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高考试题集)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编 近代中国文明 第1讲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5)(A卷)(含解析)
专题4 近代中国文明第1讲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1840—1895年)(A卷)(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2015·四川省成都市三诊·5)1839年林则俆在广州敦促洋人谨守合法贸易,主动上缴鸦片。
在遭到外国商人拒绝后,他宣布全面断绝对外通商,封锁烟馆,直至外国人答应交出鸦片。
林则徐采取这种“先礼后兵”的策略主要是为了()A.树立平等交往的形象B.扩大对外贸易的需要C.达到禁绝鸦片的目的D.应对敌强我弱的态势2. (2015·山东省德州市4月二模·16)“但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
”这段话中的“战争”是指()A. 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3.(2015·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4月过程性检测·17)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
“他们”应是指()A.抵抗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4.(2015·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学情调研二·5)朱维铮在《重读近代史》中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直到民国,苏南农村说到‘长毛’,仍然鲜有好话。
”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5.(2015·北京市东城区5月综合练习二·16)以下史实中,反映自然经济瓦解的是()①1905年昆山县农户中佃农的比例为57. 4%,1924年增加到77. 6%②20世纪初山东省棉花大部分供应济南、青岛及外地纱厂,部分出口国外③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大布〔粗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④19世纪末受印度和日本的冲击,中国失去了长期以来的世界最大茶叶生丝出口国地位A. 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6.(2015·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4月过程性检测·18)下表是19世纪70—90年代清政府投资的基本状况,这些投资()A.是清政府“求富”的重要途径 B.遏止了列强的经济侵略C.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春天7.(2015·山东省临沂市模拟二·16)京师同文馆开办之际,前门大街却贴出了对联:“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201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精典例题+详细解析 第4讲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两次鸦片战争后
【冲击高考】201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精典例题+详细解析第4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某某高三质检)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
下图空白a、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A.开埠通商入超B.开埠通商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C.鸦片走私自然经济解体D.鸦片走私出超解析:选D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背景。
长期以来,中国的茶、丝、瓷器等货物广受欧洲各国欢迎,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为扭转逆差,英国一些唯利是图的商人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
因此a应该是鸦片走私,d应该是出超。
图表没有涉及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信息,故排除A、B两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排除C项。
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③近代中国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选A 回答本题突破点是“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1840年这场战争即鸦片战争。
联系各选项,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中国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本题选A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外商企业影响、洋务运动诱导,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排除含④的选项。
3.(2012·某某模拟)《某某条约》规定:“清朝政府开放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这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A.向中国倾销鸦片,扭转贸易逆差B.向中国输出资本,开矿设厂C.掠夺中国原料,打开中国的市场D.把中国变成英国附属殖民地解析:选C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英国意图打开中国市场,输出商品、掠夺原料。
2011-2016年高考真题汇编 鸦片战争
历年高考真题汇编(2011-2016年)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一、鸦片战争1.(2011·福建文综·18)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2.(2012年北京文综历史,1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3.(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
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4.(2013年浙江高考17题)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5.(2013年北京高考17题)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
其中一项权益是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6.(2013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74题)近代诗人褚维垲在诗中说:“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
黄金押题07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高考历史黄金押题Word版含解析
【高考考纲】【真题感悟】例1.(2018·天津卷)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
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
良歹分明,情甘帖服。
”这表明当时()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解析】结合题中信息可知清政府对于外来贸易立场分明,既反对走私鸦片,又坚持正当的贸易,与此相符的是A项,正确。
B项中的“各国政府”言过其实,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并未涉及治外法权,D项排除。
【答案】A【名师点睛】运用多元史观辩证地分析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的影响(1)革命史观: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主权遭到严重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造成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落后,因此中国只有通过武力革命的方式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才能获得独立发展。
同时客观上促进了先进中国人的觉醒和民族意识的增强。
