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对策(1)
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

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一、国际生产能力转移步入新阶段近些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据初步统计分析的数字,由发达国家生产能力转移而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的全球共享型生产的规模几年前已经达到8000亿美元。
这大体相当于世界制造业贸易的30%。
主要发达国家中,生产能力转移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
例如,日本的出口额中,出口给海外制造业子公司的中间产品所占比例已经从1994年的20%上升到1999年的29%。
美国跨国公司的出口中,出口给国外子公司以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所占比例从1989年的57%增至1999年的68%。
90%的美国公司中,其公司内部业务中至少有一项被外包。
在美国企业中,业务外包到海外的比例2003年为5%,2007年将提高到23%。
同时,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之间的出口比例也在上升。
二、国际生产能力转移的发展趋势第一,产业转移的重点由以前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服装、鞋和金属制品等产业和初级电子组装、测试活动,向电子、化学、运输工具以及机械等中间产品和零部件的生产活动转化。
这几个产业是全球零部件和中间产品贸易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从1986年的27%增至1997年的43%。
第二,非股权参与的外包形式引人注目。
跨国公司把非核心的生产、营销、物流、研发乃至非主要框架的设计活动,都分别包给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或专业化公司去完成,不仅减少了固定投入成本,而且达到了在全球范围内利用最优资源的目的。
第三,生产能力转移不再是个别企业的孤立行为,而是在国际生产的网络或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以领导企业为核心,全球范围内相互协调与合作的企业组织框架。
通过这些国际生产网络,生产能力的转移速度和范围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这样,市场竞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生产体系之间的竞争。
竞争的程度和影响范围大大增强了。
第四,生产能力转移既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

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导语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它不仅是全球分工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也是国际经济竞争格局不断重塑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并探讨其对经济发展、就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一、国际产业转移的定义及背景国际产业转移是指在全球范围内,由一国或地区的企业将产业活动从本国或地区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以获取更低成本或更好的市场机会的行为。
这种转移可以涉及不同的产业部门,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创新研发等。
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是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全球化使得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全球供应链连接更加紧密,企业可以更容易地寻找更低成本和更好市场机会的地方。
同时,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背景。
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拥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庞大的市场规模,吸引了跨国企业将一部分产业活动转移到这些地方。
二、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1. 区域和国家间产业格局不断演变随着全球经济地理格局的演变,一些传统的产业转移热点地区正在逐渐失去优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新的产业转移目的地。
比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已经吸引了大量的制造业产业转移。
然而,近年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而一些东南亚国家(如越南、柬埔寨)则逐渐成为新的制造业转移目的地。
同时,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迅速崛起,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重要力量。
特别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更多的资源和产业链延伸到了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形成了全球产业链的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2. 高附加值产业的转移和追逐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企业开始将高附加值的产业活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
例如,一些发达国家的汽车、电子和高技术制造业正在逐步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印度等地。
这些国家和地区不仅拥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而且逐渐提高了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

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摘要:本文认为片面的经济目标考核机制、环保政策法规和公众监督的缺失是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完善体制与产业准入政策、加大社会舆论监督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国际产业转移现状问题原因政策建议一、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现状(一)承接国际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主要以亚洲“四小龙”等国家和地区为主,随着国际跨国公司的大批进驻,来自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越来越多。
从2002年开始,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以及以IT、汽车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以产品设计、研发和采购中心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转移加快,中国承接产业转移的来源地已经扩大到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尤其以美、欧、日为主。
截至2008年底,全国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约66万个,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累计8526亿美元,与2002年底相比,分别增长了55%和90%。
(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以制造业为主,正逐步向服务业转移目前,制造业仍然是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行业。
1998—2007年,外商对制造业实际直接投资额占当年全部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的比重均在50%以上,且所占比重逐年增长。
2007—2008年,在全国最大的500家外商投资企业中,制造企业363家,所占比重超过七成。
随着加工制造业不断向中国转移,跨国公司开始加大实施零部件供给当地化战略的力度,将整条产业链转移到中国,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甚至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及生产性服务业正成为中国承接产业转移的新热点。
2008年,我国服务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达379亿美元,占全部外商直接投资额的41.1%。
(三)承接区域正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延伸东部地区因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一直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占据优势地位,一直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强北弱。
但东部地区由于近年来土地、能源、劳动力、环境成本等快速上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力增加,开始主动调整承接产业层次,而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及一系列鼓励政策的实施,中西部地区投资的软硬件环境不断优化,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当前的国际产业转移趋势

