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专题五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李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2、成就
(3)运载火箭研究 ①1980年,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②1999年以来,成功发射并回收多次“神舟号”飞船; ③2003年10月,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 员。 (4)信息技术 ①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 ②2002年,研制出超级计算机; (5)生物工程 ①2001~2002年,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 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 ②建立起自己的基因组大规模测序技术和科研队伍。
2、成就
(1)核技术和应用 ①核武器技术不断发展,并注重核技术的和平利用; ②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 系的国家之一。 (2)空间技术 ①1984年,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相 继发展发射成功; ②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 ”技术的国家之一; ③1990年,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合作探究】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 材料1:恺文〃卡特拍摄的《饥饿的女 孩》。画面没有一点悦目之处,干枯的土地, 一个奄奄一息的孩子,一只紧盯着这个孩子、 急不可耐要扑向“猎物”的兀鹰。恺文〃卡特 用一张照片向人们展示了整个非洲的绝望。 材料2:当1967年比夫拉战争导致了大规 模饥荒和大量无辜平民死亡之后,非洲的饥荒 第一次被报道。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们被震惊 了:干瘪的乳房犹如枯萎的梨,含在一个骷髅 般孩子的嘴中,那里面其实早已没有奶水。为 了安慰孩子的饥饿,母亲不得不忍受被吮吸的 痛苦。饥饿是来自身体的摧残,但这些照片中 的悲惨情景却直逼人心,拷问着读者的灵魂。 (1)材料1、2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严重问题? 饥饿和粮食问题。
【合作探究】建国初,中国发展“两弹一星”的背景 有哪些?目的何在?成果有哪些?有什么意义?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把中国政权扼杀在摇 篮里。在在中国抗美援朝及台湾问题上,中美闹了很大的矛盾, 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甚至暗示要对中国使用原子弹,对中国 进行核威胁。 (2)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想要控 制中国,中苏关系恶化,拥有核武器的苏联也成为了中国的敌 人。这些严重威胁到了中国的安全。 (3)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这个时期,美苏争霸,使 国际局势很紧张。 (4)另外,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成立后,中国要进行社会主义 建设,这就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合作探究】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 材料1:恺文〃卡特拍摄的《饥饿的女孩》。画面没有一点悦目之处, 干枯的土地,一个奄奄一息的孩子,一只紧盯着这个孩子、急不可耐要扑向 “猎物”的兀鹰。恺文〃卡特用一张照片向人们展示了整个非洲的绝望。 材料2:当1967年比夫拉战争导致了大规模饥荒和大量无辜平民死亡之 后,非洲的饥荒第一次被报道。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们被震惊了:干瘪的乳 房犹如枯萎的梨,含在一个骷髅般孩子的嘴中,那里面其实早已没有奶水。 为了安慰孩子的饥饿,母亲不得不忍受被吮吸的痛苦。饥饿是来自身体的摧 残,但这些照片中的悲惨情景却直逼人心,拷问着读者的灵魂。 (1)材料1、2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严重问题? 饥饿和粮食问题。 材料3:当代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西方世界 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 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2)材料3中,中国农民为什么那样说? 邓小平在全国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 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 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
温故知新
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世界领先;
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
先进水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
到较全面的发展。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古代辉煌—近代衰弱—新中国振兴
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1、背景:
(五)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原因:
1.国家的独立和制度的确立稳固;
2.政府对科技的重视和正确决策; 3、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 后的成就为科技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4.追赶科技革命潮流,吸收国外文明成就;
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这一论断。
3、意义:
(1)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与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 (2)是对科学技术作用的理论概括。 (3)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1、背景
(1)“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3)“863计划”等一系列重大科技规划相继实施。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我国于1970年发射的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我国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 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1965年,中国终于
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
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
性的蛋白质——结晶牛
胰岛素。人工牛胰岛素
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
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
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
的一步。
【典型题例】:(2010· 安徽巢湖高三二测)温家宝 总理在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 30年来,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我国科学技 术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下列各项,不能为温总理的 讲话提供佐证的是( ) A.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C.成功发射神舟号载人宇宙飞船 D.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 解析:A。A项是在1973年,B项是在20世纪80年代 以来的成就,C项是在2003年,D项是在1983年。A 项为正确答案。
