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练习及答案word版本
古诗词鉴赏试题(含答案解析)
古诗词鉴赏试题(含答案解析)古诗词鉴赏试题(含答案解析)一、下面是一个古诗词的节选,请根据上下文,选出最合适的一句来填写。
寒食生烟杨柳岸,杜鹃啼血湘江畔。
A. 春花秋月何时了B. 青山绿水继续跳动C. 红颜白发互相悲伤D. 人生自古谁无死答案:A解析:寒食、杨柳、杜鹃、湘江等诗句中的描写,与“春花秋月何时了”最为符合,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无奈之情。
二、下面是一首作者不详的古诗,请根据上下文,选出最合适的一句来填写。
青玉案前谁家子,十七八岁忍心儿。
A. 初恋的泪水曾洒过这里B. 那年青梅竹马的情思堪伤C. 高山流水思红颜,映日荷花别样鲜D. 谁无母夜叫门,是草萤还是萤答案:B解析:诗句中的“青玉案前”“子”和“忍心儿”等都是写青年少年的形象,与“那年青梅竹马的情思堪伤”最为吻合,表达出对过去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三、下面是一首杜甫的诗,请选出最合适的一句来填写。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A. 非关草泽无容客B. 出使持節振威翰C. 离亭宇照离宫,维扬州罗刹掉头冠D. 轩辕极,传圣绪,青冥梦觉曾无感。
答案:B解析:杜甫的这首诗写的是送别杜少府出使蜀州的情景,选项B“出使持節振威翰”恰当地表达了送别的主旨和祝愿。
四、下面是一首白居易的诗,请选出最合适的一句来填写。
——与太原汾阳龙王谢之有水仙辞见说良人我,即欲仙亦欲飞。
A. 红楼梦里才子佳人B.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C. 我自岂求王侯富贵D. 博古通今万卷书,雄图为与众人同答案:C解析:白居易的这首诗表达了“我自岂求王侯富贵”的主旨,选项C 最为贴切。
五、下面是一首李白的诗,请选出最合适的一句来填写。
——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A.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B.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C.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答案:D解析:李白的这首诗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为开头,选项D 与之最为契合,抒发了春花怒放的美丽景象。
古诗鉴赏习题含答案.doc
第二轮复习测试―古诗鉴赏(一)16.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注 ]![注 ]沧州,水边;陆游晚年退居山阴鉴湖边的三山村。
(1)词人的“关河梦”指的是什么答:(2)请结合全词,赏析“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一句的佳妙。
答:(二) 16.阅读下面这首《菩萨蛮》,回答(1)—(2)两道小题。
(6分)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注①]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注②]似月,皓腕凝霜雪[注③]。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 ]:①合:应当。
②垆边人:酒家女。
③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
(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3 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诗歌鉴赏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全诗紧扣一个“________”字,按________推移展开叙述。
(2)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3)“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4)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含有什么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5)“柳暗花明”写出了自然美景,请问:①为什么用“暗”来形容“柳”、用“明”来形容“花”?②“柳暗花明”流传下来成为一个成语,它现在意思通常指什么?【答案】(1)游;时间(2)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
(3)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5)①柳色深绿,所以用“暗”;花光艳丽,所以用“明”。
②比喻困境后重新出现转机,看到希望。
【解析】【分析】(1)题目“游山西村”紧扣一个“游”字展开写。
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
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
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所以全诗按照时间推移展开叙述。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学出了农家的美好和热情好客,一个“足”字,是“充足”之意。
写出了农家丰收的年景和农人热情好客的淳厚品性。
(3)“古风存”一句展现出的是对农民美好品质的赞美,突出农民服饰的简单、朴素,据此作答即可。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含答案(Word版)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请你将五,六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和愿望?【答案】(1)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2)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
开:打开,开启。
轩:窗户。
面:面对。
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
把:拿起。
端起。
话桑麻:闲谈农事。
桑麻:桑树和麻。
这里泛指庄稼。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写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全文十分押韵。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
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故答案为:(1)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2)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
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
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2、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歌为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他总是悲哀凄惨的啼叫着,暗写诗人的悲痛之情。
诗人选取“杨花”、“子规”,渲染了伤感的氛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者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远行的友人的无限关心、思念和同情。
