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程基本原理
油藏工程-第二章
kw λw = µw
ko λo = µo
M wo
λw = λo
一维不稳定驱替
一、 分流量方程 设油层(x方向 )与水平面成α角度,一端 为注水端,另一端为采油端。根据达西定律,油、 水两相的运动方程分别为:
kk ro A ∂p o qo = − + ρ o g sin α µ o ∂x kkrw A ∂pw qw = − + ρ w g sin α µ w ∂x
引言
二、利用注水提高采收率的原因 采用注水采油具有一定优势,主要表现为: (1)水容易获得; (2)水驱替中、低密度原油的效率较高; (3)注水的投资和操作费用低而利润大; (4)比较而言,水容易注入底层; (5)水在油层中容易流动。
引言
三、 水驱油特点
在注水采油过程中,水驱油是一种典型的非混相驱替。在 理论上,曾产生两种描述水驱油机理的观点,其一是活塞式水 驱油理论,这是最初的观点,认为地层中原来饱和原油(孔隙 空间中含油和束缚水),水驱油时,油水接触面始终垂直于流 线,并且均匀向前推进,水到之处将孔隙中可流动原油全部驱 走。由此,单向渗流时油水接触面将与排液道垂直,而径向渗 流时油水接触面将是与水井同心的圆面,水驱油过程中地层存 在两个区域:近水井地带纯水区,近油井地带的纯油区。活塞 式水驱油理论比较简单,简化程度高,易于数学描述。
此式即为油 水分流量方 程
∆ρ = ρ w − ρ o
一维不稳定驱替
一、 分流量方程忽略重力和毛力作用:fw =λw = λw + λo
1 Mwo 1 = = ko µw 1+ Mwo 1+ 1 1+ k µ Mwo w o
油藏工程原理
油藏工程原理
油藏工程原理主要涉及油藏地质学、油藏物理和油藏化学等方面,旨在研究油藏的性质、构造和化学成分,以及如何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来开发和管理油藏。
其中,油藏地质学主要研究油藏的地质构造、储层类型、石油分布和地质历史等方面;油藏物理主要研究油藏中油的
流体性质、油藏压力系统、油气水运动规律等方面;油藏化学主要研
究油藏中的化学成分、油藏腐蚀和油藏保护等方面。
油藏工程方法包括试井分析、地震解释、测井解释、钻井、采油和储运等各个领域,涉及到基础地质、勘探原理、开发地质、油藏工程、地震解释、测井解释、钻井、采油、储运等各个方面的 55 门课程教学视频,共 60 多个 g。
此外,还有油藏工程原理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 可供下载。
在油藏开发过程中,油藏工程原理主要是为了研究如何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来开发和管理油藏,包括油藏地质构造、储层类型、石油分布和地质历史等方面,以及如何通过钻井、采油和储运等工程技术手段来提高石油开采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油藏工程基本原理
34
(2)油藏储量级别(续) 控制地质储量
指在某一圈闭内预探井发现工业油(气)流后,以建立 探明储量为目的,在评价钻探过程中钻了少数评价井后所 计算的储量。 控制储量可作为进一步评价钻探、编制中期和长期开
发规划的依据。
《油藏工程原理》讲义
35
(2)油藏储量级别(续)
探明地质储量
《油藏工程原理》讲义
7
绪论
孔隙度: 描述岩层储存油气的能力 水平方向渗透率: 描述油藏中流体的水平方向的 流动能力 垂直方向渗透率: 评价重力作用的影响和层间流 动能力 岩性分析: 提供岩石来源、纹理、结构的描述 残余相饱和度: 估计采收率 水的矿化度(Water Salinity): 矫正电测井,确定 钻井液侵入程度 岩芯伽玛测试: 矫正井下伽玛射线测井 岩石颗粒密度: 矫正密度测井 岩芯拍照: 提供岩心的永久存档
其中:
A h h A
j j
j
Aj h j
Aj h j
《油藏工程原理》讲义
30
中石油石油地质储量容积法
容积容积法计算石油地质储量公式: N=100·A·h·(1—Swi)ρ o/Boi 式中:N—石油地质储量,104t; A—含油面积,km2 h—平均有效厚度,m; φ —平均有效孔隙度,f; Swi—平均油层原始含水饱和度,f; ρ o—平均地面原油密度,g/cm3 ; Boi— 平均原始原油体积系数 Rm3/Sm3。
ho h WOC
含油面积Ao:
充满程度β :
Ao
Vc Ao h (1 swc )
油藏容积
《油藏工程原理》讲义
19
Vc Ao 0 1 Vct At
若 = 1,表明圈闭已经充满,同时也表明更多的油 > 0,表明圈闭中聚集了油气,同时也表明油气从
油藏工程知识点总结
油藏工程知识点总结一、油藏地质学1. 油气形成与成藏条件油气形成是指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条件下,有机质经过生物、地质和化学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烃类化合物。
油气成藏是指油气在地质条件的共同作用下,生成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含量的油气藏。
了解油气形成与成藏条件,可以帮助地质工程师准确地找到油气储量丰富的地质构造。
2. 油气勘探技术油气勘探技术是指通过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发现新的油气藏或者发现已知油气藏的储量和分布情况等。
