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总结.doc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体会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体会急性脑梗塞是指脑血管突发性闭塞所引起的脑缺血或脑梗塞,病情急剧变化,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抢救和护理。
以下是我在护理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体会。
首先,我们需要具备紧急抢救的能力和技巧。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病情变化往往非常迅速,需要我们迅速判断和采取相应措施。
在接收患者后,第一时间要进行急救评估,包括检查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和意识状态等,必要时进行气道管理和心肺复苏。
同时,要立即安排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以明确梗塞的位置和范围。
其次,我们需要做好患者的监护和观察工作。
急性脑梗塞后患者在住院期间,病情变化不可预测,需要密切观察和监控。
我们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特别注意是否有新的神经功能损害出现。
此外,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和反射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积极开展康复护理工作。
急性期的护理不仅仅是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更重要的是为患者提供细致入微的护理服务,帮助其尽早康复。
我们要按照康复医疗团队的要求,配合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和功能训练,如主动/passive活动训练,肌力训练等。
我们要耐心与患者交流和沟通,提供心理支持,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促进康复进程。
最后,我们要重视护理质量的提升和自我学习的不断深入。
护理急性脑梗塞患者需要我们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我们要关注最新的护理理论和临床指南,及时更新护理方案和操作技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同时,要团结同事,促进团队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总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工作需要我们的稳定性和专业性,要时刻保持警觉,保护好患者的生命安全。
同时,要做好患者的监护和观察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此外,还需要开展康复护理工作,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目的观察临床整体护理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治疗的影响。
方法应用临整体护理的要求对64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进行观察。
结果通过有效的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损伤加重、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发生,64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无1例死亡,全部好转出院。
结论急性脑梗塞尤其急性期是最危险的时期,而且心脑卒中并存预后较差,致残率、致死率较高。
通过严密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变化,加强用药护理及心理护理,加强饮食和康复护理,有助于降低致残率、致死率。
标签:脑梗死;整体护理;体会急性脑梗死亦称脑中风,是常见的急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以突然出现的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为常见,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
我科自2008年6月~2012年12月对64例患者应用整体护理,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45~83岁,平均年龄52岁。
经头颅CT检查确诊。
发病2~48h急诊入院。
护理诊断:急性期患者主要表现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营养失调,潜在的感染,有窒息的可能,失语以及患者恐惧的心情;恢复期患者的主要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减弱,心情焦虑,语言及患肢功能需要锻炼,康复知识匮乏。
2结果本组64例患者通过有效的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损伤加重、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发生,64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无1例死亡,全部好转出院。
3护理措施3.1急性期护理3.1.1心理护理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重,病势凶,病情发展较快,患者精神高度紧张[1],通常有抑郁焦虑、恐惧、悲观等心理,因此,医护人员首先要耐心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对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其次要向患者介绍类似治愈的病例,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顾虑,减轻心理负担。
同时要尽可能多陪伴或经常巡视,避免外界不良的精神刺激,使患者情绪激动发生负性情绪,加重病情,引起并发症乃至死亡。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优质护理体会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优质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6-09-05T16:21:29.2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4期作者:魏琴[导读] 急性脑梗塞是丘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软化,病情相对较重。
魏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江苏淮安 2233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优质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1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具体状况等,给予相应的个体化、人性化优质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并总结护理体会。