(2)文明史观:列强侵略在客观上使中国接触到西方的先进文明和生产方式,刺激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促使中国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
(3)整体史观: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中国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4)社会史观:随着列强的侵华,西方的社会习俗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习俗的近代化。
【变式探究】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外交。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9两次鸦片战争和列强的侵略 含答案解析
考点9两次鸦片战争和列强的侵略一、选择题1.客邮是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在中国私设的邮政机构。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以备发生争议时可引用外交文书由专差递送的国际惯例。
后来,清政府在《天津条约》中被迫应允客邮的存在。
客邮地位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清朝的外交与国际接轨B.西方侵略中国方式的巨变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近代中国邮政体系的确立,可知鸦片战争后客邮在中国经历了从私设到代办再到官方应允的地位,说明英国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故选C项;客邮属于邮政机构,而清朝的外交主要体现在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上,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前西方国家侵华方式以武力侵略和商品输出为主,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隶属于英国的客邮在中国地位的变化,而非中国邮政体系的确立,排除D项。
2.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大清国大臣与大合众国大臣公文往来,应照平行之礼,用‘照会’字样。
领事等官与中国地方官公文往来,亦用‘照会’字样。
”这一规定()A.扩大了美国在华的领事裁判权B.表明中美两国开始平等外交往来C.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D.反映出中国被迫接受近代外交规则,该国领事具有的按照本国法律,予以审判、定罪的权力,题干材料没有涉及领事裁判权,故A项错误;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美两国平等外交往来不会实现,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只是说明清政府按照近代外交规则和美国进行交往,这并没有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而题干信息说明清政府被迫接受了近代外交规则,故D项正确。
3.在1830年以前,中国人在对外贸易上经常是出超,白银不断地从印度、英国和美国向中国输出。
可是从1833年,特别是1840年以来,由中国向印度输出的白银,几乎使清朝的银源有枯竭的危险。
这主要反映了()A.鸦片输入危害巨大B.传统的手工业衰落C.列强侵华打开大门D.闭关自守政策破产,可知自1833年以来至鸦片战争后,西方鸦片大量输入致使白银流出中国,反映了鸦片输入危害巨大,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不能反映传统手工业衰落,排除B项;1833年列强并未打开中国大门,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并未强调闭关自守政策的破产,排除D项。
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高考试题集)
39.(25分)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刘锡鸿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刘光禄遗稿》郭嵩焘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伦敦与巴黎日记》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
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4分)(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
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
(10分)39.(25分)(1)中体西用。
(2分)“师夷长技以制夷”。
(2分)(2)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做法;(5分)郭嵩焘认为西方技术是“末”;西方政教是“本”;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增强;反对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技,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制度。
(5分)2013年四川文综4.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2013天津文综5.“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7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专题7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一、选择题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陷后,两江总督何桂清恐战火北延,主动派下属去与英、法等国领事联络,宣布:“粤事应归粤办。
上海华夷并无嫌隙,应当照常贸易。
”咸丰帝在给何桂清的上谕中也认为“上海华夷既无嫌隙,自应照旧通商”。
这说明当时( ) A.中央集权削弱B.地方官员主动适应国际外交C.地方自主性增强D.满清政府缺乏现代国家观念2.李鸿章在《论试办轮船招商》中说:“目下既无官造商船在内,自无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对该段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此萌发B.纯封建官办工业发展日盛C.洋务企业创办方式有所变化D.民用工业将取代军事工业3.美国内战导致棉花价格高昂,受此影响,浙江棉花价格突然大涨,从每包九元涨至二十八元,这使种植者受到极大的震撼,纷纷放弃了其他作物的种植。
上述现象最能说明( ) A.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C.农耕经济的主导地位发生动摇D.家庭棉纺织业发展迅速4.“民族”一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用于表达宗族和夷夏之辩,然而作为与英文单词nation的对应概念,大规模、高频率出现是在1895年之后,从日文汉字借用而来。
这一变化( C )A.源于日本发动甲午侵华战争 B.表明宗法血缘观念的淡化C.反映出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D.顺应了当时革命潮流的兴起5.1906年,孙中山提出了“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五权分立’”。
孙中山称之为“破天荒的政体”。
这里的五权除了西方的三权以外,新增了考试权和监察权。
孙中山的“新主义”( )A.受制于中国现状而未能付诸实践B.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体现了中西政治文明成果的融合D.旨在弥补西方政党制度的弊端6.1906年当时政府规定的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1912年政府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考向归纳(含解析)
【高考解码】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考向归纳(含解析)【典例】 (2014年山东文综,17)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
它反映出 ( )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解题思路:材料的关键信息是“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这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已经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了,海外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江浙地区丝织业的发展,D项正确。
19世纪60年代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工业的发展,也没有说明中国对外贸易情况,排除B、C两项。
答案为D。
