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荒漠化现状及其治理方案
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治理土地荒漠化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下面列出以下几种措施:
1. 植树造林和草地恢复。
通过大规模的人工种植树木和草地,增加植被覆盖率,从而保护土地表面,防止水土流失,降低水土流失速度,改善水土保持条件,恢复生态系统。
2. 推行水土保持技术。
在荒漠化地区,通过采用水土保持技术,如修建防风林、设置石垄、建造梁坝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增强土地的保水能力和土壤肥力,从而改善土地环境。
3. 加强荒漠化地区的综合治理。
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合作,制定和实施综合治理方案,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4. 通过生态补偿和激励机制,鼓励公民参与土地荒漠化治理,提高治理效果。
总之,治理土地荒漠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手段、多方联动,形成长效机制,才能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 1 -。
我国荒漠化治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荒漠化治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土地荒漠化具有很大的危害,不仅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导致气候异常,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而且不利于农业生产,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最重要的是土地荒漠化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制约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土地荒漠化的危害性,提高土地荒漠化治理工作的重视度,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有效防治土地荒漠化,提高我国荒漠化治理成效。
【关键词】:荒漠化治理;问题;对策建议;引言由于自然因素、人为活动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的土地荒漠化面积持续扩大蔓延,不仅破坏了植被面积,而且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需要采取长期应对措施防治土地荒漠化,通过加强宣传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建立健全土地荒漠化治理的法律法规、推广应用3S科学技术等对策来有效治理荒漠化,提高荒漠化治理的科学性和法制性,确保荒漠化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1.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成因我国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之一就是土地荒漠化,很多地区的人民饱受其苦。
经过调查发现,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具体原因如下,(1)自然因素。
在气候分布上,我国主要是以大陆季风性气候为主,大陆季风性气候的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大部分的降水量都集中在夏季,而冬季寒冷干燥,整体气候类型是比较复杂多变的。
在大陆季风性气候的作用下,在冬季来临时,很多森林植被比较薄弱、稀少的地区就很容易出现干旱状况,时间一长,干旱情况就会更加严重,这样当夏季到来,在暴雨的冲洗下,就会击打土壤,还会形成地表径流,冲刷土体,导致土地荒漠化面积持续蔓延。
再加上我国的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分布了很多山地、丘陵地形,这类地形缺乏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水土一旦减少也会大大降低植被的存活率,这样当地的土壤很容易受到侵蚀,也会进一步扩大土地荒漠化范围。
此外,目前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出现异常,导致生态环境不仅脆弱,而且处于失衡状态下,气候越来越干,就会大大加剧土地荒漠化。
治理土地荒漠化的措施
治理土地荒漠化的措施
随着地球温度上升,土地荒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成为威胁地球
生态平衡的重大问题。
为了消除受到这一挑战的威胁,政府和私营企
业应该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以解决土地荒漠化问题。
首先,政府需要制定可持续的土地管理政策,及时补强土地环境
保护措施,在保护环境的同时确保有效的土地使用和发展。
比如,设
定土地流转机制,禁止非正当土地利用;实施区域性土地管理法规,
控制土地破坏行为;定期对土地流失区进行植被恢复等。
其次,私营企业不仅要遵守政府规定的土地保护措施,还要采用
有效的技术来恢复荒漠化的土地。
比如,运用植物修复技术,采取有
效的播种方案,催芽及灌溉,恢复和稳定土壤质量,以促进植被恢复。
另外,利用水土保持技术,采取防护措施,以减少土地荒漠化和干旱
现象出现。
不仅能改善土地质量,还能减少沙漠扩张对陆地生态环境
的破坏。
最后,政府和企业还需要及时监督,对擅自破坏土地的人进行惩戒,保护荒漠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植物和动物的损害,并维护荒
漠化地区的自然资源。
总之,政府和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坚持持续性土地管理,
实施保护荒漠地区生态环境的技术手段,及时监督,实行约束性措施。
只有积极又有效地治理这种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才能确保地球的生态
安全,为人类的美好未来提供希望。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荒漠(沙)化是指土地因受气候、人类活动或者生态环境等因素影响而变成荒废的过程。
荒漠(沙)化土地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对于荒漠(沙)化土地的治理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
1.荒漠(沙)化土地的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荒漠(沙)化土地的面积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极具争议性的环境问题。
