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世界史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1870年)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特征蒸汽时代源自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发明
蒸汽机
电
电子计算机
理论基础
牛顿力学三定律
电磁感应原理
相对论
主要发明
珍妮机、蒸汽机、火车、汽船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扩大了活动的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产生了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推动了生产力的空前发展。②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促使世界各国大力发展高科技,以增强各国的国际地位;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新能源:电(发电机、电动机、电灯泡)、石油。
新机器:内燃机、汽车、飞机、飞艇。
新通讯:电报、电话。
核弹、核电站。航天飞机、空间站。克隆技术。
影响
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社会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开始统治世界,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专题十四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
专题十四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1、实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2、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3、首先开始于:英国的棉纺织业,之后扩展到冶金、采矿业。
4、英国首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英国最早确立资产阶级统治。
5、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原料;海外贸易的需求。
6、开始的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7、标志性的发明(即最重大的发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8、交通工具变革(以蒸汽机为动力,以煤炭为主要燃料):美国富尔顿1807年发明汽船,也叫轮船;英国史蒂芬孙1825年发明火车机车——旅行者号9、继英国之后,法国、美国等国也先后完成工业革命。
10、工业革命的影响:(一)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①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立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与此同时,人类迅速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大工厂时代的过渡。
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确立。
③欧美日益富强,而东方则日益贫穷落后。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理论基础:法拉第的电磁学)1、开始时间: 19世纪70年代2、标志: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美国和德国在电力技术发展方面走在前列。
爱迪生代表性发明:1879年研制了电灯泡,被誉为“发明大王”。
3、标志性发明(即最重大的发明):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卡以及内燃机发明。
4、新式交通工具(使用内燃机为动力,以石油为主要燃料):汽车,是德国卡尔•本茨发明的;飞机,是美国莱特兄弟发明的。
5、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①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西方国家率先进入电气化时代。
由于使用电,使人类在材料领域告别了“棉花时代”,进入到“钢铁时代”。
②汽车、飞机的问世,缩短了人们旅行的时间,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电话、电报的发明,加强了世界的联系,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三次科技革命
启示
②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 ③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
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 时 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蒸汽机的发明与广泛使用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蒸汽时代 英国 蒸汽机 煤炭
①英国的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第二次科技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电力的发明与广泛应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电气时代 美国、德国 电动机、内燃机 电、石油、(煤)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到今天 原子能、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信息时代 美国
主要标志 核心标志 时代特征 兴起国家 动 能 力 源
核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
①美国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留声机„„被誉为“发明大王” ①1945年底,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 ②德国的奥托发明煤气内燃机 ③德国的卡尔·本茨发明汽车 ④美国的亨利·福特发明流水线装配工艺 ⑤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法尼亚大学诞生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网络技术的产生发展 ③克隆技术的产生是现代生物工程领域的重大突破 ④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
主
要
②英国的瓦特改良蒸汽机 ③英国的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成
就
④美国的富尔顿发入了“蒸汽时代” ③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出行方式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①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标志着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 ③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出行方式 ③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⑤给各国经济带来机遇和挑战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次科技革命
回忆三次工业革命的工业的 影响表可得出: 第一次:棉纺织业、钢铁工 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电力工业、化学工 业、汽车、飞机制造业 第三次:电子工业、核工业、 航天工业
次第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大机器生产出现, 高度发展,进入 极大发展,进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进入“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太空时代”和 英国成为“世界工 “信息时代” 厂”
第三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 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 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重点2
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处于什么历史时期, 19、20世纪中国没有把握科技革命大好机遇 的主要原因?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清朝中后期,专制政治 和闭关锁国,排斥先进的科技。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 ,对科技革命的态度由排 斥到只引进技术,如洋务运动。结果失败了。外 国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愿意中国强大。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发展极其缓慢。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 ,1945~1949 年,没有发展 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1949新中国成立后,帝国 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包围,缺乏正常的交 流,;后由于“左”倾思想泛滥,文革十年使中 国失去了一个科技发展的好机会。 改革开放后,科技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二、迁移和运用:三次科技革命特点比较
次 第 项目 1、首先发生在 英国,从发明和使 用机器开始到机器 生产机器; 2、开始于轻工 业(棉纺织)部门 3、大机器生产 代替工场手工业4、 发明机器者大多是 具有实践经验的工 人和技师; 1、科学与工业生 产紧密结合,与技术 结合。推动生产力的 发展; 2、同时在几个国 家发生,规模广泛, 发展迅速; 3、有许多国家与 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 进行 1、科学技术转化为 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 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 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 域间相互渗透,高度 分化又高度综合
三次科技革命的详细比较表
高三复习用专题资料整理三次科技革命的详细比较表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蒸汽、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核能特点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1、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
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影响1、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进入了“电气时代”,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巨大促进作用。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面貌的巨大改观,人类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革命性变化,并酿造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3、引起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思考、启示1.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对象的扩展,都要依靠科学技术,同时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一种新的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4.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5.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必须实行改革,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人类三次科技革命的简况
人类三次科技革命的简况:一、第一次:始于18世纪中叶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以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为背景,以纺织机械的变革为起点,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从而实现了工业生产从手工工具到机械的转变。
二、第二次:第二次技术革命兴起于19世纪中叶以后。
