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院前急救现状与发展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院前急救现状与发展探讨

【摘要】院前急救又称院外急救,是指医务工作者对危急重症、意外事故、灾害造成的伤病者从事发地到医院前的过程中进行的现场抢救,使伤病者能够迅速脱离危险、维持基本生命呼吸,并将其安全护送到医院进行系统的医治的过程。急诊医疗系统中,院前急救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作为重危机病患抢救成功的首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伤患者入院后的抢救成功率。院前急救制度和措施是否完备和先进国家和城市的社会稳定和安全,是衡量一个地区安全保障系统和应急救援系统反应的重要指标,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的院前急救体系尚存在一些漏洞,院前急救水平与世界水平相比尚处于落后阶段。江苏省医院协会急救中心为促进院前急救队伍建设,在苏州召开急救中心学术研究会,专门成立了医疗急救专业组,本文立足于此次大会的主题,分析我国的院前急救存在很大的问题,笔者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院前急救的技术水平,并适当对我国院前急救事业作科学的展望,为促进我国院前急救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院前急救;现状;发展

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疗系统中最首要的服务项目,关系着急、重、危伤患者生命健康,院前急救水平的高低是评估一个国家和城市安全保障系统和应急救援系统反应的重要指标,可以详细地反映一个国家对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影响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我国的院前急救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并在急

救设备、急救技术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漏洞。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事业的进步,再加上社会各界对院前急救的逐渐重视,我国的院前急救水平一定会有所提升。

我国院前急救的模式

(1)院前院内结合型。我国医院的急救模式分为院前急救和入院急救,属于院前院内统一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具有服务全面、直接经济效益高的优势,但是投资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专业人才,同时阻碍了抢救搜索半径的缩小,给急救工作的协调带来一定的麻烦。

(2)院前单纯指挥型。单纯院前指挥型的根据医院的“分片承担,统一指挥”的原则,急救中心与各地医院没有隶属关系,不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和急救车辆,只有单独的指挥调度的权力。该模式能够缩小急救半径,以减少急救中心的人员设备配置来降低成本投入。但是指挥的可信度和权威性难以保证,而且会引发接诊医院之间的协调不当的矛盾。

(3)院前集中指挥型。院前集中指挥型的急救中心拥有总调度权力,中心配置专业的医护人员、技术人员车辆,是一个独立的医疗卫生机构。这种模式下的急救中心既有院前急救的总指挥调度权力,有拥有人力、物力、财力等医疗资源的调配权利。这种急救中心是根据地理位置和派车半径来调度指挥的,在每个规定的位置设置站点,并与当地的医院形成亲密合作的关系,形成院内由医院负责、院外由急救中心复杂的全方位急救体系。院前集中指挥型急救中心院前急救速度迅速,有力控制急救半径,急救人员管理方便科学,调度指挥有权

威性,但是该模式的建成需要国家和财政机关投入一定的建设资金和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

(4)特服联动型。该模式主要在澳门、香港特区实行,医疗、消防、报警等均采用统一的报警电话“999”。在实行紧急的救援活动时,根据救援对象的类型分派相应的救援服务。这种模式具有人员编制少、速度快、资源浪费少、综合发挥实力强的优势。该模式一般属于社会公益性活动,政府需要出资兴建。

我国院前急救的现状

(1)院前急救模式落后,急救水平较低。上文提到的四种院前急救模式是存在于我国各省市地区的医疗急救中心的设置模式,这些模式的形成是根据当地的医疗条件、医疗体系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而形成的,虽然都具有自身的优势,但是又相应地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制约性。这种自定义或自建模式形成的方式不同、标准不一,很多急救方式往往都淘汰落后了。从事物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模式,我国的院前急救模式非常不利于我国的急救事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2)院前急救管理体系不规范。我国的绝大部分城市主要以“120”特服急救中心为主要的院前急救方式,急救中心的管理部门均来自于该区域的卫生行政部门,从属于医政处。然而考察全国的卫生部有关“120”急救中心的管理情况来看,“120”管理只有一位负责人监管,我国尚未建立专门的院前急救管理部门和出台相关的管理机制,导致管理人员权责不明,管理制度不明确。管理工作不规范,

标准不统一。此外,我国的某些政府行政人员对院前的急救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缺乏一定的思考和展望。

(3)资金、设备、人员运筹不合理。“120”特服急救中心属于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和国家性质,与国家的公共卫生职能息息相关。因此我国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然而由于地方政府的种种复杂的原因,财政补贴、医疗设备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投入往往不足。

提高院前急救水平的途径

(1)形成标准统一规范的院前急救模式

我国的院前急救模式形态不一,标准不一,虽然都具有自身的优势,但是又相应地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制约性。因此制定一个符合国情、标准统一、规范化的院前急救模式能够避免标准不一致、工作不规范带来的困扰,有效提高院前急救效率,方便院前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2)提升急救中心的院前急救水平

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是实行现场急救的主要人物,其专业技术的高低和知识水平的高低严重影响到救援成功率的高低。因此提升急救中心的院前急救水平是一项关键性措施。而提升急救中心医护人员的院前急救水平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定期对院前急救医护人员作各种层次的培训,鼓励在岗的急救人员深入学习急救技术和丰富急救知识,并为他们提供深造的机会;二是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上岗人员必须参加与院前急救有关的人才考试,考可通过方可上岗;三是创

建急救实地演练基地,让急救人员在实战演练的环境下锻炼急救技术,提升面对突发情况的应急能力。

(3)向广大公民大力宣传自救互救知识

公民遇到危险自救和互救是院前急救最迅速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学校、公安、交警、旅游等部门向广大公民普及遇到危险实行自救和互救的知识,以提升救援成功率。在自救和互救的知识的普及上要形成统一、规范化的教育,定期设置一些自救互救的现场教学和演讲,将自救互救知识传达到每个公民的脑海中。

(4)普及和更新通讯设备

一些偏远的山区、落后的农村地区,并没有设置急救指挥中心和急救通讯设备,有的城镇的指挥调度中心的系统并没有实现互联网自动化。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国家政府部门应该改善偏远山区农村和欠发达乡镇的医疗条件和加强急救中心建设;其次,对指挥调度中心的系统进行互联网系统的更新,实现实时控制和操作,获取第一手的急救资料,在救护车上安装GPS卫星导航仪,实时掌控救援地点。我国院前急救事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院前急救事业的未来发展应该遵循“对症治疗”以及“拉起就跑”的原则,“对症治疗”是指院前急救是以“救命”为核心的救援活动,“拉起就跑”是指针对无法控制、无法判断的危重伤患,应该尽快将其送往医院进行院内治疗,切忌在现场作无谓的抢救。根据国外院前急救的经验来看,我国未来的院前急救事业应该从我国的实际基本国情出发,拓展急救方式,比如,随着科学技术和航空急救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