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实与虚构之间_评三毛的创作影响及其作品的阅读接受_陈敏

合集下载

简评三毛及其写作风格-最新年精选文档

简评三毛及其写作风格-最新年精选文档

简评三毛及其写作风格三毛,无异于一个传奇的存在,是一段似水年华的诉说,更是一个时代的写照。

一举手,一投足,一低头,一蹙眉,辗转反复,写尽了东方女子的似水柔情;大漠、流浪、荒歌、夜色,一点一滴,写不完三毛传世的野性;回首,转身,相爱已隔千年,多年深情一朝成空,她将她的哀怨池宛静藏于笔锋,素手写繁心,纵普天之下再也没有一个叫荷西的男子,但他却深刻于她的心间,成了缠指妩媚,绕世忧愁,三毛亦成了一抹镌刻于我们眉间的朱砂。

三毛的写作风格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三毛17-22岁期间作品的主要特点以忧郁感伤为主。

极具少女情怀,字里行间,细腻感人,青春明媚而又忧郁的情怀最是令人难以忘怀。

三毛以浅缓而又感伤的情绪将一个个忧郁的故事缓缓的铺展开来。

她的老师胡品清曾说三毛是“极具幻想、追求幻想,创造悲剧美,极具真性情”。

《雨季不再来》女大学学生心中的忧愁与深眷念悄然涌上你我心间。

在《秋恋》又名《异国之恋》一文中,极尽细致的写出一对异国恋人缠绵的情深。

《惑》中更是借助苦闷纠葛的“我”的形象,诉尽心中的迷惘和彷徨。

似水柔情,点滴铺染开来,瞬间就占据了你我律动的心弦。

三毛一直渴望一场荡漾在雨季的浪漫,青春却以沉缓而感伤的情绪伴随着这个爱幻想的女孩。

三毛曾坦言“《雨季不再来》代表了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和感受。

”是三毛口中真真切切存在的“另一个三毛”。

偏执,认真与敏感,三毛在自己的内心于外界的搏斗中苦苦挣扎。

早期的三毛,以一种寻求真正自我的开端,开启了自己的创作之路,也带给了我们一个独特,像丁香一样幽怨的姑娘,给了我们深深的震撼,“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其间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她人爱莫能助。

”悄悄点开,却又不言穿,戏子朦胧,却又平添了几分韵味。

三毛着一袭轻纱而来,如她自己所言“人的第一部作品,往往不经意的流露出自身灵魂的告白。

”细腻、略显青涩与忧伤,是那不再来的雨季,道尽了少女细碎的心事,带着些许清新却又不失懵懂的意蕴,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如清风而过,吹响了挂在你我心间的风铃,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三毛研究综述

三毛研究综述

三毛研究综述三毛研究综述摘要:三毛作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读者眼中最富有传奇色彩和性格魅力的台湾女作家,在其自杀将近十五年后的今天,仍能令无数读者深深感动着。

这十五年来,三毛其人、其书、其死,一直是人们谈论并激情不减的话题。

而在文学研究领域,人们也从不同视角对三毛的创作做出了诠释与评论。

大致说来,对三毛的评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视角:三毛的散文风格及其创作心理、三毛散文的语言特色、关于三毛作品的阅读与接受以及关于三毛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三毛;评论;综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台湾文学,对于相隔一道海峡的大陆上的中国人来说,是何等陌生。

然而,1979年以后,聂华苓、白先勇、琼瑶、三毛、席慕蓉……却先后为中国大陆读者所熟识。

其中最富传奇色彩和性格魅力的台湾女作家三毛,她的作品不仅在港台海外掀起了阵阵“三毛旋风”,屡居畅销书榜首,而且在现今的大陆,喜爱三毛作品的读者也是越来越多了。

从有些自恋的陈平,到白开水泛滥式的三毛,直到最后用一条肉色丝袜结束了自己年仅48岁的生命,在上个世纪刚刚到来的第一个冬季,这个颇富传奇色彩的女子永远离我们而去了。

但不可否认,她的才华毕竟如弦月破空,曾一度照亮文坛。

甚至在今天,读她的作品仍能让读者有一种无言的感动。

在其自杀辞世后的将近十五间,曾经深爱她的读者并没有将这个拥有奇异才华的女子彻底遗忘,怀念在中国大地上到处流浪。

其人、其书、其死,至今仍是人们谈论并激情不减的话题。

而在文学研究领域,人们也从不同视角对三毛做出了诠释与评论。

褒贬不一者甚至为之不惜“兵戎相见”,刀笔征战,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学景观。

大致说来,对三毛的评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视角:三毛的散文风格及其创作心理、三毛散文的语言特色、关于三毛作品的阅读与接受以及关于三毛的比较研究。

一、三毛的散文风格及其创作心理在众多关于三毛的评论文章中,对其散文风格及其创作心理的分析与评论应该算是最多、也最为普遍的了。

具体说来,又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自叙传”色彩及“我执”创作心态熟读三毛作品的读者应该不难发现,其叙述多是以第一人称“我”来进行,而很少使用第三人称。

三毛的散文风格与文学成就

三毛的散文风格与文学成就

三毛的散文风格与文学成就三毛,原名陈平,是一位出生在中国内地、成长于台湾、生活在西班牙的作家。

她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而闻名,她的文学成就也为人称道。

本文将从三毛的散文风格和她的文学成就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三毛的散文风格1. 真挚感人的文字三毛的散文作品充满了真挚和感人。

她用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体验,文字中洋溢着真实而深刻的情感。

举例来说,在《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描述了自己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经历,她用细腻的文字描绘了大漠的壮美、苍茫和荒凉,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她深深的思念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 纯粹简洁的叙述三毛的散文叙述方式纯粹而简洁,不带任何矫揉造作的修饰。

她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将读者带入她所描述的场景,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绪和氛围。

例如,在《雨季不再来》一文中,三毛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勾勒出马达加斯加的风土人情,让读者仿佛亲临异国他乡。

3. 生活哲理的思考三毛的散文作品中常常融入对生活和人生的深思。

她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反思人类情感和存在的意义,在文字中传达出一种深刻的生活哲理。

在《梦里花落知多少》中,她描绘了自己在撒哈拉沙漠求学的经历,通过对生活的思考,表达出她对真实和自由的向往。

二、三毛的文学成就1. 国际影响力三毛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内地和台湾引起了轰动,也受到了国际读者的青睐。

她的散文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海外读者中享有盛誉。

她的文字独具魅力,深入人心,能够打动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读者。

2. 影响其他作家三毛的作品对当代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散文风格和创作方法成为了其他作家模仿的对象,对许多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启示和影响。

