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 古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专题复习之古诗词鉴赏.ppt

2019届高考专题复习之古诗词鉴赏.ppt

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歌,说说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微山亭赋韵 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 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表现了诗人对故园的怀想和思归之情, 流露出归隐田园的情怀。
练习2:请说说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
第一、明确考纲要求——考什么
第二、简析高考试题——了解怎么考
第三、如何突破(简介鉴赏方法策略) ——怎么应考
第一、明确考纲要求
(考什么)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 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
考点阐释
1



事物形象、景物形

象、人物形象


把握形象 特征
分析寓于形象 中的思想感情
题李世南画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村野外 的自然风光,但看了题目之后,才会明白这是一首
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而非眼前实景。明白了 这一点就会自然想到诗歌中“潺潺水声”、“瑟瑟 秋风”、“寺庙钟声”、“知村近”、“觉寺深” 等诗描人写的应想是象与联想,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由画内想到画外,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诗歌鉴赏三步走
能 读懂
会 鉴赏
精 表达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答题时存在的问题:
读不懂、说不清、答不全
诗歌鉴赏
——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
【怎样才算读懂?】
1. 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景物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含解析

课题高考诗歌鉴赏复习● 教课目的阅读简易的古代诗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论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看法态度● 要点、难点要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难点评论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看法态度● 教课方案第一课时形象鉴赏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

借助 ppt ,教师观看 ppt 导入新课。

●真题操练(投影PPT)操练体悟●主导学生活动:利用该方方法投影 PPT,人物形法,达成相研究象类答题指导关讲堂链接说明ppt 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古诗形象知识梳理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义和外在物象交融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烈主观感情的意象。

它包含人物形象、光景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含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抒怀主人公形象。

光景形象是指诗歌中描述的自然光景和人文景物。

能够是情中之景,有单个光景形象,有由多个光景形象 (意象 )组合成的境界。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形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明确:鉴赏人物形象题常有的发问方式有:①该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②诗中所刻画的人物有何特色?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分清是诗中人物形象仍是诗人自己的形象,②是要求剖析仍是归纳。

解答这种题的基本思路:以人物 ( 肖像、行动、语言、神情、心理 )、环境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情节为依照,从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下手。

答题的一般步骤:①什么形象 ( 中心词应是形象 ) ;②剖析形象的基本特色( 联合诗歌内容剖析) ,形象的意义( 联系感情、要旨剖析 )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学案(2)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学案(2)

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提升1“4看法”读懂诗歌古代诗歌高度凝练,句式跌宕,意象错落,情感内敛——像茶叶一样,不泡开就品不出滋味。

要读懂诗歌有“4看”:1.看题目——初判题材。

2.看作者、诗序、注释——了解背景,提取信息。

3.看正文——联想、调整语序后准确翻译。

4.看情感——抓住表情词语,晓明题旨。

下面我们就用“4看法”读懂诗歌,以明诗情。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步骤内容1.看题目——初判题材。

子由是苏轼的弟弟,“契丹”是子由出使的地方,“送”,意为“送别”。

由此可见,这是一首送别诗。

2.看作者、诗序、注释——了解背景,提取信息。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在当时声名卓著;注释①暗示苏辙受皇帝信任,地位之高;注释②交代苏轼当时为杭州知州,为朝廷重臣。

注释③交代李揆在唐代声名卓著,苏轼引用此典故,想提醒苏辙,如果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3.看正文——联想、调整语序后准确翻译。

首联点题。

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颔联劝勉。

上句勉励苏辙不辞辛苦,下句鼓励兄弟不辱使命。

颈联嘱咐。

上句要子由身居沙漠,时时回望汴京的月亮,不要忘记故国。

尾联望归。

这里用李揆指子由,这不仅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的名位与声望,举世皆有所闻,而且以此告诫子由,出使北蕃,绝不可追求盛名,须小心谨慎,安全而归。

4.看情感——抓住表情词语,晓明题旨。

“那因”表明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表现出苏轼乐观旷达的襟怀;“莫道”一词告诫子由,出使北蕃,绝不可追求盛名,须小心谨慎,安全而归,表达对苏辙出使北蕃的担忧之情。