由于土地的荒漠化(包括风沙土地、盐碱地、石漠化地)、草原退化、森林退化等,使土地肥沃性下降、地下水位降低、植被减少,甚至生态系统破坏。
而荒漠(沙)化的土地对于人类社会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和生活影响。
2.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目前,全球各国对于荒漠(沙)化土地的治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包括植树造林、草原整理、沙漠治理、土壤改良、水源保护等多种综合治理方法。
也在科研方面加大了对于荒漠(沙)化土地治理技术的研究,不断寻求新的治理方法和技术手段。
1.加强科研力量在治理荒漠(沙)化土地的过程中,加强科研力量,开展土地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的恢复研究,为土地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加强对于荒漠(沙)化土地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土地的退化状况,为土地的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2.加大资金投入治理荒漠(沙)化土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植树造林、水土保持、改良土壤等多项工程。
各国需要加大对于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的资金投入,从政府层面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实现资金的多元化来源。
3.加强国际合作荒漠(沙)化土地的治理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之间加强合作,共同解决。
在技术、资金、经验等方面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制定联合的治理方案和政策,从根本上解决荒漠(沙)化土地的问题。
4.推动生态保护和恢复荒漠(沙)化土地的治理不仅仅是修复土地本身的问题,更是要关注土地背后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需要推动生态保护和恢复工程,保护和恢复土地的生态系统,使土地恢复到原有的生态环境状态。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荒漠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对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在技术手段应用方面,提出了增加植被覆盖、水土保持等措施,并建议政府加强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和个人参与治理工作。
未来展望中,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持续的研究和治理工作,逐步改善荒漠化土地的生态环境,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结合实际情况,总结了当前荒漠化土地治理的经验教训,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启示,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
【关键词】荒漠化、沙漠化、土地治理、现状、影响因素、对策探讨、技术手段、政策措施、未来展望、研究总结、研究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
据统计,全球大约30%的土地面积受到荒漠化的影响,给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损失。
荒漠化土地的扩张已经成为全球生态安全的一大隐患,亟待制定有效的治理对策与措施。
在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已经影响到农田和牧场的可持续发展,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计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针对荒漠化土地治理面临的严峻形势,相关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一直在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理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荒漠化土地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探讨治理对策和技术手段应用,提出政策措施建议,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建议。
通过对荒漠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的研究,可以促进荒漠化土地的整治和恢复,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荒漠(沙)化土地治理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影响着生态环境的稳定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荒漠(沙)化土地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治理对策和技术手段应用,提出相关的政策措施建议,旨在为提高荒漠(沙)化土地治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我国荒漠化防治现状及对策
我国荒漠化防治现状及对策【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荒漠化防治的现状,从荒漠化防治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荒漠化防治必须要采取的一些对策,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提供有力参考。
【关键词】荒漠化,防治现状,对策一、前言当今我国荒漠化防治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在防治中的科学性显得尤其重要,荒漠化防治现状及对策的分析,直接关系到我国荒漠化治理的效果。
二、荒漠化防治的意义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荒漠化的发生与发展,已给我国广大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与威胁,甚至危及到区内居民的生存,成为危及我国广大荒漠化地区和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此危害具有长期、频繁、广泛、多样、严重和深远性。
