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
中职标准化建设
中职标准化建设一、办学条件标准化1.校园设施:校园设施应符合相关规定,包括教学设施、实验实训设施、体育设施等,确保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教学设备:教学设备应满足教学需要,包括多媒体设备、实验仪器设备等,并定期更新和维护。
3.图书馆:图书馆应具备充足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期刊、电子资源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信息化设施:学校应具备先进的信息化设施,包括网络设施、计算机设施、数字化教学资源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二、师资队伍标准化1.教师资格:教师应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并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
2.教师培训: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3.师德师风: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关心学生,严谨治学,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
三、教学质量标准化1.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教学质量标准制定、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评估等环节。
2.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3.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4.教学质量评估: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学质量评估,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四、学生管理标准化1.学生管理制度: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包括学籍管理、考勤管理、纪律管理等。
2.学生评价:学校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综合素质评价、职业技能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职业能力。
3.学生活动:学校应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包括文艺比赛、科技竞赛等,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提升。
4.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
五、校园文化标准化1.校风校貌:学校应保持良好的校风校貌,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2.文化活动:学校应组织多种文化活动,如文艺汇演、科技展览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建设标准(教职成[2010]12号)
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建设标准(教职成[2010]12号)该文档(教职成[2010]12号)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建设标准的指导文件。
该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建设,提高校园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
该标准对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建设提出了以下要求:1. 校园总体规划要科学合理,包括校园布局、功能区划和建筑设计等。
要注重校园的美观、舒适和环境保护,符合教育教学的特点和需求。
2. 校园基础设施要完善,包括教学楼、实训场所、实验室、图书馆、体育设施、宿舍等。
这些设施应当满足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与实践需要,并保障学生的研究和生活条件。
3. 校园安全设施要健全,包括防火设施、监控系统、紧急逃生通道等。
要确保校园安全,预防事故发生,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4. 校园环境要优美整洁,包括绿化、道路、排水系统、垃圾处理设施等。
要加强对校园环境的管理,提高师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5. 校园设施维护要及时有效,包括设备设施的维修与更新、保洁等。
要建立健全的设施维护管理制度,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该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发展水平和教师教育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应当根据该标准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建设的具体方案,并加强对标准的管理和落实。
校园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基础工程,通过遵循该标准的要求,将有助于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综合实力及影响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研究环境和成长条件。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建设标准(教职成[2010]12号)是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建设的重要参考,值得广大教职工和管理者深入研究和贯彻实施。
*注:以上内容是根据题目《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建设标准(教职成[2010]12号)》的要求进行简要介绍,具体文档内容请参阅原始文件。
*。
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一)教学设施
1. 根据课程的需要,应配备有相应的实训教室和实验室,确保存在必要的实训硬件设备、耗材及实验室测试仪器等;
2. 为促进学生思维,应配备有多媒体教室或报告厅;
3. 学校要建立语文、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生物、课程的相关图书馆和资源库;
4. 根据当地的劳动就业市场需求,学校应努力建设和维护各个专业领域的实习基地。
(二)师资配备
1. 教师聘用,要求符合教师资格和学校师资素质要求,且专业领域经验丰富;
2. 教师应具备课题研究能力,能够在授课实践中将科研成果运用到课程教学中;
3. 学校也要配备心理咨询老师、体育教师,保证学生的身心发展;
4. 各科目最低老师师数比例:公共课教师比例一般1:8左右,专科教师比例应根据课程要求,重点专业和实验课程要求严格,一般达到1:4左右。
(三)学生管理
1. 学校要有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实施学生日常生活管理,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思想道德观念;
2. 学校应建立学习考试管理制度,考核学生知识综合理解能力,根据学生毕业成绩发放毕业证书;
3. 设立学生违纪管理制度,以及奖惩措施,规范学生行为表现,建立完整的纪律档案;
4. 学校要有学生就业指导制度,积极推动学生就业,协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职业规划,为他们准备就业材料,安排相关的就业实习活动。
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标准
1.学校资产管理系统
2.学校实训基地管理系统或办公系统
6.建设成效发
6-1办学规模
1.群内核心专业连续招生4年以上,年招生30人以上,群内其他
在籍学生统计表及可供核
■W
专业连续招生3年以上,专业群在籍学生规模210人以上;
2.每年承担专业群相关领域的社会培训人次达到在籍学生数的90%以上。
对的学籍管理信息库;培训通知、花名册、培训计划、考勤考核资料等。
6-2培养质量
1.毕业生95%以上取得本专业群相应的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20%以上获得本专业群相应的2个及以上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70%以上获得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个别特殊专业除外);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相关应用水平等级考试取证率70%以上;
4.市级以上专业带头人,或省职业教育教科硏中心组成员,或省职业教育领车人才,或省级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或特级教师。
2•相关材料证明
5.实训基地运营
5-1基础条件
1.生均仪器设备值:埋丄医类专业A8000元,其它类专业A5000元;
2.实训场所建成数字化教学环境,实现信息点全覆盖,百兆带宽到桌面,计算机数量满足实训教学和管理需要。有与专业群教学配套的信息化实训资源平台。
1-3建设机制
1.建立了校企双方参与的专业群组织体系,配备了群负责人、专业负责人、课程群负责人,职责明确,运行高效;
2.具有健全的群建设制度,适应专业群的需求;
3.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整合专业教育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与互补。
组织机构相关文件、管理制度汇编及制度实施情况的有关材料、反映实施成效的相关材料。
中等专业学校建设标准
中等专业学校建设标准
中等专业学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发展。
为了提高中等专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建设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管理等方面,介绍中等专业学校建设标准。
首先,师资队伍是中等专业学校的重要支撑。
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师资队伍管理制度,规范教师的招聘、培训和考核机制。
教师队伍应当具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拥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
