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心理学的21点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与心理学的21点区别
首先, 心理学与社会工作的问题属性与学科归属, 这是观察理解二者本质区别的基础。总体来说, 心理学诞生以来, 是一门以研究人类精神心理和人格发展规律为主的学科, 属于人文社会科学重要学科和研究议题, 学科视角、学科体系和学科研究领域清晰明确。从本质上说, 社会工作是种社会服务体系、社会政策框架和社会福利制度, 而非一门“学科”。这恰恰解释了社会工作的跨学科、跨领域的属性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实质, 范围更大, 内容更多。
其次, 心理学与社会工作的诞生时代、二者所处历史时期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迥然不同。人类社会心理现象与心理活动是文明社会的历史产物与伴生物, 有人就有精神心理活动。严格来说,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服务活动与体系是工业化、城镇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历史性产物, 运用社会服务满足社会需要, 解决社会问题, 集中体现现代社会服务体系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第三, 心理学与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价值理念、价值目标和社会价值追求截然不同。总体来说, 心理学的价值基础是个人主义, 核心价值理念是自我与自我发展, 主要价值目标是精神健康和人格完善, 追求的社会价值是个人责任与自我完善, 个人和自我是行为主体。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是集体主义与社会利他主义思想, 核心价值理念是社会平等、社会公平与社会发展, 主要价值目标是社会结构功能协调均衡与社会福利,社会价值追求是社会福祉。
第四, 心理学与社会工作的理论渊源、理论基础、理论主张、理论假设和理论视角不同。心理学的理论渊源是哲学、宗教、社会学与心理学,理论基础是个人的精神心理健康理论, 理论主张是个人与自我精神心理健康, 理论视角是个人与环境、应激源与心理健康关系等。生物医学思维和治疗模式盛行, 如神经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社会工作的理论渊源丰富多彩, 除心理学理论渊源之外, 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与社会环境等学科理论渊源, 都为专业社会服务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理论营养。
第五, 心理学与社会工作的服务性质截然不同, 深刻反映二者根本属性与本质差异之处。一般来说, 各式各样心理学的服务性质是“商业”服务性质, 心理咨询服务收费是最典型例证, 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各式各样心理学服务本质和性质不是公共服务、社会服务与福利服务。与此相反,各式各样社会工作服务性质是“去商业化”社会福利服务, 通常是“免费”服务, 深层次原因是各式各样社会工作服务本质和性质是志愿、慈善、公益、福利和社会服务。
第六, 心理学与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政策目标明显不同, 凸显二种服务社会目标的差异。心理学服务的目标主要局限于个人精神心理健康与自我人格完善, 社会政策目标色彩淡薄, 社会工作服务目标主要是人群福利与社会公平, 社会团结与社会福利等社会政策目标清晰。简言之, 心理学服务目标个人和利己服务色彩浓厚, 社会工作服务的社会政策目标明确。
第七, 心理学与社会工作服务的适用范围与适用领域明显不同, 凸显二者的本质区别。一般来说, 心理学服务主要适用于患有神经疾病、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和精神障碍的个人, 尤其是重大灾害事故、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医疗救援和有工作生活压力的个人与群体。社会工作服务的适用范围远比心理学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多样, 国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心理领域,尤其是群体和社会各界都迫切需要社会服务, 例如社区、家庭和个人服务。
第八, 心理学与社会工作服务针对的社会问题性质、社会问题类型和社会需要有所不同。一般来说, 心理学针对的问题性质是个人精神心理障碍, 主要问题类型是个人和群体需要, 社会工作服务针对的问题性质是社会问题与社会需要,社会问题主要类型是社会公共需要。简言之, 心理学针对的问题是“个人麻烦”, 社会工作针对的问题主要是“公共政策议题”。
第九, 心理学与社会工作服务针对问题的主要成因和基本类型截然不同, 反映二者差异。心理学服务的问题主要是精神心理障碍问题与行为障碍, 精神心理障碍问题的主要成因是社会环境、压力、紧张、各式各样应激源和个人社会适应能力较低所致, 社会服务匮乏是“原因的原因”。社会服务针对的社会问题主要是弱势群体、劣势群体和所有有需要人群的需要满足, 社会服务匮乏只是社会问题的成因之一, 涉及制度框架设计、政策模式和弱势群体能力等结构性成因。
