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谨的故事
《弟子规》谨原文及译文参考
![《弟子规》谨原文及译文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96c71f3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74.png)
《弟子规》谨原文及译文《弟子规》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且被广为流传的一种儿童启蒙的读物,其主要目的就是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将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弟子规》谨原文及译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弟子规》谨原文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__。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弟子规》谨译文早上应该早起,晚上不应该过早睡;因为人生易老,所以应该珍惜时光。
早晨起床,务必洗脸梳妆、刷牙漱口;大小便回来,应该洗手。
穿戴仪容整洁,扣好衣服纽扣;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
放置衣服时,应该固定位置;衣物不要乱放乱扔,以免使家中脏乱差。
服装穿着重在整洁,不在多么华丽;一方面应该考虑自己的身份地位,另一方面应该根据家庭实力量力而行。
对待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嫌这嫌那;饮食吃饱吃好就行,不要过分追求美食,三餐只需吃个八分饱即可,避免过量,危害健康。
少年未成,不可饮酒;酒醉之态,最为丑陋。
走路步伐从容稳重,站立要端正;上门拜访他人时,拱手鞠躬,真诚恭敬。
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不要歪斜,不要依靠在墙上;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不可乱抖动。
进出房间揭帘子、开关门的时候,应该动作轻缓,不要故意发出声响;拐弯的时候,应该绕大点圈,不要直楞楞的贴着墙角或者直角拐,这样就不会撞到物品的棱角,以致受伤,也不会因为有人在拐角处突然出现而撞在一起。
弟子规谨之二
![弟子规谨之二](https://img.taocdn.com/s3/m/6417333abcd126fff7050bb4.png)
却冒着雪把书送了回来。主人很感动,他告诉宋濂,以后可以随时来看书,不
再给他限定借书时间了。
谨
【总结壹】
谨
【总结貮】
《完》
谢谢
可以说非常的有影响力,我们不可以不对环境重视。
谨
【解释】 借 人 物 及 时 还 后 有 急 借 不 难 用 人 物 须 明 求 倘 不 问 即 为 偷 人 问 谁 对 以 名 吾 与 我 不 分 明 将 入 门 问 孰 存 将 上 堂 声 必 扬 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不要冒
冒失失就跑进去。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
棱(léng)
谨
【故事】欲速不达
清朝年间,一位农夫挑着一担橘子进城赶集。 太阳已经偏西,农夫必须在城门关闭之前赶到,否则便会白忙活一场。 农夫焦急地一路往前赶,正巧前面来了一位当地人。农夫立刻停住脚步,气喘吁吁地问道: “大哥,我是否能在太阳落山之前赶到城里?”这位过路人说:“你慢慢地走还来得及。” 农夫继续飞奔赶路。他越走越快,结果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橘子撒了一地。农夫只好停下脚 步,一个一个地捡了起来。这时,天色已晚,当农夫到达城门时,城门早就关闭了。 这真是应了那句古话:“欲速则不达”。 【今解】 欲速则不达, 急于求成往往会导致失败的结局。做人做事都应放远眼光,注重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只 有这样,才能水到渠成,达成自己的目标。
【解释】 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 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
事。
对于世间的任何事情或者学业,我们不能有轻慢、 有忽视的这种心态,我们都要用恭敬心求教于别人。看
到别人做任何事情,我们应该要敬重他,千万不能轻视。
凡是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不良场所,如赌博、色情 等是非之地,要勇于拒绝,不要接近,以免受到不良的 影响。一些邪恶下流,荒诞不经的事也要谢绝,不听、 不看,不要好奇的去追问,以免污染了善良的心性。
弟子规之《谨》
![弟子规之《谨》](https://img.taocdn.com/s3/m/140aa547f61fb7360a4c6585.png)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 略】
• 事勿忙,忙多错
做事不要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
• 勿畏难,勿轻略
不要畏惧困难而犹豫退缩, 也不可草率、简单的随便应付了事。
忙
盲动:一边想解决问题,一边却制造问题 速度不一定等于效率 盲动却一定会有成本
越忙,就会越茫,最后越盲。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
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 问】
• 斗闹场,绝勿近
容易发生打斗的场所,不要靠近逗留。
• 邪僻事,绝勿问
对于邪恶怪癖的事情,不必好奇的去追问 以免受到不良的影响。
善结善缘 恶结恶缘
人们的眼中只能看到他关注的事物!