3、填空:“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离散、漂泊,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
4、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七年级 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夕次盱眙县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未眠”的原因。
【答案】(1)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诗中“浩浩”、“冥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
(2)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羁旅在外秋夜思乡。
【解析】【分析】(1)根据“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可想到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出作者内心漂泊异乡的凄苦心情。
(2)首联,“孤”含有孤寂之意,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落帆”“停舫”意为黄昏时分船要泊岸停靠,暗含远离故乡之意;颔联,“风起波”“日沉夕”描写夜晚江边的景象。
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交代停泊的原因,也写出羁旅奔波的艰辛。
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以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内心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的心情。
颈联,描写停舟靠岸后放眼所见景象。
“人归”“雁下”写日落黄昏,是人回家鸟回巢的时刻,反观自身却是孤身一人,流落天涯,有家不能回,借人归雁下表达作者客居异乡的凄苦惆怅;尾联“独夜”“听钟”“未眠”,写出羁旅在外乡思客愁之深。
故答案为:⑴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诗中“浩浩”、“冥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
⑵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羁旅在外秋夜思乡。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语言的分析和理解。
考生要懂得诗歌的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教进行分析。
部编七年级 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含答案(Word版)
部编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列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分别解释“临”与“澹澹”。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的手法和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1)临:到达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2)日月星辰似乎都在沧海的胸怀之中,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融情入景,以大海吞吐日月的虚景,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解析】【分析】(1)“东临碣石”东行登上碣石山。
临:到达、登上。
“水何澹澹”海水多么宽阔浩荡。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故答案为:⑴临:到达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⑵日月星辰似乎都在沧海的胸怀之中,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融情入景,以大海吞吐日月的虚景,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点评】⑴本题考查实词的解释,解答时根据句意回顾所学认真作答即可。
⑵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2.读辛弃疾的《西江月》,完成下列各题。
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词中的哪些词语看出来的?(2)“路转溪桥忽见”写的是哪里的景象?(用词中的一句调整语序后问答)(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和“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中的景物描写都反映了夜行人怎样的心情?【答案】(1)夏季。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夕次盱眙县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未眠”的原因。
【答案】(1)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诗中“浩浩”、“冥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
(2)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羁旅在外秋夜思乡。
【解析】【分析】(1)根据“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可想到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出作者内心漂泊异乡的凄苦心情。
(2)首联,“孤”含有孤寂之意,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落帆”“停舫”意为黄昏时分船要泊岸停靠,暗含远离故乡之意;颔联,“风起波”“日沉夕”描写夜晚江边的景象。
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交代停泊的原因,也写出羁旅奔波的艰辛。
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以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内心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的心情。
颈联,描写停舟靠岸后放眼所见景象。
“人归”“雁下”写日落黄昏,是人回家鸟回巢的时刻,反观自身却是孤身一人,流落天涯,有家不能回,借人归雁下表达作者客居异乡的凄苦惆怅;尾联“独夜”“听钟”“未眠”,写出羁旅在外乡思客愁之深。
故答案为:⑴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诗中“浩浩”、“冥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
⑵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羁旅在外秋夜思乡。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语言的分析和理解。
考生要懂得诗歌的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教进行分析。
