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学简述题
监督学—简答22题
![监督学—简答22题](https://img.taocdn.com/s3/m/8680cbf010a6f524cdbf8556.png)
监督学简答
1.简述腐败行为的大体特点。
2.简述腐败产生的本源。
3.简述监督思想、监督理论、监督实践之间的关系。
4.简述中国今世监督思想。
5.简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6.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的特点。
7.简述我国反腐倡廉的大体战略。
8.简述廉政监督预警机制的功能。
9.简述《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立法创新
10.简述党内监督的要紧内容
11.简述纪检机关的设置与管辖
12.简述职务犯法。
13.简述贪污罪和受贿罪的认定。
14.简述挪用公款罪的认定。
15.简述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的认定。
16.简述无效行政行为的认定。
17.简述行政诉讼的大体原那么。
18.简述行政补偿的组成要件。
19.简述行政监督机关的双重领导体制。
20.简述执法监察的大体内容
21.简述民主党派监督机制的完善
22.简述网络舆论监督的局限与问题。
一、简述腐败行为的大体特点。
(1)腐败主体的特定性。
即其主体范围仅局限于具有公共权利的国家机关和能够利用职务之便的公职人员。
(2)腐败行为的谋利性。
谋利性是腐败主体的行为动机,它是驱动腐败主体的内在动力。
谋利包括为己谋利和为特殊关系人谋利。
《监督学》期末考试模拟卷及答案
![《监督学》期末考试模拟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6c812caaea998fcc220ebb.png)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开放专科)《监督学》模拟卷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监督监督是指为维护公共利益,法定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实施检查、督导和惩戒的活动。
2、行政赔偿制度行政赔偿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责任对受害人予以赔偿的法律制度。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组织 )腐败产生的根源是既得利益集团交易的结果。
2、决策腐败就是(公共管理决策者)以恶意的动机实施决策,并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3、(三权分立)理论对于监督实践的重要意义在于确立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机制。
4、中国古代(谏诤)制度的确立,是对皇帝廉政与勤政的有限度的监察。
5、从广义而言,监督运行机制包括两部分内容:廉政监督运行机制和(效能)监督运行机制。
6、廉政监督的惩戒方式分为三类:一是精神惩戒,二是物质惩戒,三是(身份)惩戒。
7、(行政)处分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行政管理法律规范对犯有轻微违法和违纪行为的国家公务员所给予的行政法律制裁。
8、人大法律监督主要是对监督对象是否遵守(宪法)及各种法律、法规的监督。
9、各级纪律检查机关是党内的(常设)机关,实施党内监督是其主要职责之一。
10、(审查起诉)是我国刑事诉讼中一个独立的诉讼阶段,是人民检察院对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全面审查,作出提起公诉或不起诉的审查决定的诉讼活动。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实践中,提出了( BCD )的监督思想。
A、法治主义B、监察权独立C、党政分察D、弹惩一体2.效能监督的评价标准包括( BCD )。
A.合理性 B.经济性 C.效率性 D.效果性3、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全国人民意志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机关,它拥有( ABC )。
国开电大《监督学》形式考试任务一和答案
![国开电大《监督学》形式考试任务一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38082e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c.png)
国开电大《监督学》形式考试任务一和答
案
任务一:简答题
1. 监督学的定义是什么?
- 监督学是一门研究机关在法律框架下对行政行为、法律行为和司法行为进行监督的学科。
2. 监察委员会是如何进行行政监督的?
- 监察委员会通过对行政行为、法律行为和司法行为的监督,确保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
3. 法院是如何进行司法监督的?
- 法院通过对法律行为的审查和裁决,确保司法机关依法公正地行使审判权,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4. 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有何区别?
- 行政监督主要针对行政行为,司法监督主要针对法律行为和司法行为。
- 行政监督由监察委员会负责,司法监督由法院负责。
5. 监察委员会和法院在监督过程中有何相似之处?