2019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讲义(归纳最全、最详细)

2019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讲义(归纳最全、最详细)

2019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讲义第一部分古诗的发展和格律1.古体诗古风,《诗经》、“楚辞”(《离骚》),古诗十九首,五言、七言,建安三父子,乐府诗(汉乐府、南北朝乐府),《孔》、《木》,唐诗人也写乐府诗,标题带有“歌”“行”“歌行”“引”“曲”“吟”字样。

《长恨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丽人行》、《兵车行》、《燕歌行》、《李凭箜篌引》、《梦游天姥吟留别》、《长干曲》等。

2.近体诗绝句、律诗、五言、七言、排律。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出句、对句。

对仗:结构、词性、内容、平仄。

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黏对:第二颗字。

如:《旅夜书怀》。

押韵:韵母相同或相似。

偶句、首句(变体、常体)、平声韵、仄声韵。

唐诗人: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王勃、杨炯、卢照龄、骆宾王、陈子昂、贺知章。

盛唐:张九龄、王之涣、孟浩然、王昌龄、王维、李白、高适、杜甫、岑参、张继。

中唐:韦应物、孟郊、韩愈、白居易、刘禹锡、李绅、柳宗元、元稹、贾岛。

晚唐:李贺、杜牧、李商隐、温庭筠。

3.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小令58,中调59-90,长调91。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牌名、词题、上阙、下阙。

宋诗词人:北宋:范仲淹、柳永、晏几道、晏殊、梅尧臣、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彥。

南宋:李清照、岳飞、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朱熹、辛弃疾、陈亮、姜夔、刘辰翁、文天祥、林升。

豪放派: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陆游题材范围:题材广阔,大至国家盛衰、时政得失,小至个人理想抱负、日常感受无不可入词(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感情: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表现方法:以铺叙、直陈为主语言:雄浑、豪放、语词宏博、用事较多、直抒胸臆音律:敢于突破、不受束缚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晏殊、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秦观、姜夔、李煜、题材范围: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离别相思、伤春感时。

感情:儿女之情、离别之思表现方法:多用含蓄委婉、蓄藉比兴的表现手法语言:细腻、婉转、缠绵、清新绮丽、柔美、含蓄婉约音律:严守格律,重视音律谐和,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4.曲:散曲、杂剧散曲属于诗歌,配乐演唱,杂剧属于戏剧,用于表演。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 课件(45张)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 课件(45张)

