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合集下载

11.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初中语文现代汉语词性知识考点精讲与集训

11.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初中语文现代汉语词性知识考点精讲与集训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一、正确使用实词我们学习词类,关键在于运用词类各自的语法功能和语法特点,进行遣词造句为文章服务。

弄清楚词的用法,对我们组词构句与作文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地说,我们常遇到的一些病句,大多是由于未能掌握好实词的用法造成的。

(一)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频率最高,在我们日常语言中数量也最多、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一般的句子,大都离不开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我们可以这样归纳并予以回答:名词说到底是从某种意义上给人和事物进行命名。

而动词、形容词与名词不同,它们重在反映人和事物所产生或发出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或性质状态。

1.名词被误用的情况。

例如:①这些贪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祸害人民群众。

这个句子里的“祸害”一词为名词。

名词一般不能作谓语,更不能带宾语。

所以,这个句子的错误是名词被误用为动词,必须把“祸害”这个词改为“危害”,因为“祸害”是名词,而“危害”是动词,这样原句便通顺了。

②汪老师很兴致地说:“那么,请你谈谈想法。

”这个句子里的“兴致”是名词,被误用为形容词了。

我们把原句中的“很”删除,然后在“兴致”这个词后加上“勃勃”,这样词性变了,原句也就没语病了。

2.动词被误用的情况。

例如:①那些人散布种种捏造,妄图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这个句子里的“捏造”是个动词,被误用为名词了。

并且,主语和谓语“散布”也不相匹配,必须把“捏造”这个动词改为名词,如“谣言”、“谬论”或“言论”才行。

②那是一个多么感动的报告啊!这个句子里的“感动”是动词,被误用为形容词了,必须把它改为形容词才行,可以改为“动人”,这样原句就通顺了。

3.形容词被误用的情况。

例如:①作家莫言身上充沛着可贵的乡土激情。

这个句子里的“充沛”是个形容词,被误用为动词了。

而且,形容词后面一般不能带宾语。

我们把“充沛”改为动词“充满”就可以带宾语了。

②我们初三(1)班被评为市优秀班级,同学们都感到无比高兴和荣誉。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指具有具体意义和词义的词语,可以独立存在,用于构成句子
的主要成分。

常见的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虚词是指没有具体意义和词义的词语,不能独立存在,只能作为其他
词语的辅助词或虚词,起到连接词语、构成句子结构等作用。

常见的虚词
有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的方法如下:
1.在写作或口语中,要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实词和虚词。

实词用于表
达具体的人、事、物,而虚词用于表达关系、连接句子成分等。

2.实词可以独立构成一个词组或句子,而虚词不能独立存在,需要和
其他词语一起使用。

3. 在使用介词时,要注意介词的用法和搭配。

例如,使用介词"on"时,可以表示在一些物体上,也可以表示在一些时间上,要根据具体语境
选择正确的意义。

4.助词的使用要根据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进行选择。

例如,在英语中,要根据主谓一致原则选择正确的助动词。

5.在使用连词时,要注意它们的作用和关系。

连词可以连接两个句子、词组或词汇,起到连接作用,使句子更加连贯。

6.另外,要注意虚词和实词的拼写和用法,避免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

总之,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是书写和表达中的基本要求,需要根据语
境和语法规则进行选择和运用。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PPT课件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PPT课件

