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普适计算
普适计算
桌面计算模式的局限性
以计算机为中心,不是以人为中心 文件保存 计算资源是私有的,不是共享的 计算是固定的,不是随时可以移动的 应用程序缺乏互通性
核心问题:任务驱动的计算
Case Study
基 于 环 境 !
用户定位(login+智能卡) 内容和定位服务器 行为模式 任务分配列表 电子病例
普适计算 Pervasive Computing
李绍华
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计算技术的发展历程: 计算技术的发展历程
主机计算 多人共享一台计算机; 桌面计算 一人一台计算机; 普适计算 一人可使用多台计算机; 在技术的支持方面并不是很新的原创,但是,在技术的具体 路线上面,或思想上,或应用背景上,与我们现在所说的网络 计算或企业级的网络计算,是有区别的.
从技术研究到应用研究---从技术研究到应用研究--系统 桌面计算模式 个人操作系统、图形用户 界面、多媒体等技术 普适计算模式 ?
为什么需要普适计算? 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模式?
普适计算想达到的目的: 让人的有限的注意力放到关键的事上,其他的事让计 算机来做!普适计算不是满足高端需要的计算,是为 普通人服务的计算。
人脸识别
模式识别: 经常性的 非经常性的
普适计算简介PPT
Mark Weiser
17
软件工程系
18
软件工程系
普适计算思想的发展
❖ 强调把计算机嵌入到环境或日常工具中去,让计 算机本身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让人们注意的中 心回归到要完成的任务本身。
❖ Weiser的思想在90年代后期开始在国际上得到广 泛关注和接受,目前已经成为一个极具活力和影 响力的研究领域。
❖ 重要标志:
1. 1999年开始的Ubicomp国际会议、 2. 2000年开始的Pervasive Computing国际会议、 3. 2002年IEEE Pervasive Computing期刊的创刊。
19
普适计算的定义
❖目前尚未有明确定义,但目标都是“要建立 一个充满计算和通信能力的环境,同时使这 个环境与人们逐渐地融合在一起”。
其集中的体现就是互联网的发展;
❖ 计算机在计算能力和存储容量提高的同时体积 也越来越小,其发展趋势是把计算能力嵌入到 各种设备中去,而且这些设备可联网使用。
12
传统的计算模式
❖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
1.计算机的使用方法不符合人类的习惯; 2.为了完成一项任务,需要与计算机进行的对话过于烦
琐;
❖基于桌面的使用模式:
❖普适计算概念的正式提出是1991年Mark Weiser在《Scientific American》的“The Computer for the 21st Century”论文中。
14
新的计算模式
❖第三代 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或 Ubiquitous Computing)
Radio Hub
Location Services
Wireless LAN
普适计算
一、普适计算的提出:1999年,IBM提出普适计算(又叫普及计算)的概念。
二、普适计算的概念:所谓的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 / Ubiquitous Computing)指的是,无所不在的、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计算的一种方式;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需要,就可以通过某种设备访问到所需的信息。
三、普适计算最重要的两个特征:间断连接轻量计算(即计算资源相对有限)四、普适计算应具有以下特性:(1)无所不在的(pervasive):用户可以随地以各种接人手段进入同一信息世界;(2)嵌入的(embedded):计算和通信能力存在于我们生活的世界中,用户能够感觉到它和作用于它;(3)游牧的(nomadic):用户和计算均可按需自由移动;(4)自适应的(adaptable):计算和通信服务可按用户需要和运行条件提供充分的灵活性和自主性;(5)永恒的(eterna1):系统在开启以后再也不会死机或需要重起;部件可以因需要、出错或升级来去,但整个系统则永远可用.五、普适计算所涉及的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小型计算设备制造技术、小型计算设备上的操作系统技术及软件技术等。
六、普适计算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1、嵌入式技术(除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外的具有CPU能进行一定的数据计算的电器如手机,MP3等都是嵌入式技术研究的方向),2、网络连接技术(包括3G,ADSL等网络连接技术),3、基于Web的软件服务构架(即通过传统的B/S构架,提供各种服务)。
七、业界和高校的实验室均有普适计算项目推出,一些较为典型的项目如下:——麻省理工学院(MIT)的Oxygen项目。
其寓意是:未来计算象氧气一样无处不在并可自由获取。
该项目将固定计算设备和移动设备通过可自动配置的网络连接起来。
系统采用了包括休眠环境的自动转换等8种环境驱动技术。
——Microsoft公司的Easy Living研究项目。
致力于智能环境的体系开发,涉及中间件、几何世界建模、定位感知、服务描述等技术。
普适计算——新一代计算模式和理念
研究与开发普适计算——新一代计算模式和理念王海涛1。
宋丽华2(1.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南京210007;2.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自动化学院南京210007)1引言普适计算作为一种崭新的计算模式,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首先介绍了普适计算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以及实现普适计算的基本条件和要求,然后阐述了当前的主要研究问题及其现状,并说明了涉及的一些关键性技术,最后概述了普适计算的产品和应用情况。