当前的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当前的国际产业转移趋势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产业转移成为了各国政府、企业和经济学家关注的重要议题。
产业转移是指企业将生产活动从一个地区或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过程。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全球资源配置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的变化所导致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当前的国际产业转移趋势。
一、产业转移的动因1. 成本压力:全球化的推动使得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降低成本来保持竞争力。
劳动力成本是影响企业决定是否进行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地区的劳动力成本较高,企业可能会选择将生产活动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
2.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的变化也是促使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一个地区的市场需求减少或饱和时,企业可能会选择将生产活动转移到需求增长较快的地区。
这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满足各地区的市场需求。
3. 政策环境:各个国家的政策环境也会对产业转移产生影响。
一些国家通过减税、提供土地和设施等优惠措施来吸引外资和外国企业。
这些政策的实施可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并提供更好的商业环境,从而吸引企业进行产业转移。
二、产业转移的趋势1. 东亚地区:东亚地区是全球产业转移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中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都以其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大量外资和外国企业的投资。
特别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制造业大国,其在世界制造业供应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发展使得许多企业选择将生产活动转移到该地区以降低成本并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2. 东南亚地区:近年来,东南亚国家如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也成为了投资热点。
这些国家通过提供便利的商业环境和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大量外资。
东南亚地区的产业转移趋势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电子业等领域。
例如,越南吸引了许多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的投资,成为东南亚地区的电子制造中心之一。
3. 非洲地区:非洲地区也成为了产业转移的新兴目标地。
全球产业转移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全球产业转移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得全球经济中的产业转移愈发频繁。
特别是近年来,全球产业转移已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拟从多个方面探讨全球产业转移对中国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
一、产业转移的形势和原因产业转移是指国际经济中不同国家间的产业配置调整。
由于各国间的竞争和合作,后发制造业国家就有可能通过吸引和集聚外国制造业企业的投资,获得新技术、新经验和新市场机会,进而提高本国工业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因此,全球产业转移已成为国际经济迅速发展时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归根结底,产业转移的最根本原因是利润追求。
发达国家利用其技术和资本优势,选择把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和工资相对较低的产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的后发制造业国家,以此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制造成本,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率。
二、全球产业转移对中国的影响1. 促进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随着全球化的潮流,中国逐渐成为了世界制造业的工厂。
全球产业转移的浪潮导致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全球制造业分工中的地位的提升,这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而中国的经济快速崛起也在强化着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和地位,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了整体产业水平。
2. 增加了就业机会和劳动力转移发达国家将制造业转移到中国的结果,是在全球资本流和影响的带动下,中国成为了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之一。
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和就业机会,吸引了许多农村劳动力进城转移。
这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和人口流动。
3. 压缩了中国企业发展空间全球产业转移也对中国的大企业发展带来了压力。
大规模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与中国本土企业进行竞争,加剧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
那些附加值较低、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产业开始被外资企业抢占市场,许多小型企业没能承受外资企业的竞争而倒闭。
4. 带来了环保和资源问题随着全球产业转移在中国的推进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许多地方出现了环保和资源问题。
5、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都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青年大学生应当如何抓住产业转移带来的新机遇?

大多数的毕业生倾向于毕业后进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国有大中型企业,可是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所能吸纳的人才毕竟有限,无法为社会提供足够多的岗位,相反民营三资企业对蓝领型技术人才需求比较旺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不要把自己定位的过于高端,积极到民营中小企业就业,踏踏实实从底层职位做起,逐步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一、产业转移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呈现新特点
(一)从传统制造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人力资本更多地流向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大量吸纳高等教育人员就业人口的主渠道。
(二)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由于东西部地域差别的客观存在和开放政策效应,东部沿海城市,发展机会较多,可是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东部沿海城市的人才市场已经逐渐饱和,区域性就业压力明显加剧。但是面对这种现状仍有相当大比例的毕业生不愿去西部省份,不愿下基层工作。
二、产业转移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思路和对策
(一)学生:的学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基础。相应的技能是大学生进入职业领域的资本。
2、要提升综合能力。虽然学习和专业知识很重要,但社会中需要的是复合人才,职业中更是非常看重情商和逆境商。所以,大学生还需要掌握其他综合能力。大学生应该通过几年的学习,让自己能真正独立和成熟起来,让自己以良好的形象进入职场。
第四,大学生就业应在人才资源充分利用上求突破。一是高校应建立人才库,对最优秀的人才向企业等用人单位输送,进行重点培养。二是企业和学校实行联合办学,为企业培养和造就适用人才。三是利用并进一步完善现有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四是通过与更多的国家的合作,拓宽大学生出国深造和工作的渠道,让越来越多的学子在全球范围内择业。
当前国际产业迁移的趋势

当前国际产业迁移的趋势
当前国际产业迁移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较高,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较低。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一些企业选择将生产基地迁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
这种趋势可以从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等领域中观察到。
2. 技术和创新的驱动:一些国家在高科技领域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因此吸引了不少外国企业将其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迁移至这些国家。
例如,许多高科技公司将研发中心设在美国硅谷地区。
3. 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全球化进程中,许多企业组织生产过程形成了全球价值链,各个环节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
随着某些环节的成本上升,企业可能会将这些环节迁移到成本较低的国家。
这种趋势可以从服装、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中观察到。
4.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考量: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一些企业可能会选择将生产基地迁移到那些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有优势的国家。
5. 贸易政策的变化:贸易政策的变化也会对国际产业迁移产生影响。
例如,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可能导致一些企业将生产基地迁回本国或选择其他国家。
而贸
易自由化的推进则可能促使企业将生产基地迁移到外国。
总体而言,当前国际产业迁移的趋势是向劳动力成本较低、技术竞争力较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优势的国家转移。
但值得注意的是,国际产业迁移并非一成不变的趋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市场需求、国际形势等。
分报告一:国际产业转移1