此次革命以电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使用为主导,以化工技术、钢铁技术、内燃机技术及其他技术的全面发展为基础,最终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和“化学化时代”三、第三次:第三次技术革命于20世纪40年代发端于美国,60年代接踵波及到西欧、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70年代逐渐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扩展,80年代遍及全球并向纵深发展,至今仍方兴未艾。
1、从内容看,40—70年代初是战后技术革命的第一阶段,其间核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空间通讯技术得到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
(1)核技术核技术的开发和和平利用直接导致一场新的能源革命,从而揭开了战后技术革命的序幕(2)电子计算机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大突破,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由此大大提高。
因此,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也就成了战后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3)空间技术空间技术是研究人类进入和利用太空的技术。
战后,美苏两国出于冷战的需要,竞相研制威力巨大的火箭,旨在为核武器提供新的运载工具。
而火箭技术的发展是空间技术取得突破的关键。
2、第三次技术革命从7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人们常说的新技术革命阶段。
(1)这一阶段以微电子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为标志、以广义信息技术为中心,引起了当代技术领域的巨大变革,形成新兴技术群。
(2)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及海洋技术等许多领域均获得突破性进展。
A.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作为高新技术的先导,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和处理的技术。
它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总称。
2).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效地拓展了人类的信息功能,特别是智力功能,带来了通信、计算机和自动控制领域的革命(因三者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皆为C,故又称“三C”革命),有利于实现企业、办公室、家庭的自动化。
三次科技革命对比表
(1)三次科技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3)我国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4)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奋发学习,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立志知识报国,科技强国。
共同影响
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类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
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日益密切。
(一)从国家来讲:第三次科技革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应该:①学习借鉴最新科技成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立知识创新体系;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④努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二)从学生个人来讲: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地位;
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东方从属于西方。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三次科技革命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消极: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加紧侵略
中国,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积极: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 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中华民族危亡关头,资 产阶级掀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3、建国以后,由于帝国主义长期敌视、封锁, “左“倾思潮泛滥,失去发展
三次科技革命
1、工பைடு நூலகம்革命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有利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发资源和原料、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动力: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交通革新:汽船和火车。影响: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成了 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 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逐渐明显和尖锐;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强大,亚非拉地区日益落后。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2、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在美国和德国兴起。前提条件: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 围内确立,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1)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19世纪70年代,电 力进入生产领域,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美国爱迪生发明电灯泡、德国西门子创造 第一辆有轨电车。石油、电力、煤炭成为三大能源。(2)内燃机和交通工具的创制。德 国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飞机、汽车试制成功。(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有线电报、、 无线电报成功。 影响:科学技术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泛 的途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德为头号、二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到 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 人之间的交流。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证明,科学和创新是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和知识源泉。
受文艺复兴的影响,16~17世纪欧洲发生科学革命,现代科学诞生。
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启动。
欧洲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移。
第二次工业革命,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新兴工业产生。
如化学工业、电力工业和内燃机等重大发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科学技术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与知识创新为特征的新的现代化启动,美欧开始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移。
1.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含义(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
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2.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及其发展特征(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
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
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⑤形成最大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扩大。
发展特征:①从英国一国先开始。
②发生于英国(18世纪中)延续到法、美、德、意、俄、奥、日等国。
③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主要由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进行。
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二、重难点透析:1、每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变化带来了哪些重要影响?第一次:(1)(生产力方面的)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2)(生产关系方面的)工业革命的完成使欧洲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3)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使一些欧美国家成为力量强大的工业国。
它们以武力打开许多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大门,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残酷的剥削。
第二次:(1)(生产力方面的)人类从此由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生产力有了巨大的飞跃;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2)(生产关系方面的)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第三次:(生产力方面的)新的科技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蒸汽革命和电力革命,它使生产工具更新------自动化、智能化;劳动对象发生深刻的变革;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提高。
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
2、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第一次:主要是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第三次:各国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欧共体和日本,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这就使得世界格局也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3、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①第一次科技革命火车机车、汽船等发明的出现,使运输及出行都较为快捷方便。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给人类带来光明,大大延长了工作、娱乐时间。
有线电报、有线电话和无线电报的发明,解决了通讯的麻烦和时间的浪费。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的出现为人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生物工程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4、历史上中国曾错过三次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请说出中国错过了哪三次战略机遇期?及为什么错过了?(或者问我们在三次科技革命中滞后的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中国是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与世隔绝,使我们错失了机遇。
世界史三次科技革命PPT课件 通用
提升认识
由三次科技革命的后果 你可以看出科学技术与社 会发展有何关系?
