态环境有好处,对于农作物的质量也会有很大提升。

鸭子在农田中帮助消灭了害虫,使得农作物不再受到威胁,从而可以得到更好的生长环境。

同时,鸭子的活动也能够使得土壤更松软、更富有机质,这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

鸭子的粪便也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它比化学肥料更加适合植物的吸收,可以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鸭子通过在农田中活动,可以深入土壤根层,促进了埋藏在土壤深处的营养物质向表层的传输,为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更多养分。

而且鸭子会在水田中活动,这可以使得水田水质得到提升,同时让水边的植物得到更好的养分和光线。

第三,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稻鸭共生不仅仅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生态环境的提升,对于农民的经济收益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在传统的稻田种植方法中,农民需要大量购买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品,而这些物品的价格一般都比较昂贵,给农民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

而在稻鸭共生的种植方法中,农民不用购买这些化学品,可以节省很多开支,同时鸭子的活动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

另外,稻鸭共生可以使得农田的产量有所提高,这也可以使得农民的收益增加。

稻鸭共生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想要实现稻鸭共生,农民需要有一些技术的支持。

稻田养鸭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稻田养鸭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稻田养鸭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稻田养鸭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其以稻田为生态环境,利用鸭子对害虫的天然控制能力,同时利用鸭粪肥料来提高稻田土壤的肥力,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效、可持续和环保发展。

本报告通过对稻田养鸭的相关信息进行调研和分析,评估了稻田养鸭的可行性,为农民和农业部门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方案。

二、稻田养鸭的优势1. 生态环保:稻田养鸭采用生态农业理念,鸭子在稻田中自由觅食,吃掉害虫和杂草,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

2. 肥力提升:鸭粪是一种有机肥料,通过鸭粪肥料施用在稻田上,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并且还能够增加农田的养分。

3. 节约人工:鸭子可以代替人工劳动,减轻了农民的人工劳动量,降低了劳作成本。

4. 提高产量:稻田养鸭可以控制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提高了稻田的产量,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益。

三、稻田养鸭的操作技术1. 养殖品种选择:适合稻田养鸭的鸭种主要有巨嘴鸭、赛马鸭等,这些鸭子适应水田环境,对害虫和杂草有较强的控制能力。

2. 养殖密度控制:根据稻田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鸭子的养殖密度,以保证鸭子的生长发育和稻田的产量。

3. 疫病防治管理:定期给鸭子施打疫苗,定期对稻田进行清理管理,保证鸭子的健康和稻田的生长。

4. 养殖环境控制:在稻田中搭建鸭舍,给鸭子提供防风、防雨等适宜的生活环境,加强日常管理和护理。

四、稻田养鸭的成本收益分析1. 投入成本:包括鸭子买进价、鸭舍搭建成本、饲料及日常管理成本等。

2. 收益分析:主要包括稻田产量增加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和鸭粪肥料所带来的节约成本。

3. 成本收益比分析:通过对投入成本和收益的比较,计算出稻田养鸭的成本收益比,以此来评估稻田养鸭的经济效益。

五、稻田养鸭的市场前景1. 国内需求: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增加,对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稻田养鸭所生产的粮食和肉类产品将受到市场的欢迎。

2. 出口市场:国外对中国的优质绿色农产品有着不小的需求,稻田养鸭的产品有望打入国际市场,带动当地农民的收入增加。

稻鸭共作,开创绿色农业发展新局面

稻鸭共作,开创绿色农业发展新局面
稻鸭共作对农田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鸭子在稻田中活动,可以松土开荒,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促进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土壤肥沃度的提高。鸭子还可以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保持稻田的清洁和整洁。
稻鸭共作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绿色农业的需求不断增加,稻鸭共作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农民加入到稻鸭共作中,共同开创绿色农业发展新局面。
1.2 稻鸭共作的发展现状
当前,越来越多的农户和农场开始尝试引入鸭子在稻田内进行放养,以达到增产减害、提高稻田生态环境的目的。一些地方政府和农业机构也开始推动和支持稻鸭共作的发展,推出了相关政策和项目。在一些先进的农业大国和地区,如中国、日本、韩国等,稻鸭共作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农业生产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稻鸭共作不仅有助于改善农田环境,还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鸭子的粪便和尿液是天然有机肥料,经过鸭子觅食后的排泄物,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鸭子吃掉了农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有效避免了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减少了农药残留的风险,提高了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
3.2 稻鸭共作助力农田生态平衡
稻鸭共作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鸭子能够有效捕食稻田中的害虫,如稻飞虱、稻瘿蚊等,减少害虫对稻田的危害;其次是鸭子通过觅食杂草,能够有效减少杂草对稻田的竞争,提高稻田产量;鸭子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为稻田提供养分,促进稻苗生长;鸭子在稻田中行走能够帮助稻田通风透气,减少稻田中的病虫害发生。
稻鸭共作的定义和原理在于利用鸭子的自然特性,实现稻田生态系统的优化和平衡,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模式。
2.4 稻鸭共作的效果评价
稻鸭共作可以显著提高农田的产量。由于稻田中放养了一定数量的鸭子,它们可以有效地吃掉害虫和杂草,避免了害虫对稻田的侵害,保证了稻田的正常生长,从而提高了稻米的产量。研究表明,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稻鸭共作可以提高农田产量10%以上。

