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心理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09中文潘辉

心理学研究证明,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分两大类,一类属于认知因素(感知、记忆)一类属于情感心理因素(兴趣、意志、性格)。两类因素分别构成感知——思维——知识、智慧的认识过程和感受——情感——意志、性格、情绪的过程。这个过程和谐统一,又会相互作用。教学艺术正是两大心理活动促进协调的关键。所以说:教学艺术不仅是审美情感的教育,更是情感心理的教育。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教学方法或措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热情,

一、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法

我们语文教师应不断探索不同的课采用不同的课型。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巴夫雷什中学》一书中写到,他经常带学生去野外上课,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也让他们的作文更加言之有物,情景交融。这样的课一学期有二、三节对学生的帮助比课堂上十节课都要大。除此之外,带全班同学去图书馆,从资料的检索到图书的选择、阅读、对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阅读水平的提高,都是极大的。甚至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特点,采用多种课型。如讲述型、质疑型、讨论型、辩证型、课本剧型、报告会型、甚至一节课都用来朗读,有时也出奇效。

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法是一个重要途径,是充分重视教育技术手段的更新和现代化。现代教学技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和反馈的效率,大大增加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机会,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共同感受,加深印象。

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法的另一途径,是根据中学特有的心理特征来施教,我经常用图画和富有感性的讲解,渲染一了情趣盎然,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为教师所吸引,为教学内容所陶醉,怀着愉悦的心情进入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比如《登泰山记》这篇古文,词语比较生僻,意思比较难懂,学生学起来感觉有点难。于是我在讲这篇课文时,用彩色粉笔画了一幅图,把课文的有关内容都画了出来,在形象而又色彩绚丽的画面中,学生完全吃透了课文内容,同时学生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得到充分有效的激发。高昂的学习情绪,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但贯穿于课堂始终,而且幅射到课外。很多学生学习了其他一些课文,通过想象画成图画,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提高了审美情趣。

二、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交流

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情感交流追求的是整体性的投入,整体效应明显,师生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信息传递系统,相互学习启发,取长补短,能获得更多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好胜心理,引进竞争激励面制,增加了交流锻炼的机会,消除胆小怕事,怕讲、不取交流等心理障碍。师生情感交流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思维和语言是紧密联系的,学生在掌握语言过程中发展思维,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语言知识,运用语言知识,丰富了他们的语言材料和语文知识,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加强。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语言知识越丰富,语言运用越多,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思维发展就越快。语文课堂上的情感交流也很重要,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教师课堂教学用语,不仅要讲究其规范,科学、形象和生动,更要体现出尊重、体谅、温暖和坦诚。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说到一半说不下去时,我就说:“你前面说得很好,再想一想,继续往下说。”学生得到鼓励后增强了自信,于是调整思路又顺利地说了下去。当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说错时,我说说:“没关系,你坐下去再想一想。”这样,说错的学生隔一会儿还会举手要求发言。有的学生会对讲课中某

个问题提出疑问。对质疑考虑尚不成熟的学生,我对他们的积极思维予以充分肯定,并对他说:“我们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怎么来看比较正确全面。”质疑有错的学生,也就心平气和,对自己的思考重新考虑。课堂上情感交流,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心理学研究还告诉我们,中学生自我意识增长,自尊心、主动性、求知欲大大提高,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而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大环境,更使他们的参与意识增强。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加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每一个学生深深的爱和期待,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教师善待学生,特别是善待差生,要善于观察、倾听和沉默。当学生取得进行时,哪怕只是一小点,也应给予肯定,以提高他们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通过亲身的实践获得来自学习本身的兴趣和愉悦,体会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才能使他们的语文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三、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即教师自己要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教育事业,吸收新鲜思想,以此感染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热爱学生,热爱学习,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依靠内在驱动力去学生。这样,教师就可以依凭不断增长的知识和教学才能,去解答学生的提问,去拥有师生间的共同语言。 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要注重激发学生内在的驱动力,有了内力,学生就有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无时、无处不学语文。内驱力来自于学生对语文的浓郁的兴趣和学习语文之后所获得的成功体验。在教苏轼《石钟山记》时,我以苏轼“三次笑”为由头,先后引入余秋雨《山居笔记苏东坡突围》和现代作者的《石钟山寻古》两文,学生在学习、争论之后,深入地理解了苏东坡"笑"的背景和蕴含的人格美,以及该笑不该笑的道理,从而强化了对“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个主旨的把握。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必须着力上好“每一节课”而不是“某一节课”只有提高语文课45分钟的质量和效益,学生才会有兴趣和时间去喜欢语文、学习语文、掌握语文,才有可能由课内迁移到课外,在课外应用中再学习,再反复作用于课内的语文学习,反之,便会陷入恶性循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还不断寻找新的切入点,让学生感性有新意,切入点之一就是让学生阅读一本自己所喜爱的或所崇拜的人物的传记,同时提出阅读要求,做到"四个千字",一是语言摘录千字文,二是概括内容千字文,三是评述人物成败因果千字文,四是给你启示千字文。这样,学生感到从语言到思想,积累了许多素材,尤其是如何认识生活,适应生活,改造生活吸吮了许多营养,开拓了思想的写作的语言的视野。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部长陈至立强调,即将到来的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发展,将使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发生新的巨大的变化。因此,我们国家要发展,要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就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新一代。

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基础知识和经验积累。基础知识是人们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支撑点,是人类文化知识积淀的基石和起点。培养创新素质与加强双基教学是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现代创造教学观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有思考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维来求正确的结论,引导学生对信息自主地加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疑是思之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