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之浅议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842023.10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刘晓东(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河北 蔚县 075700)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自然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了出来。
构建自然保护区并强化管理力度能够更有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生物多样性。
为此,本文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1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问题分析1.1 专业管理人才不足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者均由政府部门派遣,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了解并不全面,且国内大部分自然保护区在西部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与其他地区相比,环境问题愈发严重,这就要求管理工作者需要具备更高的水平和素质,以推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然而,由于工作环境相对恶劣,专业性人才较为稀缺,常规管理工作内容多且复杂,使得管理工作者很难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提升个人职业素养。
1.2 管理模式有待改进国内大部分自然保护区采用的是粗放式管理。
事业单位负责管理自然保护区,受企业化运营模式的影响,自然保护区逐渐变成了当地政府的获利渠道。
少数基层管理企业在管理中未遵循管理规定要求,相关工作者的思想落后,直接影响了管理质量。
1.3 经费投入不到位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需在人才引进、科学研究、广告宣传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政策,但经费问题仍相对明显,尤其是经费管理,始终沿用粗放管理模式,直接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制约其可持续发展。
2 强化自然保护区管理对策2.1 管理模式的创新化国内自然保护区的类别繁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建设大量项目,项目建设、运营期间会影响生物多样性,为此应以保护区类型及项目性质为依据,根据当地情况和生态保护要求,在经费管理与监督机制方面进行调整,构建适应当地特色的自然保护区以及相应的管理模式,全面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相关部门要根据法律法规对保护区进行适当的商业开发,在为游客提供旅游资源的同时,一定要保证保护区的管理、经营工作能够协调开展。
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

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和维护珍稀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为了更好地管理自然保护区,提高保护区的效能和管理水平,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是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的重要性以及对规定的一些具体要求。
一、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的重要性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是确保自然保护区能够顺利运行和实现其保护目标的重要法规。
首先,管理规定可以为自然保护区提供明确的管理指导,明确保护区内相关人员的职责,规定管理流程和程序,以保证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其次,管理规定可以规范自然保护区的日常管理行为,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保护区内人员的行为符合科学、合法、规范的要求。
最后,管理规定可以为对外沟通提供参考,加强保护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合作,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二、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的具体要求1. 管理机构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应明确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责。
管理机构应由专业人员组成,包括保护区管理员、科研人员、巡护员等。
管理机构应负责制定保护区管理计划、采取措施保护保护区内的物种、监测和评估生物多样性等工作,确保保护区的正常运行。
2. 保护措施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应指导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限制人类活动:规定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的范围和方式,减少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例如,限制采伐、挖掘等破坏性行为。
(2)物种保护:制定具体的物种保护措施,特别是对于濒危物种和珍稀物种,应制定特殊的管理措施,如设立保护区域或设立繁殖基地等。
(3)生境保护:保护区内的生境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因此管理规定应明确生境保护的要求,包括对森林、湿地、河流等各类生境的保护措施。
3. 监测与评估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应要求对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进行监测和评估。
监测可通过设立监测站、安装监测设备等方式进行,以获取生物多样性的数据。
评估可基于监测数据,定期评估保护区的管理效果和生物多样性的状态。
自然保护区管理若干问题浅析

2012年10月(上)资源与环境科技创新与应用自然保护区管理若干问题浅析彭志远(广东陆河南万红锥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东陆河516700)1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1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经济的发展相矛盾在自然保护区所属区域生活的居民的耕作方式是相对落后的,他们对自然资源是有很强的依赖性的,并且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也机会都是靠这些自然资源的。
当国家的相关部门将这些自然资源划入到自然保护区中时,居民的生产来源以及生活来源就都被切断了,而自然保护区的居民就会认为保护区就是造成生活来源被切断的原因,社区的矛盾与保护区的矛盾就越演越烈了。
1.2自然保护区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矛盾我国有很多地方政府往往为了提高知名度和做出一定的成绩,就不考虑客观因素了,不能够实事求是,对于建立自然保护区只是片面的追求宣传的效果,主要是想要建立一个国家级的品牌,这样地方政府单位就能够名利双收。
而往往自然保护区建成后却大失所望,保护区的管理工作是很难做的,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经济发展也就变得矛盾起来了,慢慢的就形成了自然保护区阻碍地方经济发展的误区,而地方政府的管理自然保护的工作也就出现了消极的情绪。
1.3自然保护区的工作运转十分困难困难主要表现在发展的途径较少,资金缺口又很大,管理的措施也就比较匮乏了,并且对自然保护区的科研力度和宣传力度也是很有限的。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人员不得不应付日常事务和寻找支出资金,因此他们的管理职责就难以履行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就不能够很好的统一了。
1.4过分的追求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在一些创建指标中,如生态示范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市县镇等,在它们的环保责任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占国家土壤总面积的比例,这个指标在要求一定标准的同时,还需要随时间不断增长。
这种做法是极不符合生态要求的。
为了完成这项指标,有很多自然保护就将没有保护价值的地方也作为自然保护区来保护,这种管理行为是很不严肃的。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加剧,自然环境的破坏带来了愈发严重的生态问题,因此保护自然环境刻不容缓。
自然保护区作为重要的自然保护措施,其管理现状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对当前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管理法律制度不完善,管理责任不明确。
相对于建设数量的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具体责任界定不明确,导致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存在不少难题。
2.保护区内生态保护效果不佳。
在一些自然保护区内,由于开发和人类干扰过度,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
同时,保护区内的生物物种数量逐渐减少,生态系统失衡现象逐渐加重。
3.管理机构缺乏专业化人才,资源匮乏。
大部分自然保护区内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强的人才,导致管理措施不够科学或缺乏及时性;同时缺乏维护保护区所需的资金、设备和技术等优势资源,也限制了保护区管理的实力。
二、可持续发展建议1.完善法律体系,划定管理责任边界。
应加大立法、监管、执法力度,完善与其他法律法规联动,工委等政策。