“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

“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

“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稻鸭共生”是一种绿色生态、循环共赢的综合种养模式,是将出壳十天左右的雏鸭全天候放入稻田,它与我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稻鸭共生”技术改鸭子散养为围养,改白天放鸭为昼夜放鸭,将雏鸭放入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鸭子一直生活在稻田里,这样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生长的复合体系。

一、“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优点1、除虫效果: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

这样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实现有机物污染。

2、除草效果:鸭不停地在稻田里活动采食,能非常干净地除去稻田中的杂草和绿萍,完全可以代替有机稻田人工拔草,而且还比化学除草效果好。

3、培肥效果:鸭的粪便作为肥料,在施足生物有机肥的基础上,水稻移栽后基本不追施无机化肥和农药。

4、松土效果:鸭在稻田里不停地活动和游泳,产生浅淘疏松土壤及浑水效果,使稻田土壤松、均、透、熟。

水的搅拌使空气中的氧更易溶解水中,促进水稻生长。

搅拌泥土产生浑水,能有效抑制杂草发芽。

5、促进稻株发育:鸭在稻株间不停活动,鸭嘴不断在水稻植株上寻找食物,这种刺激能促进植株开张和分蘖,促使水稻植株发育成矮而壮的扇形株型,茎杆粗壮、根系发达、穗形变大,增加抗风及抗病能力,提高产量。

6、稻米和鸭肉产品品质得到提升由于有机水稻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使用除草剂,鸭群在水稻田里,捕食各种昆虫,采食田间幼嫩杂草和浮萍,饮用优质无污染的水源,有利于提高鸭肉品质和口味,增加了养殖效益。

鸭子在稻田里所排的粪便作为有机稻田的有机肥料,所产稻米品质好,口感佳。

7、经济效益显著“稻鸭共生”模式减少了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使用,因此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还提高了稻米、鸭肉质量品质提高。

“稻鸭共生”的有机稻米是普通稻米价格的3-4倍,鸭子销售价格高出市场价格1/3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二、“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技术1、稻田的选择及围挡稻鸭共作应选择僻静、无污染、人为干扰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集中连片的田块为宜。

稻鸭共育对稻田水体藻类群落的影响

稻鸭共育对稻田水体藻类群落的影响

( K ; 2 放 鸭 4只 ( 4 ; 3 放 鸭 6只 ( 6 。 各 小 区 随 机 设 C )() D )() D) 计 3次重 复 。各 小 区面 积 为 2 2 0 区 。 2m / 14 田 间管 理 及 设 置 田间 开 挖 围 沟 深 3 e 宽 4 c 以便 . 0 m、 0 m,
旺 盛 的 杂食 性 , 掉 稻 田里 的 杂 草 和 害 虫 , 用 鸭 子 不 间 断 吃 利
的 活动 产 生 中耕 浑 水 效 果 , 激 水 稻 生 长 , 时 鸭 的 粪 便 可 刺 同
作 为 肥 料 … , 鸭 共 育 技 术 具 有 控 虫 防病 、 草 松 土 、 肥 土 稻 除 培 壤 、 善水稻群体结构 、 改 甲烷 减 排 等 方 面 的作 用 _ 。 】 J 系 统 中影 响 藻 类 植 物 的 生 态 因 素 分 生 物 和 非 生 物 两 方 面 , 括 水 力 学 因 素 、 强 、 解 氧 、 碱 度 、 养 水 平 、 游 包 光 溶 酸 营 浮 生物 、 体 微 生 物 、 量 元 素 等 的 作 用 , 时 , 类 的新 陈 代 水 微 同 藻 谢 引起 水 化 学 的变 化 , 括 水 体 充 氧 作 用 、H 的 上 升 、 o 和 包 p c2 碳 酸氢 盐 浓 度 的 下 降 , 而 导 致 水 体 中其 他 有 机 体 发 生 变 从 化 [ 5。 目前 对 于 藻 类 的 研 究 多 集 中 于 河 流 、 泊 和 海 洋 , 3 ] - 湖 而 关于 稻 田水 体 藻 类 的研 究 则 很 少 , 鸭 复 合 生 态 系 统 藻 类 稻
人 为 干 预 相 结合 的 复 合生 态 系统 。 这 种 养 殖 方 法 , 用 雏 鸭 利
中等 , 前茬 为油 菜 。 12 试 验 材 料 中稻 品种 两 优 培 九 , 子 为 本 地 麻 鸭 。 . 鸭 13 试 验 设 计 . 小 区试 验 按 放 鸭 数 设 3个 处 理 :1 不 放 鸭 ()

