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的比较影像学

合集下载

骨肿瘤的比较影像学思考

骨肿瘤的比较影像学思考

平 片能 比较 整体 的观察肿 瘤所在 部位 、 小、 大 骨结构 的破 坏和 边缘反 应 , 瘤骨 和骨膜反 应 的形式 、 质钙化 和 基
骨 化 的 形 态 , 些 都 是 诊 断 骨 肿 瘤 的 基 本 征 象 许 多 骨 肿 瘤 和 肿 瘤 样 病 变都 可 由 平 片 诊 断 , 骨 瘤 、 软 骨 这 如 骨 瘤 、 骨 内 瘤 、 型 的 骨 肉瘤 、 维 皮 质 缺 桶 等 : 对 单 纯 性 骨 囊 肿 平 片 中如 发 现 “ 片 陷 落 征 ” fl am n 软 典 纤 骨 ( l nf g et ae r
瘤) :加上 与 非肿瘤性稿 变的鉴别 , 就使 骨肿 瘤 的术前诊 断 变得 十分 困难。这 就 迫使我 们寻 求从 各种 影像检
查 由薇 得 综 合 性 、 面性 信 息 , 理 、 效 地 运 用 各 种 影 像 检 查 手 段 , 到 完 善 诊 断 的 目的 一 全 合 有 达 1 骨肿 瘤 的 影 像 检 查 方 法 每 一 种 影 像 检 查 方 法 , 在 不 同 的 层 次上 认 识 疾 病 , 有 传 统 方 法 奉 身技 术 的 局 限 性 , 有 新 技 术 经 验 都 既 也 靼 幕 上 的 局 限性 :x 线 平 片 迄 夸 为 止 仍 然是 骨 肿 瘤 诊 断 的 基 础 , 筛 骨 肿 瘤 的 第 一 地 位 仍 不 可 动 摇 鹤 为 初
现 买一
骨 肿 瘤 以 其 多样 性 、 杂 性 和 易 变性 成 为 临床 、 像 甚 至 病 理 诊 断 的 难 题 : 骨 肿 瘤 种 类 繁 多 ( 理 分 类 复 移 病 5 0余 种 ) 同 一 组 织 妻 型 的 肿 瘤 , , 固其 生 长 部 位 、 长 时 问 、 理 环 境 的 不 同 , 有 不 同 的影 像 学 表 现 ; 不 同 生 稿 可 而

骨软骨瘤与软骨肉瘤影像

骨软骨瘤与软骨肉瘤影像

影像表现 (CT)
• 可见骨破坏区、软组织肿 块和钙化、骨化影
• 典型钙化仍是点状、环形 或半环形
• 肿瘤非钙化部分的密度可 不均匀,肿瘤内还可见到 坏死、囊变等更低密度影
影像表现 (MRI)
• T1WI表现为等或低信号,恶性度高的信号强度常更低 • T2WI上恶性度低的肿瘤因含透明软骨而呈均匀的高信号,
或弯曲畸形
治疗
• 在临床上,小而无症状者可随访;若肿瘤生长过快,影响活 动功能或压迫症状时应切除
• 切除应彻底,以免复发
• HME患者手术治疗通常是为了矫正相关的畸形,而不仅仅切 除肿瘤本身
• 骨软骨瘤尚无有效预防措施,X线定期复查,可以早期发现 恶变的骨软骨瘤
ONE
2
软骨肉瘤
PART TWO
括病灶较大、周围缺乏水肿和T2加权MR图像上的高信号 • 绝大多数软骨母细胞瘤的所有MR序列均具有低至中等信号
侵袭性软骨母细胞瘤, 肿瘤侵透骨皮质达骨旁 软组织,侵透骨骺部达 关节面,可见髓内侵犯
骨肉瘤
• 如软骨肉瘤内有大量致密硬化而类似硬化型骨肉瘤时,需与之鉴 别:
• 骨肉瘤瘤骨呈斑片状、大片状,边界模糊,并见各种骨膜反应; 骨肉瘤发病年龄较年轻
• 软骨肉瘤致密影是由点状或小环形影密集而成,密度较高,边界 较清楚,骨膜反应较少
ONE
3
小结
PART THREE
骨软骨瘤
• 骨软骨瘤是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 • 好发于10-30岁,男性多发 • 肿瘤由骨性基底、软骨帽、纤维包膜三部分组成 • 长管状骨干骺端带蒂或宽基底、远离关节面生长、内有与母
体 骨相延续的皮质和骨小梁结构 • 有恶变倾向,需定期随访
软骨肉瘤
• 软骨肉瘤为第三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骨肿瘤X线病历图谱

骨肿瘤X线病历图谱
上 皮 样 肉 瘤
软骨肉瘤
图 注:软骨肉瘤 (中心型)肱骨 干呈梭形膨胀, 其中骨结构紊乱, 散在囊状密度减 低区及斑点状致 密影像,皮质边 缘呈毛质被穿透。
关节内骨软骨瘤恶 变为软骨肉瘤
图 注:A.左肱骨干骺端骨质破坏, 肿块呈菜花状向内侧突入腋窝,瘤体内及 周围有大量钙化,软组织肿胀。B.术后3年 又出现左腋窝软组织钙化肿块,肱骨干骺 部仍有骨质破坏及硬化,左肩峰及肩盂上 部出现骨质破坏(三角箭头),关节间隙 内有一团块状钙化肿块(箭头)。C.CT肩 峰层面示肩峰混合性溶骨破坏(箭头), 肩盂上部有一向外生长突入上关节间隙的 带蒂菜花状钙化性肿块。
图 注:胫骨弯 曲,变形,骨 质稀疏,但骨 小梁粗大,沿 胫骨长轴呈条 纹状排列。骨 皮质增厚,髓 腔密度不均。
嗜酸细胞内芽肿
图 注:股骨中段骨干 中心性不规则形透光 区,界限清楚,皮质 菲薄,略显梭膨胀, 有骨膜反应。
肿瘤性钙盐 沉着症
图 注:髋关节附 近软组织中可见 团块状密度增高 阴影,其中有密 度减低之间隔存 在。
图 注:锁骨外侧1/3骨皮质菲薄呈蛋壳状,呈膨胀性, 气球样,囊性透光性病变。透光区内可见多数间隔, 呈泡沫状。