对不同保护区内的管理责任,加以明确和界定。
同时完善预算投资体系和清晰的资金预算来源。
2.加强科研与技术支撑,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
开展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科学阐述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结构、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状况。
构建空间信息数据平台,综合运用TELS、RS等技术支撑生态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提高自然保护区安全性。
3.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公众保护意识。
加强对保护区教育和科普宣传的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共同维护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4.加强与社区和企业的合作,推进共建共护。
鼓励社区参与保护区监测、管理、科普宣传等各种领域,根据不同保护区特点,开展针对性的自然保护区合作项目。
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保护区保护投入,共同打造绿色发展模式。
三、结语自然保护区是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其管理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基础建设、科研和技术支撑、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免疫力,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益和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1. 引言1.1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物种、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环境而设立的特定区域,但在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管理者无法有效地监管和保护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
人为干扰频繁,包括非法砍伐、盗猎等行为,严重危害了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资源调配不均衡也是一个问题,有些自然保护区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技术保障。
缺乏科学的监测手段使得管理者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加强监管力度。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加强资源调配,保证自然保护区有足够的经费和技术支持。
应该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预防问题。
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需要加强管理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初衷,让珍稀物种得到有效保护,让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和维护。
2. 正文2.1 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是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许多保护区中,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管理效率低下,监督不到位,规章制度不明确等问题普遍存在。
许多保护区缺乏科学的管理规划和制度建设,导致管理工作无法有序进行。
管理人员之间的责任分工不清晰,管理流程不透明,导致管理工作难以落实。
一些保护区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规章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缺乏相关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容易导致管理混乱、决策失误、资源浪费等问题。
部分保护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管理行为不够规范,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为解决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需要加强保护区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有效的管理规划和制度体系,明确管理职责和工作流程,切实加强对各类管理活动的监督、评估和反馈机制。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体系,严格规范管理行为,明确管理标准和规范,确保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摘要】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督不到位、资源配置不足、社会参与度低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加强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监督机制,增加资源投入,并提高社会参与度。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才能更好地保护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意识也至关重要。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有效的措施出台,进一步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共同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监督、资源配置、社会参与、宣传教育、改革、投入、结论、对策、问题意义、背景介绍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引言我国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物种、维护生态平衡而设立的特殊区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的自然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压力,各类生物栖息地受到破坏和破坏。
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严峻挑战。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自然保护区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存在管理缺位、职责不清等问题,导致管理不到位。
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自然保护区的监督主要依赖于政府部门,但是监督效果有限,难以有效保护自然资源。
资源配置不足。
自然保护区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来进行管理和保护工作,但是现实情况是资源有限,导致管理难度加大。
社会参与度低。
社会公众对于自然保护区的了解和参与度不高,缺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导致保护工作的难度增加。
以上就是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背景介绍。
接下来将围绕管理体制问题、监督不到位、资源配置不足、社会参与度低以及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展开讨论。
1.2 问题意义自然保护区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是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1. 资金短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设施设备的购置和维护等。
由于资金短缺,许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无法有效展开,导致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面临威胁。
2. 人员不足: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包括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专家等。
由于人员不足,许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有效保护和管理保护区。
3. 治理体系不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包括环境保护部门、林业部门等。
由于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不清晰,导致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重叠和冲突的问题,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4. 监管不力:自然保护区的监管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由于监管力度不够,许多自然保护区存在非法砍伐、偷猎等行为,导致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1.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增加对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投入,确保管理和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提升保护区的管理水平。
2. 培养专业人才:政府应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提升其专业知识和技能。