结果:治愈34例,显效43例,有效2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8%,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显示,满意度为94.6%。
患者均未出现关节萎缩、肌肉萎缩等情况。
结论: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较显著,有助于降低致残率、致死率,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从而提高临床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283-02 急性脑梗塞是丘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软化,病情相对较重。
该病具有致残率高、病死率较高以及发病率较高等特点,除积极地配合治疗外,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传统护理模式强调以疾病为中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优质护理模式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日常服务中,在提供专业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努力为病人提供最佳护理模式,满足患者和家属多方面需求。
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最大程度地促进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
现将11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优质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1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44例,年龄45~78岁,平均61.4±12.6岁。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总结-护理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总结-护理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多发生于50~60 岁以上的动脉硬化者,且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
2014 年 4 月,本院成功救治了 1 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现将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简介:患者男,74 岁,务农。
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能伴意识不清3h,于2014 年4 月收治入院。
就诊当天,患者主要表现是肢体瘫痪、昏迷、意识不清。
查体T:37.1℃,P:65 次/min,BP:190/110mmHg,R:20 次/min,MRI 显示左侧大脑半球、放射冠区大片状急性梗死;右侧基底节区、枕叶异常信号,考虑陈旧性腔梗软化灶,脑萎缩。
诊断为脑梗塞。
1.2 治疗过程:入院后完善相关系统检查,低流量吸氧,建立静脉通道,予抗凝,扩张血管,活血化瘀以改善脑供血,营养脑细胞,抗脑水肿,同时服用化痰息风、宣郁开窍中药汤剂。
5d 后患者神志逐渐恢复,病情逐渐稳定。
继续上述药物治疗,同时开展康复锻炼,住院26d 后,患者恢复良好,出院回家。
2 护理2.1 护理问题:①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入院时患者昏迷,无自主意识;②吞咽困难与意识障碍有关;③焦虑、抑郁情绪与患者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缺少有效的沟通有关;④皮肤感染、褥疮患者二便不知,粪便直接与皮肤接触。
肢体运动障碍,局部压迫过久;⑤语言沟通障碍与语言中枢损害有关;⑥躯体活动障碍与偏瘫或平衡能力降低有关。
2.2 护理措施2.2.1 基础护理:入院时昏迷,故应注意安全,取头低位或去枕平卧位,头侧向一边,床旁设护栏,防止坠床,专人陪护,加强护理巡查。
急性脑梗塞病患临床护理

急性脑梗塞病患临床护理急性脑梗塞是丘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软化,病情相对较重。
除积极地配合治疗外,做好基础护理,对防止进一步梗塞、预防各种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通过对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10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笔者体会到在心理、安全、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饮食及出院指导等方面的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标签:脑梗塞;急性病;护理1临床资料本组105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55例,女50例;年龄最大86岁,最小36岁,平均72.5岁,其中36岁~21例,60岁~38例,71岁以上46例。
入院时意识障碍11例。
一侧肢体偏瘫76例,失语1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CT扫描证实有不同部位梗塞灶,符合急性脑梗塞诊断标准。
2护理与体会2.1心理护理急性脑梗塞起病急,多在无其他前驱症状时发生。
多数患者在安静休息、睡眠中发病,过后或次晨被发现不能说话、一侧肢体偏瘫或失语等。
本组病例中有76例偏瘫,失语或言语不清、口角歪斜18例,3例出现会厌麻痹,吞咽功能暂时性丧失。
患者和家属都很难接受眼前的现实,患者发生偏瘫后会出现急躁、悲观情绪,突然失语或言语不清者往往有焦虑心理,表现为不思饮食、失眠、便秘等。
患者及家属对起病前的健康十分留恋,而更多的是担心预后和日后的生活质量问题。
特别是吞咽功能丧失者,更感到恐惧和失望。
针对家属及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在安慰家属及患者的时候,特别让家属与患者认识到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首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方言热情地向家属及患者介绍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病程、时间及预后。
其次,向患者说明起病1周内是疾病关键期,多数典型病例在1~2天内脑水肿达到高峰,有可能向好的方面发展,也可能向坏的方面发展,还有可能有继续发生梗塞的可能,让家属和患者对什么是脑梗塞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脑梗塞的临床病例分析与经验分享

脑梗塞的临床病例分析与经验分享引言: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与日益增加的生活压力和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病例,分享我们在诊断和治疗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旨在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更好地应对这一病症。
病例描述:此次所述病例为一名66岁的男性患者,平时无特殊疾病史,突然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右上肢无力等症状。
家属迅速将其送到我院急诊科治疗,经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最终确诊为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所致的脑梗塞。