囊 肿
图 注:胫骨
近侧于骺端
略膨胀,皮 骨
质变薄,髓 腔呈磨砂玻

璃样密度增 维
加,胫骨干 与远侧干骺

端皮质骨与 常
髓腔界限消 失,密度增

加,胫骨向 前弯曲。


畸型性骨炎
图 注:股骨下端呈偏心性之卵圆形透光区, 其中可见少许残留骨嵴,破坏区之边界清晰, 骨皮质尚完整。
骨 巨 细 胞 瘤

找到这些影像征象,复杂的骨肿瘤迎刃而解

找到这些影像征象,复杂的骨肿瘤迎刃而解

找到这些影像征象,复杂的骨肿瘤迎刃而解骨肿瘤的基本影像学征象是构成骨肿瘤最基本的元素,无论多复杂的骨肿瘤都由一个或几个基本影像学征象构成,对其透彻理解和准确把握是正确诊断骨肿瘤的重要前提。

No.1骨质破坏正常骨质被肿瘤或肿瘤样组织代替称骨质破坏。

根据骨质破坏的形式可分为地图样破坏、膨胀性破坏、浸润性破坏和压迫性骨质缺损。

地图样破坏地图样破坏是指肿瘤组织在一个局部呈团块状生长造成界限清楚的骨质破坏(图 1、图 2、图 3、图 4)。

病灶可位于骨的中心或一侧部位,呈圆形、卵圆形密度减低区,与正常骨质分界清晰,边缘可有或无硬化带围绕,骨的形态无变化,病灶内可完全透亮或可见粗细不均、大小不等的残留骨嵴,内缘可光滑或呈分叶状压迹。

地图样破坏见于大多数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如单纯性骨囊肿、骨纤维结构不良、血管瘤等、也可见于部分恶性骨肿瘤如骨转移瘤、骨髓瘤等。

图 1 地图样破坏:单纯性骨囊肿图 2 地图样破坏:骨纤维结构不良图 3 地图样破坏:骨内脂肪瘤图 4 地图样破坏:骨转移瘤膨胀性破坏膨胀性破坏是地图样破坏的特殊形式,影像学表现为骨质破坏区骨膨胀,周围可见不同程度扩张的骨壳(图 5、图 6、图 7、图 8)。

膨胀性破坏是由于肿瘤从骨皮质内面破坏,骨外膜增生形成新生骨造成膨胀的。

引起膨胀性破坏见于大多数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如单纯性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内生软骨瘤和软骨粘液纤维瘤等,少数也可见于恶性肿瘤如转移瘤、骨髓瘤等。

图 5 膨胀性破坏:动脉瘤样骨囊肿图 6 膨胀性破坏:骨巨细胞瘤图 7 膨胀性破坏:内生软骨瘤图 8 膨胀性破坏:软骨粘液样纤维瘤浸润性破坏浸润性骨破坏(图 9、图 10、图 11)是肿瘤组织沿哈弗氏管呈浸润性生长侵蚀骨与骨髓的结果。

往往是分化很差、高度间变、异型性明显的肿瘤组织对骨的侵蚀。

影像学表现为筛孔样、虫蚀样(皮质骨)、渗透样、斑片状(松质骨)和大片溶骨性破坏,其破坏特点是肿瘤边缘模糊,境界不清,与正常骨无明显界限且有融合成片的倾向。

骨肿瘤影像表现PPT课件

骨肿瘤影像表现PPT课件

05 骨肿瘤影像表现的鉴别诊 断
良性骨肿瘤与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生长速度
良性骨肿瘤生长速度通常较慢,而恶性骨 肿瘤的生长速度较快,短时间内可能出现
明显的骨质破坏和骨膜反应。
骨膜反应
良性骨肿瘤的骨膜反应通常比较规则,而 恶性骨肿瘤的骨膜反应不规则,呈侵袭性 生长。
骨质破坏
良性骨肿瘤的骨质破坏通常比较轻微,而 恶性骨肿瘤的骨质破坏严重,可出现“溶
核医学检查常用的技术包括骨扫描和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
核医学检查可以用于骨肿瘤的早期诊 断、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测。
03 良性骨肿瘤的影像表现
骨囊肿的影像表现
骨囊肿的影像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囊状骨质缺损,边界清晰,周围可见薄层硬化缘。 骨囊肿内一般无钙化或仅有少量点状钙化。
骨囊肿通常不会侵犯周围软组织,因此周围软组织无异常表现。
骨肉瘤是恶性骨肿瘤中较为常见的一 种,其影像表现主要包括骨质破坏、 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
骨膜反应是骨肉瘤的重要特征之一, 表现为Codman三角或呈“葱皮样” 改变,有时可出现“日光射线”征。
骨质破坏表现为骨皮质不连续,出现 虫蚀状、筛状或溶骨性缺损,可伴有 病理骨折。
软组织肿块多出现在肿瘤周围,呈囊 状或旋涡状排列,密度不均,可伴有 钙化或坏死。
详细描述
骨肿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基因突变、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 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骨骼细胞异常增生和分化,最终形成肿瘤。
02 骨肿瘤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骨肿瘤影像学检查 的基础手段,能够显示骨骼的 基本形态和结构。
X线检查可以发现骨肿瘤的存 在,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 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常见骨肿瘤的影像诊断