可以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参与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3. 建立协调机制:政府应建立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和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可以成立跨部门的联合工作组,加强沟通和协调,推动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整体协同发展。
4.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管力度,加强巡查和巡逻,发现和制止非法活动。
可以建立举报制度,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保护区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资金短缺、人员不足、治理体系不完善和监管不力等方面。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加大资金投入、培养专业人才、建立协调机制和加强监管力度等对策,推动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而设立的特定区域,是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手段。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人为破坏、资源利用过度、监管不力等,这些问题造成了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我们必须深刻分析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1. 人为破坏: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者及相关人员在管理自然保护区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如乱砍滥伐、盗猎等。
这些行为会严重影响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 资源利用过度:在自然保护区内,由于资源的诱惑和经济利益的驱使,部分人员会对自然资源进行过度的利用,如过度放牧、非法采伐等,这些行为会导致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受损。
3. 监管不力:部分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和相关工作人员在监管工作中存在疏忽和不力,导致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不到位,监管体系不健全。
4. 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部分自然保护区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导致对自然资源的保护难以到位,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受到威胁。
1. 加强宣传教育:对外部入侵者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对保护区的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的认识,提高公众意识,减少人为破坏行为。
2. 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巡逻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提高监管效果。
3. 提升管理者素质: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管理水平,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履行保护区的管理职责。
4. 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补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居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减少对自然保护区资源的过度利用。
5. 加强科研与应用: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精选5篇)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精选5篇)第一篇: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通过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调查,客观分析影响和制约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根本性问题,积极探讨自然保护区建设与保护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建设长白山存在的问题对策探讨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建设和管理好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过去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保护区不同程度的遭受破坏,导致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与生物多样性逐渐衰减,为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与建设,合理利用自然保护区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笔者通过对景德镇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调查,客观分析了影响和制约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根本性问题,积极探讨自然保护区建设与保护的相关对策。
1·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基本概况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安图、抚松、长白三县交界处,总面积190781公顷,其中林面积16081公顷;草地5683公顷;天池水面402公顷;森林覆盖率87.9%,是一个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综合体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建于1960年,是我国已建的799个自然保护区中最早建立的可数几个自然保护区之一,1980年长白山保护区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成为世界生物圈保留地之一,这是我国迄今为止被纳入该计划的12个自然保护区中的最早入选者。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也是全国现有9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中最早一批被批准的国家级区之一。
因此,该保护区在全国自然保护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国际上也重要影响。
1.1植物资源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不仅植物类型复杂多样,而且种类十分丰富。
目前已知有野生植物2277种,分属于73目246科。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而设立的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
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大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管理和建设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
一、加强管理1. 完善管理制度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首要任务是要完善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较为滞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了一些自然保护区管理不善、保护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应当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增强管理效能。
一方面,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统筹规划,保护区内部的管理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要依法治理,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自然保护区的法定地位和保护功能。
2. 加强监测和执法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必须要做好监测和执法工作。
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是脆弱的,一旦受到外部侵害,就可能无法恢复。
要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内部的动植物资源、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要加强对保护区内的执法工作,对于违反规定的非法捕杀、非法开发等行为,要严肃查处,形成威慑。
3. 加强科研和宣传科学研究是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重要保障。
通过开展科研工作,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要通过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强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意识,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
二、加强建设1. 完善基础设施自然保护区建设需要完善基础设施。