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1)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中国步入近代历史。
(2)社会政治:导致晚清政局的变化,出现洋务派。
(3)社会经济:开始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的兴办,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阶级关系: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无产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先后产生。
(5)社会思想:“闭目塞听”局面有所改变,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芽,产生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6)对外关系: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外联系加强,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
(7)社会生活: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主干知识的考查——洋务运动【典例】 (2014年北京文综,37,节选)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
[精品]新高三历史通用版二轮复习第1部分近代篇第7讲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及答案
第7讲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1840~1894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列强的侵略(1)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联合发动。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
2.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1)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2)《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强自然经济的主张,却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
(3)《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未能真正实行。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破产,农产品日趋商品,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洋务运动(1)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为挽救统治危机,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
(2)内容①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如江南制造总局等。
②19世纪70年代,打出‚求富‛的旗号,采用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形式,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
(3)意义: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开始了中国工业进程。
(4)终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原因①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企业的诱导。
(3)意义:这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生产方式,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先后出现,成为中国新的阶级力量,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高三历史两次鸦片战争试题
高三历史两次鸦片战争试题1.有学者认为,“近代条约制度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价还价的概念引入中国……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近代条约制度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B.近代条约制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C.近代条约制度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近代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具有平等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近代西方列强侵华条约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
依据材料可知该学者从积极方面评价近代条约。
认为近代条约制度有利于促进中国法制化、税收制度更公平、透明。
故选B项。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条约制度。
2.(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王朝虽然开创了“康乾盛世”,但那只是落日的余辉,很快就暗淡下去。
反观西方各国,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实力迅速增强。
它们对内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对外推行扩张政策。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摘自人教版必修一材料二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材料三 Revolution者,若转轮然,从根柢处掀翻之,而别造一新世界。
(注:“革”字有变革、更改之意)——梁启超《释革》(1903年)⑴材料一和材料二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的转折点。
1.10鸦片战争高考试题
鸦片战争高考试题一、选择题1.(2018年天津卷历史5)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
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
良歹分明,情甘帖服。
”这表明当时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答案】A2.1842年6月,道光帝在《著福建浙江广东各督抚制造战船事上谕》中指出:中英交战中“为陆守之计,迄无成效”,若“能制造大号战船,度其力量堪与逆夷外洋接仗,上之足歼丑类,次亦不失为尾追牵制之计”。
这反映出清廷A.天朝观念受到冲击B.萌发近代海权意识C.意识到军事的落后D.调整传统御敌策略【答案】D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䜣提出“外教信睦”的方针,曾国藩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约,此后清廷“无一事无一时不守条约”。
这反映了清廷A.天朝体系开始崩溃B.半殖民地化的完成C.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D.谙熟国际外交规则【答案】C4.《广州租界史大事记》载:1859年,广州沙面租界是英、法两国人自行花钱从珠江河水中填土而新造的,共花费32.5万墨西哥元。
其中,英方出资4/5,法方出资1/5。
这些填造的土地,须按亩向清政府交纳地租,每年每亩1500钱。
据此推知,该租界A.并未侵犯清朝领土主权B.由中国主动出租给英国C.成为列强最早侵华据点D.土地所有权仍属清政府【答案】D5.《伦敦新闻画报》报道说:英国远征军逼近大运河所带来的危险,被认为会促使大清皇帝做出个公平合理的安排。
俄国正忙于唆使中国反对大英帝国的正当要求,美国和法国派出了他们的战舰来观察我们跟这个不寻常的国家之间的战争。
这里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6.有学者认为:开放厦门等更多的通商口岸、废除行商制度、改革关税税制和税率、在中国沿海占领岛屿、在华实施治外法权、废止对外人一系列管理措施等,不仅是英人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权益,更是1830年以来在华西方人反复论证、一再要求的目标。
【高考解码】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限时训练(含解析)