解析:
唱红脸: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
于此恰
友善的或令人喜欢的角色。用
当。
故里:故乡,老家。“故里”不能进行修复。
及其:连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表示后者对
于前者有从属关系(其:代指 “及”前
面的人或事物)。用于此处不当, 应
删掉“其”。
纸上谈兵:在文字上谈论用兵策略,比喻不
(10年天津卷)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
独树一帜:单独的竖起一面旗帜,比喻 自成一家。
独一无二:没有相同或可以相比的。形容十 分稀少。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含褒义。
(10年四川卷)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
当的一句是 A
A.传统的“严父慈母”在一些三口之 家中逐渐演变为“慈父严母”,以前严厉的父亲 如今在这些家庭中扮演着唱红脸的角色。
高考实例
(10年湖北卷)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
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B
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君主沙贾汗为 其宠妃蒙泰姬修建的_____ 。这是一座 _____着宝石的伊斯兰建筑。后来,泰姬陵成 为世界文化遗产。 _____ 在今天的众多的世 界文化遗产中,它也是_____ 的。
A.陵墓 仅有
点缀
虽然
绝无
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 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 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D.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 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纷至沓来的重 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
解析:
A.“释怀”指(爱憎、悲喜、思念等感情) 在心中消除(多用于否定)。此处应改为 “难以忘怀”。
(10年山东卷)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点击高考 (2010山东)下面一则稿约四处画线部分中有 两处语言表达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4分) 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文学、历 史、哲学等方面的论文。为丰富内容,提高质量, 特向广大作者征稿。要求:观点鲜明,不超过 8000字,逻辑清楚,格式正确。 ①来 稿一经采 用,即奉薄酬② 。来稿一律不退,三个月未接 到用稿通知,请自行处理。敬请广大作 ③ 者赐 稿。 来稿请寄ⅹⅹⅹ市ⅹⅹ路ⅹⅹ号 《ⅹⅹⅹ》 编辑部ⅹⅹⅹ敬启 邮编ⅹ④ 《ⅹⅹⅹ》编辑部 ⅹⅹⅹⅹ年ⅹ月ⅹ日
家大舍小令外人 谦辞敬辞有用法
A.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 “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 慈)、家叔、家兄等; B .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 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C .称别人家中的人 , 冠以“令”表示 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例1、加点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D) 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 就行了。 B.令媛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 导,我们全家都很感激您。



B莅临,有表尊敬之意,但“参加”与之重 复,应去掉。 D“务必”不得体,有命令之意,应删去。 G“母校”只能对校友而言,不包括“来 宾”,应为“学校”。

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 鼎力相助:敬辞,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洗耳恭听:洗清耳朵,恭敬地听讲。形容恭敬而认真地听人 讲话。(多用于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 高朋满座: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大材小用: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比喻才能很高的人屈就于 低下职位,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率先垂范:带头给下级或晚辈作示范。 虚怀若谷:谦虚的胸怀像山谷一样空旷深广。形容非常谦虚。 虚左以待: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位为尊。空着左边的位 置等待客人,表示尊敬。也泛指留出位置恭候他人。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解析
“进而”用于递进关系,上述语句前后 是因果关系,应当使用“从而”。 19
方 法 点拨
例13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 组是 ( ) 与常规的计算机相比,生物计算机具有 密集度高的突出优点。 用DNA分子制成 生物电子元件,将比硅芯片中的电子元件要 小得多, 可小到几十亿分之一米。 , 生物芯片本身具有天然独特的立体化结构, 其密度要比平面型硅集成电路高10万倍。 A.由于 甚至 所以 B.只是 也许 可见 C.如果 甚至 而且 D.虽然 也许 然而 20
方 法 点拨
例4 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 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解析
句中的介宾短语“对于 ……现象”不能 作主语,应删去“对于”。
8
摩托车驾照考试 /mtc/ 2016年摩托车 理论考试题 教练员从业资格证考试 /jly/ 客运从业资格考试 /keyun/ 货运从业资格考试 /huoyun/ 最新考试题 在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 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 高。
解析
“不是 …… 就是 ……” 是表示选择关系 的关联词语,这里,前一分句的主语是 “质量”,后一分句的主语是“成本”, 因此“不是”要移到“质量”前面。 6
方 法 点拨
二、正确使用虚词的要领
2.防止虚词滥用 虚词的功能是帮助表意,不能随便省略, 但也不能滥用,否则就多余,使表达啰嗦, 造成语病。 (1)滥用介词 不该使用介词却使用了就会造成句子成 分残缺。 7
方 法 点拨
③介宾不完整 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后边必须有完整的 介词宾语。 例9 这部电影在塑造周总理的形象所提供的 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解析
在“形象”的后边应加上“方面”。 16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 ②试题的设问形式固定不变。
• 如: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组,或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如 2009年江西卷、湖北卷。
精选课件
4
• ③试题的考查侧重于对语言环境 的分析和对词义的辨析,二者要
兼顾。
• ④试题的考查不仅有词语使用是 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
更好的问题。
• ⑤试题考查的词语往往是常见于
• ③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 ________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A.感受 依托 未免 C.感触 依托 不免
B.感触 依附 未免 D.感受 依附 不免
精选课件
8
• 【解析】 • 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 • 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思想情绪,感触侧重思想情绪。
• ⑤另外,广大考生需要关注的是对新词语的考 查。2005年人教社已经将“新词语”列入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之《语言文 字应用》(选修)中。“日新月异”的新词语是 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规范使用新词语是 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高考设题考查新词语 也是对广大中学生规范使用新词语的检验。
精选课件
无论哪种类型,准确把握词语含义,辨析、判断用 法迥异或微殊的词语都是高考不变的考查方向。
精选课件
11
• 近义实词的辨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从意义方面辨析
• (1)辨明范围
• 有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 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的总 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部分。只有 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

