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上捕蛇者说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捕蛇者说》教案人教版.doc
一. 本周教学内容:《捕蛇者说》二. 学习目的:1. 了解“说”的特点;2. 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3. 掌握积累本文的文言词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4. 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 简介1. 课文《捕蛇者说》以独特的写法(衬托、对比)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
2. 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
“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
“说”这种文体后来变为因事因理而述说,“与论无大异”,我们比喻它是“杂文”。
本篇的特点是在末了点明主旨,即所谓“卒显其志”。
3. 作者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杰出的文学家。
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
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官阶相当于副司长)这年他32岁。
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败。
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今广西柳州)任刺史。
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46岁。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二. 思考1. 柳宗元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2. 《捕蛇者说》的文体有什么特点?3. 在课文中作者发表了什么观点?4. 学习这篇文言文,我们要掌握哪些字、词?三. 分析本文的结构全文共5段,可归纳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第二部分,第2至4段;第三部分,第5段。
第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1层(“永州之野产异蛇”至“无御之者”):写了蛇的产地、外形特征和剧烈的毒性。
第2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至“杀三虫”):写蛇的医学功用。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捕蛇者说》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捕蛇者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能够分析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句和表达方式;能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互读、讲解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领会课文中的深层含义;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感受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关心和同情;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重要词语的解释和理解;2.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表达方式的解析;3.课文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对古代社会百姓生活困苦的理解;2.对作者同情百姓疾苦的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出本课《捕蛇者说》。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对课文进行初步理解。
3.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解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表达方式。
4.讲解分析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释重要词语,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
5.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2.对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掌握程度;3.对课文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的理解程度;4.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六、教学方法1.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互读:让学生互相讨论,培养合作探究精神;3.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4.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课文文本;2.相关注释资料;3.多媒体教学设备。
八、教学时间1课时九、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题;3.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文章。
《捕蛇者说》这篇教案,我们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内涵,感受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关心和同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捕蛇者与百姓的对比,让学生明白捕蛇者虽然生活困苦,但相比百姓而言,却能得以生存。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分析并评价文章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学会运用文中的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同情,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2.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分析并评价文章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
2. 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3. 运用文中的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课文、注释、问题讨论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认真听讲,了解课文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学生查找注释,解决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难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5.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文章的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交流心得。
6. 写作训练: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修改。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学生整理笔记,巩固学习成果。
8.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课堂所学。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文章,拓展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理解程度等。
教师也应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看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捕蛇者说》教案
《捕蛇者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2)理解文中的生词和句子,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3)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中捕蛇者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对比现代文和文言文,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
