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国家标准《电解镍粉》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电解镍粉》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电解镍粉》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本标准的修订任务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有色标委[2011]4号文件《关于转发2010年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下达,项目序号20102201-T-610。

本标准由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计划2011年12月完成。

二本项目意义《电解镍粉》国家标准制定于1985年,标准编号为GB/T5247-1985。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粉体制备技术以及粉体下游产品的加工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原标准中产品已经无法适应现在技术市场的需要,不能起到有效区别产品种类、用途,规范市场,指导企业合理发展产品品种,维护消费者利益等的作用,因此对《电解镍粉》国家标准进行修订,以更好的满足粉末冶金及相关行业的需求,为此公司申请对现有电解镍粉国家标准进行修订。

三、工作内容1.调研国内金刚石工具、粉末冶金零件、电碳等行业对镍粉质量技术指标的需求,结合现有国内电解镍粉生产工艺水平,确定修订标准的具体内容,并拟定修订方案。

2.修定标准中所需的化学指标,并确定其含量范围。

3. 确定检验方法,标准中的化学指标检验的元素:锌、镁、铅、锰、硅、铝、铋、砷、镉、锡、锑、钙、铁、硫、碳、铜、磷、氢损。

4. 化学分析方法采用国家标准。

5.对标准文本进行审定,进一步完善标准中的各项内容。

6.对标准文本进行审定后,形成报批稿。

四、工作简介2011年2月提出标准草案,征求相关方意见后挂网公示,形成标准预审稿,2011年6月在大连通过预审。

根据预审会议代表意见及会后相关厂家来电来函内容,进行了标准进一步修订,2011年9月提出标准送审稿,挂网公示后于2011年10月在北京参加审定,参加该标准审定会议的共有12个单位的25位代表,会议一致讨论认为,该标准达到国际水平,起草单位根据修改意见,完善标准文本报批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五、主要技术变化内容1. 氢损含量原标准中FND-2、FND-3的氢损由0.3%、0.35%修订为0.15%、0.25%,修订原因如下:随着金刚石工具、粉末冶金零件质量不断地提高,对镍粉的氢损指标要求愈来愈高,原标准中的氢损指标已经不能满足用户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电解镍粉制粉技术的提高,国内电解镍粉的实际氢损已经普遍降到0.25%下,个别生产厂家的FND-2镍粉已经降到0.15%一下,粉末冶金行业的用户已经把FND-2氢损含量不大于0.15%,FND-3氢损含量不大于0.25%作为双方认可的指标。

行业标准《镍钴铝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编制说明

行业标准《镍钴铝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编制说明

镍、钴、铝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编制说明《镍、钴、铝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讨论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 任务来源与协作单位根据工信厅科【2014】628号“关于印发2014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及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发的有色标委【2014】29号文“关于转发2014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由深圳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起草《镍、钴、铝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编号2014-1465T-YS,计划完成年限2016年。

2.起草单位情况、主要工作过程、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2.1 起草单位情况深圳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成立,联合国内在先进储能材料行业最优秀的企业和科研院所组建而成。

深圳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汇集了同行业国内外高科技研发和运营管理的精英人才,是从事先进储能材料及应用器件工程化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国在先进储能技术及关键储能材料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程中心,代表我国在先进储能技术及储能材料领域工程化技术的最高水平。

深圳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的牵头单位为湖南科力远高技术控股有限公司,共建单位包括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科力远高技术控股有限公司、中南大学、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瑞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及深圳多美瑞科技有限公司等六大高新技术企业。

深圳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针对新能源汽车(PEV,HEV)、电动工具、太阳能、风能、兆瓦级蓄电站等对新型储能材料和能源转换使用的迫切要求,以先进储能材料的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研究、宽环境适应性研究、长使用寿命研究、高安全性研究为重点,建立新型储能材料的系统集成的研发平台、工程化验证平台和产业化平台,对涉及镍电池、锂电池、液流电池、超级电容器等领域的关键储能材料,开展生产工艺开发、关键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的开发、行业标准的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检验检测和质量评价、对外科技交流等的关键性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研究。

镍钴锰氢氧化物un编码

镍钴锰氢氧化物un编码

镍钴锰氢氧化物un编码
镍钴锰氢氧化物的UN编号是3495。

UN编号是联合国根据危险品的性质和特征对其进行分类和编号的一种国际编号制度。

对于镍钴锰氢氧化物这种化学品,UN编号3495表明它是一种危险品,需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特别注意安全。

这个UN编号有助于相关部门和机构在处理和运输镍钴锰氢氧化物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除了UN编号外,还有其他一些国际标识符号和标签,用于指示镍钴锰氢氧化物的危险性质和特征,以便进行正确的处理和管理。

