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朗诵方法精编版
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读节奏划分

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读节奏划分英文版In the heart of China lies a place of grea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 the Red Cliff. It was here, during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that two legendary generals, Zhou Yu and Zhuge Liang, faced off in a battle that would go down in history. This battle has been immortalized in the poem "Ode to the Red Cliff" by the famous poet Su Shi, also known as Su Dongpo.The poem, also known as "Nian Nu Jiao" in Chinese, describes the beauty of the Red Cliff and the emotions that the poet feels as he gazes upon it. The rhythmic and melodic nature of the poem has captivated readers for centuries, and it is often recited aloud in a melodic and rhythmic manner.As we read and recite "Ode to the Red Cliff," it is important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rhythm and pacing of the poem. The poem is divided into sections, each with its own unique rhythm and flow. By understanding the rhythm and pacing of the poem, we can better appreciate the beauty and emotion that Su Shi sought to convey.In the first section of the poem, Su Shi describes the beauty of the Red Cliff and the emotions it evokes in him. The rhythm of this section is slow and contemplative, mirroring the poet's awe and reverence for the natural beauty of the cliff. As we read this section, we should take our time and savor the imagery that Su Shi paints with his words.In the second section of the poem, Su Shi shifts his focus to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Red Cliff and the battle that took place there. The rhythm of this section is more energetic and dynamic, reflecting the intensity of the battle and the courage of the generals who fought there. As we read this section, we should feel the pulse of the battle and the bravery of those who fought on both sides.In the final section of the poem, Su Shi reflects on the passing of time and the impermanence of life. The rhythm of this section is somber and reflective, echoing thepoet's contemplation of mortality and the fleeting nature of human existence. As we read this section, we should feel the weight of time and the inevitability of change.In conclusion, "Ode to the Red Cliff" is a masterpiece of Chinese poetry that captures the beauty, history, and emotion of the Red Cliff in a melodic and rhythmic manner. By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rhythm and pacing of the poem, we can better appreciate the depth and complexity of Su Shi's work and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motions and themes he sought to convey.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读节奏划分在中国的中心地带,有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地方——赤壁。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5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5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作者通过词体现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品味词作的豪放。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讨论、体会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进而感受苏轼的人格魅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宋代的词,明确是分为两个派别,即婉约与豪放。