分报告一:国际产业转移11. 引言国际产业转移是指由于条件、成本和政策因素的变化,跨国公司将生产过程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的现象。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对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和就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2. 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2.1 成本优势国际产业转移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成本优势。
低成本的国家通过提供廉价劳动力、资源和土地等优势,吸引了大量企业的制造业产能。
例如,中国以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大规模的市场吸引了许多制造业企业。
2.2 市场需求另一个促使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是市场需求。
一些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目标市场附近,以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
例如,汽车制造商将生产设施建立在目标市场附近,以减少运输成本和缩短交货时间。
2.3 政策支持政策支持也是推动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之一。
各国政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税收减免和提供其他扶持措施来吸引外国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制造业产能。
这些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土地补贴和市场准入便利化等。
例如,印度通过设立特殊经济区和提供税收减免等措施吸引跨国公司进行投资。
3. 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3.1 经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对不同国家的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产业转移为其提供了就业机会、技术转移和资本积累的机会,促进了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然而,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国际产业转移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国内产业竞争力下降。
3.2 就业影响国际产业转移对就业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发展中国家,国际产业转移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劳动力的收入水平。
然而,在发达国家,由于国际产业转移导致生产工作岗位流失,增加了失业率,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3.3 环境影响国际产业转移也对环境产生了影响。
一些发展中国家为吸引外国投资和跨国公司,放松了环境保护标准,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
另一方面,一些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发达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环境污染。
国际产业转移未来趋势如何

国际产业转移未来趋势如何标题:国际产业转移未来趋势如何引言:国际产业转移是指跨越国家边界,将生产、制造和服务等经济活动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的现象。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际产业转移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格局中的重要现象。
本文将分析国际产业转移的未来趋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
第一部分:国际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1. 国际产业转移的定义和分类1.1 国际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定义1.2 国际产业转移的分类及特点2. 国际产业转移的现状及趋势2.1 国际产业转移的地理分布2.2 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受益国家和行业2.3 国际产业转移的驱动因素2.4 国际产业转移的风险和挑战第二部分:国际产业转移的未来趋势1. 技术驱动的国际产业转移1.1 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对产业转移的影响1.2 新兴技术对产业转移的潜在影响2. 环境可持续性和碳中和对产业转移的影响2.1 环境可持续性和碳中和的全球倡议2.2 环保压力对产业转移的影响及趋势3.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产业转移的关系3.1 区域贸易协定对产业转移的影响3.2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产业转移的潜在影响第三部分:应对国际产业转移的策略1. 制定政策支持国内产业升级1.1 技术创新和研发支持政策1.2 人才培养和吸引政策2. 提高生产力和优化产业结构2.1 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2.2 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附加值3. 加强国际合作和提升竞争力3.1 强化与外国企业的合作3.2 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结论:国际产业转移是全球经济格局中不可忽视的现象。
未来,技术驱动的产业转移、环境可持续性和碳中和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因素将对国际产业转移产生重要影响。
国家应采取相应的政策和策略来应对产业转移带来的挑战,推动国内产业升级、提高生产力,并加强国际合作以提升竞争力。
只有在全球合作的框架下,国际产业转移才能实现更为可持续和有利的发展,从而实现共赢的局面。
产业转移 现状 对策

产业转移现状对策一、产业转移的概念产业转移是指企业为追求更低成本、更好的发展环境而将生产设施、生产要素、生产流程等转移至其他地区或国家的行为。
产业转移通常包括制造业的转移和服务业的转移,其目的是获取更多的资源、市场和利润。
二、产业转移的现状1. 国际产业转移趋势明显。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许多发达国家开始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等。
2. 中国的产业转移进程加快。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吸引了大量的产业转移。
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业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3. 产业转移带来的问题逐渐显现。
一方面,原产地的就业机会减少,经济发展受到冲击;另一方面,接收地面临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
三、产业转移的对策1. 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投资吸引力。
政府应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简化审批手续,降低企业成本,提供更好的服务,吸引更多的产业转移。
2. 加强人力资源培养和技术创新。
为了满足产业转移带来的人力资源需求,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业竞争力。
3. 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
产业转移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政府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政府应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产业转移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应对产业转移带来的挑战,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合作,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人力资源培养和技术创新,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产业转移带来的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及其对策