- 监察委员会和法院都是国家机关,行使监督职能。
- 监察委员会和法院都依法行使监督权力,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任务一答案
1. 监督学的定义是一门研究机关在法律框架下对行政行为、法律行为和司法行为进行监督的学科。
2. 监察委员会通过对行政行为、法律行为和司法行为的监督,确保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
3. 法院通过对法律行为的审查和裁决,确保司法机关依法公正地行使审判权,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4. 行政监督主要针对行政行为,司法监督主要针对法律行为和司法行为。
行政监督由监察委员会负责,司法监督由法院负责。
5. 监察委员会和法院都是国家机关,行使监督职能,并依法行使监督权力,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Conclusion
以上是国开电大《监督学》形式考试任务一和答案的内容。
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监督学考试题纲
![监督学考试题纲](https://img.taocdn.com/s3/m/fa46bb6ea45177232f60a270.png)
监督学综合练习题(11秋)第一章监督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监督1.监督是指各种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活动所进行的监察、督察活动以及对滥用公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各种行为的纠正活动。
2、公共权力2.公共权力是社会中至高无上的、公认的和法定的权力,它以权力机关为载体,并以其特有的普遍权威性对全社会实施管理或者控制。
3、腐败3.腐败是一个政治性概念,专指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各种行为或者活动。
无论腐败行为表现为何种形式,其实质都是滥用公共权力谋求私人利益,简言之就是以权谋私。
4、监督学4.监督学是以对国家公权力的监督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社会科学学科。
监督学研究国家公权力监督的基本理论和重要制度,揭示监督工作的一般规律,提供监督的基本方法;其目的是指导监督实践,并在全社会建立起对公权力的监督屏障。
二.填空题1.监督是指各种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活动所进行的监察、督察活动以及对滥用公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各种行为的(纠正)活动。
2.权力的(相对)性是指权力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中,没有人与人的关系,单独的个人无所谓权力。
3.腐败是一种(公权力)异化的社会现象,4.监督主体是由多种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构成的。
5.对国家(公权力)监督的必要性远远超过对社会其他权力监督的必要性。
三.多项选择题1、监督的主要功能是(ABCD)A、预防功能B、校正功能C、制约功能D、救济功能2、以监督过程为标准,可将监督划分为(ABD)A、事前监督B、事中监督C、事外监督D、事后监督3、监督的主要特征是(ABCD)A.监督主体的多样性B.监督对象的特定性C.监督内容的广泛性D.监督依据的法定性4、对于腐败根源的探寻,目前比较流行的理论包括(ACD)A.寻租理论B竞争理论C.成本—收益理论D.委托—代理理论四.简述题1.简述腐败的主要特征。
监督学试题及答案
![监督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b4958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6.png)
监督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监督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权力监督B. 权力运行C. 权力制约D. 权力分配答案:A2. 监督体系中,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关系是()。
A. 相互独立B. 相互补充C. 相互排斥D. 相互对立答案:B3. 以下不属于监督对象的是()。
A. 国家机关B. 社会组织C. 个人行为D. 非政府组织答案:C4. 监督的最终目的是()。
A. 维护社会秩序B. 保障公民权利C. 提高行政效率D. 促进社会公正答案:D5. 监督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 合法性原则B. 公正性原则C. 效率性原则D. 随意性原则答案:D6. 以下哪项不是监督的功能?()A. 预防功能B. 纠正功能C. 教育功能D. 惩罚功能答案:D7. 监督的类型中,按照监督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
A. 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B. 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C. 法律监督和行政监督D. 正式监督和非正式监督答案:A8. 监督的实施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监督程序?()A. 监督计划B. 监督执行C. 监督反馈D. 监督结果答案:D9. 以下哪项不是监督的方法?()A. 审计监督B. 法律监督C. 舆论监督答案:D10. 监督的法律依据不包括()。
A. 宪法B. 法律C. 行政法规D. 地方性规章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监督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A. 监督理论B. 监督实践C. 监督制度答案:ABCD2. 监督的类型按照监督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
A. 政治监督B. 经济监督C. 社会监督D. 文化监督答案:ABCD3. 监督的类型按照监督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A. 事前监督B. 事中监督C. 事后监督D. 全程监督答案:ABC4. 监督的类型按照监督主体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
A. 国家监督B. 社会监督C. 个人监督D. 组织监督答案:ABD5. 监督的类型按照监督的强制性不同,可以分为()。
《监督学》简答题题库
![《监督学》简答题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0e4dcc4e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0.png)
《监督学》简答题题库1、什么是监督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监督学是一门研究监督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以监督活动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监督实践的总结和提炼,探索监督的本质和规律,为监督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监督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监督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督理论:研究监督的基本概念、本质、规律等理论问题。
(2)监督实践:研究监督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如监督体制、监督机制、监督方式、监督手段等。
(3)监督历史:研究监督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总结历史经验,为现代监督提供借鉴。