因此,了解和正确使用UN编号对于保障化学品安全至关重要。

国家标准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

国家标准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

国家标准《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编制说明(审定稿)《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编制组编写单位: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10月18日国家标准《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 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7年12月28日下达的2017年第四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见国标委综合〔2017〕128号),国家标准《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GB/T 26300-2010)的修订工作由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持修订,项目计划编号为20173793-T-610,项目完成时间为2019年12月。

2. 标准修订的目的及意义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推动,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

三元材料因为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已成为车载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主流产品。

作为三元正极材料最关键的原材料,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在过去十年里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为了满足下游客户的各种不同需求,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相应的指标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2010年发布的国家标准《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GB/T 26300-2010)中的部分内容已经无法适用于现在的产品。

为了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提高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生产企业的开发和生产能力,敦促各企业按更先进的标准进行生产,需要及时对国家标准进行修订。

3. 产品简介3.1 性质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是深棕色或黑色粉末,流动性好,不溶于水,能溶于酸。

3.2 用途车载锂离子动力电池市场正在走出导入期,开始跨入快速成长期。

未来几年,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增长的最大动力确定无疑将来自电动汽车市场。

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材料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和韩国,主要正极材料包括改性锰酸锂、镍钴锰酸锂或镍钴铝酸锂。

高能量密度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需求带动了高比容量的高镍三元材料的应用和发展。

三元材料单体能量可达到180Wh/kg,高镍三元材料极限密度可达250-260 Wh/kg。

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

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

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国家标准《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编制说明金川集团有色公司二00九年二月1. 任务来源本标准制定任务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色协综字[2008]24号文件《关于下达2008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下达,项目序号为20082127-T-610,由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计划于2009年完成。

2. 编制原则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氧化物是锂离子电池用新材料,我国目前尚无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该标准旨在加强供需双方的技术理解和交流,指导和规范产品的生产和贸易,满足市场相关领域的不同需求。

3. 编制情况标准格式按GB/T1.1-2000标准要求编写。

标准制定起草工作开展后,主要查阅了国外同类产品标准和国内有关企业技术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对比分析,并对国内的生产和使用状况进行调研整合后,经起草单位与用户多次探讨、协商,与2009年2月提出该“标准预审稿”。

4. 产品行业背景锂离子蓄电池具有比能量大、单体工作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循环寿命长、自放电小、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器和电动汽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对现有材料和电池设计技术的改进以及新材料的出现,锂离子电池应用范围将不断拓展,它将作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服务于人类,已成为本世纪的研发热点。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CoMnO具有同LiCoO和LiNiOxy1-x-y222一样的α-NaFeO结构和理论比容量,但是这种材料具有LiCoO、22LiNiO等其它正极材料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1. 钴酸锂由于价格昂贵、2安全性能差而不适合作为动力电池;2. 锰酸锂具有低成本、环保、安全性好等优点,但其能量密度低、循环性能差、碳做负极时锰的溶解问题突出;3. 镍酸锂合成条件要求苛刻,而且循环性能不好,安全性能差;4. 镍钴酸锂容量比钴酸锂有所提高,但制备成本高、过充存在安全性问题;5. 磷酸铁锂具有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安全性好等优势,但其体积能量密度较低。

试验报告 镍钴铝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 镍含量的测定 丁二酮肟重量法

试验报告 镍钴铝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 镍含量的测定 丁二酮肟重量法

镍钴铝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镍含量的测定丁二酮肟重量法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一:试验部分1、方法提要试料用盐酸溶解后,在酒石酸氨性介质中以丁二酮肟乙醇溶液沉淀镍,沉淀经抽滤洗涤后在145℃~150℃烘箱中干燥至恒重,滤液中的镍含量忽略不计。

2、试剂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部分所用试剂均指分析纯试剂,所用水为符合GB/T 6682规定的三级水。

2.1 盐酸(ρ=1.19 g/mL)。

2.2 硝酸(ρ=1.42 g/mL)。

2.3 氨水(ρ=0.90 g/mL)。

2.4 盐酸(1+1)。

2.5 氨水(1+1)。

2.6 酒石酸溶液(150 g/L):称取150 g 酒石酸,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 mL ,贮存于1000 mL 试剂瓶中。

2.7 丁二酮肟乙醇溶液(10 g/L):称取10 g丁二酮肟,溶于无水乙醇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1000 mL,贮存于1000 mL 棕色试剂瓶中。

2.8 乙酸铵溶液(500 g/L):称取250 g乙酸铵,溶于水中并稀释至500 mL ,贮存于500 mL试剂瓶中。

2.9 镍标准贮存溶液:1000 μg/mL,市售购买有证标准贮存溶液。

2.10 镍标准溶液:移取10.00 mL镍国家标准贮存溶液(2.9)于200 mL容量瓶,加入10 mL盐酸(2.4),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 mL含50 μg镍。

2.11 镍溶液:称取2.50 g金属镍(w≥99.98%),精确到0.0001g,置于250 mL烧杯中,加入50 mL王水,加热至镍完全溶解,冷却后移入250 mL容量瓶,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0 mg镍。

