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材导读
科学社会主义课件ppt
1、自然科学优秀成果和新的自然观的积极影响
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使资 的基本矛盾更加充分地暴露出来,使社会主义代 替资本主义的物质条件日趋成熟;
另一方面为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形成,进而为 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条件和理论来源
❖2、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产生的社会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空想社会主义 说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 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资本主义的 物质文明;民主、自由、平等的实现,确立了资本主义政 治文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资本主义的精神文明。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也付出了空前的代价,马克思曾指 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 脏的东西”。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过程和诞生标志
1、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观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 到1843年上半年,马克思、恩格斯经过自己的努力完成
了由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由革命民主主义到共 产主义的转变
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 一块基石。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 二块基石。
2、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古典哲学的重要作用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贡献: 交换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商品流通价值量是由劳动创造的;触及到了
剩余价值问题;提出了当时社会阶级结构和各阶级利益矛盾的学说。
古典哲学: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论
3、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
1.科学阐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 2.科学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必然性。 3.科学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 4.科学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理论。 5.科学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理论。 6.科学阐述了国家问题和民族问题。 7.科学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问题。 8.第一次科学勾画出未来共产主义的基本轮廓。
初中政治科学社会主义知识点归纳
初中政治科学社会主义知识点归纳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发展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学说,旨在实现社会公平、自由和平等。
它强调社会的进步是通过合作和公平分配实现的,反对剥削和阶级压迫。
初中政治科学社会主义知识点广泛且重要,下面将重点归纳和解释这些知识点。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1. 阶级和阶级斗争: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组成的,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2. 剥削和剥削阶级: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剥削的本质和工人阶级的地位,主张消除剥削关系,实现共享社会财富。
3.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将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通过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财富公平分配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和各个国家的实践1. 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次伟大胜利,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是对传统封建社会的彻底改造,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3. 科学社会主义在各个国家的实践:科学社会主义在苏联、中国、古巴等国家得到了广泛实践,为社会主义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1. 共产主义理想:科学社会主义追求共产主义社会,即实现人类自由平等、物质财富共享以及共同发展的社会状态。
2. 社会公正和平等:科学社会主义强调社会的公正和平等,主张消除阶级差距,促进社会福利的公平分享。
3. 人的全面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提倡人民享有受教育、健康、文化、环保等各方面的权益。
四、科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比较1. 存在的基本区别:科学社会主义主张消除剥削,实现社会大众的平等和福利,而资本主义社会则存在着阶级差距和剥削关系。
2. 经济制度的差异:科学社会主义倡导公有制经济,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资本主义则主张私有制经济,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3. 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科学社会主义注重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共利益的满足,而资本主义社会则更加强调市场竞争和个人自由。
第1课 第2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知识提纲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空想社会主义(1)原因: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
(2)形成: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
(3)主张:空想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批判者,表达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愿望。
(4)地位: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个历史前提。
(5)作用: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6)局限①空想性: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②无效性: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1)实践意义: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2)理论意义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②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提示:错误。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2.《共产党宣言》(1)意义:《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内容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③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点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scientific socialism)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它以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
又称科学共产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个组成部分;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3个组成部分之一,即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相并列的科学社会主义。
人们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即作为运动或制度的社会主义,通常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模型由我国著名学者陈世清先生在《对称经济学》丛书中提出来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模型。
在该模型中,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以某一个人、某一本书为依据形成的“科学社会主义”,而是综合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社会发展理论与时俱进形成的科学社会主义。
其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思想来源。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模型的提出,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进入成熟阶段。