病例分析:第一阶段:早期诊断脑梗塞在早期的诊断对于患者的康复极其重要。
我们在接诊后迅速进行了急诊CT检查,发现了脑梗塞的典型表现:脑组织灌注不足和局部脑梗塞灶。
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症状,我们能够初步确定诊断。
第二阶段:治疗方案选择针对脑梗塞的治疗,我们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病因等因素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此患者,我们采用了溶栓治疗和抗凝治疗,以消除梗塞、防止再次发生。
第三阶段:康复与护理脑梗塞后的康复和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我们为此患者制定了康复计划,包括物理康复、语言和认知训练等方面,以帮助他恢复日常生活功能和精神状态。
经验分享:1.早期诊断的重要性:对于疑似脑梗塞的患者,尽早进行相关检查,如CT、MRI等,有助于早期确定诊断。
2.个体化治疗:脑梗塞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制定,综合考虑病情和病因等因素。
3.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在康复期,我们需提供个体化、综合性的康复护理,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功能。
结论:通过本病例的分析与经验分享,我们了解到脑梗塞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医务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总结,提高对脑梗塞的认识与处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同时,公众也应积极预防脑梗塞,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发病风险。
(字数:590字)。
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措施

脑卒中,俗称「中风」,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约占70%)。
脑卒中发病,具有急、危、重的特点,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会造成永久性神经损害。
我国缺血性脑卒中两大特点:高发病及高死亡率。
一、病例介绍1 现病史患者徐某,男,73 岁,以「突发言语不清伴左侧肢体无力2 小时28 分」入院。
2 既往史20 余年前曾患「脑梗塞」;平素未规律行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治疗。
3 过敏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4 家族史家族中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遗传性疾病及类似病史。
5 查体T:36.6 ℃,P:85 次/分,R:19 次/分,BP:148/81 mmHg,神志清楚,构音障碍,对答切题,查体合作。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额纹对称,左侧鼻唇沟稍浅,伸舌尚居中,无舌肌震颤,咽反射存在。
右侧肢体肌力5 级,左上肢肌力 5 级,左下肢肌力 4 级,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减退,病理反射未引出,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尚稳准。
左下肢针刺觉稍减退,颈无抵抗,布氏征、克氏征阴性,NIHSS 评分 4 分,mRS 评分二级。
6. 影像学报告颅脑CT+CTA:1. 脑动脉硬化,右侧大脑中动脉M1 段重度狭窄,远端分支显影浅淡。
2. 右侧颈内动脉较左侧显影浅淡,双侧颈内动脉岩段、海绵窦段、眼段及交通段管管腔局限性轻-中度狭窄。
3. 左侧大脑中动脉M1 段、右侧大脑后动脉P1 段轻度狭窄及右侧椎动脉颅内段管腔局限性轻度狭窄。
4. 右侧枕叶脑梗塞5. 左侧基底节区软化灶;脑内多发腔梗灶。
颅脑MRI+DWI+SWI:1. 右侧颞叶、放射冠散在新鲜梗塞灶。
2. 脑内多发腔隙性梗塞灶,两侧放射冠及左侧基底节区软化灶形成……颅内超声造影:1. 高阻型脑血流改变;2. 双侧大脑中动脉M1 段狭窄……脑颈部血管彩超:多处狭窄、动脉斑块。
1. 双侧颈动脉内中膜不均增厚伴斑块(多发);2. 双侧颈总动脉远段狭窄7. 实验室异常化验结果:心肌酶三项+血脂四项+甲功三项+同行半胱氨酸H C Y +甲状腺抗体二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70 mmol/L。
急性脑梗塞护理体会

急性脑梗塞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5-04-08T15:00:56.8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2期供稿作者:李艾琴[导读] 脑梗塞是脑血管病中最多发的高危病种,占脑卒中病的80%,发病急、致残率高;对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有严重的影响。
李艾琴(云南省交通中心医院护理部 650041)【摘要】:总结急性脑梗塞各类型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06例各类型急性脑梗塞病人的护理。
:急性脑梗塞早期诊断明确、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治愈率;提高患者后期生存质量。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护理患者【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2-0308-02引言:脑梗塞是脑血管病中最多发的高危病种,占脑卒中病的80%,发病急、致残率高;对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有严重的影响。
早期明确诊断、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好转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
1.基础资料2014年2月1日-2014年11月1日我院五个神经内科病区中选取急性脑梗塞病例106例,其中男78例例,女28例,70~83岁19例,65~70岁34例,60~65岁41例,50~60岁9例,>50岁3例,首次发病71例,再次发病35例,前循环性大面积脑梗塞形成者 51例、腔隙性小梗塞38例、急性脑出血合并脑梗塞27例。
病程<12h者32例、<6h者78例,<3h者6例。
入院后经头颅CT及磁共振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后均确诊为脑梗塞。
2.结果好转87例,死亡12例,昏迷7例。
3.病情观察与护理3.1 病情观察3.1.1生命体征约有87%以上的脑卒中患者都有高血压,血压可以反映颅内压的变化,脑梗塞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稳定的范围内,持续升高(>140mmhg),可引起继发性脑血管破裂出血,过低(<80mmhg),又导致脑供血不足、促进微小脑血栓形成、加重脑梗死的情况;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总结其临床护理体会。
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02月-2013年12月间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肢体功能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程度。
