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现象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三个纯粹意识了发现时间。也就是说, 这三个词里默默的蕴含着某种时间意识,分 别包含着对现在、过去、未来的时间意识, 它们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整个的时间意识。 如此,我们就从纯粹意识出发构造出了时间。
由时间意识出发,我们可以构造出空间意识。 所谓空间,就是“从这里到那里”,也就是 中间有一段距离。于是,我们的头脑之中, 好像是一道时间之水在流动一样,从这里流 到那里,就这样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关于空间 的意识,而且是不带有具体的物的纯粹空间 意识。
四、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的理论是胡塞尔最后一个,在某种 意义上说,使胡塞尔的晚年定论。生活世界 在胡塞尔那里并没有完整的定义,大致而言, 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它的基本内容是个人、 他人、社会存在于其中的具体环境。
(一)生活世界的特征 1.生活世界是一个非研究课题的世界 2.生活世界是科学与哲学的基础,因而对它们 的所有探讨都必须以生活世界本身不言自明 的存在为前提。
通过先验还原,我们构造出了时间与空间这 两个所有事物的共同本质。构造出事物的共 同本质后,事物的存在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因为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乃是时间与空间, 除此之外,事物的其他一切都只是在这个共 同本质上的附着物。
但是,奠基于这一切之上的,是对先验的 纯粹意识的分析。归根结底,外界事物的存 在及其本质都是相对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的, 并且都是由意识活动而构成的。
本质直观(自由想像的变换) 就是从呈现在领域内的现象中,排除感性 的、具体的、偶然的东西,把“事物本身” 描述出来。这种纯粹的现象是非具体的非感 性的,也就是本质。因此,所谓本质的还原 就是通过反省自己的主观意识获得事物本质 的方法。
(四)先验的还原 1.先验 所谓先验的意思就是说,在研究存在者及其 对象之前,我们必须先研究认识是如何可能 的问题,而且这种研究是不依赖与经验的方 式进行。
2.1901—1907:早期现象学时期,批判心理 主义,提出现象学还原法。 《逻辑研究》
3.1907年后:纯粹现象学时期,用“先验的知 识”、“先验的自我”作为世界本原。 《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 《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
(三)哲学目的
“我们时代的真正的唯一有意义的斗争, 是在已经崩溃的人性和尚有根基并为保持这 种根基,或为新的根基而奋斗的人性之间的 斗争。”
现代西方哲学
主讲人 李松雷
第六章 胡塞尔的现象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现象学的概况,理解现象特 定的含义,并掌握胡塞尔关于现象学的理论 和方法。 教学时间:4学时
教学重点
1.本质还原 2.先验还原 3.现象学的“悬置”或“加括号”
教学难点
1.胡塞尔对“现象”的理解 2.意向性学说 3.面向“事物本身”
2.先验还原 先验还原要解决的是存在问题。 先验还原的第一步就是找到一种极明白的、 无可怀疑的东西,从它出发去构造其余的一 切,这个无可怀疑的东西就是纯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意识。
第二步,从纯粹意识出发去构造其余的一切。 胡塞尔认为,纯粹意识中包含着印象、回忆、 展望等自明的意识行为。 注意:印象、回忆、展望都是纯粹意识,不带 有任何具体的内容。
悬置并不否定任何东西,而只是态度的改 变,世界仍然如以前一样存在,只是通过悬 置它变成了现象,其目的是要我们“回到事 物本身”。
(二)面向“事物本身” 1.“事物”:不是指客观存在的物理客体, 而是指一个人所意识到的任何东西,或者说 是呈现在一个人的意识中的一切东西。 如自然对象、数学实体、价值、情绪等等。
《算术哲学》 ——“心理学和逻辑学研究” 弗雷格:数的客观内容不能等于我们表现数的 主观活动。
《逻辑研究》:胡塞尔认为心理主义的根本错 误是混淆了自然规律和逻辑规律。 自然规律是经验的概括,具有或然性。 逻辑规律则是先天的原理,具有普遍必然性。
胡塞尔认为心理主义犯这种错误的原因是把 心理活动本身和心理活动所涉及的内容混淆 起来了。 比如说,计数是一种心理活动,计数所涉 及的内容,如“2+2=4”,是心理活动涉及的 内容。心理活动可能会犯错误,可能有人把 2+2误算成3,但是“2+2=4”是观念间的一种 必然联系,决不会因为人的心理活动而变动。
3.意向性的本质:质料和性质 质料就是意向对象得以区分自身的基本意 义,例如,使水成为水的东西,就是质料, 胡塞尔又是把它称为“理解性意义”。 意向活动的性质指的是意向活动的样式, 如希望、判断、怀疑等等,它们也是事物被 给予我们的方式。
三、现象学的方法
本质还原的方法又称为本质直观的方法, 其目的是发现本质,包括本质的特征、规律 与结构等等。 先验还原的方法是用来解决形而上学问题, 也就是关于存在的问题。
3.生活世界是一个主观的、相对的世界,它随 着个体的运动而变化,每个人的生活世界都 是各不相同的,因而生活世界的真理都是个 人的真理。 4.生活世界是一个直观的世界,它是原则上可 以直观到的事物的总体。
(二)人们对生活世界有三种态度 1.自然的态度 2.科学的态度 3.哲学的态度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面向“事物本身”? 2.简述胡塞尔现象学的悬置。 3.如何理解本质还原? 4.如何理解先验还原? 5.简述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 6.怎样理解胡塞尔的生活世界?