【高考解码】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限时训练(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4济南月考)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这一认识的局限是 ( ) A.表达了英国的贸易诉求B.掩盖了英国的侵略本质C.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问题D.从全球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解析:B 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从材料信息看,费正清认为,这场战争是由于“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造成的,即把战争发生的原因归结于清政府不愿意与英国进行平等的商贸往来,这从根本上掩盖了英国的侵略本质,故B项正确。
A、C、D三项都没有从战争的本质角度分析,排除。
2.(2014北京模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美收中国入口之米税,每包二角二分,每年五十万包计,税银已百余万两;而美之麦粉入中国,竟不纳税。
……丝绸(输美)美收百分之五十,美之绸布入中国仍纳百分之五,两相比较已少收十之九。
”美国获得如此权益是通过( ) A.领事裁判权 B.允许外国在华设厂C.开放通商口岸 D.协定关税解析:D 由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向美国出口货物需缴纳高额关税,而美国向中国出口商品却仅需缴纳极少关税甚至免税,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是通过《南京条约》之“协定关税”条款获得这一侵略权益的,故D项正确;领事裁判权是指洋人在中国犯罪按照其本国法律判决,故A项错误;允许外国在华设厂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的,故B项错误;开放通商口岸显然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
3.(2014年重庆文综,6)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
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千年变局,两次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的变化(二)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千年变局,两次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的变化(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新思潮的萌发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2、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3、“师夷长技”复习建议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是用来衡量中国近代历史的尺子。
在复习中,要用好这些尺子,能够从不同视角认识历史,以促进思维的全面发展。
如把“开眼看世界”放在近代思想发展历程中,不仅可以看到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新文化者在器物、制度、文化观念的变化,而且可以发现近代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演进。
知识清单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起止时间1840.6~1842.81856~1860时代背景英国进行①;清朝闭关锁国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至②等国参与国家英国英、法目的打开中国③④在华权益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⑤》、《黄埔条约》中国战败,被迫签订《⑥》、《⑦》和《望厦条约》等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近代⑧发生变动;中国人⑨发生变化,影响开始学习⑩、寻求变革参考答案:1、①工业革命,②法、美,③市场,④扩大,⑤南京条约,⑥天津条约,⑦北京条约,⑧经济结构,⑨思想,⑩西方。
考点聚焦考点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背景19世纪50年代,英法等国为扩大在华权益,提出修订条约要求,遭到拒绝。
(二)战争过程①1856年,英法联军挑起战争。
②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③1860年,联军再占天津,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咸丰帝出逃,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战争结束。
(三)列强所获利益1.《天津条约》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③赔偿英法巨额白银;④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⑤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2.《北京条约》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高三历史两次鸦片战争试题
高三历史两次鸦片战争试题1.中国近代史上,国门洞开。
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A.鸦片战争之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现所学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较低。
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之后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一处为通商口岸;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辛丑条约》并没有开放通商口岸要求,故A项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选A,B C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2.下列不平等条约组合中,搭配有误的是()A.增开天津为商埠——《天津条约》B.割香港岛给英国——《南京条约》C.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北京条约》D.允许投资设厂——《马关条约》【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基础知识的准确再认再现能力,比较简单。
根据所学知识,增开天津为商埠是《北京条约》的内容。
所以答案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
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历史考点整理之两次鸦片战争题目及答案解析
两次鸦片战争1.(2023年全国乙卷)19世纪70年代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
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销售数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这()A.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C.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D.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
据材料可知,由于中国产茶,中国出口的茶叶价格高低影响伦敦市场茶叶价格高低,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价格和销量深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特别是印度和日本茶叶进入市场,使中国茶叶面对的竞争对手增多,客观上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茶叶出口的价格和销售数量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表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中国茶叶出口的数值在材料中无法得知,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中国茶叶出口的销量“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但没有涉及其他出口商品的数量,也没有涉及中国进口商品的总数量,不能反映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状况是否改变,且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状况并非改变,排除B项;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形成世界范围内的有机整体,此时期不是促成世界经济一体化,排除C 项。
故选D项。
2.(2023年北京卷)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