常见骨肿瘤的影像诊断

常见骨肿瘤的影像诊断【影像学表现】典型表现为起于干骺端,背离关节向外生长,以柄或骨皮松质与母骨相互移行。

X线:可显示肿瘤基底或骨柄,及软骨钙化带,宽基底与母骨相连。

CT:除X线显示的外,CT可观察到软骨帽及软组织情况。

MRI:在T1WI像上可显示中低信号的软骨帽,钙化带呈光滑或波浪分叶状低信号,在T2WI脂肪抑制像上,软骨帽呈高信号,对于软骨帽的观察可用于判断骨软骨瘤活跃程度,MRI还可显示相关合并症。

【鉴别诊断】多不需要鉴别。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X线为基本诊断手段。

(二)骨巨细胞瘤70%发生于20~40岁,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根据肿瘤分化不同有良性、生长活跃与恶性之分。

【影像学表现】X线:位于骨端的偏心性膨胀生长的囊状溶骨性破坏区,有光滑完整或中断的骨壳,其内可有或无纤细骨脊,无反应性骨硬化边及骨增生,骨壳局部膨出或肿瘤侵及骨壳外形成软组织肿块,在肿块表面再次形成骨壳者提示肿瘤活跃局部,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或表现为弥漫浸润性骨破坏者提示恶变。

CT:可显示骨端的囊性膨胀性骨破坏区,无钙化和骨化影,良性骨壳基本完整,外缘光滑,其内可见骨脊,生长活跃的骨巨细胞瘤和恶性骨巨细胞瘤骨壳不完整并常可见骨壳外的软组织肿块。

MRI:肿瘤在T1WI上呈均匀中等或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

DSA:可显示肿瘤血管,提示良恶性,血运丰富,循环加快,出现动静脉中断等现象提示生长活跃。

【鉴别诊断】良性骨巨细胞瘤应与骨囊肿鉴别,恶性骨巨细胞瘤应与溶骨性成骨肉瘤鉴别,骨巨细胞瘤以其发病年龄,骨端的发病部位和膨胀性破坏为特征。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首选X线。

(三)成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20岁以下占半数,男性多于女性,肿瘤多发生于骨端、干骺端,病程短,生长迅速,可产生剧烈疼痛。

【影像学表现】X线:1.骨肉瘤对骨的破坏在X线上不具特异性,可出现溶骨性,虫蚀性等多种形态;可破坏软骨。

在儿童表现为先期钙化带中断、不连续;在成人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骨性关节面破坏。

内生软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内生软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内生软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内生软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⒈引言内生软骨瘤是一种骨骼肿瘤,广泛存在于人体骨骼系统中。

准确诊断内生软骨瘤对于提供恰当的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内生软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⒉影像学表现⑴ X线内生软骨瘤在X线影像上呈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的结节状病灶。

病灶边缘光滑,并可能有斑点状或片状的钙化。

病灶周围骨质密度增加,可见硬化带。

在干骺端或骨干部位,病灶常呈偏心性生长。

⑵ CT扫描CT扫描能清楚地显示内生软骨瘤的大小、形态和内部结构。

病灶通常呈均质性或不均质性的软组织密度,在骨突瘤的部位可能存在钙化。

⑶ MRIMRI可以提供内生软骨瘤的准确定位和分析。

病灶常呈低信号强度,边缘呈高信号强度。

T1加权像病灶呈等或低信号,T2加权像病灶呈高信号。

MRI还可以评估病灶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

⒊鉴别诊断⑴鉴别诊断方法鉴别诊断内生软骨瘤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影像学表现及组织学检查等综合分析。

常见的鉴别诊断方法包括骨囊肿、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和其他骨肿瘤。

⑵鉴别诊断要点●骨囊肿:病灶多呈单房或多房性,边缘清楚,内部无分隔,无骨皮质增厚,无骨膜反应。

●骨软骨瘤:可见软骨层,软骨层表面粗糙,可见斑点状或线状的钙化。

●骨巨细胞瘤:病灶呈囊实性,边缘可见破坏性骨皮质,病灶内可见巨细胞部分钙化。

⒋附件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⒌法律名词及注释⑴内生软骨瘤: 一种骨骼肿瘤,特点为病灶呈圆形或卵圆形的结节状,常见于人体骨骼系统中。

⑵影像学表现:指内生软骨瘤在X线、CT扫描和MRI等影像学检查中所表现出的特征。

⑶鉴别诊断:通过对比分析病灶的临床病史、影像学表现和组织学检查结果等来确定疾病类型的过程。

骨肉瘤的X线、CT及MRI比较分析(附61例分析)

骨肉瘤的X线、CT及MRI比较分析(附61例分析)
围 , 其 可敏 感 发 现 早 期 病 变 。x 线 、 T 和 MR 三 者 结 合 , 以提 高骨 肉瘤 的影 像 诊 断 准确 性 。 尤 C I 可 【 键 词 】 骨 肉瘤 ; 层 摄 影 术 , 线计 算机 ; 共 振 成 像 关 体 x 磁 【 图分 类 号】R 1 .1 R 1 . 2 4 5 2 7 8 1 【 献 标 识 码 】A 【 章 编 号 】1 0—3 3 2 1 ) 11 9 —4 中 8 4 4 ; 8 4 4 ;R 4 . ;R 3. 文 文 000 1 (0 11 —1 70
放射学实践 21 年 1 第 2 01 1月 6卷 第 1 期 1
Rail rci , v2 1 , l 5 N . 1 do at e No 0 1 Vo , o 1 P c 2
11 7 9