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出现新变化,导致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
1.国际产业转移更加注重满足东道国的本土市场消费需求。进入21世纪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债务型经济以及超前消费,带动全球进入新一轮快速经济增长。在这种消费增长模式下形成的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是发达国家把世界作为加工厂,进行产业链的布局,从而形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典型的加工基地类型。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零部件的加工制造网络,自己负责产品的总装与营销。我国则成为世界的加工厂,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
3.充分利用市场战略资源,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保护。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各国都充分重视发挥国内市场在推动经济增长和培育新增长点中的作用,这也决定了在一定时期内,贸易保护主义在世界上将有所抬头。我国一方面,要积极呼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为本国产品出口扩大市场;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我国庞大的市场资源和市场潜力,促使跨国公司加快向我国的产业转移和技术转移,迫使发达国家逐步放弃对我国的高技术出口管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
5.围绕发挥能源和原材料优势的国际产业转移将进一步加强。能源和原材料一直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关键因素。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虽然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一定程度上下降,但是,围绕原材料和能源的争夺更加激烈。世界各国充分认识到原材料和能源对于工业增长的重要意义,围绕能源和原材料的控制和博弈加强。比如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作为全球最大铁矿石供应商,将在巴西投资30亿美元兴建一家年产能为500万吨钢板的钢厂,将进一步吸引钢铁产能向矿山集聚地转移。从原燃料出口国来看,对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需求日益迫切,客观上存在相关加工产业向这些地区集聚的趋势。沙特阿拉伯借助于原料的优势,正成为世界石化生产重地。预计到2015年石油化工产品产量将达8000万吨/年,总投资额将远超1000亿美元。非洲国家逐步认识到了工业化的重要意义,也出现了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提高本力量的消失,导致世界加工能力过剩。各国纷纷采取刺激消费政策,但是又防止本国的消费力量被外国占据,市场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具有庞大的消费潜力和市场规模,因此成为各国扩大消费出口的焦点。同时,各国又格外珍惜本国的消费市场,希望能够尽量带动国内企业的发展。在市场因素变化影响下,未来一定时期内,进行国际产业转移将以满足东道国消费市场需求为主要特点,产业转移将产生满足消费需求的最终产品,国际产业转移的最终产品特征日益明显。
中国应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对策分析

2016年03期总第810期一、引言从1868年第一家跨国企业建立开始,国际产业借助于跨国企业的发展实现了四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进行的第一次资本输出,二战后美国成为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产生的第二次国际产业的转移,日本和欧洲的经济大发展催生了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以及第四次发达国家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的转移,中国内地成为主要的承接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每一次国际资本的转移都有其特征和方式,无数的企业在此过程中崛起和消亡。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导致了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逐渐丧失相对优势地位,特别是沿海地区以及大型城市,用工成本的急剧上升,使得许多产业向东南亚等劳动力廉价地区转移。
国际资本的逐利性使得国际产业转移这一过程不断发生,在全球经济还处于不景气的时期,我国成为许多国际资本的避险港。
我国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期,面临“走出去”和“引进来”的难题,如何承接发达国家产业以及本土产业国际化,在这一时期定位我国企业在国际产业转移中的地位成为一项紧迫的事件。
在本阶段进行的国际产业转移中,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有其独特性。
首先,在国内,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大量向中西部转移,东南亚国家也承接了一部分,比如阿迪达斯就在东南亚建立了工厂;同时,许多高科技企业在我国也设立了研究机构,在我国直接从事从产品研发到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产业。
在国际上,主要是从发达国家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是主要承接地,然而,由于美国出现了实体经济空心化,美国实施了振兴实体经济的政策,导致一些产业出现了回流。
二、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与挑战国际产业转移对于我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就业率,促进技术进步,实现企业规模经济。
我国企业国际化能够优化出口结构,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提高国民经济总量,增强国际竞争力,能够合理进行全球化资源配置,提高我国资源利用效率。
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及我国的对策

பைடு நூலகம்
atnt n t o tc unre t e i o h s o t s’c n ume akes R& D e t ri tg ae wih man fc u i e e ,e r i n sr etn t r An o i os rm r t, c n e ne r t t u a t rng c ntr me gngi du ty g tig hot . e d
从2 0世 纪 9 0年 代以来 ,国际外商 直接投 资规
大规模 下降 。根据联 合国 贸发组 织的数据 ,0 8年 , 20 全球 F I D 流入量 为 1 9 . 7万亿 美元 ,比上 年下 降了 6
模 不断扩大 , 速 了国际产业分 工体系 的形成 。 加 但是
受 到 金 融 危 机 影 响 , 国 际 产 业 转 移 开 始 出 现 一 些 值
Absr c :I tr to a n sra r n f rs ae d c e s d v r f s fe n n ilc ss r s n e o ete d ,s h a a i r t a t n enain lidu tilta se c l e r a e e y a ta rf a ca r i,p e e td s m r n s uc s p yng mo e t i i
Ch n Ba mi g e o n
( hn s cd m f c n e n eh o g r eeo m n, e ig1 0 3 , hn ) C ieeA a e yo S i c dT c n l f vlp e tB in 0 0 8 C i e a o oD y j a
关键词 :国际产 业转移 ; 兴产业 : 融危机 ; 工基地 ; 新 金 加 本土 市场 中图分类号 : l43 文献标 识码 : F l_ A
产业转移与趋势