因此,加强对荒漠化的防治对促进生态平衡、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探析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主要表现为耕地、草原及林地退化。
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
荒漠化类型多样,程度严重,在我国西北地区主要表现为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地荒漠化,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表现为水蚀作用形成的红漠化,华北地区的土地盐碱化,青藏高原地区冻融荒漠化等。
下面以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西北地区为例,简单分析一下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1、自然原因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本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东部是辽阔坦荡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特别是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水汽的阻挡作用明显。
因此,本区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稀少,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由于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风的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荒滩改造整治方案
荒滩改造整治方案背景介绍位于某市郊区的荒滩地区,是此地区的一个难题。
它的土地被人为的摧毁和破坏,形成了一片荒漠化的土地,沦为垃圾场、野猫野狗栖息地和聚众赌博之地。
荒滩本应该是自然和动物活动的天堂,却因为人类的不负责任,让自然的平衡被破坏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政府制定了荒滩改造整治方案,希望能够重建荒滩的生态环境,并建立公共空间和设施。
改造整治方案生态恢复方案荒滩的土地退化已经逐渐的破坏了这片区域的生态环境,如何实现生态的恢复,是修复荒滩的第一步。
根据对荒滩的实地勘测和调查,建议如下方案:1.消除荒漠化土壤:运用反倒耕作技术,把深藏的次生盐土逐一深出,消除荒漠化土壤,还原历史的草地和耕地。
2.引入天然植被:引入耐旱、耐盐、耐贫的植物,如麦草、菜豆等,逐步形成原有植被体系,为原有动物体系的恢复提供合适的栖息环境。
3.养殖益虫益鸟:加强对四种益虫(蚯蚓、蜗牛、蜈蚣、蝎子)的保护,并养殖合适的益鸟,如毛脚鸡、雀鸟等,以控制恶性蔓生的耐酷植物和鱼虫。
4.微生物治理:对泥沙、海水、黑臭水等进行微生物治理,为清晰、洁净、可持续的水环境提供便利。
公共设施建设同时,为了方便市民的出行和活动,也需要建设一些公共设施,如公园、休息区等。
1.建设公园:在荒野上新建公园,供市民和游客休息、娱乐、健身等。
公园在规划时需要考虑绿化覆盖率和区域内动植物的禁止进入原则。
2.建设公共自行车停车区:为骑行的市民提供自行车停车服务,方便市民的出行。
3.建设休息区: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休息和观景场所。
4.建设环保凉亭、休息平台等设施:为市民提供遮阴和停留场所,同时也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实施计划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荒滩改造整治方案,市政府决定采取以下实施计划:1.投入资金:市政府将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整合荒滩,重建生态环境和建设公共设施等。
2.征集志愿者:征集志愿者参与荒滩改造整治方案的实施,通过志愿者的参与,实现项目推进的共建共享。
3.宣传推广:同时,市政府也会从多个方面宣传和推广荒滩改造整治的重要性,号召更多的人积极参与。
我国土地退化现状、原因及其对策
我国土地退化现状、原因及其对策
土地退化的原因主要有人类活动导致的集约化耕作和过度开采,水土
流失现象日益严重;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和沙尘暴频繁,荒漠化现象扩大;过度利用地下水和化肥农药等虽然增加了粮食产量,但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土壤质量下降严重;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导致土地污染愈
发凸显,盐碱化现象也在扩大。
针对土地退化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建
立健全土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机制,制定和实行相关的国家政策和标准,
切实保护高质量耕地,禁止过度开发和破坏性开发,实行精准施策,制定
土地退化治理的长期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是实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
通过推行高效节水灌溉、优化化肥使用、推广生态农业等方式,减少对土地的污染和损害。
鼓
励节约利用资源,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排放,努力使生产生
活方式更加绿色环保。
三是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力度。
对于已经受到污染和退化的土地,应采取生态修复和修复技术,加快沙化和荒漠化地区的治理,恢复土地功能,提升土地生产力和生态服务能力。
四是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要提高公众意识,建立土地资源审计和监管
机制,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法规,规范土地利用秩序,严格执法和监管,加
大罚款和责任制度的力度,力争实现土地资源保护和治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土地资源的现象与主要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与主要问题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1.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2.水土流失严重• 3.土地沙漠化严重• 4.城镇建设占地加剧• 5.土地闲置浪费严重• 6.生态环境恶化1.耕地面积急剧减少•1996年底我国耕地数量为13003.85万hm2,截止到2003年底,耕地面积变为12339.22万hm2,净减少664.63万hm2,平均每年净减少94.95万hm2,累计净减少率为5.1%,年净减少率为0.74%,且年净减少率呈递增趋势。