科学社会主义是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扬弃。
在经济社会化、社会经济化的今天,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已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宏观经济学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微观经济学全息体现了宏观经济学。
企业经营模式就是社会发展模式, 对称经济学也就是对称管理学。
只有在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知识经济学与物质经济学相统一的范式中,才能理解对称,才能扬弃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对立、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对立。
科学社会主义是生产力发展对GDP增长的超越。
生产力发展之所以不同于GDP增长,是由于生产力作为社会系统的整体功能,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资源再生的结果,而GDP增长,则可以在不要发挥人的主体性的前提下,仅靠资源买卖、产业折腾、财富转移、统计参数转变就可产生。
因此,如果说,金融危机的根源是泡沫经济,那么,泡沫经济的根源是折腾经济,折腾经济的根源是GDP增长方式。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学大纲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社会主义相关政治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政治课。
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
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一)透视政治现象教学目标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社会现象,掌握有关的政治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认知:了解有关空想社会主义知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及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情感观念: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历史兴衰、共产主义理想。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社会现象,政治现象。
教学内容: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透视乌托邦,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
2.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1)列宁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奋斗历程。
(2)俄国经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在俄国的诞生。
(3)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
3.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1)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
(2)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4)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确立。
(5)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社会主义的本质5.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科学社会主义》-简介文字素材1(人教版选修1)
选修一: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简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高举的旗帜,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
青年学生应该懂得:自从《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科学社会主义就成为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最新发展。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1.1对照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言论,阐明《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1.2引述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事革命活动的史实,说明他们合著的《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旗帜。
2.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2.3分析20世纪初的时代背景,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抓住历史机遇的典范。
2.4运用有关资料,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一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创举。
3.社会主义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3.5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3.6简述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胜利历程,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4.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4.7评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确认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4.8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说明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意义。
5.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旗帜5.9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明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5.10围绕“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阐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11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阐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活动建议】1.摘录《共产党宣言》中的著名论断,办一期板报。
《科学社会主义》讲授大纲
《科学社会主义》讲授大纲《科学社会主义》(讲授大纲)主讲人尹平导论一、本课程的性质和意义这是一门研究生思想政治课。
这门课的功能在于宣传国家意志,灌输官方意识形态。
思政课不等于“洗脑课”。
只要大家怀着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一定会有所收获。
1、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于中国社会的认识。
社会主义在中国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了解这种不同于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传统儒学之外的社会主义文化。
2、有助于扩大我们的理论视野,认清当今世界社会思潮的发展趋势,认清国际关系中许多问题的实质。
3、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学一点“没用”的东西大有裨益。
二、“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若干概念1.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一词是由拉丁文Socialis引申的,意即社会的、公共的。
而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理想国和大同思想》。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流派之杂:……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名目之多:……世界社会主义影响最为深远的有三大流派:〔1〕科学社会主义〔又称“共产主义”〕〔2〕民主社会主义〔又称“社会民主主义”〕〔3〕国家社会主义〔又称“纳粹主义”〕名目繁多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点:平等主义,公平正义;公有制度,共同富裕;扶弱济贫,增强福利…..对贫富分化的痛恨,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是人类久远的美好理想。
2.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狭义与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它研究的是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是其初级阶段)的一般规律。
它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实践。
或者说既是思想理论体系,又是一种政治运动和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认识史上经历了三次飞跃。
三、《科社》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法。