返回
3.规范答题用语 如答“惜别之情”“关切之情”,“惜别”“关切”是 感情术语, 如将“惜别”改为“舍不得”, “关切”改为“不 放心”,虽然意思也能表达清楚,但不是感情术语,总让人 觉得别扭。同样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既不准确,也容易 丢分。因此,最好使用感情术语。 常用的感情术语:惆怅、苦闷、闲适、愁苦、欢乐、悲 伤、忧郁、感伤、寂寞、孤独、烦恼、沉闷、焦急、离恨、 哀怨、忧愁、迷恋、思念、恬淡、仰慕、同情、憎恶、激愤、 欣喜、欢快、向往、忠贞等。
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
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 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 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返回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解析:题目要求从“戏赠”入手分析诗歌中作者表达的情感 态度,所以不仅要体会其表层情感,还要体会作者 “戏赠” 背后的微妙心思。诗歌首联,写作者的诗歌成就;颔联,写 自己的诗歌被元稹模仿、让李绅服气。诗歌的前两联表现作 者对自己诗歌创作成就的自得。颈联,是作者的牢骚话,表 现了自己在当世不被重用,体现了作者的不平与无奈;尾联, 表现作者对自己诗歌新编成集的欣喜。由此可以看出,作者 的情感态度有两种:一是作者对自己诗歌成就的自得;二是 作者对不能被当世重用的无奈和自嘲。
即时用——讲练悟通
[典例] 后面的题目。 秋 陆 兴 游
返回
(2017· 江苏高考,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注],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
迮:狭窄。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同友人游青溪 王永彬 溪声引我入村烟,纡曲山盘古洞天。 苍石堆云撑峭壁,碧涛溅雪拥飞泉。 煎茶小憩清凉界,问柏能知魏晋年。 嘱咐同人归去早,此间住久恐成仙。 有人评价这首诗“于平凡之处翻出新语,于平凡之景中翻出新意”, 请结合颈联和尾联简要赏析。 答案:这两联将平凡的景象写出了新意。颈联充满神奇的想象, 不说柏树栽种于魏晋时期,而说它能讲述魏晋间的故事(此处化用 《桃花源记》“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原本枯燥的时间交代,笔 锋一转就写出了新意。尾联则借嘱咐同伴之趣话,侧面烘托这人间 仙境之优美迷人,写法也很新颖。
-12整体攻略 学案一 重难特训 学案二 重难特训 学案三 重难特训 学案四 重难特训
2.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 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羁旅行役诗,一般 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 如对月思亲、对月怀远,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 家庭的憧憬。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崔颢的《黄鹤楼》、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13整体攻略 学案一 重难特训 学案二 重难特训 学案三 重难特训 学案四 重难特训
[基本特征] 意象——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鹧鸪、长亭、 古道、夜雨、孤灯、落月、黄叶、霜天、阳关等。 情感——思念、离愁、哀怨,厌恶战争,渴望团聚;歌颂友情,追怀 往昔,拳拳眷恋,殷殷劝勉。 技巧——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风格——婉约忧伤。 [鉴赏要点] ①分析思想情感。 ②分析思乡缘由。 ③体会抒情手法。
-24整体攻略 学案一 重难特训 学案二 重难特训 学案三 重难特训 学案四 重难特训
答案: “疏影横斜”写出了梅之形,体现了梅树枝干疏朗自然、放 逸不羁、自在与洒脱的特点;“暗香浮动”写出了清淡的梅香随着 晚风四处飘溢,表现了梅之香的清幽淡雅。表达了诗人对梅的喜爱, 蕴含了诗人恬淡闲适、清高雅致的隐逸精神。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 课件(65张)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 课件(65张)

返回
[针对训练] (2015· 广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注]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
乘船途经此地。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 长山水画。
返回
3.抓关键 “旷然”点明作者的心情,诗人驱车赶路,登上盘绕的 五盘岭,见青山葱茏,天高地远,风清气爽,境象开阔,心 中为之一荡。“不觉蜀道难”,此行乃因知己杜鸿渐的推荐 提拔,既报了杜的知遇之恩,又能实现平乱安国的高志,蜀 道虽有上青天之难,也如履平地。诗人登上峰顶后,心旷神 怡,面对奇险又富有情趣的所观之景,更不觉蜀道艰险。
返回
考点(二)
炼 句
返回
炼句题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赏析角度灵活。
链教材——认知考点
常考类型 特色解读 教材典例
返回
弄懂所给句子的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基本意思,进而 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 内容、情 把握其内容、情 能饭否?”借廉颇自比,表达出 感句 感的内涵,这是 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 赏析句子的前提。室不能选用人才的慨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有的句子倒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 语言特点 有错位之美;有 华发”。全为倒装句,按现代汉 句 的句子对仗,有 语语法顺序应调整为“神游故国, 整饬之美。 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返回
[注]
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 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
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 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 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 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 分)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 课件(110张)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 课件(110张)
[注]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①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 (766) 秋天杜甫流寓夔
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 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返回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 分)
解析:诗歌最后两句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故园松桂发” 是诗人想象的故乡松树当茂、桂花正香的景象,是虚写,而这 又是实际发生的,所以是虚中有实; “清辉”指月亮的光辉, 是眼前实景,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的亲人们共同 沐浴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中,这句实中有虚。总之,这两句用虚 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诗人思念故园的游子之情。 参考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
全诗运用白描 手法,寥寥数 父耕原上田, 语勾勒了父子 子斫山下荒。 辛勤劳作,官 六月禾未秀, 家修筑粮仓的 官家已修仓。 画面,表现封 (聂夷中 建统治阶级残 《田家》) 酷剥削、压榨 农民的深刻主 题。
返回
技巧






