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老区光荣的革命历史

合集下载

庆阳老区光荣的革命历史

庆阳老区光荣的革命历史

庆阳老区光荣的革命历史庆阳是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是一块遍布老一辈革命家足迹的光荣土地,是一片洒满革命烈士鲜血的红色热土。

1、庆阳老区是党在甘肃的早期活动最有影响的地方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陇东地区就有了党领导的革命活动。

甘肃早期革命运动的播火者王孝锡,出生于宁县太昌镇,他1925年开始革命活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和胡廷珍、保至善、马凌山等中共党员共同创建了中共兰州特别支部,任组织委员。

同年4月,他发起成立了兰州青年社,任社长,传播党的主张。

同年秋奉党的指示回到家乡宁县太昌镇,建立了甘肃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彬宁支部。

1928年5月,组建了中共太昌临时区委,统一领导彬县、旬邑、长武、宁县等边界的党的斗争,组织武装起义,发动煤矿暴动,引起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极大恐慌,视为“西北共产党的头子”,11月在宁县家中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坚持斗争,12月30日被敌人杀害于兰州,是年25岁。

他在敌人抓捕时从容题诗:“慷慨歌太平,从容作楚囚。

暴刀逞一快,何惜少年头”,至今读来令人壮怀激烈、嘘唏难禁。

2、庆阳老区是党在甘肃的武装力量建立最早的地方,是西北红军的摇篮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临时省委根据中央指示,从1927年到1928年,在陕甘地区先后组织了清涧、渭华、旬邑等大小70多次武装起义和暴动,但都遭到国民党当局的残酷镇压而失败。

1929年秋,中共陕西省委派刘志丹、谢子长等一批共产党员打入西北国民党地方部队挂名建军,从事兵运工作,建立为我党所绝对领导的人民军队。

在长期的“兵运”工作实践中,刘志丹、谢子长认识到,搞武装斗争不直接掌握军队是没有出路的,必须走独立自主发展革命武装的道路。

1930年10月,刘志丹策划实施了“太白起义”,将陇东民团谭世麟部第二十四营缴械,拉起了100余人的革命队伍。

“太白起义”是我党在甘肃的革命武装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

1931年9月,刘志丹在合水县倒水湾对赵连璧、同守孝、贾生财等三支农民武装进行整编,成立了陕甘第一支革命武装——南梁游击队,刘志丹任总指挥,下辖三个大队。

庆阳的红色故事

庆阳的红色故事

庆阳的红色故事
庆阳是一座充满红色故事的城市,这里曾经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必经之地,也是一些伟大革命战士的家乡。

在庆阳市东南隅,有一座红色的山岳——中共党员杨善洲烈士陵园。

杨善洲是一位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烈士,他曾经是中共高级将领,历史上也是华亭县首位无产阶级革命领袖。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指挥部队猛烈攻击日军的后方,打烈了熊猫岭大捷和华亭战斗。

可惜的是,杨善洲在这场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7岁。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者,当地政府在其陵园内建立了纪念馆,以此铭记他的功勋和牺牲。

庆阳的红色文化还可以在中共十五大代表张玉田的家乡体验到。

张玉田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

他在20世纪50年代初进入党组织,积极参加革命斗争,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主义思想。

在后来的50多年间,他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庆阳市已经成为了一座风景秀丽的旅游城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座城市的革命历史和英烈们的功勋,只有不断弘扬红色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让我们一代代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庆阳文化基本特征介绍

庆阳文化基本特征介绍

庆阳文化基本特征介绍庆阳习称“陇东”,地处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全市辖7县1区、116个乡镇,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5万。

庆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华夏文明在这里孕育诞生、薪火相传、创新发展,形成了光辉灿烂、丰富厚重的文化积淀,红色南梁、周祖圣地、岐黄故里、民俗庆阳是我市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庆阳是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

1927年王孝锡在宁县建立甘肃省第一个农村党组织——中共邠宁支部。

1930年刘志丹领导太白起义,打响了陇东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以此为基础形成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长征红军提供了落脚点,为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位。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庆阳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拱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西大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庆阳战斗和生活过。

在血与火的斗争中铸就的以“面向群众、坚定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为主要内容的南梁精神,是庆阳最可宝贵的政治资源和精神财富。

唱响祖国大江南北的红色经典歌曲《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生产》,就是最具代表的陇东民歌。

庆阳是历史灿烂悠久的岐黄故里。

远在20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7000多年前有了早期农耕,闻名世界的“环江翼龙”、“黄河古象”化石和中国第一块旧石器都出土于庆阳境内。

中医学鼻祖岐伯的诞生地就在庆阳,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巡游北地,与岐伯谈医论道,成就了中华医学元典《黄帝内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周代称北豳,春秋时为义渠戎国,秦汉设北地郡,中国最古老的“高速公路”秦直道纵贯全境。