包括地震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测井勘探、岩心分析等技术手段。
这些勘探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准确地找到油气藏的位置和储量。
3. 油气储层地质特征了解油气储层的地质特征,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价储层的渗透性、孔隙度、饱和度等物理性质,从而进一步评估油气产能和储量。
二、油藏工程原理1. 油藏开发技术油藏开发技术是指在发现并确认了油气储量后,通过相应的开发技术手段,实现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包括油藏开发方案设计、井筒设计、注水开发技术、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增产技术等。
2. 油藏物理化学性质油藏物理化学性质包括油气的密度、粘度、表面张力、溶解度等。
通过分析了解油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开采技术和工艺,提高油气开采效率。
3. 油藏数值模拟油藏数值模拟是指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油气开发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
通过数值模拟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最佳的开采方案、评估油气储量和产能,并指导实际开采操作。
三、油气工程设备1. 油井钻采设备包括各种类型的钻井平台、钻机、钻头、管柱等,用于进行油气勘探和开采作业。
2. 油气生产设备包括各种类型的油气开采设备,如泵浦、管线、压裂装置、人工提高采收率装置等,用于实现对油气的生产和采集。
3. 油气处理设备包括各种类型的油气处理设备,如分离器、脱硫装置、脱水装置、燃烧装置等,用于对采集的原油和天然气进行处理和加工。
四、油气工程安全与环保1. 油气开采环保技术油气开采环保技术包括生产废水处理、废气处理、渗透液处理等技术手段,用于确保油气开采作业的环境友好和安全。
西南石油油藏工程原理答案
西南石油油藏工程原理答案西南石油油藏工程原理是指在西南地区的石油油藏中,通过应用各种工程技术和原理,最大限度地提高石油产量和开采效率。
以下是西南石油油藏工程原理的详细解析:1. 油藏特征分析:首先需要对油藏的特征进行分析,包括油藏岩性、孔隙结构、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
通过对油藏特征的分析,可以确定最佳的开采方法和工程方案。
2. 压力维持:在油藏开采过程中,随着原油的抽采,油藏压力逐渐降低。
为了维持油藏的压力,可以采取注水和注气等方法。
注水是指将水注入到油藏中,增加油藏的压力,促进原油的流动。
注气是指将气体注入到油藏中,通过气体的膨胀作用增加油藏的压力。
3. 水驱和气驱:水驱和气驱是常用的油藏开采方法。
水驱是指通过注水的方式,将水推进到油藏中,推动原油向井口流动。
气驱是指通过注入气体的方式,利用气体的驱替效应,将原油推向井口。
4. 水平井技术:水平井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增产方法。
通过在垂直井的基础上,在水平方向钻探一段水平井段,可以增加油藏的开采面积,提高采收率。
水平井技术可以利用地层的特性,在更多的地层中进行开采,提高产量。
5. 高效采油剂的应用:高效采油剂是指能够改善原油流动性和提高采收率的化学剂。
通过添加高效采油剂,可以改善油藏的渗透性,减小原油与岩石之间的黏附力,提高原油的流动性,使其更容易被采集出来。
6. 人工提升技术:在一些油藏开采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人工提升技术,如电泵、螺杆泵等。
通过人工提升技术,可以增加油井的产能,提高采油效率。
7. 油藏模拟和优化:油藏模拟是指通过模拟油藏中的流体运移和油井开采过程,预测油藏的动态变化,并根据模拟结果进行优化调整。
通过油藏模拟和优化,可以更好地了解油藏的变化规律,制定更科学的开采方案。
综上所述,西南石油油藏工程原理主要包括油藏特征分析、压力维持、水驱和气驱、水平井技术、高效采油剂的应用、人工提升技术等。
通过应用这些原理和技术,可以提高石油产量,提高开采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油藏工程技术
油藏工程技术油藏工程技术是石油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涉及到石油的勘探、开辟和生产等方面。
在油藏工程技术中,通过研究地质构造、油藏特征和流体性质等,可以确定石油资源的分布情况,制定合理的开辟方案,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