此外,学校还应当注重引进高水平的教师,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其次,教学设施是中等专业学校建设的重要方面。
学校应当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室,满足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
教学场所应当整洁、安全,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学校还应当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再次,教学管理是中等专业学校建设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督和评估。
教学管理部门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总之,中等专业学校建设标准是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建设标准,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为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职建设标准
中职建设标准一、办学条件1.中职学校应具备符合国家要求的教育教学设施和实验实训场地,确保满足教学和实习实训需求。
2.学校应具备充足的图书资料和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学校应具备良好的校园网络和信息化教学平台,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二、师资队伍1.中职学校应具备一支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满足各专业的教学需求。
2.学校应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3.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和考核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教学质量1.中职学校应制定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要求。
2.学校应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3.学校应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
四、管理制度1.中职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
2.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的透明度。
3.学校应推行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鼓励学生、教职工和社会参与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五、专业建设1.中职学校应具备符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的专业设置,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用人需求。
2.学校应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特色优势。
3.学校应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六、校企合作1.中职学校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人才。
2.学校应积极引入企业资源参与学校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实用性。
3.学校应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员工培训,推动企业和学校的协同发展。
七、社会服务1.中职学校应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区建设贡献力量。
2.学校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开展技术培训、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认证等工作。
3.学校应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文化传播和公益活动,提高学校的社区影响力。
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
M7-2
服务能力
1.技术应用与服务。学校建有技术应用和服务团队,每年参与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的项目不少于5个;服务新农村建设,每年开展送科技下乡等活动不少于2次。
2.社会培训及辐射。积极开展面向企业和社会的职业培训,年培训人次不少于全日制在校生数;在相关行业协会、专业学会、职教集团等社会组织发挥骨干作用;承担本地区职业教育或行业部门技能大赛、职业技能鉴定等任务。
3.境外合作。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至少1个境外优质教育机构或行业企业有稳定的合作项目。引进境外优质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等;开展技术培训,服务跨国企业(集团)发展需要和高技能劳务输出需求。
M2
专业建设
M2-1
专业设置
1.专业论证。各专业(类)均建有以行业企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人才需求预测、专业建设咨询、专业调整研讨等活动,调研成果在人才培养中充分体现。
附件
办学环1口就业率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建设标准
建设内容
3.基础条件。学校是“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学历教育规模稳定在3000人以上,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少于25平方米、生均设备值二类产业不少于8000元,一产、三产类不少于6000元。
M1-2
办学理念
1.办学宗旨。坚持育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大力推进教产结合、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学生由一技之长向全面发展转变、阶段性发展向终身发展转变。
中职示范校建设标准
中职示范校建设标准
中职示范校是指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了提高中等职业教育
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设立的一种特殊类型学校。
中职示范校建设标准是对中职示范校的建设目标、办学条件、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学生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和规范。
首先,中职示范校建设标准要求学校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
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教学设施完备,实验室、工作坊、实训基地等教学场所齐全,能够满足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
此外,学校应当具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支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
其次,中职示范校建设标准要求学校具备高水平的教学管理能力。
学校应当建
立科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队伍应当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另外,中职示范校建设标准要求学校具备优秀的师资队伍。
学校应当拥有一支
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中职示范校建设标准要求学校具备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
学校应当建立
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中职示范校建设标准是对中职示范校建设的要求和规范,是推动中等职
业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当认真贯彻落实中职示范校建设标准,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为培养更多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中等职业教育建设标准
中等职业教育建设标准
1.建设目标:根据国家战略和需要,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中等职业技
能人才,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师资力量:聘用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包括教师和行业顾问,确保教
学质量,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3.教学设备:提供符合行业标准的实训设备和工具,建设实验室、实
训车间和生产线,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进行教学。
4.教学过程: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注重学生个性差异,
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习实训: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实训中心,推动学
校与企业深度融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
6.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提供就业机会,并关注学生职业发展。
7.学生管理:落实学生分类管理,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和就业信息库,
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完善学生评价和奖励制度。
8.学校管理:建设规范、高效的学校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管理和信息