;关键词普适计算;智能空间;上下文感知;RFID#∽w…d,*…*』、…o…jwH{~“4“~Ⅻ8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微电子、集成电路等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种变化使得通信和计算机构成的信息空间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物理空间正在逐渐融为一体。
普适计算(pervasivecomputing或ubiquitouscomputing)的思想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普适计算是由XeroxPAPC中心的科学家MarkWeiser于1991年首次提出的一种超越桌面计算的全新计算模式Ⅲ。
普适计算具有两个关键特性:一是无所不在性,即随时随地访问信息的能力;二是透明性,通过在物理环境中提供多个传感器、嵌人式设备、移动设备和其他任何有计算能力的设备.从而在用户察觉不到的情况下进行计算、通信并提供各种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户的干预。
.普适计算这一新型的计算模式建立在分布式计算、通信网络、移动计算、嵌入式系统、传感器等技术飞速发展和日益成熟的基础上.体现了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融合趋势。
反映了人们对信息服务模式的更高需求——希望能随时、随地、自由地享用计算能力和信息服务,使人类生活的三二嬲j三物理环境与计算机提供的信息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生革命性改变【2】。
普适计算关键在于以人为本,而不以计算机为中心.因此。
普适环境中各组成元素的功能角色将不同于桌面计算模式。
此时,设备是进入应用一数据空间的门户,而不再是用户必须管理的客户软件的存储库:应用是用户执行任务的途径,而不再是为挖掘设备能力而编写的软件;计算环境是一个信息强化了的物理空间,而不再是为存储和运行软件而存在的一个虚拟环境。
普适计算综述PPT最终版1
普适计算产生背景(3)
这种背景下,1988年初,以Mark Weiser 为首的PARC计算机科学实验室(CSL)开始 了普存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简 称UC,普遍存在的计算)的研究。现在又称 为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后来 Weiser博士成为PARC的首席技术专家。 PARC的UC计划,最初只是想回答个人计 算机(PC)所存在的一些根本问题,这些问 题如下:
普适计算产生背景(2)
不可见地散布到整个环境中。当时PARC的一 些人类学专家观察到:人们真正利用技术 的做法并非是他们自己所声称的利用技术 的方法。例如计算机:有些技术人员往往 很少去考虑诸如存储器、像素数、频率等 计算机的特性,而更多的是考虑具体情景 下计算机的利用,特别是计算机如何嵌入 到复杂的社会日常活动框架中,计算机如 何与真实世界交互作用等。
普适计算产生背景(5)
该系统不但可以识别设备名字;还可以识别 每个设备的位置、态势、使用连接和所有 者。人们只需无意识地使用普适设备就可 以完成相关的工作。PARC的UC计划可以看 作是普适计算环境的一个原型.该系统在 计算机科学的一个独立领域内产生了许多 基础性专利和论文。包括物理传输、网络 协议、操作系统、视窗系统、文件系统、 用户接口、能源管理和输入方法。
普适计算产生背景(4)
过分复杂而难以使用;过分要求人的注意 力;过分隔绝于他人和现实活动;过分的 支配作用使我们的桌面和生活犹如殖民地。 UC希望把计算机放回到它应有位置,重新 定位于环境这一背景。更多集中于人与人 的交互,而不是人与机器的交互。1992年 PARC完成了第一个“ubi—comp”实验系统。 实际上实现了对后PC机时代重新定义人类、 工作、技术的全部关系。
普适计算
计算模式的发展趋势
普适计算思想的发展
强调把计算机嵌入到环境或日常工具中去,让 计算机本身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让人们注意 的中心回归到要完成的任务本身 Weiser的思想在90年代后期开始在国际上得到 广泛关注和接受,目前已经成为一个极具活力 和影响力的研究领域。 重要标志:
1999年开始的Ubicomp国际会议 2000年开始的Pervasive Computing国际会议 2002年IEEE Pervasive Computing期刊的创刊
两种途径实现绑定
直接在物体上(内) 嵌入一定的感知、 计算、通信能力,使其同时具有物理空 间和信息空间中的用途。
例子: MERL实验室研究的Interactive Table; 清华大学研究的Smart Classroom; MIT Media Lab的Things That Think项目。
集体智慧导言
什么是集体智慧 集体智慧与Web
2.0
集体智慧在Web领域的应用 集体智慧与机器学习
搜索排名
搜索引擎与信息检索 基于内容的度量方法 基于链接的度量方法
内容(续)
推荐系统
推荐系统的诞生和现状 推荐系统的经典案例──Netflix
设计推荐系统的基本方法
全新的计算模式提出
计算机技术进一步发展迫切地需要全新的计 算模式,这就是普适计算 (Pervasive/Ubiquitous Computing)。 普适计算的思想最早是1991年Mark Weiser在 《Scientific American》的“The Computer for the 21st Century”中提出的。
普适计算如何融入日常生活
普适计算的目标是使计算机科学技术自然而然地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当中。
在使用传统PC时,人们需要使用鼠标、键盘或触摸屏,在科技创造的“虚拟世界”里,与他人或其他计算机进行虚拟互动;而普适计算则不同,它将科技带入“真实世界”,让科技真正融入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诸多所谓宅男宅女,沉溺于“虚拟世界”和“虚拟活动”。
如:从在线游戏中赚取“宝物”,或沉湎在目前流行的社交网站当中,终日废寝忘食地投入于虚拟世界。
这种趋势已经背离许多专家的共识——人类自然且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在真实世界中生活。