骨 骼 肌 肉 影 像 学

骨 肉瘤 的 X线 、 T及 MR 比较 分 析 ( 6 例 分 析 ) C I 附 1
Co a a ie a a y i fX- a , n RI ma i sa i n f o to a c ma ( n lss o 1 c s s mp r tv n l sso r y CT a d M n f t to s o se s r o e a ay i f 6 a e )
膜反 应 、 组 织肿 块 、 骨 和 C d n三 角 的检 出率 分 别 为 8 . 、 2 7 、 0 、 9 1 和 1 . 。结 论 : 线 空 间 分 辨 软 瘤 o ma 5 5 7 . 1 0 8 . 64 X
力 高 , 不 易发 现 早 期 病 变 ; T对 显 示 细 小肿 瘤 骨和 筛孔 征 最敏 感 ; R 可 清 楚 显 示 瘤 内复 杂 信 号 并 准 确 地 界 定 肿 瘤 范 但 C M I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引言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二、影像学特点
骨巨细胞瘤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局部畸形骨质破坏,边界清晰,病灶内可见颗粒状骨质,广泛存在条索状钙化,以及软组织肿块。

在X线检查中,骨巨细胞瘤通常呈现为圆形或卵圆形骨质破坏,边缘呈分叶状或辐射状,并可见围骨硬化。

CT检查可以清楚显示骨质破坏的程度和范围,以及钙化情况。

MRI检查对于观察肿瘤的软组织部分具有很高的分辨率。

三、骨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⒈骨肉瘤:骨肉瘤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弥漫性骨质破坏,边界模糊,伴有软组织肿块,还可见新生骨形成及骨膜反应。

⒉骨转移瘤:骨转移瘤通常表现为多发骨转移,病灶边界不规则,可以出现骨皮质破坏及硬化,影像学上与骨巨细胞瘤有一定的相似性,但鉴别诊断仍需结合临床资料。

⒊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常见于长骨,表现为
斑点状、细网状或片状骨质破坏,并可见斑片状骨钙化或骨囊肿。

⒋骨囊肿:骨囊肿表现为骨质破坏,边界清晰,病灶内可见液
化区域,CT或MRI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四、附件
本文档涉及附件包括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图像和相关病例资料。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骨巨细胞瘤: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骨肿瘤,以瘤内大量多核
巨细胞为特征。

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 断
目录
• 骨瘤概述 • 骨瘤的影像学表现 • 骨瘤的鉴别诊断 • 骨瘤的治疗与预后 • 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骨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骨瘤是一种良性骨肿瘤,由成熟 的骨组织形成。
分类
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颅骨骨瘤、 长骨骨瘤和扁骨骨瘤等。
发病机制与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基因突变、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 有关。
VS
详细描述
典型骨瘤在X线平片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 形的骨质密度增高影,通常位于长骨干骺 端,呈单发或多发性。病灶边缘清晰,无 周围浸润,骨膜反应较少见。CT和MRI 检查可进一步明确病灶的形态、大小和范 围,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病例二:不典型骨瘤影像鉴别诊断
总结词
不典型骨瘤影像需与骨囊肿、骨纤维结构不 良、骨巨细胞瘤等相鉴别。
药物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的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过程中需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方案。
预后与康复
预后情况
骨瘤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肿瘤的性质、分期、治疗方式等。一般来说,良性骨瘤 的预后较好,恶性骨瘤的预后较差。治疗后需定期进行复查,监测肿瘤的生长情况。
流行病学
骨瘤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低,多见于成年人,男性略多于女 性。
临床表现与病程
临床表现
多数骨瘤患者无症状,少数患者可能 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等症状。
病程
骨瘤的生长速度缓慢,病程较长,但 恶变的可能性较小。
02
骨瘤的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
圆形或椭圆形骨质密度增高影
01
骨瘤在X线平片上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骨质密度增高影,

骨肉瘤的临床X线、CT以及MRI诊断对比分析

骨肉瘤的临床X线、CT以及MRI诊断对比分析

作中并不常见 , 数字 x线静脉肾盂造影对输尿管 阴性结石 的
检出及正确诊断有很 重要 的价值 , 是 一种经济 、简便 的检查
方法 , 其 x线 征象 比较 简单 , 容易掌握。故数 字 x线 I V U值 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参 考 文 献
外 冲击波碎石 , 适用于输尿管 上端 结石 ; ② 输尿管镜取石或 [ 1 ] 赵桂喜 . 输 尿管 阴性结石静脉 尿路造影 的 x线表现 . 中国医学 碎石 , 适用于输 尿管 中下段结石 ; ③ 腹腔镜输尿 管取石 , 适 创新 , 2 0 0 9 , 6 ( 2 6 ) : 1 4 2 — 1 4 3 . 用于输尿管结石 > 2 . 0 e m , 原来考虑 开放手术 , 或经体外 冲击 [ 2 ] 吴在 德 , 吴肇汉 . 外科 学 . 第 6版 . 北京 :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 波碎石 、输尿管镜下取石失败者 ; ( 钬激光治疗 。 输 尿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疾 病 , 输尿管 阴性结石在 日常工
织 以及 肿瘤骨 。骨 肉瘤的发生 以男性多见 , 好发年 龄 1 0 ~ 2 0
较高的医师做 出诊 断 , 并进行 回访 。
岁, 年龄越大 , 骨 肉瘤 的发病率越低 J 。
病变位于下肢胫骨的 2 例, 位于股骨的 2 例, 3 . 2 常见 的 x线表现
2 . 1 病变部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据 资料研究显示 , 骨肉瘤 的发 生主 要发生 于股骨 , 其次 依次为胫骨 、肱骨 、上颌 骨、腓 骨和骨 主要 x线表现 为 J : ①骨质破坏 : 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 2 . 2 x线表现 x线表现 以骨质破坏为主 , 主要表 现为虫蚀 盆 , 样或者斑 片样骨质破坏 , 可见周 围软组织肿胀 , 软组织 内可 在松质骨呈现骨质缺损 的改变 , 在皮质骨以虫蚀样改变为主 ; 位于髂骨的 3例 , 位 于肱骨 的 3例 , 位于膝关节处 的 3 例。 见肿块样 改变 , 软组 织 内可见瘤 骨形 成 , 瘤骨 呈现松针样或 ②肿瘤骨 : 主要表现为云絮状 、松针状 以及斑块状 的肿瘤骨 ; 者絮状 ; 4例患者可见骨膜反应 , 5例患者 出现 C o d ma n三角