隋唐置庆州,唐代名相狄仁杰曾任宁州刺史,宋代名臣范仲淹父子两代3人先后四知庆州,留下了千古名篇《渔家傲·秋思》。

庆阳革命先烈及英雄事迹

庆阳革命先烈及英雄事迹

庆阳革命先烈及英雄事迹稿子一嗨,朋友!今天咱来聊聊庆阳的那些革命先烈和英雄事迹。

你知道吗?王孝锡就是咱庆阳的大英雄!他为了革命,那可是义无反顾。

王孝锡组织了好多的农民运动,一心想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哪怕面对敌人的威胁,他都没有丝毫的退缩。

还有刘志丹,那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他带着队伍在庆阳这片土地上和敌人斗智斗勇。

那战斗打得可激烈啦,可他从来不怕,总是冲在前面。

再说阎洼子四十二烈士,他们的故事太让人敬佩啦!面对敌人的疯狂围剿,他们顽强抵抗,到壮烈牺牲。

他们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信仰。

这些革命先烈和英雄啊,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和牵挂。

但为了咱们的幸福,为了国家的未来,他们勇敢地站了出来,付出了一切。

咱们现在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可不能忘了他们的付出。

得记住他们的英勇,把他们的精神一直传承下去!稿子二嘿,亲!今天跟你讲讲庆阳的革命先烈和英雄们的那些事儿。

先说说田孝良,他可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

为了革命事业,到处奔波,组织群众。

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他都咬着牙坚持。

还有任鼎昌,那也是了不起的人物。

他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搞宣传,发展革命力量。

那胆魄,真是让人佩服得不行。

还有那些数不清的无名英雄们,他们或许没有留下名字,但他们的功绩可不能被忘记。

在战场上,他们奋勇杀敌,不怕流血牺牲。

你想想,那时候条件多艰苦啊,可他们就是有那股子劲儿,一心要把敌人赶走,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咱们现在的生活多好呀,有吃有穿,这都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

所以咱们得好好珍惜,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得把咱们的家乡建设得更美好,你说是不是?。

介绍庆阳红色革命文化作文

介绍庆阳红色革命文化作文

介绍庆阳红色革命文化作文《庆阳的红色记忆》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庆阳这片土地上,有着许多令人敬佩的红色革命故事。

曾经,有很多勇敢的战士在这里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而战斗。

比如说,在子午岭的山林中,游击队员们巧妙地与敌人周旋。

他们不怕困难,不怕危险,靠着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敌人。

还有一位叫刘志仁的英雄。

他带领着乡亲们一起反抗敌人的压迫,为了保护大家的家园,他勇敢地冲在前面。

他的故事让我们知道,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如今,当我们走在庆阳的大街小巷,看到那些红色的纪念标志,就应该想起这些英雄们的付出。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和平与快乐。

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后也要像他们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为我们的家乡、为我们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庆阳红色文化,心中的光》
小朋友们,今天我想给你们讲讲咱们庆阳的红色革命文化。

在很久很久以前,庆阳来了一群很了不起的人。

他们就是红军战士。

他们穿着朴素的衣服,扛着枪,为了让我们过上好日子,和坏人战斗。

有一次,红军战士们在一个村子里休息。

他们又累又饿,但是一点儿都不拿老百姓的东西。

还帮着老百姓干活,修房子、种地。

老百姓可喜欢他们啦!
还有一位小红军,他受伤了还坚持战斗。

他说:“只要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我这点伤不算什么。


这些故事是不是很感人呀?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勇敢的战士,我们的庆阳才能变得越来越好。

我们要记住他们的勇敢和善良,也要做一个勇敢、善良的好孩子,把庆阳建设得更加美丽!。

庆阳红色旅游区

庆阳红色旅游区

庆阳市红色旅游景区简介红色景点十二处,其中:南梁革命纪念馆、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旧址、东老爷山红军长征宿营地、三岔镇红军长征毛泽东居住旧址、王录红军第一军团政治部驻地、邓小平纪念馆、三八五旅旅部纪念馆、河莲弯陕甘宁省政府旧址、山城堡战役遗址、宁县烈士陵园、王孝锡墓址、陇东中学、列宁小学。

一、南梁革命纪念馆南梁革命纪念馆位于我县南梁乡荔园堡村。

1929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过,在陕甘边一带宣传革命真理,开展武装斗争,1930年至1933年,先后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

1934年初,在南梁附近的四合台选举成立了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同年11月7日,在南梁荔园堡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和革命军事委员会,习仲勋当选为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主席和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志丹当选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边区军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和“围剿”,壮大了革命力量,使根据地由华池扩展到甘肃的合水、庆阳、正宁、宁县和陕西的旬邑、彬县、淳化、耀县、铜川、宜君、黄陵、富县、甘泉、保安、安塞、定边、靖边等十八个县,数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域,为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中央红军提供了稳固的立足点,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全国唯一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抗日战争乃至全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为纪念南梁革命,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1985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决定筹建南梁革命纪念馆,并于1986年11月7日在当年成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荔园堡落成。

纪念馆占地33.12亩,建筑面积2281平方米。

整个建筑气势宏伟,肃穆庄严。

前面是10多米高的两层仿古式城门楼,镶嵌着陈云同志亲笔题写的“南梁革命纪念馆”馆名。

穿过四柱联牌坊门,是一座六角亭,亭内立有南梁革命历史简介碑。

后面是高达34.117米的纪念碑,正面镌刻着胡耀帮同志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碑座东西两壁及背面刻着刘志丹、谢子长、王泰吉、杨森、杨琪等608位烈士的英名。