婉约,内容不外乎是离愁别绪,闺情绮怨。
而豪放派便恰恰与其相反,内容比较宽阔浩荡,气势恢宏,让人读后有种痛快淋漓的感觉。
苏轼是一个用“豪放”作词的,并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其豪放词风的代表作。
二、解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观眼前之景(题目)思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情三、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1、上阙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明确:景——雄奇壮丽景物描写的豪放“大”字写出了长江奔腾而来,汹涌澎湃的气势。
“千古”则写出了历史长河的浩瀚渺远。
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上,把江水、浪花和千古风流人物融为一体,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甚为悠久的时间背景。
为全词奠定了昂扬的基调。
2、这几句中哪几个字用得好?请大家展开想象,为我们描绘一幅赤壁美景。
明确:“乱”写出山石险怪,“穿”写出高峻陡峭。
“惊”写浪花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
“卷”字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
作者从形状、声音、以及颜色三方面,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描绘了赤壁的壮阔景观,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3、面对这如画的江山,作者想到了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作者为什么用“初嫁”,而非“出嫁”?明确:人——英雄人物周瑜形象的豪放周瑜苏轼年龄34岁47岁婚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才华文韬武略才华恣肆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念奴娇赤壁怀古范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范读那天,我坐在窗前,手里捧着一本《念奴娇赤壁怀古》。
书页微黄,字迹清晰,仿佛每一笔每一划都在诉说着那段古老的故事。
我轻轻翻动书页,耳边似乎响起了江水的潺潺声,仿佛置身于那赤壁之战的古战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我低声念道,声音在空荡的房间里回荡。
这时,老李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壶热茶。
他看了看我手中的书,笑了笑:“又在读这本?”“是啊,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受。
”我回答,接过他递来的茶杯。
老李坐下来,点燃一支烟,烟雾缭绕中,他的脸显得有些模糊。
“你知道吗,这书里的故事,其实和我们现在的社会有很多相似之处。
”我抬起头,有些惊讶:“怎么说?”“你看,”老李指着书页,“这里写的‘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不就像我们现在的一些地方,总有些人喜欢把过去的事情挂在嘴边,仿佛那些陈年旧事能给他们带来什么荣耀似的。
”我笑了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
“那你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和书里写的有什么不同?”老李深深吸了一口烟,缓缓吐出:“不同?其实也没什么不同。
书里写的那些英雄豪杰,不也是为了名利、为了权力争得头破血流吗?我们现在的人,不也是一样?只不过换了个形式罢了。
”我沉默了一会儿,又翻到书的另一页:“你看这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多美的画面。
可是,你知道吗,我总觉得,这些英雄的背后,也有他们的无奈和悲哀。
”老李点点头:“是啊,谁没有无奈和悲哀呢?只不过有些人把这些藏在心里,有些人则选择用别的方式表达出来。
”我们继续聊着,话题从书中的故事延伸到现实生活中的种种。
老李告诉我,他年轻时也有过梦想,但最终还是被现实磨平了棱角。
我听着,心里不禁有些感慨。
“其实,”老李突然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书中的角色,只不过有些人是主角,有些人是配角。
但无论怎样,生活还得继续。
”我点点头,合上书,望着窗外的天空。
夕阳西下,天边泛起一片橙红,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我突然觉得,生活就像这本书,每一页都有它的故事,每一页都有它的意义。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联读 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活动三:对比析情,悟生命诗意
东坡 豪中带旷 豁达、逍遥 稼轩 豪中带悲 志向坚韧、家国情怀
活动三:对比析情,悟生命诗意
学习完这两首词后,你是否和曾经那个遇到困难就气馁的自己握手
言和呢?请运用这两首词中的语句,以“亲爱的自己,当面对困难 和挫折时”为开头,给那时的自己写一段勉励寄语吧。
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诗并积累常见典故。 2.结合所学内容,从诗人的人文精神,人生体验上着眼,写一篇300字 左右的文学短评。
3.推荐阅读林语堂先生《苏东坡传》。
链接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方法: 明确何种技巧—结合诗句说明—分析效果作用
日暮倚杖水边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问:此诗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诵苏辛词章,悟生命诗意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单元目标: 任务群为“文学阅读与写作”,人文主题为“生命的诗意”。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诗词,结合课下注释,体会词作的豪放之风。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词中咏史怀古的写作手法,把握典故的复杂内涵及作用。 3.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词中表达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草率出师,仓皇而逃。 率兵追击,建立行宫。