骨肉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骨肉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l CT比X线更容易显示死骨及骨内脓肿。 l MRI可以很好显示炎症组织、脓肿、窦道或瘘管。
m 好发于年轻人(5-30岁),男性多于女性。 m 主要表现为疼痛及软组织,常伴发热、贫血、白细胞
增多。 m 发生于长骨者多位于骨干,X线表现为骨质破坏、骨膜
反应及软组织肿块。 m CT平扫表现与X线类似,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m 早期易通过血行转移到肺及远处骨转移。
m X线和CT:表现为棉絮状、 象牙质样和放射针状致 密影。
m MRI:肿瘤骨在T1WI和 T2WI呈低信号。
m 骨膜反应:病理情况下骨膜受到刺激,骨膜内层的成 骨细胞活动增加所产生的骨膜新生骨。
m X线和CT:早期表现为与骨皮质平行的细线状致密影, 以后随骨膜新生骨逐渐增厚,由骨小梁排列顺序不同而 形成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可呈线状、层状、放射状、 codam三角等。
m 最常见骨恶性肿瘤,好发于青少年。 m 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其次是肱骨近
端。 m X线:骨质破坏、肿瘤骨、软组织肿块、骨膜反应及
Codam三角。 m CT、MRI能更好的显示坏死囊变、瘤骨及骨质破坏的细
节,和肿瘤在髓腔的蔓延程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骨肉瘤的影像诊 断与鉴别诊断
m 最常见骨恶性肿瘤,占原发骨肿瘤的11.7%。 m 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大约75%
的患者发病年龄在15~25岁。 m 80%~90%的骨肉瘤发生在长管状骨干骺端。 m 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其次
是肱骨近端。
肿瘤骨
m 定义:有成骨能力的的 肿瘤细胞形成的新生骨, 为病理组织本身成骨。
m 与肌肉对比,大部分骨肉瘤在T1WI主要表现为 等、低信号,有时出血可见高信号成分。

骨肉瘤的CT与MRI影像诊断与

骨肉瘤的CT与MRI影像诊断与

骨肉瘤的CT与MRI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一)概述与临床资料骨肉瘤是最常见的恶性原发性骨肿瘤,约占骨原发恶性肿瘤的1/3。

成骨肉瘤起源于骨的未分化纤维组织。

临床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

原发性骨肉瘤常见于20岁以下年轻人,男女发病率比为2:1,好发于四肢长管状骨。

继发性骨肉瘤可继发于如Paget 病、骨软骨瘤、骨纤维异常增殖以及放射后骨骼等,发病年龄晚于原发性骨肉瘤,好发于扁骨。

成骨肉瘤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骨骼,但亦有其好发部位。

原发性骨肉瘤常发生于四肢长管状的干骺端,75%发生于膝关节周围(股骨下端、胫骨和腓骨上端);9.5%发生于骨干,其中34.1%可侵犯骨骺。

骨肉瘤常具有疼痛、肿胀和运动障碍等表现,以疼痛最为常见。

开始为间断性,后持续性加剧。

侵犯软组织时患处可出现肿块,边界常不清,压痛明显,局部皮肤温度增高,表浅静脉怒张,邻近关节可肿胀积液。

病情发展较快,病程短。

实验室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可增高,多在正常值的两倍以下。

继发性骨肉瘤在原有的病变基础上症状加剧,可出现局部软组织肿块、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等表现。

骨肉瘤多通过血行转移至其他部位,如肺、脊柱、骨盆等,部分可沿长骨骨干跳跃性转移。

发生于肩胛骨、骨盆的骨肉瘤可通过淋巴道转移,常转移至纵隔或主动脉旁淋巴结。

80%的骨肉瘤可采用术前化疗后保肢手术。

手术切除病灶时,根据病变的范围和分期尽可能避免截肢手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二)病理骨肉瘤是肿瘤细胞能直接形成肿瘤性骨样组织或骨组织的恶性肿瘤。

根据骨肉瘤细胞和组织分化方向,分为骨母细胞型、软骨母细胞型、成纤维细胞型。

①骨母细胞型成骨肉瘤,肿瘤以异型性骨母细胞为主要成分,瘤骨丰富,少有溶骨性破坏。

②软骨母细胞型,瘤组织中1/2以上呈软骨肉瘤样结构,在此基础上可化生形成骨质,但必须见到直接成类骨或瘤骨的梭形瘤细胞,以与软骨肉瘤区分。

③纤维母细胞型,瘤组织中1/2以上呈纤维肉瘤样结构,瘤细胞呈梭形,束状及紧密编织状排列,瘤细胞间有少量肿瘤性骨质或骨样组织。

骨囊肿、软骨肉瘤、良性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肉瘤等临床骨肿瘤影像学表现及典型征象