产业转移与趋势产业转移是指企业从一个地域转移到另一个地域的现象。
产业转移往往是基于企业的利益考虑,包括成本降低、市场扩大、政策优惠等因素。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产业转移现象越来越普遍,其影响也日益显著。
本文将探讨产业转移的原因、影响和趋势。
一、产业转移的原因1.成本考虑成本是企业考虑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
主要包括人力成本、土地成本、能源成本、税收成本、环境成本等。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地区的成本差异巨大,企业通过产业转移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例如,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之一,由于人力成本相对较低,吸引了大量的生产企业转移到中国。
此外,一些国家和地区还通过减税、补贴等手段吸引企业进行产业转移,进一步降低企业的成本。
2.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企业产业转移的另一个原因。
市场扩大可以提高企业的销售额和市场份额,从而提高利润。
一些企业为了进入新的市场,往往选择将生产基地迁移到市场需求更为旺盛的地区。
例如,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企业将生产基地迁移到中国。
此外,一些国家和地区还通过市场准入政策、市场经济改革等措施吸引企业进行产业转移。
3.资源优势资源优势是企业产业转移的另一个原因。
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资源,企业通过产业转移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
例如,一些企业为了更好地利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选择将生产基地迁移到资源丰富的地区。
此外,一些企业为了获取技术支持,选择将生产基地迁移到技术先进的地区。
4.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是企业产业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同地区的政策差异对企业的影响很大,企业通过产业转移可以享受到不同地区政策的优惠。
例如,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了吸引外资,提供了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
此外,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采取了限制外资的政策,企业为了避免受到限制,选择将生产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
二、产业转移的影响1.对原地区的影响产业转移对原地区的影响主要包括就业、经济发展、地方财政等方面。
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产业转移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分析(1).doc

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产业转移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分析(1) -一、积极参与国际产业转移是中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转移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些产业向其他国家或地区转移的现象或过程①。
由于国家、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和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形成了各国或地区间在产业结构层次上的阶梯状差异,并按高低不同呈阶梯状排列。
由于这种产业梯度②的存在以及各国或地区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需要,产业在国家间、地区间是梯度转移的,一国或地区相对落后或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可以转移到其他与该国(地区)存在产业梯度的国家或地区,成为其他国家(地区)相对先进或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而提高吸收方的产业结构层次与水平,这就是产业结构在国家间、地区间的梯度转移规律。
这种产业转移对于双方都有利,是产业转移方和被转移方“双赢”的良性转移。
跨国产业转移使先进国家可以更容易地甩掉相对落后产业的包袱,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先进产业,从而进一步加快了产业升级;后进国家则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较快引进对自身来说相对先进的产业与技术,以“后发优势”尽快提高产业层次与水平。
国际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并已成为国际经济协作的重要途径和必要趋势。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国际经济协作与各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就是产业一轮又一轮不断跨国转移的过程。
在这个大背景下,各国必须把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融入世界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的大潮中,科学定位、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才能更好地参与世界经济循环。
我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在新形势下,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一系列问题。
在加入WTO后,在我国更密切地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和经济协作大背景下,合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根据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和我国制造业实际状况,积极地、有选择地接收我国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提高我国产业结构尤其是制造业结构层次和水平,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必然选择。
国际制造业转移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国际制造业转移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近年来,国际制造业转移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制造业转移是指在国际产业链中,从已发达国家转向其他地区的产业转移。
这种转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也给我国带来了机会和挑战。
一、国际制造业转移的背景国际制造业转移为什么出现?首先,是因为成本的考虑。
已发达的国家的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税费等因素会影响生产成本的高低。
而一些企业因为利润的考虑需要降低成本,这时转移制造业的成本来降低成本就成为了一个选择;其次,是因为市场方面的考虑。
一些企业需要更靠近它的市场来更好的服务,一些企业的目标市场在发展中国家或者欠发达地区,因此,将生产线转移到这些地区来更好的服务市场也成为了一个选择。
二、国际制造业转移对我国的影响1.经济增长国际制造业转移为我国带来的最大的机会是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我国的GDP逐渐增长。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整个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同时,制造业能够实际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质量和技术水平,为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提供支持。
2.就业问题制造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因此,制造业转移助力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大量的工业园区建设,为本地区提供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
制造业在传统经济中一直是重要的就业领域,因此制造业的转移为我国解决了一定的就业问题。
3.环保危机并不是所有的转移都是利好,有时转移也会带来问题。
一些制造业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把生产线转移到环境治理较差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
这会加速空气、水体等环境的恶化,让人们的健康受到威胁。
因此,企业应该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协助当地政府改善环境治理情况。
三、对策1.深化国际合作国际制造业转移已成为趋势,在这一趋势下,必须认识到,也可以形成市场与合作机会。
我国应该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资金,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化、多样化的国际合作,获取先进技术、产品、思想和更广阔的市场。
2.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在制造业转型的进程中,企业需要进行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及我国对策