(3)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和同情。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2)理解文中的生词和句子,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3)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中捕蛇者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词。
(2)对文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探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捕蛇者说》。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参考书籍。
(3)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捕蛇者说》。
(2)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捕蛇者说》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捕蛇者说》,理解文意,掌握生词和句子。
(2)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和困惑。
3. 讲解与讨论:(1)教师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词。
(2)学生讨论对文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探讨。
4. 应用与拓展:(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捕蛇者的生活场景。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捕蛇者在现代社会的对应人群及其生活状态。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捕蛇者说》的朗读和背诵。
2. 写一篇关于捕蛇者生活状态的短文。
3.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现代社会中类似捕蛇者这样的人群及其生活状态。
九年级《捕蛇者说》教案
九年级《捕蛇者说》教案【5篇】教学要点:一理解全文主旨。
二背诵四、五段。
疏通文意。
篇二二人小组,对比注解疏通每一句大意。
布置作业:一熟读课文,至少读两遍。
二完成课后练习三(做在书上)。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篇三【教学目标】(一)学问与力量1了解柳宗元的文学常识及“说”的体裁特点2把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3理解比照、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文章能了解文章大意2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理解表达的思想感情3在熟识文章的主要的内容前提下,理解比照、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篇“说”,让学生理解蒋氏三代宁可死于毒蛇之害而求免于苛税的描述,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的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行,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怜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同学们,“蛇”在我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下面请同学来谈一谈。
2、想到了蛇,同学们就联想到了“凶狠、残忍”这些词语,就感到恐惊。
今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柳宗元又是怎样说说捕蛇人的事的。
[板书课题,]或从背景介绍导入:唐玄宗天宝中期起,战斗仍频,安史之乱、对吐蕃的战斗、朱沎(cǐ)叛乱等祸乱接连发生,全国税户比唐玄宗早期削减四分之三,而兵员却增加三分之一。
朝廷随便增设税收官,多立名目,旧税加新税,无休无止,民不堪命。
人民在重赋逼迫下逃往他乡,但悍吏仍不放过,“有流亡则摊出(由存留户共同负担),已重者愈重”。
在这种状况下,当时却有一种职业可以免其赋税,究竟是什么职业呢?他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捕蛇者的世界。
二、揭题解题:1、“捕蛇者说”不能译成“捕蛇的人说”,由于“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谈论,可以叙事,但叙事也是为了说理,相当于现代的杂文。
2、简介: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
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理想,有抱负。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实行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教案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捕蛇者”、“赋税”、“蛇毒”等。
分析文中描绘的捕蛇者的生活状况和封建社会的矛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翻译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捕蛇者的同情和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捕蛇者说》的文意、结构和修辞手法。
文中描绘的捕蛇者的生活状况和封建社会的矛盾。
2. 教学难点: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和词语的理解。
对文中深层次意义的理解和探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捕蛇者说》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让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理解文中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文中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讲解与分析:讲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分析文中的捕蛇者的生活状况和封建社会的矛盾。
5.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文中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对自己的启示。
让学生尝试用文中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写一段自己的文章。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捕蛇者说》。
3. 选择一篇类似的课文,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3. 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捕蛇者生活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捕蛇者的生活现状。
3.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捕蛇者与农民的生活进行对比,揭示封建社会的矛盾。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捕蛇者说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
捕蛇者说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课时篇一教学要点:一熟读课文。
二疏通文意。
课时篇二教学要点:一理解全文主旨。
二背诵四、五段。
教学设想:篇三尽可能多读几遍课文。
因为课文读不熟,疏通文意困难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文言语感。
本课教学目的和训练重点,都规定了背诵四、五两段,熟读才好成诵。
读课文的方法,尽量有所变化,使学生爱读、乐读。
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抓住四、五两段适当做些分析。
理解全文主旨和蒋氏陈述的主要意思和感情。
疏通文意是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的基础,要指导学生认真对照注解完成这项工作。
但不搞对评。
布置作业:篇四一背诵四、五段。
二完成课后练习四。
教学目标:篇五一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二熟读课文,背诵第四、五段。
最新《捕蛇者说》教案设计篇六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运用衬托、对比写法,突出中心思想: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2.掌握积累本文的文言词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3.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本文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作。