骨囊肿、软骨肉瘤、良性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肉瘤等临床骨肿瘤影像学表现及典型征象

骨囊肿、软骨肉瘤、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良性骨母细胞瘤、良性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非骨化性纤维瘤、内生软骨瘤、脊柱转移瘤、骨肉瘤、尤文氏肉瘤等临床骨肿瘤影像学表现及典型征象骨囊肿肱骨或股骨近端,近生长板伴硬化缘的中央型病灶,最可能是单纯骨囊肿。

而距骨一侧低密度病灶,最可能是单纯骨囊肿。

典型征象:骨片陷落征。

软骨肉瘤(常规型)成人(>30岁)+骨盆和长骨+髓腔内膨胀性破坏性病变+肿瘤基质内爆米花/环形/逗号状钙化+可皮质增生,内膜扇贝状改变+可有软组织肿块。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良性骨母细胞瘤11-30Y+脊柱(棘突、椎弓和横突)和长管骨(干骺端)+骨局限性膨胀性低密度区+骨皮质变薄甚至断裂+周围清楚的薄壳状钙化+肿瘤内斑点状或大片状钙化或骨化+一般无骨膜反应。

软骨母细胞瘤青少年10-20Y,四肢长管骨骨骺区,肱骨、股骨上端和胫骨近端好发,长骨骨骺端圆形、卵圆形骨质破坏,边缘不同程度硬化,其内常见斑点状、片状钙化。

非骨化性纤维瘤股骨远端后部近皮质病变(部位),伴扇形边缘及硬化边缘(形态)。

病变位于长骨干骺端骨干的内侧,距骺板3~4cm处,1~5cm 大小。

圆形或椭圆形、偏心性生长,与骨长轴一致,呈分叶状,骨皮质变薄,而髓侧边缘硬化,界限清晰。

肿瘤基底与髓腔边界处骨质轻微硬化,常呈肥皂泡沫状,可合并病理骨折。

内生软骨瘤爆米花样、环状、点状钙化灶+分叶状生长+伴发骨皮质内膜面扇贝样边缘;短状骨可无钙化。

骨巨细胞瘤20-40Y,生长板闭合后的,发生于骨关节端的缺少硬化边的溶骨性病灶,+皂泡征,+偏心性=最可能是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内分隔成因=瘤壁骨嵴+残留骨+结缔组织间隔钙化。

骨样骨瘤夜间加重的疼痛+服水杨酸(阿司匹林)缓解+低密密度瘤巢(中心可硬化)+周围反应性骨硬化。

脊柱骨髓瘤多椎体病变+弥漫性融骨性破坏+骨质疏松+附近早期不受累,晚期受累+椎体一般无后凸+软组织肿块少+实验室检查。

脊柱转移瘤原发病史+多椎体病变+浸润性改变+附件受累+软组织肿块+椎体后凸+相邻椎间隙、椎间盘一般无破坏。

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_陈亚玲

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_陈亚玲

收稿日期:2007-07-31作者简介:陈亚玲(1973-),女,河南省洛阳市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骨关节疾病影像诊断。

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陈亚玲,张 敏,郭会利,刘玉珂,郭树农(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影像中心,河南 洛阳 471002)摘要:目的 总结骨肉瘤的影像表现,探讨其影像特征。

方法 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骨肉瘤,所有病例均进行了X线检查,同时有25例进行CT 或M R 检查,8例进行M R 增强检查。

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学对照进行分析。

结果 股骨远端17例与胫骨近端8例为骨肉瘤好发部位。

其特征性影像表现为骨质破坏、肿瘤骨、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部分病例侵犯骺板及骨骺,甚至突破关节面或向关节对侧骨质跳跃转移。

M R T 1W I 增强检查表现为早期肿瘤组织边缘强化而中心充盈延迟。

CT 可显示筛孔征及细小的肿瘤骨。

结论 骨肉瘤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X 线是骨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CT 和M R 可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的影像学信息。

关键词:骨肉瘤;放射摄影术;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 738.7;R 814.42;R 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671(2008)03-0343-04Im aging Feat ures of O steosarcom aC HE N Ya -ling,Z HANG M in,GUO H ui -li ,L I U Yu -ke ,GUO Shu -nong(I mag ing C enter ,Luoyang Orthop e d ics H os p ital ,Luoyang,H e nan P rovince 471002,China )Abstrac t :Ob jec ti ve T o st udy the i m ag i ng character i stics of osteosa rco m a .M e thods 35pati ents w it h osteosarco m a proved patho log i ca lly w ere exam ined by rad i og raphy ,o f them 25cases w ere exa m i ned w ith CT scan or MR I ,and 8cases undergone contrast-enhancedM R I .T he i m ag i ng fea t ures o f osteo sarcom a w ere ana l y sed comparati ve l y w it h t hat o f pa t ho l ogy .Resu lts T he l esions l oca lized at d ista l pa rt of fe mur i n 17cases and prox i m a l part o f ti b i a i n 8cases ,t hat we re m ost locati on o f this tu m or .T he i m ag i ng cha racte ristics of osteosarcom a i nc l ud ed bone destruction ,neoplastic bone ,per i osteal reac ti on and soft-tissue m ass ,i n so m e cases ,ep i physea l plate and epiphysisw ere i nvo l ved ,e ven the j o i nt face and the opposite osseous of j o i n t(sk i p lesions).O n enhancedM R scann i ng,t he m arg i n o f tu m or w as enhanced i n early and the center of tu mo r w as delayed enhance m en t .CT cou l d show ed s i eve si gn and s m a ll neoplastic bone .Con clusi on O steosarcom a has cer ta i n i m ag i ng character i sti cs ;X -ray ex a m i nati on is t he first cho ice in d i agnosing osteo sarcom a ,CT and M R could prov ide m uch m ore com pre hensive i m ag i ng i nfo r m ati on for c li n ic .K ey word s :osteosarco m a ;rad i ography ;tomog raphy ,X -ray compu ted ;M R I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03 2006-04间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35例骨肉瘤,研究其X线、CT 及MRI 表现,并结合有关文献,以期进一步提高对骨肉瘤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的认识。