“我”是环境的根源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 扬】
• 将入门,问孰存
人情练达即文章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 偷】
• 用人物,须明求
借用别人的物品时,一定要事先讲明。
• 倘不问,即为偷
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就拿, 那就是偷了。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 难】
• 借人物,及时还
借来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并准时归还
• 后有急,借不难
以后遇到急用再向别人借时, 就不会遇到困难,别人还会借给你。
• “老易至,惜此时”
岁月不待人,要把握光阴及时努力。这里就讲 到时光匆匆,人往往回头一看,已经好几十岁了。这 个时候我们想到要努力已经来不及了,有道是“黑发 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感悟
人生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we7l2c%o的me人to后u悔se 年th轻ese时P努owe力rP不oi够nt ,te以mpl致at于es事, N业ew Co无nt成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怕苦,苦一辈子;不怕苦,苦半辈子 如果你每天落后别人半步,那一年就是183 步,10年后就是十万八千里。
弟子规谨一
![弟子规谨一](https://img.taocdn.com/s3/m/b374c87e9b6648d7c1c746bb.png)
起居有常,即一日之中的起、食、劳、睡等,必须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做到动静结合, 张驰有度。
劳作有序,即因人而异,或工作,或务农,或读书求学,或处理公务,或操持家务, 无论从事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在连续劳作之间要适当的休息。用脑和用体要互相调节, 用脑者要多作运动,增加活动量;用体者要注意休息,勿过疲劳。
古人不仅对走姿有讲究,对行走的速度也有讲究:两足进叫做行,徐行叫做步,疾行叫 做趋,疾趋叫做走,不同场合采取不同的走相才不会有失礼之处。
【今解】 虽说时代不同了,但古人对仪容仪表的重视和要求,是值得今人借鉴的。外在形象作为 一种无声的语言,不仅能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向他人传递着这个人对生活的内心态 度。一个仪表优雅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带来文明的春风,得到人们的尊敬。
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不要挑食,不 可以偏食,三餐常吃八分饱,避免过量,以免增加身体的负担,危害健 康。
饮酒有害健康,要守法,青少年未成年不可以饮酒。成年人饮酒也 不要过量,试看醉汉疯言疯语,丑态毕露,会惹出多少是非?
(《论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夫子劝勉我们:食物不要 过分讲求精美,烹调不要过分要求细致。)
总之,节饮食,慎起居,不妄劳作,可强身延寿,安享天年。
谨
勿步
践从
阈容
,,
勿立
跛端
倚正
,,
勿揖
箕深
踞圆
,,
揖(yī)
勿拜
践阈(jiàn yù) 摇 恭
跛倚(bǒ yǐ) 髀 敬
箕踞(jī jù)
。。
摇髀(yáo bì)
弟子规谨的故事
![弟子规谨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65dbd3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2.png)
5
清官海瑞
海瑞为官非常清廉,只要他所到之处,还没有报到, 当地的豪强、贪官污吏都先后躲避,因为他们知道海瑞 一定会好好整肃风纪。所以,海瑞治理的每一个地方, 人民都非常地爱戴他。当时我到海瑞墓去参观,一走进 去,看到第一幅字就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海瑞书写的: “粉身碎骨全不顾,只留青白在人间”。古代圣哲人时 刻将德行放在心上,希望造福于民,希望能垂范后世, 这样才对得起圣贤教诲。
1
孟母三迁
在古代,有所谓“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 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第一次搬家刚好在坟墓的旁边,所以孟子就学 会做很多的丧事。孟子的母亲见到之后,赶快 搬家。第二次搬到菜市场附近,孟子就学习在 那里卖东西,在那里卖猪肉。孟母觉得还不是 久留之地,赶快再搬迁。最后搬到学校附近, 孟子每天就到学校里去跟大家一起读书,这时 孟母才觉得比较心安。假如没有孟母去选择了 一个好的环境,孟子就不可能成为世间的圣人。 所以,一个人学问道德有成就,跟他的父母、 老师确实有直接的关系。
3
夫子失言
有一次,孔夫子离开魏国,要前往另外一个国家。夫 子看到魏国的一位大臣正在那里大量制作叛乱的武器。 夫子看到立刻就联想到,假如他们叛乱会有什么结果? 一定是民不聊生。这个叛臣看到夫子已经发现了他的企 图,就把夫子包围起来,不让他走。他对夫子说:“您 要对天立誓,不把我的事说出去,我才放您走。”夫子 说:“好,我答应你。”这样军队就撤掉了。撤掉以后, 夫子立即对学生说:“走,回魏国,告诉国君。”子路 就说:“夫子,你何以言而无信?”夫子就跟子路说: “在威胁之下的信用,可以不用遵守,而且纵使我去通 告,我个人的信誉毁坏没有关系,只要千千万万的人民 免于灾难就好。”所以,夫子可以舍外在虚幻的东西, 而去成就人民真实的利益,这都是懂得如何去通权达变。
弟子规《谨》全文和译文
![弟子规《谨》全文和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402b396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0.png)
弟子规《谨》全文和译文《弟子规·谨》的原文和译文如下:原文: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译文:早上起床必须先洗脸,然后刷牙漱口。
每次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