庆阳市红色文化感想

庆阳市红色文化感想

庆阳市红色文化感想庆阳市是我所熟悉和喜爱的故乡之一,这座美丽的城市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丰富遗产。

首先,庆阳市作为陕甘宁边区的核心地区之一,承载着丰富的革命历史传统。

1928年,中共陕甘支部在庆阳成立,庆阳成为了北方抗日斗争的重要据点。

红一方面军、志气壮怀山、马鞍山战斗等重要历史事件,都在庆阳市这片土地上发生。

我的爷爷曾参加过这场斗争,他的故事和其他烈士的事迹让我深深感受到红色文化的伟大和崇高。

其次,庆阳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这里有马鞍山革命烈士陵园、志气壮怀山纪念馆、红军广场等多处红色旅游景点。

我曾经亲自去过这些地方,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烈士们的伟大奋斗和无私奉献。

在红军广场上,我看到了纪念碑上鲜红的五角星,我的心中涌动着无比的自豪和敬意。

每一处红色旅游景点都是历史的见证,让人不禁思考过去的艰苦岁月和今天的幸福生活。

同时,庆阳市还积极弘扬红色文化,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和红色文化节目。

例如,每年四月庆阳市都会举办红色文化旅游节,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在这个节日里,我看到了许多展示红色文化的活动,如歌舞表演、纪念碑揭幕仪式等。

这些活动不仅让人们了解了红色文化的重要性,也激发了人们对于自由和平等价值的思考。

庆阳市的红色文化也深入民间,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家乡的红色文化讲坛,讲师讲解了庆阳市的红色历史和革命故事。

这些故事深入人心,以至于现在,每当我面临困难或挑战时,我总是能够从中获得力量和勇气。

红色文化是庆阳市的骄傲和传统,也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它让人们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坚定信念。

在红色文化的滋养下,庆阳市的人们始终保持着充满朝气和创造力的态度。

正是这股红色文化的力量,让庆阳市在发展中保持着独特的魅力。

总之,庆阳市的红色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座城市的革命历史和烈士精神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财富。

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我们有信心面对未来的挑战,铭记过去的艰辛和付出。

甘肃庆阳红色事迹读书笔记

甘肃庆阳红色事迹读书笔记

甘肃庆阳红色事迹读书笔记
1、初夏的甘肃庆阳,黄土地上草木蔓发、欣欣向荣。

这里是陕甘红军的发源地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这是一片红色火种燎原的土地,也是一片红色旗帜屹立不倒的土地。

“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时强调。

2、赵××是革命战争年代甘肃省正宁县的一位很有影响的英雄人物。

他18岁就参加革命,对党忠心耿耿,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机智勇敢,多谋善战,为扩大红色根据地,巩固新生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名字,敌军闻之丧胆,人民闻之欢欣。

他的传奇故事,人们耳熟能详,久传不衰。

他是陕甘边人民心目中的传奇英雄,电影《红河激浪》中英雄人物张××即以他为原型。

3、历史上的庆阳“北控胡羌,南藩关陕”,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北接宁夏的环县,山峁连绵不断,史称“实银夏之门户,豳宁之锁钥”;东靠陕北的合水,“原阜盘旋,沟涧辐辏”,与峰峦起伏、绵延400千米的子午岭林区浑然相连,成为天然屏障;南邻关陕的正宁、宁县,史载“联络关陇,襟带邠岐,川谷高深,地形险固”;西当六盘山的镇原县,“襟带秦凉,拥卫畿辅,关中安定,系于此也”。

重要的战略地位,险要的地理形势,使庆阳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庆阳是甘肃革命老区之一。

1935年,以××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陕甘革命根据地。

庆阳市概况

庆阳市概况

庆阳市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2年6月22日批准设立。

总面积27119平方公里,人口260万(其中城镇人口62万)。

境内有马莲河、蒲河、洪河、四郎河、葫芦河5条主要河流,较大的支流27条。

位于蒲河上的巴家嘴水库,是庆阳市最大水库,也是全国最大的黄土均质水坝。

庆阳境内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富集,折合油当量约1230亿吨,仅次于“中国第一资源大市”榆林市(1402.8亿吨)。

全市油气资源总量占鄂尔多斯盆地油气总资源量的37%;煤炭预测储量占甘肃省的97%,已探明储量123亿吨;煤层气预测储量13588亿立方米。

是国家建设中的千万吨级大油田、亿吨级大煤田、千万千瓦装机容量煤电基地和重要的西电东送基地。

庆阳有丰富的绿色农产品和生态旅游资源。

庆阳是全国最大的杏制品加工基地,规模最大的白瓜子加工出口基地,全国品质最优、面积最大的黄花菜生产基地。

白瓜子出口量占全国出口份额的70%以上,黄花菜生产量和杏制品加工量分别占全国的40%以上。

横跨陕、甘两省的子午岭森林是黄土高原上面积最大、植被最好的水源涵养林,境内面积达760多万亩,是陇东的“天然水库”和“绿色屏障”。

庆阳有独特的地域文化。

境内有世界上面积最大、黄土层最厚的黄土原面—董志原;“环江翼龙”、“黄河古象”化石和华夏第一块旧石器在这里出土;中医鼻祖岐伯曾在此与黄帝论医,成就了《黄帝内经》;周先祖不窋等十三代在此“教民稼穑”,开启了华夏农耕文明的先河;以香包、刺绣、剪纸、道情皮影、陇东民歌为代表的“庆阳五绝”,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是文化部命名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央电视台和央视国际网络评选的全国“最具艺术气质的西部名城”。