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开拓了散文的创作领域,为之后的作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3. 文学奖项荣誉三毛凭借其优秀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作品风格,获得了多项文学奖项的认可和肯定。

她被授予了许多文学奖项,如享有极高声誉的法国杜伯尔-艾丽丝文学奖,这些奖项进一步证明了她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

三毛散文的审美意趣和叙述视角

三毛散文的审美意趣和叙述视角

三毛散文的审美意趣和叙述视角作者:蒋云迪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30期摘要:三毛作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为独特和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之一,其源于生活创作的散文作品在整个东南亚掀起了“三毛热”。

独特的流浪美感使得三毛文学具有特殊的文学审美意趣,实现了一种对于“安土重迁”等中国传统思想的突破和结构。

而同时,由于三毛的作品叙述者就是作者本身,体现出真实性与虚构性相结合的特点,其叙述视角又往往内聚焦于真善美,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三毛;审美意趣;叙述视角一如《三毛流浪记》,三毛选择的这个笔名也带着流浪式的生命色彩。

三毛大起大落独特的人生遭遇以及对于漂泊流浪的浪漫追求使得三毛散文的创作也带有着真实、不羁、想象丰富等特点,而三毛文学则在八十年代于整个东南亚风靡一时,掀起了影响深远的“三毛热”。

《撒哈拉的故事》作为三毛的成名作,除了反映三毛的诗意的异域生活及精神追求外,更是集中体现了三毛文学创作独特的审美意趣和叙述视角,带有着浓厚的女性色彩。

本文尝试从审美意趣和叙述视角的维度,通过分析三毛代表作《撒哈拉的故事》来探究三毛散文独特的生命意蕴和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如有疏漏,望海涵。

一、三毛文学与三毛热改革开放以前,40多年的两岸相隔使得大陆和台湾的文学发展都相对孤立。

而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两岸关系的逐渐缓和,两岸文学作为由物质基础决定的精神产物必然地顺应时代的文化潮流,开始有了更多的交流和发展,其整体特点也从单一逐渐转化为融合。

可以说,八十年代是中国文坛的一个文学发展高潮,一方面,大量有才华的作家涌现,如大陆的莫言、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余華、张抗抗等,台湾的林清玄、席慕容、三毛、张晓风等;而另一方面,“两岸文学在主题、题材、风格、流派、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多元化的审美倾向”[1],各种文体的文学作品都有长足发展,而作家在创作作品时也更为自由,“反思文学”、“伤痕文学”、“改革文学”等文学流派大量涌现。

论三毛作品的艺术性与真实性

论三毛作品的艺术性与真实性

论三毛作品的艺术性与真实性作者:胡渠路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4年第06期摘要:三毛的作品在八十年代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对于三毛作品评论界一直颇有争议。

本文对三毛的作品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分类,并通过探讨三毛作品的体裁,揭示三毛的作品与"真实"的距离。

关键词:三毛;艺术性;真实性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2-0014-02台湾文学的发展经过对"政治附庸文学"、"回归乡土"、"回归传统"的反拨后,80年代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平衡和多元化的发展时期。

1979年后,人们很快认识了白先勇、聂华苓、於梨华等一批优秀的台湾作家, 80年代,琼瑶、三毛、席慕容等一批女作家,进入了大陆的文学市场。

她们以其创作才华拥有遍及海峡两岸无数的读者。

在海峡两岸的读者眼中,80年代最富于传奇色彩和性格魅力的台湾女作家,无疑首推三毛。

一三毛本名陈懋平,三岁时自行改名为陈平。

原藉浙江省定海县,1943年出生于四川重庆,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

自幼敏感而自卑的三毛有着不愉快的求学经历,倔强而自尊的她因此弃学在家。

在休学的期间,三毛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但是不愿与人接触,敏感而封闭。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跟随顾福生老师学习油画,这一个时期是三毛具有转折意义的时期,顾福生老师肯定三毛的人格,尊重她的选择,这使三毛长期压抑的精神有了慰藉,享受到了受人尊重、与人平等的快乐,感受到了人间纯真的友谊和温暖。

三毛告别了自卑和封闭,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开始积极主动的迎接人生。

在家人朋友和老师的关心下,三毛开始陆陆续续发表一些文字,并渐渐的走出封闭,重新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后出国学习、游历,留下了十八部作品集:《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万水千山走遍》、《送你一匹马》、《闹学记》、《倾城》、《谈心》、《随想》、《我的宝贝》、《滚滚红尘》等。

浅谈三毛的创作及作品风格

浅谈三毛的创作及作品风格

浅谈三毛的创作及作品风格浅谈三毛的创作及作品风格【摘要】三毛,这位足迹普及四大洲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以独特的作品内容、敏锐的文学感触、丰富的人生经历,形成了她独有的文学艺术世界。

她的文学创作经历了不同的时期,有着不一样的文学风格,广泛受到读者的喜爱与推崇。

【关键词】三毛,创作,作品风格三毛,本名陈平,她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1948年,六岁的她随父母去了台湾,50年代台湾的小学存在很多刻板的清规戒律,甚至还有体罚,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小的陈平格外向往自由,向往成长。

上中学后,由于受到数学老师的不公平对待,陈平开始了长达7年的自闭生活。

16岁,她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走出了家门,在顾福生的引导下,她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1973年,她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公证结婚。

在沙漠时期的幸福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才华,她率直、慈祥的个性,犀利洒脱的文笔令人折服。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回国定居。

每每阅读三毛的作品,就像品味她的人生,她的作品始终是围绕着她自己所写。

她的旅途,她的爱情,她的生活以及她的爱好等,成了她作品中最主要的素材。

一、三毛初期创作及作品风格三毛的初期创作是在求学阶段,主要是指从17岁顾福生老师鼓励她创作开始,到22岁远走他乡之间那段时间发表的小说散文,代表作有?惑?、?异国之恋?、?雨季不再来?。

此时的三毛有着与许多同龄少女一样的情怀,她的作品大多是闺中琐事,作品中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出的主要是空灵而忧伤的情感,代表了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与感受。

正如三毛所说:“我之所以不害羞得肯将我过去十七岁到二十二岁那一段时间里所发表的一些文稿成集出书,无非之有一个目的──这本?雨季不再来?的小书,代表了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和感受。