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平整,鞋带要系紧,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
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
穿衣服注重的是整洁,不必讲究衣服的昂贵华丽。
对于吃的东西,不要挑挑拣拣;吃饭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
年少时不可饮酒,因为一旦喝醉了,就会丑态毕露,颜面尽失。
走路时步伐要从容不迫,站立时要端正直立。
作揖行礼时应把身子躬下去,叩头跪拜要表现得恭恭敬敬。
进门时脚不要踩到门槛上,站立时不要斜着身子靠在墙上,坐着时不可以伸长双腿,腿更不可以抖动。
进门时揭帘子的动作要轻缓,尽量不发出响声。
走路转弯时与物品的边角保持较宽的距离,才不会碰伤了身体。
做事不要急忙慌张,匆忙就容易出错,做事情不要怕困难,不要犹豫退缩,也不要轻率随便而应付了事。
弟子规故事:谨而信
![弟子规故事:谨而信](https://img.taocdn.com/s3/m/0b4b14de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b.png)
弟子规故事:谨而信弟子规故事:谨而信很多人对弟子规并不是很了解,因为现在的家长很少注重孩子在此方面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故事:谨而信,欢迎来参考!“谨”,它告诉我们自身生活的态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言语,一切的造作都要谨慎。
“信”这个字,人字加上言字构成信字,人讲话一定要真实,不真实就不信。
讲话也要注重你有没有真诚,言语如果不能建立在互信这种基础上面,人与人的交往就可以说是非常的虚伪、非常的虚假。
扬震拒贿的故事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非常贤明,就举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他多次得到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杨震赴任途中,取道经过昌邑,他过去在荆州曾推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县令,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送金这件事在夜间是没有人知道的。
”杨震回答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你知道,我知道。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拿着银子回去了。
后来杨震调任涿州郡担任太守。
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贿赂。
他的子孙常常吃饭没有肉,出门没有车,他的.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对他们说:“我要让后代被称作清白官吏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人民的公仆们,如果都能像杨震一样,公正廉洁,清白做人。
在金钱利诱面前,想到的是人民的利益,那我们这个社会该是多么美好?孟信不卖病牛的故事古代,有个叫孟信的人,被罢免了官职以后,家里很穷,甚至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
一天,家里人趁孟信外出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病牛卖了,来换粮食。
孟信回家后发现病牛被卖了,就把家里人打了一顿,还去把病牛要了回来,他对买主说这是病牛,没什么用处了,这样的病牛不能卖给你。
如果我们都能像孟信一样,做人诚实守信,经商公平交易。
那像“三鹿奶粉”等欺诈行为事件就不会发生。
弟子规之谨篇
![弟子规之谨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b08f7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6e.png)
弟子规之谨篇咱今儿个就来唠唠《弟子规》里的“谨”这一篇。
说起“谨”啊,那可真是咱们生活中处处都得留意的事儿。
先来说说早上起床这档子事儿。
每天早上,闹钟一响,咱就得麻溜儿地起来,不能赖在床上跟那被窝儿难舍难分。
我就见过有的孩子,闹钟都响了好几遍,还在那儿哼哼唧唧,就是不肯起,结果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
这可不就是不“谨”嘛!穿衣打扮也有讲究。
不能随随便便套上件衣服就往外跑,得把自己收拾得整洁干净。
扣子得扣好,鞋带得系紧,头发也得梳整齐咯。
有一回,我在大街上看到一个小朋友,衣服扣子扣错了,一边高一边低,那模样别提多滑稽了。
这就是没注意“谨”,出门前没好好检查自己的穿着。
在学校里,“谨”就更重要啦。
上课的时候,要坐端正,认真听讲,不能东倒西歪,交头接耳。
我记得有一次监考,有个小同学一会儿摸摸铅笔,一会儿瞅瞅窗外,心思根本没在试卷上。
结果成绩出来,那叫一个惨不忍睹。
这就是不专心、不“谨”的后果呀!吃饭的时候也得“谨”。
不能挑食,不能把饭菜撒得到处都是。
我有个小侄子,吃饭那叫一个闹腾,满桌子都是他掉的米粒,还挑三拣四,这个不吃那个不吃。
被他爸妈狠狠教育了一顿,这才慢慢改了过来。
还有走路,得稳稳当当,不能横冲直撞。
特别是在楼梯上,得一步一步走踏实了,不然一个不小心摔个跟头,那可就疼咯。
再说说和人交往,说话要文明有礼,不能口无遮拦。
答应别人的事儿,就得说到做到,可不能放空炮。
有个小朋友借了同学的橡皮,说第二天还,结果过了好几天都没还,把同学气得够呛。
这就是不讲信用,不“谨”的表现。
晚上睡觉前,要把书包收拾好,第二天要用的东西都准备齐全,这样早上起来才不会手忙脚乱。
总的来说,“谨”这一篇告诉咱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得用心,从小事儿做起,养成好习惯。
只有这样,咱们才能顺顺利利地长大,成为一个有教养、让人喜欢的好孩子。
就像一颗小树苗,只有从小精心修剪,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咱们可不能马虎大意,得把“谨”牢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
《弟子规》第三篇——谨我们看到「谨」这个字,要想到什么?要很谨慎...