庆阳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

庆阳是原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甘肃惟一的革命老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一存两点”的重要地位。

1927年建立了甘肃第一个农村党组织,1931年建立了甘肃第一支革命武装,1934年11月,刘志丹、习仲勋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境内华池南梁创建了西北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南梁政府。

庆阳

庆阳

兰州兰州,甘肃省省会,甘肃省的政治、文化、经济和科教中心,是中国七大军区之一的兰州军区本部所在地,中国18个铁路局之一的兰州铁路局本部所在地市花、市树玫瑰、国槐中文名称兰州外文名称Lanzhou / Lanchow别名金城,陆都,黄河之都行政区类别省会,地级市,城市所属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甘肃省下辖地区5市辖区、3县政府驻地城关区南滨河东路637号话区号(+86)0931邮政区码730000地理位置黄河上游,黄土高原西部面积13,085.6平方公里(2013年)人口362.09万(2011年)方言兰银官话-金城片-兰州话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著名景点中山桥、五泉山公园、白塔山公园、八盘峡等机场兰州中川机场火车站兰州站,兰州西站(改建中)市花、市树玫瑰、国槐现任领导市委书记虞海燕,市长袁占亭高等学府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GDP1776.83亿元(2013)人均生产总值43,261.16元人民币(2012年)3特产刻葫芦▪软儿梨▪冬果梨▪黑瓜子▪白兰瓜百合玫瑰庆阳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的交会处,系黄河中下游黄土高原沟壑区。

习称“陇东”,素有“陇东粮仓”之称庆阳是光荣的革命老区,为原陕甘宁边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被誉为“永远的红区”。

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蕴藏富集,长庆油田的发源地。

横跨庆阳市四县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原面,堪称“天下黄土第一原”。

子午岭40621公顷次生林,为中国黄土高原上面积最大、植被最好的水源涵养林,有“天然水库”之称,生长着松树、柏树、桦树等200多种用材和经济林木;栖息着豹、狍鹿、灵猫、黑鹳、鸳鸯等150多种野生动物,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今后一个时期,唯一可以接替大庆的可能就是庆阳,就是长庆油田。

庆阳还拥有白云岩、石英砂、石炭岩等10多种矿产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庆阳是特产大市。

素有“陇东粮仓”之称,盛产小麦、玉米、油料、荞麦、小米、燕麦、黄豆等,尤以特色小杂粮久负盛名。

庆阳红色经典故事

庆阳红色经典故事

庆阳红色经典故事
庆阳市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红色经典故事数不胜数。

以下是其中几个代表性的故事:
1. 《庆阳小刘家》
庆阳小刘家位于庆阳市宁县文化街,是革命家刘振华的故居。

刘振华、刘琳两兄弟是著名红军将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表现突出。

刘振华率领红军部队曾在“庆阳会战”中大败国民党军。

故居中有刘振华、刘琳的银像和藏书等历史文物,成为庆阳市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

2. 《红军的世界观是什么》
这是一篇关于红军革命理论、世界观的重要文章,曾在庆阳全市广泛传阅。

文章中提出了“只有把自己的利益和全体人民的
利益联系起来,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的思想,强调了共产主
义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3. 《军人团结的样板——庆阳王师傅和李二爷》
这是一篇描写庆阳王师傅和李二爷两位老兵的故事,两人在长征中共同抗击敌人,相互携手。

他们的事迹反映了军人团结的重要性,影响了一代人。

4. 《庆阳马忠实》
庆阳马忠实是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的红军英雄,曾在彭德怀率领的四野军中参加多次战斗。