〞在这些作品中,三毛在写作笔法上较隐讳,并不直言内心情感,而是将自己投影於书中人物。

?雨季不再来?描写了“我〞与男友分手后心中所流露出的哀愁与眷恋。

论三毛的情感经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论三毛的情感经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论三毛的情感经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谢锦雯指导教师:阿鲁曼(2004级汉语言文学)【摘要】三毛是一位伟大的女作家,她的思想融合了西方的文化精髓,她用随意朴实的笔调来描写自己生活的真实的方方面面,她用超凡的文学功底和独具匠心的写作技巧呈现给读者的却是人生生活的真谛.而三毛文学所取得的成就正是因为她所具有独特卓立的,不依常规,及不能忍受虚假,极端敏感的神经质性格,三毛个性偏激一波三折的感情经历使她的生命跨过万水千山历经生活的磨难,穿越滚滚红尘,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中成为永久的文学存在。

如果说,读书是三毛走向文学生涯的铺路石,旅行为她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素材,写作使她的生命姿态展示出最动人的风彩,曲折的情感经历则是成就她文学创作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三毛情感经历文学创作影响On about San Mao’s Emotion Experience Influence on Her W orks of LiteratureXIE Jin-wen Instructor:A Lu-an(Department of Chinese, Grade 2004)Abstract: San Mao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writers in this century whose thought merge into essence of western culture. She describe the every aspect of the true life in freely and plain tone and use the outstanding of the literature power and distinctive write skills in order to let the readers understand the true essence of the life. The reason that San Mao obtains great achievement in literature is that her nervousness, sensitiveness, distinctive personality affect her in writing. However, after she passes though countess tribulations, San Mao’s tortuous experience in love made her life lastly forever in reader’s eyes. In case, studying is a flagstone which can let San Mao walking up to the literature career journey is a platform which pro\vide she to getting the inexhaustible matter, writing is a tool which can make her life to showing the most impressive mien. The critical point to make her literature success is the circuitous emotion experience.Key words: San Mao Emotional experience Literature Impact引言作为大千世界里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台湾女作家三毛的创作不仅把人生最美好、最诗意的东西加以定格,而且使她的生命跨过万水千山,穿越滚滚红尘,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中成为永久的文学存在。

三毛作品的情感真实性

三毛作品的情感真实性

三毛作品的情感真实性——以《撒哈拉的故事》为例王晓伟引 言1985年,台湾著名人士桂文亚在《三毛——异乡的赌徒》一文中记载了其对女作家三毛的采访,三毛曾真诚地说:“我之所以写作,也只是有感而发。

我的文章,也就是我的生活,我最坚持的一点是我不能放弃赤子之心,至于文章的好坏,毫不在意。

”在20世纪末中国文学研究中,台湾作家三毛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个案,“我的文章就是我的生活”正是三毛作品最深沉的底色。

这种真实地再现现实的主体的创作态度,在文艺理论中被称作情感主义。

所谓情感主义是指文艺必须表现人对现实的真实主体态度,它相信文艺中的情感应是真实的。

我国文论界学者们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鼓荡起异乎寻常的情感主义风暴,情感主义所提倡的是要表现情感、追求情感真实。

三毛正是这一理论观点的实践者,正如作家本人所言:“我是一个以本身生活为基础的非小说文字工作者,要求自己的,便是如何以朴实而简单的文字,记下生命中的某些历程”,“去写我真挚的心灵”。

可见,三毛的作品与中国20世纪与21世纪相交的世纪转折中出现的后情感主义是相对立的。

后情感主义充满了消费文化色彩,使曾经在80年代与文化、历史、传统、沉思等紧密相连的本真情感,逐渐被轻松游戏的态度成批生产、替代、稀释或变形,其主张人内心最隐秘而本真的情感也可以替代、虚拟或出售。

三毛本名陈懋平,1943年3月出生,浙江省定海县人,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

她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加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

1981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1991年1月4日自缢身亡,时年48岁。

三毛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在全球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群,甚至形成“三毛热”现象。

青少年时期的不快乐,爱情的受挫,使三毛形成“生命的本质是孤独的”,“爱的赠送既是刹那也是永恒”的观点,对其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毛作品研究综述

三毛作品研究综述

三毛作品研究综述第一篇:三毛作品研究综述三毛作品研究综述三毛,大千世界里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一个用生命去写作的作家。

三毛没有纯文学作家那种严肃的创作使命感,也不去刻意追求作品的社会效果,创作对于她,既非经国之大业,千古之文章,也非文学殿堂之捷径,扬名天下之手段,因此,她的作品也许永远的无法成为经典性文学文本。

但正如贾平凹所说的,三毛是一个真正的作家,因为她是用生命去写作,其文学世界即是其自我生命存在的世界。

三毛是一位本色主义作家,她的创作与她的个人生活紧密关联,她曾经说过:“我的写作生活,就是我的爱情生活,我的人生观,就是我的爱情观。

”三毛的一生短促却轰轰烈烈,她以她的传奇经历,在文学创作领域展露了惊人才华,她在戏剧、小说、诗歌等方面均有涉及,尤以散文作品成绩显著,使她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一笔。

我国学界对三毛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末便已开始,在三毛去逝前后达到高潮,研究队伍中有学者、作家、评论家以及普通的读者,至今虽衰而不败。

一、关于三毛作品的艺术特色三毛作品的艺术特色内容丰富多彩,是其作品中颇具魅力的一部分,也是众多学者、评论家和读者关注的方面之一。

研究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独特的叙事艺术。

郭震在《论三毛散文的审美价值》一文中谈到了三毛‘主张自我的叙事模式’,他指出“三毛留给我们的 14 部散文集中,均是以第一人称‘我’来行文,一切故事从‘我’开始,由‘我’展开,以‘我’为中心,最后以‘我’的归宿为归宿。

他还从三毛作品中的人物对话角度出发,探索三毛作[1]品叙事的独特性。

肖霞在文章《自由优雅的心灵之歌——论三毛散文的特色》里指出,三毛的作品正是对自己独具个性的生命作了自由而真实的抒写[2]。

张芳在《我真故我在——三毛散文的本真生命书写》里认为三毛的作品是‘生命本真的创作’[3]。

而于璟则在《从作品看个性——解读三毛》里把三毛的这种写作文体形式称之为‘个性小说’[4]。

同样陈敏也在《在真实与虚构之间-——评三毛的创作影响及其作品的阅读接受》里认为正是这种写实、写自我的特色带来了三毛独特的文体形式[5]。

论三毛的创作态度和散文体特色

论三毛的创作态度和散文体特色

论三毛的创作态度和散文体特色汉语言文学本科【摘要】三毛,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用生命去写作,把人生美好诗意的东西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从创作态度去解读三毛的作品,分别从三毛的文学价值观、散文体特色等方面探讨“三毛体”的创作态度,让一个真实的三毛重现我们眼前,看她如何在生命中美丽蜕变,破茧而出。