三次科技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 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 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直接推动社会 的迅速发展。
重点4
?
三次科技革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启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 2、要注意吸收和借鉴人类历史上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4、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5、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可持续发 展)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 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发展; 2科学技术-科学理论的重 大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 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 基础; 3.推动力-社会发展的需 要(二战中的军事需求、 战后军备竞争和发展经济 的要求)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背景 条件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 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资金-资本的进一步积 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3科学技术-19世纪自然 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4市场-A.德、美、日等 国的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资 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 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 的需求
材料三 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
回答:材料三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劳动力构成发生了什么变 化?说明了什么?
非体力劳动者在就业人数中的比例超过了体力劳动者。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体力劳动为主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 重下降,以非体力劳动者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三次科技革命影响比较
次第
项目
第一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 力,资本主义制度的 巩固与广泛建立; 2社会关系发生重大 变化,社会日益分裂 为两大对立阶级; 3经济结构发生重大 变化,开始了城市化 进程; 4世界格局发生变 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 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 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世界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名称
时间
国家
主要特征
内容
重要发明
影响
工
业
革
命
18世纪
60年代
英国
瓦特改良蒸汽机
1765英国人哈格里斯夫发明珍妮纺纱机
1807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1814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①生产力取得了巨大的飞跃
②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③人类由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过渡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
二
次
科
技
革
命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美国
德国
电力的广泛应用
新能源的发现与应用;
新材料、新机器、新工艺
的发明与推广;
新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
的发明与应用
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泡,
被称为“发明大王”
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世界上
第一辆汽车;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世界第一架
飞机;
1913年,美国人亨利·福特首次使用汽车
流水线生产工艺。
①促进社会生产力取得巨大飞跃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
三
次
科
技
革
命
20世纪
40、50年代
美国
电子计算机的发
明与应用
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
航天航空技术
1945年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诞生于美国;
1996年克隆技术在英国诞生;
航天航空技术:
1961年,苏联载人飞船“东方1号”
升空,人类进入宇宙。
1969年,美国载人飞船“阿波罗11号”
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作者:叶朝华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2018年第03期【考情分析】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内容,是各地市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
课程标准对此部分知识有的要求学生能准确记忆,有的要求学生理解等。
各地中考试题对此部分知识考查的形式多样,有选择、识图、组合列举、材料分析、问答等。
下面通过列表的形式对三次科技革命内容进行比较,对精选的各地市中考试题进行解析,并设置相应的练习题,以方便广大考生做好此部分知识的复习掌握。
【知识结构】比较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完成时间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在进行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法拉第的电磁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领先国家英国美国、德国美国(续表)比较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的影响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电气化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进入的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出现的交通工具汽船(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艇、飞机航天飞机、宇宙飞船新兴的部门——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力工业信息技术产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主要发明(成果)最重要发明:蒸汽机①瓦特改良蒸汽机②富尔顿发明汽船③斯蒂芬孙发明火车最重要发明: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①爱迪生发明电灯等②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③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最重要发明:电子计算机①美国首先制成电子计算机②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③20世纪70年代现代化生物工程技术形成④1996年苏格兰科学家用克隆技术繁殖了母羊“多利”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蒸汽、煤炭)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核能(续表)比较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1、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1
三次 科技 革命 对中 国的 影响
① 英国发动 了两次鸦片 战争,使中 国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 社会 ② 先进的中 国人开始向 西方学习, 如:洋务运 动。 ③ 近代工业 产生,即中 国民族资本 主义产生
① 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 战争,如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② 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 经济上殖民者加紧对 华进行资本输出;政治 上,19世纪末掀起瓜分 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 严重。 ④ 中国人民救 亡图存运动高涨。如: 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一: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比较 内容 时间 第一次 工业革命 18世纪60 年代—— 19世纪上 半期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主要 标志
理论 基础
领先 国家
19世纪70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年代—— 19世纪末 20初 蒸汽机的 电力的广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 广泛使用 泛应用 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牛顿的力 法拉第的 电磁学 学 英国 美、德 美国
动力 能源
特点
改良的蒸汽机 (蒸汽、煤炭)
发电机和电动机 核能 (电力)、内燃机 (石油) ①科学与生产紧密 1、大机器生产 结合,科技成为生 取代手工生产 产力发展的直接动 ①技术革命群体化 ②发展进程高速化 2、许多技术发 力; 明都来源于工匠 ②几个国家同时进 ③科技社会化 的实践经验;3、 行第二次工业革命, ④科技对社会生产、 第一次工业革命 规模更大,范围更 经济发展的影响越 来越大。 首先发生在英国, 广; 其他国家工业革 ③后起的国家两次 命发展相对缓慢. 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充分利用其成果, 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次科技革命
①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如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重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带来了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全球经济发展迅猛,而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科技、教育水平低,这就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理论基础
牛顿的力学
法拉第的电磁学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德
美国
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电气化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进入的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交通工具
汽船(轮船)、火车
电车、汽车、飞艇、飞机
宇宙飞船
新兴的部门
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力工业