【试题分析】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 “释怀”:①
抒发情怀。②放心,无牵挂。文中应用“忘怀(不放在心上,忘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解析:遏制:控制,制止,对象多是情绪、事态或某种力量; 遏止:阻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突然
发生的重大事件;此处应用“遏制”。秩序:有条理、不混
乱的情况;次序: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排列的先后;句中需 要维持的是“不混乱”的情况,因此应用“秩序”。“擅长” 和“善于”两者含义相同,但用法上有区别,“擅长”可不 带宾语单独作谓语中心语,而“善于”则不行;此处用“擅
方法或动作的结果方面。 如:沉思、深思、寻思 这一组词都有“注意力集中,仔细思考”的意思。 但“沉思”重在思考的“全神贯注”,“深思”重在思 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
4.看可数与不可数 名词所代表的事物有可数和不可数之分, 有些名词可 从可数与不可数方面辨析。 如:春秋、岁月 “春秋”是可数名词, 可以说三十二个春秋; .. “岁月” 是不可数名词,不能说多少个岁月。
的意思是显露、呈现。“悄悄”主要指暗地里。“稳稳”
指安稳的样子。“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 物突然出现。“映衬”的意思是衬托,即用另
一事物来陪衬或对照以突出原有的事物。“汇集”的意思是
集中在一起。“陶醉”指沉醉于某种事物或境界里面。“沉
醉”比喻沉迷于某种事物或沉浸于某种境界中。 ①据上文 “气势恢弘”,此处应填“赫然”;②据下文“取而代之”, 此处应填“悄悄”;③据上文“几颗„„水滴”及下文“出 现一个膜”推断,应是“水滴”“扩散”成了“膜”;④据
“边界”仅指一条界线,范围最小。如:________线上,忠
诚的卫士日夜守护着祖国。就应选“边界”。
3.看表达侧重 对近义词词义的辨析,重点是分析不同语素的意义。辨 明了近义词中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语素的意义也就清楚了。
如:景点、景色

汉语中的虚词和实词的使用技巧

汉语中的虚词和实词的使用技巧

虚词是汉语中一类重要的词类,虚词的主要功能是在句子中起到连接或者修饰的作用。

与之相对的是实词,实词则可以独立使用并且有自己的词义。

虽然虚词在语言中起到的作用较为抽象,但是正确地运用虚词可以使句子更加流畅,表达更加准确。

本文将探讨汉语中的虚词和实词的使用技巧。

首先,关于虚词的使用,我们需要注意其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汉语中常见的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等。

介词的作用是表示位置、方向、时间等,如“在”、“向”、“到”等。

连词的作用是连接句子或者短语,如“而且”、“但是”、“因为”等。

助词则起到修饰句子中实词的作用,如“的”、“得”、“地”等。

在运用虚词时,我们需要注意虚词的位置是否准确,并根据虚词的作用来确定其后面的词汇。

其次,对于虚词的使用,我们需要注意虚词与实词的搭配。

虚词和实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是固定的,掌握好这种搭配关系对于语言的准确表达非常重要。

比如,“对”是一个常用的介词,它表示方向或者目标,常与动词“说”、“看”、“听”等搭配使用,例如“对他说”、“对这件事情很感兴趣”。

另外,助词的正确使用也需要特别注意。

助词可以帮助修饰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但是不同的实词后面需要加入的助词也是不同的。

