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物质平衡理论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五章化学平衡ppt课件
![第五章化学平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60b8ff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4b.png)
2NH3(aq) CO2 (g) H2O(l)
2
NH
4
(aq)
CO32
]
[NH3 ]2 p(CO2 )
该反应可以认为是由下面四个反应加和而成的。
2NH3(aq) 2H2O(l)
2
NH
4
(aq
)
2OH
(aq)
(a)
CO2 (g) H2O(l) H2CO3(aq)
2 0.000 0.000 0.200 0.094 0.094 0.012 0.016
3 0.100 0.100 0.100 0.177 0.177 0.023 0.017
可见,无论从正反应开始(实验1),还是从逆反 应开始(实验2),或者从H2、I2、HI的混合物开始 (实验3),尽管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同,但生成 物浓度以方程式中化学计量系数为乘幂的乘积,除以 反应物浓度以方程式中化学计量系数的绝对值为乘幂 的乘积却是一常数。即
如 CaCO3 ( s )
CaO ( s ) + CO2 ( g )
Kp = pCO2 固相不写入。
Cr2O72 - ( aq ) + H2O ( l )
Kc
[CrO42 ]2[H [Cr 2O72 ]
]2
2 CrO4 2 - ( aq ) + 2 H+ ( aq )
H2O 为液相,不写入。
5.2.3 经验平衡常数 1.平衡常数与反应方程式
当反应处于平衡态时,rG 0 显然有
rG
RT ln aEe • aFf aBb • aDd
0
式中aB、aD、aE和aF均是平衡状态下的活度。
令
aEe • aFf aBb • aDd
6章物质平衡法ppt课件
![6章物质平衡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c47dadf46527d3250ce004.png)
测
精品课件
一、 水侵原因 二、水侵方式 三、水侵方程 (一) 最简单 (二)稳定流法 (三)修正稳定公式 (四)准稳态 (五)非稳定状态 (六)图解计算法
精品课件
天然水侵量研究现状:
在求取水侵量的方法研究中,国内外不少学者作过大量工作, 假设了各种水侵模型,主要可分为定态水侵和不定态水侵两 类。定态水侵方程以Schilthuis方法为代表,它实质上是一种稳 定流动方程。根据不稳定渗流的某一瞬间可视为稳定流动的 思想,通过静态逐次替换法,解决了不稳定渗流的水侵问题。 后来Hurst提出了修正定态水侵方程;1949年Everingen提出了不定 态水侵模型,尽管它在计算时要复杂的多,但却行之有效, 所以,它的思想得到了发展。Miller于1962年提出了有限性水侵 方法;Chatas于1969年提出了底水油藏水侵量计算模型;吴玉 林、葛家理于1981年提出了裂缝型底水水侵的计算。 目前为止,裂缝边水水侵模型还没有比较成熟的理论.
岩石总弹性膨胀体积:Cf(1精+品课m件)NBoi/Soi) △P
情况1:气顶区、含油区
N= {Np [Bo +(Rp-Rs) Bg]-(We-Wp)Bw}/ [Bo-Boi+(Rsi- Rs )Bg+mBoi(Bg-Bgi)/Bgi]
情况2:
束缚水 [(1+m)NBoi Swi/Soi ]Cw△P 岩石 Cf(1+ m)NBoi/Soi) △P
NpBo Np(Rp Rs)Bg WpBw
(6-2)
N((Rsi-Rs)Bg-(Boi - Bo)) — 溶解气净膨胀量(也就是驱油量)
Nm Boi/ Bgi(Bg - Bgi) — 地下气顶总气体体积膨胀量
(1+m)NBoi△P(Cw Swi+ Cf)/ Soi— 含油区气顶区两部分束缚水 和岩石弹性膨胀量
精品课件
一、 水侵原因 二、水侵方式 三、水侵方程 (一) 最简单 (二)稳定流法 (三)修正稳定公式 (四)准稳态 (五)非稳定状态 (六)图解计算法
精品课件
天然水侵量研究现状:
在求取水侵量的方法研究中,国内外不少学者作过大量工作, 假设了各种水侵模型,主要可分为定态水侵和不定态水侵两 类。定态水侵方程以Schilthuis方法为代表,它实质上是一种稳 定流动方程。根据不稳定渗流的某一瞬间可视为稳定流动的 思想,通过静态逐次替换法,解决了不稳定渗流的水侵问题。 后来Hurst提出了修正定态水侵方程;1949年Everingen提出了不定 态水侵模型,尽管它在计算时要复杂的多,但却行之有效, 所以,它的思想得到了发展。Miller于1962年提出了有限性水侵 方法;Chatas于1969年提出了底水油藏水侵量计算模型;吴玉 林、葛家理于1981年提出了裂缝型底水水侵的计算。 目前为止,裂缝边水水侵模型还没有比较成熟的理论.