•2004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已从上年的0.095 hm2减少到0.094 hm2。
全国建设占耕地万14.51 hm2,灾毁耕地6.33万hm2,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20.47万,hm2生态退耕73.29万,以上4项共减少耕地114.59万hm2。
注:1hm2=1公顷=15亩耕地面积减少解决对策•总体规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由县政府组织,联合农业、国土资源、工信、财政等部门,聘请相关专家,召集各乡镇相关负责人,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认真分析,科学对全县的农村土地资源利用进行总体规划,各乡镇对其土地资源使用进行详细规划;规划过程应坚持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因地制宜,科学发展与合理布局,同时考虑到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2.水土流失严重•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年水土流失面积116万16%;到1998年,水土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失沃土50多亿吨,全球每年流失260亿吨表土,国要占20%,损失土地中的养分相当于我国1984年的化肥产量。
水土流失解决对策•高标准修筑控制性工程———拦沙坝,并在区内修建谷坊,营造水保林,拦堵泥沙,改善生态环境。
可以有效保护下游的农田和水利设施。
成立水土保持监督监测站,负责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荒漠治理方案
荒漠治理方案一、背景与问题荒漠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它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还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我国,荒漠化问题也日益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给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荒漠治理成为了一项迫切的任务。
二、治理方案1. 生态恢复工程: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等措施,恢复沙漠化地区的生态平衡。
在选择树种和草种时,应考虑其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根系发达等特点,以提高其成活率和抗逆性。
同时,应加强植被的保护和管理,防止二次破坏。
2. 合理利用水资源:水资源是荒漠治理的关键因素。
应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可以通过修建蓄水池、滴灌等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农业结构调整:在沙漠化地区,应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
可以通过发展畜牧业、发展林果业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4. 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使人们认识到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电视、网络、宣传栏等方式,宣传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措施,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5.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强政策支持,为荒漠治理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荒漠治理,提高治理效果。
三、实施步骤1. 调查评估:对沙漠化地区进行调查评估,了解其生态环境和治理难度。
2. 制定计划: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具体的治理计划,包括治理措施、资金投入、时间安排等。
3. 组织实施:按照计划组织实施治理工作,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治理效果。
4. 效果评估: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治理措施,确保治理效果持续发挥。
总之,荒漠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才能实现荒漠化的有效治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土地沙漠化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土地沙漠化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土地沙漠化是指原本具备一定植被覆盖和生态功能的土地逐渐丧失植被、水源和肥力,最终转变为无法被人类利用的干燥、贫瘠的土地。
土地沙漠化严重危害着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找到土地沙漠化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气候因素:气候变化是导致土地沙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气候变暖导致降水量减少、蒸发增加,造成水资源紧缺,抑制了植被的生长,进而导致了土地沙漠化。
2.自然因素:地质构造、土壤类型以及地表形态等自然因素也是土地沙漠化的重要原因。
比如,土壤质量差、荒漠化的地质构造、特殊的地形地势等都会导致土地沙漠化。
3.人类活动:人类的不可持续的农业、畜牧业、林业和工业活动也是导致土地沙漠化的重要原因。
过度的开垦、砍伐和过度放牧等活动破坏了植被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导致土地沙漠化的发生和进一步恶化。
为了防治土地沙漠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植被恢复:通过植树造林、草地建设等措施,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分蒸发和风蚀,防止土地沙漠化的发生与进一步扩大。