一、油藏工程技术的背景介绍油藏工程技术是石油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份,它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开辟和生产石油资源。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藏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合理的勘探和开辟,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石油资源,满足人们对能源的需求。
二、油藏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1. 地质构造分析:地质构造是油藏形成和分布的基础,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可以确定油藏的分布规律和特征,为后续的勘探和开辟提供依据。
2. 油藏特征分析:油藏特征包括油藏类型、储集层特性、流体性质等。
通过对油藏特征的分析,可以了解油藏的储量和可采储量,为开辟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3. 油藏开辟方案设计:根据油藏的特征和地质条件,设计合理的开辟方案。
开辟方案包括井网布置、注采关系、注采比例等,旨在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
4. 油藏生产管理:在油田投产后,需要进行油藏生产管理。
通过对油井的监测和调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油井的问题,确保油田的稳定生产。
三、油藏工程技术的应用实例1. 油藏勘探:通过地质勘探技术,确定潜在的油气资源分布区域。
通过地震勘探、地质钻探等手段,获取地下的地质信息,为油藏的开辟提供依据。
2. 油藏开辟:根据油藏的特征和地质条件,制定合理的开辟方案。
通过井网布置、注采关系的优化,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
3. 油藏管理:在油田投产后,通过对油井的监测和调控,保持油田的稳定生产。
通过合理的注水和注气,提高油井的产能,延长油田的生产寿命。
四、油藏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1.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在油藏工程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建立数字油田模型,实现对油藏的全面监测和管理,提高油田的生产效率。
油藏工程原理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圈闭:能够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能使其聚集起来的地质构造。
2、油气藏:单一圈闭中的油气聚集或单一圈闭中被油气占据的部分叫做油气藏。
若圈闭中聚集的是液态石油则为油藏;若圈闭中聚集的是气态石油,则为气藏;若圈闭中同时聚集了油和气,则为油气藏。
3、采出程度:油藏的累产油量与油藏地质储量的比值,定义为油藏的采出程度。
4、开发方式:就是油藏的驱动方式,即开采原油采用哪种或哪几种驱动能量。
5、采油速度:油田年采油量占油田可采地质储量的百分数。
6、驱动指数:每一种驱动能量占总驱动能量的百分数。
7、吸水指数:单位注入压差下的油层注入流量。
8、可采储量:油气藏废弃时的产油气量。
9、卸载效应:油井开井时,压力降落过程中的井筒储集效应。
10、续流效应:油井关井时,压力恢复过程中的井筒储集效应。
11、试井:就是对油气井进行的测试,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油气井或地层的某些参数。
12、稳定试井:在稳定流动过程中对油井进行的测试。
13、拟稳定试井:在拟稳定流动状态下对油井进行的测试。
14、表皮效应:表皮对油井产量影响称作表皮效应。
15、活塞驱替:指注入水像活塞一样将油全部驱替走的一种驱替方式。
16、非活塞驱替:指被水驱替过的地方,依然存在剩余油的驱替方式。
17、亏空体积:油藏的净产出体积,矿场上通常称之为油藏的亏空体积。
18、注采比:注入剂(水或气)的地下体积与采出剂(油气水)的地下体积之比。
19、油藏累计注采比:油藏总注入液量与总采出液量的比值。
20、油井临界产量:当水锥刚好锥进到井底时的油井产量,称作油井的临界产量。
21、划分开发层系:就是把特性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单独一套井网进行开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生产规划和动态研究。
二、简答1、开发层系的层间差别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储层岩性和物性2)流体性质3)压力状态4)油水关系2、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1)储集层特性相近原则2)储量规模原则3)液体性质相近原则4)隔层原则5)压力系统一致性原则6)驱动方式一致性原则7)层位相近原则8)与经济技术条件相适应的原则。
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_图文.