结果:两组患者在上、下肢肌力,自行持匙进食和拄仗行走的能力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早期康复护理;肢体功能[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moto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nd summarizes the clinical nursing experience.Methods:Hospital between February 2011 December 2013 50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in this stud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care methods,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ation of early limb function in routine care on the basis of rehabilitationcare to compar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 degree of recovery of limb function.Results: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the lower extremity muscle strength,the ability to hold their own spoon feeding and walking Zhu battle,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0.05),with statisticalsignificance.Conclusion:Early rehabilitation car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moto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for use in primary hospitals. [Keywords]: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physical function 脑梗塞是基层医院常见病和多发病,虽然目前诊疗技术和药物的研究在不断的进步,其临床死亡率极大的降低。
脑梗塞护理总结

脑梗塞护理总结脑梗塞患者的护理那可真是个细致活,就像照顾娇嫩的小花朵一样。
一、生活护理方面。
脑梗塞患者好多时候行动不太方便呢。
他们可能走路摇摇晃晃的,或者干脆就不能走了。
这时候啊,咱们就得把他们的生活环境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房间里不能有太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得宽敞明亮,不然他们不小心绊倒了可就糟了。
像床边啊,最好放上那种软软的垫子,万一不小心磕着碰着了,也能缓冲一下。
还有哦,患者的个人卫生也很重要。
要是他们自己不能洗澡,咱们就得帮忙擦擦身子。
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要轻手轻脚的,就像对待小宝宝一样。
头发也要定期洗一洗,让患者清清爽爽的,心情也能好一些。
在穿衣服这方面也有讲究。
衣服要选那种宽松柔软的,穿脱方便的。
别整那些紧身的或者带好多复杂扣子的衣服,那对患者来说简直是“灾难”。
而且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给患者增减衣物,可不能让他们着凉或者热着了。
二、饮食护理。
脑梗塞患者的饮食就像给汽车加特定的油一样,得精心搭配。
首先呢,要多吃清淡的食物。
那些大鱼大肉啊,油腻腻的东西,能少吃就少吃。
可以多吃点蔬菜,像绿油油的菠菜、脆生生的黄瓜,富含各种维生素,对身体可好了。
还有水果,像甜甜的苹果、酸酸的橙子,既能补充水分,又能补充营养。
还有哦,患者可能会存在吞咽困难的问题。
这时候,食物的质地就得调整了。
把食物弄得细碎一点,像粥啊、羹啊这种形式就很不错。
而且喂患者吃东西的时候要特别有耐心,要一小口一小口地喂,让患者慢慢咽下去,可别着急。
三、心理护理。
脑梗塞患者的心里啊,有时候就像阴天一样,闷闷的。
他们可能会因为自己突然不能像以前一样行动自如而感到沮丧、焦虑。
这时候,咱们就得像小太阳一样,给他们温暖和鼓励。
要多陪陪患者聊天,听他们讲讲过去的事情,那些美好的回忆能让他们心情好起来。
哪怕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能让他们笑一笑,那就是值得的。
而且要经常鼓励他们,告诉他们只要好好配合治疗和护理,身体肯定会慢慢好起来的。
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累赘,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着、被需要着的。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方法本组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8例脑梗死患者,对所有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做好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等措施,分析护理效果。
结果有3例患者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其他患者自理能力相比住院时有了一定的提高。
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包括1例肺部感染,2例便秘。
结论加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护理;并发症急性脑梗死主要是因为脑供血不足导致脑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发生软化和坏死,其主要症状为突发性意识障碍、偏瘫等等,属于较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因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一般病情较重,患者情绪不稳,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要给予周到的护理才能提高治疗的质量。
我院对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周到的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8例脑梗死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为(62.7±2.3)岁;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的12h内住院治疗。
入院初期根据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确定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疾病标准[1],对患者进行ct和rmi检查,确定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15例,偏瘫患者12例,言语不清和失语患者6例。
1.2护理体会1.2.1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对患者生命体征加强观察,入院24h内对患者血压、血氧以及心电进行监测[2]。
脑梗死患者往往因为颅内压过高导致死亡,对患者的神志、瞳孔进行观察,防止患者出现瞳孔大小不一的现象。
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脑疝的发生概率较高,当患者呼吸频率和心率出现异常的时候要及时向医生报告,采取有效措施。