化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专建设标准
中专建设标准一、办学条件1.1硬件设施中专学校应具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校舍、实验室、实习场地、图书馆、体育设施等基本办学设施。
校舍面积应满足教学需要,实验室和实习场地的设备应符合专业要求,图书馆应藏书丰富,体育设施应齐全。
1.2教学设备中专学校应具备符合专业需求的教学设备,包括计算机、投影仪、实验仪器等。
教学设备的数量和质量应满足教学需要。
二、师资队伍2.1教师资格中专学校的教师应具备相关专业的高级中学教师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
2.2教师培训中专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培训内容应包括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育技术等。
三、教学质量3.1教学质量评估中专学校应建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评估指标应包括学生成绩、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等。
3.2教学改进中专学校应根据教学质量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同时,应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校企合作4.1校企合作模式中专学校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探索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如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等。
校企合作应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
4.2校企合作管理中专学校应建立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加强对合作企业的筛选和管理。
同时,应与合作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五、校园文化5.1校园文化氛围中专学校应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氛围应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5.2校园文化活动中专学校应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文艺比赛、科技竞赛、体育比赛等。
校园文化活动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拓展学生的视野。
六、管理制度6.1管理制度完善中专学校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等。
各项管理制度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部门的规定。
6.2管理执行力度中专学校应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的贯彻和落实。
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具有一定职业技能和技术素养的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为了确保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制定了一系列建设标准,以指导和规范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工作。
首先,中等职业学校的场地和设施应该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学校应当拥有宽敞的教学楼和实训基地,能够满足不同专业的教学和实践需求。
此外,学校还应该配备完善的实验室、图书馆、体育设施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其次,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团队和师资力量也是关键。
学校应当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他们应当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实践操作。
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教师的培训和激励,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除此之外,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应当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管理方面,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学生的学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此外,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学校应当营造和谐、民主、开放、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的来说,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全面考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注重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管理的全面提升。
只有按照相关标准要求,才能够确保中等职业学校的健康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
希望各中等职业学校能够严格按照建设标准要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职业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浙江省现代化学校评估细则(中职学校)
浙江省现代化学校评估细则(中职学校)第一部分申报条件一、规范办学1.近三年学校无违规招生和违规收费情况;在职教师无违规兼职兼薪行为;平安校园建设达到4A级以上,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教学事故,在校学生犯罪率为零,当年未发生侵害学生案件和学生欺凌事件。
2.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与《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坚持“两课两操一活动”制度,每天锻炼一小时。
二、办学条件3.确保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省定公用经费标准且高于普高的1.5倍,确保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生均公用经费比上一年度有所增长。
4.无超50人班额现象。
5.学校在校生人数达2000人以上(专门化学校达1200人以上)。
6.学校校园面积与建筑面积达到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教职成〔2010〕12号)文件要求。
7.没有未经省级教育部门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而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整建制引进国外课程等问题。
三、教师队伍8.学校能按规定确保教师工资总额的2.1%(基础工资中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中的70%)和日常公用经费总额的10%用于教师培训经费。
9.学校专任教师与在校生之比达到1:16;专任教师学历达到本科及以上(特殊高技能实习指导教师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其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30%以上。
10.学校专业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50%以上;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达80%以上。
11.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达30%,且技师及相当水平的兼职教师占比不少于60%。
12.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资格证书持证率不低于90%;有出国(境)学习和研修经历的专任教师。
四、设备设施13.学校实训工位数与本专业学生数相匹配,主要设备与区域龙头企业设备的先进性相当;现代制造类专业生均设备价值不少于10000元,其它类专业生均设备价值不少于6000元;校外建有符合各专业学生实习需要的实训基地;建有方便师生阅览的开放式图书室与电子阅览室;教学用计算机拥有量5人/台。
14.学校符合智慧校园建设要求;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设置标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升。
为了保障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质量,制定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课程设置和实训基地等方面,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相关要求。
首先,师资力量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保障。
中等职业学校应当配备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其中包括高级职称教师和具有行业工作经验的技能导师。
教师队伍中应当有一定比例的双师型教师,即具备教学和实践双重能力的教师,以保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的紧密结合。
其次,教学设施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当配备完善的实验室、车间和实训场地,以满足学生实践操作和技能培训的需要。
此外,学校还应当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室,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再次,课程设置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