举例来说,在户外慢跑、与他人面对面沟通,比起在虚拟世界中“辛苦”地追杀怪兽,或躲在计算机前通过网络与他人沟通,都更加自然且健康。
这种现象,激发了计算机科学家的思考:如何摆脱传统PC键盘、鼠标,让计算机科技融入真实世界中,让人们能够更自然地在真实世界中与计算机互动,从而跳出计算机所创造的虚拟世界。
对于普适计算,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什么是使人们游创文1沈而立2张诗平3陈予涵2朱浩华2 1台湾“中央研究院”2台湾大学3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普适计算如何融入日常生活关键词:情境感知计算智能家庭系统劝导科技简便感测科技参与感测科技普适计算工具更易于使用,并与数字世界互动的“最自然”的人机界面。
现在,我们拥有大量的电子互动装置:配有鼠标、键盘及屏幕的PC、附有按键或触控式屏幕的手机、数字电视、游戏机,以及电子表等。
若将各项功能合而为一,是否即可称为最自然的人机界面?对于这个问题,普适计算的答案是:最自然的人机界面并不存在于电子产品中。
目前的电子互动装置,如iPhone或iPad等,虽然酷炫,却是近50年内才开始开发的工具。
相较于已陪伴我们数千载且习以为常的生活用品,如桌、椅、笔、纸等等,人们对电子互动装置并未习以为常。
对许多人而言,如果还没把使用手册看完,便想要马上掌握一款全新的智能手机的功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掌握如何使用不同的桌子、椅子、笔等物品,却是轻而易举。
普适计算名词解释
普适计算名词解释
普适计算 (Universal Computing) 是一种计算模型,旨在实现对各种类型的数据和服务进行高效和通用的计算处理。
与传统计算机只能够处理特定类型的数据和服务相比,普适计算模型可以处理各种类型的数据和服务,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等,同时还可以处理分布式和非结构化的数据。
普适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计算资源和数据处理能力从中央服务器转移到分布式计算环境中,从而实现更高效、更灵活、更可扩展的计算处理。
普适计算还可以通过连接不同的设备和系统,实现数据的无缝交换和共享,从而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更加全面和高效的计算服务。
普适计算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等。
在未来,普适计算将成为计算领域的重要趋势,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变革。
普适计算
普适计算目录提出核心思想特点发展预计研究力量提出核心思想特点发展预计研究力量展开普适计算又称普存计算、普及计算(英文中叫做pervasive computing 或者Ubiquitous computing)这一概念强调和环境融为一体的计算,而计算机本身则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
在普适计算的模式下,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编辑本段提出普适计算最早起源于1988年Xerox PARC 实验室的一系列研究计划。
在该计划中美国施乐(Xerox)公司PARC研究中心的Mark Weiser首先提出了普适计算的概念。
1991年Mark Weiser在《Scientific American》上发表文章“The Computer for the 21st Century” ,正式提出了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
Mark Weiser指出:普适计算“The most profound technologies are those that disappear. They weave themselves into the fabric of everyday life until they are indistinguishable from it.”1999年,IBM也提出普适计算(IBM称之为pervasive computing)的概念,即为无所不在的,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计算的一种方式。
跟Weiser一样,IBM也特别强调计算资源普存于环境当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需要的信息和服务。
1999年欧洲研究团体ISTAG提出了环境智能(Ambient Intelligence)的概念。
其实这是个跟普适计算类似的概念,只不过在美国等通常叫普适计算,而欧洲的有些组织团体则叫环境智能。
二者提法不同,但是含义相同,实验方向也是一致的。
编辑本段核心思想科学家表示,普适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小型、便宜、网络化的处理设备广泛分布在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所,计算设备将不只依赖命令行、图形界面进行人机交互,而更依赖“自然”的交互方式,计算设备的尺寸将缩小到毫米甚至纳米级。
普适计算
江苏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吕永芳 092070040
• • • • • •
普适计算的概念 普适计算与虚拟计算 普适计算的研究内容 普适计算的特性 普适计算的热门研究领域 普适计算面临的挑战
概念的提出
• 1999年,IBM提出普适计算(又叫普及计算)的 概念。所谓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 / Ubiquitous Computing)指的是,无所不在的、 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计算的一种方式;无论何时何 地,只要需要,就可以通过某种设备访问到所需 的信息。 • 在信息时代,普适计算可以降低设备使用的复 杂程度,使人们的生活更轻松、更有效率。实际 上,普适计算是网络计算的自然延伸,它使得不 仅个人电脑,而且其它小巧的智能设备也可以连 接到网络中,从而方便人们即时地获得信息并采 取行动。
致谢
• That’s all • Thank you!