![《弟子规》第三篇——谨我们看到「谨」这个字,要想到什么?要很谨慎...](https://img.taocdn.com/s3/m/e04f3c3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18.png)
《弟子规》第三篇——谨我们看到「谨」这个字,要想到什么?要很谨慎,谨言慎行。
其实在讲「入则孝,出则弟」,跟谨慎有没有关系?也都有。
在「出则弟」当中所提到的这些礼仪,「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都是言语、行为当中的分寸,我们也要谨慎去对待。
有一个北京的着名的外资公司,它要招考员工,也是通过各个关卡,考一大堆试,还要考英文。
在这个过程就刷下来很多人,最后留了一批人,准备做最后的面试。
刚好公司的主管进来,跟他们坐了一会儿,主管就说:我现在有事,必须出去十分钟,你们等我一下。
这个主管就出去了,所有的人在里面,坐了一、两分钟就站起来,然后看到办公室里面有些文件,就把它翻开来;一个人看完之后,还递给另外一个人看,另外一个人也在那里翻。
十分钟过去了,这个主管走进来,他说:你们都没有被录取。
因为办公室装了个摄影机,所以看到每个人都动公物。
因为他没学过「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他也没有学过「入虚室,如有人」,纵使主人不在,纵使他人不在,我们该守的分寸也不能有丝毫的减少。
当这个主管宣布说你们都没录取,这些人愤愤不平。
「怎么可以这个样子!」这些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就说了,「从小到大又没有人告诉我们,不可以乱翻别人的档案」。
这些处事做人至关重要,所以要谨慎。
这个「谨」的功夫在小地方看,可能我们一不谨慎会阻碍到别人,比方说你坐没坐相,脚还伸出去,很可能绊倒他人;假如在大的方面,你不够谨慎,也有可能造成灾祸,造成伤亡。
前一阵子有美国的直升机坠落下来,后来查出原因,就是直升机在检查的时候,其实已经有裂缝,但是没有检查出来,所以人机都毁了。
所以,当我们在做我们该做的事也要时时谨慎,不然有可能因为疏忽,而造成了他人生命财产的损失。
像我常常坐飞机到很多地方去演讲,假如不够谨慎,刚好今天要去马来西亚,护照找不到,那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因为没有「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那会有什么结局?不只自己可能会整个情绪非常紧张,到时候去不了,又对不起谁?对不起一群在等你的人。
弟子规《谨》篇解读
![弟子规《谨》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105b88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8.png)
弟子规《谨》篇解读
哎呀呀,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这《弟子规》的《谨》篇!你想想啊,这《谨》篇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小指南,告诉我们该怎么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井井有条。
比如说,“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这就像我们每天早上起床一样,难道你不想早早起来,精神饱满地迎接新的一天吗?就好比小明,他以前总是爱睡懒觉,结果好多事情都耽误了,后来他听了这句话,每天早早起来,发现能做的事情可多了呢!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这是不是在提醒我们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呀?想象一下,要是你衣冠不整就出门,别人会怎么看你呢?就像小红去参加面试,穿着邋里邋遢的,结果可想而之,肯定不会成功呀!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这是在教导我们要有好的举止呢。
你看那些风度翩翩的人,走在路上都是昂首挺胸的,多有气质!就像隔壁的叔叔,不管什么时候,他的举止都特别优雅,让人感觉特别舒服。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这是告诉我们做事要细心、要稳重。
你要是急急忙忙地揭帘子,万一弄坏了怎么办?就好像小李,做事总是风风火火的,经常会不小心碰到这儿碰到那儿,吃了不少亏呢!
这《弟子规》的《谨》篇啊,真是句句都在理!它就像一个贴心的朋友,时刻提醒着我们该怎么做。
我们可不能小瞧了这些话,要是真能做到,那我们的生活肯定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有秩序!所以啊,大家都要认真去学习、去践行《谨》篇里的这些道理,让自己变得更好呀!。
《弟子规之谨一》
![《弟子规之谨一》](https://img.taocdn.com/s3/m/5e569cd2ce2f0066f533225b.png)
—— 谨 ( 一 )
逸谨指第这 。慎我三是 慎,们门学 乃不行课生 护可为。主 身以上谨修 符放的是的 。
谨
弟子规——谨(一)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译文:
惜此时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为人子,要把握光阴, 及时努力。因为人生的岁 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 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 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 宝贵的时光。
司马光著《资治通鉴》
司马光用了十九年的时间完成了 《资治通鉴》,在写书的过程中他为 了怕自己睡太多,所以用木头作了一 个圆形的枕头,这样一来只要稍微翻 ㄧ下身,头就会从枕头上滑下来,他 就可以继续工作,后来果然完成了这 部历史巨著。
名 人 最严重的浪费就是时间的浪费。 名
--布封 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 ,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 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 片悔恨。 --鲁迅
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 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爱 迪生 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 ,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 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 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 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曾国藩) ----(曾国藩)
言
谢
谢!
弟子规——谨(上)àn] 兼漱口 便溺回 辄[zhé]净手 译文:
总是,就
早上起床必须 先洗脸、刷牙、漱口, 解完大小便以后把手洗 干净,养成良好的卫生 习惯,才能确保健康 。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英国作家萨克雷
弟子规 谨
![弟子规 谨](https://img.taocdn.com/s3/m/dda4190f647d27284b735151.png)
第二:勤俭节约,克制私欲。 衣贵洁 上循分 不贵华 下称家 对饮食 食适可 勿拣择 勿过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 雍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 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 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 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 虽有存焉,寡矣。’《孟子· 尽心章句下》
对五欲:财、色、名、食、睡的过分贪着就 是灾祸的根源。所以要心存天理,遏制物欲。
2008年6月21日讯 微软创办人盖茨接受英国BBC访问 时表示,将把自己580亿美元(4000亿)财产全数捐给 名下慈善基金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一分一毫也不 会留给自己子女。
【陈光标的行善人生】
真正的幸福在知足与奉献中!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
一个人内心真诚,一定会表现在外。所以君子在一 个人独处时,一定更为谨慎小心,不敢随便。
联合国世界妇女儿童地位委员会第六十一届大会
2011年的10月,寺滩乡宽沟村牛丽敏在大学因 为一个礼貌的举动感动了杨哥,因而有机会到纽 约联合国总部参加会议。
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
什么是真正的健康饮食?