但同时安排3次专题片教学。
考试采取开卷方式。
考试不是目的,它只一种手段。
当然,考试通过也是硬道理……学习中应该注意几个原则:◆理论联系实际。
邓小平说:“要精,要管用”。
◆世界联系中国。
全球化时代的的背景。
科学社会主义(2012版)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主讲教师:孙炎第一讲导论一、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科学:科学:自然科学: 研究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
即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的科学。
任务: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和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
社会科学;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其中,又以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为重点。
任务:研究并阐明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人文科学: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科学。
任务: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同是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同是人类的自我认识。
学科作用•自然科学——决定物质生产技术•社会科学——决定物质资源分配•人文科学——对人自身的认识自然科学决定着人与自然打交道的生产成本。
(生产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产品所支出的各项生产费用总和)怎样分西瓜,就是社会科学的事,决定着人与人打交道的成本——交易成本为何要从中间切开(公平)而不是切一块皮?这是对人自身的认识问题。
2、社会思想——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结成的关系网络如何和谐生存与发展的一系列观点、认识和方法的总称。
反过来,政治分配资源激励或阻碍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这就是反作用)但是不能夸大政治的反作用,因为,国家是经济增长的保证,也是衰退的根源!在决定物质、资源分配方面,政治具有的特性:直接性——以行政力量直接划分资源归属,例如支付转移,增税、分配土地;暴力性——国家以暴力为后盾强行分配,例如税收;疆域性——领土范围内都可以再分配。
……基本结论:人是政治动物,虽然你可以不喜欢政治,但是,个人无法摆脱政治,某种程度上,还不能不选择政治,也不得不选择政治。
3、制度与体制国家制度包括:国体;政体_政治制度体制__国家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__政治体制政治制度涉及的是谁掌握国家权力的问题政治体制涉及的是掌握国家权力的人如何运用国家权力的问题1、概念的产生“社会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832年法国圣西门派主办的《地球》杂志,是圣西门的门徒乔西叶尔首次使用的。
初中政治科学社会主义知识点梳理
初中政治科学社会主义知识点梳理科学社会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的具体化和发展。
它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道路上,以实践经验为基础,结合各国具体国情,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探索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系列原则和观点的总和。
作为初中生,我们应该了解和掌握一些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知识点,为我们的思想认识提供基础。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梳理初中政治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知识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背景。
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起源于19世纪,当时工业革命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崛起和无产阶级的剧增,导致了劳动条件的恶劣和阶级矛盾的激化。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观点。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人民群众的利益至高无上,强调实现经济的社会化和生产力的发展,倡导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有制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以及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我们需要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的实践和经验。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主张在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得到了实践,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
例如,通过国有化改革和农业集体化运动,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通过计划经济和经济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通过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等各个阶层的广泛参与,实现了人民的民主权利;通过社会主义教育和文化建设,推动了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我们需要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现状和挑战。
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转型和全球化的影响,科学社会主义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私有制的复兴使得公有制经济面临竞争压力;社会分化和利益分配不均使得社会公平和正义面临挑战;全球化和多元化使得国家主权和国际合作面临复杂的问题等。
因此,科学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保持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探索。
【高中政治PPT】《科学社会主义常识》课件(88张PPT)(人教版选修1)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 立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 索
(一)资本主义道路 在中国走不通
近代中国的 百年屈辱
向西方寻求 救 国之路 的尝试
资本主义 道路行不 通
1.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 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 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 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 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因为私有制是 私有观念产生和存在的基础,而私有观念则 是资产阶级维护私有制的思想武器。只有彻 底消灭私有制,彻底改变私有观念,才能彻 底消灭剥削制度,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3.十月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 得胜利,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 全部政权转到苏维埃手中。
第一次真正由广 大劳动人民当家 作主,开辟了人 类历史的新纪元
冲破世界帝国 主义战线,建 立了世界上第 一个无产阶级 专政的国家
十月革命 胜利的伟 大意义
打破了资本主 义的一统天下, 第一次使社会 主义制度变成 了活生生的现 实
(一) (二) (三) (四)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 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无产阶级解放的必由之路
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走 向未来
一、科学社会 主义的产生
社会主义思 想的先声
在乌托邦的 荒原上徘徊
科学社会主义 问世的标志
1.社会主义思想的先声
空想社会主义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出现, 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希望摆脱资本主义制度、建 立美好社会的愿望,是社会主义思想的先声。
高中政治:《科学社会主义常识》课件
《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
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
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因为私有制是
私有观念产生和存在的基础,而私有观念则
是资产阶级维护私有制的思想武器。只有彻
底消灭私有制,彻底改变私有观念,才能彻 底消灭剥削制度,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上的缺陷,反映了当
时历史条件的局限性。18世纪末、19世纪初,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没有充分发展,内在矛
盾还没有充分暴露,无产阶级还没有成为独 立的政治力量。随着无产阶级的成长和壮大,
随着阶级斗争的展开和激发,空想社会主义
越来越失去实际意义和价值。
3.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