(4)监督文化:研究监督文化的内涵、特点、作用等,推动监督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3、监督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监督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和资料,对监督现象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2)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总结监督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3)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监督现象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监督的共性和差异。
(4)系统分析法:将监督现象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4、监督学的学科特点有哪些?监督学的学科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性:监督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监督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紧密结合实践进行研究和探索,为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
(3)时代性:监督学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不断更新和拓展研究领域和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物理化学题库简答题1、什么是化学反应的摩尔焓变?它与反应温度有什么关系?化学反应的摩尔焓变是指在标准状态下,1摩尔的物质在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通常用ΔH表示。
ΔH的单位是J/mol或kJ/mol。
反应焓变是温度的函数,与反应温度密切相关。
国家开放大学《监督学》期末复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二)
![国家开放大学《监督学》期末复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二)](https://img.taocdn.com/s3/m/fe0d13c6453610661fd9f41d.png)
国家开放大学《监督学》期末复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二)一、名词解释1. 监督2. 公权力3. 腐败4.谏诤5. 国家监察6. 职务犯罪7.人大质询8. 党内监督9. 巡视制度10. 述责述廉11.人民法院审判监督12.审级监督13.行政诉讼14.行政赔偿15.检察机关监督16.刑事抗诉17.行政监督18.审计监督19.政府财务审计20.行政复议21.社会监督22.公民监督23.社团监督24.舆论监督二、简答题1.腐败有哪些特征?2.监督的特征3.监督有哪些基本原则?4. 简述监督的功能。
5.中国古代有哪些有代表性的监督思想?6.孙中山的监督思想。
7.简述各级监察委员会的监察对象。
8. 监察委员会有哪些职责?9.党内监督的主体和对象是什么?10. 检察机关监督的内容。
11. 简述行政复议的原则。
12. 人民政协的监督有哪些方式?13. 民主党派监督的主要形式有哪些?14. 民主党派监督的内容是什么?15. 社会监督的主要方式有哪些?16. 简述社团监督的意义。
17.简述舆论监督的功能。
18. 简述舆论监督的方式。
三、论述题1.试述当代中国的监督思想。
2.试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3.试述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方式。
4.试述人民代表大会对行政机关的监督范围。
5. 人民政协的监督有哪些内容?6. 试述公民监督的特征和意义。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监督是指各种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公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公权力的活动所进行的监察、督察等活动以及对滥用公权力谋取私利的各种行为的纠正活动。
2.公权力是社会中至高无上的、公认的和法定的权力,它以权力机关为载体,并以其特有的普遍权威性对全社会实施管理或者控制。
3.腐败是一个政治性概念,是指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各种行为(活动)。
4.谏诤是指对君主言行违失的直言批评,规劝其改正错误。
5.国家监察是指各级监察委员会依法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行为实施的监督。
监督学_简答题
![监督学_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99da7dc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4e.png)
1、什么是公权力?公权力有哪些特征? 42、什么是腐败?腐败有哪些特征? 43、什么是监督?监督有哪些特征和功能?44、什么是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45、什么是监督的基本原则?监督有哪些基本原则? 46、什么是监督学?监督学有哪些特点? 47、简述监督思想、监督理论、监督实践之间的关系。
48、简述中国古代监督思想的发展历程。
49、试述中国当代监督思想。
410、试述西方监督理论及其实践。
411、马克思主义人民主权理论与西方人民主权理论有何差别? 412、试比较中外监督思想的异同。
413、试述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演变。
514、简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515、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的特点。
516、简述香港廉政公署。
517、简述澳门廉政公署。
518、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有什么特征? 519、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520、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法律框架是什么? 621、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包括哪几方面内容? 622、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有哪些方式? 623、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程序包括哪些内容? 624、法律监督的含义是什么? 625、工作监督的含义是什么? 626、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要遵循什么程序? 627、质询的程序是什么? 628、执法检查的程序是什么? 629、什么是党内监督?党内监督有什么特征? 630、党内监督的主体与对象是什么? 631、党内监督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632、党内监督有哪些主要制度?733、党内监督的规则体系由哪些方面内容组成?734、党组织监督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735、党的代表大会监督的内涵是什么?736、党的委员会监督的内涵是什么? 737、党委常委会监督的内涵是什么? 738、什么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739、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740、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监督的对象与内容是什么?741、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有哪些监督权?742、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可采取哪些监督方式进行监督?743、什么是违反党纪案件的查办?案件查办须遵循什么程序?744、党员监督的含义是什么?党员依据什么规定进行监督?745、党员监督有哪些主要方式?846、党员监督的主要内容是什么?847、试述检察机关在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监督学