体温对患者的预后影响较大,在生命体征监测中必须防止患者产生高热,如患者出现高热,应该对引发高热的原因做出分析,找出解决对策。
急性脑梗死的护理体会

急性脑梗死的护理体会关键词脑梗死护理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同时,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进行心理护理,做好基础护理、肢体功能训练及语言训练、出院指导等,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资料2008年~2009年10月收治脑梗死患者145例,均经头部CT确认,男80例,女65例;年龄34~88岁,平均61岁。
入院时意识障碍者32例,一侧肢体瘫痪者77例,失语者8例,失语伴吞咽困难者15例。
护理体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应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呼吸、血压、脉搏及体温变化。
如发现患者一侧瞳孔散大,或伴有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应考虑有脑疝发生的可能,本组有6例脑疝患者,死亡3例。
一旦出现脑疝应立即给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输入,要求在30分钟内滴完。
因大量甘露醇滴入会造成肾功损害,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功能不全,应进行24小时连续心电、血压、血氧监测。
如患者血压升高、呼吸急促、脉搏>100次/分,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若平时神志清醒者突发语言不清、嗜睡、反应迟钝时,应考虑出现新的梗死,必须加强监护,经常巡视病房,做好急救措施。
心理护理:急性脑梗死起病急,多数在数秒或数分钟内症状发展到高峰。
多数患者在安静休息睡眠中发病,过后或次晨起床时发现不能说话,一侧肢体偏瘫或失语,口角歪斜、吞咽困难。
患者很难接受眼前的现实,表现为情绪激动、无助、不思饮食、失眠、便秘等。
针对这种心理状态,在安慰患者时特别让家属与患者认识到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向家属及患者介绍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病程、时间、预后,还要向他们说明起病1周内是病症的关键期,多数典型病例1~2天内脑水肿达到高峰,有可能向好的方面发展,也可能继续发生脑梗死。
让家属和患者对脑梗死基本情况有一个初步了解,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口腔护理:因脑梗死患者椎基底神经受损,造成吞咽功能障碍,饮水易发生呛咳、易诱发肺感染、窒息等危险。
根据病情需要给患者选择鼻饲进食,对鼻饲患者1天进行1~2次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使患者舒适、增进食欲、预防或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体会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体会【摘要】急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在护理工作中,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患者的体位和换位、合理的饮食护理、药物护理以及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健康状况,确保及时处理,并在康复过程中给予积极支持和帮助。
护理工作的关键性在于细心、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这是保证患者安全和康复的基础。
护理工作也存在挑战和收获,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护理是一项充满责任和使命感的工作,通过护理工作的努力和付出,能为患者带来更多健康和希望。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患者护理、定期监测、体位换位、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心理护理、关键性、思考、挑战、收获1. 引言1.1 患者病情介绍急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
患者常常突然出现头痛、眩晕、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急性脑梗塞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及时的护理对患者的生存和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护理人员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在护理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患者的生理状况,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通过细心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逐渐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但也充满收获的工作,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不懈的努力,为患者带来温暖和希望。
1.2 护理重要性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急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卒中类型,其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护理工作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减轻痛苦,促进康复。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患者处于稳定状态。
护理人员还需要关注患者的体位和换位,避免发生压疮和褥疮等并发症。
合理的饮食护理和药物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加快康复速度。
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护理体会

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护理体会引言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长期的康复期要求患者接受全面、专业的护理。
因此,当我们遇到急性脑梗死病人时,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病人恰当地进行心理辅导,帮助病人早日康复。
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护理了解病人的病情在开始护理脑梗死病人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病人的病情,尽快帮助病人入院诊疗。
针对不同严重程度的病人,我们要分类进行护理。
对于一些重症患者,需要依靠呼吸机、高频氧疗仪等设备维持生命,护理人员应该时刻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对于需要心理疏导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善于倾听病人的心声,为大家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