备制造业 、 纺织业 是外商 投资 的主要行 业。其 中通信 设
备、 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 造业尤为突 出, 已累计使 用 外商直接投资超过 30亿美元。 0
( ) 际产 业 转 移 的 区域 流 向不 平 衡 二 国
接地。2 世 纪 9 0 0年代 以来 , 国际产业转移呈现 出一些新的趋势。在新 的趋 势下, 中国要 利用国际产业转移 实 现产业结构 的调整和升级 , 逐步融入 国际产 业分工体 系并 占据较为有利的地位。
[ 关键词] 产业转移 ; 产业链条 ; 产业结构 ; 产业升级 [ 中图分类号] 029 F6 .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2 2 02 81— 00 0 1 — 8 ( 0 )1 01 — 3 0 8 0
务业 中的房地产 、 金融保 险、 交通运输、 电信 、 批发零售 贸
易等 行 业 。 二 、 际产 业转 移 的 趋 势 国
特别是长三角、 珠三角和 环渤海经济 圈一 带 , 已经 形成若
干以外资企业为主导的制造业 集群。外商投 资在 地域上
的聚集进一步加大了东部沿海地 区和 中西部 在发展水平
地 向制造基地转变 。外商 直接投资 的重 点从劳动 密集 型 初级加工制造业转 向资本和技术 密集型制造业 。通信设 备、 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 造业 、 学原料及化学制 品 化 制造业 、 通用设 备制 造业 、 专用设 备制 造业 、 交通 运输 设
目前 , 国际产业 转移 的方 式主要是 通过新 设投 资方
接 国际 产 业 转 移 的 区 域 呈 现 出 东 高 西 低 、 多 北 少 的 格 南
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及中国应对之策

吴 红 艳
( 武汉 生物 工程 学院 湖 北 武汉
摘 要
401) 34 5
在 国 际产 业 结 构 大 调 整 过 程 中 . 际产 业 转 移 充 当 了重要 的 角 色 。从 近 几年 发 展 看 , 他 国 家对 中 国 其
国 的 产 业 转移 也 正 在 逐 步 深 入 . 时也 呈 现 出 了一 些 新 的 特 征 和 趋 势 。基 于 产 业 转 移 理论 , 析 了国 际 产 业转 移 同 分
同现 象 , 以形 成 对 资 源 的替 代 作 用 . 少 三个 阶段 。 产 品 生 命 周 期 的第 一 阶段 . 可 减 在 即 度 。 资本 技 术 密集 型产 业 转 移 来 说 , 转 对 其
资 源 产 业 布 局 中 的指 向性
技术 创 新 时期 . 于 产 品 需 求 弹 性 较 小 . 由 成 移 难 度 来 自于 两 个 方 面 :一 方 面 发 达 国 家
. It 1 n r . . 产 业 转 移 和 承 接 的 难 度进 一 步加 大 2 业 竞 争 的 加 剧 .发 达 国 家 或 地 区 与 发 展 中 势 )交 易 成 本 决 定 的 内部 化 优 势 (ne a 2 国家 和 地 区之 间 的 传 统 垂 直 分 工 已经 向水 i t n Icni da t e ,优 势 ) 是 解 z i n et e A vna sI ao v g ,
国 际 上有 关 产 业 转 移 的 研 究 .较 早 形 命 周 期 的第 二 阶段 , 品 技 术 逐 渐 成 熟 . 产 国 争 的 需 要 .对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成 理 论 的 当数 2 0世 纪 3 O年 代 E本 经 济 学 内外 对 产 品 的需 求 扩 大 .产 品价 格 弹性 增 采 取 了 限 制 的 方 略 与 政 策 。 他 们 通 过 控 制 t
当前国际产业迁移的趋势

当前国际产业迁移的趋势当前国际产业迁移的趋势引言近年来,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各国之间的产业分工更加紧密,产业迁移成为国际经济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国际产业迁移可以定义为一个企业将其产能或生产要素从一个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国家的过程。
产业迁移对于全球经济和各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分析当前国际产业迁移的趋势,探讨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国际产业迁移的趋势1. 东南亚成为重要迁移目的地近年来,东南亚地区成为国际产业迁移的重要目的地。
原因之一是该地区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该地区迁移。
此外,东南亚国家政府积极推动产业迁移,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税收减免,吸引了跨国公司投资。
2. 跨国公司注重区域分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国公司越来越注重区域分工。
在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中,不同国家的企业分工协作,形成了国际产业分工格局。
一方面,发达国家的企业在高附加值环节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如设计、研发、品牌运营等。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劳动力密集型环节进行生产和制造,如组装、加工等。
这种区域分工使得跨国公司能够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3. 人工智能在产业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其应用于产业迁移中。
人工智能可以在生产和制造过程中替代部分工人,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尤其是在高技术产业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提供更高的产出率和更高的质量水平,吸引了更多的跨国公司进行产业迁移。
二、国际产业迁移的原因1. 成本压力和竞争压力成本压力和竞争压力是促使国际产业迁移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球范围内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差异导致了一些企业在寻找更低成本的生产基地。
此外,市场竞争也迫使企业寻找更加高效的生产方式和更低成本的制造过程,从而实现更好的竞争优势。
2. 国际分工和产业链调整国际分工和产业链调整也是促使国际产业迁移的原因之一。
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不同,形成了国际分工格局。
国际贸易产业链转移趋势