![监督学](https://img.taocdn.com/s3/m/b56a2d6c48d7c1c708a1451c.png)
《监督学》综合复习题(简洁型)第一篇名词解释1、监督:监督是指为维护公共利益,法定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实施检查、督导和惩戒的活动。
12、监督的功能:监督的功能是指在监督过程中,监督本身所具有的、普遍存在并起决定作用的惩戒、制约、参与、预防、促进和反馈等功能。
在监督过程中,各项功能共同发挥着作用,形成整体性的功能体系,有效地发挥监督的作用。
13、事前监督:是指在某种公共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管理主体的决策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事前监督工作主要体现为分析决策的合法性、可行性、可靠性。
事前监督是一种宏观的、高层次的监督检查,如何构建一个参与决策的监督机制是实施事前监督的关键。
14、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政策,履行职责过程中的监督检查,也叫跟踪监察。
其基本的管理理念是过程管理理念,即过程决定行为的最终的结果。
其主要形式是现场监督和跟踪监督。
监督部门参与到公共管理活动之中,在参与中实施监督。
15、事后监督:也称之为结果监督。
是对公共管理行为完结以后进行的监督活动,是对公共管理行为结果的监督。
通过事后监督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建制堵漏,评估政策效果的优劣,事后监督还具有较强的鉴戒功能。
16.人民主权理论:是指在自然法与社会契约的基础上,国家是人民让渡自己的权利交由国家统一行使而产生的,因此国家只是人民主权的委托管理者,人民拥有最高主权并通过立法权来表达“公意”,对国家管理权力的行使进行监督与制约。
7. 议行合一理论:议行合一理论是指立法权和行政权同属于一个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由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的人民代表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机关产生,并对人民代表机关负责,受人民代表机关监督。
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不是分权关系,而是基于职能不同的分工关系,其他国家机关隶属于国家权力机关。
国家权力机关不受其他国家机关的制约,只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013年电大专科《监督学》期末总复习(简答、简述题详解)(按字母排序便查)
![2013年电大专科《监督学》期末总复习(简答、简述题详解)(按字母排序便查)](https://img.taocdn.com/s3/m/ec0bb42d0722192e4536f622.png)
2013年电大专科《监督学》期末总复习(简答、简述题题目汇总)(按字母排序便查)D:1、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2、党内监督的特征。
3、党内监督的主要制度。
4、党的委员会在党内监督中的职责。
F:1、腐败行为的基本特征:2、腐败产生的根源3、腐败的主要特征。
G: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立法创新?J:1、监督思想、监督理论、监督实践之间的关系2、监督的基本原则。
3、纪检机关的设置与管辖4、监督的内涵包括哪些方面?L:1、廉政监督预警机制的功能:M:1、民主党派监督的形式和途径。
2、民主党派监督有何特征?3、民主党派监督机制的完善。
N:1、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的特点。
Q:1、清末的政党监督思想。
2、秦汉时期御史机构与监察制度的发展。
R:1、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法律框架。
2、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方式。
3、人民政协监督的内容。
4、人民政协监督的方式。
S:1、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2、孙中山的监督思想。
3、什么是行政复议,行政复议的原则是什么?W:1、我国反腐倡廉的基本战略:2、无效行政行为的认定3、网络舆论监督的局限与问题4、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X:1、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2、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3、行政监督机构的双重领导体制4、行政复议,行政复议的原则是什么?Y:1、舆论监督的功能。
2、简述舆论监督的方法。
Z:1、中国当代监督思想2、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3、职务犯罪4、执法监察的基本内容2013年电大专科《监督学》期末总复习(简答、简述题详解)(按字母排序便查)D:1、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答:党内监督的内容,就是党章所规定的对全党的三项基本要求、对党员的要求、党员必须履行的各项义务、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各项基本条件、党的组织制度、对党组织的要求,以及《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党内其他规章制度中的各项原则和要求。
党内监督的重点内容是:(1)对重大决策的监督。
监督党的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决定重大问题时,是否切实发扬民主,严格按照科学决策程序办事,所作出的决策是否符合实际、符合党的基本路线,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监督学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
![监督学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2aaf7fb769dc5022aaea0059.png)
二、简答题:1、简述腐败的主要特征?答:(1)腐败的主题是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2)腐败的方式是滥用公共权力(3)腐败的结果是公权力最终成为谋取私人利益的工具,以权谋私,以至严重的损害国家和人民党利益2、简述清末党政监督思想?答:清末是我国立宪政治的活跃期,也是政党政治的孕育期。
其监督思想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政党易于监督政府。
因政党起着社会平衡和稳定的作用。
2.政党能够监督政府,国民是监督政府的真正力量来源,而政党则是国民利益的代言人和组织者,政党可以通过有效的力量有效监督政府。
3.政党善于监督政府,政党具有家督政府的天然本能,政府及夫妻工作人员的行为不许是公正廉明的,负责,政党又能力也有力量予以制裁。
3、简述孙中山的监督思想?答:孙中山的监督思想主要体现在1.检察权独立的思想,检察权独立是孙中山监督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他长期一贯坚持的思想。
2.党政分察思想。
是指设置两个相互独立且有联系的监察机,对党政两个系统分别行使检察权。
3.弹惩合一思想,是指监察机构将弹劾和惩戒连为一体,具有弹劾与惩戒的双重职能。
3、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的特点。
答:(1)监察机构独立设置,分区监察。
在中央政府设置独立的监察院,将监察权与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等国家权力并立;划分监察区,派出监察使分赴各监察区。
(2)监察机构拥有较广泛的监察权,其中最主要的两项是弹劾权和审计权,加上其他各项监察权,构成了一个主次分明的权力系统,但在实际中,监察机构往往不敢执法,形同虚设。
(3)监察法规体系较为完备,但往往徒具虚文。