2.12 钴溶液:称取0.15 g金属钴(w≥99.98%),置于250 mL 烧杯中,加入少量水,缓慢滴加硝酸(2.2),剧烈反应后加入10 mL硝酸(2.2),加热煮沸驱除氮的氧化物,冷却后移入100 mL 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 mL 含1.5 mg钴。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通用要求-2023最新国标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通用要求-2023最新国标

目次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回收利用原则 (8)5基本要求 (8)6回收要求 (10)7综合利用要求 (11)附录A(规范性)再生材料的使用比例计算方法 (14)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过程的术语和定义、原则、基本要求、回收要求和综合利用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和镍氢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其他类型电池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596电动汽车术语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6008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GB/T26300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GB/T26493电池废料贮运规范GB/T26989汽车回收利用术语GB/T32150-2015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GB/T33059锂离子电池材料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处理方法GB/T33062—2016镍氢电池材料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处理方法GB/T33598(所有部分)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再生利用GB/T33761—2017绿色产品评价通则GB/T34013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GB/T34014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GB/T34015(所有部分)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梯次利用GB/T34695—2017废弃电池化学品处理处置术语GB/T36132—2018绿色工厂评价通则GB/T38698(所有部分)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规范GB39800.1—2020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第1部分:总则GB/T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DL/T2315电力储能用梯次利用锂离子电池系统技术导则HG/T2824工业硫酸镍HG/T4701电池用磷酸铁HG/T4822工业硫酸钴HG/T5740粗碳酸钴HG/T5741粗碳酸镍HG/T5816废电池回收热解技术规范HG/T5918电池用硫酸钴HG/T5919电池用硫酸镍HJ348报废机动车拆解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1186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JT/T617.6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第6部分:装卸条件及作业要求QC/T1156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单体拆解技术规范WB/T XXXX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物流信息追溯管理要求YD/T3768.1通信基站梯次利用车用动力电池的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第1部分:磷酸铁锂电池YS/T582电池级碳酸锂YS/T1174废旧电池破碎分选回收技术规范YS/T1460粗氢氧化镍钴YS/T1552粗碳酸锂YS/T1568电池级无水氢氧化锂3术语和定义GB/T19596、GB/T26493、GB/T26989、GB/T33598、GB/T34015、GB/T3869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行业标准《镍钴二元素复合氢氧化物》-编制说明.doc

行业标准《镍钴二元素复合氢氧化物》-编制说明.doc

行业标准《镍钴二元素复合氢氧化物》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6月一、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第二批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外文版项目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2018]31号)及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转发2018年第一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协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有色标委[2018]33号的文件精神,由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镍钴二元素复合氢氧化物》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编号2018-0515T-YS,计划于2020年完成。

1.2 标准制定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节能环保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动力电池发展规划:2020年,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2025年,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

正极材料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电池的最终性能,而且正极材料在电池成本中所占比例高达40%左右。

目前常见的动力电池锂离子正极材料有LiNi x Co y Mn z O2,LiFePO4,LiNi x Co y Al z O2等,其中以镍钴锰三元锂电高镍型811与NCA最有可能满足这一指标。

镍钴二元素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可以直接烧结制成镍钴二元素氧化物前驱体,用于制备镍钴酸锂和镍钴铝酸锂等正极材料,还可以通过铝包覆后再烧结,形成镍钴铝三元前驱体,用于制备镍钴铝三元正极材料。

以镍钴酸锂和镍钴铝酸锂为正极材料的锂电池,具有比容量高、热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好、倍率性能优良等突出优点,在电子设备、通讯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国内三元锂电材料产能正在经历扩张高峰,对前驱体材料的需求量很大,势必带动其产能快速扩张。

毫无疑问,NCA等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逐步成为锂电正极材料的主流线路,其前驱体也亟需统一的行业标准规范供需双方的贸易行为和作为提高质量的依据,保障企业经济利益以及人们的出行安全。

2018年标准化工作要点中也明确提出,要围绕培育发展中高端消费、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新业态、新动能发布实施新材料标准领航行动计划,加大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及前沿新材料标准的有效供给。

财税[2015]78号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的通知

财税[2015]78号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的通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15]78号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为了落实国务院精神,进一步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规范和优化增值税政策,决定对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政策进行整合和调整。

现将有关政策统一明确如下:一、纳税人销售自产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提供资源综合利用劳务(以下称销售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可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具体综合利用的资源名称、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名称、技术标准和相关条件、退税比例等按照本通知所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的相关规定执行。

二、纳税人从事《目录》所列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其申请享受本通知规定的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时,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一)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二)销售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不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禁止类、限制类项目。

(三)销售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不属于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综合名录》中的“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或者重污染工艺。