(word完整版)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
【注】灺(xiè):灯烛灰,此指香灰。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2.本诗虽无惊人之笔,但措词亦值得品味,颔联中“犹”“已”就颇见功力,请分析这两词语的妙 处。
【参考答案】
1.这首诗塑造了在奚居的闲散淡泊的世外隐士的形象〔2分〕。首联通过唐叔良精致、幵阔的居所 未反映其隐士的身份,颔联居中所望之景反映主人闲适、淡泊的心境,颈联写唐氏行医济世、诗书 自遣的隐居生活,尾联赞唐氏与世无争高洁的情操,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
2.①第一首诗中“楚客”指诗人自己(亦可指诗人和友人);第二首诗中“楚客”指贾谊。②第一首诗结尾用贾谊之典,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此次遭贬的不平和同情;而“古今怜”三字,表明在 诗人看来士人遭贬是一种历史性的悲剧。第二首诗诗人遭第二次迁谪路过长沙凭吊贾谊故居,怀人 伤己,感怀自己屡遭迁谪的命运。贾谊“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一个“悲”字不仅切合 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诗人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当 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君主对诗人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诗人对当朝君王的不满溢于言表;“怜君”, “君”既指贾谊,也是诗人自况,“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不应该被放逐到天涯,表达了诗人伤 心哀惋的喟叹和对强加在他们身上不合理现实的控诉。
2.①包诗抒发了作者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借古讽今,表现作者 对安史之乱后政事日非、家国衰败的悲愁。②刘诗暗含古今盛衰对比,抒发了作者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唐叔良溪居
【明】张羽
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渡荆门送别》诗歌赏析专项练习(word版有答案)
《渡荆门送别》诗歌赏析专项练习一、诗歌鉴赏。
完成1-11题。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
B.颁联以移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变化,是诗人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
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思乡之叹,直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D.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
2、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两幅画面,请任选一幅进行赏析。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写诗人乘船来到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颔联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由蜀地到荆州,两岸的地势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C.尾联采用拟人手法,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
D.这首诗明丽流畅,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4、简要分析颈联如何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
5、本诗颔联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该联展示的画面。
6、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尾联。
7、下列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的“随”“入”二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和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B.颈联承接上联,变换视角,通过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来展现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
C.尾联“送”字用得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万里的深情。
D.全诗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既写出诗人初次离家的新鲜、欣喜的体验又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8、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________,它交代了远渡的___________和此行的___________。
9、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
ft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ft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耕者苏辙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①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②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
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
(1)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放慵陈与义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宦拙从人笑,交疏得自藏。
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本诗第二句哪个字用得好?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结合全诗,请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唐叔良溪居【明】张羽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注】灺(xiè):灯烛灰,此指香灰。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2).本诗虽无惊人之笔,但措词亦值得品味,颔联中“犹”“已”就颇见功力,请分析这两词语的妙处。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早行(宋)刘克庄店妪明灯送,前村认未真。
ft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
渐觉高星少,才分远烧新。
何烦看堠子①,来往暗知津。
【注】①堠(hòu)子:标记里程的土堆。
(1).本诗颔联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早行途中景物的特征。
