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如夏花之绚烂,静若秋叶之静美余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如夏花之绚烂,静若秋叶之静美

——语文课堂教学遐想

大邑县安仁镇学校余敏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在一个个方块字上,凝聚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智慧和情感,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热情;有“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的含蓄;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了然;有“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的愁绪;有“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惆怅……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字字句句中得以传承和发扬,语文课堂本应该是充满生气,充满自豪,充满灵动的色彩,然而现实却远非这样。现在的语文课堂,更多的是一个又一个考点分析,一个又一个专项练习。教师在各项考核和目标的条款下,更注重学生的分数。学生在重高、重本的压力下更希望得到譬如“A”或者“B”的标准答案。语文课堂更多了几分功利性的任务教学,少了些许文学的探索和生动。一切都已经和我们的语文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怎样在语文课堂里注入色彩,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充满激情,独具魅力呢?

一、表演:走进角色

要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一篇作品,需要教师作为一个引路人,让学生站在角色的位置上深入体验,文中的“事”好像就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好像就是

自己说的,把课文内容“复活”到眼前。进行角色扮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例如教学《狼》这篇课文时,让学生自编自导课文里发生的故事,学生在表演中,深刻体会到了屠夫的心情变化,狼的凶狠,对于理解课文起了很好的帮助。

在阅读中,分角色朗读课文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例如同学们熟悉的《皇帝的新装》这课教学,我安排了同学们分角色朗读,同学们在朗读中还注意到了骗子的动作,老大臣的神态、心理等,甚至,学习完了以后同学们自己排演了课本剧进行表演,基于对作品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表情动作到位,朗读到位,在师生面前的表演达到了空前成功。这也是语文课堂的一种延伸。只有真正的走进了语文,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激活语文课堂,达到一种最佳的学习境界,才能擦出思维的火花。

二、走进音乐的语文

利用音乐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感受意境。音乐与文学本就都属于文艺,其中自然有许多相通之处。音乐和文字都是通过一种媒介,唤起客体心中感受,调动过往的经验,重现某种场景或者是感情。两者互有长短,所以我们的教学完全可以在有的时候利用音乐与文字的优势,让学生更好的去体会语文,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春》这一课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大胆引进音乐,取得了好效果。一开始就播放学生自小就熟悉的童谣《春天在哪里》导入课文,勾起同学们的回忆和同感,同时歌词里的修辞手法也引发了学生对修辞、语文的探索。在学生了解课文结构后,我给学生放了瓦格而纳的《四季组曲》中的春部,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同时想象课文中的画面。学生通过瓦格而那的音乐,仿佛置身与春天的原野之上。在诗词的教学,更可以多加运用与之相对应的古典名曲来使学生沉醉与诗词的意境中。特别是中国的传统音乐本就与古典诗词密不可分,相互辉映。很多诗词都被谱写成了乐曲,例如苏轼的《明月几时有》,例如《一剪梅》。初二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对与初二从未离家的孩子,要他们去体会分别的那中滋味,用语言来激发引导他们的感情进入诗中情境和意境,实在是有点勉为其难。这个时候,音乐就可以凭借其独特的感染力来使课堂充满了那种离愁别绪,我给学生放古曲《阳光三叠》,在凄凉婉转的音乐中,学生进入诗的意境,自然能体会诗句的妙处。更有学生将周杰伦的《青花瓷》拿出来和我探讨,这份主动和探索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三、走进美术,描绘语文

作者通过语言文字状物、叙事、写人、绘景、表情达意时,总寓于自己的胸中之“境”,这“境”就是画,文与画是相通的。借助图画可以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在图画面前,学生能够较迅速、真切而又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到创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也能培养审美情感。之前说,文学和音乐是不可分离的,那么,文学和美术也是相偎相依。古时,诗词作画就是连在一起的,好的画作离不开优美的诗句,如诗如画,正是语文的精髓所在。而我们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就可以将文字和美术联系起来,语文教科书大多配有插图,学生可以利用插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课

堂上,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描写来为文章配插图。在教学《苏州园林》这一课时,我便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自己心目中的园林画出来,教学《中国石拱桥》时,要求学生学习了本课后,自己设计一座具有特色的拱桥。收到学生上交的作品时,我只能用震撼来形容我的感受,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生已经把语文和艺术结合起来,画作中,不仅有图像,而且还配了解说词,有的还题了诗句。相当的精彩。

四、走进生活,采摘语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生活确实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犹如潮水,每时每刻都激荡着我们的情感,刷新着我们的知识。教师只要能在课堂上及时抓住学生心中的每一次感动,引导学生反复咀嚼,仔细玩味,语文课堂就必然会充满激情,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记得教学《散步》这一课时,我先让同学们讲述了他身边的家庭小故事,有的讲了张家婆媳天天吵架,有的讲了李家儿子不孝顺,我也给他们讲了某个留守儿童不听爷爷奶奶话,淘气惹老人生气的例子,在这些铺垫下,我们再进行《散步》的教学,同学们非常容易就理解了课文内容。在结束前,我播放了邹越的《爱父母》为主题的演讲,我分明看到了同学们眼里噙着的泪水。学生在当周的周记里,告诉我“老师,我以前真的不知道我自己的一些话,一些做法是伤了爸爸妈妈的心,我现在知道我错了,我也知道爸爸妈妈的责任有多重,我更加明白了我的责任。……”我想,我们所提倡的德育不一定是随时的苦口婆心的教导,其实,变成了德育教育了,而应该是素材的收集,利用我们的文学作品更有效得达到了教育效果。

五、与时俱进,激活语文

很简单却也是很有哲理的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就需要一桶水”。我一直认为,教师如果不学习,知识不更新,就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不要说会不社会淘汰,首先就会被学生淘汰。现在的媒介非常发达,学生关注的,了解的有时候比教师多多了。教师如果还是停步不前的话,你的课堂还怎么谈吸引学生呢?我们的课堂如果不注入新鲜血液,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语文课堂上,教师恰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