(四)综合利用的资源,属于环境保护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列明的危险废物的,应当取得省级及以上环境保护部门颁发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且许可经营范围包括该危险废物的利用。

(五)纳税信用等级不属于税务机关评定的C级或D 级。

纳税人在办理退税事宜时,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其符合本条规定的上述条件以及《目录》规定的技术标准和相关条件的书面声明材料,未提供书面声明材料或者出具虚假材料的,税务机关不得给予退税。

三、已享受本通知规定的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的纳税人,自不符合本通知第二条规定的条件以及《目录》规定的技术标准和相关条件的次月起,不再享受本通知规定的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四、已享受本通知规定的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的纳税人,因违反税收、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警告或单次1万元以下罚款除外)的,自处罚决定下达的次月起36个月内,不得享受本通知规定的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团体标准《NCM523型镍钴锰酸锂》-编制说明(预审稿).doc

团体标准《NCM523型镍钴锰酸锂》-编制说明(预审稿).doc

《NCM523型镍钴锰酸锂》团体标准编制说明(预审稿)一、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与计划要求根据《关于下达2018年第二批协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中色协科字[2018]75号)的文件精神,由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NCM523型镍钴锰酸锂》协会标准,项目计划编号:T/CNIA 044-2018,计划完成年限2019年。

1.2 产品简介新能源车用动力锂电池选用的正极材料主要有锰酸锂、磷酸铁锂和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其中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以其高容量、长寿命、高安全性等综合优势成为动力电池的首选。

而三元材料又包括以LiNi1/3Co1/3Mn1/3O2,LiNi0.5Co0.2Mn0.3O2,LiNi0.6Co0.2Mn0.2O2及LiNi0.8Co0.1Mn0.1O2等为代表的不同镍、钴、锰含量组成的材料。

LiNi0.5Co0.2Mn0.3O2(称为NCM523型镍钴锰酸锂)即为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的一种,其组成为镍钴锰摩尔含量约为50%、20%、30%。

商品化的NCM523型镍钴锰酸锂,化学式可表示为LiNi0.5Co0.2Mn0.3O2,从形貌上区分为团聚型和单晶型两种,团聚型为一次颗粒团聚成球形或类球形的二次颗粒,单晶型为颗粒之间无团聚的单晶颗粒,其SEM图如图1所示。

图1 NCM523型镍钴锰酸锂产品SEM图(左为团聚型,右为单晶型)NCM523型镍钴锰酸锂作为正极材料制作成的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电动工具、军工等领域。

1.3 标准编写的目的和意义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是应对能源危机、大气污染和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寿命和安全性等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这主要取决于动力锂离子电池尤其是正极材料。

目前国内外动力锂电正极材料的技术路线主要有:锰酸锂、磷酸铁锂体系和三元材料体系。

其中锰酸锂电池能量密度低、高温下的循环稳定性和存储性能较差,因而锰酸锂仅作为国际第一代动力锂电的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体系电池的充放电循环寿命长,但其缺点是能量密度、高低温性能、充放电倍率特性均存在较大差距,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和应用已经遇到发展的瓶颈;三元材料因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日益被行业所关注和认同,已成为主流的技术路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

2020年第20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金属材料 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等106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和5项国家标准修改单,现予以公布。