美国人半个世纪前归纳的错 误的四类食物:肉类、五谷类 、蔬菜类、蛋奶类,当中有两 种来自动物。科学证实,动物 性食品只会给我们带来文明病。 由一群杰出的美国医师所组 成的“责任医药内科医生委员 会”(PCRM)于1991年指出︰素食可避免癌症、心脏病、 高血压、糖尿病、胆结石、肾结石、骨质疏松症、气 喘。提出新四大类食物。认为过去不应该叫人吃那么 多的肉、牛奶、鸡蛋。这新四大类第一是水果;第二 是豆类;第三是全谷类(没有经过精细加工的谷类); 第四是蔬菜类。这四类中没有一样是动物性食品。只 要吃这四类,人就可以活得很健康。
弟子规谨的故事范文
![弟子规谨的故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ee7935e10a6f524ccbf8551.png)
弟子规谨的故事范文《弟子规》“谨”部分有关的故事有哪些?同学们学习了哪些呢?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译文]早上要早点起来,晚上要晚些上床;人的一生很短,转眼就老了,应该珍惜年轻时的光阴[小故事] 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后来人们又称他司马温公。
温公小时候聪明过人,被誉为神童,但他并不骄傲,学习十分勤奋。
为了每天能早起读书,他让人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
用这个枕头睡觉,很不舒服,头只要一转动就会滑下来,这样司马光就会惊醒,起来读书。
后来,这个枕头被称为“警枕”。
司马光如此勤奋好学,从而使得他学识渊博,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温公警枕”的故事也成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译文] 清晨起床后,必须洗脸漱口;上了厕所后,要把手洗干净。
应该养成这种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故事] 是宋朝最有名的宰相之一,不过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讲究衣着的卫生,他不爱洗澡,不爱换洗衣服,弄得人总是脏兮兮的。
有一次,皇帝召见王安石和几位大臣一起商议大事。
谈话间,一只虱子从王安石的衣领里爬出来,爬到了他的脸上。
皇帝看到后,偷偷地笑了,可王安石一点也不知道。
后来,这件事成为了人们的笑谈。
王安石是一位大政治家,介他的仪表真是糟糕,我们千万不要学他。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译文]走路要不慌不忙,站立要姿势端正,作揖时要弯腰,让身体成一弯形,尽可能表示出你的恭敬。
[小故事] 唐玄宗在勤政楼设宴,宴会结束后,卢绚以为皇帝已经回宫,便平稳地骑马走在楼下。
卢绚容貌清秀、温文尔雅。
走在路上,总是风度翩翩,仪表俊逸,与众不同。
仍然在楼上垂帘观看的皇帝被他的风度吸引了,忙问左右近臣:“这人是谁?”近臣便把卢绚的姓名告诉了皇帝。
皇帝连连称赞他含蓄宽容、风度不凡。
不过,也正是这一句赞美之词使卢绚遭到了奸臣李林甫的陷害。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译文]帽子要戴正,纽扣要系好,袜子和鞋子也都要穿得服帖。
[小故事] 孔子的学生子路是一个非常讲究仪表的人。
《弟子规》谨
![《弟子规》谨](https://img.taocdn.com/s3/m/1b97fa4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8.png)
《弟子规》谨凡是碰到祭拜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到,要用虔诚的心,拜也一定要把腰弯下去,代表我们用身体恭敬地向对方祭拜。
譬如说祭拜的话,是对亡者的一种恭敬、一种礼仪、一种礼貌。
我们从这样的电视上可以看得出来,我们也看过,很多人就是头轻轻地一点,很快动作就起来。
虽然他没有感觉,但是我们从画面上可以感受到,好像不恭敬的样子。
所以,怎样是恭敬?我们可以试验看看,腰没有弯跟有弯,速度很快跟缓和,有很大的差别。
在旁人看起来,他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你有没有恭敬,你有没有从内心发出来。
就好像我们对长者行礼一样,像蜻蜓点水那么快,我们就晓得不是真诚的恭敬。
你能缓缓地把头轻轻地缓缓地点,然后再抬起来。
如果你的腰没有弯跟有弯,相差很多,从旁人眼光来看,就可以感觉出你恭敬与否。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勿”就是不可以,“践”就是践踏,“阈”就是门槛。
过去我们的房子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四合院,四合院里头,每一间房间一入门都有门槛,因为要关木门,所以都有高高的门槛。
我们现在房子的建筑结构大不同于前,所以门槛已经很少见到了。
可是在一些寺庙或者比较传统的建筑,它还是有门槛。
以前的人,他会教育自己的子弟,碰到有门槛的地方,绝对不可以往上踏上去,然后再下来,一定是要跨过去才有礼貌。
我们现在没有,如果要进房门之前,如果我们去拜访别人,当他们家里外头有一个踏垫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到我们的鞋子有没有脏掉。
我们要在这个地方,这个踏垫上踏一踏再走进去,就不会让人感觉你带来了一些灰尘、脏的东西进来。
所以同样,不一样的时代,但是我们同样都可以互通它的精神所在。
什么是它的精神所在?就是要懂得礼节。
也有很多人说礼节是吃人的,这完全是不正确的观念。
我们与人相处都希望对方有礼貌,同理,对方也希望我们也遵守礼节,礼尚往来。
所以,有节度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是相当重要的。
“勿践阈”,我们现在即使没有门槛,但是如果有机会到寺庙里头,我们也要告诫子女,在这个时候千万不可以爬上去践踏,然后再跳下来,这个都是很不礼貌的情形。
《弟子规》讲解(谨篇)