廉颇 一饭斗米,以示可用。
手法
作用
怀念英雄,表达建功立业的
用 理想。
典
怀念古人,表达作者收复中 原的远大抱负。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朗读技法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朗读技法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雄浑豪放,词采工丽。
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反复地朗读,通过朗读,使他们真正品味出词的情感色彩,丽句佳词,节奏韵律,进入美的境界。
那么,朗读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一.注意感情人道东坡“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里,其主体情调豪迈奔放、昂扬奋发。
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抒发了词人浩大的气概,展现了万里长江滚滚东流,波浪滔天的雄伟壮阔景象。
朗读时,高峰突起,语音浑厚,情感激昂。
接下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描写赤壁古战场壮丽、雄奇、险恶的景色。
朗读时,感情激越、雄浑、气势宏大。
下阕开头六句,词人怀古,羡慕年轻有为的周郎。
朗读时应该轻松、愉快、热烈些。
词末五句,抒发了词人对人生的感叹。
朗读时感情抑郁、低沉、凝重,但不是悲凉、哀凄。
这里虽然是全词的最低点,表现了词人深沉的感叹和无可奈何的情绪,但词人并不是完全的消极颓废、悲观失望,而是在领悟了人生底蕴后的一种超脱。
二.注意联想和想象诗词的艺术特点讲究高度的概括,设置许多艺术空白。
学生在朗读时,就需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揣其情、抚其景、思其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读懂诗词字外之意,才能对诗词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词的上阕“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写得何等雄浑、开阔、奇伟。
朗读时就应展开想象的翅膀,同词人一起遨游于古战场,一起感受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下阕开头六句,朗读时不能作简单地模仿,应展开丰富的联想,联系词人的政治抱负来品味。
这样,才能读准其中的真意。
原来,苏轼也是胸有雄图的人,希望能像周郎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关于这一点,“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很好的证明。
三.注意对比古人说得好,“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2023年《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5篇

2023年《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5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教学目标】1.反复吟咏成诵。
体会苏词豪迈词风。
2.掌握情景交融写法。
3.领会词人借景来表达复杂的情感。
【教学模式】诵读法旁批式【诵读法】:就是并用心、眼、口、耳出声阅读的一种教学法。
传出文字的情趣,畅发读者的感兴,它可以边读边想象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然后再用语言把想象中的画面描述出来。
其标准:声情并茂合一。
其精髓:熟读精思,口诵心惟。
【旁批式】:在正文旁边写的评语。
旁批就是对字词句的含X释,或内容的深入理解,或写作技巧的分析,或由此引发的联想想象,或语言风格的品味,或人物性格的分析,或人物潜台词的填补,或前后的钩连,或读者的抒情议论,总之它就是认真品读原文,在把握原文的基础之上不断追问、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有所获的过程。
力求简明扼要,言简意赅,语言凝炼精辟,一语中的。
其标准:准——整体把握,准确理解;深——品味语言,深入挖掘;美——显现积淀,体现文辞美。
诵读是旁批的基础,旁批是诵读的提升,两者相依相随,互为促进。
教学过程激情导课积蓄情感林语堂先生曾这样评价一个人,说他“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X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对,这个人就是苏轼,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不一样的人生。
(课前分发苏轼的材料,尤其“乌台诗案”前后、诗文书画成就以及后人对他的评价,便于学生能角度了解苏轼,有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 初读——把基调宋朝俞文豹在《吹剑录》中记录当时咏唱苏词花絮,从中可看出苏柳的不同词风,那就是苏豪柳俗。
(展课件)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
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诵前言

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诵前言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苏轼所写的一首词,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想到小乔初嫁时的美丽容貌,以及周瑜大破曹军时的意气风发,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境。
在朗诵这首词之前,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作者苏轼的生平、文学成就以及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以便听众更好地理解词的内涵。
同时,可以简要说明一下这首词的艺术特色和影响,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共鸣。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朗诵前言:
尊敬的听众朋友们,今天我要为大家朗诵的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诗词、散文、书法等都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月夜江上的壮美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在朗诵这首词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曾于公元 1082 年 7 月和 10 月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矶,写下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两篇散文,同年,他又以赤壁为题写下了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以怀古抒情为主题,通过描绘月夜江上的壮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古代英雄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整首词气势磅礴,意境开阔,语言奔放,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我将为大家朗诵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让我们一起感受苏轼的豪情壮志和深沉感慨。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1《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学习目标】1.诵读吟咏,感受苏词雄浑壮阔的意境和豪放的风格。
2.知人论世,体会词人壮志难酬的情感和超旷的襟怀。
【课堂导入】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文若泉涌,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宋代文豪苏东坡来到传说中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fā)羽扇纶(guān)巾樯橹(qi áng lǔ) 还酹(lèi)2.解释词义故垒西边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一尊还酹江月【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诵读词作,感知内容思考: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词作?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1.咏史怀古诗(词)怀古诗,怀古诗往往是作者由眼中所见之景,引发对历史人事的联想,进而抒发自己的感慨。
2.上阕写游赤壁所见之景,下阕缅怀古人,抒发人生感慨。
怀古诗常见思路为临古地、思古人、抒己情。
学习任务二:深入研读,品析词作1.观古地之景(1)词人登临赤壁,看到了哪些景?这些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景物:大江,浪,故垒,乱石,惊涛。
感受:雄浑壮阔,恢宏磅礴。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历来为人们称道,它好在哪里?“大江东去”勾勒出一个阔大的空间背景,“千古”一词则渲染出一个雄跨古今的时间背景,宏大的空间和久远的时间相对应,在这个时空背景中,风流人物直奔眼底,意境阔大,气势雄浑。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翻译: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拍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水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明确:“乱”——巨石奇形怪状,参差交错;“穿”——夸张手法,写出山崖的陡峭以及高耸入云的动势;“惊”——拟人手法,写出波涛如怒的汹涌;“拍”——写出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雪”——比喻手法,水色纯白如雪;“空”——纵向写浪之高;“千堆”——横向写浪之大。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 一等奖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品语言、赏意境,体会词人情感,认识豪放词风。
2、鉴赏本词,学会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1、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2、能够感词人所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
【教学重点】品味词作豪放雄浑的气势、苍凉悲壮的情调,体会词人所抒发的壮志难酬的沉重感慨。
【教学难点】品味《念奴娇•赤壁怀古》以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的特点。
【教材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词作名篇,也是文学史上豪放词的扛鼎之作,地位非常重要。
苏轼在人生劫难中登临赤壁矶,奔腾而去的长江水引发了他无限情思,他追忆古人之功成名就,慨叹自己之老来无成,笔墨间尽显苍凉悲壮之气。
【学情分析】学生以前学过苏轼词作,但多为婉约风格,鉴赏这一首豪放词,可带领学生体会苏轼多变的风格,同时也可学会怀古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一直有“诗庄词媚”之说,词,这种从它诞生起就被人们称为“诗余”的文学形式,虽然以吟咏风花雪月,缠绵悱恻见长,但这种不高的格调,却大大限制了它的发展,在这个时候,中国文坛的巨匠苏东坡走来了,他以其豪迈之气,为中国词坛注入了新鲜活力,并为词的发展“指出了向上一路”,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苏轼,走进他的诗词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师板书)婉约派。
)其代表人物是谁?(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学生讨论解决)“我词何如柳七(柳永)?”这个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豪放派与婉约派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归纳)豪放派——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