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二、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 1. 把特性相近的油层组合在同一开发层系内,以保证各油层对注水方式和井网有共同的适应性,减小开采过程中的层间矛盾。
2. 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储量,以保证油田满足一定的采油速度,并具有较长的稳产期和达到较好的经济指标。
3. 各开发层系间必需具有良好的隔层,以便在注水开发条件下,层系间能严格地分开,确定层系间不发生串通和干扰。
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 4. 同一开发层系内,油层的构造形态、油水边界、压力系统和原油物性应比较接近。
5. 在分层开采工艺所角解决的范围内,开发层系不宜划分过细,以减小建设工作量,提高效益。
6. 某些多油层油田不适宜进行开发层系划分。
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
成绩构成:平时上课出勤回答问题10分,作业20分,期末考试70分。
第一章 油藏工程设计基础
油田勘探开发程序 油藏评价 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 井网与注水方式 油田开发方案报告编写 复杂油田开发 油田开发调整
1.1 油田勘探开发程序
油田勘探开发是个连续的过程。将整个油气田勘探 开发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区域勘探(预探)阶段、 工业勘探(详探)阶段和全面开采阶段。 区域勘探(预探)
(3)边水和底水的压能和弹性能。
(4)气顶气的膨胀能。 (5)重力能。 (6)人工注水注气的压能和弹性能量。
不同的能量方式决定了油藏的开采方式,开采特征、采收率、布井方式等油 藏的重要措施。
表征油藏动态的指标:
油藏的平均地层压力:指油藏全区域的地层压力的平均。测取方式多样。 日产油量:日产能力和日产水平之分。
第三阶段:40年代-50年代,发展阶段
全方面的进行了油田的开发和改造,采用人工补充地层能量的方法,注水、 注气、注汽开发。有了比较完善的油田开发理论,例如苏联克雷洛夫《油田 开发科学系统》、masket的《采油物理原理》、B-L驱油机理、物质平衡方程、 各种经验统计方法。
第四阶段:60年代-70年代,现代化发展阶段 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概念普及。各种先进的技术得到应用,例如大型水力压 裂、定向井、计算机的应用。进一步发展的理论有油藏数值模拟的发展、EOR 原理、油藏的经营管理。
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
什么叫油藏工程-定义
定义1:油藏工程是一门从总体上来认识和改造油气藏的技术学科。总体是指:一 认识和分析组成油藏的各个部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油气藏开采中的作用(静 态认识);二是在油气藏的开采过程中,油藏内部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机制, 及其对油气开采的影响(动态认识)。它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其最终的目标 认识、 是提高经济采收率。 开发 改造 定义2:应用地球物理、地质、油层物理、渗流力学及采油工程方面的方法、成果、 资料,对油藏的开发方案进行设计、调整、评价,以及应用有效的开采机理、驱 替理论和工程方法来预测分析油藏的未来的开发动态,并根据这种预测结果提出 相应的技术措施,以便获得油藏最大的采收率。 即回答三个问题:油藏如何开发、动态如何变化、如何开发的更好 特点:对象不可见、涉及的学科多、不同的时期涉及的内容侧重点不同
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
油藏工程设计基础
图4-2 缘 上 注 水 示 意 图 (3)缘内注水 布在含油面积内进行注水 叫边内注水。边内注水按 注水井与采油井的排列关 系分为边内切割注水和面 积注水。(图4-3) 油水过渡带地层渗透性差 (高粘稠油带、低渗透遮 挡层或在过渡带注水不适 宜)。
图4-3 缘 内 注 水 示 意 图
第一章
边缘注水优点:
油藏工程设计基础
优点:①油水边界比较完整,水线推进均匀; ②控制比较容易,无水采收率和低含水采收率高; ③注水井少,注入设备投资少。
边缘注水局限性:
1.要求不断移动注水线,形成油田多阶段开发,地面工程大; 2.大量注入水流向含油边界以外,降低注入水利用率; 3.受到注水井排影响的生产井排不多,仅仅靠边缘注水只能影响构造 边部井,而要使构造顶部井生产,降低采油速度,延长开发年限。
第一章
为什么选择注水?