![《弟子规》讲解(谨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264f51b307e87101f69619.png)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冠必正,纽必结”:冠指帽子,纽指 纽扣。一个人的穿着应该整齐,不要不伦不 类。像戴帽子,应该戴正,不要歪着斜着。 现在很多人觉得斜戴好看,就像模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样, 其实帽子戴不正、衣服扣不好,也是缺乏内 在修养的表现。一个人如果有涵养,从外在 的仪容装束上可以体现出来。 “袜与履,俱紧切”:袜子、鞋子也要 穿合适的,鞋带应该系紧。如果一只脚穿红 袜子,一只脚穿蓝袜子;一只脚穿球鞋,一 只脚穿皮鞋……过于随便了就不好。还有些 人趿拉着鞋,这也不好。因此,日常仪表一 定要端庄。
以前学生过生日,是互相送点小礼 物,而今很多人却是下馆子,男女学生 一起敬酒、干杯,醉得不像样子,甚至 有些学生醉了就用刀捅人,还有斗气自 杀的……类似的现象日益增多。 不管孩子还是成人,喝了酒会烂醉 如泥,像发了疯一样,非常难看。
酒醉之人不但行为丑陋,有时还会招致 杀身之祸。如三国时期的张飞,在关羽被害 后特别伤心,每天不断地喝酒浇愁。有一次 他喝得酩酊大醉,把范疆和张达两个手下叫 到面前,限他们三日内制办好白旗白甲,三 军挂孝以祭关羽。因时间紧迫,二人请求宽 容几天。张飞大怒,让士兵把他们绑在树上, 狠狠地鞭打,然后对他们说:“要是准备不 好,就要你们的脑袋!”两人被打得遍体鳞 伤,回去后非常害怕,商量不如先下手为强, 把张飞杀掉。于是在晚上,他们趁张飞喝醉 睡着了,一刀刺死了他。这样的现象,在历 史上不可胜数。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弟子规“谨”
![弟子规“谨”](https://img.taocdn.com/s3/m/a6634b2dccbff121dd3683ca.png)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本文首先告诉弟子要早起,晚睡;要珍惜宝贵的时光。 (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生活要有规律,同时要注意身体。
这是工作生活的总原则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从早晨开始,早晨起来要先洗脸、刷牙, 大小便之后要洗手。
guānbì zhèng niǔbì jié wàyǔlǚ jùjǐnqiè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zhì guānfú yǒudì ngwèi wùluàndùn zhì wūhuì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弟子规》谨
“
慎”由心和真组成。做「心真」解。
①小心、细心(心真); ②真诚、认真(真心)。也就是说,唯 有用真心,才能真正做到谨慎。才能体 察自己存心是否真诚、行事是否审慎。 《弟子规》中的“谨”,就是要谨慎、 谨防、小心、缜密的意思。
“谨”是《弟子规》的第三部分内 容,也是《弟子规》中最长的一段,本段 用68句话、204个字,按时间顺序,从 生活的小事、细节(小事情,大道理), 叙述了弟子一天生活、工作所经历的事 情(讲一天的故事,在衣、食、住、行 和处事五个方面,说了24件事情),并 规范了做这些事情应遵循的规则和礼仪。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如果借了人家的东西,一定要及时归还;这样,以后若 再有急用时,再借就不难。 俗语: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弟子规》就是说这些日常小事, 让弟子在这小事中通达圣贤之理, 契入圣贤之道。
《弟子规》谨
《弟子规 谨》这个部分是以一天为 例,描述了从早晨到晚上,全天日常生 活(细节)所经历的事情,告诫弟子要 谨言行事。对一切人都要“诚敬谦和”。 做到“谨小慎微,动不失时(不做不切 合适宜的事)” 谨遵国家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乱纪的 事情,不做违背良心道德的事情; 谨遵学校的规章制度,无论是与领导、 同事相处,还是教育学生,都要谨言慎 行,有一颗爱心和耐心。
《弟子规之谨一》
![《弟子规之谨一》](https://img.taocdn.com/s3/m/8e1add3c376baf1ffc4faddf.png)
弟子规——谨(上)
诗人警言: 诗人警言 1.酒不醉人人自醉 酒不醉人人自醉 2.借酒浇愁愁更愁 借酒浇愁愁更愁
酒态百出即丑态百出!
弟子规——谨(上)
古人训: 曾子曰: 曾子曰: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饮酒上身,也就相当于伤了父母,因此也是不孝的行为。
弟子规——谨(上)
衣 食
(内 修 智 慧 , 外 修 仪 表 )
译文:
对于食物不要挑剔偏食,而且 要吃适当的份量,不要吃过量。
弟子规——谨(上)
1.《杂譬喻经》: 《杂譬喻经》 演奏者喻欣赏者的故事: 演奏者喻欣赏者的故事:
过度即无趣 2.养身之道 养身之道
弟子规——谨(上)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译文:
我们年纪还小尚未成年 ,更不该 尝试喝酒,因为喝醉了丑态百出,最容 易表现出不当的言行。
弟 子 规 —— —— ( 上 ) 谨
绵 延 不 断 。 母 念 儿 却 如 山 间 溪 流 ,
只 在 有 风 的 时 候 浮 起 ; 儿 念 母 犹 如 三 月 的 杨 柳 ,
形式与内容:
一一对应 关系
反 映 现
形式
表
内容
形式
内容
透过现象看本质: 靠内省自修
追求形式主义: 从众心理
形式
内容
弟子规——谨(上)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译文:
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齐清洁,不 在衣服的昂贵华丽,而且要依照自 己的身分穿着 ,也要配合家庭的经 济状况。
弟子规——谨(上)
掌握分寸,注意搭配。 掌握分寸,注意搭配。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
弟子规——谨(上)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弟子规之谨篇
![弟子规之谨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48809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d.png)