目前,一些自然保护区内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困难了管理和保护工作的开展。
应当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观测站等的建设,为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摘要】自然保护区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管理不善或建设不完善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和挑战。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至关重要。
本文分析了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存在的挑战以及加强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和成功的案例经验。
通过对比国内外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探讨了加强管理与建设的现实意义和未来的建议。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不仅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希望这些探讨可以引起更多人对自然保护区的关注和重视,共同努力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管理与建设, 重要性, 挑战, 建设措施, 案例分析, 成功经验, 现实意义, 建议。
1. 引言1.1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的重要性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的探讨是当今全球范围内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议题。
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持生态平衡等重要使命。
而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威胁和破坏,自然保护区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需要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才能实现其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宗旨。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可以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普及。
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不到位将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恶化,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建设,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分析当前,全球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在国际层面,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不断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投入与重视。
美国拥有全球最为著名的国家公园系统,通过政府资金和民间捐赠等多种方式进行管理和保护。
加拿大的国家公园网络也在不断扩大和完善,为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1.1 保护生物多样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
自然保护区主要是由各种物种和生态环境系统组成的生 物富集区,具有一定的区域特殊性[2]。对于这种区域,只 有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正确地保护区域内生物和生态 系统的多样性,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才能促 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自然资源的可再生利用。 1.2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
第13卷第23期 Vol.13 No.23
南方农业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2019年8月 Aug. 2019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向子军
(湖北巴东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溪丘湾保护区的管理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当地的自然环境,为环境中的生物保留最大的栖 息空间,同时创造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基于此,阐述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对自 然保护区的管理特征进行了介绍,为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9.23.073
市政委管理部门已经批准了更新换代和维修保养基础设 施,但是由于管理部门的维修建设资金经常不能及时到 位,造成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开展,加大了自然保护区的 管理难度。 2.2 管理机构不健全
自然保护区一般由当地政府部门或当地林业部门协 调管理。根据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级别不同,我国将自然 保护区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等,每个管理级 别都有不同的管理职责。对于级别较高的保护区,其管 理资金相对充足,管理人才的数量也相对较多[3]。但是对 于等级相对较低的自然保护区,各方面的管理和人员资 金都相对较弱,管理机构也不够完善,不仅加大了管理 难度,还会影响自然保护区的正常管理工作。 2.3 保护与开发的冲突、权属冲突日益突出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稀有物种和维护生态平衡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然而,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自然保护区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从管理的角度出发,需要做出以下方面的努力和改进:首先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
自然保护区管理需要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支持,以确保保护区内的活动符合相关政策和规定。
在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具体地域的特点和生态环境的需要,并与各相关部门强化协作,保护区管理机构应更加规范、有序地执行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展开严厉打击,以维护保护区的自然环境。
其次是改进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制和体制。
为了更好地发挥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应该改进管理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体制。
目前,保护区的管理存在着多个管理单位之间的监管不足、责任不明等问题,导致资源浪费和保护工作无法有效执行。
因此,应该健全保护区的管理体系,将各个管理单位的职责和权益明确分工,加强沟通和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保护管理体系,提高保护区的管理效率。
再次是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需要有科学可行的监测和评估工作作为支撑,以便更好地了解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修正。
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还可以提高保护区的公众参与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保护区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增强公众对保护区的意识和行动,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
另外,要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复杂性要求管理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有效地开展管理工作。
因此,应该为保护区工作人员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其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此外,应该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研究和科学活动,提高保护区管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最后,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自然保护区的发展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因此,宣传和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效果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效果自然保护区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域,在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资金、人力和社会参与等。