2.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加强水资源管理,采取有效的节约用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水资源的合理调配与保护,可以减少土地水分流失,阻止土地沙漠化的扩散。
3.合理农业和畜牧业管理:推广科学的农田管理技术,例如合理轮作制度、适时的灌溉技术和科学施肥方法,以减少土地的养分流失和水分蒸发。
制定合理的牧草放牧方案,避免过度放牧,保持草地的完整性。
4.土地治理与防风固沙:采取特殊的土壤修复与保护措施,如退耕还林还草项目,人工固沙带建设等,修复和改善受损的土地。
同时,建设风景林、林带和风信子等防风林网,减少水分的流失和风蚀的发生,保护土壤。
5.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强对土地沙漠化的科学研究,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
推动科技创新,提供土地沙漠化防治的新技术和方法,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理土地沙漠化的发生与扩大。
荒漠区生态治理施工方案
荒漠区生态治理施工方案一、背景概述荒漠地区是指干旱、瘠薄的荒漠土地,一般植被稀少,水资源匮乏。
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严重生态问题之一,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荒漠区生态治理是指通过恢复、保护、改善荒漠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功能的修复,实现荒漠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施工原则1.综合施策:采取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生态治理策略,全面提高荒漠地区的植被覆盖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2.科学规划:根据荒漠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植被恢复需求,进行科学规划和定点施工,确保施工方案的可行性。
3.循序渐进:按照逐步实施的原则,分阶段进行生态治理施工,确保施工效果的持续和可持续发展。
4.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通过合作共享经验和技术,实现生态治理的协同效应。
三、施工内容1.水资源管理:充分利用荒漠地区的雨水、河水和地下水资源,建设水库、水渠等水源工程,实施灌溉技术提高荒漠地带的土地可利用性。
2.植被恢复:通过植树造林、种植草地等手段,增加荒漠地区的植被覆盖度,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土壤水分。
3.防风固沙:通过修建风尘防护林带、筑起沙障墙等措施,减缓荒漠风沙的侵蚀速度,保护周边环境和人类安全。
4.生态旅游开发:利用荒漠地区的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开展生态旅游项目,提高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机会。
5.生态修复:对于已经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和生态重建,恢复荒漠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
四、施工步骤1.勘察规划:对荒漠地区进行全面调研和勘察,制定详细的施工规划和工作方案。
2.资源准备:收集和整理所需的施工材料和设备,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3.施工实施:按照施工规划和方案,分阶段有序进行沟壑治理、种植草木、修建水渠等工作。
4.技术监测:定期对生态治理施工进行监测和评估,对施工效果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5.效果评估:对治理后的荒漠地区进行效果评估,评估其植被覆盖度、土壤水分和生态系统的恢复情况,并制定后续的管理和维护方案。
土地荒漠化的措施
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引言土地荒漠化是指原本有较好的土壤和植被覆盖的土地逐渐退化为贫瘠的沙漠或荒地的过程。
它是目前全球面临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解决土地荒漠化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并分析其效果和适用范围。
措施一:植被恢复和保护植被恢复是治理土地荒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人工种植和保护现有的植被,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地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植被恢复和保护的措施:•抗风固沙:通过种植适应沙质地或风沙灾害环境的树木和灌木,形成阻挡风沙的屏障,减少沙尘的飞扬,从而保护土壤和植被。
•退耕还林还草:对于退化的农田和草地,进行还林还草工程,引进适宜的植物,恢复土地的植被覆盖和生态功能。
•水土保持:在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的地区,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如修建梯田、建设沟渠、植被带等,防止土壤被侵蚀和流失。
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增加土地的植被覆盖,改善土壤质量,减少水土流失,从而遏制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措施二:合理利用水资源水是土地植被生长的重要条件,因此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于治理土地荒漠化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节水灌溉:改良传统灌溉方式,提倡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水资源调配:对于水资源匮乏地区,可以通过水资源调配来解决土地荒漠化问题。
例如,可以引水灌溉,或者通过调整种植结构,选择适应干旱环境的植物。
•保护水源地: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维护水质,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供应。
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
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保障土地植被的生长需求,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减缓土地荒漠化的速度。