国际贸易产业链转移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贸易产业链的转移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本文将从贸易转移的原因、影响、趋势以及应对措施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加深对国际贸易产业链转移的理解。
一、贸易转移的原因(一)成本优势低成本的劳动力是吸引企业转移到其他国家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得企业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二)市场因素企业转移国家还受到目标市场的影响。
如果企业的主要市场在海外,为了更好地服务目标市场,企业可能会选择将生产基地转移到目标市场附近。
(三)政策环境政府的税收政策、劳动法规和监管要求等也会影响企业的决策。
一些国家提供了优惠的税收政策和灵活的劳动法规,使得企业更倾向于将生产基地转移到这些国家。
二、贸易转移的影响(一)就业贸易转移会导致劳动力的重新配置。
原本在转移国家就业的劳动力可能会面临失业的风险,而转移到国家则会增加就业机会。
(二)产业结构调整贸易转移也会导致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调整。
原本拥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可能会因为转移而面临退化,而转移到国家则可能会因为新进入的企业而发展壮大。
(三)贸易平衡贸易转移还会对国家的贸易平衡产生影响。
如果一国的生产基地大量转移到其他国家,这个国家的贸易逆差可能会扩大。
三、贸易转移的趋势(一)转移地的多元化由于产业链转移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将生产基地分散到多个国家。
这样一来,即使个别国家的政策发生变化,对整个供应链的影响也会减小。
(二)技术驱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产业开始向高技术领域转移。
这些高技术领域需要更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和科研投入,国家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
(三)产业链的整合产业链转移不仅仅是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其他国家,还包括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
产业链的整合将会带来更高效的生产模式和更高的竞争力。
四、贸易转移的应对措施(一)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为了抵御贸易转移的冲击,传统产业应该加强自身的研发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入的障碍,优化外资企业的经营环境。1991~2003年间,世界各国做出的有关FDI的政策调整共l 885项,
生产组织方式和交易方式,为国际产业转移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收稿『I期:2066.3 作者简介:吕敢中国社会科学院T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北京,1011836。
万方数据
SlaⅨialAΒιβλιοθήκη tiele本刊特稿O
4.贸易与投资自由化趋势推动了国际产业转移。在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协调下,为全球商品和服务交换 营造了更广阔的空间。2003年,世界贸易总额达到了9.09万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为7.29万亿美元,分别是 1983年和1993年世界货物贸易额的3.95倍和1.98倍。国际贸易的发展既是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的结果,反过
其中,有1 771项措施是为了进一步吸引外资,约占全部政策变动的94%。 在双边和地区层面,各国、各地区纷纷签订了促进FDI自由化的双边或地区性协议。其中,截至2003年, 世界各国家和地区之间缔结的投资双边西定和双重征税协议的数目分别达到了2 265个和2 316个。这些政策协
调活动大大提高了全球外资政策的整体透明度,加快了FDI全球流动。 5.跨国公司的扩张,逐步建立起全球一体化生产体系。撂联合国贸发会的统计,目前,全球跨国公司超过
四、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
1.全球跨国并购进入了调整阶段。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采用并购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自1995年起,并 购已经超过“绿地投资”,成为FDI的主导方式,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20世纪90年代跨国并购额占全
球并购总额的比重保持在25%左右,2000年这一比重t升到了33.5%。2001年以来,全球跨国并购的扩张势 头有所减弱,全球跨国并购数量从2000年的7 894起下降到2002年的4 493起,跨国并购额下降到了3 700亿美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随着我国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逐步融入了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最
重要的国家之一。准确把握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和趋势,对于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围和背景
虑,包括规模扩张、分散风险、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竞争优势以及与竞争对手争夺海外市场等。国际产业转移的 主体足跨国公司,一方面,跨国公司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垄断优势,有必要进行水平型产业转移;另一方
面,跨国公司为了维护其市场垄断地位,将部分工序分离到国外,从而形成了纵向转移。 3.科技革命与知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产业转移。科技进步带动了高技术产业的高速增长,促进了发达
业的空间分割,从而大大提高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深度和广度。 目前,基于价值链拆分的产业空间分割已经成为汽车、电子、通讯设备、计算机等行业国际分工及跨国公
司生产组织的主要方式。跨国公司价值链各环节的全球布点突破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梯度限制。随着中国制造业
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跨国公司在向中国大量转移最终产品加工组装环节的基础上,开始向制造业的E游和下 游辐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售后服务、管理投入呈上升趋势。
1.国际产业转移足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加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中制造业的比重趋于下
降,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部分国家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一般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产业竞争 力下降,因此产业国际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同时,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加入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行
列。国际产业转移的每一个阶段都与世界范围内产业升级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地说:(1)国际产业转移一般
万方数据 经济与管理研究Research 囝
on
Icc。nomics and Management
1.0%和0.8%。