例如,“一本书”、“看电影”、“好吃”的助词分别是“的”、“电影的”、“好吃的”。

了解虚词与实词的搭配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运用虚词,使语言更加地道。

最后,虚词的使用还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用法和搭配。

在汉语中,一部分虚词可以充当实词来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注意其词义和用法的变化。

例如,“和”可以作为连词使用,表示并列关系,也可以作为名词使用,表示和谐、友善的关系。

此外,虚词的搭配也可以有一些固定的用法,例如“不仅……而且”、“因为……所以”等。

熟练掌握这些特殊的用法和搭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虚词,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且富有变化。

总之,虚词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正确地使用虚词可以使句子更加流畅、准确。

我们需要注意虚词的位置和作用,在使用虚词时要注意虚词与实词的搭配关系,特别是一些特殊的用法和搭配。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解析版)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解析版)

2025届高三语文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复习目标1.了解词语的多义现象与新词语的意思及其产生途径,学会在语境中准确理解词义和用法。

2.掌握近义实词、虚词的辨析方法,能够在语境中正确使用它们。

知识导图必备知识(一)准确辨析近义实词要掌握和运用好实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辨析近义词是为了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腻,语言表达效果更加鲜明生动。

辨析近义词,辨异是重点。

辨异首先要求同。

所谓求同,就是找到一组近义词共同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共同的基本义之内,辨析其差异。

辨析角度方法示例对点体验词义轻重例如“嘲笑”与“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词义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指一般的取笑,词义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词义较重。

①在美国,医学专家、防疫专家等专业人士失去了话语权,曾经备受公众________的白宫冠状病毒应对工作组重要成员福奇似乎凭空消失,人们已经很难在媒体上见到他。

(信任/信赖)答案信赖解析“信任”指相信而敢于托付;“信赖”指信任并依靠,词义比“信任”重。

横线前有“备受”一词,说明“相信程度高”,故选用“信赖”。

适用范围例如“年龄”与“年纪”:“年龄”指人或动植物已生存的年数,适用范围大;“年纪”专指人的年龄,适用范围小。

②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宣称,中方将继续________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采用/采纳/采取)答案采取解析“采用”重在“用”,采其可用的;“采纳”着重于接受意见、建议、要求等;“采取”重在“取”,从许多可用的事物中选择最合适的,适用范围比其他两词大。

横线后有“一切”一词,说明范围大,故选用“采取”。

表达侧重例如“冷僻”与“冷落”:“冷僻”侧重于“偏僻,不熟悉”,“冷落”侧重于“不热闹,不热情”。

③法律规定: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________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课件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课件

解析:
1、“决定”强调的是某事物成为另一事 物的先决条件,起主导作用;“确定”强调的是明 确肯定。联系语境可知,传统种花的收益取决于劳 动力和气候,故应用“决定”。
2、“即使”既可表示让步关系,也可以表示 假设关系;“虽然”只能表示让步关系,不表示假 设关系。由句中“如果”可知,应用表示假设关系 的“即使”。
二、考点分析
• 命题点 :“辨析” 。包括“近义词 辨析”“虚词辨析”“熟语(成语) 的辨析”等,以近义词辨析为重中之 重。
• 命题形式 :选择判断题;填空选择题; 主观改错题,主观简答试题。特别是 将实词与虚词,成语相互整合考查是 一个明显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近义词的辨析
对近义词(多为实词)的辨析, 要注意辨析的角度:或词义轻重不 同,或范围大小不同,或感情色彩、 语体色彩不同,或搭配对象不同, 或语法功能不同等。
(10年山东卷)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
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 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 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
B.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 抗战的老兵。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 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 千。
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能仅凭 劳动力和气候来___收益了。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 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___有 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 的快速_____,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 技进步、资金投入、法制保障等因素_____ 。
A.决定 即使 提升 息息相关 B.决定 虽然 提高 休戚相关 C.确定 即使 提升 休戚相关 D.确定 虽然 提高 息息相关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掌握实词和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

3. 能够正确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教学内容1. 实词的分类及用法: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量词等。

2. 虚词的分类及用法:介词、连词、助词、叹词、问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分类、用法及搭配。

2. 教学难点:虚词的辨析和正确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分类及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实词和虚词。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新课内容:讲解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搭配,分析典型例句。