• 普适网络:普适计算环境下的网络环境包括各种无线网络、互联网、 普适网络:普适计算环境下的网络环境包括各种无线网络、互联网、 电话网、电视网等,还包括 网络、 电话网、电视网等,还包括RFID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GPS网络 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 网络 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网络。 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网络。普适计算网络支持异构环境和多种设备的自 动互连,对环境的动态变化具有自适应性, 动互连,对环境的动态变化具有自适应性,提供无处不在的通信服务 • 系统软件:普适计算的系统软件对普适计算环境中大量联网的信息 系统软件: 设备、智能物体、计算实体进行管理,为它们之间的数据交换、 设备、智能物体、计算实体进行管理,为它们之间的数据交换、消息 交互、服务发现、任务协调等提供系统级的支持。 交互、服务发现、任务协调等提供系统级的支持。普适计算的系统软 件不同于传统分布式系统软件 ,主要有两个基本的特点 :物理集成 和自发的互操作。 和自发的互操作。 • 人机交互:典型的交互方式包括语音输入、手写输入、电子纸、眼镜 人机交互:典型的交互方式包括语音输入、手写输入、电子纸、 显示器等。除鼠标键盘输入等由人驱动的显式人机交互外, 显示器等。除鼠标键盘输入等由人驱动的显式人机交互外,普适计算 的人机交互方式会向隐式和多模式的人机交互方式方向发展。 的人机交互方式会向隐式和多模式的人机交互方式方向发展。
普适计算及其应用研究
普适计算及其应用研究第一章:普适计算概述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是由计算机科学家Mark Weiser于1988年提出的一种新型计算模式,它的目标是将智能技术融入到环境之中,使计算机融入到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中,实现一种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智能化环境。
它是一种将传统计算机与网络、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相融合的计算方式。
普适计算的技术特点在于,它可以随时随地、无处不在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环境中,让人们在不经意间使用计算机完成某些操作。
普适计算的基础是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它的实现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多方面支持,包括传感器、通讯、无线电、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人机交互、自适应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等。
这些技术共同构成了普适计算的技术基础,让我们享受到无处不在的计算能力。
第二章:普适计算的应用领域1、智能家居领域普适计算在智能家居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通过传感器、执行器和人机交互技术,实现房屋、家电、照明、安防等智能化的自动化控制。
普适计算为家居环境提供了更加舒适、更加安全、更加节能的居住体验。
通过家居智能化系统,用户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安防监控、环境检测、自动化控制等多种功能。
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 实现对家居的远程控制,不仅能够减少家庭用电浪费,还能及时检测环境数据,提高家居安全性,保护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
2、智慧城市领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且城市居民密度也在不断增加,传统城市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城市管理的实际需求。
因此,普适计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领域,实现对城市生活各方面的智能化管理。
智慧城市领域普适计算技术主要应用于智慧交通、公共安全、环保卫生、公共服务等方面。
例如,在智慧交通领域,普适计算技术可以通过无线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现实时道路监控、交通拥堵分析、信号控制、交通违章监控等多项功能,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3、医疗健康领域普适计算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间件_普适计算
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普适计算的含义
从技术上来说,这就要求普适计算对环境信息具有高 ,这就要求普适计算对环境信息具有高 度的可感知性,人机交互更自然化, 度的可感知性,人机交互更自然化,设备和网络的自 动配置和自适应能力更强,所以普适计算的研究涵盖 动配置和自适应能力更强, 中间件、移动计算、人机交互、嵌入式技术、传感器、 中间件、移动计算、人机交互、嵌入式技术、传感器、 网络技术等领域。 网络技术等领域。 普适计算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扩展性、异构性、不同 :扩展性、异构性、 构件的集成、上下文感知和不可见性(Invisibility)。 构件的集成、上下文感知和不可见性 。 其中不可见性对普适计算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其中不可见性对普适计算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 要求系统无需用户干预或只需要最少干预, 要求系统无需用户干预或只需要最少干预,也就是要 求系统具有自动和动态的配置机制。 求系统具有自动和动态的配置机制。
问题的提出——计算机的时代变迁 问题的提出
普适计算时代 :PVC时代将有大量计算机共享我们每一个人, 时代将有大量计算机共享我们每一个人, 时代将有大量计算机共享我们每一个人 其中数百台计算机可以在几分钟的Internet浏览中被访问, 浏览中被访问, 其中数百台计算机可以在几分钟的 浏览中被访问 其他计算机则嵌入在墙壁、椅子、衣服、电灯开关、 其他计算机则嵌入在墙壁、椅子、衣服、电灯开关、汽车等 一切东西中。 一切东西中。 PVC的基本特征是深度的嵌入计算,即连接现实世界中一切 的基本特征是深度的嵌入计算 的基本特征是深度的嵌入计算, 具有计算能力但规模大小不同的东西。 具有计算能力但规模大小不同的东西。 嵌入式微处理器和 将是普适计算的两个先驱, 嵌入式微处理器和Internet将是普适计算的两个先驱,只有将 将是普适计算的两个先驱 含有微处理器的各种设备加以联网,普适计算才有可能实现。 含有微处理器的各种设备加以联网,普适计算才有可能实现。
普适计算综述
普适计算综述普适计算是指一种新型的计算范式,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普适计算的核心是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人类的生活中去,使得计算机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计算机领域。
普适计算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中心,为人类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服务。