【关键词】三毛;创作态度;自传体散文关于三毛,现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曾经这样说过:“年轻的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分的。

许多年里,逢人说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读者。

艺术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羡着三毛这位真正的作家。

”[1]用心灵写作,用生命体验,是三毛震撼人心的力量所在。

她热情,浪漫,真诚,甚至不失孩童般的率真,把人生最美好最诗意的东西永存。

当然,与一些名作家相比,三毛显然算不了什么,但她的文章却赢得了海内外一大批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喜爱,在我们当中曾经掀起了一股为时不短的“三毛热”,使她的生命永融于文学之中。

一、三毛的创作态度(一)、写作只是将个人生活做一个记录而已从她的创作态度来阅读她,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对她的理解。

创作态度,即创作过程中及作品完成之后所体现出来的创作主体与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是联系创作之本源与作品最终所体现出来的个性特征间的桥梁。

如果说,读书是三毛走向文学生涯的铺路石,旅行为她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素材,那么写作则使她的生命态度展示出最动人的风采。

写作,无疑是三毛生命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种存在形式。

检视三毛的写作道路,品味其作品的无穷魅力,不能不感慨于她的文学追求。

三毛的文学价值观,与她的个性、文学道路以及对生活本身的理解,有着密切关系。

确切地说,三毛没有纯文学作家那种严肃的创作使命感,也不去刻意追求作品的社会效果,写作对于她,既非抒写经国之大业,传诵千古之文章;也非天下扬名之手段,通往文学殿堂之捷径。

三毛对于她自己的写作生涯是这样说的:“文章千古事,不是我这草芥一般的小人物所能挑得起来的,庸不庸俗,突不突破,说起来都太严重。

三毛的散文与女性主义观点

三毛的散文与女性主义观点

三毛的散文与女性主义观点三毛,原名陈平,是中国现代作家之一,以其独特的散文风格和女性主义观点而闻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三毛的散文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观点,并分析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一、三毛的散文风格三毛的散文作品充满了她个人的情感与思考,表达了她对自然、生活、人情的独特感悟。

她常以第一人称写作,使读者能够更加贴近她的情感世界,深入感受她的所思所想。

二、三毛的女性主义观点1. 强调女性的自由与独立在三毛的散文中,她经常表达对女性自由与独立的渴望。

她倡导女性不被束缚于传统社会的规范,而是要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独立。

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女性都应该有权利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2. 呼吁对女性权益的关注三毛的散文中也经常涉及对女性权益的呼吁。

她关注妇女的地位和权益,并将这些问题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深入探讨女性在婚姻、家庭和职场中面临的种种不公平待遇。

她认为,要实现女性的平等与自由,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

三、三毛的女性主义观点对当代社会的影响1. 激发女性的自我认知与自信三毛的作品通过对女性独立与自由的追求,激发了当代女性对自身的自我认知与自信。

许多女性读者在阅读她的作品后,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与能力,并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2. 推动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关注三毛将女性权益问题引入散文作品中,使得更多人开始关注女性的地位和权益,推动社会的变革。

她的作品引发了对女性权益的广泛讨论,也激发了更多人行动起来,争取女性的平等与自由。

3. 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三毛的散文中常常挑战传统观念,突破传统道德和社会规范对女性的束缚。

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女性不必局限于传统的角色定位,而是可以追求自己内心真实的欲望和追求。

四、结语三毛的散文作品充满了女性主义的观点,通过她个人的经历和思考,引发了对女性自由、平等和权益的思考与争取。

她的作品对当代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激发了更多女性的自信与自觉,同时也推动了社会对女性权益的更多关注与支持。

三毛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

三毛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

三毛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摘要】三毛是一位具有独特创作姿态和文体选择的作家。

在她的作品中,三毛以真实的自我呈现,以抒情的笔调感染读者,以散文形式展现生活细节,以跨文化的视角探讨人性,以感性的文字风格打动读者。

这样独特的创作方式使得三毛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并在文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地位。

通过特有的创作姿态和文体选择,三毛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与肯定,她的作品引发人们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力。

三毛的作品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对人生、情感和人性的深刻探讨,让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三毛的创作姿态和文体选择给予了她作品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成为文学界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

【关键词】三毛、创作姿态、文体选择、真实、抒情、散文、跨文化、感性、读者、喜爱、肯定、影响力、地位。

1. 引言1.1 三毛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三毛是中国台湾籍女作家,以其独特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在文学界广受关注。

她以真实的自我呈现和抒情的笔调感染读者,以散文形式展现生活细节,以跨文化的视角探讨人性,以感性的文字风格打动读者。

三毛通过特有的创作姿态和文体选择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与肯定,她的作品在文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地位。

三毛的创作姿态既真实又感性,她将自己的人生经历融入作品之中,展现出一种真挚的情感。

她的文字充满温情和抒情,让读者感受到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探索。

三毛的散文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展现生活的细节,让读者看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与真实。

她以跨文化的视角审视世界,深刻揭示人性的共通之处,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三毛的感性文字风格让读者沉浸在情感的海洋中,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和温暖。

通过她独特的创作姿态和文体选择,三毛成功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赢得了他们的赞赏和喜爱。

2. 正文2.1 三毛以真实的自我呈现三毛是一位以真实的自我呈现而闻名于世的作家。

她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

现代散文鉴赏教案探索三毛的散文写作技巧与情感抒发

现代散文鉴赏教案探索三毛的散文写作技巧与情感抒发

现代散文鉴赏教案探索三毛的散文写作技巧与情感抒发现代散文鉴赏教案:探索三毛的散文写作技巧与情感抒发一、引言现代散文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具有自由开放的表达方式和情感的独特释放。

三毛作为一位著名的现代散文作家,其作品以真实细腻的感情、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邃的内涵而闻名。

本文旨在探索三毛的散文写作技巧与情感抒发,以启发学生对现代散文的理解和创作。

二、三毛的散文写作技巧1. 真实感和细节描写三毛的散文作品通常以真实、质朴的感受为基础,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来触动读者的内心。

她能准确地捕捉并描述生活中的微小瞬间,从而使作品更加生动。

例如,在《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描绘了撒哈拉沙漠的辽阔、神秘和壮丽之美,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撒哈拉带来的深沉情感。