这些法规从字面上看,似乎都很严密,但多数是抄录西方国家的法规条文,在实际中始终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4)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五院,虽然在形式上遵循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分立”学说,但实际上五院包括监察院均由国民党或蒋介石个人控制。
在这一政治体制下建立的监察机构,难以真正依法进行监察。
3.简述事前监督。
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监督学》试题和答案1
![《监督学》试题和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a1d25d0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4a.png)
《监督学》试题和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党员监督:是指共产党员按照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其他党内规章制度、党纪党规的要求,对党的领导干部和其他党务工作者以及党的组织所进行的评议、批评、检举、控告等制约、督促和控制活动。
党员监督是党内监督的最基本形式。
2. 侦查监督:侦查监督是指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侦查部门处理刑事案件一切活动的监督,既包括对侦查机关、侦查部门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方面是否正确实行的监督,也包括对侦查机关、侦查部门在进行侦查活动中有无违法行为实行的监督,具体表现为立案监督、审查监督(审查批准逮捕、审查起诉)和侦查活动监督。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谋利性)是腐败主体的行为动机,是驱动腐败主体的内在动力。
2. 寻租腐败是指为获得低于市场价格的公共资源所进行的(权钱交易)活动。
3. 监督学是研究监督的各种理论、制度以及监督实践,并揭示监督的发展(规律)的综合性社会学科。
4. (行政)监察是指政府内专门监督机关对负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及其人员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的行为进行的监督,并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的活动。
5. (绩效)审计的作用在于通过审计促进被审单位实现最佳投入产出关系,实现其资金运行的现实效益和潜在效益。
6. 我国的社会民主监督包括人民政协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社会舆论)监督、人民群众监督等方式。
7. 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在本质上是(人民)民主的一种具体体现方式8. (群众监督)是指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对党和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进行的监督。
9.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开辟了一个新的国际合作领域,是最为重要的反腐败国际性立法。
10. 前苏联人民监察委员会的监督模式是一种国家监察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模式。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绩效审计的要点是(BCD )。
A.项目的合法性 B.计划和输入的经济性C.过程的效率性 D.结果的效果性2. 当前影响行政监察职能发挥的问题主要是(ABD ):A、行政监察的组织机制和工作机制不健全B、行政监察立法难以适应行政监察工作的现实需要C、行政监察缺乏统一领导D、着力事后监督较多,着力事前与事中监督不够3. 我国的监督体系包括以下方面(ABCD )。
《监督学》简答题题库
![《监督学》简答题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33cf2eba51e79b89680226d9.png)
《监督学》简答题题库说明:1.试卷号:2528;2.资料整理于2019年1月13日,更新至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一、试题目录1.党的委员会在党内监督中的职责。
简述党的委员会在党内监督中的职责。
2.高薪能否养廉?3.行政诉讼有哪些特有的司法原则?4.纪律检查机关监督的对象与内容?5.监督学及其特点。
6.简述《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立法创新。
8.简述党内监督的特征。
9.简述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
10.简述党内监督的主要制度。
11.简述腐败的主要特征。
12.简述行政监督对象的惩罚性法律责任。
13.简述行政赔偿的成立要件。
14.简述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15.简述行政诉讼特有的司法原则。
16.简述监督的基本原则。
17.简述监督思想、监督理论、监督实践之间的关系。
18.简述廉政监察的主要内容。
19.简述廉政监察机制。
20.简述毛泽东的权力监督思想。
21.简述民主党派监督的形式和途径。
22.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的特点23.简述秦汉时期御史机构与监察制度的发展。
24.简述清末的政党监督思想。
清末政党监督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5.简述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法律框架。
26.简述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方式。
27.简述人民政协监督的方式。
28.简述人民政协监督的内容。
29.简述日本的行政交谈制度。
30.简述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31.简述孙中山的监督思想。
32.简述无效行政行为。
33.简述刑事抗诉的特征。
34.简述舆论监督的方法。
35.简述舆论监督的功能。
36.简述职务犯罪。
37.简述中国共产党的委员会在党内监督中的职责。
38.简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39.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监察制度所具有的特点?41.权力的含义和特征?42.人民大会监督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3.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概念及特征?44.新滥用权力理论”45.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含义、性质与特征?47.中国古代监督思想的发展历程?二、试题及答案1.党的委员会在党内监督中的职责。
电大专科行政管理《监督学》期末考试总汇
![电大专科行政管理《监督学》期末考试总汇](https://img.taocdn.com/s3/m/d81ea2303169a4517723a358.png)
《监督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监督:监督是指各种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活动所进行的监察、督察活动以及对滥用公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各种行为的纠正活动。
2、公共权力:公共权力是社会中至高无上的、公认的和法定的权力,它以权力机关为载体,并以其特有的普遍权威性对全社会实施管理或者控制。
3、腐败:腐败是一个政治性概念,专指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各种行为或者活动。
无论腐败行为表现为何种形式,其实质都是滥用公共权力谋求私人利益,简言之就是以权谋私。
4、监督学:是以对国家公权力的监督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社会科学学科。