工业革命不断发展的重要后果之一,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 共产党能够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走 向胜利,因为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能 够在斗争中逐步制定出一整套正确的战略
策略,其中最主要的是组织阶级队伍,正
确解决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等问题。
2.开展共产主义革命 《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 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因为在 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存在 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和斗争,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资 本主义剥削制度,总是运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 化等方面的手段,特别是强大的国家机器镇压无 产阶级。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无产阶级不能不 用革命的暴力对付反革命的暴力,因而一般来说, 暴力革命是大革命的普遍规律。 《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 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简介
一、社会主 义从空想到科 学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 从理想到现实 的转变 五、新世纪新 阶段中国共产 党的旗帜
科学社会主义课本大纲
导论第一节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一“社会主义”概念的历史演变1 社会主义被理解为对人的社会属性的强调2 社会主义被赋予社会本位的含义3 社会主义就是人们追求的理想4 社会主义是人们追求的未来美好的社会制度二马克思主义及其三个组成部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 基础: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3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1)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质及其主要问题看。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问题和实质,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全人类解放,而哲学与政治经济学都是从理论和方法论上进行说明。
(2)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的革命与建设的指导意义看一方面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与运动的理论表现,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的行动科学,它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联系最直接、最密切。
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革命后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同样需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进一步发展它。
三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主要讲述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1 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2 研究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3 研究无产阶级解放的一般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条件二科学社会主义从理想发展成现实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三社会主义从传统体制发展到现代体制东欧各国的改革行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内容(1)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上,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上,提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3)在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4)在社会主义的发展的动力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
(5)在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上,提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的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初中科学社会主义知识点归纳
初中科学社会主义知识点归纳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重要理论流派,旨在实现无产阶级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科学社会主义有一定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通过归纳初中科学社会主义知识点的方式,系统地介绍初中阶段涉及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起源和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最早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等人提出。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2.阶级斗争:科学社会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3.剩余价值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剥削阶级通过剥夺无产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4.历史上的社会主义尝试:科学社会主义以历史上的社会主义尝试为依据,如巴黎公社、苏联的建立等,证明了社会主义有可能取代资本主义。
二、科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比科学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它们在经济、政治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1.经济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制,强调劳动者享有劳动成果的权利,以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为目标。
而资本主义则强调私有制,追求利润最大化。
2.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倡导无产阶级专政,实行全民的民主参与和监督,追求社会公平和公正。
资本主义则侧重于个人权利和自由,追求市场经济和多党制。
3.价值观: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共同的利益和集体主义,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追求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资本主义追求个人主义和竞争,重视市场竞争和个体利益。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提出的发展道路,具有一些与科学社会主义有所不同的特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很多资本主义因素,需要逐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科学社会主义重点知识点归纳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总论问题(一)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又称为科学共产主义。
广义上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构成。
狭义上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理论武器。
它只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一样,是一门独立的科学,由自己特点的研究对象。
问题(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性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占有核心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论证无产阶级为什么能够获得解放的,而科学社会主义是论证无产阶级怎样获得解放的,因此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归宿和落脚点。
问题(三)学习科社的重要意义第一,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系统和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需要。
第二,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第三,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发展的需要。
第一讲空想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起源于人类社会刚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16世纪。
它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空想社会主义,也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独立运动的理论表现,同时也是一种不现实的改造人类社会的思想体系。