思考、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①英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如: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三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
(科技革命)
第三次
(新的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完成时间
19世纪上半期
第一、二、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美国人造出了用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
1825年史蒂芬发明的利用蒸汽作动力的火车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作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们进入了“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的影响
特点
首先,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其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第三,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这种机器使用液体燃料在汽缸内燃烧。
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卡尔本茨被称为“汽车之父”。
1903年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终于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影响:汽车的大辆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汽车经过不断改进,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飞机已经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爱迪生发明电器的史实,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美国人爱迪生于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的碳丝灯泡及很多电器产品,1906年使用钨丝的灯泡问世。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一千三百之多,被誉为“发明大王”。
作用:电器的广泛使用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解析三次科技革命
2.1第一次科技革命。成就: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
特点:①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②以轻工业为主导;③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④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2.3第三次科技革命。成就: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特点:①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3主要影响及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的影响
3.1第一次科技革命。主要影响: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②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③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④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方从属于西方;⑤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2.2第二次科技革命。成就:①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②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③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特点:①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②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③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对中国影响:①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3.3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影响:①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③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了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
(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
第二次
(科技革命)
第三次
(新的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完成时间
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末20初
正在进行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改进及广泛使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理论基础
牛顿的力学
影
响
1、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2、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进入了“电气时代”,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巨大促进作用。3、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面貌的巨大改观,人类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
主要发明(成果)
(最重要发明:蒸汽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
富顿发明汽船
斯蒂芬孙发明火车
(最重要发明:电机、内燃机)
爱迪生发明电灯、电报等,
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飞行者Ⅰ号)
(最重要发明:电子计算机)
1945年美国制成电子计算机
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
20世纪70年代现代化生物工程技术形成
1、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来了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全球经济发展迅猛,而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科技、教育水平低,这就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制表:审核:
比较内容
第一次
(工业革命)
第二次
(科技革命)
第三次
(新的科技革命)
起止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末20初
正在进行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改进及广泛使用
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1、进入了“电气时代”,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巨大促进作用。3、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面貌的巨大改观,人类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革命性变化,并酿造一场新的产业革命。3、引起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信息技术产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
主要发明(成果)
(最重要发明:蒸汽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
富尔顿发明汽船
斯蒂芬孙发明火车
(最重要发明:电机、内燃机)
爱迪生发明电灯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源自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飞行者Ⅰ号)
(最重要发明:电子计算机)
1945年美国制成电子计算机
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
4.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5.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必须实行改革,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政治上,英国工业革命后,为了掠夺原材料和市场,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破坏中国的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一方面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另一方面是中国逐渐陷入资本主义市场。思想上,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如林则徐、魏源、洋务派。
1、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2、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我国的对策
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科技成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立志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1997年2月苏格兰科学家用克隆技术繁殖了母羊“多利”
动力能源
改良的蒸汽机(蒸汽、煤炭)
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
核能
特点
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
共同影响
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经济的迅猛发展;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变化;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思考、启示
1.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对象的扩展,都要依靠科学技术,同时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一种新的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兴起的共同背景
1、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2、资本的积累3、科学理论的突破4、市场的需求5、劳动力的增长
影
响
1、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2、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理论基础
牛顿的力学
法拉第的电磁学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德
美国
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电气化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进入的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交通工具
汽船(轮船)、火车
电车、汽车、飞艇、飞机
宇宙飞船
新兴的部门
棉纺织业
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力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