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二、热力(rèlì)环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B
冷却
低气压
A
受热 (shòu
第十七页,共33页。
高气压
C
冷却
第十八页,共33页。
➢活动探究: 海陆风的形成
➢ 环流
——海陆间的热力(rèlì)
海风
陆风
第十九页,共33页。
➢活动探究: 城市风的形成 ——城郊间的热力环流
郊区(jiāoqū)
市区
低压 (dīy ā)
(hpa)
1006
等压线
1008
1010
高压 (gāo
yā)
水平气压(qìyā) 梯度力
第二十四页,共33页。
风向(fēngxiàng)
(hPa) 1010 1020
A
1030
方向(fāngxiàng):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第二十五页,共33页。
(hPa) 1002
1004
第二十一页,共33页。
测题1
读下图(a、b表示等压面),完成(wán chéng)下
列要求:
D
A
a
C
B
b
(1)画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2)图中所示的热力(rèlì)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 垂直 运动,
再形成 水平 运动;
(chuíz hí)
(3)热力(rèlì)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地区间冷热不均
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1、城市风对城市大气环境有什么不良影响。3、课后思考:城市风对改善 城市空气质量有益处吗。(1)画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Image
第三十三页,共33页。

新人教版必修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上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上课课件
低压
西

高压
风压定律:北半球高空,背风而立,左侧为低压, 右侧为高压 近地面,背风而立,左前方为低压,右后方为高压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 大气运 动PPT 名师课 件
判断A和B地的风向
'
B
北半球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 大气运 动PPT 名师课 件
A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 大气运 动PPT 名师课 件
(北半球)
总结:影响风向的因素
1产生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2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风向
垂直等压线 3、受水平等压线(高空风)
4、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 摩擦力的影响 ——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
(近地面风)
练习:飞机在北半球高空向西飞行,此时飞 行方向左边为高压区,右边为低压区,问飞 机是顺风还是逆风飞行?
参与 的大气成分:云层、尘埃 特点: 无选择性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具有选择性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作用 参与作用的 波长范围 形式 大气成分
吸收 臭氧(平流层)
紫外线
水汽、二氧化碳 (对流层)
红外线
作用特点
吸收强烈,有选 择性,大部分可 见光可穿透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
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注意: 1.高空的气压高低与地面相反
2.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3.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不同高度难比较。
热力环流原理下:
北极
赤道
在理想状态下, 地球赤道和两
极间存在 的热力环流

新课改高中地理《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育教学精美课件PPT

新课改高中地理《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育教学精美课件PPT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12
大气受热原理及应用
(2017·高考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 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 月至次年 2 月)丰、枯 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回答 1~2 题。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9
微点 3 太阳辐射强≠温度一定高 青藏高原所处的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 弱作用弱,因此太阳辐射强。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热量的能力小,通过大气逆辐射返还 地面的热量少,造成青藏高原地表热量散失多,温度较低。
微点 4 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 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空中的云量多少,大气的洁净度、干燥度。一般情况下, 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11
微点 7 影响风向的因素 (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越大;反之,夹角越小。 (2)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 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处于南半球。
微点 8 风压定律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右后方,低气压在左前方;在南半球,背风而立,高气 压在左后方,低气压在右前方。
(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18
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 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课件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课件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太阳冷B
辐射 (tài yán ɡ fú shè)
Page ▪ 6
冷热
(lěnɡ rè)不 均
直接 原因
根本 原因
低气压
A热
空气 垂直 运动
同一水 平面气 压差异
热力环流
第六页,共19页。
高气压
C冷
空气
水平

运动
6
热力环流(huán liú)原理:
北极
赤道
Page ▪ 7
南极
百帕 1000
1015
1030
低压
百帕
1000
1005
高压
1010
百帕
1000 1005 1010 1015 1020
比较:AA>B,水平气压梯度(tī dù)越B大,水平气压梯度(tī C dù)力越大;
C>B,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tī dù)力越 大。
Page ▪ 13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决定风力大小
高气压 低气压
第十一页,共19页。
近地面风向
海风(hǎi fēnɡ)
陆风
11
热力环流原理应用——城市(chéngshì)风的形成
Page ▪ 12
城市热岛效应(xiàoyìng)示意图 12 第十二页,共19页。
三、大气(dàqì)的水平运动
▪概念:气压梯度
▪概念:水平气压梯度力
▪思考(sīkǎo):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13
第十三页,共19页。
三、大气(dàqì)的水平运动
▪ 情况一:理想状态(zhuàngtài)
▪ 受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6课件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6课件
第八页,共28页。
你注意(zhù yì)到等压面及其变化了 吗?