2. 拟人化和比喻手法通过拟人化和比喻手法,三毛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具象的形象和场景。

这种手法使散文更加生动有趣,也方便读者理解作者的情感体验。

在《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将沙漠比喻为最负责的朋友,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撒哈拉的深情厚意。

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散文更具感染力,读者更易投入其中。

三、三毛的情感抒发1. 自我感受的直接表达三毛的散文作品中,情感抒发直截了当,她直接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情感,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遮掩。

这种坦诚的写作方式,使得读者更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

例如,在《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坦诚地表达了对撒哈拉的迷恋、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性的思考,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她内心情感的深沉。

2. 通过个人经历展现情感三毛往往通过自身的感受和经历,将情感与读者分享。

她以亲身经历为基础,将所遭遇的困境、挫折和幸福转化为文字,带领读者共同体验并思考。

例如,在《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将沙漠带来的孤独、忍耐和自由转化为了文字,读者可以通过她的故事来反思自身对生活的态度。

四、教学实践1. 阅读三毛的散文作品选择三毛的代表作品,如《撒哈拉的故事》等,让学生阅读,并让他们理解三毛的写作技巧和情感抒发方式。

三毛游记文学创作成就及影响课件

三毛游记文学创作成就及影响课件

19岁时,她的处女作《惑》刊 登在白先勇主编的《现代文学》 上,这篇文章改变了她的一生。 三毛先在台湾文学院求学,大 学毕业后,她赴西班牙马德里 大学进修文学,后入德国歌德 学院学德语,之后,又在美国 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主修陶瓷。
1970年回国后因未婚夫猝逝, 她 在哀痛之余, 再次离台, 又到西 班牙。 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与荷西结婚。 1979年9月 30日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 三毛回到台湾。 1981年, 三毛决 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 在 国内定居。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 完成她第一部中文剧本, 也是她 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
散文集: 《撒哈拉的故事》 《雨季不再来》 《稻草人手记》 《哭泣的骆驼》 《温柔的夜》 《梦里花落知多少》 《万水千山走遍》 电影剧本《滚滚红尘》

三毛与荷西
1.“雨季”阶段

以《雨季不再来》中收录的早期作品为主, 如《惑》《秋恋》《月河》等,带有青春 期的迷惘、忧郁,甚至不无病态的心理投 影。 “代表了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和感受…… 它的确是一个过去的我,一个跟今日健康 进取的三毛有很大不同的二毛。”
二、创作概况
三毛的创作,从《惑》起步到电影文学剧本《滚滚 红尘》的创作终结,笔耕整整31年,共出书23种, 其游记被译成15国文字,并获得西班牙塞万提斯奖。 三毛的作品在台湾长久保持着畅销不衰的势头,在 大陆、东南亚也有上千万痴迷读者。 三毛写的游记将“游记文学”推向了一个高峰。主 要代表作有:《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 《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温柔的夜》、 《万水千山走遍》、《送你一匹马》、《倾城》及 剧本《滚滚红尘》等。
我喜欢适度的孤单,心灵上最释放的一 刻,总舍不得跟别人共享,事实上也很难 分享这绝对个人的珍宝……

滚滚红尘的边缘人———从文本探求三毛的内心真实形态

滚滚红尘的边缘人———从文本探求三毛的内心真实形态

滚滚红尘的边缘人———从文本探求三毛的内心真实形态作者:郝丽梅,陈畅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5期摘要: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以其特立独行的作品风格和人格气质影响了两岸三地几代人的精神生活,她经典的流浪形象,渴望远方、渴望自由的论调,使她拥有沛然的生命感。

但这样一位对生命充满热爱的作家最终却选择了自杀的方式同这个世界诀别,这引发了许多人对三毛真实形态的讨论。

本文将回归三毛作品本身,以客观冷静的眼光看待其文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三毛创作的艺术魅力同其作品中的虚构化现象,二是作者创作历程中“流浪”与“红尘”的矛盾,三是作者的博爱精神。

笔者希望从文本入手,最终寻得三毛的内心真实形态。

关键词:三毛散文修辞与虚构流浪与红尘博爱精神一、三毛创作中的修辞与虚构三毛曾说:“就我而言,我比较喜欢真实的人物,如果我写假想的事物,自己就会觉得很假,很做作。

”如果我们沿着三毛的创作轨迹进行梳理,其实不难发现,三毛写的是自己,她的创作的确与自己的生活轨迹相重叠:从苍白的雨季少女到一个快乐的小妇人,从失去丈夫后痛苦的独身女人到孤独旅行时的名女人。

如此看来,三毛的创作比较成功地运用了写实手法。

除此之外,她的作品,大多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从“我”出发,由“我”展开叙述,这就让作品显得真实而亲切,同时,作品也就具有了一种亲和力。

这一点在《撒哈拉的故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这部作品中,三毛以一个小妇人的口吻,轻松讲述着她在撒哈拉沙漠零散的生活细节和生活经历:荷西把粉丝当作雨来吃,两人白手起家建立沙漠上最美丽的房子,还有他们简单的婚礼。

以上这些充满生活味儿的故事,都是三毛用自己的心去关怀这片大沙漠,适应沙漠中的生活所得。

一个不爱沙漠的人,应该很难写出这样真情流露的文字。

三毛在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并没有对美过分渲染,而是以一种非常平白朴实的语调去讲,在这种叙述中,她不时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文章点缀得恰到好处,而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并不是作者矫力所得,只是文行至此的自然流淌。

三毛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

三毛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

三毛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三毛,是中国文坛上备受推崇的女作家之一,她纵横驰骋于台湾、中国大陆、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小说、游记和随笔,深受读者喜爱。

三毛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不仅给她的作品增色不少,也让她在大众文化领域赢得了广泛的关注。

首先,三毛对于文学的态度是鼓励自由,倡导真实。

她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传统教育,但她却渴望自由,喜欢追求真实的经历和感受。

这种特点也表现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她不拘泥于传统的文学思想和形式,深入到生命的现实层面去触摸人的心灵。