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诵时应注意的问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诵时应注意的问题
1、感情投入:这首词情感丰富,豪迈奔放,朗诵时需要投
入足够的感情,展现出词人内心的激昂和感慨。
2、节奏把握:朗诵时要把握好节奏,通过停顿、重音等手
段,表现出词中的情感起伏和意境深远。
3、语调控制:朗诵时要根据词的情感变化,调整语调,时
而高亢激昂,时而低沉婉转,使朗诵更具感染力。
4、声音控制:朗诵时要控制好声音的音量、音色和音调,
使声音更加清晰、洪亮、有穿透力。
5、肢体语言:适当的肢体语言可以增强朗诵的表现力,如
手势、眼神等,但要注意与词的情感相协调,不要过于
夸张。
总之,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需要注重情感的投入、节奏的把握、语调的控制、声音的控制以及肢体语言的运用,才能更好地展现出这首词的魅力。
赤壁赋朗诵技巧

赤壁赋朗诵技巧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以下是朗诵《赤壁赋》的一些技巧:
- 注意语速:朗诵时,需要根据文章的情感和情节调整语速,以更好地表达文章的内涵。
在《赤壁赋》中,作者通过优美的文字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因此在朗诵时需要注意语速的控制,不宜过快或过慢。
- 注意停顿:在朗诵时,适当的停顿可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在《赤壁赋》中,作者通过大量的对仗和排比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在朗诵时需要注意停顿的位置和时间,以更好地表达文章的节奏感。
- 注意情感:在朗诵时,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以更好地感染听众。
在《赤壁赋》中,作者通过对赤壁景色的描写和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自己的怀才不遇和对人生的感慨,因此在朗诵时需要注意情感的表达,不宜过于平淡。
朗诵《赤壁赋》需要注意语速、停顿和情感的表达,以更好地表达文章的内涵和感染听众。
9.1《念奴娇·赤壁怀古》文本细读—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一曲《念奴娇》,多少英雄意—《念奴娇·赤壁怀古》文本细读思辨碰撞赤壁惊涛拍岸起,激荡千古英雄意。
年近半百的苏轼被贬黄州,生活拮据、政治失意,但他凝望赤鼻矶,将《赤壁赋》“裁成‘大江东去’词”,以旷达之心迎接瞬息万变之物,以如椽巨笔抵抗人生厄运与困苦。
申颖老师细读文本,带领我们共听一曲《赤壁赋》,领略无尽英雄意。
提起东坡,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大江东去”,他的“老夫聊发少年狂”,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
“豪放”、“旷达”已然成了这位旷世奇才的特质。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亦写道:“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对于这点,我们可在他的豪放词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窥见一斑。
历经“乌台诗案”的东坡,入狱103天,九死一生,在黄庭坚等人力保之下,丢官去职,惨遭贬谪。
元丰五年,47岁的东坡被贬黄州两年有余,生活拮据而窘迫,“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政治亦不得志,虽任“团练副使”,实则不过是一个“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的闲职,真是“报国欲死无疆场”。
凝望赤鼻矶,祭奠江月,苏文忠“不尽语”,将《赤壁赋》“裁成‘大江东去’词”。
困顿而艰辛的处境并未消解一代天才的意气,反而砥砺着他的英雄情怀。
一、江山如画胸襟阔开篇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气势磅礴,雄浑壮丽,犹如黄钟大吕,让人视通万里,思接万载,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有异曲同工之妙。
“江水”喻“历史长河”。
滔滔江水,奔流不息,涤荡尽了古今豪杰。
滚滚长江,展现的是博大的物理空间;风流人物,描摹的是深邃的历史时空。
人事易变,但江山永存,东坡通观古今,如此,方能以一颗旷达之心迎接瞬息万变之物,应对人生厄运与困苦。
首句仅十三个字,豪放之词风,如面而来,亦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人道是”三字下笔极有分寸,道听途说。
《念奴娇·赤壁怀古》解读及诵读感悟

《念奴娇·赤壁怀古》解读及诵读感悟我国的古典诗词数量庞大,艺术精湛。
《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词,感受苏轼的浪漫主义诗风。
一、理解诗意。
念奴娇,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和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赞颂,抒发了词人怀古伤今的感慨。
作品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年)十二月。
词人登临古战场,面对江山形胜,英雄无觅,发思古之幽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展示了词人宽阔的胸襟、高远的志向。
“故垒西边”、“人道是”体现了词人豪迈乐观的气度。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大江东去”是这首词中最富于动感、令人印象深刻的诗句。
词人将长江水比做有生命的活物,认为它会永不停息地奔流向前,似乎要吞没一切。
这是何等的气势啊!“势来不可遏,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包容一切,而决不肯罢休。
”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样的豪情壮志,如果用具体的景物来表现,那就太呆板,也就不能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于是词人抓住长江横溢奔腾的气势,用“一泻千里”的长江水来比拟,非常形象而又生动。