油藏工程设计基础
注水之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商业性开采石油, 主要出于下列原 因: (1)水易于获得; (2)水对于低相对密度和中等相对密度的原油是一种有效的驱 替介质; (3)注水的投资和操作费用低,而利润大; (4)水注入地层相对容易; (5)水在油层中容易流动。
第一章
一、油田注水时间 1. 早期注水
第一章
油藏工程设计基础
油气田:在一定地质构造(或地层)因素控制下的、同一产油气面积内的油
气藏总和。一个油气田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油气藏。在同一面积内主要 为油藏的称为油田;若主要为气藏的则称为气田。
含油气盆地:在地质历史上某一时期的沉降区,接受同一时期的沉积物,有
统一边界,其中可形成并储集油气的地质单元。含油气盆地必须具备三 个基本条件: ①是一个沉积盆地; ②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曾经不断沉降接受沉积,具备油气生成、运移 和聚集的有利地质条件; ③有工业性油气藏。
s油藏工程原理及方法(§1-2)3
钻探获得随油地气质流认、识或程油度气增显加示后,根据区域地
值
质条件分析和类比的有利地区按容积法估算的
储量。是制定评价勘探方案的依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JHQ
16
1、储量的分级分类
我国油气储量资源量分级分类表
总资源量
储量
工
资源量
业 油 流
探明(一级)
控制 预测
已开发 未开发 基本探明 (二级) (三级)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JHQ 江汉王杨岩丘油田 3
§1-2 油藏评价 (一)分类:根据圈闭(油藏成因)
玉门老君庙油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JHQ
4
§1-2 油藏评价
冷河油田某断块构造图
克拉玛依油田剖面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JHQ
5
§1-2 油藏评价
2、地层油气藏:(stratigraphic reservoir)地层超覆
潜在
以 (I类) (II类) (III类)
推测
上
A
B
C
C~D D~E F
G
非 工
控制储量(Probable) 在某一圈闭内预探井资发现源工业量油气流后,
业 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在评价钻探阶段的过
价 值
程中钻了少数评价井随后地所质计认算识的程储度量增。加其相对
误差不超过正负5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JHQ
设原始条件下单相气体占体积 Vp , 由状态方程 pV=ZnRT,得总物质(Vp)的量:
nt
=
piV p Zi RT
nt-kmol ;Vp-m3 ;R-0.0083159MPa.m3/(kmol.K)
G
=
24.056 ×
油藏工程原理
油藏工程原理
油藏工程原理是指通过对油藏地质特征、流体性质和开发工艺等方面的研究,
来确定最佳的油田开发方案,以实现高效、安全、经济的油气生产。
在油藏工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地球物理、岩石力学、流体力学等多个学科知识,以确保油气能够被有效地开采和生产。
首先,对于油藏地质特征的研究是油藏工程的基础。
通过地质勘探,了解油气
藏的地质构造、储集条件、岩石孔隙结构等信息,可以为后续的油田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地质勘探可以通过地震勘探、钻井取心、岩心分析等手段来获取地下油气藏的地质信息,从而为后续的油藏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其次,流体性质的研究对于油藏工程同样至关重要。
油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流体动力学特性等都会影响油气在地下储集层中的流动行为,因此需要对油气的流体性质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实验室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可以获取油气的粘度、密度、相态、渗透率等参数,为油藏工程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此外,开发工艺的选择也是油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不同类型的油气藏,需要采用不同的开发工艺,包括常规油气藏的水平井开采、页岩气的压裂开采、稠油的热采开发等。
在确定开发工艺时,需要考虑地质条件、油气性质、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选择最适合的开发方案。
综上所述,油藏工程原理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流体、工程等多方面因素。
只有在深入研究油藏地质特征、流体性质和开发工艺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油田开发方案,实现油气资源的高效开采和利用。