对于上述观点,认识正确的是()①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②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③没有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④意在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是偶然事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
课标版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七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含答案)
专题能力训练7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一、选择题1.“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
故特明宣定例。
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严格区分鸦片走私与中英正当贸易B.依法剥夺洋商在华贸易与居住权C.清政府对他国具有立法权、执法权D.清帝国国力强大,成为世界霸主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美收中国入口米税,每包二角二分,每年五十万包,计税银已百余万两。
而美之麦粉入中国口者,竟不纳税。
……丝绸(输美)美收百之五十,美之绸布入中国,仍纳百之五。
两相比较,已少收十之九”。
美国获得如此权益是通过( )A.领事裁判权B.允许外国在华设厂C.开放通商口岸D.协定关税3.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后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也。
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这表明他( )A.认为维护统治依赖军事剿匪B.强调提高军备即可打败外敌C.未能找出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D.传统夷狄观念没有丝毫改变4.“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天国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
”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 )A.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B.承担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C.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5.有史学家在评价某一事件时说:“……那个时代,他们只具有极大的‘改朝’的机运,而无‘换制’的机运。
”你认为该史学家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义和团运动6.李鸿章在《论试办轮船招商》中说:“目下既无官造商船在内,自无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对该段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此萌发B.纯封建官办工业发展日盛C.洋务企业创办方式有所变化D.民用工业将取代军事工业7.上海《川沙县志》记载晚清:“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两次鸦片战争(含答案)
两次鸦片战争课程标准 1.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认识地主阶级仁人志士开眼看世界的表现及其意义。
考情分析1.频率题型:该部分是近年高考低频考点,以选择题为主;浙江整体感知卷命题较为频繁,北京卷和湖北卷也有涉及2.情境设计:利用新情境材料,考查对鸦片战争的认识,如(2023·北京卷,6)对鸦片战争的认识;(2023·湖北卷,6)鸦片战争对清朝法律体系的影响;(2023·湖南卷,6)近代对外交往;考查鸦片战争后的对外贸易,如(2022·全国甲卷,28)上海进出口货值;或者利用数据、图表、文字资料,考查近代其他的经济文化现象,如(2023·1月浙江选考,19)鸦片战争后上海的变迁3.核心考向:鸦片战争的影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眼看世界等知识点一鸦片战争原因根本原因①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等国相继开展工业革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②清朝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推行闭关自守政策直接原因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英国借端发动侵略战争过程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扩大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结束1842年8月,英军入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求和,战争结束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约《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美国、法国于1844年迫使清政府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影响①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②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图解·关键知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2.阐释·核心概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半殖民地”是指在形式上是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攻破重难点:专题五 清末民初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试题)(中国史)
专题五清末民初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1.鸦片战争前,英商代表在英国议院听证会上抱怨“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需要因通商限于广州一口而受到限制”,呼吁用武力来解决问题;1841年9月,英国外交大臣阿伯丁甚至提出放弃“占领”中国领土,而全力谋求“通过一项允许对中国东部沿海四、五个主要城市进行贸易的条约”。
材料说明当时( )A.英国对发动战争摇摆不定B.工业革命提升英国商品竞争力C.清朝锁国政策已名存实亡D.商品输出成为英国的迫切需求2.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时,《海国沿革图》各图均有古今地名对照,排序上先世界后中国;《地球正背面图》和世界各大洲分国地图排序上,先是东西两个半球图,然后是各大洲图,最后是各分国。
这说明魏源( )A.意在“师夷长技”B.突破了传统世界观念C.最早开眼看世界D.世界地理知识的丰富3.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对在中国的西洋人如何管理并没有想好,清政府能想到的简单办法就是古代中国的“羁縻政策”和“以夷制夷”,让洋人自己管理自己,总比让中国人管理更省心,这样清政府就轻易认可了“领事裁判权”。
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传统治理模式影响近代外交B.统治阶层腐朽导致丧权辱国C.主权意识淡薄造成利益受损D.天朝上国观念误判民族危机4.据研究,开平煤矿面值100两的股票在1881年底投产时已涨至150两左右,上海电报局100两面额的股票在1882年突破了200两大关,上海机器织布局的股票价格也溢出原价的15%左右。
这表明当时( )A.经营形式创新推动民族工业发展B.民族资本主义迎来发展春天C.洋务运动推行的阻力已完全消除D.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日益扩大5.张之洞是晚清重臣,在中国近代历史变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表中实践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6.在洋务派的支持下,1872年第一批赴美留学的30名幼童于上海启航。
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广东的贫困家庭,因为负责此事的官员根本找不到愿意让孩子去留学的富足家庭。
并且,所有孩子的父亲都要在写着“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签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25分)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刘锡鸿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刘光禄遗稿》郭嵩焘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伦敦与巴黎日记》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