给予正确的药物治疗对于急性脑梗死病人,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首先要给病人予以防止血栓形成的药物,例如,阿司匹林、艾司洛尔等。
其中,艾司洛尔可以防止血栓形成,促进末梢血管扩张,减轻狭窄,改善脑血流,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的首选药物。
给病人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在医院里的病人需要我们的照顾和保护,因此,我们需要给病人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其身心舒适。
我们要观察病人是否需要按摩、拍背,是否需要更换衣服、换床单等,确保病人的清洁和卫生。
相信这样的环境更有利于病人的恢复。
建立适宜的病人护理计划对于急性脑梗死病人,我们需要对其制定适宜的护理计划。
对于病人不同的护理要求,我们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做好病人的康复工作。
除此之外,我们也需要提供更好的环境和物品,让病人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总结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护理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和仔细的工作。
在进行护理时,我们首先要了解病人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给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疗方案,建立适宜的护理环境,为病人提供足够的关爱与支持。
尽管与病人的相处往往是一个漫长而充实的过程,但是看到病人康复的喜悦,让我们倍感满足。
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优质护理体会

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优质护理体会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尽早给予优质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和出院指导,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3%,显著高于对照组31.1%,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临床护理是急性脑梗塞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促进恢复的重要环节,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应用全程优质护理效果较显著,其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提高疗效,值得应用推广。
标签:急性期;脑梗塞;临床优质护理脑梗塞(infarctionofthebrain)是指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受损造成脑动脉管腔变窄,等多方面因素形成局部血栓,动脉狭窄加重或全部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坏死,造成神经功能失调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该病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致死率都非常高,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脑梗塞除了积极治疗以外,护理工作也同样重要,良好的护理能够防止脑梗塞病情恶化,有效减少各种病发生的发生[1-2]。
现对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0例的临床优质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脑CT或MRI检查确诊,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41~82岁,平均年龄(60±2.7)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史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实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
研究组: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论文个案护理总结范文

本文以某医院神经内科一位急性脑梗塞患者为例,通过个案护理的实践,总结出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针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有效护理措施的经验与体会。
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观察、治疗配合、心理护理等方面的详细描述,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病例介绍患者,男,60岁,主诉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2小时。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入院时查体:神志清楚,血压160/100mmHg,左侧肢体肌力2级,语言不清。
诊断为急性脑梗塞。
三、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及时评估病情变化。
2.治疗配合(1)协助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血压等。
(2)根据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锻炼、言语训练等。
3.心理护理(1)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
(2)指导患者进行心理调适,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健康教育(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2)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日常护理,如饮食、用药、康复训练等。
四、护理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
左侧肢体肌力恢复至4级,言语功能基本恢复。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
1.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至关重要。
本病例中,护理人员通过细致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了患者病情变化,为医生提供了准确的治疗依据。
2.在治疗配合方面,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类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心理护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病例中,护理人员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4.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及家属护理意识的重要手段。