岩石总弹性膨胀体积:Cf(1精+品课m件)NBoi/Soi) △P
情况1:气顶区、含油区
N= {Np [Bo +(Rp-Rs) Bg]-(We-Wp)Bw}/ [Bo-Boi+(Rsi- Rs )Bg+mBoi(Bg-Bgi)/Bgi]
情况2:
束缚水 [(1+m)NBoi Swi/Soi ]Cw△P 岩石 Cf(1+ m)NBoi/Soi) △P
NpBo Np(Rp Rs)Bg WpBw
(6-2)
N((Rsi-Rs)Bg-(Boi - Bo)) — 溶解气净膨胀量(也就是驱油量)
Nm Boi/ Bgi(Bg - Bgi) — 地下气顶总气体体积膨胀量
(1+m)NBoi△P(Cw Swi+ Cf)/ Soi— 含油区气顶区两部分束缚水 和岩石弹性膨胀量
化学平衡及影响条件PPT教学课件
![化学平衡及影响条件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97b59459eef8c75ebfb378.png)
反 应 速 率
t1
t2
时间
讨论
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
2SO2(g) + O2(g)
2SO3(g)+ Q(正
反应为放热反应)如果其它条件不变时,分别
改变下列条件,将对化学平衡有何影响?
①增大压强 ②增大O2的浓度 ③减少SO3的浓度 ④升高温度
右移 右移 右移 左移
⑤使用催化剂
不移动
三、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程序法
A、单位时间生成1摩尔A2的同时生成1摩尔的AB B、容器内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2摩尔AB的同时生成1摩尔的B2 D、单位时间生成2摩尔A2的同时生成1摩尔的B2
例2、:恒温下,在一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
下反应:P(g)+2Q(g)
R(g)+S(g),可以充分
说明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事实是( AC )
小;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一段时间后, 反应物、生成物浓度保持一定,V正=V逆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反应速率
0: V正最大,V逆=0
V正
V逆
0
t1
V正 = V逆
时 间
时间
0 t1 t1以后
V正逐渐减小 V逆逐渐增大 V正 = V逆 平衡状态
3、化学平衡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 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它的建立与反应途径无关,从正反应或逆反应开始 都可以建立平衡状态。
(1) CH3+是活性很强的正离子,是缺电子的,其电子式为____
(2) CH3+中4个原子是共平面的,3个键角相等,键角应为 (填角度).
_____
t1
t2
时间
讨论
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
2SO2(g) + O2(g)
2SO3(g)+ Q(正
反应为放热反应)如果其它条件不变时,分别
改变下列条件,将对化学平衡有何影响?
①增大压强 ②增大O2的浓度 ③减少SO3的浓度 ④升高温度
右移 右移 右移 左移
⑤使用催化剂
不移动
三、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程序法
A、单位时间生成1摩尔A2的同时生成1摩尔的AB B、容器内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2摩尔AB的同时生成1摩尔的B2 D、单位时间生成2摩尔A2的同时生成1摩尔的B2
例2、:恒温下,在一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
下反应:P(g)+2Q(g)
R(g)+S(g),可以充分
说明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事实是( AC )
小;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一段时间后, 反应物、生成物浓度保持一定,V正=V逆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反应速率
0: V正最大,V逆=0
V正
V逆
0
t1
V正 = V逆
时 间
时间
0 t1 t1以后
V正逐渐减小 V逆逐渐增大 V正 = V逆 平衡状态
3、化学平衡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 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它的建立与反应途径无关,从正反应或逆反应开始 都可以建立平衡状态。
(1) CH3+是活性很强的正离子,是缺电子的,其电子式为____
(2) CH3+中4个原子是共平面的,3个键角相等,键角应为 (填角度).
