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扑动与颤动(房扑与房颤;室扑与室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房
心室
扑动、颤动
• 心房扑动:心房率250350次/min
• 心房颤动:P波消失,小f波,房率350600次 /min •
• 心室扑动:心室率200250次/min
• 心室纤颤:无法辨认QRS-T,频率200500次 /min
除颤及护理
定 义
心脏电复律利用外源性电流治疗心律 失常的一种方法。 通过电击心脏来终止心房纤颤、心房 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和 心室纤颤等快速型心律失常恢复正常心律 的一种有效方法。包括电复律和电除颤。



根据电流脉冲通过心脏的方向:
单相波除颤仪 双相波除颤仪
体外除颤仪 体内除颤仪
根据电极板放置位置:

单相除颤电流方向图
单相波除颤仪
分 类:
单相衰减正弦波型(MDS)除颤仪 单相切角指数波型(MTE)除颤仪
单相波除颤仪


点:

除颤需要的能量水平比较高,电流峰值 比较大,对心肌功能可能造成一定程度 的损伤 对人体经胸阻抗的变化没有自动调节功 能,特别是对高经胸阻抗者除颤效果不 佳
2)心房颤动
各导联P波消失,而代之以纤细f波 ; f波大小不一,形态不同、间隔不整 , f波的频率350600次/min; RR间期绝对不齐; QRS波群时间、形态一般正常。
3)房扑/房颤时心房率及其规律性
4)心室扑动与颤动
心室扑动:最严重的致死性心律失常。 • 各导联无P波,QRS-T波群无法分辨, 代之以正弦型的大扑动波;频率200250 次/min。 • 心室扑动时心脏失去排血的功能,若不很 快恢复则会转为心室颤动而死亡。 心室颤动:心跳停搏前的短暂征象。 • 心脏完全失去排血的功能。QRS-T波群完 全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不同、极 不匀齐的低小波(颤动波);频200500
电复律/除颤的分类
三、根据脉冲发放与R波关系可分为同步与非同 步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双相波除颤仪
单相波 除பைடு நூலகம்仪
心血管急救(ECC)系统可用“生存链”概括 , 包括四个环节:
(1)早期启动EMS系统 (2)早期CPR (3)早期电除颤 (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为什么要早期电除颤?
早期电除颤理由
心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
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 未行转复室颤数分钟内就可能转为心脏停搏 成功除颤的机会转瞬即逝 基本CPR技术并不能将室颤转为正常心律
• 用于转复各种快速心律时称为电复律
• 用于消除心室颤动时称为电除颤
原 理
用高功率与短时限的电脉冲通过胸壁或直 接通过心脏,在短时间内使全部心肌纤维同时 除极,中断折返通路,消除易位兴奋灶,使窦
房结重新控制心律,转复为正常的窦房心律。
除颤仪的基本组成
• 监护显示仪
• 蓄能开关
• 蓄能显示 • 能量释放开关 • 电极板 • 同步开关和非同步开关
电复律/除颤的分类
一、根据电极安放位置可分为胸内与胸外复律
• 在此我们仅来了解胸外复律。 • 胸外复律:
将电极板放置于胸壁心脏前后或左右,间接向心脏放 电。胸外复律时电阻大、电能消耗多,但可避免开胸 。现除手术外,均采用胸外进行电击除颤。
电复律/除颤的分类
二、根据放电形式可分为交流与直流电转复
交流电转复 由于难以控制发放电量反易损伤心脏目 前已不采用。 直流电转复 先向除颤器内的高压电容器充血,储存 安全剂量的最大电能(一般当400焦耳),然后在数秒 钟内突然向心脏释放,使之复律。由于其电压、电能 、电脉冲宽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故比较安全。
教学目标
区别扑动与颤动(房扑与房颤;室扑与室颤)
(一)基本概念
• 正常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 按一定顺序和时间依次下传至心房、 房室结、左右束支及心室,激发相应 部位产生激动。若激动的产生和传导 异常,则可引起心脏频率和节律的改 变,此即为心律失常。
1)正常窦性心律
• (1)P波规则出现,形态示激动来自窦房 结(P波在Ⅰ、Ⅱ、aVF、V3V6直立,aVR 倒置); • (2)P-R间期≥0.12s; • (3)频率为成人60100次/min; • (4)同一导联中,P-P间期差值应<0.16s 。
双相除颤电流方向图
双相波除颤仪
分 类:
双相切角指数波型除颤仪(BTE) 双相方波型除颤仪(RBW)
双相波除颤仪


点:
随经胸阻抗而变化,首次电击成功率高
选择的能量较小,电流峰值较低或相对 “恒定”对心肌功能的损伤轻微

经胸电阻抗
电复律是要求有足量电流通过心脏 ,而经胸电阻抗则决定电流的大小。决 定经胸电阻抗的因素包括:能量选择、 电极板大小、除颤仪电极板与皮肤的结 合物、电击次数和时间间隔、呼吸时相 、电极板之间的距离(有胸廓大小决定 )以及电极板置于皮肤上的压力。成人 平均电阻抗为70~80Ω
早期电除颤的原则:越早越好 早期除颤的目标(对所有医务人 员):从发病至电除颤的时间限 在3±1分钟内
除颤的最佳时机
电除颤的时机是治疗室颤的决定因 素,每延迟一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 10%,在心脏骤停发生一分钟内进行除 颤,患者存活率达90%,三分钟内除颤 ,70~80%恢复心跳,而五分钟后,则 下降到50%左右,第七分钟约30%,9~ 11分钟后约10%,超过12分钟,则只有2 ~5%。


• 1774年,心脏电复律技术产生 • 1775年,Abelard实验研究发现鸟可以电击而死亡 ,再电击又可飞走 • 1889年,provost证实狗室颤能被电击而复跳 • 1947年德国鲍克于开胸手术中应用胸内复律而使 病人恢复心跳。为此,世界上第一台除颤器诞生 • 1956年到60年代德国医生朱尔(ZOLL)证明电击 还可以用于室颤以外的其他心律失常 • 80年代以后被认为电复律是终止室颤的最有效的 方法
扑动与颤动
• 当心房或心室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 • 超过异位性心动过速的频率时,
• 便形成扑动或颤动(纤维颤动), • 可发生于心房和心室。
1)心房扑动
各导联P波消失,而代之以F波; F波呈波浪形或锯齿状,形态大小一致 , FF间隔规整; F波的频率一般为250350次/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