学校应当根据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确保学生接受到全面、系统的职业教育。
同时,课程设置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实训基地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支撑。
学校应当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技能培训。
实训基地应当具备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应当注重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课程设置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以保障学校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升。
只有严格执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才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中专建设标准
中专建设标准
中专建设标准是指规范中专(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和运行的相关要求和指导原则。
该标准旨在为中专的规范化建设提供指导,并推动其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中专建设标准包括以下方面:
1. 建设条件标准:包括校舍、教学设施、实验室、实训场所等各项基础设施的要求,为学校提供适宜的教学、实践和生活环境。
2. 师资队伍标准:明确中专教师的数量、学历、学科结构、任课比例等要求,确保教师队伍的素质和专业能力。
3. 课程设置标准:确定中专各专业课程设置的范围和要求,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实训课程等,以满足学生的学科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需求。
4. 教学管理标准:包括学生入学招生工作、学籍管理、教学进度管理、考试评价等方面的要求,为中专的教学管理提供指导。
5. 质量评估标准:明确中专的质量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为中专的质量监控和提升提供依据。
中专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中专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中等职业学院建设标准
中等职业学院建设标准
中等职业学院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学院的教
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为了提高中等职业学院的建设标准,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和落实。
首先,建设标准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中等职业学院的重
要支撑。
因此,学院需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院还应该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加入到中等职业学院的教育工作中。
其次,建设标准要注重教学设施的完善。
良好的教学设施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
要条件。
学院应该加大对实训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设施的投入,提升学院的教学条件。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建设标准还要注重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中等职业学院的课程设置应该与
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相结合,注重实用性和前瞻性。
学院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符合社会的需求,能够顺利地就业和发展。
最后,建设标准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中等职业学院不仅要培养学生
的专业技能,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院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院建设标准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的共
同努力。
只有不断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设施的完善、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才能真正提升中等职业学院的建设标准,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做出贡献。
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
第一条为规范中等职业学校的设置,促进学校建设,保证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依据《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置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
第三条设置中等职业学校,应当符合当地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并达到《职业教育法》规定的基本条件。
第四条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备法人条件,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法人登记。
第五条设置中等职业学校,应具有学校章程。
学校章程包括:名称、校址、办学宗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教职工管理、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校产和财务管理、学校章程的修订等内容。
第六条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备基本的办学规模。
其中,学校学历教育在校生数应在1200人以上。
第七条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有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专任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比例适当。
专任教师一般不少于60人,师生比达到1:20,专任教师学历应达到国家有关规定。
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20%。
专业教师数应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数的50%,其中双师型教师不低于30%。
每个专业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
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应占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0%左右。
第八条应有与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相适应的校园、校舍和设施。
校园占地面积(不含教职工宿舍和相对独立的附属机构):新建学校的建设规划总用地不少于40000平方米;生均用地面积指标不少于33平方米。
校舍建筑面积(不含教职工宿舍和相对独立的附属机构):新建学校建筑规划面积不少于24000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指标不少20平方米。
体育用地:应有200米以上环型跑道的田径场,有满足教学和体育活动需要的其他设施和场地,符合《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基本要求。
卫生保健、校园安全机构健全,教学、生活设施设备符合《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基本要求,校园安全有保障。
图书馆和阅览室:适用印刷图书生均不少于30册;报刊种类80种以上;教师阅览(资料)室和学生阅览室的座位数应分别按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20%和学生总数的10%设置。
中等职业教育建设标准
中等职业教育建设标准中等职业教育是指在高中教育阶段开设的具有职业特色的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中等职业教育对于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有必要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建设标准。
第一,基础设施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设施包括教室、实验室、实训场所、图书馆、运动场等,这些设施的建设要满足教学需求,保证学生的学习环境良好。
同时,要保证设施的安全性和便利性,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学习秩序。
第二,教学质量保障。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教师是教学质量的关键。
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建设标准应包括教师的师资结构和教学水平要求,以及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
此外,还应包括教学资源的充实和更新,推动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能力提升。
第四,教育评价和质量监控。
中等职业教育的评价和监控是确保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教育评价应包括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估,以及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
质量监控应包括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培训质量的监督,以及教师和学生评估的机制。