他以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与战友一道在艰苦的战斗中取得了许多胜利。

后来,他因患重病牺牲,成为庆阳市民崇敬的英雄人物。

以上这些故事,代表了庆阳市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辉煌历史。

这些经典故事,对于今天的人们仍然有着重要的历史教育和思想启示作用。

甘肃庆阳介绍

甘肃庆阳介绍

Page 27
皮影的制作是极为复杂的,从选 皮到影人成形上戏,有许多工艺 技巧。传统的制作工序可分为选 皮、制皮、画稿、过稿、 镂 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 等八个基本步骤。 皮影的艺术创 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 、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 法与风格。 一般选用六岁左右 的秦川黄牛皮。
Page 22
Page 23
文 化 传 承 的 结 晶
感 受 、 气 质 、 观 念 、 习 俗 和
趣 , 是 劳 动 人 民 生 产 、 生 活 、
庆 阳 剪 纸 源 于 生 活 、 讲 究 情
名 为 “ 民 间 剪 纸 之 乡 ” 。
庆 阳 市 被 中 国 民 俗 学 会 命
庆 阳 香 包 民 俗 文 化 节 上 ,
甘肃省庆阳市
习称“陇东” “陇东粮仓”
甘肃省东部
光荣的革命老区 陕甘宁三省交会处
地级市
系黄河中下游黄土 高原沟壑区
Page 2
环 县
Page 3
始祖轩辕皇帝部落 的发祥地之一
文化积淀厚重
Page 4
中华民族 发祥地之一
“天下黄土第一原”
'丰富的石油资源 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带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2 0 0 2 年 6 月 首 届 中 国
文 化 遗 产
第 二 批 国 家 级 非 物 质
遗 产 级 别 :
Page 24
Page 25
环县道情皮影是借灯传影配音在窑洞表演的民间戏曲,故称“灯影子戏”, 俗称“小戏”或老道情。相传产生于宋代,明、清时期得到了发展,尤其是 清末经“环县道情皮影大师”解长春的改革、创新和完善,使这一民间艺术 达到鼎盛。
Page 17

庆阳红色故事

庆阳红色故事

庆阳红色故事
庆阳红色故事源于中国革命时期,在庆阳地区发生的一系列具有革命意义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这些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质,同时也展现了当地人民在革命中的忠诚、信仰和爱国情怀。

庆阳红色故事中最著名的人物是杨善洲将军。

他是红军第25军第73师师长,曾领导部队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多次立功受奖。

他在庆阳地区指挥作战时,曾经率领部队经过九曲黄河、攻下大西山等重要战役,为中国革命做出了杰出贡献。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庆阳红色故事,如雷锋同志在庆阳做好事的感人事迹,吕正操同志在保卫延安和平方面的突出表现,以及庆阳多位红军女战士在战斗中的英勇事迹等。

这些故事都是中国革命史中重要的一页,充分展示了庆阳地区人民的爱国热情和革命精神。

庆阳市情简介

庆阳市情简介

庆阳市情简介庆阳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会处,辖7县1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3万。

基本市情可以用“红、黑、绿、黄”四个字来概括:“红”即光荣的革命历史。

庆阳是原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

1934年,刘志丹、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建的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根据地,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红军提供了落脚点,是八路军三大主力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位。

“黑”即丰富的石油、煤炭、天然气资源。

境内石油资源总量48亿吨,占鄂尔多斯盆地总资源量的37.8%,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9.8亿吨;天然气资源总量 1.51万亿立方米,占盆地资源总量的10%;煤炭预测储量2360亿吨,占甘肃省的97%,探明储量180亿吨;煤层气预测储量 1.4万亿立方米。

“绿”即丰富的绿色农产品和子午岭生态旅游资源。

苹果、黄花菜、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品质较好,是全国面积最大的黄花菜生产基地、最大的杏制品和白瓜子加工出口基地。

纵贯东部的子午岭林区,面积768万亩,是黄土高原最大的水源涵养林。

“黄”即以岐黄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为代表的黄土地域文化。

境内有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塬面。

庆阳是中医鼻祖岐伯的故里和周祖农耕文化的发祥地,香包、刺绣、剪纸、道情皮影、陇东民歌等民俗文化底蕴深厚。

2012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530.3亿元,比上年增长1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1.2亿元,增长19%;地方固定资产投资751.9亿元,增长45.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6亿元,增长18.2%;财政大口径收入130亿元,增长23%,小口径收入53.1亿元,增长19.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6662元,增长15.8%;农民人均纯收入4262元,增长16%。

永远的榜样——深切缅怀刘懋功将军

永远的榜样——深切缅怀刘懋功将军

永远的榜样——深切缅怀刘懋功将军兰州军区空军原司令员刘懋功少将,是一位从革命老区庆阳走出去的将军,他1916年8月23日生于华池县刘沟村。

将军一生戎马报国,半世魂系蓝天,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令人可敬。

2009年12月23日,将军走完了他不凡人生的93个春秋,因病在京逝世。

将军祖籍陕西省澄城县。

约在清末光绪年间,陕西渭北发生大旱,他的爷爷刘本宽带上妻子黄氏背井离乡,逃荒要饭到陕北吴旗县,靠做长工为生。

他的大伯刘生枝、父亲刘生财和叔叔刘生发就出生在这里。

据说当时他家家境很穷,上无瓦片,下无寸土。

后来,他爷爷听说同吴旗县接壤的华池县柔远一带有大片荒地无人耕种,就毅然携家南下来到柔远刘沟落了脚。

不久,刘懋功就在刘沟出生了。

直到八九岁时,他一直给大伯家放羊。

当时刘沟一带没有学校,要想学习文化真难,幸好他大伯是个识字人,能看懂《三字经》、《千字文》。

在大伯教自己儿子认字时,他也常常站在旁边跟着学,这就是他最初所受的启蒙教育,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他十四岁。

1930年,刘志丹、谢子长在这里开始搞兵运活动,并于1931年秋同马锡五在合水县平定川创建了陕甘边第一支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南梁游击队。

1933年,张秀山在陇东一带做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和赤卫队的工作,经常来刘沟搞宣传,就住在懋功大伯家。