如《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等作品是她带有亲身经历的真实与情感融合的写作风格。

虽然文学无所谓真实性,但三毛却在真实的拼写里找到了创作的燃料,在人生经历的真实感受中萃取出了自己的独特文学形态。

其次,三毛的创作风格也是受她旅行经历的影响。

她的旅行经历,丰富而多样化,让她的作品既充满情感和感性,又带有大量的实事材料,能够展示出较强的文学趣味和艺术特点。

三毛游历过的地方千姿百态,有从沃野到荒漠的无边风景,有从熟悉到陌生的不同文化和生活习惯,也有从心底的孤独到无休止的寂寞。

在她的文学作品中,旅游是一种方式,旅游是一种见识,旅游是一种生活态度。

这种生活态度让三毛的文学作品充满了行进的步伐,充满了生命的力量与欲望。

最后,三毛的文学作品也是多元化的。

她的文学作品不仅体裁多样,还有涉及主题的广泛性。

既有感性的描写,也有理性的探究;既有人性的探讨,也有社会的反思。

而且,她的文学作品中充满了浓郁的女性意识和女性情感,在这种意识的指引下,她更深入地发掘了女性的心灵,表现出女性的韧性和坚强的生命力。

三毛的创作姿态和文体选择充满了真实、感性、多元化的元素,展现了作家独特的文学魅力和人文风貌。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勇气、感怀、失落与反思,以及对生命真实的态度。

她的作品就如她自己的一句话:“我虽然不是特别绝妙的艺术家,不肯自欺欺人笼络人心。

我不喜欢张扬,也不想使自己显得卓越不凡,只是边走边唱边拍,做自己的影子”。

体验生命:三毛游记散文的美学价值

体验生命:三毛游记散文的美学价值

体验生命:三毛游记散文的美学价值摘要:对于创作活动来说,创作个性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创作个性特别突出地表现在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体验、理解、评价上面。

从三毛作品到三毛自述,可见三毛作品最重要的个性化特色:一是纪实色彩,她不走虚构小说的创作之路,而是去写生活,写自己的人生经历;二是抒写自我,篇篇文章从“我”出发,由“我”展开叙述,以“我”为中心,以“我”为归宿。

正是这种写实、写自我的特色,带来了三毛独特的文体形式。

三毛的作品始终有一股强烈的感情在奔涌,在时时撞击着读者的心扉。

伴随着三毛的情感波动,读者体会到了三毛对生命把握的深度及广度,这根源于三毛的生活体验及艺术感受的信息,共同汇集在三毛发自肺腑的毫无保留的情感的流泻之中。

从她的作品中,可以体会到三毛对自然、对生命、对人的爱。

任何思想和情感的传达也都要借助于它的媒介——语言的传达。

作家的风格某种程度上也就是个人风格的再现。

三毛作品的语言有时如奔腾万里的江水,一泻千里;有时又如山间溪流,婉转明快;有时如催战之鼓,嘹亮激越,令人亢奋;有时又如黄昏时的一支山笛,悠扬、恬然,令人遐思。

而机智、明快、风趣、幽默、细腻是三毛作品语言最突出的特色。

三毛运用她具有强烈个性的语言本身,把我们引到了“它本身以外”,达到了“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方之表”的艺术境界。

在自然生命与文化生命的冲突中,三毛以她的审美笔触,以有限体验肩荷了无限意义。

关键词:三毛游记散文体验生命美学价值三毛以她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绚丽多姿的生活以及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笔,在大陆和台湾刮起一阵又一阵旋风。

目前,关于三毛游记散文的概况、研究的方向,也有不少的人从不同的方面研究她的美学价值,这些对我都有启发,但我还想从自己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理解。

个性体验及其创作特色对于创作活动来说,创作个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家的创作要求保持个人的鲜明的特征,要求作家具有独特地理解现实、独特地表现现实的能力。

社会生活是无限丰富多样的、具体感性的存在,它全方位地向作家开放。

琼瑶三毛作品小议作文_初三优秀作文

琼瑶三毛作品小议作文_初三优秀作文

琼瑶三毛作品小议作文_初三优秀作文琼瑶,本名陈平,台湾著名作家、电视剧编剧,被誉为“情感教母”。

而三毛,本名陈平,也是一位台湾作家,她的作品以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而著称。

两位作家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

接下来,我想从主题、风格以及影响等方面对他们的作品进行一番小议。

从主题来看,琼瑶的作品显然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汇,尤其是爱情。

她的小说多以感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让读者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和伟大。

而三毛的作品则侧重于心灵与自然的交流,她的小说中描绘了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共生关系,让读者重新审视自然界的美丽与可贵。

从风格上来看,琼瑶的作品情节曲折,主角们的感情纠葛错综复杂,同时也渗透着女性的柔情和坚强。

她的作品描写细腻,语言优美,往往会让人沉浸产生共鸣。

而三毛的作品则更加真实和朴实,她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自己在撒哈拉沙漠中的生活和感悟。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读完之后往往会让人深思。

从影响来看,琼瑶的作品在华语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她创作的许多小说后来都被改编成了电视剧,赢得了大批观众的喜爱。

她的作品不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也对华语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三毛虽然在她的短暂一生中只出版了几本作品,但她的作品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对读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她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激励着许多人勇敢追求梦想。

琼瑶和三毛的作品各有特色,但都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无论是琼瑶的浪漫爱情故事,还是三毛的真实人生经历,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想说,他们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珍品,更是人生的指南,让人们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眼前的一切。

无论是琼瑶的《还珠格格》、《双生记》等经典作品,还是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等作品,都是我们不可抛弃的宝贵财富。

让我们在欣赏他们的作品的也更好地品味人生的美好和多彩。

三毛的散文风格与文学成就

三毛的散文风格与文学成就

三毛的散文风格与文学成就三毛是中国著名的女作家,以其独特的散文风格和出色的文学成就深受读者喜爱。

她的散文作品通过真挚的感情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现了人生的辛酸与美好,感动了无数读者。

本文将从三毛的散文风格和其在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三毛的散文风格三毛的散文作品以真情实感和深入细腻的描写为特点,让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她的散文作品常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通过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以及对人物与环境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真实而深刻的情感。

她善于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她独特的情感世界。

三毛的散文作品还常常带有哲理思考,通过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展现出作家对人生的积极向上的态度。

她用真实的故事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困境的坚持,鼓舞了许多读者。

她的散文作品通常会让人感到一种力量,激励人们积极面对生活的困难。

另外,三毛在语言运用上也有其独特之处。

她擅长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将读者带入她所叙述的场景之中,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和氛围。

她的叙述方式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非常符合广大读者的口味。

二、三毛的文学成就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三毛在文学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她的散文作品不仅被广大读者喜爱,也受到了文学界的高度评价。

首先,三毛的作品融汇了中西文化的精髓。

她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了多种文化,这使得她的作品具有了丰富的内涵。

三毛的作品常常在讲述个人故事的同时,融入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思考,使其作品更具有普遍性和深度。