它产生于16世纪初,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后,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它从产生到终结,经历了300多年,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空想社会主义在其3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16和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16和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通常称为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莫尔、温斯坦莱,德国的闵采尔,意大利的托马斯·康帕内拉和法国的维拉斯。
这里我们重点介绍的是莫尔和康帕内拉。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复习总结资料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复习总结资料《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概述一、基础知识1.社会主义是一种理论学说,是一种社会运动,是一种国家制度。
2.1873年1月,恩格斯在《再论蒲鲁东和住宅问题》一文中,最先使用了“科学社会主义”这个概念。
马克思在《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1874-1875年初)也使用了“科学社会主义”这个概念。
3.1880年恩格斯出版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之后,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就不一定对社会主义均加上“科学”的界定,而只通称社会主义了。
4.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二、问答题(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是关于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一般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本质及其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由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完成社会主义发展、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任务,促使社会主义成长为共产主义的理论原理和策略原理,是在完成自己伟大历史使命的漫长过程中制定和实施各个历史阶段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根据和策略基础。
(二)怎样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必然归宿。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从不同方面给科学社会主义作论证的。
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没有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学说,固然不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伟大作用就得不到体现,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论证就得不到落实。
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才能成为变革现实的物质力量;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上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它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更直接、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
它是行动的马克思主义,他的作用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和建设的实践活动,它为各国无产阶级提供正确的理论纲领和战略策略原则,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行动的指南和胜利的旗帜。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政治选修1人教版(1)PPT课件
• 恩格斯概括的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性质、道路和目的,都是科学社会 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晚年依然认为无产阶级的这些要求在资本主 义生产占统治地位的一切国家里大致相同。但在肯定其普遍意义时, 又说“不和这个或那个国家当前的直接的条件联系起来,那就不仅是 无用的,而且是有害的”。一个真正的人,心是红的,血是热的。我 们要为祖国的教育事业献出全部心血,引导学生永葆赤子之心,成为 栋梁之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旗帜,正在指引中华民族实现全 面复兴;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必将鼓舞世界社会主义走 向新的辉煌!
讲师:X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XXXX XX年XX月XX日
•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57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材导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朱明光确切地说,所谓“导读”,是教科书的导读,而不是教师教学用书的导读。
我们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安排这篇导读,将试图回答一些在我们看来比较重要,同时又是教师比较关切的问题。
比如:在课程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应该如何理解这本教科书特有的编写思路?使用这本教科书需要注意什么特定的规范方法吗?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的内容有哪些突出问题需要关注?等等。
下面,我们分四部分予以说明。
一、意义与价值: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把握开设《科学社会主义常识》这门选修课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可以从三个视角去认识。
(一)从德育目标的设置来看,需要体现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本课程讲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
在谈到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时,邓小平同志指出:“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
在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时,胡锦涛同志强调:必须“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本课程以讲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常识为主要内容,说到底,就是要相对集中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如果说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理想信念教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
帮助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这是设置本课程的根本意义之所在。
(二)从学科知识的整合来看,需要基于选修课程的特定要求相对于中学历史课、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本课程作为其理论部分内容的拓展性课程,至少有两个特点。
其一,本课程所讲述的科学社会主义常识,实际上是在阐述党的指导思想,这意味着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更适合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高中学生选修,具有相对的先进性。
其二,本课程所讲述的科学社会主义常识,之所以不同于历史课程和思想政治必修课程的教学,就在于它是依托、凭借上述课程教学的基础,较为集中地讲授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知识,具有相对的系统性。
(三)从内容标准的实施来看,需要切合高中阶段的教学层次相对于高校的理论课程,本课程采用专题式框架结构,采用“史论结合、事论结合”的叙述方式,这是其呈现内容目标的主要特征。
所谓“专题”式,不是理论专题,而是课程主题;即不是基于学科体系的学术专题讲座,而是基于教学目标的课程意义上的主题单元。
所谓“史论结合”,就是注重把理论观点的阐述与历史进程的展现结合起来,突出形成理论观点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点;所谓“事论结合”,就是把理论观点的阐述与具体实例的描述结合起来,以强化生动的事实对理论观点的支撑,淡化从概念到概念的枯燥的叙述过程。
二、框架与主线:怎样理解整体结构设计的思路根据本课程设置的理念:从学科意义上看,讲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无疑就是讲理论常识;但从课程意义上看,并不注定遵循理论体系固有的逻辑顺序,而需要遵循课程目标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
因此,我们在技术层面上解读教材结构的设计思路,即教材框架与主线的构思,至少需关注这样三个基本点。