特别是当红军游击队开进刘沟驻扎时,懋功看到红军战士纪律严明、说话和气、精神抖擞,就打心底里羡慕,真想跟着一块走,但他当时是家里的主要劳力,实在走不开,也不能走。

1934年,马仰西来刘沟一代开辟地方工作,常与懋功一块干活、拉家常,讲刘志丹的故事,向他灌输红军就是穷人的军队、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思想,积极动员懋功参加红军。

通过一段时间的讲解和启发,懋功觉得很有道理,思想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红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于是,1934年1月,刚满17岁的他就经马仰西秘密介绍加入了共青团和赤卫队,从此丢下羊鞭,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懋功将军家和我家是亲戚关系,最初他对此并不清楚,因为他离家当兵时,我家还没搬到刘沟。

庆阳红色革命故事

庆阳红色革命故事

庆阳红色革命故事
庆阳红色革命故事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庆阳地区的革命斗争史。

庆阳位于甘肃省中部,是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战略区域。

庆阳革命斗争的起点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庆阳地区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贫困,地主豪绅剥削残酷,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这种社会矛盾成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发展的土壤。

1927年,中国共产党发起了庆阳地区的农民运动。

当时的共产党员组织了农民协会,帮助农民争取土地和福利待遇,并进行了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了农民的觉悟和组织力量。

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庆阳地区,与当地党员和群众取得了联系。

红军部队在庆阳地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土地革命,砸碎了地主豪绅的统治。

庆阳地区成为了红军的后方支持基地,为红军提供了物资和人员支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庆阳地区进一步进行了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

共产党领导的庆阳地区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工业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庆阳红色革命故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庆阳地区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进行的不懈奋斗。

庆阳地区的革命斗争为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4只有弘扬庆阳老区精神 才能真正践行科学发展观

14只有弘扬庆阳老区精神 才能真正践行科学发展观

弘扬庆阳老区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吴登高摘要庆阳老区精神是一种理念,是一个品牌,是一种资源。

全市人民继续弘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开拓创新的变革意识,艰苦奋斗的创业作风,面向群众的优良传统,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的老区精神,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庆阳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

关键词弘扬老区精神理念科学发展观作者吴登高,中共庆阳市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庆阳 745000)。

庆阳是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

老区人民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开拓创新的变革意识,艰苦奋斗的创业作风,面向群众的优良传统,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的老区精神,对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庆阳老区精神,是一种革命精神,是一种奋斗精神,是一种献身精神,是庆阳人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庆阳老区精神的政治灵魂。

上世纪20年代初,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在南梁一带,宣传马列主义,发展工农武装,组建游击队,点燃了陕甘边区武装斗争的烈火,撑起了西北革命的红色大旗,建立了“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庆阳老区,更加唤醒了人民的觉悟。

优秀的庆阳儿女,无论是革命处于高潮还是低潮,都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革命热情,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保证。

胡锦涛同志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践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政治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处于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地位。

庆阳老区光荣革命历史

庆阳老区光荣革命历史

庆阳老区光荣的革命历史庆阳是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是一块遍布老一辈革命家足迹的光荣土地,是一片洒满革命烈士鲜血的红色热土。

1、庆阳老区是党在甘肃的早期活动最有影响的地方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陇东地区就有了党领导的革命活动。

甘肃早期革命运动的播火者王孝锡,出生于宁县太昌镇,他1925年开始革命活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和胡廷珍、保至善、马凌山等中共党员共同创建了中共兰州特别支部,任组织委员。

同年4月,他发起成立了兰州青年社,任社长,传播党的主张。

同年秋奉党的指示回到家乡宁县太昌镇,建立了甘肃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彬宁支部。

1928年5月,组建了中共太昌临时区委,统一领导彬县、旬邑、长武、宁县等边界的党的斗争,组织武装起义,发动煤矿暴动,引起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极大恐慌,视为“西北共产党的头子”,11月在宁县家中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坚持斗争,12月30日被敌人杀害于兰州,是年25岁。

他在敌人抓捕时从容题诗:“慷慨歌太平,从容作楚囚。

暴刀逞一快,何惜少年头”,至今读来令人壮怀激烈、嘘唏难禁。

2、庆阳老区是党在甘肃的武装力量建立最早的地方,是西北红军的摇篮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临时省委根据中央指示,从1927年到1928年,在陕甘地区先后组织了清涧、渭华、旬邑等大小70多次武装起义和暴动,但都遭到国民党当局的残酷镇压而失败。

1929年秋,中共陕西省委派刘志丹、谢子长等一批共产党员打入西北国民党地方部队挂名建军,从事兵运工作,建立为我党所绝对领导的人民军队。

在长期的“兵运”工作实践中,刘志丹、谢子长认识到,搞武装斗争不直接掌握军队是没有出路的,必须走独立自主发展革命武装的道路。

1930年10月,刘志丹策划实施了“太白起义”,将陇东民团谭世麟部第二十四营缴械,拉起了100余人的革命队伍。

“太白起义”是我党在甘肃的革命武装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

1931年9月,刘志丹在合水县倒水湾对赵连璧、同守孝、贾生财等三支农民武装进行整编,成立了陕甘第一支革命武装——南梁游击队,刘志丹任总指挥,下辖三个大队。

庆阳南梁革命故事300字

庆阳南梁革命故事300字

庆阳南梁革命故事300字
在革命时期,庆阳南梁地区成为红军的根据地。

当地人民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许多英雄儿女,如刘志丹、谢子长等,在这里领导了多次起义,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在南梁地区,红军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组织了农民赤卫队,开展了土地革命。