3. 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对实词和虚词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作业提交评估他们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包含实词和虚词分类、用法及搭配的PPT,辅助教学。

2.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实词和虚词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书籍、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专题共计10课时,每周1课时。

2. 教学安排:按照实词和虚词的分类及用法进行授课,每节课重点讲解一种词性,并结合练习巩固。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实词和虚词的笔记。

2. 完成练习题,加深对实词和虚词用法的理解。

3. 自主查找相关资料,拓展对实词和虚词的认识。

如何正确运用虚词与实词

如何正确运用虚词与实词

如何正确运用虚词与实词运用虚词与实词是汉语表达中的重要技巧,它们共同构成了语言的基础。

虚词相对抽象,通常用来表示语法关系、修饰语义或者作为辅助用语;实词则是具体的、有实际意义的词语,用来传递具体的信息。

正确运用虚词与实词,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还能使文章更富有逻辑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从语法角度和语义角度分别介绍如何正确运用虚词与实词。

一、语法运用在语法运用中,正确的虚词使用可以使句子结构清晰、语序合理,从而使文章表达更加准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虚词使用技巧:1. 虚化语气:适当使用虚化语气的虚词,可以增加表达的委婉度和语气的缓和。

例如,在正式场合中,我们可以使用“请问”、“是否”等虚词,使表达更加礼貌客气。

2. 连词的应用:使用适当的连词可以明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使文章更加连贯。

例如,使用“并且”、“而且”等连词可以表示并列关系;使用“因此”、“所以”等连词可以表示因果关系。

3. 动词的填充:在构建句子结构时,可以使用一些虚词填充,使语义更加完整。

例如,“他喜欢唱歌、跳舞和听音乐。

”中的“和”就起到了连词的作用,使句子结构更加完整。

二、语义运用在语义运用中,正确的实词使用可以使文章更具体、生动,增强读者的感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词使用技巧:1. 选择准确的形容词和副词:使用具体、准确的形容词和副词可以使文章更具描绘力。

例如,使用“明亮的”、“悲伤地”等词语可以准确地描述对象的特征或者行为方式。

2. 使用具体的名词:选择具体的名词可以使表达更加具体、形象。

例如,“他拿起了一本书。

”中的“书”就比“物品”更具体和生动。

3. 确保主谓宾的完整性:在构建句子时,要确保主谓宾的完整性,使主语、谓语和宾语之间的关系明确。

例如,“他吃了。

”就不如“他吃了一个苹果。

”表达得具体和明确。

综上所述,虚词和实词在语言表达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使用中,要根据语法和语义的要求,合理运用虚词与实词,以使文章表达准确、生动。

正确使用词语_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_实词、虚词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加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 ) 人心是好的。 的同志,应该是每个
①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但他还是 ②讲诚信,做一个值得他人
公民的为人准则。
③鲁迅是中国革命最可 的朋友。
A.相信
C.相信
信赖
信任
信任
信赖
B.信赖
D.信任
信任
相信
相信
信赖
解析:选 C
相信:认为正确或确实而不怀疑;信任:相信 而敢于托付;信赖:信任并依靠。几个词的词
阻碍(动词)封建剥削阻碍生产发展。 障碍(名词)排除一切障碍。 强大(形容词)强大的动力来自崇高的理想。 壮大(动词)人多可以壮大声势。 “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 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 侵入”。“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充当谓 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可充当状语,如“公 开表明态度”;可充当定语,如“公开的秘密”。
多用于人才方面;“筛选”指用淘汰的方式挑选,多
用于物。
2.把握轻重 实词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就不一样。 一组实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 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
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
因而只要把握其上述区别,就可以准确答题。请 看下面一道题:
[例证2] 组是 (
2.明确搭配,辨清词性
不同的词语有不同的搭配对象,使用和辨别的时候一 定要根据搭配习惯仔细分析。如“雄伟”和“宏伟”,意 思相近,但“雄伟”可用来形容山峰、富有历史意义的大 型建筑,也可以指乐曲、绘画的雄壮;而“宏伟”指大型
建筑或计划的宏大,可以说“宏伟的计划”、“宏伟的蓝
图”,但一般不能说“宏伟的乐章”。再如“充分”、“ 充足”都有“满”和“够”的意思。经常说“阳光(水源、 理由)充足”、“条件充分”、“精力充沛”,但不可乱 搭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符合语境
使用词语时要注意上下文语境,确 保词语与整个文本或对话的氛围、 风格等相协调。
避免歧义与混淆
明确词义
尽量选择含义明确、不易引起歧 义的词语。
避免多义词
避免使用有多重含义或可能引起 歧义的词语。
清晰表达
在表达时尽量做到清晰、简洁, 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表达方式。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学习规范用法
01
04
实词与虚词的区分与辨析
定义与特点
实词
表示实际意义的词,包括名词、 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具有实 际意义和具体指代。
虚词
没有实际意义的词,主要起语法 作用,包括介词、连词、助词、 叹词等,没有实际指代和具体意 义。
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实词使用
辨析方法
在句子中充当主要成分,表达实际意 义和概念,需注意准确性和具体性。
形容词的分类:描述 性形容词和限定性形 容词。
副词
副词定义:修饰动词、形容词 或其他副词,表示时间、地点、 方式、程度等概念的词。
副词的分类:时间副词、地点 副词、方式副词、程度副词等。
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表示 程度或大小。
03
虚词的使用
介词
01
02
03
定义
介词是用来表示名词或代 词与句子其他成分之间关 系的词。
词语分类概述
• 词语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表示实际意义的概念,包括 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虚词则不表示实际意义的概念, 包括介词、连词、助词等。
02
实词的使用
名词
01
名词定义:表示人、事 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 名称的词。
02
03
04
名词的分类:专有名词 和普通名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虚)用