是对细微而又具体 的典型环节加以生 动细致的描绘。它 黄梅时节家家雨, 可以是一个动作、 青草池塘处处蛙。 细节 一种情景、一个特 有约不来过夜半, 描写 点或一种景物等。 闲敲棋子落灯花。 通过特写镜头把事 (赵师秀《约客》) 物放大,通过准确、 生动、细致的描写, 于细微处见精神。
漫江碧波荡漾,显露 出白翎的水鸟;满山 青翠欲滴,遍布似火 的朵朵红花。江、山、 花、鸟四景,分别被 敷以碧绿、青葱、火 红、洁白四色,景色 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衾枕冷”是触觉, “窗户明”是视觉, “折竹声”是听觉, 从多角度侧面烘托了 夜雪之大。
返回
[练中辨清] 1.(2016· 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裴秀才迪小台 王 维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PPT PPT 课件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PPT PPT 课件

例三(09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 题。(6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
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
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 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 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 折第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 失望与埋怨。
• ✿ 在高考题目中,诗歌鉴赏题一直是考生的瓶颈。
一、考纲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答题时存在的问题:
读不懂、说不清、答不全
古诗词特点
凝练含蓄 言简意丰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 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总结方法
• (七)看尾句 ,卒章显志 • 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或以情结句、
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不论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 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 当重要的作用。 •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结尾“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 。 • 又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丹心照汗青。”
【例四】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试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 而不归的孤寂、惆怅的感情。
用“空”字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 明。"宿鸟归飞急"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 返。 “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愁思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 课件(41张)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 课件(41张)

返回
一、错误选项的4大设误点
[典题尝试]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对 杜 雪① 甫
返回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 ]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
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 解送回长安。 ②书空: 《世说新语· 黜免》 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 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因以“书 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典实。
第2讲
古诗歌阅读选择题
一、错误选项的4大设误点
二、快准解题“2步骤”
课时跟踪检测
返回
以选择题(5 选 2)考查诗歌鉴赏的命题形式属于旧题新考 (多年以前的高考就采用了这种题型),这一命题形式在注重考 查考生对诗歌的全面理解、扩大考点覆盖面的同时,也降低 了试题的难度。选择题和主观题只是题型的区别,考查内容 和角度没有变化。因此,答题时,考生只要在读懂诗歌的基 础上,仔细分析、认真比对,找到命题人设置选项的设误点, 便可顺利作答。
返回
下列对这首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造成的悲惨景象,用“独” 写老翁一家只剩一人的情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 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是说残留着的火炉,让人仿佛还可以想象 到炉火燃烧的情形,一个“似”字点明这并非作者所看到 的实景。 D.尾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 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 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 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讲义课件第六章 古诗鉴赏 3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

(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讲义课件第六章 古诗鉴赏 3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 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 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 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 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 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真题训练·(约6分钟)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题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答案:_这__四__句__描__写__了__江__水__万__流__横__溃__、__水__势__浩___瀚__、__气__势 _作__者__以__此__为__下__文__颂__扬__盛__唐__天__下__一__家__、__国__运__兴__盛__积__蓄__气__势__,_ _诗__的__主__旨__。__ 题型归类:诗歌形象及其作用概括题 对应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题型归类:领悟诗歌情感题 对应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补充训练·(约3分钟)
前四句是如何描写汉江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的? 答案 诗人以金陵为中心,远望汉江,充分调动大胆的 张、比喻的修辞手法,使用“回”“豁”“飞”等动词 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特点,呈 气象。
真题训练·(约6分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