《弟子规之谨篇》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弟子规》里的“谨”篇。
“谨”就是让我们做事小心、认真,养成好的习惯。
比如说,“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这是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早早起床,不要睡懒觉。
就像咱们班的小明,以前总是赖床,上学经常迟到。
后来他明白了这几句话的意思,每天早早起来读书,学习成绩都提高了呢。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是说我们要注意自己的仪表整洁。
比如小花,以前总是头发乱乱的,衣服扣子也扣不好。
现在她每天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整个人都精神了许多。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是教我们走路、站立要有好的姿势,见人打招呼要礼貌。
同学们,让我们按照“谨”篇的要求,做一个认真、有礼貌的好孩子。
《弟子规之谨篇》小朋友们,咱们一起来看看《弟子规》的“谨”篇。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这是说我们做事情要轻手轻脚,小心一点。
有一次,小刚着急地拉开教室的门帘,声音很大,吓到了其他小朋友。
后来他记住了这句话,变得很小心。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意思是拿着空的器具也要像拿着装满东西的器具一样小心,进入没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守规矩。
就像小美,她帮妈妈拿碗的时候总是很小心,就像碗里装满了东西一样。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告诉我们做事不要着急,也不要害怕困难。
小朋友们,学会“谨”篇里的这些道理,我们就能越来越棒啦!《弟子规之谨篇》同学们,咱们来谈谈《弟子规》中的“谨”篇。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这是说吃饭的时候不要挑食,也不要吃得太多。
咱们班的小强以前挑食,身体不太好。
后来听了这句话,不再挑食,身体越来越壮实了。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小朋友可不能喝酒哦。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是让我们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比如小辉,以前总是歪歪斜斜地坐着,现在他坐得端端正正,可帅气啦。
同学们,“谨”篇里的这些教导能让我们变得更好,大家一起努力做到吧!。
弟子规谨之一
![弟子规谨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e5273d5931b765ce05081452.png)
《弟子规》之《谨》第一部分:珍惜时间内容: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译文:为人子应早起,把握光阴及时努力,若经常晚睡、甚至熬夜,不但对身体健康不好,也影响白天正常的作息。
岁月不待人,青春要珍惜。
小故事:1、闻鸡起舞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2、温公警枕励志司马光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后来人们又称他司马温公。
温公小时候聪明过人,被誉为神童,但他并不骄傲,学习十分勤奋。
为了每天能早起读书,他让人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
用这个枕头睡觉,很不舒服,头只要一转动就会滑下来,这样司马光就会惊醒,起来读书。
后来,这个枕头被称为“警枕”。
司马光如此勤奋好学,从而使得他学识渊博,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温公警枕”的故事也成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惜时文章:朱自清的《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弟子规谨的故事
![弟子规谨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44e413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0.png)
弟子规谨的故事(2)弟子规谨的故事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译文]做事情不要慌忙,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要知难而进,同时不要马虎草率,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
[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徐文靖的少年,非常调皮捣蛋,经常打架、骂人。
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这使他决定痛改前非。
为了能够改掉不良习惯,他找来两个小瓷瓶,准备了一些黑豆和黄豆。
每做一件好事,就在一个瓶里放一颗黄豆;每做一件错事,就在另一个瓶里放一颗黑豆。
过一段时间,他就把两个瓶里的豆子倒出来,进行检查、反省。
渐渐地,黄豆多了,黑豆少了,最终他成了受欢迎的孩子。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译文]遇到喧闹争斗的场合,绝对走近;遇到不正当的事情,也少去打听。
[小故事] 管宁是三国时期的人,他从小做事认真专注,从不分心。
有一次,管宁和朋友华歆坐一张席子上读书。
这时门外的大街上人声嘈杂,原来是一个有名的大官经过这里。
管宁不以为然,仍专心致志地阅读,可是华歆坐不住了,心想:出去看看也许可以交一个朋友。
于是他放下书本看热闹去了。
管宁对这种三心二意不认真读书的态度很生气,于是拿出刀子,割断了坐在身下的席子,表示自己决定不和华歆一样,,要和这种人绝交。