其时政治腐败,苛捐杂税繁多,贪官污吏横征暴敛,使人民陷于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
作者通过捕蛇人蒋氏口述悲惨身世,反应民不聊生的境况,刻画悍吏的凶暴,描绘捕蛇人的心态,最后点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题思想。
学习这篇文章,对于我们了解中唐时期的社会状况,认识封建社会残酷的剥削和人民遭受的苦难,是有帮助的。
“捕蛇者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说说捕蛇人的事。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议论,也可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异蛇的性状和永州人冒死争捕这种蛇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2—4段):通过蒋氏的自诉悲惨遭遇,写出赋敛之毒,揭露苛捐重赋给农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首先概述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接着借蒋氏血泪陈述,勾勒出中唐时期农村破产,百姓逃亡,十室九空的惨状,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苛征重赋的罪行。
这是教材的重点,因此要着重领会。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0 捕蛇者说教案 语文版
《捕蛇者说》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培养翻译课文的能力。
2.学习文中通过对比、衬托突出中心的写法,赏析叙述中插入议论的妙处。
3.揣摩蒋氏复杂的心理,认识到封建统治阶级压榨人民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1.了解“说”这种文体。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到封建统治阶级压榨人民的本质。
【教学重难点】1.了解柳宗元。
2.积累文言词汇,在诵读中感受本文整散结合的文言句式。
3.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突出主旨的写法。
【教学工具】教学PPT,朗读音频【教学方法】1.朗读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趣味导入同学们,“毒蛇”在你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提起了蛇,同学们就联想到了“阴狠”“恐怖”这些词语,不由自主地感到恐惧。
你们想知道天天面对毒蛇,而且将捕蛇作为自己的职业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千多年前永州捕蛇人的奇特生活。
二、知识卡片1.作者档案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汉族,唐代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
著名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柳宗元集》传世,代表作《溪居》《江雪》《渔翁》。
2.背景链接唐朝中期政治腐败,战争频繁,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巧立名目,无限制地搜刮人民的钱粮,使人民不堪重负。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主张政治改革失败而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这个荒僻落后的地区生活了将近10年。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捕蛇者说》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捕蛇者说》,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
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通过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捕蛇者说》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简要概述《捕蛇者说》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2.2 课文讲解:逐段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难点。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某个问题或情节。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提供课文内容和相关的学习资源。
5.2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具,如PPT或视频,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相关信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或问题,引起学生对《捕蛇者说》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6.2 课文讲解:根据教学内容,分段讲解课文,解释生词和难点。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理解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6.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和道德观念。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2)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简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心和批判精神。
(2)培养热爱祖国文化和历史的态度。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捕蛇者说》的内容和主题。
(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对文中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的理解。
(3)对作者批判精神和人生观的把握。
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
(2)介绍《捕蛇者说》的背景知识。
(3)引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和翻译文章。
(2)学生自主研究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小组讨论:(1)小组内讨论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小组内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3)小组内分享对文中社会现实的理解和感受。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捕蛇者说》。
2. 整理并总结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写一篇关于《捕蛇者说》的读后感,包括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捕蛇者说》的内容和主题?是否能够理解和运用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是否能够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学生是否能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中提高阅读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1. 比较学习:(1)引导学生比较《捕蛇者说》与其他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如苏轼的《石钟山记》等。
(2)分析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手法。
2. 文化探究:(1)探讨古代捕蛇业的背景和文化意义。
《捕蛇者说》教案