结等问结问题题论论 。2(2(:w:jèi同n同étl一í一ù)Bn地1地):点1点:什,,同么随海叫一着拔等等海升压拔压A高面的面,?升上气高各压,点下气气压降压C。相
值问何结如论变题何3化3:变?等当等化压地压?面面面上受下凸热凹的不的地均地方匀方为时为高,低压等压区压区面如 第九页,共28页。
特点: 具有选择性
第二十七页,共28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一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探究1 大气对 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哪些。(三 )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探究3:解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如
No 何实现的。(6)为什么冬季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7)初春的早晨,为什么农民在
环实
流生
有活
哪中
低压
冷 些 常热 呢 见A ?的
冷冷


B



高压


热热


C
D
第十一页,共28页。
表近 由
现地 此
高为热面 我
压:低气 们
压压 可
(kěyǐ)
(dīyā)
与以

,温
冷的 关 系
看 出 ,
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局部(júbù)热力环流
山谷(shāngǔ)或盆 地地区多夜雨
山谷风
海陆风
吸 收

地面增温 一、太阳暖大地
散 射

射向宇宙空

大大

人教版必修一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共65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共65张PPT)

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
同一高度 一般情况
气温高、气压低 、等压面向下凹 气温低、气压高、等压面向上凸
不同高度
越往高空气压越低 近地面气压的高低与高空相反
受大 到气 的中 力水
平 运 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影响风向和风力)
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 生偏转的力,只影响风向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臭氧(平流层) 水汽、二氧化碳 (对流层)
云层、尘埃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紫外线
红外线
各种波长同 样被反射 蓝色光最 易被散射
吸收强烈,有选 择性,大部分可 见光可穿透
无选择性,反 射光呈白色
向四面八方散 射 ,有选择性
资料:月球表面,白天在太阳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 1270C,夜晚则降到-1830C,这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无 法想象的。而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为什么?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地 大气吸收
面 吸 收
大 气大 辐 气 大气 射 增 吸收
大气上界

射向地面
地面增温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想一想: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根本来源是什么?
思考
1.从臭氧、二氧化碳和水汽的吸收作用, 可知大气吸收具有什么特性?
3.通过实验,培养探索精神。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上的能量源泉是: 太阳辐射
太 辐阳 射光

1.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 在哪两个部分?

高考地理总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PPT课件

高考地理总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PPT课件
自然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考纲要求
1.大气的受热过 程。 2.大气的运动。
网络构建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 (1)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 (2)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地面 。 2.受热过程:A 太阳辐射 透 过 大 气射 到 地 面 ⇒地面 增 温,并以B 地面辐射 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增温。 3.保温作用:C 大气逆辐射 把热量还给地面,起保温 作用。
【对点例练】 1.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 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小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2) 关 于 地 面 辐 射 和 大 气 逆 辐 射 , 下 列 叙 述 不 正 确 的 是 ()
(1)图示区域大气运动系统属于( )
A.三圈环流
B.季风环流
C.热力环流
D.反气旋
(2)形成该大气运动系统的主要原因是( )
A.温室效应
B.海陆热力差异
C.地势起伏
D.城市热岛效应
解析:该题考查热力环流和城市热岛效应。(1)根据图中图 例的提示,可知区域大气在近地面是向中心城区辐合,高空则 辐散,则可推出该大气运动系统属于热力环流,城市的热岛环 流。(2)由上题可知,形成该大气运动系统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热 岛效应。
二、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能 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的纬度分布不
(1)成因:地面 冷热不均 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 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共40张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 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共40张PPT)
同一水平面上有气压梯度的存在,就会有促 使空气由高气压处流向低气压处的力,这个力就 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如图中箭头)。
气压低
1006百帕 1008百帕
1006百帕 1010百帕
气压高
1010百帕
1014百帕
同在一个水平 面上的等压线
同在一个水平 面上的等压线
气压低
1006百帕
1006百帕
1008百帕
问题 ①风向偏离气压梯度力指向有何变化?
偏离越来越远,最终与气压梯度力相垂直 ②地转偏向力与风向有何关系? 始终相垂直
(hpa) 高空中的风(北半球为例)
100
水平气压梯度力
0
风向
100

2

100
地转偏向力
4
地转偏向力
100 水平气压梯度力 6
100 8
101
同一平面上
问题 ③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有何关系?
太阳辐射
●● ●● ●