因此,油藏工程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油气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
Pe Ql
产油量
Qo
RP
油气比
RP
2.3.1
刚性水驱油藏开采特征曲线
(3)油井水侵前产量不变, 水侵后油井产量下降,但产 液量可保持不变。
油气藏的驱动能量
2.3 水压驱动 2.3.2 弹性水驱
Pe Ql Ql
油藏压力
条件: 油藏存在边底水或人工注水但 水侵量不足以补偿采液量,但 地层压力始终高于饱和压力。
油田勘探开发程序
二、工业勘探(详探) 4. 4.4 开辟生产试验区 开展生产试验区的试验项目:
各种试验应针对油田实际情况提出,以解决油田开发中可能 出现的问题来确定,下面是一些重要的生产试验内容: (1)油田各种天然能量试验; (2)井网试验; (3)提高采收率研究; (4)各种增产措施试验研究。
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油藏工程设计基础
第2讲 (2)油气藏的驱动能量
油气藏的驱动能量
三、油藏的驱动方式及开采特征 1. 驱动能量
(1)油藏中流体和岩石的弹性驱动能量; (2)溶解于原油中天然气膨胀能量; (3)边水和底水的压能和弹性能量; (4)气顶气的弹性膨胀能量; (5)重力能量。 在油层开采过程中,某一种能量起主导驱油作用,则为何驱 动方式。
油田勘探开发程序
二、工业勘探(详探)
3. 油井的试油和试采
试油的主要任务: (1)认识油井生产能力,分布稳定的主力油层产量递减情况; (2)认识油层天然能量大小及驱动类型和驱动能量的转化; (3)认识油层连通状况及层间干扰; (4)认识生产井的合理工艺技术和油层改造措施。 此外,通过试采落实某些影响生产的地质因素,如边界影响、断层封闭 情况等,为后续合理布井和研究注采系统提供依据。
类比法、容积法 、动态法。分别应用于油(气)田勘探开发 的不同阶段。 (1)类比法:通过与地质条件相类似的油田或区块进行类比 而确定待研究油田(藏)或区块的储量。一般用在油(气)藏勘 探开发的识别阶段。 (2)动态法:数 值模拟、 物质平衡法、递减趋势分析,用于 具有一定开发动态资料的阶段。 (3)容积法:应用于通过钻探、测井取得一定地质、流体物 性参数阶段。为储量计算的主要方法。
油藏工程原理
油藏工程原理油藏工程是一门研究油气储存和开采的学科,涉及到油田勘探、油井设计、油藏开发和油气生产等方面。
其原理是基于油气地质学、岩石物理学和流体力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油藏工程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油气地质学原理:通过对油气藏地质特征的分析,确定油气的分布规律、储集机理和运移方式。
根据地质构造、岩性、孔隙结构和岩石物性等因素,评估油气资源的潜力和开发价值。
2. 岩石物理学原理:通过测井和地震勘探等技术手段,获取岩石的物理特征,包括孔隙度、孔隙结构、渗透率和饱和度等参数。
这些参数对油气储集条件的分析和预测至关重要,有助于确定油藏的类型和规模。
3. 流体力学原理:研究油气在岩石孔隙中的流动规律,包括渗流、扩散和分离等过程。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模拟实验,预测油气在油藏中的分布和流动动态,优化开发方案和生产操作。
4. 油井设计原理:根据油气储藏特点和开采需求,设计合理的井网布置、井眼直径和井筒结构等。
通过井筒修建、钻井和完井等工艺,实现油气的有效采集和输送。
5. 油藏开发原理:确定油田的开发阶段和开采方式,包括常规开发和增产技术应用。
常规开发主要通过自然压力和人工提升手段提取油气,而增产技术则包括水驱、气驱、聚合物驱和热采等方法,提高油气采收率。
6. 油气生产原理:通过对油井的调控和管理,实现油气的稳定产出和持续供应。
生产过程中需要考虑油气的压力、温度、流量和物质组成等因素,采取合适的措施控制油井产能和生产效率。
总之,油藏工程的原理是通过综合应用地质学、岩石物理学和流体力学等知识,研究油气的储存特征和开采规律,以实现对油气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
这门学科在油气行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支撑作用。
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
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油藏工程是石油工业中最核心的部分之一,涉及到油田的勘探、开发和生产。
油藏工程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对于提高油田开发和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着重介绍一些油藏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油藏工程原理1、储层岩石物理学储层岩石物理学是油藏工程领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油藏底部的岩石性质,以便更准确地预测储层产油能力。
主要方法包括核磁共振技术、测井技术等。
通过这些手段可以采集岩石样本,并在实验室里对这些岩石样本进行物理和化学特性的测定。