二〇二〇年九月二十九日关于批准发布《金属材料 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等106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和5项国家标准修改单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 告国家标准序号国家标准编号国家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实施日期1GB/T 229-2020金属材料 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GB/T 229-20072021-04-012GB/T 1531-2020铜及铜合金毛细管GB/T 1531-20092021-08-013GB/T 2072-2020镍及镍合金带、箔材GB/T 2072-20072021-08-014GB/T 2589-2020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20082021-04-015GB/T 2969-2020氧化钐GB/T 2969-20082021-08-016GB/T 3082-2020铠装电缆用热镀锌及锌铝合金镀层低碳钢丝GB/T 3082-20082021-04-017GB/T 3131-2020锡铅钎料GB/T 3131-20012021-08-018GB/T 4423-2020铜及铜合金拉制棒GB/T 4423-20072021-08-019GB/T 5230-2020印制板用电解铜箔GB/T 5230-19952021-08-01 10GB/T 5620-2020道路车辆 汽车和挂车制动名词术语及其定义GB/T 5620-20022021-04-01 11GB/T 5915-2020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GB/T 5915-20082021-04-01 12GB/T 5916-2020产蛋鸡和肉鸡配合饲料GB/T 5916-20082021-04-0113GB/T 8151.22-2020锌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22部分:锌、铜、铅、铁、铝、钙和镁含量的测定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2021-08-0114GB/T 8151.23-2020锌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23部分:汞含量的测定 固体进样直接法2021-08-01 15GB/T 8760-2020砷化镓单晶位错密度的测试方法GB/T 8760-20062021-08-0116GB/T 9125.1-2020钢制管法兰连接用紧固件 第1部分:PN系列GB/T 9125-2010[部分代替]2021-04-0117GB/T 9774-2020水泥包装袋GB/T 9774-20102022-04-01 18GB/T 10573-2020有色金属细丝拉伸试验方法GB/T 10573-19892021-08-0119GB/T 11060.8-2020天然气 含硫化合物的测定 第8部分:用紫外荧光光度法测定总硫含量GB/T 11060.8-20122021-04-0120GB/T 11062-2020天然气 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的计算方法GB/T 11062-20142021-04-01 21GB/T 11094-2020水平法砷化镓单晶及切割片GB/T 11094-20072021-08-01 22GB/T 11968-2020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T 11968-20062021-08-01 23GB/T 11969-2020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GB/T 11969-20082021-08-0124GB/T 12130-2020氧舱GB/T 12130-2005,GB/T 19284-20032021-04-0125GB/T 12542-2020汽车热平衡能力道路试验方法GB/T 12542-20092021-04-01 26GB/T 13587-2020铜及铜合金废料GB/T 13587-20062021-08-01 27GB/T 13610-202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 气相色谱法GB/T 13610-20142021-04-01 28GB/T 14048.2-2020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2部分:断路器GB/T 14048.2-20082021-04-0129GB/T 14048.4-2020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4-1部分:接触器和电动机起动器机电式接触器和电动机起动器(含电动机保护器)GB/T 14048.4-20102021-04-0130GB/T 14090-2020海上油气开发工程术语GB/T 14090-20082021-04-01 31GB/T 15144-2020管形荧光灯用交流和/或直流电子控制装置 性能要求GB/T 15144-20092021-04-01 32GB/T 15675-2020连续电镀锌、锌镍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GB/T 15675-20082021-04-01 33GB/T 15762-2020蒸压加气混凝土板GB/T 15762-20082021-08-01 34GB/T 19206-2020天然气用有机硫化合物加臭剂的要求和测试方法GB/T 19206-20032021-04-01 35GB/T 20050-2020大型游乐设施检验检测 通用要求GB/T 20050-20062021-04-01 36GB/T 20283-2020信息安全技术 保护轮廓和安全目标的产生指南GB/Z 20283-20062021-04-0137GB/T 20818.12-2020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 过程设备目录中的数据结构和元素 第12部分:流量测量设备电子数据交换用属性列表(LOPs)2021-04-0138GB/T 20818.21-2020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 过程设备目录中的数据结构和元素 第21部分:自动阀电子数据交换用属性列表(LOP) 通用结构2021-04-0139GB/T 20928-2020无缝内螺纹铜管GB/T 20928-20072021-08-01 40GB/T 20975.6-2020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镉含量的测定GB/T 20975.6-20082021-08-01 41GB/T 20975.17-2020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7部分:锶含量的测定GB/T 20975.17-20082021-08-01 42GB/T 20975.21-2020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21部分:钙含量的测定GB/T 20975.21-20082021-08-01 43GB/T 21087-2020热回收新风机组GB/T 21087-20072021-08-01 44GB/T 22869-2020冷轧金属板衬纸GB/T 22869-20082021-04-01 45GB/T 23004-2020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生态系统参考架构2021-04-01 46GB/T 23005-2020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咨询服务指南2021-04-01 47GB/T 23518-2020钯炭GB/T 23518-20092021-08-01 48GB/T 24242.1-2020制丝用非合金钢盘条 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24242.1-20092021-04-01 49GB/T 24242.2-2020制丝用非合金钢盘条 第2部分:一般用途盘条GB/T 24242.2-20092021-04-01 50GB/T 24242.4-2020制丝用非合金钢盘条 第4部分:特殊用途盘条GB/T 24242.4-20142021-04-01 