_____
第7章化学平衡ppt课件共58页
![第7章化学平衡ppt课件共58页](https://img.taocdn.com/s3/m/2786a95076c66137ee0619d1.png)
正反应 forward reaction 逆反应 reverse reaction
2.化学平衡的特征
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可逆的。例如:
c/moL l1 t/s
H2(g)I2(g)
2HI(正 gm 1)07 L o 1逆sl 1 10 6
0
0.0100 0.0100 0
7.60 0
1. fGm是物质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可查表 得到;
2. rGm是标准态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是标准 态的反应方向判据,rGm的求法如下:
rGm = njfGm(生成物) - nifGm(反应物) 标准态,298 K
rGm =rHm - TrSm
标准态,T K rGm =-RTlnKT
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reaction isotherm) 这一公式极为重要, 它将两个重要的物理意义完全不相同 的热力学数据联系起来。
Gibbs函数变判据与浓度商判据:
Q< K Q K Q> K
△rGm< 0 △rGm 0 △rGm> 0
反应正向进行 反应处于平衡 反应逆向进行
fGm 、rGm 和rGm的关系:
得数据fGm 、fHm和 Sm
例题:
例题: 求反应2NO2(g) = N2O4(g) 298K 时的 Kθ
7.3 化学平衡的移动
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 化学平衡与催化剂 5 吕·查德里(Le Chatelier)原理
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当外 界条件改变时,旧的平衡被破坏,引起体系中各物 质的浓度或(分压)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新的平衡, 这样的过程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的特征
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可逆的。例如:
c/moL l1 t/s
H2(g)I2(g)
2HI(正 gm 1)07 L o 1逆sl 1 10 6
0
0.0100 0.0100 0
7.60 0
1. fGm是物质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可查表 得到;
2. rGm是标准态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是标准 态的反应方向判据,rGm的求法如下:
rGm = njfGm(生成物) - nifGm(反应物) 标准态,298 K
rGm =rHm - TrSm
标准态,T K rGm =-RTlnKT
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reaction isotherm) 这一公式极为重要, 它将两个重要的物理意义完全不相同 的热力学数据联系起来。
Gibbs函数变判据与浓度商判据:
Q< K Q K Q> K
△rGm< 0 △rGm 0 △rGm> 0
反应正向进行 反应处于平衡 反应逆向进行
fGm 、rGm 和rGm的关系:
得数据fGm 、fHm和 Sm
例题:
例题: 求反应2NO2(g) = N2O4(g) 298K 时的 Kθ
7.3 化学平衡的移动
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 化学平衡与催化剂 5 吕·查德里(Le Chatelier)原理
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当外 界条件改变时,旧的平衡被破坏,引起体系中各物 质的浓度或(分压)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新的平衡, 这样的过程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移动》PPT课件
![《化学平衡的移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9a836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d0.png)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但能改变反应 速率。
2024/1/24
6
02 沉淀溶解平衡移动
2024/1/24
7
沉淀生成与溶解过程
01
02
03
沉淀的生成
当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 超过其溶度积常数(Ksp )时,就会生成沉淀物。
2024/1/24
沉淀的溶解
当溶液中存在能与沉淀物 发生反应的离子时,沉淀 物会溶解并重新进入溶液 。
电子得失守恒法
适用于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首先分析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 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计算得失电子总数,使电子得失总数相等。
2024/1/24
17
氧化还原平衡移动实例分析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通过改变离子浓度、温度或加入能与体 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更难电 离物质的试剂,使平衡向生成沉淀或溶 解的方向移动。例如,向$AgCl$饱和溶 液中加入$NaI$溶液,由于$AgI$比 $AgCl$更难溶,因此$AgCl$会转化为 $AgI$沉淀。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计算沉淀的溶解度,以及指导科研和生产实践。
2024/1/24
5
影响化学平衡因素
温度
浓度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 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平衡向逆反应 方向移动。
压强
催化剂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 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 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2024/1/24
19
配合物组成和结构特点
01
02
03
04
配合物由中心离子和配 体组成
《化学平衡教学》课件
![《化学平衡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a7002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c.png)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和浓度,可以 02 调节化学平衡,提高产物的收率和质量。
在制药、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化学平衡的计 03 算和分析对于工艺流程的优化和改进具有重要意
义。
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01 化学平衡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大气 中温室气体的平衡、水体中污染物的平衡等。
02 通过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反应和迁移转化 规律,可以预测和控制环境污染,制定有效的治 理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
平衡图解法
通过作图和观察图像,利用平衡 常数和温度的关系,求出平衡常
数和温度的关系。
代数法
通过建立化学平衡的代数方程组 ,求解未知数。
微分法
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和浓度的关系 ,建立微分方程,求解未知数。
04
化学平衡的应用
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化学平衡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化学 01 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催化剂的选择和制备等。
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等。
05
化学平衡的实验研究
实验目的与原理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平衡的原理,加深对化学平衡概念的 理解。
实验原理
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 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实验 将通过具体反应来展示化学平衡的形成和特点。
实验步骤与操作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反应容器、温度计、搅拌器、可逆反应的试剂等。
《化学平衡教学》 ppt课件
目录
•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 化学平衡的原理 • 化学平衡的计算 • 化学平衡的应用 • 化学平衡的实验研究
01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平衡的定义
在制药、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化学平衡的计 03 算和分析对于工艺流程的优化和改进具有重要意
义。
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01 化学平衡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大气 中温室气体的平衡、水体中污染物的平衡等。
02 通过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反应和迁移转化 规律,可以预测和控制环境污染,制定有效的治 理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
平衡图解法
通过作图和观察图像,利用平衡 常数和温度的关系,求出平衡常
数和温度的关系。
代数法
通过建立化学平衡的代数方程组 ,求解未知数。
微分法
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和浓度的关系 ,建立微分方程,求解未知数。
04
化学平衡的应用
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化学平衡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化学 01 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催化剂的选择和制备等。
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等。
05
化学平衡的实验研究
实验目的与原理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平衡的原理,加深对化学平衡概念的 理解。
实验原理
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 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实验 将通过具体反应来展示化学平衡的形成和特点。
实验步骤与操作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反应容器、温度计、搅拌器、可逆反应的试剂等。
《化学平衡教学》 ppt课件
目录
•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 化学平衡的原理 • 化学平衡的计算 • 化学平衡的应用 • 化学平衡的实验研究
01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平衡的定义
《化学平衡》完美ppt人教
![《化学平衡》完美ppt人教](https://img.taocdn.com/s3/m/db253dbd8e9951e79a892724.png)
其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
t/ºC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1)k的表达式为:
K=
C(H2O). C(CO) C(H2). C(CO2)
(2)该反应为 吸热 反应(“吸热”或“放热”)
课后作业:
在2L的容器中充入 △
CO(g)+H2O(g)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2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回忆
1、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有6点: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
增大接触面积、形成原电池等。 2、改变以上因素化学平衡状态都会移动吗?