将入门问孰在将上堂声必扬[译文]去别人家里,应该先敲门,问一声有没有人在家,主人允许后才能进入;走进正屋,要大声和主人打招呼。
[小故事] 杨时是宋朝著名的学者,读书时,经常向别人请教问题。
程頣、程颢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者,杨时十分敬仰他们的学问,就到洛阳去拜访。
一天,杨时读书碰到了疑难问题,便冒着大雪去老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老师家时,老师正在睡梦中。
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他就站在门前等候。
老师醒来时,杨时脚下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厚了。
老师非常感动,忙把杨时迎进了屋。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译文]别人问你是谁,要明明白白回答出你的名字;光说一声“是我”,人家还是不知道你是谁,心里就会犯疑。
[小故事] 三国时期,刘备为了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出山辅助,便带着关羽和张飞前去拜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宗纳谏
有一次,有一个臣子长篇大论地批评唐太宗。 批评完之后,这位臣子就出去了。旁边几位大臣 就跟皇上说:“皇上,他所说的多数都是假的, 您为何不责罚他?为何不制止他的话?”唐太宗 就说:“他说十句有两句对的,我就采纳。假如 我去制止他,这样一传出去,说皇上对别人的谏 言还会反驳,还会批评。此风一起,以后谁敢谏 言?”唐太宗能够看得这般深远,能广纳众言, 再自己去判断,这样就不会堵塞忠臣对他的劝谏。 唐太宗面对别人讥毁的时候,他是持这样的态度。 所以,一个人的心量有多大,成就就有多高。
பைடு நூலகம்
孟母三迁
在古代,有所谓“孟母三迁”的故事,就 是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 境。第一次搬家刚好在坟墓的旁边,所以孟子 就学会做很多的丧事。孟子的母亲见到之后, 赶快搬家。第二次搬到菜市场附近,孟子就学 习在那里卖东西,在那里卖猪肉。孟母觉得还 不是久留之地,赶快再搬迁。最后搬到学校附 近,孟子每天就到学校里去跟大家一起读书, 这时孟母才觉得比较心安。假如没有孟母去选 择了一个好的环境,孟子就不可能成为世间的 圣人。所以,一个人学问道德有成就,跟他的 父母、老师确实有直接的关系。
谨 的 故 事
宣子守敬
在春秋时代,有位赵宣子,他是晋国的一位大臣。 当时晋灵公昏庸无道,因为他是大臣,所以时时都去 劝导晋灵公。后来晋灵公觉得很不耐烦,就雇了杀手 要杀他。雇佣的杀手叫锄麑,到了赵宣子的门口,看 到赵宣子还没有上朝,但是已经穿得整整齐齐,在那 里稍微休息打盹。因为他非常地恭敬赵宣子,所以锄 麑看了以后很感动,心中生起对他的崇敬。心里就想, 连这样一点细微之处都很谨慎、很恭谦的人,一定是 国家的栋梁,是国家的主人。假如把他杀了,我就对 不起国家。但是我已经答应国君的命令,假如我没有 杀赵宣子,我又失信于国君,所以锄麑当下就撞槐树 自杀。赵宣子因为做到“冠必正,纽必结”,做到了 衣冠工整,才赢得锄麑对他的尊敬,而躲过一劫。所 以,我们不要小看自己衣冠的整齐,这对自己的形象, 对自己的命运都有极大的影响。
杨震拒金
汉朝时代有个人叫杨震。他为官非常清廉,而且常 常帮助国家举荐一些好的人才,为国服务。当时他在东 莱做太守,就举荐了一个读书人叫王密,举荐他当昌邑 令,就是昌邑的县官。王密很感谢他,所以有一天晚上 就带了一些黄金去送给他,杨震看到他送来的黄金,就 跟王密说:“我很理解你,还举荐你做官,你为何如此 不理解我,还要送我黄金?”王密说:“没有关系,只 是我一点心意,绝对没有人知道。”杨震就说:“何以 会没人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也知。”所以,一 个人的品德在何处容易被人看出来?在没有人看到的地 方,才能显现一个人的节操。王密听完之后,觉得很惭 愧,就把黄金带走了。 因为杨震非常地清廉,这个榜样也传给了他的后代 子孙,他的儿子秉、他的孙子赐、他的曾孙彪,官职都 做到三公的地位,都是国家的栋梁之臣。
清官海瑞
海瑞为官非常清廉,只要他所到之处,还没有报到, 当地的豪强、贪官污吏都先后躲避,因为他们知道海瑞 一定会好好整肃风纪。所以,海瑞治理的每一个地方, 人民都非常地爱戴他。当时我到海瑞墓去参观,一走进 去,看到第一幅字就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海瑞书写的: “粉身碎骨全不顾,只留青白在人间”。古代圣哲人时 刻将德行放在心上,希望造福于民,希望能垂范后世, 这样才对得起圣贤教诲。 朝廷知道海瑞的忠诚,在他年岁很老的时候还起用 他到南京为官,后来他病逝在南京。古代人都想落叶归 根,就把他的遗体运回海南。在运送过程中,整个南京 城万人空巷,如丧考妣,人民就好像失去了自己的父母 一样,都非常伤心,都相送海瑞回归故里。从海瑞的事 件中,我们也能体会到,只要用真心爱人民,就一定会 得到人民的爱戴。
夫子失言
有一次,孔夫子离开魏国,要前往另外一个国家。 夫子看到魏国的一位大臣正在那里大量制作叛乱的武 器。夫子看到立刻就联想到,假如他们叛乱会有什么 结果?一定是民不聊生。这个叛臣看到夫子已经发现 了他的企图,就把夫子包围起来,不让他走。他对夫 子说:“您要对天立誓,不把我的事说出去,我才放 您走。”夫子说:“好,我答应你。”这样军队就撤 掉了。撤掉以后,夫子立即对学生说:“走,回魏国, 告诉国君。”子路就说:“夫子,你何以言而无信?” 夫子就跟子路说:“在威胁之下的信用,可以不用遵 守,而且纵使我去通告,我个人的信誉毁坏没有关系, 只要千千万万的人民免于灾难就好。”所以,夫子可 以舍外在虚幻的东西,而去成就人民真实的利益,这 都是懂得如何去通权达变。
光父教子
司马光是宋朝的一位名臣。有一次,他跟姊姊 在剥青核桃。姊姊刚好有事离开了一会儿,他们家 的仆人就对他说,你只要用热水烫一下就很好剥了。 后来他姊姊一回来,看他剥得特别快,剥了很多, 就问他:“你如何剥得这样快?你何以知道要用热 水烫一下?”司马光立即回答,我自己本来会的。 他的父亲听到了很警觉,立刻告诉司马光:“自己 有多少本事就说多少话,不要欺骗别人去逞能。” 父亲慎于始,初次逞能撒谎,就帮他纠正过来,才 成就了司马光的德行。司马光曾经说过:“平生所 为之事,无有不可语人者。”谁的功劳?父亲家教 的功劳。所以,我们无论在谁的面前都要谦卑,不 要说大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