●● ●
地面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如:太阳辐射的可见 光中的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 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
(3)反射作用
即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把投射在其上的太 阳辐射的一部分,反射回宇宙间。所以夏季天空 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云层愈厚,云量愈多,反射愈强。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愈长削弱作用愈强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密度愈大削弱作用愈强。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④最终,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有何关系?
两力相等,方向相反
(hpa) 高空中的风(北半球为例)
100
水平气压梯度力
0
风向
100

2

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C (地面) 冷却


B 冷却

A 受热


高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低压
高压
高压
低压
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

例:
海陆之间的热力环流
高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低压 陆 地
高压 海 洋
高压
低压
陆 地
夜晚:陆) 白天:陆地增温快 海洋增温慢
山谷风
城市与城郊间的热力环流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通过长期观测发现,龙口的海岸边:白 天和夜晚的风向相反,而且白天的空气比较 潮湿。这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一、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了解大气的削弱 作用和保温作用。 2、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描述热力环 流原理。 3、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海陆风、山谷 风、城市风等实例。
感谢您对文章的阅读跟下载,希望本 篇文章能帮助到您,建议您下载后自 己先查看一遍,把用不上的部分页面 删掉哦,当然包括最后一页,最后祝 您生活愉快!



B 冷
A 热
C 冷
(地面)
同一水平面出现气压差异导致大气在水平 方向上如何运动?
低 高 低
(高空)



B 冷
A 热
C 冷
(地面)
一、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低 高 低
(高空)



B
冷却
A
受热
C
冷却
(地面)
一、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地表 冷热 不均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36张)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36张)
(正午太阳高度大,穿过路程短,仅蓝光被散射掉, 因而天空呈蓝色;早晚阳光斜射,穿过路程长,短波 各色光皆被散射,剩下红光投射地面,阳光红似火, 地平线附近的天空呈红色霞光)
3、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 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晴 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A
C
1000 1005 1010 1015(百帕)
(平面图)
水平气压差:
水平气压梯度: 同一水平面上,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1.
B 风向低
(hPa)
1010
1020
A高
1030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2. 高空中风的形成:

1000 1002
1004
1006
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反射、散射等, 但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2.大气的保温效应:大气逆辐射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 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2、为什么晴朗的正午天空呈蓝色,早晚呈红色?





注意:
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 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同一高度,等压面凸起:高压区; 等压面下凹:低压区
3 等压面
1
2
2000米
4
A 受热
B 冷却
地面
把1至4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1-、---3-、--4-、--2--绘出热力环流过程箭头