措施三:土壤改良和保护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对土壤进行改良和保护是治理土地荒漠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土壤改良和保护的措施:•有机肥料使用:适量使用有机肥料,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和保肥能力。
荒漠治理方案
荒漠治理方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荒漠治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荒漠化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国和地区纷纷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荒漠治理工作,希望能够减缓荒漠化进程,恢复植被生态,改善环境质量。
荒漠治理方案主要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土地再利用等内容。
植被恢复是荒漠治理的核心措施,通过引种植草、搞封闭围栏、人工种植树木等方式,逐步恢复荒漠地区原有的植被覆盖,增强土壤固齿,防止局部沙漠化的进一步扩散。
水土保持是荒漠治理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修建沙障、沙袋、植被覆盖、固沙林等工程,既可以防止沙尘暴的发生,还可以减轻沙漠对周围环境的侵蚀。
生态修复是荒漠治理的一项重要工程,通过植物的生长、微生物的作用以及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逐渐实现荒漠地区的生态平衡,恢复生态功能。
土地再利用是荒漠治理的最终目标,通过恢复荒漠地区的生态环境,重新利用土地资源,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荒漠治理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荒漠治理工作的进行。
政府在荒漠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当加大对荒漠治理的资金投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监督和评估,推动荒漠治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企业是荒漠治理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应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倡导绿色生产,推动可持续发展,为荒漠治理提供技术和专业知识支持。
科研机构在荒漠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当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技术水平和治理效果。
社会组织是荒漠治理的重要力量,应当鼓励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共同参与荒漠治理工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荒漠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有效防止荒漠化的扩散,改善荒漠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绿色家园。
希望各国和地区能够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荒漠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荒漠化、石漠化防治及防沙治沙工程开展方案(三)
荒漠化、石漠化防治及防沙治沙工程开展方案一、实施背景:荒漠化和石漠化是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荒漠化和石漠化的防治及防沙治沙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从产业结构改革的角度进行综合治理。
二、工作原理:1. 荒漠化和石漠化的防治主要通过植被恢复和土壤保护来实现。
植被恢复可以通过人工种植、天然更新和生态恢复等方式进行,以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和风蚀的发生。
2. 防沙治沙工程主要通过建设沙障、沙场和水土保持设施等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和扩散,保护农田和城市环境。
三、实施计划步骤:1. 荒漠化和石漠化的防治工程应从全局角度进行规划和设计,确定治理的重点区域和目标。
2. 在重点区域开展植被恢复工程,包括人工种植、天然更新和生态恢复等方式,以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3. 建设沙障、沙场和水土保持设施等防沙治沙工程,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和扩散。
4. 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调整和改进工程措施,确保工程的实施效果。
四、适用范围:该方案适用于荒漠化和石漠化严重的地区,如中国的西北干旱地区和内蒙古等地。
五、创新要点:1. 采用综合治理的方式,结合植被恢复和防沙治沙工程,提高治理效果。
2. 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如遥感技术和生态工程技术,提高工程的可行性和效果。
六、预期效果:1. 荒漠化和石漠化的防治工程能够有效恢复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2. 防沙治沙工程能够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和扩散,保护农田和城市环境。
七、达到收益:1. 改善荒漠化和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保护农田和城市环境,减少沙尘暴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八、优缺点:优点:综合治理,效果明显;引入先进技术,提高工程效果。
缺点:工程投入大,周期长;技术难度较高。
九、下一步需要改进的地方:1. 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工程的可行性和效果。
2. 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调整和改进工程措施,提高工程的实施效果。
治理土地荒漠工程措施方案