普适计算需要将计算机技术与物理世界相结合,使得计算机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并且不会对人类的生活造成干扰。
普适计算的实现需要解决很多技术难题,例如如何将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进行整合,以及如何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等问题。
普适计算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家居、医疗、交通、环境监测等领域。
例如,在家居方面,普适计算可以实现智能家居的概念,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在医疗方面,普适计算可以利用传感器技术对患者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患者的状况变化,以及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在交通方面,普适计算可以实现交通指挥中心的智能化,提高交通指挥效率,缓解交通拥堵。
在环境监测方面,普适计算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环境状况,保护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普适计算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社交和娱乐活动。
例如,普适计算可以将人们的社交活动和娱乐活动整合起来,提供更好的社交和娱乐体验。
普适计算可以通过传感器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使得社交和娱乐活动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便捷化。
普适计算的发展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
人工智能技术是普适计算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帮助普适计算更好地理解人类需求,并对人类的行为、语言等进行智能分析和处理。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采用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手段,从而实现智能化的普适计算应用。
普适计算的发展还需要解决很多技术和社会问题。
例如,如何保证普适计算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如何实现普适计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及如何解决普适计算的能源消耗等问题。
此外,普适计算还需要解决与社会、法律等方面的问题,例如普适计算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普适计算的伦理和道德问题等。
普适计算
饶文碧
5
普适计算的特性
普适性:数量众多的计算设备被布置和嵌入到环境中, 普适性:数量众多的计算设备被布置和嵌入到环境中,通过这些设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得到计算服务。 备,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得到计算服务。 透明性:在普适计算环境下,计算过程对于用户是透明的, 透明性:在普适计算环境下,计算过程对于用户是透明的,一般不 需要用户的直接操作, 需要用户的直接操作,这就可以使用户最大程度地将注意力放在要 完成的任务上。 完成的任务上。 动态性:在普适计算环境中,用户通常处于移动状态, 动态性:在普适计算环境中,用户通常处于移动状态,这导致在特 定的空间内用户集合将不断变化;另一方面, 定的空间内用户集合将不断变化;另一方面,移动设备也会动态地 进入或退出一个计算环境, 进入或退出一个计算环境,这导致计算系统的结构也在发生动态变 化。 自适应性:计算系统可以感知和推断用户需求, 自适应性:计算系统可以感知和推断用户需求,自发地提供用户需 要的信息服务。 要的信息服务。 永恒性:计算系统不会关机或者重启,计算模块可以根据需求、 永恒性:计算系统不会关机或者重启,计算模块可以根据需求、系 统错误或系统升级等情况加入或离开计算系统 统错误或系统升级等情况加入或离开计算系统
饶文碧
6
现有技术的不足
以计算机为中心而不是以人为中心。 以计算机为中心而不是以人为中心。 计算资源是私有的,而不是共享的。 计算资源是私有的,而不是共享的。 计算是固定的,而不是随时可移动的。 计算是固定的,而不是随时可移动的。 应用程序缺乏互通性。 应用程序缺乏互通性。
饶文碧
7
全面的技术挑战
(1) 在硬件或接入层次上 (2) 在网络层次上 在系统软件(infrastructure) (3) 在系统软件(infrastructure) 层次上 (4) 在人机交互层次上 (5) 应用程序设计层次上
普适计算
传感器网络是由许多在空间上分布的自动装置组成的一种计算机网络,这些装置使用传感器协作地监控不同位置的物理或环境状况(比如温度、声音、振动、压力、运动或污染物)。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最初起源于战场监测等军事应用。
而现今无线传感器网络被应用于很多民用领域,如环境与生态监测、健康监护、家庭自动化、以及交通控制等。
传感器网络的每个节点除配备了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之外,还装备了一个无线电收发器、一个很小的微控制器和一个能源(通常为电池)。
单个传感器节点的尺寸大到一个鞋盒,小到一粒尘埃。
传感器节点的成本也是不定的,从几百美元到几美分,这取决于传感器网络的规模以及单个传感器节点所需的复杂度。
传感器节点尺寸与复杂度的限制决定了能量、存储、计算速度与带宽的受限。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传感器网络是一个研究热点,每年都会召开很多的研讨会和国际会议。
传感器网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感应,通讯,计算(硬件,软件,算法)。
其中的关键技术主要有无线数据库技术,比如使用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查询,和用于和其他传感器通讯的网络技术,特别是多次跳跃路由协议。
例如摩托罗拉使用在家庭控制系统中的ZigBee无线协议。
应用传感器网络有着许多不同的应用。
在工业界和商业界中,它用于监测数据,而如果使用有线传感器,则成本较高且实现起来困难。
无线传感器可以长期放置在荒芜的地区,用于监测环境变量,而不需要将他们重新充电再放回去。
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包括视频监视,交通监视,航空交通控制,机器人学,汽车,家居健康监测和工业自动化。
在环境监控中一个典型的应用就是感測網(Sensor Web,或SW). 最近,传感器网络是用来监视有效利用电力,如日本的例子。
普适计算又称普存计算、普及计算(英文中叫做pervasive computing或者Ubiquitous computing)这一概念强调和环境融为一体的计算,而计算机本身则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
在普适计算的模式下,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普适计算的概念与发展趋势
普适计算的概念与发展趋势
1.智能家居:普适计算技术将进一步应用于家居领域,实现智能家居
的概念。
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家居可以监测和控制温度、照明、
安防等各方面的情况,并能够与居住者进行交互和智能地自动适应用户的
需求和习惯。
2.智能交通:普适计算技术可以应用于交通领域,实现智能交通系统。
通过车载设备和基础设施的相互连接,可以实现车辆之间、车辆与道路基