当地人民积极参加红军,为红军提供了大量的兵源和物资支持。

在红军的带领下,南梁地区的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武装斗争,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南梁地区的革命事业,不仅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深刻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

在革命的熏陶下,南梁地区的人民形成了勇敢、团结、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一直延续至今。

如今,南梁地区已经成为了一个革命教育基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在这里,人们可以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也可以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庆阳老区光荣的革命历史庆阳是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是一块遍布老一辈革命家足迹的光荣土地,是一片洒满革命烈士鲜血的红色热土。

1、庆阳老区是党在甘肃的早期活动最有影响的地方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陇东地区就有了党领导的革命活动。

甘肃早期革命运动的播火者王孝锡,出生于宁县太昌镇,他1925年开始革命活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和胡廷珍、保至善、马凌山等中共党员共同创建了中共兰州特别支部,任组织委员。

同年4月,他发起成立了兰州青年社,任社长,传播党的主张。

同年秋奉党的指示回到家乡宁县太昌镇,建立了甘肃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彬宁支部。

1928年5月,组建了中共太昌临时区委,统一领导彬县、旬邑、长武、宁县等边界的党的斗争,组织武装起义,发动煤矿暴动,引起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极大恐慌,视为“西北共产党的头子”,11月在宁县家中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坚持斗争,12月30日被敌人杀害于兰州,是年25岁。

他在敌人抓捕时从容题诗:“慷慨歌太平,从容作楚囚。

暴刀逞一快,何惜少年头”,至今读来令人壮怀激烈、嘘唏难禁。

2、庆阳老区是党在甘肃的武装力量建立最早的地方,是西北红军的摇篮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临时省委根据中央指示,从1927年到1928年,在陕甘地区先后组织了清涧、渭华、旬邑等大小70多次武装起义和暴动,但都遭到国民党当局的残酷镇压而失败。

1929年秋,中共陕西省委派刘志丹、谢子长等一批共产党员打入西北国民党地方部队挂名建军,从事兵运工作,建立为我党所绝对领导的人民军队。

在长期的“兵运”工作实践中,刘志丹、谢子长认识到,搞武装斗争不直接掌握军队是没有出路的,必须走独立自主发展革命武装的道路。

1930年10月,刘志丹策划实施了“太白起义”,将陇东民团谭世麟部第二十四营缴械,拉起了100余人的革命队伍。

“太白起义”是我党在甘肃的革命武装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

1931年9月,刘志丹在合水县倒水湾对赵连璧、同守孝、贾生财等三支农民武装进行整编,成立了陕甘第一支革命武装——南梁游击队,刘志丹任总指挥,下辖三个大队。

1931年10月下旬,杨仲远、阎红彦率领的晋西游击队和杨琪、师储杰的商贩保运队共计300多人,在林锦庙与南梁游击队胜利会师,三支革命武装力量共达1000余人,在南梁山区汇成了一股强大的革命洪流。

根据中共陕西省委指示,1932年1月,南梁游击队开赴正宁县月明乡柴桥子改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

2月12日,又在正宁县三嘉塬细咀子锦章村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

1932年12月,陕甘游击队根据陕西省委的指示,开赴宜君县转角镇,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

1933年6月,执行左倾路线的红军领导人强令红二团300多名官兵南下渭华地区建立新根据地,结果遭到数十倍于红军的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全军几近覆没。

8月中旬,习仲勋和秦武山主持召开陈家坡会议,决定坚持并扩大陕甘边根据地,恢复红军主力,成立陕甘边区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指挥主力红军和各路游击队就地坚持斗争。

陈家坡会议是西北革命在遭受重大危机的紧要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统一了党对军队的领导,为陕甘边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33年11月3日至5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和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在合水县包家寨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恢复红二十六军,组建四十二师,开辟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包家寨会议正确制定了创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方针政策。

从此,陕甘边区的革命斗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3、庆阳老区是西北第一个正式的红色革命政权----南梁政府的诞生地,是陕甘边根据地的发源地和重要区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经历了以寺村塬、照金和南梁为活动中心的三个发展阶段。

1932年3月中旬,陕甘游击队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确定的游击战争纲领,以正宁县寺村原为中心发动和组织群众,积极开辟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4月上旬,陕甘游击队在寺村原新庄子召开农民代表大会,选举成立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亦称“寺村原革命委员会”),并组建赤卫军总指挥部。

同年8月,寺村原根据地因左倾错误的干扰而丧失。

1932年4月20日,中共中央根据陕甘边游击战争迅速发展的形势,同意中共陕西省委提出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的请求。

6月1日,中共陕西省委作出《关于创造陕甘边新苏区与游击队工作的决议》,实施开展游击战争、创造新的红军和陕甘边根据地三大任务。

按照省委的指示,红二十六军在陕甘边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以薛家寨为中心的照金革命根据地。