(2).本诗围绕一个“真”字落笔,反写正写,构思巧妙,试作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海棠(宋)王安石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娆脸薄妆。
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何长。
(完整word版)《次北固山下》《逢入京使》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
(完整word版)《次北固山下》《逢入京使》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次北固山下》《逢入京使》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王湾《次北固山下》鉴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风正一帆悬”中的“正”字有什么妙处?“正"字准确地表现出了风“顺"与“和”的特点.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如果风顺而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2。
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描绘了昼与夜、冬与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
(意思对即可)5。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第一问: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dié。
第二问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第二问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分别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6。
(1)律诗讲究押韵。
该诗押(an)韵,韵脚有(前、悬、年、边)等字。
(2)律诗一般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hàn联、颈联和尾联该诗中的对仗句是(首联、颌联、颈联)。
7.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
A.本诗妙用形容词。
品析颔联中“平”“正”的妙处.B.本诗巧用动词。
品析颈联中的“生"“入”。
[示例一]选A题。
“潮平两岸阔"中“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与岸齐平,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宏阔大.“风正一帆悬”中,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精校WORD版--古诗鉴赏练习与答案详解100首
古诗鉴赏练习与答案详解100首古诗鉴赏练习与答案详解100首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7分)拟古九首(其九)[晋]陶渊明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注】公元418年刘裕扶持晋恭帝登基,隔年又逼晋恭帝退位,改晋为宋。
有人认为这首诗暗喻晋亡的一段历史。
21.简析画线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22.分析这首诗的象征意义。
(4分)21.(3分)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由描述为议论。
哀叹桑树被毁,春蚕无叶可食,养蚕人的寒衣也无着落。
暗喻晋亡后造成的祸害。
(写出结构上的作用,给1分;写出哀叹的意思,给1分;写出暗喻的意思,给1分。
)22.(4分)桑树象征晋国。
桑树错植在长江边,以致折枝毁叶,被洪水卷走,而晋恭帝依赖于刘裕登基,又因刘裕而亡国,桑树的命运就是晋国的命运。
(写出象征意义,给2分;具体分析,给2分。
如果从人生命运,或者从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等角度分析也可以。
) 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山寺贾岛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1)贾岛写诗擅长苦吟奇句,颔联中的透和逆二字用得准确传神,请简要分析(4分)答:透字写出了从疏落的树枝空隙之间,看见夜空的流星划过的景象。
逆写出了月亮之侧云朵漂移,云行而反似月走,云与月看似逆向而行的画面。
(2)这首诗写出了山寺的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
(4分)答:孤峙高寒,清幽静寂;远离世俗,超乎物外。
(一是围绕高,二是围绕静三是围绕不俗)主要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
众岫之寒,流星之烁,林木之疏,走月之逆,行云之行,松巢之高,仙鹤之不群,老僧之混沌,都衬托山寺的孤峙高寒,清幽静寂;远离世俗,超乎物外。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厌世慕隐,佛家情怀(大意对即可,大体答到厌恶世俗,归隐之念高洁情怀超凡脱俗皈依之念都算对。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各奢侈品牌在中国情况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奢侈品市场在中国逐渐兴起。
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开始关注和追求奢侈品牌, 而各大国际奢侈品牌也纷纷进军中国市场。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各奢侈品牌在中国的情况, 包括品牌定位、销售渠道、宣传推广等。
品牌定位在中国市场, 不同奢侈品牌的定位有所不同。
一些品牌像LV、古驰等以其历史悠久、高质量和独特设计而闻名, 定位为高端奢华品牌。
这些品牌通常以限量版和限时发布等方式来吸引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并提供定制化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
另一些奢侈品牌像ZARA.H&M等则定位为快时尚品牌, 注重时尚性和价格的平易近人。
这些品牌通常在中国大中城市设立门店, 以满足消费者对时尚品牌的需求。
此外, 也有一些品牌像Chanel、Dior等更注重时装和高级定制品的设计和生产, 这些品牌的定位相对较高, 面向有一定购买力和审美追求的消费者。
销售渠道中国奢侈品市场的销售渠道主要有几种: 一是专卖店, 二是在线销售平台, 三是海外购物等。
专卖店是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主要渠道。
许多国际奢侈品牌在中国设立了精品专卖店, 提供全方位的购物体验, 包括个性化服务和豪华的环境氛围。
消费者可以在专卖店中近距离欣赏和试穿各种奢侈品, 以确保购买的是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
在线销售平台在中国奢侈品市场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像天猫奢侈品、京东奢侈品以及一些专门的奢侈品购物网站就是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主要选择之一。
这些平台提供丰富的奢侈品品牌和产品选择, 同时也支持线上支付和配送服务, 方便快捷。
海外购物也是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常见方式之一。