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协同,从而提高交通流量的效率、减少交通堵塞,保证行车的安全性。
3.智能健康:普适计算技术可以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实现智能健康
监测和管理系统。
通过可穿戴设备和传感器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用户的生
理参数,如心率、血压等,并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
和指导。
4.智能城市:普适计算技术可以应用于城市管理和服务领域,实现智
能城市。
通过城市中的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可以实时采集城市的各种
数据,如交通状况、环境质量等,并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提供智能化的城
市管理和服务,如智能交通导航、智能停车、智能垃圾处理等。
5.个性化服务:普适计算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偏好提供
定制化的服务。
通过对用户的行为和偏好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可以提供
个性化的推荐、广告和购物等服务,从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体验。
总之,普适计算的概念和发展趋势主要是通过将计算和通信技术融入
到各个方面的日常生活中,使得计算机能够无处不在、始终可用,并为人
们提供更加智能、个性化和便捷的服务。
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丰富多样,普适计算将会在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普适计算及其应用课件
数据融合技术
数据融合定义
将多源、多模态的数据进行整合、清洗和融合, 得到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数据融合方法
包括基于特征的融合、基于模型的融合和基于学 习的融合等。
数据融合技术挑战
数据隐私保护、数据处理效率、数据质量问题等 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云计算技术
1 2
云计算定义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将计算资 源、存储资源和应用程序通过云计算平台提供给 用户使用。
动态性:普适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活动是 动态的,可以随时随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
嵌入式:普适计算将计算能力嵌入到日 常生活环境中,让人感觉自然、舒适。
特点
广泛性:普适计算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各 个方面,包括工作、学习和生活。
普适计算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起源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个人 计算机的普及,人们开始 意识到信息技术对生活的 影响。
跨界融合
普适计算不仅在传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智能家居、智 能交通等,还涉及到医疗、教育、工业等多个领域,推动 跨界融合与创新。
持续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普适计算还将继 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成为推动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的重 要力量。
普适计算面临的挑战
技术瓶颈
尽管普适计算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仍存在瓶 颈,如传感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需要进一步突破。
普适计算及其应用课 件
目录
• 普适计算概述 • 普适计算的关键技术 • 普适计算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 普适计算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 普适计算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 • 普适计算的前景与挑战
01
普适计算概述
定义与特点
我的普适计算科研经历与感受 - 首页-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网
2012年1月7日,我与清华大学的徐恪、中国人民大学的李翠平一起荣获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学家奖。
《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C C C F)专栏编委、清华大学武永卫教授邀请我写一篇感想文章。
盛情难却,却又不知从何下笔,思来想去,就将我从事普适计算的科研经历,海外学习和研究的感受总结成文,希望对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朋友有所帮助。
初识普适计算我于1996年考入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系,4年后被免试推荐为硕博连读研究生,师从周兴社教授。
2000年到2002年我主要从事嵌入式系统和电视节目个性化服务的研究,2003年开始从事普适计算的研究工作。
1991年马克·韦泽(Mark Weiser)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阐述了他对未来计算的美好愿景:“The most profound technologies are those that disappear. They weave themselves into the fabrics of everyday life until they are indistinguishable from it.”(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是那些从人们注意力中消失的技术。
这些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致与生活难以区分。
)这短短的几十个字,生动地刻画了普适计算应该具备的特征。
我们可以将其凝练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个必要元素”。
一个中心即“以人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计算无处不在和计算不可见”,两个必要元素是“传感器和人”。
计算是围绕人做文章,同时是基于传感数据的,二者缺一不可。
2000年前后,随着软硬件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无线网络和传感器技术的长足进步,学术界和产业界掀起了普适计算的研究热潮。
情境感知计算作为普适计算的核心,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普适个性化与智能空间普适计算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察觉用户及其所处的环境,提供适时适地的服务。
针对普适环境多媒体个性化服务需求,我们首先提出了上下文感知推荐的思想,建立了N2M多维上下文感知多媒体推荐模型,形式化地描述了多维上下文和多维推荐结果。