《捕蛇者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捕蛇者说》的文意;(2)能够分析并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句和修辞手法;(3)能够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理解文章的内涵;(3)学会对比阅读,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同情;(2)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3)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捕蛇者说》的文意;2. 分析文章中的重要词句和修辞手法;3. 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2. 对文章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的掌握;3. 对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捕蛇者说》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文本。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理解文意。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4. 分析讲解:对文章中的重要词句和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 实践应用: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启示和价值。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深入研究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4. 写一篇关于《捕蛇者说》的读后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事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3.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对比不同文本,提高文本解读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本。
2. 准备课文注释和译文,方便学生查阅和学习。
3. 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捕蛇者说》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分析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解读并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学习,提炼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社会的关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与翻译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律美。
逐句翻译课文,解析难点词汇和句式。
2.2 课文分析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3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拓展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3.2 课文朗读与翻译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逐句翻译课文,解析难点词汇和句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3 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4 拓展阅读与讨论推荐相关阅读材料,组织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引导学生分享阅读心得,组织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5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4.2 课文理解与分析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作者观点和态度的把握能力。
4.3 拓展阅读与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拓展阅读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和沟通交流。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教案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捕蛇者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例如“捕蛇者说”、“赋敛”、“租税”等。
(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如实词推断、虚词辨析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推测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3)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2)认识捕蛇者与农民的对比,理解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的道理。
(3)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关爱弱势群体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捕蛇者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如倒装句、被动句等。
(2)通过课文内容推测人物心理和情感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导入方式:图片展示、问题引导等,引发学生对课文《捕蛇者说》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课文,解决疑难问题。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捕蛇者说》。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参与度。
第23课《捕蛇者说》教案(语文版初三上)(2篇)doc初中语文
第23课《捕蛇者说》教案(语文版初三上)(2篇)doc初中语文教学目的1 了解〝讲〞的特点。
2 明白得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 把握本文的词语。
4 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捕蛇者讲»以专门的写法〔衬托、对比〕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揭示了宽敞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累大众的深切同情,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
教学中始终要注意这点。
本文词语量大,实词以数十计,虚词〝之、以、而、乎、焉〞等均各有多种用法。
讲明词义〔实词、虚词〕,这是本文教学中要用相当时刻来完成的重要任务。
逐句、逐段讲解。
加强诵读、背诵练习。
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 作者简介。
2 〝讲〞的特点。
3 正音、诵读。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正音。
四、朗读课文。
叫三四名同学分不朗读课文。
读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句读分明。
读毕,酌情讲评。
五、默读、明白得课文。
六、布置作业1 弄明白词句。
2 摸索各段段意。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1 第1—3段的实词词义、虚词用法。
2 段意概括。
教学过程逐段讲解课文第1段一、全班同学齐读。
二、词句。
三、内容提咨询一:第一段的段意如何概括?讲解:第一段的段意可概括为写异蛇的剧毒、专门用途以及永州之民争相冒死去捕毒蛇以顶替租赋。
提咨询二:作者写这些要讲明什么?讲解:作者写这些要讲明什么?讲解:作者写这些是要讲明永州之民的这种遭遇乃是皇帝诏令〔〝王命〞〕给带来的。
第2段一、叫一名同学朗读。
二、词句。
三、内容。
提咨询一:第2段的段意如何概括?讲解:这段的段意可概括为写蒋氏悲伤地叙讲他一家三代都干这捕蛇以抵租赋之事的凄惨遭遇。
提咨询二:这段首句〝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对蒋氏作介绍,是否还有不的意思?讲解:首句不只对蒋氏作介绍,更在抒发作者内心的悲愤之情,〝专其利三世矣〞,语中含有强烈的嘲笑意味。
第3段一、全班齐读。
二、词句。
三、内容。
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捕蛇者说》教案
《捕蛇者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并背诵《捕蛇者说》全文,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捕蛇者的形象、生活状态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通过文本分析,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与捕蛇相关的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背景。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文本结构、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同情劳动人民、关注社会问题的情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命运与社会制度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捕蛇者的形象和生活状态。