由于许多国际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价格相对较高, 一些中国消费者选择前往海外购买奢侈品, 在享受旅游的同时购买心仪的奢侈品。
此外, 一些消费者还通过代购和代理的方式从海外获得奢侈品。
宣传推广各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宣传推广方式各有不同。
一些国际奢侈品牌选择请知名明星作为品牌形象代言人, 通过电视、电影、杂志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宣传推广, 以吸引中国消费者的注意力。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
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开头写“杨花”与“子规”点明什么季节?有何用意?(2)结合诗的背景和内容,说说诗人因为何而“愁”。
【答案】(1)暮春。
写柳絮飘零,杜鹃哀鸣,烘托出悲凉哀伤的气氛。
(2)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
【解析】【分析】(1)“杨花”即柳絮,每年春末,杨絮开始漫天飞舞。
杨花本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别的花都在枝头,绿叶相扶,格外妖娆,而杨花却要离开枝头,漫天飞舞,这给春天增加了一种况味,杨花的漫天飞扬,也就预示着百花将凋、春天将逝,杨花这一意象,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惜春伤感的象征。
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这种鸟春末时从南方飞来,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
据此理解和分析答题即可。
(2)结合诗歌背景和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据此可知诗人“愁”的原因是: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
故答案为:⑴暮春。
写柳絮飘零,杜鹃哀鸣,烘托出悲凉哀伤的气氛。
⑵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
【点评】⑴本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的能力。
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练习及答案古诗词鉴赏(答案)班级姓名得分(一) 田家郑獬(xiè)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
②残照:夕阳。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明”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1分)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在诗人的眼中,“云”被人格化了,表面上是对“云”的责怪、埋怨,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对夕阳下美景的喜爱眷恋之情。
(二) 蝶恋花①范成大春涨一篙添水面。
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②夷犹③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④多寒农事晚。
村北村南,谷雨⑤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⑥尝面收新茧。
【注释】①此词是词人退居苏州期间所作,写的是苏州附近的田园风光。
②画舫:彩船。
③夷犹:犹豫迟疑,这里是指船行迟缓。
④江国:水乡。
⑤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清明之后。
⑥看看:转眼之间,即将。
1.词的上片与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上片侧重写乘船游湖所见的水涨草绿、鹅儿戏水、微风拂岸的江南自然春色;下片侧重写词人在船上所见的农事;表达了对乡村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淳朴、宁静的农家生活的向往之情(满足感、认同感)。
2.“春涨一篙添水面”一句写景可谓绝妙,请作简要赏析。
(2分)示例:这是对春天来了,冰雪消融后的河水的描写。
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水涨起来之后湖面因涨水而加宽的景象3.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2分)A.上片写春水上涨、芳草嫩绿、鹅儿嬉戏,透出了生命的温馨与活力。
B.“谷雨才耕遍”中的“才”字,流露了词人对农事迟晚的不满情绪。
C.全词散发着浓郁而恬美的农家生活气息,流露出词人对乡村景色的赞美之情。
D.本词写景细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刻画了清新、明净的田园风光,令人陶醉。
二、爱国忧民(三) 金陵驿①文天祥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①本诗写于1279年诗人战败被俘,被押往大都,途经金陵之时。
此时南宋已亡,金陵已被攻破四年。
②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
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
1.诗句“草合离宫转夕晖”描绘了国土沦陷后的凄凉悲惨的景象;面对残酷现实,身为囚徒的诗人已经无能为力,只能发出“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的感慨。
(用原句填空) (3分)2.请举出诗中运用的一个典故,并说明其表达作用。
(3分)示例一:“旧家燕子”运用“旧时王谢堂前燕”的典故,表达王朝衰落、人事变迁的历史沧桑感和百姓失去家国后流离失所的痛苦。
示例二:“啼鹃带血”用神话中蜀王杜宇的典故,表现诗人心怀故国,至死不渝的英雄气概和坚定不移的民族气节。
(四)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上阕两句暗用班超投笔从戎“以取封侯”的典故,回顾了怎样的生活往事?(2分)为建功立业,戍守边关驰骋疆场2.下阕结尾三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诗人客居成都初期,诗人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②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
③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2分)“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疏狂自放、怀才不遇;“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抒发了对好友李白的挂念;对李白才情的赞赏;对李白怀才不遇的境况的同情;同时也抒写了自己与李白有同样遭遇的感慨。
(答出两点即可)(六)雨夜(明)何景明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
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①万井②中。
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注释】①笳:一种乐器。
②万井:古制八家为井,后以井指乡里、家宅,此处指许多村庄。
1.“短榻孤灯里”中的“孤”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情感?(2分)表达诗人在深秋的雨夜里的寂寞凄凉之感以及思乡之情。
2 2.诗中“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两句为后人传颂,请作赏析。