3、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有哪些?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归纳: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化学平衡是有 条件限制的—动——态—平衡,只有在—条—件——一—定———时才能保持 平衡。
因素
增大反应物浓度
Fe(SCN)3
减小反应物浓度
步 骤 滴加4滴饱和FeCl3溶液
滴加3~5滴NaOH溶液
现象
血红色加深
产生红褐色沉淀,血红色变浅
平衡移 动方向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v正首先
速率变 化
v逆随后 且v'正
增大 增大 > v'逆
v正首先 v逆随后 且v '逆
减小 减小 > v'正
一、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 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 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
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 符号:K
第7章物质平衡理论精品PPT课件
![第7章物质平衡理论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3826ac011ca300a6c390cb.png)
生产框:获得来自环境框的不可再生资源M,这些资源被用 作生产中的劳动对象;获得来自资本积累框的折旧D和资本 服务流K,获得来自消费框的废弃物RH(作为生产原料重新 利用)和劳动力LH1。同时,生产框向消费框提供消费品C, 向环境框排放废弃物ZP,向环境管理框提供环境治理所需要 的投资IP和排放需要治理的废弃物EP,向资本积累框提供投 资GI;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一部分得到重复利用,用框 中的圆圈表示。
考虑循环利用
环境物质投入
经济系 统
生产
人类 服务
消费
污染物
循环利用
如果循环利用,污染物就有可能返回生产过程,成为原材料的一部 分,再次被利用。一定时期内,可以减少新物质的投入;另一方面, 也可以减少排放的污染物数量。
但是,循环利用率不可能达到100%,根据物质平衡理论可以推断, 为了保证一定的生产和消费水平,即虚框所示的一定服务水平,必 须不断投入新的环境物质。
结论:来自环境的物质净流出量等于资本存量的净积累。
模型分析
M ZP ZE ZH GI D NI
意义
表明不能作为资本积累的那部分原材料最终要归于环境。
引申出一个结论:在给定资本积累的前提下,如果不存 在某些刺激使排入环境的污染物保持低水平,那么自然 资源的采出量将会相应提高,环境质量的恶化和自然资 源的超量使用是密切相关的。
➢ 来自环境的物质最终将以污染物的形式回到环境中(图7-1)
ln
n
nn
g
m jk
yk
cke xe cce xe 1
ccjbjk yk
j1 k1
k 1
j1 k1
当环境资源变得稀缺时,与生产消费和环境之间的作用关 系相关的外部性是“普遍存在”的。通过引入一些影子价 格,市场影响可以模拟到基本近似的程度。从而使资源配 置从“次优”逐步逼近“帕累托最优”状态。
最新第5章化学平衡(共52张PPT)精品课件
![最新第5章化学平衡(共52张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a511f5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1d.png)
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二页。
Q=
(
[G C
]
)
g
(
[H C
]
)
h
(
[A] C
)
a
(
[B] C
)
b
K =
(
[
G C
]平
)g
(
[
H C
平
])h
(
[
A C
]平
)a
(
[
B C
]平
)b
=Q平
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二页。
标准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huàxué 方向 fǎnyìng)
• Q = K • Q < K • Q > K
例:
C (s) + H2O (g)
N2O4 (g) K = K1 K2
CO (g) + H2 (g) K1
CO (g) +H2O (g)
CO2 (g) + H2 (g)
K2
C (s) + CO2(g)
2CO(g)
K = K1 /K2
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二页。
5-2 标准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huàxué 方 fǎnyìng) 向
CO(g)+H2(g) 6.3 6.3
Kp=
p(CO)·p(H2) p(H2O)
=
(6.3×104)2 3.8×104
Pa
=1.0×105 Pa
第九页,共五十二页。
实验 平衡常 (shíyàn)
气相反应数: Kp = Kc(RT)n 例 反应: C(s)+H2O(g) CO(g)+H2(g)
Kc= 1.3×10-3 mol·L-1
Q=
(
[G C
]
)
g
(
[H C
]
)
h
(
[A] C
)
a
(
[B] C
)
b
K =
(
[
G C
]平
)g
(
[
H C
平
])h
(
[
A C
]平
)a
(
[
B C
]平
)b
=Q平
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二页。
标准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huàxué 方向 fǎnyìng)
• Q = K • Q < K • Q > K
例:
C (s) + H2O (g)
N2O4 (g) K = K1 K2
CO (g) + H2 (g) K1
CO (g) +H2O (g)
CO2 (g) + H2 (g)
K2
C (s) + CO2(g)
2CO(g)
K = K1 /K2
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二页。
5-2 标准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huàxué 方 fǎnyìng) 向
CO(g)+H2(g) 6.3 6.3
Kp=
p(CO)·p(H2) p(H2O)
=
(6.3×104)2 3.8×104
Pa
=1.0×105 Pa
第九页,共五十二页。
实验 平衡常 (shíyàn)