人教版必修一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共24张PPT)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二单元 · 地球上的大气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2.学会运用示意图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过程,并运用其原理 解释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等地理现象
大气层垂直结构
对 流 层
平 流 层
高 层 大 气
大气的受热过程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地面
C D
B A
探究点二: 高 度 升 高 , 气 压 减 小
高空
1020hpa
低压
1060hpa
1100hpa
地面
高压 B
冷却
等压面弯曲规律:
高高压压上凸、低压下凹 。低压
低压 A
受热
高压 C
冷却
归纳总结:基本原理
(1)近地面气温与气压的关系:一般热低压、冷高压 (2)高空气压与地面的关系:高空气压与地面气压相反 (3)地面气压与天气的关系:低压:阴雨天气,高压:晴朗天气 (4)气压与等压面关系:高凸低凹 (5)地面气压值永远高于高空气压值。 (6)同一水平面,气流从高压吹向低压。
1.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2.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热量又被大气逆辐射还给
白天,地大面气,削使弱气了温到不达致地降面得的过太阳
辐射,低气温不会太高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导航
下一页
14
() ()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15
【图解思路】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16
【尝试解答】 1.B 2.C
上一页
返回导航Biblioteka 下一页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17
1.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应用→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地势高 → 空气稀薄 → 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 太阳能丰富 (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12
大气受热原理及应用
(2017·高考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 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 月至次年 2 月)丰、枯 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回答 1~2 题。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10
微点 5 掌握热力环流 (1)“一个关键”:冷热判断(根据热容量大小判断)。 (2)“四个步骤” ①热上升,冷下沉;②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③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相反;④水平气 流从高压流向低压。 微点 6 热力环流的规律 关于热力环流,具有“气温越高,气压越低”的规律,切记该规律只适用于热力条件下 的下垫面,受动力因素影响的大气环流或者高空不适用此规律。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2
(2020·北京海淀区期中)图中的 4 条曲线反映某地某日近地面观测的辐射和温度随时 间变化情况。其中,太阳总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地面净辐射强度是 指地面收入减去支出的辐射强度。读图,回答 1~3 题。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6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1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3
1.两个来源 (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__太__阳__辐__射____。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__地__面__辐__射____。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6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
高空风
近地面风
图示 (北半球)
受力 风向
F1(__水__平__气__压__梯__度__力____)和 F2(地转偏 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
向力)共同影响
力)和 F3(____摩__擦__力____)共同影响
与等压线_平__行___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11
微点 7 影响风向的因素 (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越大;反之,夹角越小。 (2)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 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处于南半球。
微点 8 风压定律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右后方,低气压在左前方;在南半球,背风而立,高气 压在左后方,低气压在右前方。
(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18
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 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13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上一页
4.主要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___热__状__况_____、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二、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近地面__冷__热__不__均____。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5
2.形成过程
具体如下图所示: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形成的直接原因:__水__平__气__压__梯__度__力____。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9
微点 3 太阳辐射强≠温度一定高 青藏高原所处的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 弱作用弱,因此太阳辐射强。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热量的能力小,通过大气逆辐射返还 地面的热量少,造成青藏高原地表热量散失多,温度较低。
微点 4 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 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空中的云量多少,大气的洁净度、干燥度。一般情况下, 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0
3.与青藏高原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 (1)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 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度大;②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的太阳辐 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③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2)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 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增温快,夜 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1
(3)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 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差,因此夏季气温低;②纬度低,冬季太阳高度大, 日照时间较长,因此冬季气温较高。 (4)青藏高原比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低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而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长波辐 射的吸收能力有限,不利于热量的积累,且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所以年 均温较低。
1.影响该地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有
①太阳高度 ②气候类型 ③地形特点 ④地表温度 ⑤云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2.图中曲线与地面净辐射强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地表温度依次对应的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甲、丙、乙
3.此次的观测地点和时段可能是
A.西欧平原 3、4 月份
2 月底约 4 个月的时间没有测得地面反射率的数据。综合分析可以推断,当地在每年的
10 月底至次年 2 月底约 4 个月处于极夜期,地面所接受的太阳辐射基本为零,因此地面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7
反射率也没有数据。由此判断该考察站位于北极地区,(黄河站)选择 A。B、D 分别为我 国南极中山站和长城站,C 为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阿里荒漠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第 5 题, 黄河站地处北极的斯瓦尔巴群岛,该群岛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 该群岛冬季地表被冰川和冰雪覆盖,地面反射率强;夏季时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迅速增 强,地面冰雪融化,形成了苔原,地面反射率迅速下降,A 错误,B 正确。黄河站位于 极圈内,即使受暖流影响,夏季气温也不会太高,灌木和草难以生长,C、D 错误。 答案:4.A 5.B
答案:1.C 2.B 3.C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5
(2020·益阳模拟)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有一部分会被反射回到大气,反射率与下垫面 的性质密切相关。下图示意我国某考察站测得的一年中地表反射率的变化情况(注:图中 横坐标时间原点为 1 月 1 日)。读图,回答 4~5 题。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6
4.该考察站的地理坐标最可能是
()
A.78°55′N,11°56′E
B.69°22′S ,76°22′E
C.33°23′N,79°42′E
D.62°12′S,58°57′W
5.7-9 月该考察站的下垫面为
()
A.冰雪
B.苔原
C.灌木
D.草原
解析:第 4 题,读图可知,该考察站附近地面反射率的年变化很大,每年 10 月底至次年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19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综合应用——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 质几方面分析。 ①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 夜温差大。 ②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 夜温差大。 ③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 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射强,③对;地表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④错;云量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多,到达地面
的太阳辐射少,⑤对。第 2 题,夜晚地面辐射支出大于收入,地面净辐射强度为负值, 对应乙曲线;甲、丙曲线表示近地面大气温度和地表温度,丙曲线变化平缓,应表示近
地面大气温度,甲曲线变化幅度大,应表示地表温度。第 3 题,太阳总辐射强度最大时 的地方时是 12:00,而此时该地世界时(中时区区时)为 6:00,则该地的经度约 90°E, 不可能是西欧平原和撒哈拉沙漠,A、B 错;丙曲线表示近地面大气温度,该日最低气温 大于 0 ℃,准噶尔盆地在 10、11 月份的最低气温小于 0 ℃,D 错;青藏高原海拔高,5、 6 月份气温仍较低,图示气温符合,C 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