(3分)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秋声”“寒色”渲染秋风夜雨的凄清氛围,表达出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①。
垂杨紫陌②洛城东。
总是③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注释】①且共从容:能留下一起和美相伴。
②紫陌:指郊野的大路。
③总是:大多是,都是。
1.这首词是欧阳修与友人梅尧臣在洛阳城东旧地重游有感而作,词中伤时惜别,抒发了人生聚散无常的感叹。
(2分)2.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2分)A.“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是以乐景写哀情。
B.这首词从追忆昔日携手游玩的欢乐,到今日独自赏花的孤独,再到叹惜明日渺茫不可预料的苦闷,在时间上跨了去年、今年、明年,空间上由聚合到分散,在感情上由欢快到悲恨,词的境界一层一层开拓深化。
C.这首词把别情熔铸于赏花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构思新颖。
D.这首词语言奔放、有气势,意境恢弘阔远,是一首绝妙的作品。
(八)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 诗中第一、二句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3分).交代了握别的时间和地点,美好的春光。
朋友分手的离情别绪,恰好与这大好的春光形成鲜明的反差,烘托了离人的特殊的情境2.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离亭”有何作用?(2分)“风笛”与“离亭”具有特殊的意蕴(或“是象征别离的意象”),能烘托诗人别离的愁情。
(九)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1.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2分)这首词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表达作者被放后的愤懑痛苦,对家人的思念、对国事的关切、对往事的回忆、对朝廷的眷恋。
完成时,要联系诗人的遭遇。
2.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运用想象(借景抒情、虚实相生),借想象中梅花纷纷飘落的景象表达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五、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十)小松杜荀鹤①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①杜荀鹤:晚唐诗人,出身寒微,才华出众,却报国无门,一生潦倒。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 (2分)A.第一、二句生动地刻画出小松由小而大,发展变化的情景。
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它未来“凌云”的先兆。
B.第三句由描写转入议论,讽刺社会上的一些小人见风使舵、前倨后恭、趋炎附势、溜须拍马的时弊。
C.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埋没于深草里的“小松”,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D.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练传神,描写和议论,抒情和哲理,都达到了有机统一。
(十一) 北陂杏花①王安石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③,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
②陂:池。
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
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
③雪:指杏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零。
1.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
(2分)示例:傍水而开的杏花,妖娆绚丽,水中倒影荡漾,树上水下的杏花相映生辉,饱含着浓郁的春意。
2.你认为“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2分)示例:好。
一个“绕”字,使春水富有动感、充满生机,表现(赋予)了春水爱花惜花的情致。
3.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花般飘落于水上,也不愿意在南陌被车轮碾作尘土。
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的崇高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
(十二) 纳凉秦观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1.前两句,“_追”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倚”字写出了诗人“_悠闲自在__”的心境。
(2分)2.“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2分)寄寓了诗人远离世俗,保持高洁品性的态度。
(十三) 孤雁①唐·杜甫孤雁不饮啄②,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③,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①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当时政局纷乱,诗人旅居四川。
②饮啄:饮水啄食。
③望尽似犹见:望尽天际,仿佛看见了失去的同伴。
与下一句是互文。
1、诗歌以“野鸦”结尾,有何用意?(2分)用野鸦的鸣噪来反衬孤雁的寂寞,突出了孤雁的执着。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乱世漂泊,流离失所的痛苦心情,也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十四).午枕(宋)王安石夏意(宋)苏舜钦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①《午枕》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当时王安石变法失败后,辞职退居江宁(今南京),一日午睡醒来觉得光景动人便作此诗。
②《夏意》作于庆历四年或之后。
诗人被革职削籍为民后,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
《夏意》作于苏州隐居之时。
③簟:竹席。
④供(gōng):引起。
两首诗都格外美丽,但我们能感受得到两首诗歌是有些不同的。
请你分析一下两诗的异同之处。
(2分)同:都是写午后梦觉之景;都写到了清凉的簟席、门帘上晃动的花影和那清脆的鸟鸣声;都写出了环境的静谧。
(2分,写出两点即可)不同:王安石的《午枕》,在午后的安静气氛中,有一种不可知不可说的清愁,诗的末句“隔水山供宛转愁”中,我们可以显而易见地读到一种温柔的愁绪萦绕作者心间。
而苏舜钦的《夏意》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了一种清幽宁谧之境,表现的是惬意自得、轻松舒畅的心境。
(2分,点明“忧愁”和“轻松自得”即可得分。
)(十五)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佑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