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4分)(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
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
(10分)39.(25分)(1)中体西用。
(2分)“师夷长技以制夷”。
(2分)(2)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做法;(5分)郭嵩焘认为西方技术是“末”;西方政教是“本”;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增强;反对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技,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制度。
(5分)20XX年四川文综4.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2013天津文综5.“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2013全国Ⅰ文综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2013浙江文综17.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38.材料三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
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
……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9分)(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
(2分)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2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3分)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2013重庆文综6.图1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图1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7.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
”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
该书最有可能是A.《四洲志》B.《海国图志》C.《天演论》D.《资政新篇》2013上海高考17.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
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21.1872年,“机器缫丝(厂)创于简村堡陈启沅(源),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以其交洋人也”。
材料中的缫丝厂最可能坐落于A.北京附近B.广州附近C.西安附近D.成都附近38.同文馆之辩(14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京师同文馆的设立给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带来了很大冲击。
由此,同文馆的办学举措引发清廷内部的争论。
1867年,保守派代表人物倭仁上奏道:天文、算学为益甚微,西人教习正途,所损甚大……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
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恃术数而能起袭振弱者也。
天下之大,不患无才。
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筹办夷务始末》问题:(1)倭仁反对同文馆哪些办学举措?理由是什么?(6分)38.(1)水平1:能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理由归纳完整。
(6分)同文馆开设天文、算学课程,聘请西人教授科举出身人员。
理由:(1)国家的根基在于礼义和人心,不在洋人的“术数”和“技艺”。
(2)洋人未必真心实意地传授他们的知识。
(3)中国也有能胜任此类课程的人才。
水平2:能从材料中提取部分信息,理由归纳不完整(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其他答案。
(0分)20XX年广东文综38.(25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
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联系。
(9分)(2)传统手工业。
(2分)英法等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国家;对外扩张,中国遭到侵略;(4分)采用机器大生产的洋货物美价廉,涌入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
(3分)2012重庆文综15.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
战其即败。
”这位将领是A.秦日纲B.陈玉成C.李秀成D.石达开2012浙江文综1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
这反映出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2012山东文综28.(20分)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表2时间主要活动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1年在“建成”“扬威”舰实习1877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1879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189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6分)(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前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
2012全国大纲文综16.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张謇评论的是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袁世凯(2012高考文综安徽卷16)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
……(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
”可见此时的钱庄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2012北京文综16.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
其中句读错误的是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国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A.①②⑥B.①③⑥ C.②④⑤D.③④⑦2011广东文综15.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
”此“创举”反映了A.资本主义的萌芽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C.爵位制度的创设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2011北京文综16.“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
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
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2011福建文综18.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2011山东文综11.表2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表2行业矿冶业机器业纺织业食品工业其他工业数量(家)72 3 ?100 153A.2B.31C.73D.1932011天津文综4.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
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B.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C.“师夷长技”的思想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