【干货】临床影像病例图-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

【干货】临床影像病例图-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

【干货】临床影像病例图-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影像诊断关键点:1、起源于软骨组织的恶性骨肿瘤;2、典型表现:大的溶骨性病变伴内皮质的扇形、环状弧形或爆米花钙化,老年人疼痛肿胀;3、继发性软骨肉瘤最常见,起源于软骨瘤或骨软骨瘤;4、多发性内生软骨瘤如Ollier病和Mafucci综合征的患者,都存在风险;5、基于单独的影像学发现,低级别肿瘤通常不能与软骨瘤区分;6、高级别肿瘤可能表现为侵袭性不明确的病变,并延伸到软组织中。

在平片上,与软骨瘤的鉴别诊断可能很困难。

如果存在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可以考虑软骨肉瘤而不是软骨瘤:1、老年患者2、长骨位置3、尺寸 > 5 cm4、骨扫描摄取5、MRI上骨内膜扇形病变6、皮质受累7、动态对比增强系列的早期增强这3个案例的平片鉴别诊断均是内生软骨瘤。

额外的MR成像和骨显像可或多或少地有助于诊断软骨肉瘤。

一个巨大的颅底软骨肉瘤软骨肉瘤延伸到鼻腔、鼻旁腔和眼眶。

CT显示了肿瘤产生的不规则钙化。

Gd后的T1加权图像显示典型的间隔和结节增强。

胫骨近端骨干的软骨肉瘤肿瘤通过近端部分的细微钙化识别。

远端边界没有明确定义。

注意内侧的骨内膜扇形,这是软骨肉瘤的标志。

MR更好地定义了病变的扩展,还显示了骨内膜扇形。

胫骨近端部分钙化的软骨样肿瘤基于成像结果,不能区分软骨瘤或低级别的软骨肉瘤。

在冠状T1加权MR上,可以看到典型的软骨形态。

没有骨内膜扇形的证据,继续骨扫描和动态MR。

低度软骨肉瘤:骨显像(左)和快速动态对比增强MR(右)同一患者的骨显像病灶中的摄取增加,这种增加的软骨样肿瘤摄取有利于诊断低度(I级)软骨肉瘤。

具有减影的快速动态对比增强MR图像显示早期和渐进增强,这也有利于I级软骨肉瘤的诊断。

胫骨近端骨干中有钙化病变在矢状T1加权CE图像上。

具有低SI的钙化存在于近端部分中。

在MR上,乍看之下病变远远超过平片上的怀疑。

在第二次检查时,您会注意到放射线图像上肿瘤的细微内膜扇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肉瘤的比较影像学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在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骨肉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

结果12例行X线平片检查患者中有1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膜反应,其中5例可见Codman三角。

8例行CT检查患者均发现软组织肿胀或肿块形成,软组织内见弧线样钙化、骨化影。

6例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患者中均可见信号各异的骨质破坏,T1WI病变区骨松质内呈低、等混杂信号,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高信号都有。

结论综合运用影像学检查手段并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利于早期诊断,X线平片加MRI检查应该是“黄金搭档”。

关键词骨肉瘤;影像学;价值
骨肉瘤又称成骨肉瘤,是一种恶性骨肿瘤,绝大部分为原发,也可以继发于骨纤维结构不良、畸形性骨炎、受射线辐射的骨、成骨不全等,绝大部分为单发灶。

病变好发于青少年,恶性度高,发展快。

多见于四肢长骨,病变起源于未分化的骨的间叶组织,肿瘤组织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它可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也能形成纤维组织和软组织,这就是影像表现上肿瘤内可同时出现骨、软骨、纤维组织的病理学基础。

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对骨肉瘤的影像学的认识。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2016年诊治的12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穿刺活检或随访证实。

本研究中患者皆为原发、单发病灶,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6~62岁,平均年龄23.6岁;病程2周~6个月。

患者多以疼痛或软组织肿胀来院就诊。

1. 2 方法12例患者行X线检查,8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12例患者均行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查。

CT检查常规行5 mm薄层扫描后分别用骨窗和软组织窗重建图像,并行多平面重组图像进行观察。

MRI检查常规行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扫描、加做抑脂序列,多采用5 mm层厚及间隔,必要时行增强扫描。

2 结果
2. 1 X线平片表现12例患者中1例仅表现为软组织肿胀,肌间隙模糊,1例仅见少许骨膜反应及相邻部位的软组织肿胀,1例为成骨型骨肉瘤,见有不规则形致密影,伴放射樣骨膜反应,2例为溶骨型骨肉瘤,见不规则形骨密度减低区,境界不清,7例为混合型骨肉瘤,以骨质不破坏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瘤骨形成,有棉絮状,象牙质样、针样。