(一)除了要考虑此前相关课程的教学基础,还要协调好与其同时开设的相关学科课程内容的关系例如,比照历史课程标准: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专题中,有“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等要求;在“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的专题中,有“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等要求;在“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专题中,有“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等要求。
面对这一情况,我们认为,在安排本教材的内容时,要确定两个着眼点。
一是不必讳言有关内容在课程体系中的共同价值,既存在于必修课之中,也存在于相关学科课程之中。
就此而言,有关理论观点的教育内容共同存在于课程体系的有关环节中是不可避免的。
二是应该明确本课程实施的特有价值,正在于理论观点的相对系统和有关素材的集中使用。
就此而言,避免不同课程相关内容的重复并不特别重要,关键在于必须从“讲史”和“讲理”的两个角度,力求处理好“历时性”与“共时性”叙述的结合,从而把握好课程总体设计的思路。
这样,即便与其他课程相同的内容,也可以成为建立相关课程互补关系的基础。
(二)教材分设五个专题,贯彻了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基本观点)为统领,组织教学具体内容(学科知识)的思路1.专题一。
在这个专题中要明确: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永远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旗帜。
其主要内容包括:最早的社会主义思想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社会主义曾经在空想的荒原上徘徊300多年?科学社会主义是怎样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对当时工人运动的发展有什么深刻影响?2.专题二。
在这个专题中要明确: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和“一国首先胜利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重大贡献;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进程,证实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其主要内容包括: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俄国爆发并获得成功?十月革命的胜利有什么深远意义?我们怎样看待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成长?社会主义国家如何从一国发展到了多国?在这个专题中要明确: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又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主要内容包括: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为什么社会主义会成为亿万中国人民的选择?中国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为什么能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什么新的贡献?4.专题四。
在这个专题中要明确: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何认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如何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指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纲?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5.专题五。
在这个专题中要明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继续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要求。
其主要内容包括: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最后,教材通过综合探究“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要明确一个基本结论:无论未来的道路多么漫长和曲折,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的是不可改变的大趋势。
其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有没有“过时”?社会主义在不在“崩溃”?资本主义是不是“历史的终结”?(三)在呈现历史条件和时代特点的变化的视野中,历时性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这是贯穿教材始终的主线1.专题一。
从上溯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讲起,展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历程。
其中,有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到19世纪初发展到顶峰的历程;更有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于19世纪中叶,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的成长的历程。
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及其基本观点,不能不联系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点。
2.专题二。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讲起,展现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的历程。
其中,不仅叙述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国获得成功的历程,而且叙述社会主义国家从一国发展到多国的历程。
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的理论创新的意义,不能不联系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点。
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追求和奋斗讲起,讲述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历程。
其中,既包括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胜利历程,又包括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历程。
认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初期的理论创新的意义,不能不联系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点。
4.专题四。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讲起,展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程。
其中,既提供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遭受重大挫折的背景,又突显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发展历程。
认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理论创新的意义,不能不联系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点。
5.专题五。
从世纪之交社会主义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讲起,展现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
其中,既着眼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新问题,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又立足于全书教学的基础,阐明为什么要有理想、应该树立什么理想、怎样实现理想。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向未来,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意义,不能不联系当前所处的战略机遇期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点。
基于这一主线,并作为主线的展开,我们还不难在教材中看到一些自始至终、一以贯之的线索。
比如,生产发展、科技进步的影响和作用,见之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过程,也见之于近代工业革命到当代新的科技革命的过程。
又如,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和作用,见之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也见之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中。
再如,工人阶级政党的缔造和建设,见之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布尔什维克党的创立,也见之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时期和领导全国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时期。
概而言之,我们认为,以客观的历史进程和时代变迁为背景,对于课程目标的实施很有必要。
一是有利于明示科学社会主义一脉相承、从未过时的基本观点,以证实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真理性;二是有利于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以证实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力也来自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简言之,将理论观点的形成置于具体的历史环境中,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历史过程的叙述中,这有利于提高教材的说服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