气相反应数: Kp = Kc(RT)n 例 反应: C(s)+H2O(g) CO(g)+H2(g)
Kc= 1.3×10-3 mol·L-1
物质平衡理论教学课件
![物质平衡理论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3b199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b.png)
物料需求计划制定
需求预测
物料需求计划制定的首要任务是进行需求预测。这涉及到分析历史数据、市场趋势、客户 需求等因素,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物料需求量。
计划制定与执行
基于需求预测结果,制定物料需求计划。该计划应明确物料的种类、数量、供应时间等关 键信息。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实际需求与计划之间的差异,及时调整以确保物质 平衡。
。
库存周转率
监测库存周转率,以评估库存物品流 转速度,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 施。
库存数据分析
定期对库存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 库存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采购和生 产决策提供支持。
采购管理
供应商选择
根据采购需求,选择合适 的供应商,确保采购物料 的质量、价格和交货期符 合要求。
采购计划
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明 确采购物料、数量、时间 和预算,避免盲目采购和 浪费。
实验步骤
实验注意事项
1)了解产品需求和库存成本;2)制定采 购策略;3)制定销售策略;4)库存管理 ;5)结果分析。
学生需要综合考虑需求和成本因素,避免 库存积压和缺货现象,合理控制库存水平 。
实验三:物质平衡优化实验
• 实验目标:通过本实验,学生应能综合运用物质平衡计算和库存管理知识,对 化工流程进行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THANKS
感谢观看
绿色供应链与物质平衡
绿色采购:在供应链管理中引入物质平衡理念, 01 优先选择环保、低碳、可再生的原材料和产品,
推动绿色采购。
生态设计:运用物质平衡分析方法,指导产品生 02 态设计,降低环境影响,打造绿色、环保的产品
。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与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运 03 用物质平衡理论,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作出贡
神奇的平衡科学ppt课件
![神奇的平衡科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fd3d4a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4.png)
保持静态平衡。
动态平衡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平衡的 状态,如自行车保持动态平衡
行驶。
主动平衡
通过主动调整自身状态来达到 平衡的状态,如人通过调整身
体姿态来保持站立平衡。
被动平衡
通过被动反应来达到平衡的状 态,如不倒翁在受到外力作用
时能自动恢复平衡状态。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平衡科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数据驱动的平衡研究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处理和分析大量实验数据,有助于 发现新的平衡规律和现象,加速平衡科学的发展。
模拟与预测
人工智能可以模拟和预测复杂系统中的平衡行为,为解 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平衡科学与新能源技术的交叉研究
高效能源转换
研究平衡科学在新能源技术中的应用 ,如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有助 于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和稳定性。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环境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保持生态 平衡对于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过度开发、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等人类活动可能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
通过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保护措施,可以维护地球生态平衡 ,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
平衡科学的重要性
平衡科学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有助于人们认识自然 界的基本规律,还可以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应用领域
平衡科学在能源、环境、材料、生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能源的转换与 利用、环境污染的治理、新型材料的研发、生物体内的代谢和调节等。
动态平衡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平衡的 状态,如自行车保持动态平衡
行驶。
主动平衡
通过主动调整自身状态来达到 平衡的状态,如人通过调整身
体姿态来保持站立平衡。
被动平衡
通过被动反应来达到平衡的状 态,如不倒翁在受到外力作用
时能自动恢复平衡状态。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平衡科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数据驱动的平衡研究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处理和分析大量实验数据,有助于 发现新的平衡规律和现象,加速平衡科学的发展。
模拟与预测