正确使用词语(实、虚)用

写作练习
造句练习
通过造句练习来掌握实词和虚词 的正确用法,可以尝试使用不同 的实词和虚词组合,以锻炼自己
的语言表达能力。
段落写作
在段落写作中注重实词和虚词的 使用,注意句子的逻辑性和连贯
性,使文章更加流畅自然。
修改作文
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复修改,检 查实词和虚词的使用是否得当, 通过不断修正提高自己的语言水
05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的练习与建议
阅读练习
总结文章主旨
对比不同文本
在阅读文章时,尝试总结文章的主题 和要点,以锻炼对实词和虚词的理解 和运用。
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如小说、新闻、 学术论文等,观察不同文本中实词和 虚词的使用特点,提高自己的语言敏 感度。
寻找关键词
注意文章中的实词和虚词,尤其是那 些对理解文章起到关键作用的词,通 过寻找这些关键词来加深对文章的理 解。
介词与动词的混淆
总结词
介词和动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不同,介词用于表示名词与动词之间的关系, 而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
详细描述
介词如“在”、“对于”等,通常紧跟在名词后面,用于表示该名词与动词之间 的关系;动词如“跑”、“看”等,通常用作谓语,表示动作或状态。在混淆时 ,可能导致句子意义不明确或语法错误。
03
虚词的正确使用
介词
01
02
03
定义
介词用于表示名词或代词 与句子其他部分之间的关 系。
常见介词
在、于、从、至、向、 在...之间等。
用法
介词通常用于描述时间、 地点、方式等,如“在早 上”、“从北京到上海” 。
连词
定义
连词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句子或从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常见连词

22版: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22版: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第二节正确使用实词、虚词——辨析词义,细察差别一、正确使用实词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

现代汉语中的实词一般分为六类。

正确使用实词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

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

对于一段文字来说,它所处的那篇文章是它的语境;对于一句话来说,它所处的那个语段是它的语境;对于一个词来说,它所处的那句话是它的语境。

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

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一个语境中,每个词语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特定的双关修辞例外)。

比如“深”在“夜深人静”中是“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的意思,在“深深的海洋”中是“与地平面距离大”的意思,在“深红色的外衣”中是“(颜色)浓”的意思,在“情深意长”中是“(感情)厚”的意思,在“内容深奥”中是“不易懂,难度大”的意思。

可见语境对词义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

高考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上,以辨析近义词为考查重点。

(一)近义实词辨析4方面实词中的近义词辨析,要善于同中求异,找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1.从词义入手辨析词义的轻重(或程度高低)“敬佩”与“敬仰”都表示敬重之意。