监督学研究国家公权力监督的基本理论和重要制度,揭示监督工作的一般规律,提供监督的基本方法;其目的是指导监督实践,并在全社会建立起对公权力的监督屏障。
5、政治原罪思想:政治原罪是指在原罪的权力和原罪的人结合之后,人在夺取权力和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会生出种种罪行。
政治具有原罪性,因而握有权力的人在行使权力时出现滥用权力和贪赃就不可避免。
由于政治原罪的存在,政治领域必须建立一定的制约机制对政治权力的行使给予必要的监督和约束。
6、法治主义监督思想:法治主义监督思想认为,法律至上,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必须接受法律的约束而不能享有特权;通过制定宪法、法律为权力行使划定明确边界,并保护和扩大个人的自由权利;防止腐败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约权力的制度形式。
法治主义监督思想是三权分立与制衡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是西方各国监督制度的重要思想基础。
7、自由主义监督思想:自由主义监督思想从限制公共权力行使范围的角度,探讨对公共权力的约束机制,强调公共权力的行使界限。
该思想认为,由于权力滥用具有不可避免性,因此不仅应该强调对公共权力的行使过程、行使结果进行监督与约束,还应该从公共权力的源头防止权力的滥用,即将公共权力的行使限定在最小的范畴之内,同时还需要其他权力对其进行监督和约束。
监督学 ( 题库)
![监督学 ( 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e2ff9c7148d7c1c708a145b7.png)
监督学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监督:是指各种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活动所进行的监察、督察活动以及对滥用公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各种行为的纠正活动。
2.公共权力:公共权力是社会中至高无上的、公认的和法定的权力,它以权力机关为载体,并以其特有的普遍权威性对全社会实施管理或者控制。
3.腐败:腐败是一个政治性概念,专指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各种行为或者活动。
无论腐败行为表现为何种形式,其实质都是滥用公共权力谋求私人利益,简言之就是以权谋私。
4.监督学:监督学是以对国家公权力的监督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社会科学学科。
监督学研究国家公权力监督的基本理论和重要制度,揭示监督工作的一般规律,提供监督的基本方法,其目的是指导监督实践,并在全社会建立起对公权力的监督屏障。
5.政治原罪思想:是指在原罪的权力和原罪的人结合之后,人在夺取权力和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会生出种种罪行。
政治具有原罪性,因而握有权力的人在行使权力时出现滥用权力和贪赃就不可避免。
由于政治原罪的存在,政治领域必须建立一定的制约机制对政治权力的行使给予必要的监督和约束。
6.法治主义监督思想:法治主义监督思想认为,法律至上,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必须接受法律的约束而不能享有特权:通过制定宪法、法律为权力行使划定明确边界,并保护和扩大个人的自由权利;防止腐败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约权力的制度形式。
法治主义监督思想是三权分立与制衡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是西方各国监督制度的重要思想基础。
7.自由主义监督思想:自由主义监督思想从限制公共权力行使范围的角度,探讨对公共权力的约束机制,强调公共权力的行使界限。
该思想认为,由于权力滥用具有不可避免性,因此不仅应该强调对公共权力的行使过程、行使结果进行监督与约束,还应该从公共权力的源头防止权力的滥用,即将公共权力的行使限定在最小的范畴之内,同时还需要其他权力对其进行监督和约束。
历年监督学考试题及答案
![历年监督学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93b3a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05.png)
历年监督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监督学中,以下哪项不是监督的基本职能?A. 指导B. 评价C. 反馈D. 决策答案:D2. 监督学认为,监督的首要任务是:A. 制定政策B. 执行政策C. 检查政策执行情况D. 评估政策效果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监督过程中的基本原则?A. 客观性原则B. 公正性原则C. 随意性原则D. 及时性原则答案:C4. 监督学中,监督对象不包括以下哪项?A. 组织B. 个人C. 事件D. 物品答案:D5. 监督学中,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的关系是:A. 领导与被领导B. 服务与被服务C. 监督与被监督D. 合作与协作答案:C6. 监督学中,监督的实施不包括以下哪项?A. 制定监督计划B. 实施监督活动C. 进行监督评估D. 制定监督政策答案:D7. 监督学中,以下哪项不是监督信息的来源?A. 内部报告B. 外部报告C. 个人观察D. 网络传言答案:D8. 监督学中,监督结果的应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反馈给被监督者B. 作为决策依据C. 用于改进工作D. 作为娱乐消遣答案:D9. 监督学中,以下哪项不是监督方法?A. 问卷调查B. 访谈C. 观察D. 猜测答案:D10. 监督学中,以下哪项不是监督的目的?A. 确保工作质量B. 提高工作效率C. 增进员工福利D. 促进组织发展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1. 监督学中,监督的类型包括:A. 内部监督B. 外部监督C. 自我监督D. 社会监督答案:ABCD2. 监督学中,监督的职能包括:A. 指导B. 评价C. 反馈D. 决策答案:ABC3. 监督学中,监督的原则包括:A. 客观性原则B. 公正性原则C. 随意性原则D. 及时性原则答案:ABD4. 监督学中,监督的方法包括:A. 问卷调查B. 访谈C. 猜测D. 观察答案:ABD5. 监督学中,监督的目的包括:A. 确保工作质量B. 提高工作效率C. 增进员工福利D. 促进组织发展答案:AB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题)1. 简述监督学中监督的重要性。
监督学简述题
![监督学简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d9633204a6c30c2259019e81.png)
监督学简答题一、简述腐败的主要特征。
答:1、腐败的主体是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
2、腐败的方式是滥用公共权力。
3、腐败的结果是公权力最终成摄取私人利益的工具,以权谋私,以至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二、简述监督的基本原则。
答:监督的基本原则是蕴藏于各种具体监督制度中的普遍的,更高层次的监督规则,对各种具体监督制度起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监督的基本原则对监督主体实施的所有监督活动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即使在监督缺乏具体法律依据时,监督的基本原则也可以为监督主体提供适当的行为准则。
三、简述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答:以监督过程为标准,监督可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1、事前监督是指监督主体为了预防腐败的发生,防范可能出现的违法行为和不当行为而对监督对象拟进行的活动所作的前置审查,根据审查的情况,监督主体可以准予或者不准予监督对象进行相应活动。
事前监督对应的是监督的“预防功能”。
2、事中监督是指监督主体对监督对象在得到法律授权或者某种准予之后的活动所作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其能够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事中监督对应的是监督的“校正功能”。