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普适计算
普适计算:营造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新环境特约编辑:史元春计算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计算机已经远远超出了其传统上的作用,而不仅仅作为实验室中科学计算的工具,计算机正以多种形态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空间,并发挥其信息处理、存储、通信的作用。
计算已经从一种稀缺独特的资源,演化为丰富平常的资源。
目前,计算机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帮助提高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质量。
因此,如何使计算和通信无所不在并成为普通用户都能方便享用的服务,成为研究者所关注的课题,即Pervasive Computing。
这个概念的中文译法很多,有普及计算、泛在计算、无所不在的计算、普适计算等,其中“普适计算”得到普遍认可。
从字面看,普适计算可以解释为计算的普及性和适应性。
前者指网络互联的计算设备以各种形式形态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空间,成为人们获得信息服务的载体——即信息空间普遍存在;后者指信息空间能以适合用户的方式提供能适应变化的计算环境的连贯的信息服务——即信息服务方便适用。
普适计算的目标就是:在计算和通信无所不在的基础上,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计算环境。
普适计算有时也被称为Ubiquitous Computing、Proactive Computing和Calm Computing等,其理念都是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新环境。
普适计算力图将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计算。
这种转变将极大地促进信息技术在全社会的普遍应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世界各先进国家看到了数字技术将对未来社会生活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纷纷投入大量资源,在该领域展开深入的研究。
普适计算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很高的产业价值。
普适计算引发了对一种全新计算模式的探索,具有鲜明的交叉学科的特点。
即便仅考虑计算机学科的问题,也涉及几乎整个学科的各个层面。
本组文章的作者都是2005年6月新成立的中国计算机学会普适计算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他们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将从不同的侧面为读者展示普适计算的美好前景和他们正在努力探索的实现技术。
CCF普适计算专委会“泛在中国行”系列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CCF普适计算专委会“泛在中国行”系列学术论坛成功举办佚名
【期刊名称】《信息网络安全》
【年(卷),期】2024()5
【摘要】2024年4月20日,由CCF主办、CCF普适计算专委会和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承办的“普适计算专委泛在中国行—重庆论坛”在重庆大学成功召开。
本次论坛以“智能机器人与人机物融合群智计算”为主题,面向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典型应用场景,开展了人机物融合群智计算最新技术、应用和挑战的深入讨论。
【总页数】1页(P814-8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泛在计算时代的嵌入式系统--访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嵌入式系统专委会副主任陈章龙
2.祝贺上海市计算机学会普适计算第一届专业委员会成立暨“普适计算与和谐社会”论坛邀请函
3.华为云强势登陆广州,助力建设“智”造广东——“如果未来可以预见——华为云中国行”系列活动广州站成功举办
4.2020年“智启未来·杰青中国行”系列活动(第5-8站)成功举办
5.中国机械工程大会暨2022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系列活动2022年中部地区摩擦学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适计算:营造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新环境
特约编辑:史元春计算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计算机已经远远超出了其传统上的作用,而不仅仅作为实验室中科学计算的工具,计算机正以多种形态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空间,并发挥其信息处理、存储、通信的作用。
计算已经从一种稀缺独特的资源,演化为丰富平常的资源。
目前,计算机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帮助提高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质量。
因此,如何使计算和通信无所不在并成为普通用户都能方便享用的服务,成为研究者所关注的课题,即Pervasive Computing。
这个概念的中文译法很多,有普及计算、泛在计算、无所不在的计算、普适计算等,其中“普适计算”得到普遍认可。
从字面看,普适计算可以解释为计算的普及性和适应性。
前者指网络互联的计算设备以各种形式形态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空间,成为人们获得信息服务的载体——即信息空间普遍存在;后者指信息空间能以适合用户的方式提供能适应变化的计算环境的连贯的信息服务——即信息服务方便适用。
普适计算的目标就是:在计算和通信无所不在的基础上,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计算环境。
普适计算有时也被称为Ubiquitous Computing、Proactive Computing和Calm Computing等,其理念都是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新环境。
普适计算力图将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计算。
这种转变将极大地促进信息技术在全社会的普遍应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世界各先进国家看到了数字技术将对未来社会生活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纷纷投入大量资源,在该领域展开深入的研究。
普适计算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很高的产业价值。
普适计算引发了对一种全新计算模式的探索,具有鲜明的交叉学科的特点。
即便仅考虑计算机学科的问题,也涉及几乎整个学科的各个层面。
本组文章的作者都是2005年6月新成立的中国计算机学会普适计算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他们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将从不同的侧面为读者展示普适计算的美好前景和他们正在努力探索的实现技术。
根据文章重点讨论问题的不同,这8篇文章组织为“资源共享”、“设备便利”、“模式革新”、“标准铺路”等4个主题展现给大家。