稻田养鸭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稻田养鸭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稻田养鸭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稻田养鸭是一种利用稻田资源进行养殖的方式,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可行性。

以下是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的报告:首先,稻田养鸭具有很强的资源利用优势。

稻田作为一块农田,可以提供大量的鸭子活动空间和食物来源。

鸭子可以在稻田中觅食,吃掉对稻谷生长不利的杂草、虫害和病害,起到了除草、防虫和防病的作用。

这样不仅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稻田养鸭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稻田养鸭以天然的环境为基础,鸭子的饲养成本相对较低。

与传统饲养方式相比,稻田养鸭可以节省大量的饲料成本,并且由于鸭子对于稻谷杂草、虫害和病害的有效防治,可以带来稻谷产量的增加。

另外,稻田养鸭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农民可以在农闲期间利用稻田养鸭,增加养殖收入,提高农民的经济状况。

再次,稻田养鸭符合环保要求。

稻田养鸭使用天然的饲料,减少了对化肥、农药和饲料的需求,有利于环境保护。

同时,由于鸭子在稻田中的活动可以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提高土壤肥力,对于土壤保护和改良具有积极作用。

然而,稻田养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稻田养鸭需要合理的管理和技术支持,包括稻田的水质管理、鸭子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等。

这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经验,对于农民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学习和适应期。

其次,稻田养鸭的规模和效益与稻田的大小和条件有关。

如果稻田面积较小或者水质条件不佳,可能会对稻田养鸭的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稻田养鸭还面临市场需求、价格波动和销售渠道等问题,这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市场调节和经营能力。

综上所述,稻田养鸭是一种具有可行性和潜力的养殖方式。

它能够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符合环保要求。

然而,农民在选择稻田养鸭时,需考虑技术和经验的支持、稻田条件的适宜性和市场需求等因素,以确保养鸭产业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稻鸭种养优势及综合效益分析

稻鸭种养优势及综合效益分析

稻鸭种养优势及综合效益分析稻鸭种养是指将稻田养殖鸭类,通过利用鸭类的散粪、捕食杂草、食蟲等特性,达到稻田除草、杀虫、施肥、除爆发虫害等效果,同时提高稻田的综合生产效益。

稻鸭种养的优势和综合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稻鸭种养能够有效地控制稻田杂草。

鸭类喜欢吃稻田中的杂草,特别是一些难以除掉的莎草类草本植物。

鸭类在稻田中低头觅食,可将杂草连根拔起,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杂草的生长,还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稻田透气性和土壤肥力。

第二,稻鸭种养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鸭类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肥料,直接施入稻田可以替代部分化学肥料的使用。

鸭类能够主动觅食稻田中的害虫,如蛞蝓、蚜虫、稻虱等,减少了农药使用的需要。

稻鸭种养能够降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风险,提供更加安全、环保的农产品。

稻鸭种养能够提高稻田的综合生产效益。

稻鸭种养不仅可以提高稻田的产量,还可以提高稻谷的品质。

鸭类在稻田中觅食时,会不断搅动稻田水体,促进水稻根系的通气和养分吸收,并帮助稻谷颗粒充实饱满。

稻鸭种养还可以起到除粘米虫、脱壳、自然晒米等作用,使稻谷干燥均匀,质量更好,提高了稻谷的商业价值。

第四,稻鸭种养可以增加养殖品种的多样性。

稻鸭种养可选择适合饲养的鸭类品种,如普通肉鸭、鸭嘴平鸭、花鸭等,不仅可以增加农户的收入来源,还可以丰富农户的饮食结构。

饲养品种多样的鸭类,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食材,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第五,稻鸭种养有利于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