但“敬仰”有仰慕意,程度更重。

“诬蔑”和“诬陷”这两个词都有“捏造事实陷害别人”之意。

但“诬蔑”指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程度较轻;“诬陷”指妄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程度较重。

辨析词义范围大小“年龄”与“年纪”。

“年龄”指人或动物、植物已生存的年数。

词义范围大。

如:寺院里有两棵银杏树,据说它们的年龄足有上千年。

“年纪”专指人的年龄,词义范围小。

如:您这把年纪了还带头干活,我们这帮小青年哪敢怠慢?辨析词义的侧重点“景点”与“景色”。

“景点”侧重指景物的地点,“景色”侧重指景象。

名词近义词的区别往往在所指事物的现象的特点方面。

如“场面”与“局面”都指“在一定环境中呈现出来的情况”,但“场面”重在指“一定场合下的情况”,而“局面”重在指“一个时期内事情发展变化所呈现出的形势”。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语气助词
如“吗”、“呢”、“吧”等,用于 表达疑问、感叹、祈使等语气。
叹词的分类和用法
感叹词
如“啊”、“哦”、“哼”等,用于表达强烈的情 感或感受。
招呼语
如“喂”、“嘿”、“你好”等,用于引起别人的 注意或问候。
慰问语
如“哎呀”、“天哪”、“糟糕”等,用于表达同 情或关切。
04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的方法
注意语境和搭配
总结词
选择合适的实词虚词,注意语境和搭配,避免使用不当。
详细描述
在语言使用中,实词和虚词都有其特定的用法和含义。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实词虚词,能够使语言更加准确、生 动。例如,在描述景物时,选用形容词来描绘景物的特点;在叙述事件时,选用动词来表达事件的发展过程。同 时,要注意实词虚词的搭配,避免出现不协调的情况。
指特定的人、地方、事物等, 如“中国”、“北京”、“长 城”。
普通名词
指一般概念的人、事物、概念 等,如“人”、“树”、“学 校”。
可数名词
指可以计数的事物,有单数和 复数形式,如“一个苹果”、 “三个苹果”。
不可数名词
指无法计数的事物,没有单数 和复数形式,如“水”、“牛 奶”。
动词的分类和用法
连词的分类和用法
并列连词
如“and”、“or”、“but” 等,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并列 的单词、短语或从句。
从属连词
如“that”、“which”、 “who”等,用于引导从句, 表明从句与主句之间的关系。
转折连词
如“however”、 “nevertheless”、 “otherwise”等,用于表示意 思的转折或对比。
详细描述
例如,“这本书非常漂亮地放 在桌子上”,这里“漂亮”是 形容词,但误用为副词,应该 改为“这本书被漂亮地放在桌 子上”。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掌握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

3. 能够正确辨别和使用实词、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实词、虚词的分类和基本用法。

2. 难点: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练习巩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实词、虚词的案例及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知识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分类,引导学生关注实词、虚词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2. 知识梳理:讲解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

3.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辨别和运用实词、虚词。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 课堂讨论:选取典型例句,引导学生分析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实词、虚词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积累和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实词、虚词的知识,提高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取:挑选一些常见的实词、虚词误用例子,如“他的成绩非常的好”、“我昨天吃了一碗大大的米饭”。

2. 分析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

3. 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词、虚词的正确用法,提醒学生在日常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注意避免类似错误。