人工智能可以模拟和预测复杂系统中的平衡行为,为解 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平衡科学与新能源技术的交叉研究
高效能源转换
研究平衡科学在新能源技术中的应用 ,如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有助 于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和稳定性。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环境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保持生态 平衡对于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过度开发、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等人类活动可能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
通过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保护措施,可以维护地球生态平衡 ,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
平衡科学的重要性
平衡科学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有助于人们认识自然 界的基本规律,还可以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应用领域
平衡科学在能源、环境、材料、生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能源的转换与 利用、环境污染的治理、新型材料的研发、生物体内的代谢和调节等。
化学平衡精品课件12
![化学平衡精品课件12](https://img.taocdn.com/s3/m/21e9f723ec3a87c24128c48e.png)
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平衡。 (变)
2、平衡标志:
1、同一物质的 V正=V逆==0 (1)直接标志 2、各组分的浓度不变 (2)间接标志
❖
1.我公司将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及现 场监理 工程师 代表履 行他们 的职责 和权力 。
❖
2.我公司在开工前,将根据合同中明 确规定 的永久 性工程 图纸, 施工进 度计划 ,施工 组织设 计等文 件及时 提交给 监理工 程师批 准。以 使监理 工程师 对该项 设计的 适用性 和完备 性进行 审查并 满意所 必需的 图纸、 规范、 计算书 及其他 资料; 也使招 标人能 操作、 维修、 拆除、 组装及 调整所 设计的 永久性 工程。
100atm
0
D
T
练习1. 在某一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
A (g) + B (g)
x C (g) △H<0
符合下列图象(I)所表示的关系。由此推断对图象(II)的
正确说法是(A D)。
A. P3 > P4 , Y轴表示 A 的转化率
B. P3 > P4 , Y轴表示 B的百分含量
C. P3 > P4 , Y轴表示 混合气体密度
②m + n 与p的关系是 m + n > p ; ③T1 与 T2的关系是 T2 < T 1 ;
T2 P2 T1 P2
T1 P1
④Q与 0 的关系是 0 < Q 。
0
t
2.技巧:
“先拐先平,数值大”:含量与时间变化 关系的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则先到达平 衡,说明该曲线表示的温度较大或压强较 高。
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
量(nZ)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2、平衡标志:
1、同一物质的 V正=V逆==0 (1)直接标志 2、各组分的浓度不变 (2)间接标志
❖
1.我公司将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及现 场监理 工程师 代表履 行他们 的职责 和权力 。
❖
2.我公司在开工前,将根据合同中明 确规定 的永久 性工程 图纸, 施工进 度计划 ,施工 组织设 计等文 件及时 提交给 监理工 程师批 准。以 使监理 工程师 对该项 设计的 适用性 和完备 性进行 审查并 满意所 必需的 图纸、 规范、 计算书 及其他 资料; 也使招 标人能 操作、 维修、 拆除、 组装及 调整所 设计的 永久性 工程。
100atm
0
D
T
练习1. 在某一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
A (g) + B (g)
x C (g) △H<0
符合下列图象(I)所表示的关系。由此推断对图象(II)的
正确说法是(A D)。
A. P3 > P4 , Y轴表示 A 的转化率
B. P3 > P4 , Y轴表示 B的百分含量
C. P3 > P4 , Y轴表示 混合气体密度
②m + n 与p的关系是 m + n > p ; ③T1 与 T2的关系是 T2 < T 1 ;
T2 P2 T1 P2
T1 P1
④Q与 0 的关系是 0 < Q 。
0
t
2.技巧:
“先拐先平,数值大”:含量与时间变化 关系的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则先到达平 衡,说明该曲线表示的温度较大或压强较 高。
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
量(nZ)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收支平衡(Material Balance)分析方法。
2.理论基础:质量守恒定律
三个守恒: ❖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 ❖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守恒
∑M(反应物)=∑M(生成物)
3. 基 本 思 想
❖物质收支平衡分析法超出了原来经济分析对象, 即市场系统的范围,将人类的经济活动从包括生 态系统的自然系统的联系的角度进行了重新定位, 独立分析各种物质的流程和收支平衡的结构。
❖从经济学角度看,自然资源是一种多功能的资产, 为人类提供多种服务:
1)提供公共物品 自然资源
2)提供
从质量守恒定律的角度看待经济的生 产和消费过程