本文将探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效果,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提高其保护效果。
一、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保护政策:自然保护区应根据当地生态环境和物种特点,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
这包括限制开发活动、禁止乱砍滥伐和破坏性捕捞等,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 划定保护区域:自然保护区的划定是关键的一步。
需考虑物种的分布、栖息地的完整性以及环境特征等因素,确保所划定的保护区域足够大,并覆盖各种类型的栖息地。
3. 资金支持: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经费支持,同时鼓励公众、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等各方参与捐助和赞助。
4. 人力资源:自然保护区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和保护人员。
政府应加强培训和招聘,确保管理人员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
二、自然保护区的效果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其效果。
1. 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提供了物种繁衍和栖息的安全环境,有效地保护了许多濒危物种和珍稀植物。
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得以维持和增加,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2. 保护生态系统稳定:自然保护区能够减少破坏性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通过限制非法狩猎、禁止疏伐和保护水源地等措施,使得生态系统能够自然恢复,保持其功能。
3. 增加环境教育意识:自然保护区也承担着教育和科普的角色。
通过组织参观、举办讲座和开展宣传活动等形式,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提高其环保意识。
三、提高自然保护区的效果为了提高自然保护区的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执法力度:对于违反保护区规定的行为,应加大执法力度,严厉处罚。
同时,加强巡逻和监测,保证保护区的实施和执行。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载体,但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从加强立法和监管、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改善自然保护区管理效果。
加强立法和监管可以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率;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有助于科学决策和有效资源配置;加强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可提升公众保护意识,促进保护工作的开展;加强国际合作可以提高保护区跨界管理效率。
结论指出,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展望未来需要更多国际合作,建议政策为加强监管、科研和教育力量,共同守护自然保护区。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管理、问题、对策、立法、监管、科学研究、技术支持、社会参与、宣传教育、国际合作、总结、展望、建议政策。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自然保护区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方式,不仅是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的重要途径。
由于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资源开发活动、人类活动干扰等,导致了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发挥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不仅涉及内部管理机制、资源保护能力等方面,还涉及到外部环境、社会参与度等因素。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对策,以期为自然保护区管理提供可行性建议和对策思路。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能够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推动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向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问题的剖析和对策的提出,旨在为当前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通过本研究,也旨在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推动相关部门和机构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共同致力于构建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_促进生态建设_自然保护区管理若干问题浅析

作者简介:谢建强(1981-),男,广东平远人,主要工作:指导、组织各项林业生产以及林业生产的技术咨询服务。
收稿日期:2009-12-17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促进生态建设———自然保护区管理若干问题浅析谢建强 王 超(平远县河头镇林业站,广东平远 514647)摘 要:概述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影响发展的原因,提出了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管理;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 S759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0)01-147-03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已成为当今全球性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并被公认为是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威胁。
保护自然环境与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态保护的最重要途径。
我国是世界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56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随着自然保护区数量的迅速增长,面临着日趋严重的管理体制、立法、资金缺乏等问题,制约着自然保护区的进一步发展。
探索分析适应新时期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健康发展,已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中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 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事业,作为保护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从无到有,蓬勃发展。
到2005年底,我国有各类自然保护区2194个,占国土面积的14.8%。
其中国家级185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26个。
这些自然保护区保护着我国70%的陆地生态系统种类、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也保护着约2000万h m 2的原始天然林、天然次生林和约1200万h m 2的各种典型湿地。
我国自然保护区作为宣传教育的基地,通过对国家有关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及自然保护科普知识的宣传,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公民的自然保护意识。
《自然保护区条例》调研

《自然保护区条例》调研旅游管理管理2班3116317057 娄亚飞为帮助民众更好地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内容和精神,我们展开了此次网络调查和研究,以此让大家学习和掌握《条例》的相关知识和精神,做到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并为保护好环境做出自己的一分贡献。
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640个,占国土面积14.93%,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50个。
初步形成了类型较齐全、布局较合理、功能较健全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
问:为什么要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管理评估?评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评估结果如何处理?答: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开展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帮助和督促保护区改进管理方式和手段,不断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
管理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管护设施状况,保护区面积和功能分区,管理规章、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资源本底、保护及利用情况,科研、监测、档案和标本情况,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管理情况,旅游和其他人类活动情况,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管理经费情况等。