•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难点:•深入理解文章主题,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捕蛇者说》原文及注释材料•多媒体课件(包含捕蛇相关的图片、视频,以及唐朝社会背景资料)•学生预习材料(包括文章背景、作者简介等)•角色扮演所需道具(如蛇形道具、捕蛇工具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境创设: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捕蛇的短视频,展示捕蛇的艰辛与危险,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捕蛇者说》,简要介绍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1.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内容和语言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朗读节奏和发音。
2.字词学习:教师出示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如“啮”“恂恂”“缶”等,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并尝试用这些词语造句。
3.整体感知:教师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捕蛇者有哪些遭遇?”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大意,初步理解捕蛇者的形象和生活状态。
三、精读分析1.人物形象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捕蛇者的形象,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捕蛇者的性格特点、生活状态以及心理变化。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教案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捕蛇者说》全文。
能够分析并理解文本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能够解释“捕蛇者说”这个的含义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文本分析和解读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批判精神。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捕蛇者说》全文。
2. 分析并理解文本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解释“捕蛇者说”这个的含义和作用。
2. 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批判精神。
教学准备:1. 课文《捕蛇者说》全文。
2. 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捕蛇者说》的作者柳宗元及其时代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捕蛇者说”的含义和作用。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捕蛇者说》全文,理解文本内容。
2.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词和难点。
三、合作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本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 各小组选取一个比喻或象征进行深入分析,并分享给全班。
四、角色扮演(10分钟)1. 学生分组扮演文本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
2. 各小组表演后,进行互评和总结。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本背后的社会现实。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捕蛇者说》全文,分析并理解文本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批判精神,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深入解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细节,深入解读捕蛇者与蛇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一关系如何反映出社会现实。
捕蛇者说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捕蛇者说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捕蛇者说》,出自于唐代文学家辛弃疾的散文名篇。
文本抓住蛇毒与苛政之毒的建立联系,巧用对比,通过捕蛇者与毒蛇之毒来衬托赋税之毒,突出了社会的黑暗。
以下是整理的初三捕蛇者说初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捕蛇者说》教案教学目标:一、理解当代作家的写作意图。
二、理解对比的写法。
三、了解封建社会繁重的赋税及老百姓痛苦生活,从而增强对上新社会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第四段对应关系的写法教学难点:一、唐代中期的赋税之毒。
二、当代作家所处的政治环境。
教学设想:一、安排一课时。
二、读通全文句子,以第四段为重点,从而领会写作意图。
三、作者的处境,在适当的地方点明一下,以便读懂课文,但应避免过多地讲史。
四、对比的方法,学生早已熟悉,本文两个对比,指导中已经说明,不必重复多讲,只要体会对比的积极作用即可。
五、教读文言文,向来有讲解详、课时多的习惯,现作尝试,内容力求精要易懂,只用一课时。
教学要点:一、探索写作意图。
二、掌握体裁特点。
三、理解对比写法。
四、复习“而”用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课前预习参看“阅读指导”和注解,通读课文,根据练习一的要求,反复朗读。
二、教读课文。
朗读,指名读全文,充分利用书本上的注音,帮助正音。
分段范读,并按段指出应注意词句。
抽查提问学生口述大意后才,师生共同归纳。
(随时板书)第一段词语:黑质而白章,“而”表示前后词语并列人际关系。
然得而腊之以为吐丝:得,捕得。
“而”表示前后词语承接关系。
大意:叙永州人长捕蛇缘同 , 先说蛇的毒性和功用 , 后说王命以蛇代租,永州人“争奔走焉”。
独立思考:有多少人能得到这个差使呢?(教师抽查提问)第二段词语:数,多次。
若,像。
大意:叙捕蛇人因一家的捕蛇史,三代受毒蛇之害却以为“利”。
独立思考:只有姓蒋的一家人在捕蛇上“专其利”,众多的人仍要交租。
(教师抽查提问)第三段词语:若,像。
告于莅事者:中同柳宗元当时参加朝廷中革新派,斗争失败,为首的王叔文被杀,他被贬为永州司马,在地方上是没有什么权力的,所以蒋氏说要代姚氏转告地方官。
捕蛇者说教案
捕蛇者说教案As a person, we must have independent thoughts and personality.《捕蛇者说》教案学习目标:1. 了解“说”的特点;2. 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3. 掌握积累本文的文言词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4. 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礼记·檀弓下》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从泰山下经过,看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
孔子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听着,不禁动了恻隐之心,派自己的学生子路前去询问,子路问:“你这样痛哭,一定是遇到了非常悲伤的事吧”那妇女说:“是呀,从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而后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
”孔子听了子路的问话后,不禁问:“那她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繁重的赋税、苛刻的法令呀。
”孔子于是对他的学生说:“你们这些年轻人要记住,残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听了这个故事,也许会有同学觉得难以想象。
唐代的文学家柳宗元一开始也是不大相信这样的事,可是当他亲身经历了一件事后,他不但相信了,而且感慨万千,写下了着名的散文《捕蛇者说》。
(板书课题、作者。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他的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唐代、、散文家和思想家,与,,,,,,被称为家。
祖籍(今山西)人。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并称。
世称或。
着有《柳河东集》。