1933年3月8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在陕西照金兔儿梁成立,金理科任书记,习仲勋任军委书记。

4月5日,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周冬至任主席,习仲勋任副主席兼党团书记,并相继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权。

10月中旬,国民党调重兵对照金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

薛家寨失守,照金革命根据地失陷。

根据包家寨会议精神,1933年11月中旬,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和红四十二师党委派张策、习仲勋等到南梁地区开展群众工作,实行土地革命。

1934年2月25日,四十二师党委在南梁小河沟四合台村召开群众大会,再次选举成立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

5月28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决定成立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

7月下旬,陕甘边特委提出加强党的领导和政权建设、扩大与巩固红军、普遍开展游击活动、深入进行土地革命的任务。

1934年11月4日至6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和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在南梁荔园堡主持召开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成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和陕甘边区赤卫军总指挥部。

习仲勋任政府主席,刘志丹任军委主席。

并在华池、赤安、庆北、新宁、新正、安塞等陕甘边区十八个县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权。

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形成后,在中共陕甘边特委的领导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制定了“十大政策”,实行土地革命,开设集市、发行货币、建立列宁小学、成立红军干部学校,开展统一战线等工作,进行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根据地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1935年2月5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和陕北特委在陕西赤源县周家硷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领导和指挥陕甘边、陕北两个苏区的党、政、军组织。

在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的统一指挥下,陕甘边、陕北根据地军民奋战五个多月,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解放安定、延长、延川、安塞、靖边、保安6座县城,将陕甘边、陕北两块苏区连成一片,形成陕甘革命根据地,其游击区包括陕甘两省的30个县,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万,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庆阳老区是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红军三大主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遭到失败。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寻求新的发展,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开始战略撤退和转移。

1935年8月30日,红二十五军到达镇原县境内。

红二十五军在庆阳境内行军共10天,途经镇原、西峰、庆城、合水、华池5县(区)的16个乡镇,行程约230公里。

沿途发生大小战斗4次。

9月15日,红二十五军到达延川县永坪镇,与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

与陕甘红军会师后,接连取得了崂山、榆林桥战役的胜利,并继续南下,牵制国民党军队,为迎接中央红军的到来做出了卓越贡献,被毛泽东誉为“中央红军之向导”。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长征途中,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曾七次改变落脚点。

9月20日,中央红军到达甘肃省的哈达铺进行休整。

在这里,党中央获悉西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存在的消息,遂作出以陕甘革命根据地为长征落脚点的战略决策,并将中央红军改组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

红一方面军于10月9日到达镇原县武沟乡孟庄村。

陕甘支队在庆阳境内行军、作战共8天,途经镇原、环县、华池3县的20多个乡镇,行程约260公里。

10月19日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后与红十五军团会师,恢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番号,胜利结束了长征。

陕甘根据地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大作用,使党中央和长征红军有了落脚之地,赢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保存了革命力量,为日后中共中央将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奠定了基础。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红军开始改编,并开赴抗日前线。

当时红一军团驻扎正宁、宁县一带,红十五军团驻防驿马关等处,由红军四、九、二十八、三十一、三十二军组成浩大的援西军进驻镇原,红军教导师和陕甘宁省独立一、二、三、四团,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分驻庆阳各县。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命令。

驻守在庆阳的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援西军的二十八军、三十二军编入一二0师,四军、三十一军和陕甘宁独立师一、二、三、四团编入一二九师,相继开赴抗日前线。

庆阳老区作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军事战略基地,完成了八路军出征前的思想动员、军事训练、兵员补充、粮草及武器弹药准备等重要工作,保障了红军抗日的顺利出征。

庆阳由此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部队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地。

5、庆阳老区是抗日民主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实验基地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经过西征、东征战役,开辟了纵横400公里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1937年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

陕甘宁边区是敌后抗战的总后方,在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进行根据地建设。

当时,陕甘宁边区政治之民主、文化之先进、司法之廉洁,是前所未有的,也为各抗日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当时庆阳老区是敌后抗战的重要基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建设方面,为建设陕甘宁边区模范抗日根据地发挥了示范、先导作用。

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的许多政令,实际上是庆阳老区经验的条理化和理论化。

特别在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方面,陇东老区是陕甘宁边区民主制度的实验区域。

1937年8月,庆阳进行了第一次民主普选活动,成为陕甘宁边区最早实行民主制度的区域之一。

1940年3月,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的主张,陇东、绥德两个分区是陕甘宁边区首先进行试点工作的区域。

1941年春和1945年10月,陇东分区又成功地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民主普选活动,从而使“三三制”原则得到了自下而上的普遍执行。

之后,中国共产党将民主政权建设的成功经验和“三三制”原则向全国各个抗日根据地推广,使边区成为当时全国政治上最先进的地区。

时至今日,“三三制”建政原则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6、庆阳老区是维护和巩固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钢铁前哨抗战时期,庆阳与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唇齿相依,如果说陕甘宁边区的安危关乎抗战的胜利、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那么陇东则处于保护抗战大后方的前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