从视觉形象的角度出发,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出色的江山图画。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它们互相搏击,互相排挤,极力想将对方压倒,词人目睹这一派惊心动魄的奇观,内心受到强烈震撼。
所有景物都融入词人激越、澎湃的感情之中,仿佛大自然正以它雄伟的力量和奇异的声响,来助长作者那奔腾咆哮的奇思壮志。
那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气势,让人想见那种宏伟的气魄。
一个“卷”字也表达出词人内心惊心动魄的情感,引起读者更加强烈的共鸣。
“江山如画”表达了词人对历史遗迹、千古江山的咏叹,给人以壮丽无比的审美感受。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作者在此想要表达什么呢?我们只要细细分析,不难看出,这是一首咏古词,作者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二、诵读指导(师配乐朗诵) 1。
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诵

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诵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
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
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
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
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主旨:《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豪放风格的代表作。
他以赤壁怀古为主题,将奔腾浩荡的大江波涛、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和千古而来的风流人物,酣畅淋漓地泼墨挥写于大笔之下,抒发了作者宏伟的政治抱负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上阕重在写景,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紧缩集中到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
念奴娇赤壁怀古快速记忆法

念奴娇赤壁怀古快速记忆法哎呀,今天咱们聊聊《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
相信大家都听过,真的是让人一听就忍不住想吟唱的作品。
你知道吗,词里那种豪情壮志、对历史的感慨,真是让人热血沸腾。
想象一下,黄昏时分,江水悠悠,烟雾缭绕,东风送来阵阵凉意,李白、杜甫都能在这儿喝上一杯。
想说的就是,这首词开头就给人一种震撼感,词人苏轼回忆起赤壁的那一战,脑海里浮现的可不仅仅是历史的战场,还有那种英雄豪杰的气概。
谁能想到,曹操、孙权、周瑜的故事就这样镌刻在这片江山里。
唉,真是让人不由得想起古人的豪情,仿佛在耳边回响。
你要是能想象一下,战舰横列,号角声声,谁敢说这不是壮丽的场景呢?再说说那段“月照江水,孤舟一叶”的描绘,哇,真是美得让人心醉。
你看那皎洁的月光洒在水面上,水波荡漾,像是轻轻拍打着小舟。
这样的夜晚,真是让人想起很多往事。
是不是有种诗情画意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人啊,真的很容易陷入思考,思绪万千。
此时此刻,历史仿佛在眼前展开,英雄们的故事交织着,仿佛能听到他们的谈笑声。
再往后,苏轼用“遥想公瑾当年”一句,哎,简直是催人泪下。
这个“公瑾”就是周瑜,那个英俊潇洒的诸葛亮,才子佳人的搭档,心里不禁为他们的智勇双全点赞。
想当年,他如何凭借那一腔热血、运筹帷幄,把曹操的百万雄师打得落花流水。
说实话,这种智慧和勇气,谁能不为之动容呢?历史的浮沉,让人感慨万千,仿佛能听到那个时代的号角在耳边吹响。
有趣的是,词中提到的“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简直是经典。
历史长河,英雄豪杰如潮水般涌现,又如潮水般退去。
多么无奈啊,英雄们再辉煌,最终也难逃被历史尘封的命运。
咱们现在看那些历史人物,真是感觉又敬佩又惋惜。
江山如画,风流人物都成了古老的故事,留下的只有那一声叹息。
然后,咱们说到最后一段,苏轼提到的“想当年,金戈铁马”,哎哟,心里就又开始热血沸腾。
那种金戈铁马的气概,简直让人想跟着一起挥剑杀敌,真是感受到了一种历史的重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加着重号的表示重读,“~~”表示拖长音,“/”表示节奏停顿。
)
朗读指导:
1、读准字音:纶(guān)巾、樯(qiáng)橹(lǔ)、一尊(zūn)、还(huán)酹(lèi)
2、感情基调:豪迈、激昂、空旷。
3、具体指导: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因为这三句气势磅礴,雄视古今,所以我们朗读时,要奇峰突起,语音浑厚,情感激昂。
“大”要重读,一锤定音,定下全文豪放的基调。
“千古风流人物”,要稍微重读,但是注意缓慢,把调子提上去。
②“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这三句应读得抒情,平淡,缓慢。
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正因为这三句波澜壮阔、雄奇壮丽,要读出节奏感和霸气,语调就要慷慨激昂,情绪饱满,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几个形容词和动词重读。
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要降调,语调轻柔。
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这几句是表现周瑜春风得意、潇洒从容、气定神闲的,要读出那种得意、轻快,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读平和一点。
“雄姿英发”应加重感情,读出你崇拜英雄的感觉。
“谈笑间”尾音加重,加点神秘色彩,“灰飞烟灭”读得要快点,情感有一次上升。
强调对方的失败,来反衬周瑜指挥战争的游刃有余、胸有成竹。
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要读出词人心中的落寞伤感、惆怅失意以及空旷之感。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要读出词人的豪放旷达洒脱。
4、配乐朗读背景音乐:可选择古筝乐曲,如《十面埋伏》古筝曲、《高山流水》古筝曲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