2019届高考专题复习之古诗词鉴赏.ppt

2019届高考专题复习之古诗词鉴赏.ppt
(4)反映诗歌语言特色方面:质朴清新、句式 整齐、音节和谐、对仗工整、有节奏感、声情 并茂、凝练简洁、犀利老练等。
(5)反映诗人情感方面:愉悦、欢快、欣喜、 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激昂、 奔放、乐观、豁达、淡泊、闲适等。
(6)反映诗歌总体效果方面:真挚感人、 耐人寻味、催人泪下、扣人心弦、发人 深思、意境高远、即景生情、即景自况 等。
诗歌鉴赏三步走
能 读懂
会 鉴赏
精 表达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答题时存在的问题:
读不懂、说不清、答不全
诗歌鉴赏
——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
【怎样才算读懂?】
1. 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景物
2. 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 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 “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 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 字则曲折第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 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总结方法
• (三)看作者,知人论世
•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 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 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 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处 朝代国势、朝政……
8、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杜 甫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5、熟悉诗歌的常见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抒情类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ppt课件(全国)(33张)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ppt课件(全国)(33张)

(3)注意从表达技巧出发:有的运用修辞手法,有的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 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就是要看出其在表 达上的特别之处。 (4)注意从句子的位置出发:把它放在全诗整体的框架内,做到句不离篇。 句子处在诗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 一般有三处: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 句、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 境,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总之,要关注句子位置,联系全篇 赏析。
诗歌鉴赏
炼 句
[知能构建] 古诗词中常见的句式 1.省略。古诗词中省略主语、宾语、动词、介词、连词等是常见的现象。 如:“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 人。”(胡令能《小儿垂钓》)其中, “遥招手”的主语“蓬头稚子”就被省略了。 2.对仗。律诗一般由八句组成,其中颔联与颈联一定要对仗。
【解析】 首先观察诗句,有特殊表现手法的要指出,并进行分析。本句“下 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将考生们写字的声音比作春蚕 嚼桑叶的声音;再表述这样写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即生动地写出考生们应考的 情形,以声音衬托考场的寂静庄严;最后,点出这样写所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 ——看到才华横溢的考生们内心流露出的喜悦之情。
【答案】 (步骤一)作者写皇家陵园的石马破败不堪,废弃的宫殿前,铜铸的 骆驼正在哭泣;(步骤二)诗中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步骤三)写眼前之 景,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步骤四)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 情景交融。
(2017· 全国卷Ⅰ,改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导学号:35900068】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有群公鉴裁精。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课件(50张)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课件(50张)

首 页
上页
下页
末 页
NO.3
备考怎么学
学案3
结束
品味关键词(炼字)
沈德潜曾言: “古人不废炼字法, 然以意胜, 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从诸多诗 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炼字,就 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 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 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首 页
上页
下页
末 页
NO.3
备考怎么学
学案3
结束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技巧点拨],分步答题)
步骤一:“背”指相向或相背。 步骤二:“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
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 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
首 页
上页
下页
末 页
NO.3
备考怎么学
学案3
首 页 上页 下页 末 页
NO.3
备考怎么学
学案3
结束
[技巧点拨] 品味关键词(炼字)题鉴赏 3 步骤 步骤一:确定关键词 对于题干中已明确关键词的,此步骤可以省略。 确定时要看清题干要求,因为有的题目在题干中已明确 了在关键词某联(句)中;从词性上看,应重点关注动词、形容 词(包括色彩词)、副词、数量词和叠词,这些词都是诗人炼字 的重点。从位置上看,所炼之字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下:
首 页
上页
下页
末 页
NO.3
备考怎么学
学案3
结束
1.(2014· 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 罗 发 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 课件(41张)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 课件(41张)

第二步,思考角度:
①指明手法是“虚实结合”。
高考总复习· 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②联系内容,分析运用。 “ 故园松桂发 ” 是想象,属于 虚写;“万里共清辉”是说自己在万里之外,看到的是同一 轮圆月,是实写。 ③赏析效果。诗歌的结尾,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
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规范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 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 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考点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
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表 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 巧妙使用。 考向一 修辞手法
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①辨认修辞
手法。②说明其表达效果。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 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对偶、顶真、设问、反 问等。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 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化深为浅,化抽象为具体,使表达的对象生动,激起阅读 的兴趣 人们在已有的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 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高考总复习· 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考向二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
其中在诗歌创作中用到的主要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第1讲从读懂诗开始——“三管齐下”助读诗歌在考试中古代诗歌鉴赏题得分率普遍较低,甚至很低。

