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作者:李曼

来源:《文理导航》2013年第23期

【摘要】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根本。培养高中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地去看待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思路与解题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课堂精彩纷呈。本文阐述了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数学是一种艺术,是人类思维的自由创造。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训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不断产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并且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探究问题的激情得到释放,开发学生的智力,践行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目标高效达成。从高中生的实际数学水平出发,活用课堂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质疑,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高中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想问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根据高中生的好奇心理,教师恰当地布置“问题陷阱”,设置具有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对学生的大脑皮层进行强烈而持久的刺激,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进而诱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使学生产生迫切的探究欲望,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点,就有问题;有问题才能有思考,才能有创新。创设问题情境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前提,它能起到思维定向、激发求欲望的作用。设置问题情境的要新颖,让高中生“活”起来,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高见”,即想问。让他们有话可说,在问题情境中感悟、探索、升华知识水平。如:教学抽屉原理时,教师设问:有0.05mm厚的白纸,第一次在空地上铺一张纸,第二次在空地上铺三张纸,第三次在空地上铺九张纸,依此类推。当铺完第十八次以后,在空地上的纸和珠穆朗玛峰相比哪个高呢?个别学生不加思索地说一定是珠穆朗玛峰高。这时,教师就要急中生智,引导学生迅速地计算纸的高度:

h=1+3+32+33+…+317。及时引入数列求和的概念。在学习完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后,让学生运用Sn=a1(1-qn)/1-q计算纸的高度,得出:

h=S18+1/2×(318-1)=193710244

所以,纸的高度是:19370244×0.05=9685.5122(米)

超过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4.43米。

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学生刨根问底,积极地参与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把学习活动转变成创新工作。

二、营造和谐氛围——敢问

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因素,教师良好的亲和力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大胆质疑、奇思妙想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和自己的已有认知结构矛盾时,会主动去问一个“为什么”,强烈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领学生不断超越自己。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问题意识以学生的积极思考为基础,以敢于质疑为内核,以发表不同见解为主要的表现形式,树立“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问题精神,鼓励学生敢问。如:在教学棱柱一节课时,学生常常分不清平行六面体、直四棱柱、正四棱柱和直平行六面体等几何体,教师运用课件演示上述几种棱柱,然后让学生进行比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求问题解的途径。学生提出问题:“直四棱柱是正四棱柱么?”、“直平行六面体也是正四棱柱么?”、“上述几种棱柱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做出赞许或给出一个会心的微笑,促使师生的情感进行交流,促进各种智力活动的开展,形成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成为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人,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学生只有能质疑、会质疑,才能有创新的可能。

三、教给质疑方法——会问

质疑是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探究数学问题的表现,是创新学习的力量源泉。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从无疑处质疑,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掌握知识提问、理解提问和运用提问的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让学生敢问、想问,还要让学生会问,以问题侧翼寻找思维的切入口,吸引学生认真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追本溯源,从学会提问到乐于提问,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如:在学习“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时,教师提出“动点到定点的距离比到谁的距离是定值呢?”,“这个定值的三种曲线有何不同呢?”,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同学们积极思考,提出了问题:“这个定值对三种曲线起什么样的作用?”,教师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这几个问题的难度是依次增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探究不同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

总之,“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教师要做“问题专家”,强化问题意识,让学生多问。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冯晓明.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教学过程[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12)

[2]夏太永.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1(08)

[3]朱向群.谈和谐的数学教学[J].职教论坛,2005(32)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宿州学院附属实验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