❖经济系统中,生产和消费活动就是在进行一系 列的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遵从质量守恒定律。 ❖无论商品是被“生产”还是被“消费”,实际 上只是提供了某些效用、功能和服务。其物质实 体仍然存在,最终或者被重新利用,或者被排入 自然环境中。
❖新物质的投入可以随着能量转换、物 质利用效率、以及污染物回收效率的 提高而减少;
三部门经济系统
❖生产部门分为能量转换和物质加 工两个部门;
❖考虑到污染物处理已经成为现代 经济系统的基本功能,因此,在 经济系统内部还应当设立污染物 处理部门;
表 明:
❖在一个封闭的、没有物质净积累的经济系统 中,即K=0 时,E* = E0,排入自然环境中 的污染物量必然大致等于进入经济系统的食 物、原材料加上从大气中获得的氧;
商品市场
商品供给 销售收入
家庭
厂商
要素收入 要素供给
成本支出
要素市场 要素需求
❖广义的经济学,则将“人 类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代谢 的全过程”作为经济学的 分析领域。
物质代谢论 ——物质收支平衡分析方
❖法1.产生背景:
1960年代后期到1970年代初,战后资本主义 国家普遍面临了深刻的环境公害问题。这种情况下,英 国著名经济学家Robinson,1971年提出传统的经济理论 正面临着“第二次危机” ,问题在于面对深刻的环境 污染引起的公害问题,有必要对传统经济理论框架的有 效性提出新的疑问。对于这一疑问,最早提出的就是物
半成品、动力、其他辅助材料,及支付劳务部门的各种 费用,如运输邮电费、金融服务费、保险费、广告费 等; ❖ 总投入为最初投入与中间投入之和。
❖产出指各产业部门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数 量及其分配使用的去向;
❖中间产出即中间产品,与中间投入相对应, 当某种产品被用作中间投入时,它也就是 中间产品;
❖最终产出即最终产品,是用作最终使用的 产品,包括消费品、投资品和净出口。
❖处理污染物并不能使污染物消失,而只是改 变了污染物存在的形式;所以提高污染物循 环利用水平和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才是更为 有效的办法,最终解决环境问题。
传统经济学家假定环境不 论作为资源还是作为污染物的倾倒 场,只是一种没有价值的公共物品。 这种认识造成经济活动的两种无效 率: ❖一是与“外部性”相关的无效率 ❖二是与“使用者费用”相关的无效
❖总产出是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之和。
几个基本平衡关系:
❖最初投入+中间投入=总投入 ❖中间产出+最终产出=总产出 ❖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
环境经济学中的投入产出:
❖ 投入要素包括传统经济学研究没有或较少涉及的各类来 源于自然的资源环境:
❖ 物质资源∶ 矿物资源=矿物、岩石、沙 生物资源=大气、水、陆地、土中生存的所
积极意义
❖第一、传统经济学中,人类经济活动的几 个重要过程(特别是废弃物处理)基本上 没有涉及。它的提出,至少可以把原来失 落的过程可以用一种明确的形式进行分析, 为这种分析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第二、明确了人类的经济活动,并不是独 立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而是与自然生态系 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受到这一联系结构 的制约的事实。
❖如果现实经济中,生产和消费过程都 存在积累, 即K>0时,E* = E0+K
❖表明:在一个足够长的时期,制造出 来的产品质量,加上生产和消费过程 中产生的污染物的质量,必然大致等
如果污染物不直接排入环境,而是进行循 环利用,污染物就有可能重新返回生产过 程,成为原材料的一部分,再次被利用。
❖物质的使用过程,实质是一种能转化 为另一种能的过程,任何能的转化都 不可能是全效的,损耗是必然的;
有生物 流入资源=日照、水循环、风、海洋的潮流
❖ 环境资源∶状态资源=空气、水、土壤、空间 ❖ 产出不仅只考虑生产出的产品和服务,还要考虑生产、
消费过程中不可避免所产生的、最终以各种形式排入环
环境污染与治理投入产出表
Xij:第j个部 门消耗的第i
部门产品的数
Eij:第j个消除污 染部门在消除污 染过程中消耗的 第i部门产品的数
第七章 物质平衡理论
第五章 物质平衡理论
❖第一节 物质平衡的概念模型 ❖第二节 一般均衡模型和环境管理模型 ❖第三节 物质平衡理论的应用—循环经
济
第一节 物质平衡的概念模型
❖传பைடு நூலகம்的经济系统模型:仅仅注重市场经 济现象或者商品经济现象,没有考虑资
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商品需求 消费支出
考察环境与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动关系
❖设E为环境的物质储量,E*为环境对经济 系统的物质投入,E0为经济系统向环境 排放的污染物,K表示经济系统的物质沉 淀(积累),物质平衡模型可表示为:
E* = E0+K
❖ 如果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不存在积累,即 K=0时,E* = E0
❖ 投入的环境物质最终必然以污染物的形式返回 环境。在这个物质流动过程中,环境物质投入 的唯一功用就是为人类提供服务(虚线箭头)
第二节 物质平衡与一般均衡模型
❖物质平衡与投入产出 ❖一般均衡模型通过数学的分析方法
和手段,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要素和 服务投入与产品产出之间的关系。
2.1投入与产出
❖传统经济学中的投入和产出:
❖ 投入是生产某种产品过程中所必须的生产消耗: ❖ 最初投入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包括劳动者报酬、生
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等; ❖ 中间投入是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物质和服务,包括原材料、
y部i:门生i的产x产i:部生门i 最终产出的总产
出
量
Pij:第j部门 产生的第i种
2.理论基础:质量守恒定律
三个守恒: ❖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 ❖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守恒
∑M(反应物)=∑M(生成物)
3. 基 本 思 想
❖物质收支平衡分析法超出了原来经济分析对象, 即市场系统的范围,将人类的经济活动从包括生 态系统的自然系统的联系的角度进行了重新定位, 独立分析各种物质的流程和收支平衡的结构。
