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理工大学,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理工大学,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简介
“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于2006年底申请,教育部于2007年5月评审通过将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作为依托单位建设,2007年6月和2007年8
月两次由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学院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对工程中心建设方案进行评审并获通过,2007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建设。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与背景
我国西部地区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波动剧烈,不但自然条件较为恶劣,频频遭受干旱、沙尘暴的侵扰,而且冰雹、冷冻、地震和滑坡、泥石流多种地质灾害也此起彼伏,可以说是“五年一中灾,十年一大灾,年年不断灾”。仍以地震为例,无论是发震次数,还是损失程度,西部地区在全国范围内都是较为严重的。20世纪我国有7次8级以上地震发生在西部,7级以上的地震有76%在西部,6级以上的地震有72%在西部。以近十年的地震活跃期为例,十年中成灾的地震约有110次,造成经济损失100多亿元,其中80%以上在西部。
西北地区沟壑纵横,大多为湿陷性黄土地区,在这些地区建设城市、修筑公路和铁路时都会遇到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边坡的开挖和回填问题,为防止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则必然要支挡。由于黄土与湿陷性黄土不合理建筑地基处理和公路、铁路路基处理和边坡支挡,每年都会造成大量的建筑损坏、路基塌陷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造成铁路和公路中断,经济损失巨大;另外,湿陷性黄土基础塌陷、边坡的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大量的边坡坍塌,危害着建筑物和道路的使用安全,每年都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因此,只有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证西部土木工程安全可靠的使用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国家科技部依托高校建立的土木类工程研究中心有清华大学的结构工程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在西部土木工程领域还没有类似水准的工程研究中心。上述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北方和华东地区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但由于土木工程及防灾减灾有很强的地域特色,迫切需要在西部地区建立类似的工程研究中心,为该地区土木工程建设服务。因此,在甘肃成立“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已有建设基础
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针对西部地区的特点,结合当前国内外学科发展趋势和学校的科研基础,形成了如下四个主要的特色研究方向:
(1)土木工程结构抗震与减震控制
(2)黄土与湿陷性黄土工程和地质灾害治理
(3)结构健康诊断及检测加固
(4)空间大跨度与轻钢结构抗震及减震控制
近五年以来本工程中心项目组,承担完成国家或地方重大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应用开发项目30余项,纵向科研经费总额约510万元,横向经费总额超过1500万元,发挥了本学科领域的人才、技术和学术优势,开展了多项土木工程领域内具有地方特性的前瞻性研究和大量的产品开发和工程应用研究,项目超过200项,产生的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
本工程中心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成果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8项,国家专利10项,科研成果均直接或间接进行了科技转化,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为西部土木工程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承担重要科研项目
共70余项,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11项。
本工程中心近五年以来,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共400余篇,其中在国际杂志及学术会议发表40篇,被SCI、EI收录45篇;出版教材著作41部,为本工程中心提供了理论基础支撑。
本工程中心与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甘肃省第六建筑工程股份公司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三方将在中心设备投入、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与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关系,依托这些研究机构,可拓宽工程中心的研究领域。
目前本工程中心具备包括大型多功能结构试验机、动三轴等重点设备的结构静力、动力实验室;配备完善的建筑材料、岩土工程、交通工程、工程测量实验室,为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的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技术平台,设备总价值达1200余万元,建筑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同时相关学科材料学科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学科拥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力学学科和流体学科拥有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它们均拥有大量先进试验仪器设备,为本工程中心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
三、建设目标
基于前期的研究积累和成果,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近期工作主要围绕以下项目的工程化与产业化(预计成果转化约1200余万元)和人才培养展开:
(1)在土木工程结构减震控制方面: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减震装置;作为甘肃省建设厅指定的省内唯一基础隔震技术依托单位和隔震产品检测单位,加大对甘肃省基础隔震技术推广的服务、支撑作用(成果转化约200万元);
(2)在结构损伤检测及健康监测方面:推广大型工程结构的动力检测及损伤诊断系列技术;研究推广损伤结构的综合加固、处理技术(成果转化约150万元);
(3)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支护与支挡土木工程研究方面:在黄土与湿陷性黄土地区推广框架锚杆、土钉墙、复合土钉墙和其他锚固体系等柔性支挡结构,解决其耐久性问题和地震作用下的设计问题(成果转化约200万元);
(4)在大型工程结构事故分析研究方面:推广应用混合膨胀材料纠倾建筑物和加固地基的方法,推广应用诱使沉降法纠正偏移建筑物纠偏法以及混合纠倾法,拯救湿陷性黄土地区大量的危房;推广应用结构健康监测和检测技术,预控各类结构灾害的发生。(成果转化约250万元);
(5)在湿陷性黄土边坡中滑坡和泥石流防治结构工程研究方面:优化滑坡、泥石流防治结构的方案,推广新型防治结构(成果转化约300万元);
(6)空间大跨度与钢结构研究:推广新的结构形式,减震结构体系,以解决西部恶劣环境中钢结构的抗震、防风沙、抗腐蚀等问题(成果转化约100万元);
(7)申请专利4项;
(8)通过产品中试成果12项,转化成果8项;
(9)培养从事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设计研究专门人才40人。
四、建设方案
1.项目建设地点、内容、规模与方案
建设地点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将依托兰州理工大学丰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