本病例中,护理人员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掌握了疾病相关知识,提高了自我护理能力。
六、结论本文通过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个案护理实践,总结了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一些有效措施。
急性脑梗塞护理措施

急性脑梗塞护理措施1. 什么是急性脑梗塞?急性脑梗塞,又称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者阻塞导致大脑缺血坏死的疾病。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且危重的疾病,早期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2. 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表现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有:•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面部表情不对称•语言理解困难•眼球偏斜等若患者出现上述症状,需尽快就医,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 急性脑梗塞的护理措施3.1 快速就医一旦怀疑出现急性脑梗塞症状,应该立即就医。
及早确诊和救治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预后的关键。
就医过程中,需做到以下几点:•向医生详细描述患者的症状,包括出现的时间、病情的轻重、症状的变化等。
•提供患者的病史资料,包括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史。
•配合医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3.2 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急性脑梗塞患者需要一个安静、干燥、温暖、光线良好的环境。
避免干扰和噪音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休息和恢复。
3.3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应定期翻身,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3.4 定期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体温、脉搏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5 床旁护理•保持床铺整洁干净,定期更换床单和护理用品。
•定期帮助患者进行体位转换,避免压迫引起压疮的发生。
•注意患者的营养摄入,保证充足的饮食。
3.6 心理护理急性脑梗塞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士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安慰,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面对康复训练。
3.7 康复训练急性脑梗塞后早期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并监督患者的训练情况。
康复训练包括肌肉锻炼、功能锻炼、平衡锻炼等各种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3.8 药物治疗在急性脑梗塞的护理中,药物治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急性脑梗塞的护理分享

急性脑梗塞的护理分享急性脑梗塞即急性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疾病。
急性脑梗塞通常是高血压、心房纤颤、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糖尿病等多种原因导致脑内动脉血管供血异常或脑动脉血管供血急性中断,导致该脑供血区域内组织和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一、病发的原因(1)存在先天性的心脏疾病如果患者患有先天性的心脏病,那么心房颜动,就容易导致心脏内的栓子脱落,栓子脱落以后,随着血液循环到达主动脉弓,然后再到达颈内动脉系統,或者大脑后循环,容易使患者出现血管的梗塞和狭窄,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出现脑梗死。
(2)三高我们所称的三高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高血压是引起急性脑梗的重要原因,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或者经常经常吃咸的食物;或肥胖和长期缺乏体力劳动,以及过度兴奋都会导致急性脑梗死。
糖尿病也是引起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3)生活作息不规律例如长期熬夜、吸烟、喝酒造成急性脑梗死的几率是非常大的。
吸烟尤其会增加血液粘度,很可能形成血栓,血栓会在血流下破裂,阻塞血管和血液循环导致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和梗死,如果堵塞在脑部,可能会引起急性脑梗死。
(4)动脉粥样硬化如患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容易出现颅内血管狭窄和梗死,导致脑细胞坏死,引发脑梗塞。
二、护理措施(一)急性期基础护理(1)平时对所接触的有三高的人群进行健康宣传和教育,如有突然发生的言语不利、间接性头晕、一侧肢体麻木乏力、发作性肢体活动不灵等情况一定要在4-6小时内来诊。
(2)患者来就诊时应积极询问发病的时间、次数并且及时通知医生,尽快安排病人做头颅MRI检查,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血压血糖等相关检查并询问患者有无出血病史。
(3)相关检查后无溶栓禁忌者,及时与病人和家属沟通,需要溶栓者帮病人在病床上躺好休息后立即在最短的时间内输注溶栓药物,拾高床头以利于减轻脑水肿,持续吸氧,溶栓过程及溶栓后注意检测神经功能(NIHSS评分):最初2小时内,1次/15分钟,随后6小时,1次/60分钟,此后1次/4小时,直至24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总结
2020年4月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总结本文关键词:临床,护理,患者,经验,脑梗塞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总结本文简介:脑梗塞(Cerebral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is -chemicstroke),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多发生于50~60岁以上的动脉硬化者,且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总结本文内容:
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多发生于50~60 岁以上的动脉硬化者,且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
2014 年4 月,本院成功救治了1 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现将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