其次,三毛的作品展现了对爱情的深刻思考。

她以独特的视角和真挚的情感描写了她与丈夫荷西之间的爱情故事,使人们对爱情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她的作品中不仅有对美好爱情的歌颂,同时也展示了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爱情的考验时,如何坚守和奋斗。

最后,三毛的作品传递了一种向往自由的精神。

她的作品中常常描绘了她在不同地方旅居的经历,展示了她向往自由、追求自我价值的人生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真实与虚构之间评三毛的创作影响及其作品的阅读接受陈敏(福建电大宁德分校,福建宁德352100)摘要:三毛的作品介于自传性散文与小说之间,描写一个女子在世界各地的所见所闻,及在异域的生活,将传奇的浪漫与别样的面对世界的态度结合一处,吸引许多读者的关切。

三毛的世界也许带有某种虚幻的成分,但她带给读者的却是真实的阅读乐趣,而穷究作品内容是否真实,也实在是一件不太必要的事情。

关键词:三毛;创作;阅读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346(2004)05-0009-02三毛离开我们已经十三年了,当三毛的印象在我们记忆中越来越远去的时候,在逐渐要被忘记的今天,我依然深深怀念三毛带给我的那些能让我充满无穷希望的世界。

她并非举世闻名,文字也并不深奥,但是她笔下的生活是一个从来没有人写出来过的世界。

读三毛的文字,宛如她就在身边,谈着那些我们深知的喜、怒、哀、乐、爱、恶、欲和我们不知的沙漠铁事、西班牙海岛风情和万水千山走启蒙的所有地方。

在三毛的书中,我处处感受的,是一种至情至性的宽大的爱。

这是一种真切的、活生生的情感,没有排比反复的说教,没有艰难海涩的道理,往事的回忆和生活的点滴在平实的叙述中娓娓道来,如清风风微雨,润物无声。

当代散文在三毛之前,我们很少读到那么浪漫,那么叛逆,那么浓情又那么异国情调的文字。

三毛作出了一种欲飞的姿式,情感的大开大合与罕见的生命张力,吸引了很多人。

三毛作品传达了一种介乎于现代和传统之间的选择矛盾,尤其表现为她躲避城市又不得不逃回城市最终被城市消灭这样一段过程。

这一经历与现代人群的心境不谋而合。

三毛用她的一生去追求完美和爱。

她游历世界,在陌生与熟悉的夹缝里寻求生命存在的真谛。

她赞美善良,赞美爱,用她那清丽的文笔,用她那博大的心灵,更用她那无限的深情。

她怜惜无助,同情弱小,无限度地挥霍着她的爱心,透支着她的生命,对于伸出的求助的双手从来不会说 不 。

三毛用她的善良、易感的心去体味生活在她周围的人,通过娓娓动人的笔调勾勒着人生百态。

对三毛自己而言,在辽阔的生活之海,写作不过是百分之十的观照,其它的日子,才是真正活着滋味。

有的人喜欢三毛的诙谐和机智。

在 沙漠中的饭店 里,三毛促狭地顺口对荷西吹牛道: 这个啊,是春天下的第一场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根冻住了,山胞扎好了,背到山下来一束一束卖了换米酒,不容易买到哦! 然后 荷西还是呆呆的,研究性的看着我,又去看看盆内的 雨 ,然后说: 你当我是白痴? 这一连串准确而又幽默的描写把个夫妻之情写的跃然纸上。

有的人喜欢三毛笔下色彩缤纷的异国情调。

象 玛黛拉游记 里那象大扫把一样的乡村烤肉串,为了维护传统宁可不卖货的老先生,象 玛黛拉游记 里沙哈拉威人连肠子都要清洗的洗澡方式,或者是 死果 里诡异的茅里塔尼亚符咒。

不一样的生活在我们看来永远有莫大的吸引力。

最令人无法忘却的或许是 哭泣的络驼 中巴西里与沙伊达这一对恋人的遭遇,异城的风云交织着一对恋人的悲欢离合的传奇,那里有着说不尽的爱与哀的爱与哀愁。

收稿日期:2004-03-05作者简介:陈敏(1966-),女,福建福州人,福建电大宁德分校讲师。

9有人喜欢三毛字里行间尽现的丰沛的爱心。

在 哑奴 一文里,三毛和荷西忍受四周的冷眼,对哑奴以朋友相待:在 悬壶济世 里,三毛尽自己的能去减轻哈拉威邻居们的病痛:在 搭车客 里三毛在炎热的正午掉头回沙漠,只为了接出那个不肯放弃自行车的固执男孩。

三行值得喜爱的地方太多了。

她那洒脱的性格、成熟的少妇的风韵,她那沛然的生命感,都令人欣赏。

但欣赏一篇文章绝不仅仅是为了其中充满生趣的情节,更是因为产生了 人世 的共鸣。

人们喜爱撒哈拉的故事,喜爱三毛笔下的善良、豁达、悲天悯人,更多的原因则是,在三毛千奇百怪丰富多彩的故事里,人们能够看到最平凡生活的可贵可爱。

三毛死后,有人道,她笔下的人和事并不尽然是真实的,里面有很多只是她杜撰出来的东西。

怀凝她和赞成她的人相继成了她作品的求证者,求证的结果只是要证明三毛是否是说谎的人,三毛的一生是不是在演戏。

他们质疑她叙述的故事,她的经历,以至她的外貌是否美丽,荷西是否完美,他们之间的爱情是否真实?很多人怀疑她的真,认为她的爱情和生活是虚构的谎言。

这实在是对文本的一种 误读 ,即阅读接受上的误区。

例如她的众多叙事作品,常常被当她的 自传 或是 传记文学 ,并由此而产生文学常识上的误解,将她作品中的那个叙事者 我 当作生活中的三毛本人等等。

三毛的创作有浓厚的主观意向性和 自叙传 的色彩,她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很容易地纺织进她的众多 故事 之中。

在三毛的作品中,几乎每一篇中都有 我 的足迹, 我 的身影, 我 的表演, 我 的倾诉,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比纯 虚构 的小说要亲切、真实、生动得多的愉悦快感。

当然,在三毛的笔下, 我 只是她的 故事 中的一个人物,在不同的作品中,起着并不等同的作用。

其次,重视 故事 的戏剧效果和情节的跌宕起伏,是三毛许多作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的特征之一。

一般而言,情节只存在于叙事型与戏剧尖似描述人物和事件为主的作品中,它是展示人物性格、推动事件发展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