究其原因,在于考生读不懂诗歌而导致思路不清晰,答题不规范。

因此,在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这一专题时,先学读诗。

一、掌握诗歌的2点基本常识——疏通阅读障碍(一)了解诗歌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了解诗歌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对我们把握诗歌的层次内容、诗歌大意有着重要作用。

1.结构章法从“起承转合”的写作思路入手,读懂思路层次、大体内容,协助解答某类试题。

“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

“起”即开篇,“承”是对“起”句的承接、拓展,“转”是诗意的跳宕转折,“合”是收束全诗。

(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针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思二首(其一)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答:解析:该诗首句从草色、柳色写起;次句写桃花、李子花,继续从色彩角度写生机盎然的春光;第三句转写诗人的愁恨;第四句以“春日”结景,以“恨长”结情。

参考答案:先写景,后抒情:先选取草色、柳色、桃花、李子花等典型春景表现春日之美,再用东风不消愁、春日惹恨长来点明春思。

(或:先写春天的色彩;次写春天的繁花;接着写不解愁的春风;最后写春日惹恨,点明春思。

)(二)明辨常见的3类“诗家语”“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作的变形处理。

古诗词作品是如何对句子作变形处理的呢?与语意省略相比,倒装结构(或词语错位)更易使人对诗句产生错误理解。

在古诗歌阅读中,要重视倒装(或词语错位)现象,积累常见类型,以助于读懂诗句,避免机械理解,产生误读。

古诗歌常见倒装(或词语错位)类型:[针对训练](1)补出下列诗句中的省略成分。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答:(2)指出下列诗句中语序变换的妙处。

①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答: ②柳色青山映,梨花夕鸟藏。

(王维《春日上方即事》)答:(1)解析:诗句上半句中的“争”为状语,其后省略掉谓语动词“送”,如果将“争”误解为谓语动词“争夺”,势必贻笑大方。

参考答案:省略谓语。

上句应为“五陵年少争(送)缠头”。

(2)解析:①诗句应理解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浣女”和“渔舟”分别是“归”和“下”的主语。

因平仄的限制,动词前置,主语挪后,使诗句读来更富有韵味,更生动有致。

②诗句应理解为“青山映柳色,夕鸟藏梨花”。

因为对偶和平仄的限制,将宾语提前,宾语前置,使诗句读来更富有韵律美。

参考答案:①主语后置,使诗歌平仄相对,使诗句更富有韵味。

②宾语前置,使诗句更富有韵律美。

2.词类活用古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在[针对训练]指出下面诗句中词性活用的妙处。

(2015·广东高考,改编)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查慎行《早过大通驿》)答:参考答案:“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中的“软”“轻”,都是使动用法,均巧妙地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水波云海写得可触可托。

全句意为:清风吹拂,江水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

3.互文见义(1)概念“互文”指古代诗文中的相邻句子所用的某些词语(一般是在前后句对应的位置上)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互文有助于渲染诗歌气氛,使诗句整齐、对仗。

(2)理解方法理解互文时,必须把上下句中对应的词语结合起来思考,领悟其在语意上互相补充、彼此映衬等作用,这样才能在语意上真正弄懂其原意。

(3)典例剖析如杜牧《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其意思应是“烟气、月光笼罩着凄凉寒冷的秦淮河水及水边的沙滩”;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中的“惊”“鸣”互文,正确的理解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

[针对训练]指出下面诗句中互文的妙处。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答:解析:本句中“见”和“闻”互文,诗句意为:当年我常常在岐王和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

参考答案:“见”“闻”互文,对仗工整,有助于前后意思的理解。

二、明确诗歌的7大热考题材——内化规律特点题材1怀古咏史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题材特点]怀古咏史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一般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

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其独到的见识,借古伤今、讽今、伤己,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了词人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