第十, 心理学与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服务对象范围、类型明显不同, 反映二者本质差异。一般来说, 心理学服务对象和服务主体通常是个人,有时侯是群体, 个人是服务基本单元。与此相反,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范围广泛多样, 社会服务对象主要是各式各样的社会群体, 社会服务对象既包括有需要的个人与家庭, 又包括弱势群体、劣势群体和所有公民群体。
第十一, 心理学与社会工作的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明显不同, 典型反映二者的本质差异。一般来说, 心理学服务局限于心理测量、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救援和心理关怀, 服务范围局限在精神心理健康范围, 服务内容局限于精神心理障碍与行为障碍领域。与此相反,社会工作服务范围广泛, 服务内容丰富多彩, 除提供简单的心理咨询治疗服务外, 更主要是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政治权利、经济援助、收入保障、社会支持、社会福利服务, 社会服务内容涵盖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等所有领域。
第十二, 心理学与社会工作的服务过程与干预程序明显不同, 典型反映二者的本质区别。一般来说, 心理学服务的过程通常较短, 主要由心理测量、诊断、干预、治疗四大阶段组成, 服务过程与程序个人化、技术化、医学化、量表化和程序化色彩浓厚, 服务过程无足轻重。与此相反,社会工作服务过程漫长而复杂, 主要由社会议题、政策调研、需要界定、方案论证、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服务提供、服务管理、服务评估和服务影响等多个社会过程组成, 公共政策、社会政策过程与阶段明显, 凸显社会服务的政治性、社会性、复杂性和系
统性。
第十三, 心理学与社会工作服务在整个社会服务体系中所处的层次结构不同, 层次分明。一般来说, 人类的精神心理需要与障碍在人类需要结构层次中是处于最高层次。总体来说, 人类疾病结构与问题至少分为亚健康、生理疾病、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和精神障碍五层次。与此相反,社会服务回应和解决的社会问题主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 例如衣食住行用和身体健康需要, 这些需要是确保人类社会生活秩序与社会正常运转必须满足的基本需要, 也是现代社会服务体系与社会基础结构体系中最基础、最基本、最主要和最关键的组成部分。简言之, 精神心理服务是社会服务体系中最高层次服务, 社会工作是最基础和最重要部分。
第十四, 心理学与社会工作的服务机构性质、目标、类型、服务提供的主体明显不同。一般来说, 心理学服务机构主体是独立运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援助等心理服务机构, 心理学服务机构的性质不一定是去商品化的福利或公共服务机构, 如诊所或心理咨询电话。同时,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性质一定是“免费或非牟利”的社会福利服务或公共服务机构, 公共服务、社会服务与福利服务机构的目标是社会目标, 服务提供主体是福利性服务机构。简言之, 心理学服务机构主体只是服务机构中次要的一类, 社会工作服务主体是福利机构。
第十五, 心理学与社会工作的服务方式、服务方法和服务技巧明显不同, 凸显二者差异。一般来说, 心理学服务方式是坐等病人上门求医问药、释疑解惑, 生物医学的治疗模式盛行, 心理测量、心理诊断、心理干预、心理治疗既是服务方式、服务方法, 又是心理服务内容, 服务方式方法与服务内容高度整合统一, 个人特异性、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技巧要求高。与此相反, 社会工作服务方式是积极主动接触有需要的个人、家庭与人群, 帮助有困难人群, 社会服务方式方法多种多样, 个案、小组、团体、社区工作, 微观工作与宏观工作方法并存, 服务方式方法与服务内容截然分开, 意识提升、组织动员、政策倡导、理论研究等方法重要。
第十六, 心理学与社会工作服务提供的人员构成、专业技术领域和专业特征明显不同。一般来说, 心理学服务人员通常是由接受心理学或医学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员组成, 专业技术领域主要侧重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与心理援助等精神心理服务, 心理学与精神病学色彩浓厚。同时, 社会工作服务专业人员队伍构成多样, 心理学与医护人员是多学科团队的部分, 社会工作者是社会服务专业队伍的主体, 社会工作者专业技术领域非常广泛, 覆盖社会生活与社会需要的所有领域,慈善公益、社会利他、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和“福利”服务色彩浓厚。
第十七, 心理学与社会工作服务的资金性质、资金来源、费用构成和付费主体有所不同。一般来说, 心理学服务的资金性质多样, 既有政府提供的财政资金, 又有病人个人交纳的费用, 资金来源通常是个人现金结算, 心理治疗费用能纳入医疗保险体系报销的局限于少数国家。与此相反,社会工作服务的资金性质主体是公共财政、社会公共福利财政与社会救助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