2、流体动力学流体动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的学科,主要研究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的物理规律和流体运动的动力学特征。
在油藏工程领域,流体动力学主要适用于油藏原油的移动和油井生产的传输。
流体动力学涉及到渗流阻力、滞后效应、多孔介质流管模型等方面,从而可以帮助工程师分析流体在地下岩层中的行为和采油效果。
3、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物质的热现象和力学性质的学科。
在油藏工程领域,热力学主要应用于研究油藏内的温度、压力和相变过程等方面。
通过研究这些参数,可以评估油田的储量和生产能力,有助于工程师了解油田内的物理现象,为油田的开发和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二、油藏工程方法1、地质勘探油藏储藏于地下,地质勘探是油藏工程的首要任务。
这项工作需要利用地球物理勘探、地质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等方法,以发现更多的油田。
地质勘探要求技术精湛、设备高端,通常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投入。
2、油田开发油田开发主要包括资源调查、方案制定、井队施工等环节。
一般来说,油田开发分为初步开发和后期开发两个阶段,前期主要包括采集完整的储层、确定采油方案等任务;后期主要着力于增加油田的采油量并提高采油效率。
3、油井生产油井生产是油藏工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其目的在于抽出一定量的可燃油和天然气。
油井生产涉及到下井管径、制造井深、钻井液等众多环节,需要反复测试和优化,以增大采油量和提高采油效率。
油藏工程基本原理
1.引言1.1油藏工程的;历史油藏工程是从公认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如果油藏能分析和控制的话,油藏工程方法确实可以提高预测油/气藏的开采可预测性和准确性。
第一次尝试将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学归纳组织起来成为一般学科,即一个分支学科,是Mukkat在1937年提出的。
他吸取了Fancher 等人的研究成果,Fancher测量分析了油藏岩石基本岩石性质(包括孔隙度和渗透率);他还吸取了Schilthuis 的研究成果,Schilthuis采集地下油气样品来测量其流体性质,并撰写了标志性的论文,描述解释油气在油藏中流动的驱动能量。
这篇论文推导出了第一个物质平衡方程,该物质平衡方程是油藏工程师用来计算原石油气地质储量的基础方法。
物质平衡方程是非常有用的方程,它可以独立地用容积方法估算储量。
但是,使用公式还是有一定限制,只有在投产后才能应用。
在20世纪40年代早期,Buckley 和Leverett 通过证实毛细管压力和相对渗透率在多相流动中的作用而做出了突出贡献,而Tarner 提出了确定溶解气驱下油藏原油采收率的方程,为理解油气驱替做出了巨大贡献。
Tarner的方法是物质平衡方程的另一个重要的应用。
Tarner 的方程以及Buckley 和Beverett 的方程后来被广泛的应用于预测油藏采收率。
另外重要的进展是Van Everdingen 与Hurst 所做的贡献,Hurst 提出和解决了预测油藏水侵问题的方程。
在1955年,Moore 回顾了过去25年油藏工程的发展历史,并且展望了未来25年的趋势。
但那时,他没有前瞻到就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兴起油藏数值模拟的发展,而且数值模拟的应用及发展是持续性的。
今天,数值模拟已成为在油藏工程中最广泛应用的工具;尽管如此,本书对油藏数值模拟方程分析方法不做探讨。
油藏数值模拟有很多优点,它采用数值化方法求解多相、多组分流动方程式而给出精确的产量预测。
在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以前,使用本书研究的基本技术方法对油藏进行分析显得非常重要,这些方法包括:容积法、物质平衡法和递减曲线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引言
1.1油藏工程的;历史
油藏工程是从公认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如果油藏能分析和控制的话,油藏工程方法确实可以提高预测油/气藏的开采可预测性和准确性。
第一次尝试将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学归纳组织起来成为一般学科,即一个分支学科,是Mukkat在1937年提出的。
他吸取了Fancher 等人的研究成果,Fancher测量分析了油藏岩石基本岩石性质(包括孔隙度和渗透率);他还吸取了Schilthuis 的研究成果,Schilthuis采集地下油气样品来测量其流体性质,并撰写了标志性的论文,描述解释油气在油藏中流动的驱动能量。
这篇论文推导出了第一个物质平衡方程,该物质平衡方程是油藏工程师用来计算原石油气地质储量的基础方法。
物质平衡方程是非常有用的方程,它可以独立地用容积方法估算储量。
但是,使用公式还是有一定限制,只有在投产后才能应用。
在20世纪40年代早期,Buckley 和Leverett 通过证实毛细管压力和相对渗透率在多相流动中的作用而做出了突出贡献,而Tarner 提出了确定溶解气驱下油藏原油采收率的方程,为理解油气驱替做出了巨大贡献。