三毛的作品,尤其是 撒哈拉 故事列系,虽以神秘、奇特的异国风土人情为主,但在情节设置与故事结构上,却并非一马平川。

她的作品虽以叙事性散文主,但其中的叙事策略却深得欧?亨利式小说的真传。

这是她的大多数 故事 能深深吸引读者的关键所在。

第三, 故事 本身具备多重阅读层面,是三毛作品大获成功的特色之一。

三毛的 故事 常常能做到雅欲共赏,她生前也曾颇以此为荣。

正是由于三毛的作品本身具备了各个不同文化从中到自己所需求的东西,并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各自的 接受 对原作进行想象、感受、模拟等 二度创造 。

三毛作品之所以大受欢迎的最重要的一点,也就莫过于 每个读者都可以从自己的再创造中去各得其乐 。

我的写作,原本是一种游戏,我无拘无束的坐下来,自由自在的把想写的东西涂在纸上。

在我,是这么自然而又好玩的事情。

我想这段话是对她的文字的一种很恰当的诠释。

她的文字,透出的是真实。

没有刻意的玩弄文字,没有丝毫的娇柔做作。

所写的亦是她所想的一不明白为何如此笃定,也许党政军是因为那种真实。

所以,我们又何必介意三毛的故事是否有虚构与幻想的成分,相信喜欢三毛的作品的人都不会在意这一点。

因为在她的经历、见闻和感受中,作者与作品中的主人公合为一;在这里,现寮与理想,主观与客观,艺术与人生融为一体。

我们不是爱一个人的真假,而是爱书中的那个美丽的世界。

荷西不是完美的男人,正是因为其不完美性,才能得到真正的爱情中那种爱,来源于生活的作品必须要不同于生活才能引起我们的反响,我们已经习惯的爱情对大家来说已经麻木了,那种不真实的此生末有的爱才是他们想象中的理想爱情。

从三毛作品到三毛自述,可见其作品最重要的个性化特色:一是纪实色彩,二是抒写自我。

就前者而言,三毛没有走虚构小说的创作之路,她从生活本身受到启发,不去编故事,只去写生活,而她自身奇特、浪漫、新鲜的人生经历,恰恰构成生活中最真实不过的故事,以至于读者往往无法区分它是文学作品,还是生活本身。

融纪实性与文学性于一体,借天涯人生抒发个人志趣,三毛成功地运用了写实手法,她的作品由此显得真实、亲切。

就后者而言,三毛作品只写自己的故事,篇篇有作者之 我 ,一切从 我 出发。

由 我 展开代叙述,以 我 为中心,以 我 为归缩。

作为作品叙述者的三毛,与作品中出现的三毛,以及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三毛三位一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人物兴趣盎然,并把阅读评价直接导向作者本人。

正是这种写实、写自我的特色带来了三毛独特的文体形式。

三毛的作品,在文学精神上,更多地得自散文的艺术精髓。

就表现自我的人生、个性、人格色彩等方面而言,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言及三毛的作品容量与表现手段,散文这种文体又似乎难以企及其丰富。

三毛作品不同于那种带有传奇意味的文学虚构小说,也有异于那些抛离了小说特征的人物传说。

在自叙传的色彩上,它与虚构的小证券交易区别开来:而在 小说 这一点上,它又与一般的传记不尽相同。

细细品味,三毛是把作者自己活生生地融进作品中去,以纯然个人的感觉和表达方式。

展示出作者亲身经历(下转第17页)10也是其独立人格的充分体现。

从更深刻的哲学思想上看,他的入世与退隐,直接受到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

易 云: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这给陈子昂以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启示。

正如陈子昂所言: 夫岁月晚得,古人疾没代不称;功业未成,君子以自强不息。

[18]坎坷的境遇又使陈子昂带有深沉的感慨: 命之不来也,圣人犹无可奈何,况于贤者哉。

儒家的人生观,通过仁与礼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而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达到天人合德,天人合一;道家的人生观,尤其是庄子的人生观,是个体在现实社会面前丧失其存在的价值,那就清静无为,绝圣弃智,以求六根清静。

故陈子昂说: 勿为尘所欺 [19], 探无观群化,遗世从云螭。

[20]只有忘却人世间的一切是非功过、功名利禄,甚至忘掉物我、主客的界限,才能达到天与人的合一。

儒道二家人生观的终极目的在这里达到了完美的一致。

总之,陈子昂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吸取了前人哲学思想,从自然宇宙观到社会政治观到人生观,建立了一套颇为完整的哲学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陈子昂关于宇宙生成、宇宙运动的观点,是建立在朴素的自然经验之上,融合了阴阳相生相克的循环规律,并没有建立在对自然的科学认识上。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他把自然人格化、道德化,而不是用人的本质力量把自然人化。

因此,他大谈符谶灾异嘉祥,以论证其天人感应的思想。

其 感遇 十七 就充分显露了这种思想:运用自然经验去类推,附比人事社会,并以此审视历史。

按照他的天人合一观点,社会历史的演变即被归结为封闭性的兴衰更替和循环往复。

同时,在陈子昂天人合一的思想中,由于他 天 的人格道德化,因此 人 的地位被变得非常突出。

他所提倡的 天德 实质上就是 人德 ,因而儒家的仁礼道德就被突出到显著的地位,而陈子昂更是努力以其 安人 的社会政治措施去达到阴阳和、天地平、元气正的思想。

唐初的鼎盛之象,激励着他 君子以自强不息 (21)的进取精神的人生观。

他极力主张仁政王道,疾言敢谏,对国家人民表现了深切的同情和关心。

这一切都是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直接体现。

从这个意义上看,陈子昂不愧为一个深刻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参考文献:[1]、[6]、[9]、[14](唐)陈子昂.全唐文 谏政理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0.[2]许啸天.老子 道德经[M].中国书店,1988.[3]、[4]、[5]、[15]、[16]、[19]、[20](唐)陈子昂.唐五十家诗集 感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7](清)刘宝楠.论语 为政[M].北京:中华书局,1990.[8](清)焦循.孟子正义 公孙丑[M].北京:中华书局,1987.[10]、[11](唐)陈子昂.全唐文 谏用刑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0.[12](唐)陈子昂.全唐文 上军国利害事三条[M].北京:中华书局,1990.[13](唐)陈子昂.全唐文 上蜀川安危事三条[M].北京:中华书局,1990.[17](唐)陈子昂.唐五十家诗集 答洛阳主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8]、[21](唐)陈子昂.全唐文 饯陈少府从军序[M].北京:中华书局,1990.的真实生活,作者眼中的文化景观与人生世相,作者的情感心路乃至个人隐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