鸭类在稻田中活动,可以有效地降低稻田的甲状腺虫、稻飞虱等害虫的发生率。

稻鸭种养还可以通过渗透、蒸发等方式,对稻田中多余的水分进行消化和蓄留,减少地面径流和水体污染。

稻鸭种养具有控制杂草、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提高稻田生产效益、增加品种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等优势和综合效益。

稻鸭种养不仅能够提高农田的可持续利用效益,还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生态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

稻鱼鸭的生态作用

稻鱼鸭的生态作用

稻鱼鸭的生态作用稻鱼鸭是一种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在稻田中同时养殖鱼和鸭,实现了稻田中物质循环的最大化利用。

稻鱼鸭的生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稻鱼鸭有助于稻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稻鱼鸭养殖可以有效控制稻田中的病虫害。

鱼和鸭对稻田中的害虫有较强的捕食能力,能够有效地控制稻田中的病虫害发生。

同时,鸭子在稻田中觅食时会松动稻田土壤,增加土壤通气性,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稻鱼鸭的养殖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稻鱼鸭有助于提高稻田的产量。

稻鱼鸭养殖模式中,鱼和鸭的粪便成为稻田的优质有机肥料。

鱼粪富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能够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提高稻田的肥力。

而鸭粪中的有机物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能力,提高稻田的耕作条件。

稻鱼鸭养殖模式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稻田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稻鱼鸭还有助于改善水质环境。

稻鱼鸭养殖模式中,鱼和鸭在稻田中生活,它们的粪便、残饵等有机物质会在水中分解,提供养分供水稻吸收,同时也为稻田中的浮游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

稻鱼鸭养殖模式中的动植物共生关系有助于维持水稻生态系统的稳定。

稻鱼鸭还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稻鱼鸭养殖模式的应用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通过鱼和鸭的养殖,农民可以获得稻米、鱼和鸭的三重收益。

稻鱼鸭养殖模式的实施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稻鱼鸭的生态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稻田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稻田的产量、改善水质环境以及增加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等方面。

稻鱼鸭养殖模式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因此,稻鱼鸭养殖模式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重要的意义。

稻鸭共生生态模式

稻鸭共生生态模式

稻鸭共生生态模式稻鸭共生生态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稻鸭共生生态模式是一种结合了家禽饲养和农作物种植的生态农业,它的特点是结合了家禽饲养与农作物种植,通过家禽的活动促进土壤肥力的增加和改良,同时利用家禽对农作物的保护和发挥家禽在农作物中的肥料作用,从而达到了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稻鸭共生生态模式不仅有利于农民致富,而且也有助于土壤肥力的增加、地表水质的改善和水土保持。

稻鸭共生生态模式通过家禽的活动促进土壤肥力的增加,家禽的排泄物能够改良土壤的质量,促进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增加,从而达到土壤保护和改良的目的。

此外,家禽饲养也可以促进农作物的发育,因为家禽能够防止农作物受到害虫的侵害,有效减少农作物受到的害虫侵害;家禽还可以帮助农作物有效利用土壤中的养分,从而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另外,家禽的活动也有助于水土保持,因为家禽能够帮助农田平整,防止土壤侵蚀;家禽能够有效利用农田中的水分,减少农田中的水流失;家禽可以帮助地表水质的改善,减少污染物对地表水的污染。

总之,稻鸭共生生态模式不仅有利于农民致富,而且还有助于土壤肥力的增加、地表水质的改善和水土保持,是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生态农业。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稻鸭共生生态模式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大众能够充分了解这一农业方式;各方应该加大对该农业方式的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扶持;各地应该制定有利于该农业方式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各方应该加大对该农业方式相关技术的开发,为农民提供技术帮助;各地应该加大对该农业方式的监测工作,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通过上述工作,我们可以使稻鸭共生生态模式得到广泛应用,有效促进当地农民致富、土壤肥力增加、地表水质改善和水土保持,从而促进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鸭共生技术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摘要调查了大面积实施稻鸭共生技术地区的稻田表面水和周
围流域河水以及水生生物相。

结果表明:稻鸭共生田的表面水的ec、cod、t-n等值与传统栽培田水质相比普遍增高,稻鸭共生期间稻田排水易导致水质污染,为了防止周边水质的污染,需要彻底做好水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稻鸭共生;水质;生态
中图分类号s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8-978-02
稻鸭共生技术就是通过在稻田中科学的放养鸭子,达到在不使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情况下,生产优质安全的大米和鸭产品,被认为是一项环保生态的农业技术。