Tarner的方法是物质平衡方程的另一个重要的应用。
Tarner 的方程以及Buckley 和Beverett 的方程后来被广泛的应用于预测油藏采收率。
另外重要的进展是Van Everdingen 与Hurst 所做的贡献,Hurst 提出和解决了预测油藏水侵问题的方程。
在1955年,Moore 回顾了过去25年油藏工程的发展历史,并且展望了未来25年的趋势。
但那时,他没有前瞻到就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兴起油藏数值模拟的发展,而且数值模拟的应用及发展是持续性的。
今天,数值模拟已成为在油藏工程中最广泛应用的工具;尽管如此,本书对油藏数值模拟方程分析方法不做探讨。
油藏数值模拟有很多优点,它采用数值化方法求解多相、多组分流动方程式而给出精确的产量预测。
在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以前,使用本书研究的基本技术方法对油藏进行分析显得非常重要,这些方法包括:容积法、物质平衡法和递减曲线法。
而油藏数值模拟遇到一些很大的限制。
首先需要很好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来解决方程运算问题。
其次,地质储量通过物质平衡法计算比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反推出来计算更容易,因为数值模拟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反算问题。
再者,一个油藏数值模拟模型需要很多数据,但有时有些数据可能没有。
上述这些情况并不是减小油藏数值模拟对现代油藏工程的重要作用。
而是,在油藏数值模拟应用之前,应该着重采用以下描述的技术方法分析油藏。
在我做油藏工程师的早期生涯中,我用了三年的时间为一家大的石油公司开发油藏数值模拟软件,这家公司有好几十个工程师全身心的做数值模拟工作。
很快在那之后,我用了5年时间为一家小石油公司工作,在那我是唯一的油藏工程师。
这家公司有一个大的油气田要投入开发,还有一些处于不同开采程度的小油气田需要管理,在这些年中,我们只补充了很少员工,我用了大约50%的时间做递减分析;用了25%的时间分析试井资料;用了20%的时间做物质平衡测算分析,尽管我对这些技术方法是熟练的;而仅用了5%的时间做数值模拟工作即可。
管理层想要的主要信息是产量预测,尽管油藏数值模拟能够更精确地计算预测产量,但采用递减曲线分析是最快和最有效的方法。
使用递减曲线法拟合历史生产数据并预测产量要追溯到1908年。
Arps 在1945年正式推广使用了这项技术,并且在1956年又进一步发展改进了它。
但当时,递减曲线法也只是纯粹的经验公式法,缺少基础理论。
由于这种方法仍旧被广泛应用,Fetkovich 等人以及Fetkovich 本人曾试图为这项技术找到坚实的理论基础。
但他们的努力也让人们进一步理解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
但尽管有局限性,递减曲线法仍继续被油藏工程师们广泛使用。
1.2油藏工程师的任务
油藏工程师的中心任务是围绕着以下问题给出答案。
(1)有多少油气地质储量
(2)油藏的驱动机理是什么
(3)油藏的圈闭机理是什么
(4)一次采油的油藏采收率是什么
(5)油藏的将来采油速度是多少?
(6)采收率如何经济性地提高
(7)回答上述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数据
有两种独立的方法可用来计算油气地质储量:容积法和物质平衡法。
物质平衡方程和计算出来的各种参数能够指示不同驱动机理的相关驱动速度。
Buckley和Leverett以及Tarner的驱替理论能够用于预测将来的采收率和采油速度。
递减曲线模型也用来帮助预测采油速度和最终采收率。
为提高油藏采收率,通常采用一些注入驱替剂的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注水,但是注汽、注蒸汽、注混合气、火烧油层、注聚合物和注表面活性剂也经常被采用。
各种各样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取决于建立精确的油藏模型。
1.3数据源
要采用容积法,需要的数据有孔隙度、油层厚度、流体饱和度和地层体积系数。
前三个参数可以从测井数据和岩心数据中获得。
地层体积系数的确定是通过在井底对油藏流体取样或配制油藏流体样品,之后在实验室测量流体在油藏温度下的压力和体积的相关性。
要使用物质平衡法,需要的数据时油藏流体的压力/体积相关性和作为油藏压力函数的产出原油体积、产出水和产出气。
生产数据应该总是精确计量。
在过去,有时水产量甚至气的产量不能准确计量。
因为物质平衡方程的效用是众所周知的,今天这些数据计量是准确的。
要使用Buckley-Leverett 的驱替理论,需要毛细管压力数据,同时使用Tarner法驱替计算,需要相对渗透率数据。
这些数据从特殊岩心分析处理中得出。
计算单井产量,需要油藏渗透率和井网布置方式。
渗透率也是从岩心渗流实验中得到的。
1.4基本驱动机理
油藏工程师需要知道和了解原油产出的驱动机理。
主要的驱动机理是溶解气驱动、压缩驱动、气顶气驱动、水驱动、重力驱动、润湿驱动和复合驱动。
1.4.1溶解驱动
如果当一个油藏气油藏压力高于泡点压力时,则该油藏没有原始气顶气。
当原油产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