三、朗读课文,注意重点字音啮(niè)腊(xī)挛(luán)踠(wǎn)瘘(lòu)疠(lì)当(dàng)其租入嗣(sì)几(jī)死者数矣莅(lì)蹙(cù)殚(dān)死者相藉(jiè)曩(nǎng)隳(huī)恂(xún)缶(fǒu)谨食(sì)之熙(xī)以俟(sì)夫(fú)学生自读及齐读四、翻译课文①生自译课文,圈出含义理解不清楚的词句;②共同翻译重点字词及文句③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解释实词总结(文中只作一种解释者不列)为①作,制成。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教案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比较,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2.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
2. 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捕蛇者说》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解释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学习(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结构,总结文章的主题。
(2)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文章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讨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课堂交流和分享。
5. 课堂小结(1)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提醒学生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6. 布置作业(1)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练习和拓展阅读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优质教案
《捕蛇者说》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表达技巧。
3.领悟文章寓意,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分析文章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领悟文章寓意。
2.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同学们谈谈对《捕蛇者说》的了解,分享预习成果。
2.教师简要介绍《捕蛇者说》的作者、作品背景。
二、课堂讲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2.教师讲解课文生字词、文言文句式。
3.学生跟随教师朗读课文,感受文章韵味。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文章表达了哪些观点?2.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捕蛇者具有怎样的品质?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结构,分析文章表达技巧。
2.学生跟随教师分析课文,理解文章寓意。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捕蛇者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捕蛇者说》的读后感。
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捕蛇者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寓意。
2.学生跟随教师分析课文,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捕蛇者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2.布置课后作业: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环保的短文。
第四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寓意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环保理念,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环保问题。
2.学生跟随教师分析课文,提高环保意识。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寓意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环保的倡议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捕蛇者说
教学目的
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3.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是讲清大泽乡起义的原因和经过,了解人物对话的语气表达方式;
二教学难点是对多义词不同含义的理解,以及对文中有关迷信活动的正确认识。
核心知识
关于“说”
“说”是一种文体,主要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本文是通过记事来说理,即通过对“捕蛇者”蒋氏的遭遇的述说说明“赋敛之毒”这个中心。
本文以记叙为主,结合适当议论、抒情。
开头由蛇毒写到捕蛇,引出捕蛇者,然后详记捕蛇者的话,最后推出结论,提出题意。
文章前两部分是记叙,后一部分的议论则是前面记叙的必然归结。
学习本文,默读课文的全部注释,扫清字词障碍,再默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概貌。
思考
1、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异蛇”之毒?
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读下去的愿望。
这一段重在写“毒蛇”之异,从三个方面加以描绘:一是颜色之异,二是毒性之异,三是用途之异。
注意首句的省略句“触草木,尽死”,“尽死”前省去的主语应是“草木”,其余皆省去“毒蛇”。
小结:写“异蛇”剧毒,而“永之人争奔走焉”。
2、蒋氏的自述反映了什么?文章在这一段着重写什么?
如果说第1段是概述,从第2段开始便转入到具体的描述。
引出了主人公“捕蛇者”——蒋氏。
先写蒋氏三代捕蛇之“利”,继而写捕蛇之“害”——“吾祖”、“吾父”、“吾”三代有的“死于是”,有的“几死者数矣”。
一个“且曰”,将写“利”转为写“害”,再写蒋氏的神情“貌若甚戚”,极其生动地写出了“捕蛇”并非好事,“争奔走焉”实属无奈,字里行间,深含悲苦。
“利”与“害”关系,跌宕有致。
3、作者是怎样描写蒋氏“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的?
文章通过对“捕蛇”、“赋敛”之间“利”与“害”的一系列对比,说明了“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4、作者是怎样写捕蛇之“利”来反衬赋敛之毒,试分析是怎样进行对比的?
①六十年的变迁
┏非死则徙尔
“乡邻”与“蒋氏”之比┫
┗以捕蛇独存
②悍吏来乡逼税
┏哗然而骇
“乡邻”与“蒋氏”之比┫
┗弛然而卧
③平时的生活
┏旦旦有是哉
“乡邻”与“蒋氏”之比┫
┗其余,则熙熙而乐
5、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看看下面哪个句子是本文的主题。
苛政猛于虎也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是本文的主题,即作者的观点。
“苛政猛于虎也”是作者用来论证论点的一个论据,虽说与本文中心意思有关,但结合课文内容来看,它不是本文的主题。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是本文的写作意图,不是论点,也不是主题。
积累:
关于下列句中的“是”字的用法。
吾祖死于是(代词,代捕蛇这件事)
吾尝疑乎是(代词,代“苛政猛于虎”这句话)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指示代词,这种)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指示代词,这个,代“永州之野”)
关于下列语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太医以王命聚之(代蛇)
问之(代蒋氏)
言之(代情况)
余悲之(代他的境遇)
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蒋氏自己)
谨食之(代蛇)
典型例题
1、根据提示或要求写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
《捕蛇者说》的“吾尝疑乎是”一句中“是”字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文言语句的理解、默写
【分析】:本题难度较大。
不但要能熟练背诵课文,而且还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及重点语句的含义,缺一不可。
答案为:苛政猛于虎也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有误的一句是()
A、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