3、事后监督是指在监督对象完成某项活动或者出现违法,违纪行为之后,对该活动进行检查,调查,核实和鉴定,对该行为进行查处,惩戒,以纠正失误,惩戒违法。
事后监督是对权力运用的阶段性监督,也是对违法违纪行为所造成的消极后果的补救性监督,既有校正和制约功能,也有惩戒,教育和警示功能。
四、简述清末的政党监督思想。
答:清末是我国立宪政治的活跃时期,也是政党政治的孕育时期。
作为政党思想重要内容之一的政党监督思想也逐渐开始形成。
清末政党监督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政党易于监督政府。
政党起着社会平衡和稳定的作用,所以易于监督政府。
2、政党能够监督政府。
国民是监督政府的真正力量来源,而政党则是国民利益的代言人和组织者,政党可以通过国民的力量有效监督政府。
3、政党善于监督政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腐败的主要特征。
答:腐败的主要特征是:(1)腐败的主体是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2)腐败的方式是滥用公共权力。
(3)腐败的结果是公权力最终成为摄取私人利益的工具,以权谋私,以至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2.简述监督的基本原则。
答: 监督的基本原则是蕴藏于各种具体监督制度中的普遍的、更高层次的监督规则,对各种具体监督制度起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监督的基本原则对监督主体实施的所有监督活动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即使在监督缺乏具体法律依据时,监督的基本原则也可以为监督主体提供适当的行为准则。
监督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依法监督原则;公开监督原则;公正监督原则;全面监督原则;全程监督原则。
3.简述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答: 以监督过程为标准,监督可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事前监督是指监督主体为了预防腐败的发生,防范可能出现的违法行为和不当行为而对监督对象拟进行的活动所作的前置审查。
根据审查的情况,监督主体可以准予或者不准予监督对象进行相应活动。
事前监督对应的是监督的“预防功能”,事中管理是指监督主体对监督对象在得到法律授权或者某种准予之后的活动所作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其能够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事中监督对应的是监督的“校正功能”,事后监督是指在监督对象完成某项活动或者出现违法、违纪行为之后,对该活动进行检查、调查、核实和鉴定,对该行为进行查处、惩戒,以纠正失误,惩戒违法。
事后监督是对权力运用的阶段性监督,也是对违法违纪行为所造成的消极后果的补救性监督,既有校正和制约功能,也有惩戒、教育和警示功能。
4.简述清末的正当监督思想?清末是我国立宪政治的活跃时期,也是政党政治的孕育时期。
作为政党思想重要内容之一的政党监督思想也逐渐开始形成。
清末政党监督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政党易于监督政府。
政党起着社会平衡和稳定的作用,所以易于监督政府。
(2)政党能够监督政府。
国民是监督政府的真正力量来源,而政党则是国民利益的代言人和组织者,政党可以通过国民的力量有效监督政府。
(3)政党善于监督政府。
政党具有监督政府的天然本能,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必须是公正廉明的,否则,政党有能力也有力量予以制裁。
5.简述孙中山的监督思想?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提出了丰富的监督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监察权独立思想。
监察权独立是孙中山监督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他长期一贯坚持的思想。
他认为,监察权必须独立于立法机关,由独立的监察机关行使,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外国监察制度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弊端。
(2)党政分察思想。
党政分察是指设置两个相互独立且有联系的监察机构,对党政两个系统分别行使监察权。
该思想是孙中山“以党治国”理论在其监督思想中的集中体现,对于民国政府的监察体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3)弹惩合一思想。
弹惩合一是指监察机构将弹劾和惩戒连为一体,具有弹劾与惩戒的双重职能。
弹惩合一思想是孙中山监察权独立思想的深化和发展,是防止行政权干涉监察、影响监察效能的有效制度设计,也是其思想最具有特色的的地方。
6.简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1)中国古代监察官员品秩较低,但权力显赫,地位尊崇。
(2)强有力的手段是监察职权充分发挥的重要保障。
(3)监察机关垂直领导体制为监察职权的发挥减少了障碍。
(4)中国古代的监察职权缺少法律的有效保障,最后决定权在于皇帝。
(5)既严厉处罚诬告又允许根据传闻进行弹劾。
(6)监察权和行政权的混淆影响了监察效率。
7.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的特点?(1)监察机构独立设置,分区监察。
在中央政府设置独立的监察院,将监察权与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等国家权力并立;划分监察区,派出监察使分赴各监察区。
(2)监察机构拥有较广泛的监察权,其中最主要的两项是弹劾权和审计权,加上其他各项监察权,构成了一个主次分明的权力系统,但在实际中,监察机构往往不敢执法,形同虚设。
(3)监察法规体系较为完备,但往往徒具虚文。
这些法规从字面上看,似乎都很严密,但多数是抄录西方国家的法规条文,在实际中始终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4)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五院,虽然在形式上遵循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分立”学说,但实际上五院包括监察院均由国民党或蒋介石个人控制。
在这一政治体制下建立的监察机构,难以真正依法进行监察。
8.简述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法律框架。
(1)宪法有关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规定。
(2)组织法有关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规定。
(3)立法法有关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规定。
(4)监督法有关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规定。
(5)其他法律有关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规定。
9.简述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方式。
答: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方式指人民代表大会实施监督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法律文件的改变与撤销(2)法律文件的备案(3)法律文件的审查(4)执法检查(5)听取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工作报告(6)听取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专项工作报告(7)审查和批准计划、财政预决算,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8)询问和质询(9)就特定问题进行调查(10)组织代表视察(11)受理公民和组织的申诉、控告和检举(12)提出罢免案(13)其他监督方式10、简述党内监督的特征?(1)广泛性;(2)有限性;(3)强制性;(4)目的性;(5)先进性。