“资源共享”的两篇文章来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李幼平院士和华中科技大学的金海教授。
他们指出,基于网格的计算,可使得整个社会可以获得像电力网络传电一样传输计算和信息,于是,信息服务的无所不在将成为可能;进一步地,网格还将连接普适计算环境中大量的智能移动终端和智能空间,主动向用户提供合适的信息服务。
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说
网格技术的发展为未来信息社会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用于信息处理的智力资源,那么普适计算技术则是这一智力资源得以充分展现、并充分发挥作用的手与脚。
“设备便利”的两篇文章来自浙江大学的吴朝晖教授和清华大学的史元春教授。
普适计算时代的用户计算设备将大大超越台式机的形式,用户终端缤纷多样,计算、通信和传感功能将更多地嵌入到日常用品中。
曾经虚无的信息空间和我们生活的物理空间将越来越无缝地耦合在一起。
两位作者分别阐述了普适计算的两类典型用户终端——智能手机和智能空间的特征、以及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
“模式革新”的三篇文章来自清华大学的张尧学教授、中科院计算所的朱珍民教授和中科院软件所的戴国忠研究员。
继主机时代、桌面时代之后,普适计算往往被称为计算技术的第三次革命。
根据用户终端的小型化、移动化、个性化的需要,计算模式的革新势在必行。
张尧学教授和朱珍民教授分别给出了“透明计算”和“智能网络应用协议”的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许多学者一直在探索用户使用计算设备模式上的革新,希望建立超越键盘鼠标使用模式的自然用户界面,戴国忠研究员给我们展示了笔式交互的使用模式和支持技术。
“标准铺路”的一篇文章来自联想研究院。
普适计算理想化的信息服务最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信息设备来实现,设备之间信息互换的标准化是普适计算从概念到产品和社会服务的必由之路。
在我国,由联想牵头的“闪联”已经开始为普适计算铺设标准方面的道路。
从这篇文章中读者可以具体了解到闪联标准体系。
由于准备时间和刊物篇幅所限,本组文章并没有给出普适计算研究领域的完整面貌,为此,我们整理了《普适计算中的科学问题》和《普适计算的典型项目》两个知识窗口,作为读者进一步了解的索引。
普适计算中的科学问题
史元春普适计算的目标就是在计算和通信无所不在的条件下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计算环境。
首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是以人为中心的计算模式,即自上而下地构筑自动适应用户及其任务需要的计算体系。
需要研究如下科学问题:
情境感知问题
普适计算面对的计算结点是异构的,而且是在动态、分布和移动的环境中。
为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提供适时适地的服务,首先要了解计算环境与交互状态的知识,即情境或上下文
(context)。
需要研究情境信息的采集、建模、推理和服务等多个层次的问题。
情境感知,尤其是获得计算环境的高层语义是计算系统具有自适应能力的必要基础。
服务移动问题
支持用户移动是普适计算的基本观点,它要求实现用户任务的无缝移动。
移动计算的研究已经解决了部分由于物理环境(如网络移动等)所造成的问题。
用户在丰富且异构的计算世界中移动所带来的诸如代码移动、计算移动以致服务移动等情况,使得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复杂化。
目标是,在不需要用户参与的情况下,自动实现系统功能的重构和用户任务的无缝迁移。
服务移动(service mobility)是普适计算的典型特征。
自发交互问题
自发(spontaneous)意味着无约束、非强制和无须学习。
自发交互就是用户能够以第一类的自然数据(语言、姿态和书写等)与计算系统进行交互。
除了多模态接口技术本身,还需要研究自发交互的模型、通道无关的交互语义、融合策略和交互效能评价机制。
自发交互是普适计算脱离桌面计算交互模式束缚的关键问题。
普适计算的典型项目
金海普适计算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许多著名的科研机构和公司都已经将其列入了研究计划,下面介绍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和工程项目。
MIT的Oxygen研究计划
在美国国防部DARPA资助下,该计划由MIT计算机科学实验室和人工智能实验室主持,于2000年开始实施。
它是追求普适计算理想的一个最为典型的研究计划。
其目标是:让人们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由地使用计算和通信资源(Bringing abundant compu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s pervasive and free as air, naturally into people's lives)。
该计划的研究人员认为,未来世界将是一个到处充斥着嵌入式计算机的环境,这些计算机设备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见图1。
Oxygen第一个原型将于2005年完成,可能的应用如实地旅游、商务会议和老年人的守护神等。
图1 Oxygen规划的未来计算环境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Aura研究计划
该计划致力研究在普适计算时代,在用户和计算环境之间增加一层软件层(称为Aura),由Aura代理用户去管理、维护分布式计算环境中频繁变化、松散耦合的多个计算设备,以完成用户的目标任务。
图2是Aura研究计划的架构。
图2 Aura研究框架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Endeavour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提供全新的、全球规模的信息基础设施,从根本上方便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信息、人与设备进行交互的计划。
这些信息设施应该能够动态、实时地协调世界上任何可用的资源来满足用户计算的需要。
其创新点之一是“流体软件”(Fluid Software),这种软件能够自适应地选择在何处执行、在何处存储,它通过协议获得可用资源并向其他实体提供服务。
伊利诺斯大学的Gaia项目
该项目将传统的计算机系统延伸到各种设备以及围绕机器的物理空间。
这样虚、实两种对象可以无缝交互,物理空间成为交互空间或称活动空间(Active Space),也就是建立起一种新的物理空间环境,作为虚、实对象之间间隙的桥梁,并将这种物理环境带入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图3为其架构示意图。
图4 Gaia架构示意图
IBM公司Watson研究中心的DreamSpace项目
该项目允许用户在共享空间合作。
系统可以“听”声音命令,“看”手势和身体位置,像人那样进行人机交互。
计算机能理解用户,用户可以自由地专注于对实际对象和信息进行理解和思维,而最小程度地被计算机所限制和分散精力。
目前该系统使用用墙面大小的三维图像和声音完成人机交互,但没有键盘、鼠标、导线、遥控器等,其系统示意图见图4。
图5 DreamSpace系统示意图
微软公司的EasyLiving项目
该项目计划建立智能环境,方便人与人、计算机和设备的交互,使人们更方便地使用计算机。
未来的居家和办公室里,计算机就像电灯一样自然。
通过计算机视觉,保持跟踪人、响应声音和手势命令。
计算机知道自己所处的几何空间和能力,并便于扩展。
这种系统有三个特征:自我感知的空间、随意访问和可扩展性。
图6为EasyLiving系统的组成。
图6 EasyLiving系统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