【合作探究】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 材料1:恺文〃卡特拍摄的《饥饿的女孩》。画面没有一点悦目之处, 干枯的土地,一个奄奄一息的孩子,一只紧盯着这个孩子、急不可耐要扑向 “猎物”的兀鹰。恺文〃卡特用一张照片向人们展示了整个非洲的绝望。 材料2:当1967年比夫拉战争导致了大规模饥荒和大量无辜平民死亡之 后,非洲的饥荒第一次被报道。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们被震惊了:干瘪的乳 房犹如枯萎的梨,含在一个骷髅般孩子的嘴中,那里面其实早已没有奶水。 为了安慰孩子的饥饿,母亲不得不忍受被吮吸的痛苦。饥饿是来自身体的摧 残,但这些照片中的悲惨情景却直逼人心,拷问着读者的灵魂。 (1)材料1、2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严重问题? 饥饿和粮食问题。
(1)新中国成立时,专门科研机构仅有三十多个,科技人员不 足五万人。 (2)科研工作仅在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领域开展。
2、措施:
(1)确立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 (2)成立科研领导机构和研究机构 ①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 ②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 (3)壮大科研队伍 ①欢迎海外知识分子回国,如李四光、邓稼先等。 ②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4)制定计划——《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在全国范围 内掀起了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 帕尔伯格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西方媒体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 “第二次绿色革命”
【典型题例】:(2010· 湘潭高三月考)2007年10月24日, 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 功。右图《中国探月》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志,它蕴 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 ①它是中国汉字 ②它是中国书法 ③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的象形特征 ④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 演变趋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B。图片没有汉字“月”的演变历程,故没有反映中国 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
1964年10月16日,我 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成功。我国成为世界 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 的国家。
邓稼先(1924—
1986),中国物理学家;
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 士学位,当年回国。他是 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的开 拓者与奠基人之一,是中
国核试验在技术上的主要
组织领导者之一。被誉为 中国的“两弹元勋”。
3、意义:
(1)有利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 (2)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典型题例】:(2010· 合肥高三一模)英国广播 公司(BBC)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 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 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 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 球的”。这说明( ) A.中国已经是世界的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 解析:B。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可以用排除法。A、C、D三项均不正确。
(3)据以上材料指出,袁隆平研究的交水稻有何重大意义? 杂交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其在世界范围的推 广,也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典型题例】:( 2009杭州质检)改革开放以来, 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因素有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 努力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④国 外先进技术的引进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突飞猛进, 其原因具体地说,包括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的 提出、1988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 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当然还有第三次科技 革命的推动。故选A项。
1950年美国对朝鲜 进行大规模军事干 涉,并派兵侵占我 国领土台湾,直接 威胁我国安全。
1950年,中国人民志 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 参战,保家卫国。
苏军装甲部队参与进攻珍宝岛
我解放军战士在珍宝岛执勤
20世纪60年代,中苏边界谈判破裂后,苏联不断对中国 进行武装挑衅,制造流血事件。乌苏里江上的珍宝岛成为双 方边界斗争的焦点之一。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50年代开始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合作探究】建国初,中国发展“两弹一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背景 有哪些?目的何在?成果有哪些?有什么意义? 2、目的:
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3、意义:
(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2)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 的国际地位 (3)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世界和平 (4)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
材料3:当代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 袁隆平”。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甚至把杂 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 命”。 (2)材料3中,中国农民为什么那样说? 邓小平在全国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 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 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解决 了农民的吃饭问题。
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3、成就:
(1)国防: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医学: 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 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袁隆平)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使科技事业严重受挫。 (2)邓小平复出,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3)1978年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科学 事业发展迎来了春天。 (4)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
2、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