康德:现象是与自在之物相对立的一个概念, 主要是指作为我们知识对象的“自然界”。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黑格尔之后:将现象与本质相割裂,将认识 局限于现象领域的现象主义思潮
现象学作为一个统一的哲学流派产生于20 世纪初的德国,发源于哥廷根大学和慕尼黑 大学等高等学府,创始人是胡塞尔。
(二)发展 一战前后引人注目 三十年代走下坡路 二战后得以复兴
2.面向“事物本身”:返回到现象,返回到意 识领域,以此作为哲学研究的出发点。
(三)本质的还原(直观) 1.本质(eidos) 传统哲学对本质的界定 “本质”一词,在传统哲学中被定义为某类 事物的根本属性,也就是说通过经验归纳从 个别现象总结出事物的共相。 罗素曾说,本质是一个混乱不堪的概念。
胡塞尔的本质:纯粹意识中普遍的类,是先 天的观念(与柏拉图的“理念论”相似) 胡塞尔的本质克服了这种缺陷,他认为本 质是相对于缺乏确定性的事实经验而言的纯 粹意识观念。这种纯粹意识观念是通过现象 学还原,悬置掉事实性的世界和个人心理主 体,使流变的经验观念化为纯粹意识中普遍 的类。
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
面向“事物本身”能否最终解决认识论问题
参考书目
1.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下卷 2.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新编》 3.全增暇 :《西方哲学史》下册
第一节
现象学概述
一、现象学的由来、发展 二、胡塞尔现象学的形成及根本目的
一、现象学的由来、发展
(一)现象学的由来 朗贝尔:现象是指与人类经验中的幻觉相关 的东西。
纯粹意识: 胡塞尔明确指出,他的现象学是纯粹科学 或先天科学,他不是在经验的意义上,而是 在先验的意义上来研究意识。所以,意识在 他那里不是作为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而是 排除了特殊心理因素的纯粹意识,是作为人 的先天认知结构而被研究。
2、意向性:纯粹意识朝向某一目标的指向性 人的意向性行为总是指向某一个对象,通 常是看得见的对象。如想、看、回忆等等, 它们都会指向某一个对象,即想什么,看什 么,回忆什么。
其基本特征是一种先天的观念而不是一种经验 的事实性。这是一种绝对的先验本质,具有 普遍性和必然性。这种本质使经验具有统一 性,同时,本质也被经验所充实和具体化, 并通过经验在意识中呈现出来。
2.直观(Ansochauung) 直观分为感性直观和本质直观。 感性直观满足于感官知觉的直接呈现,满 足于对个体殊相的此时此地的感知,获得的 是感性材料,而放弃对终极普遍确定性的追 求。
把哲学建立成一门严密的科学,具有无可 置疑的正确性,最大程度的明晰性,达到绝 对的终极真理,从而为科学知识提供规范, 提供确实可靠的基础,这可以说是胡塞尔毕 生致力于哲学活动所要追求的根本目的。
第二节
现象学的方法和理论
一、对心理主义的批判 二、意向性学说 三、现象学的方法 四、生活世界
一、对心理主义的批判
二、意向性学说
(一)意向性 中世纪院哲学的一个用语(intention),后 消失,布伦塔诺重新把这一术语引用到哲学 1.意向活动的内在性 2.意向活动的指向性:被胡塞尔继承
(二)胡塞尔的“意向性”:纯粹意识朝向某 一目标的指向性 1.通过怀疑确定纯粹意识 胡塞尔通过我思,得出意识(思)的存在 和进行这个意识(思)的自我的存在。而且, 这个纯粹的自我和纯粹的意识实际上是两位 一体的,是一种纯粹意识。
(一)现象学的“悬置”或“加括号” 1.自然的态度 由能感觉推出一个引起感觉的外在实体 (素朴感觉论) 2.科学的态度 以中立的方式研究自然界,排除主观的因素
3.现象学的悬置 借用古希腊怀疑派哲学家使用的“epoche” 一词,意指中止判断或将判断悬置起来,要 求把自然的态度和科学的态度统统加以悬置, 这就是所谓的“现象学的悬置”。 又借用数学上的术语,把这种悬置称为加 括号,意指将对于世界的上述种种观点放在 括号里,存而不论。
二、胡塞尔现象学的形成及根本目的
(一)胡塞尔的生平 德国著名哲学家,现象学的创始人和领袖。 “我必须进行哲学思考,否则我就活不下 去。” “生与死是我的哲学的最后追求。我作为哲 学家活了一辈子,我想作为哲学家死去。”
(二)哲学分期
1.1900年之前:前现象学时期,受布伦塔 诺影响,在哲学上表现出心理主义倾向,企 图用心理学规律来说明数学规律、逻辑规律。 《算术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