总的来说,中等职业教育建设标准应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与行业对接以及教育评价和质量监控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制定出全面的建设标准,才能更好地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培训机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人才。
同时,还要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监督和评估,推动实施标准,确保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这样才能真正将中等职业教育打造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职院校标准化建设标准
中职院校标准化建设标准中职院校是我国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标准化建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中职院校的建设标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中职院校标准化建设标准。
首先,中职院校的师资队伍要求。
中职院校应当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教师应当具备相应的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能够胜任所教授的课程。
同时,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发展。
其次,中职院校的教学设施要求。
中职院校应当配备完善的教学设施,包括实训场所、实验室、图书馆等。
这些设施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能够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再次,中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要求。
中职院校应当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合理设置课程。
课程设置应当紧密结合行业需求,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顺利就业。
此外,中职院校的管理体系要求。
中职院校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包括教学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
管理体系应当健全、规范,能够有效提高学校的运行效率和教学质量。
最后,中职院校的评估和监督要求。
中职院校应当接受相关部门的评估和监督,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和学校管理评估。
评估结果应当能够客观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为学校的改进提供依据。
总之,中职院校标准化建设标准是中职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建设,才能够提高中职教育的整体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做出贡献。
希望各中职院校能够认真落实这些标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技能人才。
《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92-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92-2018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施行日期:2018年10月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发布《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的通知建标[2018]40号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住房城乡建设厅(委、局)、发展改革委,海南省规划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发展改革委: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下达2010年建设标准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180号)要求,由教育部组织编制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己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发布,自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
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的审批、核准、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认真执行本建设标准,坚决控制工程造价。
本建设标准的管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具体解释工作由教育部负贵。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8年4月12日前言《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是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下达2010年建设标准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180号)要求,由教育部组织江苏省教育厅等单位共同编制。
编制过程中,编制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到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对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实地调查,收集了近年中央、地方文件中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在分析研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原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制程序规定》和《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2007]144号),完成了《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的编制,在广泛征求各有关部门、地区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意见后,经审查会议通过后形成报批稿,并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发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人才培养
2.1德育工作
1.道德素质培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人文、德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积极开展特色鲜明、实效性强的主题教育、专题教育和特色德育活动。
2.制度体系。教学、学生、后勤、安全、科研和人事、财务、资产等内部管理制度体现国家和省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和学校特点,议事规则和办事程序健全;各项制度能及时更新,明确细则。
3.制度实施。机构健全,职责明确,部门之间团结合作、协调高效;制度实施主体明确,责任明晰,流程规范,透明高效;建立问责机制,执行力强,落实、反馈机制畅通。
5办学效益
5.1学生发展
1.综合素质。学生文明礼貌,积极进取,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技能水平。毕业生95%以上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以上证书或其它相应级别的执业证书;健全技能竞赛长效机制,人人参赛,近三年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成绩优异,取得5个及以上一等奖奖项。
2.社会评价。在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效益、扩大受益面、增强吸引力等方面成效显著,办学特色、成效得到社会认可,社会形象好、声誉高;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满意度均达90%以上。
3.示范引领。积极参与政府、行业协(学)会重要项目、政策的研究工作;积极承办各级各类重大比赛、重要活动;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成果显著;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成效显著,并形成原创性的模式和经验,具有较大影响力;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项目成效显著,直接成果丰富,绩效评价高。
2.专业群构建。专业群建设列入学校重点建设规划,群内各专业定位明确,适应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需求,面向特定的“服务域”;建成2个以上省级现代化专业群。
3.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布局合理,设施设备与专业课程匹配度高,能满足学生实践教学需要;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有多个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成2个以上省级现代化实训基地。
3.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班主任培训的重要内容;有一支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和标准化的心理辅导室,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
2Hale Waihona Puke 2专业建设1.建设规划。响应“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等要求,落实“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部署,有效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尤其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社会管理和生态文明等重点领域,建设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