51GB/T 24474.2-2020乘运质量测量 第2部分: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2021-04-01 52GB/T 24549-2020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GB/T 24549-20092021-04-0153GB/T 25117-2020轨道交通 机车车辆 牵引系统组合试验方法GB/T 25117.1-2010,GB/T 25117.2-2010,GB/T 25117.3-20102021-04-0154GB/T 26017-2020高纯铜GB/T 26017-20102021-08-01 55GB/T 26291-2020舰船用铜镍合金无缝管GB/T 26291-20102021-08-01 56GB/T 26300-2020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GB/T 26300-20102021-08-01 57GB/T 26302-2020热管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管GB/T 26302-20102021-08-0158GB/T 27894.1-2020天然气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组成和计算相关不确定度 第1部分:总导则和组成计算GB/T 27894.1-20112021-04-0159GB/T 27894.2-2020天然气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组成和计算相关不确定度 第2部分:不确定度计算GB/T 27894.2-20112021-04-0160GB/T 28599-2020化妆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测定GB/T 28599-20122021-01-01 61GB/T 29639-2020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2021-04-01 62GB/T 34077.5-2020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管理规范 第5部分:技术服务体系2021-04-0163GB/T 34609.2-2020铑化合物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银、金、铂、钯、铱、钌、铅、镍、铜、铁、锡、锌、镁、锰、铝、钙、钠、钾、铬、硅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2021-08-0164GB/T 38999-2020健康信息学 健康卡 通用特性2021-04-01 65GB/T 39000-2020乡村民宿服务质量规范2020-09-2966GB/T 39003.1-2020工业自动化系统工程用工程数据交换格式 自动化标识语言 第1部分:架构和通用要求2021-04-0167GB/T 39004-2020工业机器人电磁兼容设计规范2021-04-0168GB/T 39005-2020工业机器人视觉集成系统通用技术要求2021-04-01 69GB/T 39006-2020工业机器人特殊气候环境可靠性要求和测试方法2021-04-01 70GB/T 39007-2020基于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规范2021-04-01 71GB/T 39049-2020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修复技术指南2020-09-29 72GB/T 39050-2020远程教育服务规范2020-09-29 73GB/T 39051-2020文物进出境标识使用规范2020-09-29 74GB/T 39054-2020社区教育服务规范2021-04-01 75GB/T 39055-2020机械式停车设备制造安装监理技术要求2021-01-01 76GB/T 39056-2020古建筑砖石结构维修与加固技术规范2020-09-29 77GB/T 39058-2020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质量管理规范2021-04-01 78GB/T 39059-2020运动场地合成材料面层有害物质释放量的测定 环境测试舱法2021-01-01 79GB/T 39060-2020自动化立体仓库设备制造安装监理技术要求2021-04-01 80GB/T 39061-2020汽车产品召回编号规则与编号应用2021-04-01 81GB/T 39063-2020消费品召回 电子电器风险评估2021-04-01 82GB/T 39066-2020楼宇经济术语2021-04-01 83GB/T 39067-2020商务楼宇公共服务规范2021-04-01 84GB/T 39069-2020商务楼宇等级划分要求2021-04-01 85GB/T 39072-2020袋栽银耳菌棒生产规范2021-01-01 86GB/T 39077-2020经济型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中有害相的检测方法2021-04-01 87GB/T 39078.1-2020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要求 第1部分:基本安全要求2021-04-01 88GB/T 39079-2020大型游乐设施检验检测 加速度测试2021-04-01 89GB/T 39080-2020游乐设施虚拟体验系统通用技术条件2021-04-01 90GB/T 39085.2-2020船舶和海上技术 船用雷达反射器 第2部分:主动型2021-04-01 91GB/T 39086-2020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功能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2021-04-01 92GB/T 39087-2020健康信息学 健康信息学特征描述框架2021-04-01 93GB/T 39088-2020船舶和海上技术 声响接收系统2021-04-01 94GB/T 39089-2020竹牙签2021-04-01 95GB/T 39090-2020危险品绝热储存试验方法2021-04-01 96GB/T 39091-2020工业余热梯级综合利用导则2021-04-01 97GB/T 39092-2020航空器环境控制系统图解符号2021-04-01 98GB/T 39093-2020危险品热积累储存试验方法2021-04-0199GB/T 39094-2020中国气象卫星名词术语2021-04-01 100GB/T 39095-2020航空航天 液压流体零部件 颗粒污染度等级的表述2021-04-01 101GB/T 39096-2020石油天然气工业 油气井油管用铝合金管2021-04-01 102GB/T 39097-2020深水定位系泊系统技术要求2021-04-01103GB/T 39098-2020船舶与海上技术 船舶消防员装备(防护服、手套、靴子和头盔)2021-04-01104GB/T 39100-2020多肽抗氧化性测定 DPPH和ABTS法2021-04-01 105GB/T 39101-2020多肽抗菌性测定 抑菌圈法2021-04-01 106GB/T 39111-2020牙颌模型三维扫描仪技术要求国家标准修改单序号国家标准编号国家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实施日期1GB/T 23421-2009飞机装载设备基本要求 《第1号修改单》 2020-09-29 2GB/T 25283-2010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 《第1号修改单》 2020-09-29 3GB/T 26683-2017地面数字电视接收器通用规范 《第1号修改单》GB/T 26683-20112020-09-29 4GB/T 26686-2017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通用规范 《第1号修改单》GB/T 26686-20112020-09-29 5GB/T 33444-2016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 《第1号修改单》 2020-09-292020年第21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标准轨距铁路限界 第1部分:机车车辆限界》等106项国家标准和2项国家标准修改单,现予以公布。