时光不再,英雄已逝,而那潇洒儒雅、运筹帷幄的周郎,更激起词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

也有的怀古咏史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作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怀古咏史诗的结构为: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鉴赏技巧]1.弄清史实。

题材具有很强的历史性,首先就要对诗歌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当然,诗歌的注释,有时也能很好地帮我们完成这一步。

2.体会意图。

诗人创作一定有现实的原因,也会有其创作目的。

如杜甫就经历了安史之乱等社会动荡,有家难归,国家堪忧。

因此,他的诗作多写百姓之苦以及社会之黑暗等,其创作意图就很容易捕捉到。

3.分析写法。

不同的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决定的。

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发表议论的,如清代刘献廷的《王昭君》;也有作正反对比或侧面烘托的。

另外,引用典故也是怀古咏史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读懂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①,用东坡赤壁韵胡世将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②。

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

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

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③。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

阃外④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

拜将台欹⑤,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

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注]①兴元:地名,今陕西汉中市,南宋时为宋金对垒前线。

作者曾任川陕宣抚使。

②一范一韩人物:指北宋抗击西夏、巩固西北边防的范仲淹与韩琦。

③汉家三杰:指辅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张良、萧何、韩信。

④阃(kǔn)外:指统兵在外。

⑤拜将台:传说刘邦在此拜韩信为将。

下文中的怀贤阁是为纪念诸葛亮而建的。

欹(qī),倾斜。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为国建功的名将已逐渐被人们淡忘。

B.“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写出现在缺少可以抵御外侮的名将,国家半壁江山已沦入敌手。

C.“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词人对朝廷软弱避战、不积极保卫河山的做法表示痛惜。

D.该词写出了作者面对破碎的山河的万千思绪,自己身处战争后方无力扭转战局,心中充满失望与忧愤。

E.词中“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一句,借古人之事,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解析:选AD A项,“当年为国建功的名将已逐渐被人们淡忘”说法错误,词人对他们无比仰慕与怀念。

D项,“自己身处战争后方”错,作为边帅初到兴元的胡世将当时身在战争前线,这一点可从注释中看出。

题材2托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题材特点]托物言志在中国诗歌中具有悠久的传统,可以追溯到《诗经》时代。

在古代诗歌中,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作者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类诗歌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直接描绘物象,绘形绘声绘色,以求精确逼真或传神;一类托物寓意,借物言志,借题发挥,由此及彼。

[鉴赏技巧]1.抓住“物”的形象特征。

从具体描写物象的诗句入手,从物象的颜色、气味、声音、动作、形态等特征出发,挖掘出物象的个性气质、精神品质等。

2.理解“物”寄托的思想情感。

一般来说,咏物诗中寄托的思想情感往往跟诗人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人生态度、生活作风、价值取向等有关系。

3.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一般来说,从表现手法上是托物言志,从修辞角度看有拟人、比喻,从描写方法上讲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读懂训练2]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梅[唐]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早梅》一诗在“炼字”上卓有成效:正是“昨夜一枝开”中的一个“一”字,方显“早梅”之“早”,如换为“数”字,则远不及此言为妙。

B.“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诗人使用极其朴素的词语进行直接描写,写出了“早梅”味香色泽的特点,同时还寄寓了诗人的生活感受。

C.“驿外断桥边”,交代了梅花生长的地点环境。

因处在“驿外”和“断桥边”,虽花开而无人欣赏,更无人栽培,故因“无主”而深感“寂寞”。

D.词人陆游借“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在风雨飘摇的动荡时代里,内心的孤独、无助和无限愁苦的情绪。

E.在表现梅花顽强的生命力时,两篇诗词都用环境作衬托:《早梅》借助的是万木冻折和深雪夜色,《卜算子·咏梅》则借助了驿外断桥和风雨黄昏。

解析:选BD B项,“直接描写”错,应该是间接描写;D项,“直抒胸臆”和“表达了自己”有误,词句写作的对象是梅花,词人是借咏梅来隐喻自己的不幸遭遇。

题材3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题材特点]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