2.经费保障。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高于省定标准,高于本地普通高中标准,按时足额拨付并逐步提高;省级以上建设项目地方财政给予专项支持。
3.建设基础。学校是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或江苏省四星级职业学校,有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和数据支撑平台,初步建成感知、协同、控制一体,智能化、系统化、综合化的智慧校园。
2.名师骨干。有省级特级教师、职教领军人才、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或名师工作室,有市级以上学科(专业)带头人,形成教学与科研骨干队伍;在省市重点建设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有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教科研课题或发明专利,在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竞赛中获二等奖以上奖项。
4管理成效
4.1制度建设
1.学校章程。依法制定具有学校特色的章程,促进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施教、多元治理、民主管理、科学发展。
3.教学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方法;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校企合作系统设计、共同完成实训实习,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综合考核评价。
3队伍建设
3.1管理团队
1.领导班子。团结、进取、务实、廉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备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和信息化领导力,有较强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引领学校和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职工测评满意度高。
1.3办学机制
1.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途径与方式,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相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形成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多元评价、充满活力的办学机制,每个主干专业与5个以上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2.集团化办学。牵头组建市级以上职教集团等办学联合体,成员间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教学链、岗位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2.职业精神培育。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加强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创新务实、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的培养;开展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等进校园活动,充分利用实习实训等环节,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
4.3文化建设
1.核心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渗透、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凝练具有体现中华优秀传统和现代职教思想、职业特质、学校特色、可传承发展的校训和校风、教风、学风,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
2.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文体活动设施齐全,人文气息浓郁,专业特色鲜明,职业氛围浓厚;校徽、建筑、雕塑、标识等体现地域文化、学校历史和专业特色,并通过板报、橱窗、走廊、校史陈列室、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等平台进行传播,充分发挥学校文化育人的整体功能。
2.3教学改革
1.综合培养。校企共同制订科学、规范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实施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主干专业已构建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开展创业创新教育,设立创业创新基金,扶持在校生创业创新实践。
2.课程开发。建立课程改革和课程资源开发机制,及时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所有课程有完善的课程标准或教学要求;主干专业(群)有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教学资源库;主编3本以上国规或省规教材,开发5门以上校本专业技术课程,建成市级以上精品课程或共享网络课程不少于5门。
4.2质量监控
1.监控体系。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完善,主要环节均建立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制定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实施办法,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信息化平台;建有督导室,配备专、兼职督导员,有效监控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成效。
2.监控措施。健全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加强教学工作诊断和改进,强化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和办学成效动态数据采集与结果分析;每年进行新生素质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发布质量年度报告。
附件1
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内涵要求
1基础能力
1.1办学理念
1.办学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2.办学思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践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推进国际合作、开放创新,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3.发展规划。学校改革发展规划与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中长期规划科学合理、可行性强,年度实施计划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有力、达成度高。
1.2办学环境
1.政策支持。地方政府积极发挥引导、规范、支持和督促作用,加快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学校发展列入地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有鼓励和支持学校招生就业、校企合作、人才引进、师资培养等方面的专项政策和举措。
2.中层管理团队。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规范中层管理队伍选拔任用;加强教育培养,制订并实施管理队伍能力提升计划,管理队伍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执行能力、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有较好的信息化素养和较强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推进以岗位绩效要求为主要内容的目标考核,激发管理人员的内在动力。
3.2教学团队
1.教师素质。高度重视师德建设。科学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有教师团队和梯队建设、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专兼职教师数量、结构合理,素质高,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教师队伍的教学改革意识、质量意识强,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成果显著;具有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先进理念,教育技术职业能力考核通过率均达90%以上;参加培训、进修和企业实践达到或超过规定标准。
3.竞争能力。职业生涯指导和创业创新教育成效显著,毕业生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高,用人单位评价高;有优秀学生和毕业生典型事迹总结宣传;创新大赛、创业大赛等大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培养实施成效显著,对口升学率高、质量好。“文明风采”等竞赛成绩突出。
5.2社会贡献
1.社会服务。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与新产品、新工艺开发或技术下乡等服务;承担社区教育(文化)中心功能,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设施和数字化教育资源;每年参与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的项目不少于5个,开展送科技下乡等活动不少于2次;原则上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数在3000人以上,每年面向企业和社会的培训人次不少于全日制在校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