《条例》规定,要组织专门的评估委员会开展评估工作。
评估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将在媒体上统一公布。
有关建议将及时反馈给保护区管理机构和主管部门及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政府,以便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问: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执法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答:执法检查的主要目的是督促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及有关主管部门认真贯彻执行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主要内容包括:保护区的设立、范围和功能区的调整以及名称的更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存在有关法律法规禁止的活动;是否存在违法的建设项目,是否存在超标排污情况;是否存在破坏、侵占、非法转让保护区土地或者其他自然资源的行为;旅游方案是否经过批准,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规划;管理机构是否依法履行职责;建设和管理经费的使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等。
自然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问题之我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是1988年出台的,至今已经25年了。
法律出台后,对于提高人民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保护野生动物的种群繁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历经20多年,野生动物保护法有许多条文已经和现实有极大地不适应,亟需进行彻底修改。
25年来野生动物保护法只是在2004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修改过,而且仅仅是修改一条。
笔者从事多年的野生动物保护立法工作,我谈点个人对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问题的一点想法。
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自然地带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珍贵稀有动物自然栖息地及其他历史遗迹和重要水源地筹划出界限加以特殊保护的自然地域。
自然保护区以保护自然资源为主,还须把科研、教学、旅游和生产结合起来,统一经营管理,使之成为以自然保护为主的科学实验、生产示范和旅游的基地。
保护区可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1985年国务院在《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第一条说到:“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拯救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1994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里面定义: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关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在1994年以前并不存在太复杂的问题,因为国务院1985年就批准了《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由当时的林业部施行。
“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地方自然保护区。
国家自然保护区,由林业部或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管理;地方自然保护区,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管理”,当时还没有省级自然保护区之说。
该办法第六条还规定:“根据本办法第五条规定建立自然保护区,在科研上有重要价值,或者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报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其他自然保护区,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地方自然保护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自然保护区条例》一、自然保护区概况自然保护区是指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地域或者水体,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自然保护区是近代人类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人类对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资源危机趋势的一种积极反映,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进步的标准之。
(一)新疆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各类典型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改善新疆的生态和生活环境,198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下文批准建立新疆巴尔鲁克山、哈纳斯、天池等自然保护区。
到目前为止,新疆共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35个。
其中,包括哈纳斯、托木尔峰、西天山、塔里木胡杨、巴音布鲁克天鹅、甘家梭梭林、罗布泊野骆驼、阿尔金山8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5个地州市县级自然保护区。
这些自然保护区遍布新疆天山南北,覆盖了新疆区域90%以上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物种。
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有效的保护网络,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改善生态和人类的生活环境起着巨大的作用,也为生态、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天池自然保护区天池自然保护区是1980年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保护区,它位于首府乌鲁木齐以东,阜康市东南部,东天山博格达北麓,是一处以保护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和高山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它以保护自然景观、森林生态系统、湿地与野生动植物及生物多样性为主要保护对象,景区资源丰富,有野生动物181种,植物资源191种,昆虫668种,大型真菌83种,水资源在博格达峰区有现代冰川113条,面积10142公顷,这些丰富的冰川及湿地资源为乌鲁木齐、昌吉、吐鲁番三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水源,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它维持着三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对三地区下游绿洲和绿洲边缘沙漠的生态环境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保存着完整而明显的自然景观垂直带结构,几乎包罗了亚洲中部大多数自然景观类型,生态系统在亚洲腹地干旱区有突出的区域代表性、巨大胆保护性和重要的科研价值,成为研究荒漠生态系统及环境要素生态递变规律的理想场所,而且它还是衡量在这一区域人与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的一个权威标准,因此,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纳入国际生物圈网络,全称为“中国温带荒漠区博格达北麓生物圈保护区”,其生态地位及其重要,它充分发挥着保护、科研监测、教育、示范及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等多种功能,并为国内乃至世界荒漠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样板。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天池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景区,每年有大批游客前来天池旅游、观光、度假,根据天池自然保护区在实验区现有开发的游览区域和环境容量的测定,天池每年可供200万人次前来观光旅游,随着开展旅游和旅游人数的逐年增加,给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带来了正负面的影响,正面主要表现在天池旅游业的发展,增强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也为当地农牧民致富创造了条件,解决了当地部分农牧民的就业问题,提高了当地农牧民的文化水平及素质,同时广泛的传播了天池的五大文化也提高了天池的知名度。
有资料显示,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游客践踏草坪对植被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
2、游人活动范围的扩大威胁着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安全和对护林防火带来巨大压力。
3、徒步登山人员的逐年增加(本身就存在跨地区管理的难度),对博格达地区冰川资源造成破坏,登山人员到处乱扔垃圾,造成天池上游水源污染,导致下游水质部分指标超标。