治理土地荒漠工程措施方案一、引言土地荒漠化是指土地逐渐被盐碱化、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因素影响而使其逐渐丧失耕地和生产力的过程。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土地荒漠化的情况愈发严重,给环境和人类的生存带来了重大威胁。
因此,治理土地荒漠工程成为当前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全面了解土地荒漠化原因入手,结合现阶段国内外的治理方法,提出一套针对性强、可行性强的治理土地荒漠工程措施方案。
二、土地荒漠化原因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导致了降水量和温度的变化,进而导致土地水分严重不足,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如干旱、风沙等,加速了土地荒漠化的过程。
2.人类活动: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过度放牧、滥伐林木、过度开垦等活动导致了土地植被的破坏,使土地易受风蚀、水蚀的侵蚀。
3.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土壤质地、土层结构、水土化学性质等发生严重的损害,导致土地活化层丧失、植被覆盖减少,致使土地的环境质量持续下降。
三、治理土地荒漠工程措施1.植被恢复(1)植被覆盖率提升。
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草原恢复等方式提升土地的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和风沙侵蚀。
(2)生态护林。
建设生态护林站,加强对森林的保护和管理,可以有效防止非法砍伐和放牧等行为,维护土地生态平衡。
(3)保护珍稀植物。
建立珍稀植物自然保护区,加强对珍稀植物的种植、保护和繁殖,促进土地植被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2.水土保持(1)抗旱灌溉。
采用抗旱作物、滴灌和节水设施等手段,提高土地的水分利用效率,减少因干旱等气候因素导致的土地荒漠化。
(2)加强水土流失防治。
加快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包括梯田治理、坡改梯、沟壑治理等,减缓水流速度,提高土地的保水能力。
(3)土壤改良。
采用化肥、有机肥等方式改良土地质量,提高土地的肥力,增加土壤的保水和抗旱能力。
3.农业生产(1)合理利用水资源。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推广农田灌溉设施,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
荒漠化治理方案评估
荒漠化治理方案评估荒漠化是指原本非沙漠地区因为失去植被覆盖、土壤退化等因素而形成沙漠或类似沙漠景观的过程。
荒漠化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
为了治理荒漠化问题,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方案进行改善。
本文将评估荒漠化治理方案,并探讨其中的优缺点。
目前,针对荒漠化治理的方案主要包括生态恢复、绿化造林和水资源管理等几个方面。
首先,生态恢复是一种以手段优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为目的的治理方法。
通过植被恢复、土地保护等措施,可以改善土地质量,降低土地侵蚀程度,减缓荒漠化的进程。
其次,绿化造林是一种通过人工引种、植树种草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使土地变为可耕种、可用于牧草种植等用途的方法。
最后,水资源管理是一种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适宜的水源和水量,从而保证植被的生长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评估荒漠化治理方案时,需要考虑方案的可行性、效果和可持续性。
首先,生态恢复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生态恢复所采用的方法通常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和技术,并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的验证。
其技术成熟度高,操作简便,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
其次,绿化造林方案在改善荒漠化问题上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通过引种植树、种草等手段可以迅速增加植被覆盖,提高土地的保水保肥能力,从而减缓荒漠化的速度。
然而,绿化造林方案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且实施周期较长,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最后,水资源管理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治理荒漠化问题。
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可以提供充足的灌溉水,促进植被生长,防止土地的进一步退化。
但是,水资源的供给存在一定的限制,尤其是在干旱地区。
水资源管理方案需要仔细权衡水资源的供求关系,确保荒漠化治理的可持续性。
除了可行性外,荒漠化治理方案的效果也是评估的重要指标。
生态恢复方案在保护和恢复植被、改善土地质量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通过相关的恢复措施,植被覆盖率的增加、植物多样性的提高、土壤侵蚀程度的减少等指标能够明显改善。
实施沙漠治理情况汇报
实施沙漠治理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沙漠化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治理沙漠化,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治理方案,并实施了一些重要的沙漠治理工程。
下面,我将就我国近年来实施的沙漠治理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国在沙漠治理方面采取了多种手段,包括植树造林、固沙造林、人工
降雨、荒漠化土地的复垦等。
通过植树造林,我国成功治理了一大批沙漠化土地,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同时,人工降雨技术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其次,我国在沙漠治理方面还注重了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
通过引进先进的治
沙技术和设备,我国加快了沙漠治理的进程。
与此同时,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沙漠治理合作,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共同应对全球沙漠化问题。