❖从经济学角度看,自然资源是一种多功能的资产, 为人类提供多种服务:
1)提供公共物品 自然资源
2)提供
从质量守恒定律的角度看待经济的生 产和消费过程
❖经济系统中,生产和消费活动就是在进行一系 列的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遵从质量守恒定律。 ❖无论商品是被“生产”还是被“消费”,实际 上只是提供了某些效用、功能和服务。其物质实 体仍然存在,最终或者被重新利用,或者被排入 自然环境中。
❖新物质的投入可以随着能量转换、物 质利用效率、以及污染物回收效率的 提高而减少;
三部门经济系统
❖生产部门分为能量转换和物质加 工两个部门;
❖考虑到污染物处理已经成为现代 经济系统的基本功能,因此,在 经济系统内部还应当设立污染物 处理部门;
表 明:
❖在一个封闭的、没有物质净积累的经济系统 中,即K=0 时,E* = E0,排入自然环境中 的污染物量必然大致等于进入经济系统的食 物、原材料加上从大气中获得的氧;
商品市场
商品供给 销售收入
家庭
厂商
要素收入 要素供给
成本支出
要素市场 要素需求
❖广义的经济学,则将“人 类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代谢 的全过程”作为经济学的 分析领域。
物质代谢论 ——物质收支平衡分析方
❖法1.产生背景:
1960年代后期到1970年代初,战后资本主义 国家普遍面临了深刻的环境公害问题。这种情况下,英 国著名经济学家Robinson,1971年提出传统的经济理论 正面临着“第二次危机” ,问题在于面对深刻的环境 污染引起的公害问题,有必要对传统经济理论框架的有 效性提出新的疑问。对于这一疑问,最早提出的就是物
半成品、动力、其他辅助材料,及支付劳务部门的各种 费用,如运输邮电费、金融服务费、保险费、广告费 等; ❖ 总投入为最初投入与中间投入之和。
❖产出指各产业部门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数 量及其分配使用的去向;
❖中间产出即中间产品,与中间投入相对应, 当某种产品被用作中间投入时,它也就是 中间产品;
❖最终产出即最终产品,是用作最终使用的 产品,包括消费品、投资品和净出口。
❖处理污染物并不能使污染物消失,而只是改 变了污染物存在的形式;所以提高污染物循 环利用水平和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才是更为 有效的办法,最终解决环境问题。
传统经济学家假定环境不 论作为资源还是作为污染物的倾倒 场,只是一种没有价值的公共物品。 这种认识造成经济活动的两种无效 率: ❖一是与“外部性”相关的无效率 ❖二是与“使用者费用”相关的无效
❖总产出是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之和。
几个基本平衡关系:
❖最初投入+中间投入=总投入 ❖中间产出+最终产出=总产出 ❖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
环境经济学中的投入产出:
❖ 投入要素包括传统经济学研究没有或较少涉及的各类来 源于自然的资源环境:
❖ 物质资源∶ 矿物资源=矿物、岩石、沙 生物资源=大气、水、陆地、土中生存的所
积极意义
❖第一、传统经济学中,人类经济活动的几 个重要过程(特别是废弃物处理)基本上 没有涉及。它的提出,至少可以把原来失 落的过程可以用一种明确的形式进行分析, 为这种分析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第二、明确了人类的经济活动,并不是独 立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而是与自然生态系 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受到这一联系结构 的制约的事实。
❖如果现实经济中,生产和消费过程都 存在积累, 即K>0时,E* = E0+K
❖表明:在一个足够长的时期,制造出 来的产品质量,加上生产和消费过程 中产生的污染物的质量,必然大致等
如果污染物不直接排入环境,而是进行循 环利用,污染物就有可能重新返回生产过 程,成为原材料的一部分,再次被利用。
❖物质的使用过程,实质是一种能转化 为另一种能的过程,任何能的转化都 不可能是全效的,损耗是必然的;
有生物 流入资源=日照、水循环、风、海洋的潮流
❖ 环境资源∶状态资源=空气、水、土壤、空间 ❖ 产出不仅只考虑生产出的产品和服务,还要考虑生产、
消费过程中不可避免所产生的、最终以各种形式排入环
环境污染与治理投入产出表
Xij:第j个部 门消耗的第i
部门产品的数
Eij:第j个消除污 染部门在消除污 染过程中消耗的 第i部门产品的数
第七章 物质平衡理论
第五章 物质平衡理论
❖第一节 物质平衡的概念模型 ❖第二节 一般均衡模型和环境管理模型 ❖第三节 物质平衡理论的应用—循环经
济
第一节 物质平衡的概念模型
❖传பைடு நூலகம்的经济系统模型:仅仅注重市场经 济现象或者商品经济现象,没有考虑资
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商品需求 消费支出
考察环境与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动关系
❖设E为环境的物质储量,E*为环境对经济 系统的物质投入,E0为经济系统向环境 排放的污染物,K表示经济系统的物质沉 淀(积累),物质平衡模型可表示为:
E* = E0+K
❖ 如果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不存在积累,即 K=0时,E* = E0
❖ 投入的环境物质最终必然以污染物的形式返回 环境。在这个物质流动过程中,环境物质投入 的唯一功用就是为人类提供服务(虚线箭头)
第二节 物质平衡与一般均衡模型
❖物质平衡与投入产出 ❖一般均衡模型通过数学的分析方法
和手段,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要素和 服务投入与产品产出之间的关系。
2.1投入与产出
❖传统经济学中的投入和产出:
❖ 投入是生产某种产品过程中所必须的生产消耗: ❖ 最初投入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包括劳动者报酬、生
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等; ❖ 中间投入是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物质和服务,包括原材料、
y部i:门生i的产x产i:部生门i 最终产出的总产
出
量
Pij:第j部门 产生的第i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