国家标准《增材制造用镍粉》-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国家标准《增材制造用镍粉》-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国家标准《增材制造用镍粉》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工作简况1.1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0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0〕14号)文的要求,国家标准《增材制造用镍粉》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和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62)归口管理,由西安欧中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起草。

项目计划编号为:20201524-T-610。

按计划要求,本标准应在2022年完成。

1.2 产品概况增材制造技术利用激光、电子束等高能束直接熔化金属粉末,可成形全致密的高性能金属零件,大大的减少了材料的切削加工、缩短了加工周期、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并有效地弥补了传统加工在生产复杂构件方面的短板。

该技术作为一项备受关注的技术,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汽车机械等行业得到了大力发展。

随着增材制造工艺技术的快速发展,可用于增材制造技术的金属粉末类别也不断的扩大,增材制造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使得对增材制造的原材料-金属粉末的需求也不断提升。

金属镍因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耐蚀性和磁性等性能,因此主要被广泛的用于飞机、雷达等各种军工制造业、民用机械制造业和电镀工业等,如:镍-铬基合金可用于制作燃气涡轮机、喷气发动机;镍-铬-钴合金可用于制作海洋舰船的涡轮发动机等等。

镍粉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粉体材料,其微细粒度粉末凭借自身优异的理化特性,常用于碱性电池的电极材料,化工催化剂,金刚石工具,药芯焊丝,磁性材料;微米级别粉末则常运用于硬质合金粘结剂与粉末冶金添加剂或者其他粉末成型需要的场合。

纯镍粉末的常用制备方法有喷雾热分解法,真空热分解法,机械球磨,羰基镍热分解法,气相还原法,液相还原法,电解法,加压还原法等。

该类方法制备镍粉的粒度较细,一般在亚微米或纳米级别,粉体的尺寸效应较明显,且球形度差,粉体表面缺陷较多,多为近球状。

气雾化制粉工艺和等离子旋转电极制粉工艺等雾化法制备粉体,表面光洁度好,缺陷低,空心粉,卫星粉等情况相对于其他雾化方式低,且球形度极高。

含钴废料处理处置技术规范

含钴废料处理处置技术规范

含钴废料处理处置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含钴废料的分类、处理处置方法及环境保护与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含钴废料的处理处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5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9078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25467 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25954—2010 钴及钴合金废料HJ 2025 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3 含钴废料的分类按照GB/T 25954—2010的规定进行分类。

4 处理处置方法4.1 预处理4.1.1 焙烧4.1.1.1 目的利用高温将含钴废料中的有机物热解脱除和金属氧化。

4.1.1.2 主要设备包括焙烧炉、回转窑等。

4.1.1.3 工艺过程简述将含钴废料投入焙烧设备,废料经升温、恒温、降温等阶段焙烧,废料经冷却后收集待用。

4.1.1.4 控制条件a)焙烧温度:600℃~700℃。

b)停留时间:1 h~3 h。

4.1.2 破碎4.1.2.1 目的通过对固体施加外力,使其破碎为尺寸更小的颗粒。

4.1.2.2 主要设备包括气流破碎机、球磨等。

4.1.2.3 工艺过程简述将含有大颗粒或块状的含钴废料投入破碎设备,破碎后的废料经过分级,粗颗粒返回破碎设备,细颗粒废料收集后待用。

4.1.2.4 控制条件通过破碎、分级后含钴废料的粒度宜小于1 mm。

4.1.3 磁选4.1.3.1 目的利用物料的磁性差异,在磁力作用下进行选别。

4.1.3.2 主要设备磁选机。

4.1.3.3 工艺过程简述将含有磁选物质的含钴废料投入磁选设备,经分离后的含钴废料收集待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标准
《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
编制说明
金川集团有色公司
二00九年二月
1.任务来源
本标准制定任务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色协综字[2008]24号文件《关于下达2008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下达,项目序号为20082127-T-610,由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计划于2009年完成。

2.编制原则
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氧化物是锂离子电池用新材料,我国目前尚无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该标准旨在加强供需双方的技术理解和交流,指导和规范产品的生产和贸易,满足市场相关领域的不同需求。

3.编制情况
标准格式按GB/T1.1-2000标准要求编写。

标准制定起草工作开展后,主要查阅了国外同类产品标准和国内有关企业技术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对比分析,并对国内的生产和使用状况进行调研整合后,经起草单位与用户多次探讨、协商,与2009年2月提出该“标准预审稿”。

4.产品行业背景
锂离子蓄电池具有比能量大、单体工作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循环寿命长、自放电小、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器和电动汽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对现有材料和电池设计技术的改进以及新材料的出现,锂离子电池应用范围将不断拓展,它将作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服务于人类,已成为本世纪的研发热点。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 x Co y Mn1-x-y O2具有同LiCoO2和LiNiO2一样的α-NaFeO2结构和理论比容量,但是这种材料具有LiCoO2、LiNiO2等其它正极材料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1. 钴酸锂由于价格昂贵、安全性能差而不适合作为动力电池;2. 锰酸锂具有低成本、环保、安全性好等优点,但其能量密度低、循环性能差、碳做负极时锰的溶解问题突出;3. 镍酸锂合成条件要求苛刻,而且循环性能不好,安全性能差;4. 镍钴酸锂容量比钴酸锂有所提高,但制备成本高、过充存在安全性问题;5. 磷酸铁锂具有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安全性好等优势,但其体积能量密度较低。