鸭子放养在稻田中,通过鸭子的活动而产生浊水效应,浊水中的土壤粒子和鸭子排泄物增加了田间水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同时,因降雨或错误的排水管理,引发水质的污染的可能性增大。

在目前的稻鸭研究中,偏重于稻鸭共生对水稻生产量和大米质量的影响、放养密度、方法和经济效果的分析等相关研究,而对环境影响尤其是水质影响的研究还不够。

本研究选取安徽省望江县万亩稻鸭共生示范基地,阐明稻鸭共生技术对地区环境和周边水质的影响,为稻鸭共生环保农业的正确发展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供试水稻品种为协优6号,供试鸭品种为巢湖麻
鸭和绍兴麻鸭。

1.2试验设计试验选择从2003年开始从事稻鸭共生技术的望江县合成圩万亩示范区,示范区内经过农业综合开发形成了主流域灌溉和分支流灌溉的一主多纵的灌溉体系。

示范区内稻鸭共生田块每0.33~0.67hm2用围网圈起,放鸭300只/hm2。

稻鸭示范区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间不施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但在共生期间每天给田间放养的鸭子补喂配合饲料。

试鸭于6月22日投放试验田,8月19日从稻田收回,放牧期58d。

试验比较分析了稻鸭示范区和常规种稻区水田表面水质情况、稻鸭示范区河水水质情况、水生生物相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对稻田水质环境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在稻鸭共生期间,除了ph外,稻鸭共生田的值都比传统栽培田的高,这可能是由于鸭子在田间不断活动,引发土壤中氮成份的溶解度增加等原因造成的,t-p、cod值的增加,被认为是污水中的土壤离子直接造成的原因。

这说明在稻鸭共生期间,如果稻鸭田的表面水由于鸭子的活动而排出后,引发河川污染的浊度、营养物质、cod等值,都比传统栽培田高。

但在稻鸭共生结束后,稻鸭共生田块的各值明显低于传统水稻田的值。

而在稻鸭共生期间的田块,除ph外,各值从6月份到8月底有减小的趋势,这可以理解为,虽然鸭子的活动能力加强,但由于水稻不断生长,所需养份量逐渐增大,就会对水体取到进一步净化的效果。

但由于鸭子活动时抓划泥土能力增强,造成浑
水,会导致稻田水中的cod值增加。

注:a:大河最上游点(没受稻鸭共生技术影响、也没受传统种稻影响);b.从稻鸭共生田块直接排水汇集的小河川点;c.小河川的河川水与大河汇集的地点;d:最下游水(受堤坝的影响,下游河水几乎停止流动,形成了河水沉淀状态)。

2.2对河川水水质的影响为了分析流域内的河川水质,在稻鸭共生期间(7月12日),按照从大河水最上游点a(没受稻鸭共生技术影响、也没受传统种稻影响)到受稻鸭共生技术影响很多的小河川点b,然后采集小河川的河川水与大河汇集的地点c,再采取位于最下流水的点d(受堤坝的影响,下游河水几乎停止流动,形成了河水沉淀状态),来研究稻鸭共生对周边河水水质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a点由于没受到农业活动的影响,水质最好;b点水的污染最严重,这是由于稻田里鸭粪尿和插秧作业以及鸭子的活动造成污水流出,从而提高了水质浓度,造成水质污染较严重。

而c、d点水质逐步变好,这是由于没受污染的大河水补充稀释的结果,最下游的d点,可能是由于污染物的不断沉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河水水质。

正如调查结果一样,从稻鸭共生稻田里流出水的可能性大的地点,河川水质出现恶化;流出可能性小的地点,水质得到一定改善。

稻鸭共生期间,稻鸭田的表面水由于鸭子的活动而排出后引发河川污染的浊度、营养物质、cod等值,都会比传统栽培田高。

2.3对水生物相的影响评价为了分析大规模稻鸭共生水稻田对
周边河水中水生生物相的影响,笔者调查了稻鸭共生地区和传统种稻地区的河川水中生物相,其结果如下表3。

结果表明,虽然稻鸭共生周边河川的整体平均个体数多,但因为调查地点和生物种类之间的差异太大,失去了统计的显著性,不能评价为稻鸭共生技术带来的影响,但从实际实施该技术的效果看来,稻鸭共生区域的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感觉明显较多。

3 结论
在稻鸭共生期间,除ph值外,稻鸭共生田的表面水水质与传统栽培田水质相比,各值均较高。

尤其是cod和t-p高出很多。

这说明在稻鸭共生期间,稻田排水导致水质污染的可能性比传统栽培田要高很多。

为了防止周边水质的污染,需要彻底做好水管理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