12例中有1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膜反应,其中5例可见Codman
三角。

2. 2 CT表现8例行CT检查患者均发现软组织肿胀或肿块形成,软组织内见弧线样钙化、骨化影。

6例发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有成骨改变,也有溶骨改变,以成骨与溶骨同时存在为主,病变区骨密度混杂,有1例早期仅表现为骨松质区小梁结构模糊、消失;7例发现各式各样的骨膜反应,有葱皮样、放射状、针状、单层状,仅5例可见Codman三角。

2. 3 MRI表现6例行MRI检查患者中均可见信号各异的骨质破坏,T1WI 病变区骨松质内呈低、等混杂信号,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高信号都有。

肿瘤骨在T1WI、T2WI上呈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有5例见到肿瘤骨。

发现2例葱皮样骨膜反应。

6例患者,软组织肿块和肿胀显示较好,在肌间隙成肌束间可见片状、条状长T1长T2水肿信号影,境界模糊不清。

3 讨论
骨肉瘤的影像学基本表现可以归纳以下几个部分:①肿瘤骨:可以见棉絮状瘤骨,是分化较好的骨肉瘤早期表现,常出现在干骺端松质骨内,密度不太高,边缘不清;可见象牙质样瘤骨,瘤骨致密如象牙样,无法分辨骨结构,病变晚期瘤骨可侵犯整个干骺端;针状瘤骨,病变后期在骨皮质外软组织肿块内可见放射状或须状肿瘤新生骨,粗细不均,向肿瘤中心集中或垂直于骨皮质。

②骨质破坏:早期主要表现为松质骨区虫噬状或小片状骨质稀疏区,境界不清,边缘不光整;病变进展快,融合成大片破坏区,边缘模糊,周围无明显硬化,病变可累及整个干骺端,破坏骨皮质,骨皮质破坏呈筛孔状、中断或缺损。

③骨膜反应:肿瘤的成骨或破骨活动会引起相邻的骨膜反应性增生,最常见的骨膜反应类型为葱皮样或垂直针样,常可见Codman三角。

④软组织肿胀或肿块:病变早期就可有软组织肿胀表现,瘤骨突破骨皮质后在软组织内可形成肿块,肿块与周围软组织界限不清,软组织肿块内可见瘤骨的钙化或骨化[1-5]。

3. 1 X线平片在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X线检查简单易行,费用相对较低,目前仍然是骨骼系统病变诊查的首选方法,其空间分辨率高,能较全面、直观显示病变的范围、肿瘤骨、Codman三角等[6],但不少骨关节病变X线表现晚于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早期病变易漏诊,故X线检查结果阴性,若临床症状持续存在,特别是青少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疼痛,短期复查或做CT、MRI检查尤为必要,本组有
1例患者,X线平片仅见软组织肿胀,但MRI检查骨松质内发现大片异常信号区,随访证实为骨肉瘤。

3. 2 CT在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CT密度分辨率较高,对于骨质破坏的敏感性更高[7],可见松质骨小梁中断破坏,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或缺损,对软组织内的钙化或骨化显示较好,优于X线和MRI;对肿瘤骨的显示信息更丰富,CT可观察到病变早期的一些细节变化,但特异性不高;CT空间分辨率不及X线,在骨膜反应的全貌上显示不及X线。

3. 3 MRI在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MRI组织分辨率高,可以多序列、多参数、多方位成像,能较清晰显示软组织肿胀或肿块的毗邻、界限等[8-10],特别是与周围血管、神经等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

MRI对骨松质的改变极为敏感,可清晰显示骨松质的破坏范围及骺板受侵情况,这方面明显优于X线和CT[9]。

文献报道[10,11],MRI增强扫描可更清楚显示病变,根据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可以对不典型或早期骨肉瘤进行定性诊断。

骨肉瘤发病率不高,但病变进展快,致残致死率较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极为重要。

病变中晚期诊断不困难,强化对不典型的和早期骨肉瘤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正确率是关键,综合运用影像学检查手段并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利于早期诊断。

当然,鉴于病情的严重性和目前的医疗环境,作早期定性诊断时要慎重,要与不典型的骨髓炎、恶性骨巨细胞瘤等疾病鉴别。

检查方法选择上,以X线作为首选或筛查,CT、MRI作为补充,个人以为X线平片加MRI检查应该是“黄金搭档”。

同时要牢记,限于影像检查的局限性,任何影像检查的阴性结果,不能排除疾病的存在。

参考文献
[1] 曹来宾,徐爱德,徐德永. 实用骨关节影像诊断学.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43-348.
[2] 曹来宾,刘吉华. 骨肉瘤影像学诊断(一). 放射学实践,2001,16(3):193-195.
[3] 曹来宾,刘吉华. 骨肉瘤影像学诊断(二). 放射学实践,2001,16(4):272-274.
[4] 徐爱德,徐文坚,刘吉华. 骨关节cT和MR工诊断学.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93-207.
[5] 梁碧玲. 骨与关节疾病影像诊断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33-447.
[6] 白荣杰,程晓光,顾翔,等. 64层CT 后处理在长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8,19(2):110-113.
[7] 白荣杰,程晓光,顾翔,等.不典型骨髓炎的X线、CT和MR影像比较分析.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8,19(7):488-492.
[8] 赵国库,赵绘萍,刘安,等. MRI评价骨肉瘤的初步研究.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2):1893-1895,1903.
[9] 李海嘯,胡永成,王林森. MRI评价肢体骨肉瘤浸润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中华骨科杂志,2007,27(5):381-383.
[10] 颜广林,曹刚,苗重昌,等. MRI在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河北医学,2007,13(11):1273-1275.
[11] 马婉玲,徐俊卿,葛雅丽,等. 骨肉瘤的MRI及DWI表现.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 24(4):516-518,5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