相比较而言,LiNi x Co y Mn1-x-y O2的理论比容量较高,约278mAh/g,循环性能好,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小(小于2%),振实密度大,能量密度高,实际比容量可达140-180mAh/g(同镍、钴、锰比例有关),合成方法简单可行,克服了LiMn2O4、LiNiO2、LiCoO2及LiFePO4的部分缺点,因此成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特别是小型动力电池的首选材料之一。

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主要面向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厂商,用该材料可以合成出性能优异的LiNi x Co y Mn1-x-y O2三元素正极材料。

由于三元素正极材料具有一系列的优点而深受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

目前,三元素正极材料技术刚刚成熟,2007年日本韩国的市场大概有2000吨,国内市场刚刚起步,预计08年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增长,三元素正极材料及其中间体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世界主要的生产厂家有OMG、3M公司和日本田中化学等。

5.文献检索情况
编制本标准前详细查阅了国内外标准发布部门,至标准编制之日尚未发现与计划编制标准相类同或相似标准。

6.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此标准为新起草的标准,由于三元素正极材料的技术特点,因此此标准制定较为严格。

此标准结合了下游用户的要求和三元素正极材料的技术特点,对产品主品位相对误差、杂质元素含量、粒度、形貌、晶型、表观质量进行了界定。

该标准产品覆盖了目前应用的所有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

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
1)化学成分:标准中确定了产品的适用范围,制定了产品的14个化学指标,分别是:钴、镍、锰、铜、铁、钠、锌、钙、镁、硅、铅、铝、硫酸根、氯。

根据目前国内外电池正极材料性能要求对镍钴锰三元素氢氧化
物材料中主品位元素不同比例要求,分别确定镍钴锰比例为955牌号(Ni:56.1-58.1;Co:3.12-3.24;Mn:2.91-3.03)、811牌号(Ni:49.8-51.8;Co:6.2-6.6;Mn:5.75-6.15)、523牌号(Ni:31.3-32.7;Co:12.6-13.2;Mn:16.6-17.4);424牌号(Ni:25.2-26.2;Co:12.6-13.2;Mn:23.6-24.6)、111牌号(Ni:20.9-21.9;Co:21.0-22.0;Mn:19.5-20.5)、325牌号(Ni:19.0-19.8;Co:12.7-13.3;Mn:29.6-30.8)。

杂质元素参照客户要求和市场上相关产品的规定,钠、钙、镁含量要求小于150ppm,铜、铁、锌、硅、铝、氯要求小于100ppm,铅小于50ppm。

2)物理性能:主要考虑下游电池厂商对锂离子正极材料性能要求(安
全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及制备工艺要求,草案中对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材料要求主要为:松装密度:0.4~1.2g/cm3;振实密度:0.8~2.8g/cm3;激光粒度(D50):5~20μm;微观形貌为球形或类球形。

3)粉末晶型结构:通过《矿物晶胞参数的测定粉末X射线衍射法》测定,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为单一β-Ni(OH)2晶型结构[空间群p-3m1(164)]。

4)表观质量:为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在外观质量方面,产品应保持干燥洁净,无夹杂物,同一批产品色泽应保持一致。

5)需方如对镍、钴、锰三元素氢氧化物有特殊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协商。

6)安全防护:镍、钴、锰三元素氢氧化物属粉末产品,刺激呼吸道粘膜,进行接触镍、钴、锰三元素氢氧化物作业时,应注意防护。

7)检验方法:钴、镍、锰及其他杂质元素含量由供需双方协商进行测定;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测定按GB5061—98的规定进行;激光粒度(D50)测定按GB/T 19077.1粒度分析中激光衍射法的规定进行;产品颗粒形状观测按JY/ T010–1996《分析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方法通则》的规定进行;产品颗粒的表观质量由目视检查。

7.与其它检索到的标准的关素
至标准编制之日尚未发现与计划编制标准相类同或相似的标准。

8.标准的项目意义
三元素正极材料以及优越的综合性能,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锂离子二次电池民用从信息产业(移动电话、PDA、笔记
本电脑等)扩展到能源交通(电动汽车,电网调峰,太阳能、风能电站蓄电),军用则可涵盖海、陆、天、空诸兵种,锂离子电池技术已不是一个单纯的产业技术,它攸关信息产业的发展,更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技术之一,并成为现代和未来军事装备不可缺少的重要―粮食‖之一,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

为规范有色金属行业的镍钴锰三元氧化物的生产和贸易,引导产品的合理消费,促进该产品的产业化和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特制定该标准。

9.标准属性
建议作为国家推荐性标准发布。

《镍钴锰三元素氢氧化物》编制组
200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