11、简述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1)遵守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维护中央权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议、决定及工作部署的情况。
(2)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法执政的情况。
(3)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
(4)保障党员权利的情况。
(5)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执行党和国家有关规定的情况。
(6)密切联系群众,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情况。
(7)廉洁自律和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
12、简述党内监督的主要制度?(1)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度;(2)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3)述职述廉制度;(4)民主生活会制度;(5)信访处理制度;(6)巡视制度监督制度;(7)谈话和诫勉制度;(8)舆论监督制度;(9)询问和质询制度;(10)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制度。
13、简述党的委员会在党内监督中的职责?(1)领导党内监督工作,明确同级纪委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在党内监督方面的任务和要求;(2)制定贯彻上级党组织和同级党的代表大会关于加强党内监督工作决议、决定的措施,研究解决党内监督工作中的重要问题;(3)对党委常委、委员,同级纪委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4)对下一级党组织及其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进行监督;(5)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和基层委员会监督上级党委、纪委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14、简述职务犯罪。
答:职务犯罪不是刑法术语,而是理论界针对涉及职务违法犯罪的情况,做出的一种概括和表述。
职务犯罪的本质特征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
广义的职务犯罪可包括一切基于职务行为的犯罪;狭义的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玩忽职守或滥用职权侵犯公民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管理职能,依照法律规定应当受到惩处的行为。
狭义的职务犯罪可划分为三大类:即贪污贿赂、渎职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贪污贿赂犯罪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单位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私分罚没财物罪等。
渎职罪包括: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枉法追诉裁判罪、私放在押人员罪、国家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被骗罪等。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包括刑讯逼供罪,报复陷害罪等。
检察机关通过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或抗诉等,履行对职务犯罪的监督职责。
15、简述无效行政行为的认定?答:行政行为的无效是指行政行为有明显或重大违法情形,自始至终不产生法律效力。
行政行为如具备下述情形即为无效。
(1)行政行为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
(2)行政行为具有明显的违法情形。
(3)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职权的行为。
(4)行政主体受胁迫所为的行政行为。
(5)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
(6)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
行政行为无效的结果是:(1)行政行为被确认无效后即自始至终不发生法律效力。
(2)行政相对人可不受该行为之约束,可自行决定不履行该行为所规定的义务,而不承担法律责任。
(3)被确认为无效的行政行为没有时效的限制,有相关权力的国家机关可在任何时候宣布其无效。
(4)行政行为被宣布为无效后,行政主体因此所得到的一切利益应返还给相对方,而对相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应予以赔偿。
16、简述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答:行政诉讼与其他诉讼既有一些共同的司法原则,也有一些特有的司法原则。
与其他诉讼共有的司法原则(1)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3)合议制原则。
(4)回避原则。
(5)公开审判原则。
(6)两审终审制原则。
(7)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8)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诉讼原则。
(9)当事人有权辩论原则。
(10)人民检察院进行法律监督原则。
行政诉讼特有的司法原则(1)选择复议原则。
(2)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停止执行原则。
(3)被告承担举证责任原则。
(4)不适用调解原则。
(5)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
(6)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
17、简述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答: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国家承担赔偿责任所应具备的前提条件。
主要包括:(1)行为主体实施行政侵权行为的人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公务员或其他被授权或委托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人员。
(2)侵权行为①行政侵权行为必须是执行行政职务的行为。
行政职务行为是指履行行政职务的行为,包括行政主体本身直接作出的职务行为,也包括行政工作人员或受委托组织所作出的履行职务的行为,职务之外或与职务无关的行为纵然违法,只能对行为人产生相应的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或其他违法责任,不能产生行政赔偿责任。
②行政侵权行为必须是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
(3)损害事实损害事实是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了行政侵权行为的客观损害。
在确定损害事实时应注意:①损害必须是已经发生的、确实存在的损害。
对于某种将来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不确定状态的损害,可不予赔偿。
②受损害的权益必须是合法的受法律保护的权益才发生赔偿问题。
③损害事实包括物质损害事实和人身损害事实。
物质损害,是指对财产权益的损害;人身损害,是指对公民身体的直接损害。
(4)因果关系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应有因果关系。
这种因果关系是连结责任主体与损害的纽带,是责任主体对损害承担法律责任的基础和前提,如果缺少这种因果关系,行为人就没有义务对损害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