七、实词、虚词辨析练习1. 练习设计:编写一些实词、虚词辨析的练习题,如“辨析下列词语的用法:好好、美好、好好地”。

2. 练习解答: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后给予讲解和反馈。

3. 错题分析:针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错题分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
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 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
B.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 抗战的老兵。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 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 千。
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 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 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是美观。
装点:装饰点缀。 A
8
虽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 “但”“可
是”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
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即使:表假设的让步。
固然:①表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②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尽管:①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
②表示姑且承认某事实,下文往往有
表示转折的连A 词与它呼应。
比较广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休
戚相关”适用面比较窄,一般只能指有祸
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
不能指无祸福可言的一般事物。③“休戚
相关”含有褒义色彩,“息息相关”则是
中性的。句中适用对象为花卉产业效益,
故应用“息息相关”A。
15
(10年山东卷)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
最恰当的一项是 D
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用于此
处不当。 A
12
(10年天津卷)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
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能仅凭 劳动力和气候来___收益了。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 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___有 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 的快速_____,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 技进步、资金投入、法制保障等因素_____ 。
A
2
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现代汉语实词的正确使用; (2)现代汉语虚词的正确使用; (3)熟语(包括成语)的正确使用。
(本专题主要讲解实词和虚词的运用)
A
3
附:实词与虚词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 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 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 助词、叹词、拟声词。
A.决定 即使 提升 息息相关 B.决定 虽然 提高 休戚相关 C.确定 即使 提升 休戚相关 D.确定 虽然 提高 息息相关
A
13
解析:
1、“决定”强调的是某事物成为另一事物的
先决条件,起主导作用;“确定”强调的是明确肯 定。联系语境可知,传统种花的收益取决于劳动力 和气候,故应用“决定”。
2、“即使”既可表示让步关系,也可以表示 假设关系;“虽然”只能表示让步关系,不表示假 设关系。由句中“如果”可知,应用表示假设关系 的“即使”。
3、“提升”多指提高职位、等级等,“提高”
意思是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
原来高。句中适用对象为花卉“产业”,用“提升”
更妥.
A
14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
常密切,“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
害相关。两者的区别在于:①“休戚相关”
含有同甘共苦、利害一致的意思。“息息
相关”不含。②“息息相关”适用的对象
在这些家庭中扮演着唱红脸的角色。
B.该县有关部门在今后两年内斥资对这位
名人的故里进行修复,把它打造成精品,以吸引
外地游客。使当地旅游人气更旺。
C.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该课题组撰写了
专题报告,对我国票据法的特色及其立法决策中
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
D.他准备出售自己珍藏多年的字画,并把
出售所得捐赠给西南干旱地区,但后来字画不慎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第一模块:语言文字运用
第4讲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A
1
一、考纲解读
考纲中规定“正确使用词语”,就是说 要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 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等。其中,不仅有
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 得更好的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应从两个方
面把握词语:一是正确理解词语的语义,看 使用得是否正确;二是正确使用词语,看 表达效果是否更好。
A
4
二、考点分析
• 命题点 :“辨析” 。包括“近义词 辨析”“虚词辨析”“熟语(成语) 的辨析”等,以近义词辨析为重中之 重。
• 命题形式 :选择判断题;填空选择题;
主观改错题,主观简答试题。特别是
将实词与虚词,成语相互整合考查是
一个明显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A
5
三、近义词的辨析
对近义词(多为实词)的辨析,要 注意辨析的角度:或词义轻重不同, 或范围大小不同,或感情色彩、语 体色彩不同,或搭配对象不同,或 语法功能不同等。
9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 常少有。
独树一帜:单独的竖起一面旗帜,比喻 自成一家。
独一无二:没有相同或可以相比的。形容十 分稀少。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含褒义。
A
10
(10年四川卷)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
恰当的一句是 A
A.传统的“严父慈母”在一些三口之家中
逐渐演变为“慈父严母”,以前严厉的父亲如今
A
6
高考实例
(10年湖北卷)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
语,恰当的一组是 B
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君主沙贾汗为其宠
妃蒙泰姬修建的_____ 。这是一座 _____着
宝石的伊斯兰建筑。后来,泰姬陵成为世界 文化遗产。 _____ 在今天的众多的世界文化 遗产中,它也是_____ 的。
A.陵墓 点缀 虽然 绝无仅有
B.陵寝 镶嵌 即使 独树一帜
C.墓茔 装饰 固然 独一无二
D . 墓室 装点 尽A 管
举世无双 7
陵墓:领袖或革命烈士的坟墓,帝王或诸侯
的坟墓。
陵寝:帝王的坟墓及墓地的宫殿建筑物。
墓茔:坟茔。
墓室:坟墓中放棺椁的地方。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
D.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
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纷至沓来的重
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A
遗失使他的计划成了纸上A谈兵。
11
解析:
唱红脸: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
友善的或令人喜欢的角色。用于此恰
当。
故里:故乡,老家。“故里”不能进行修复。
及其:连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表示后者对
于前者有从属关系(其:代指“及”前
面的人或事物)。用于此处不当,应
删掉“其”。
纸上谈兵:在文字上谈论用兵策略,比喻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