3.国际产业转移中的产业集聚效应日益突出。在当今跨国公司的分工体系中,跨国公司及其战略伙伴之间 形成了密切的技术关联、生产关联和市场关联。一旦跨国公司到海外投资,必然带动与其相关联的上游和下游 产业的企业相继进行跟进投资,最终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并通过集群内部的高度专业化分工,使集群中 各企业共享产业关联效应。 目前,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集聚效应也已初步显现。如韩国的现代公司在山东威海设立投资项目后,已有 300多家韩国的汽车零配件及相关企业进入威海投资。再如,2000年以来,中国台湾地区在大陆Ic业的投资 迅速扩展到了上游的设计、中游的制造以及下游的封装,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并且逐步向长江三角
洲的苏州和珠江三角洲的东莞等地区集聚。
三、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构特征
1.服务业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热点。1990~2002年间,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流人存量达到了9 500亿美元,
占同期全球FDI总流人存量的60%,而20世纪80年代服务业FDI占全球FDI的比重不足50%。从增长速度来
看,服务业的外资开始超过制造业。1999~2002年问,流人全球制造业的FDI存量增长了2.03倍,而同期世
事业的FDI也出现了高速增长。美国是服务业国际产业转移的最重要输出国,2002年,美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 资存量占9个主要服务业输出同FDI存量的2/3。
2.国际产业转移由不同产业的梯度转移逐步转向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的全球布点。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 争,跨国公司向海外转移已经由衰退产业或成熟产品的生产制造能力为主向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价值链 各个增值环节迅速辐射。在产品价值链中,价值链各环节的投入要素相差较大,即使在高技术行业这种差距也 明显存在。在各国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一国的比较优势既体现在不同产业上,又反映在同一产业价值 链不同环节}。跨国公司止是利用各国在价值链各环节上要素禀赋的差异,通过价值链拆分,把各个环节配置 到能够满足其全球战略需要的最佳区位,不仅在跨同公司内部完成了产业整合,而且还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产
2003年,全球外包市场达到了5.1万亿美元的规模,占全球商务活动总额的14.8%,其中,离岸外包项目 占外包总项目的比例超过了50%。预计全球外包市场将以每年近20%的速度递增,2010年将形成20万亿美元 的市场。目前.外包已不再是个别企业的孤立行为,而成为跨国公司重要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2003年,在
了6.5万家。1990~2001年间,全球500强跨国公司的销售额增长了3倍,而同期全球GDP(现价)仅增长了
1.5倍。目前,跨国公司控制了全球50%的国际贸易、90%以卜的国际直接投资、80%以上的新技术、新工艺
和专利权,有70%的国际技术转让是由跨国公司完成的。这表明在国际产业转移中跨国公司已经处于支配 地位。
产能力,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亥产业或产业链条上特定环节最佳的投资区位。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产业转移 出现了多方向、跳跃式的发展念势。
发达国家一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仍保持着一定的技术梯度,发达国家一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 高技术和服务业领域,而发展中国家一发达国家的转移则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发起。 进入21世纪,发展中国家开始参与国际产业转移,其作为产业输出国的地位逐步提高。2000一2003年,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达到了596亿美元,占同期全球FDI流出总量的7.65%,其中,亚洲的发展中国家 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为490亿美元,在发展中国家FDI流出量中所占比重超过了80%。2001~2003年间,新加 坡对外直接投资占其同内资本形成的比重高达36.3%,中国香港为28.2%,印度和中国的这一比重也分别为
万方数据
Special
Article本刊特稿司》
元,但作为FDI的主导方式,2003年跨国并购总值与FDI总流人量的比值达到了53.0%。其中,发达国家这一 比值超过了80%,而由于国内基础条件和政策导向等原因,流人发展中国家的FDI仍以绿地建设为主(约占投
资额的2/3)。
2.外包逐步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薪兴主流方式。外包是指跨国公司把非核心的生产、营销、物流、研发、 设计活动,分别转包给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或专业化公司去完成。21世纪初,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更加 注重核心业务的发展,而将非核心业务以“外包”的方式,交由其他专业公司处理,其实质在于截取价值链中
引FDI中仍具有较大优势,发达国家之问的产业转移更为活跃,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是国际产业转移的
主体。
2.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多方向、跳跃式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际产业转移具有较明显的线性、单
向的特征。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基本上按照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次序。但近年来,同际产业转移不仅可以从价 值链的任何环节开始,而且也不再仅局限于由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向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生
国家主导产业的更替。由此,发达国家产生了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需求。通过产业转移,发达国家不仅要把一些 传统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且还将加深发达国家之间在新兴高技术领域的分工与合
作。同时,知识经济的发展加大了新兴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促使这些国家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传递成本下降,加快r信息传播和交流。国际金融与贸易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不 仅为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提供r方便、快捷的服务,而且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推广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的
跨国公司的全球一体化生产体系也被称为“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的全球化经营模式。这种 模式的建立依托全球资源,将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以最优方式配置于全球市场,从而充分利用各国生产要素 的成本优势,改善公司的成本结构,提高产品和月&务的质量,增强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二、国际产业转移的总体规模与地区分布
的高利润环节,缩小经营范围.将有限的资源集中配置到企业的强势领域,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突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