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狼》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公开课教案

水阜乡第二中学杨媛

教材分析:

我所教学的课文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狼》。第六单元是以“动物”为主题,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与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进一步思考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来的人类的生活轨迹。《狼》是一篇文言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中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那么本文这个故事,其实要学生们通过学习以后思考,考虑到人类的生活环境,告诉学生们要与恶人敢于斗争的道理。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的注意力难较长时间的集中,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点无味,甚至反感和恐惧,故要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除反感、恐惧的心理。再加上这之前已经学习过几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字、词、句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对文言文的分析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在教师的点拔启发下,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和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积累相关的文言词汇②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现象。③理解句意、文意。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坏人时应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重点:

1、积累相关的文言词汇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教学难点:

理解句意、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狼》表面看是写狼,实际上是写像狼一样的人。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

请学生们讲与”狼”有关的小故事

狼在我们心中是什么形象?今天蒲松龄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于狼的故事。

二、作品简介

哪位同学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作者蒲松龄?

谁来解读一下“聊斋志异”这四个字?

三、文本朗读

1、给学生时间放声自由读

2、老师范读,要求学生听的时候注意生字词和句子的节奏停顿。

3、学生自由读

4、学生个别读

5、集体读

四、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四人一小组合作,翻译全文。

2、哪位同学愿意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故事情节?(2)

五、探究分析

文中讲了一个屠夫与狼的故事,那么作为故事来讲的话,就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那么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请同学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开端: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遇狼屠户发现了两狼“缀行”

屠户心理担心

狼心理窃喜

发展: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

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惧狼从“惧”到“大窘”从害怕叫焦急窘困

屠户心理非常害怕

狼心理也开始害怕了,不知道怎么对付这个人可是说是很“忐忑”

高潮: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

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杀狼又害怕转为勇猛地反击先下手为强

屠户心理转悲为喜感慨万千

狼心理聪明反被聪敏误

结局: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带着感情集体读全文(老师板书下一环节)

六、扩展联系

根据文中“”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的狼(或屠户)。

七、课堂小结

作者在文中讽刺的狼,其实是邪恶的化身,代表的是贪婪、凶恶、狡诈、愚蠢的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面对像狼一样狡诈贪婪的人的时候,一定要善于斗争。

板书狼

蒲松龄

狼屠户

开端窃喜惧怕

发展忐忑大窘

高潮悔恨顿悟

结尾羞愧大喜

根据文中“”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的狼(或屠户)。

蒲松龄《狼》教学反思

“灵活”课堂,引领无限趣味

水阜二中杨媛蒲松龄的《狼》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最后一篇文言文。课文通过叙述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面对像狼一样狡猾、贪婪的恶人,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主题。如此看来,讲解字词,疏通课文必然少不了,还要整理故事情节,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特点,探究蒲松龄的写作意图,要学的内容实在是不少,用

一课时完成教学,显然有难度。那么,到底应如何教呢?以下是我基于本课教学的反思。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篇课文是七年级的最后一篇文言文课文,相比较以前所有的文言文,内容教简单,实词虚词等借助工具书,学生完全可以掌握。如果在课堂上再细讲句意,以及实词虚词等内容的话,那么一节课的时间肯定是不够的。所以从文本的实际出发,疏通文意环节留给学生课前预习,并且在课堂上小组讨论,由小组合作解决疑难点。老师在参与小组活动的同时,进行交流探讨。同样,我这里所说的从实际出发,也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乡村中学,学生人数少,学习基础差,又对文言文词汇的解说等没兴趣的实际,我觉得更要把握一个课堂的灵活性,让学生们自己动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效果比教师在讲台上死讲硬喊的实际要强。

我认为在学习文言文中更需要“授之以渔”,这是以不变应万变。语文教学本也应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文言文学习当然也不例外,教授翻译方法远比教授具体字词意思,来得实在,“删、补、换、调、留”这五字,即是箴言。在课堂上要有意识要求学生在翻译时指出此处所用的方法,比如说《狼》中“投以骨”、“意暇甚”、“并驱如故”、“身以半入”的翻译时,只是我一句反问,学生便意识到需要调换语序,是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只可惜在课堂上,我没有给学生太多的时间去翻译,而是随机抽查了一些学生,虽然学生能够基本翻译准确,但是在本文的翻译环节,我觉得还是有疏漏。这个如果提前带学生们能够有个集体复习探究,我想效果会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