4、开发旅游带来了大量污水排放。
5、大量旅游车辆的进入也会对环境质量来来负面影响。
6、监测设备及监测水平和能力有限,严重制约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不能搞层次、高水平的实施保护管理。
二、立法的目的和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总体要求是以保护为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把科学研究、教育、生产和旅游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充分展示。
它使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走上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初步形成了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规划体系。
加强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了自然环境和资源,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为子孙后代留下天然的本地提供了法律保障。
为今后在利用.改造自然时提供了应遵循的途径.和评价标准。
三、立法内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与《风景名胜区条例》的区别从立法目的上看:《自然保护区条例》注重科学保护自然地域,限制人类的进入,强调自然生态的演替和保护;而《风景名胜区条例》则注重组织和引导人进入,合理保护和利用风景名胜资源。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是中国关于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法规,适用于中国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国务院1994年10月9日发布,自1994年12月l日起施行。
条例分5章,共44条。
第一章总则,规定了条例的宗旨和适用范围,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建设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国家对发展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政策,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等。
第二章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规定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条件、审批程序,自然保护区的分级、命名方法、内部分区及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等。
第三章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经费、管理和保护制度等作了规定。
其中规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由其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自然保护区内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自然保护区的具体管理工作。
在自然保护区内的单位、居民和经批准进人自然保护区的人员,必须遵守自然保护区的各项制度,接受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管理。
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
禁止开设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参观、旅游项目。
不得污染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破坏资源和景观。
第四章法律责任,分别规定了行政、刑事和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经过多年努力,新疆地方性自然保护区法规体系日趋完善。
相继颁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实施〈森林法〉的若干规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规,使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逐步纳入法制轨道。
我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依照国家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的立法规范基础上,结合本自治区内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相比较而言,这个地方法规的出台相对更明确,具体,也是我们执法过程中的主要依据,它的制定和执行,有力的保障和促进了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规划、管理、利用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具体谈谈以下内容: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珍贵的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十六条自然保护区内原有的单位和居民应当遵守自然保护区内的有关规定,并按照规定的范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可以承包自然保护区组织的劳务或保护管理任务,以增加经济收入。
第十八条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确需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勘探、采矿或者其他开发建设活动的,必须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取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后,方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有关部门办理其他批准手续。
开发建设单位应当采取保护措施,防止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责令其改正,并可以根据不同情节处以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一)毁坏自然保护区标志的;(二)未经批准在自然保护区内设立机构或者修建设施的;(三)未按规定的地点和路线旅游的。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批准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勘探、采矿或者其他开发建设活动的,除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的以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没收非法所得,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对自然保护区造成破坏的,可以处以3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七条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人员,在履行保护管理职责时,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行政执法应遵循的原则(一)合法执法原则行政执法要严格依照《自然保护区条例》、《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条例进行,无规定,不得作出影响其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
(二)合理执法原则要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平等对待当事人,不偏私,不歧视,排除不相干因素的干扰,采取的措施、手段应当必要、适当,避免采取损害其效益的方式。
(三)执法程序正当原则要严格遵守执法程序,依法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救济权,履行执法职责时,若与当事人存在利害关系,应当回避。
(四)高效便民原则要严格遵守规定的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游客。
五、协调处理好几种矛盾关系(一)提高认识,处理好自然保护区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新疆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黄金阶段,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可促进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
我们一方面应积极依靠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以改善非常脆弱且日益恶化的生态,为人民生活和发展经济提供生态屏障。
另一方面要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方针,因地制宜、统一规划与布局,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在工作中要始终做到资源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的要求,必须克服只顾短期和局部利益、忽视长远和全局利益的倾向,统筹兼顾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动员全社会关心、爱护和支持自然保护区事业,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是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用通俗的话说,自然资源和经济效益就是鸡与蛋的关系,只有养好、保护好自然资源这只鸡,才能多下经济效益的蛋。
真正的旅游,其核心价值观是从整体上强调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以确保我们能够为子孙后代保留完美的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