此外,我国政府还加大了对沙漠治理工程的投入,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为沙漠治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同时,我国还积极推动沙漠治理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发展沙漠旅游业、建设沙漠生态农业等方式,实现了沙漠治理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总的来说,我国在沙漠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对沙漠治理工程的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加强国际合作,全面推进沙漠治理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沙化土地治理措施
沙化土地治理措施1. 沙化土地的背景和问题沙化土地是指原本肥沃的土地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土壤贫瘠、植被稀疏以及沙尘暴等现象频发的土地。
在全球范围内,沙化土地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中国是受沙化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约有2/3的土地面积受到不同程度的沙漠化和荒漠化威胁。
沙化土地带来了许多问题,包括生态环境恶化、农田减产、水资源匮乏、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人民生活质量下降等。
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成为当务之急。
2. 沙化土地治理措施2.1. 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林还草是治理沙化土地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通过停止农业生产并进行大规模植被恢复,可以有效防止风蚀和水蚀,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肥力。
退耕还林还草也有助于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增加生物多样性。
2.2.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治理沙化土地的另一项重要措施。
通过大规模种植树木,可以增加地表覆盖率,减少水分蒸发和风蚀。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并进行科学管理,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质量、保护水源、减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2.3. 防护林带建设防护林带是一种人工植被体系,通过在沙化土地周围建立一定宽度的绿化带来阻挡风沙和固定沙丘。
防护林带通常由多层次的植物组成,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
这些植物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速、截留风沙并促进土壤水分渗透。
2.4. 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是一系列措施的综合体,旨在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这些措施包括修建沟渠、筑坝挡水、梯田建设、植被恢复等。
通过合理规划和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减少土地沙化的程度,保护农田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2.5. 科学耕作和农业技术改进科学耕作和农业技术改进是治理沙化土地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科学合理的耕作方式,如合理施肥、轮作休耕、有机农业等,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减少对土壤的侵蚀。
农业技术改进还包括引进抗沙漠化作物品种、改良灌溉方式等措施。
3. 沙化土地治理成果与展望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行沙化土地治理工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荒漠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荒漠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有哪些概述荒漠化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全球的现代性环境问题,指的是草原或森林逐渐退化,土地逐渐变成沙漠的过程,通常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了土地的退化。
本文将探讨荒漠化的原因、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荒漠化的解决方案。
荒漠化的原因下面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因素导致了荒漠化。
气候因素干旱是影响荒漠化的最主要因素。
多年干旱导致水分不足,植物难以生长;去除了植被保护的土壤也会更容易受到水力侵蚀和风蚀侵蚀。
此外,气候变化加剧了干旱的程度和频率,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
土地利用问题土地过度利用是导致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
过度放牧会破坏植被,使土地失去保护。
过度开采和过度开垦也会导致地质和土壤的破坏,加剧了土壤侵蚀和沉积。
同时,人类活动带来了大量污染,污染物进入土地和水源,对植被和生物多样性造成损失。
技术进步问题不合理的农业技术和不可持续的资源利用方式,如充当工厂的养殖场和大举种植经济作物,都是导致荒漠化增加的原因。
这种方式可以迅速提高生产力,但却同时也加剧了土壤侵蚀和草原退化,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
荒漠化的影响荒漠化对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极其严重。
下面列举一些主要的影响:•植被减少:荒漠化导致植被和灌丛消失,土壤流失加剧,沙尘暴和干旱事件也变得更普遍。
•不良气候变化:荒漠化会导致气候变化,减少降雨和雨水滞留,导致水资源减少。
•生态系统失衡:草原退化会导致多样性的减少,生物量和种群也会受到影响。
•经济影响:由于荒漠化的加剧,耕地减少和生产中断,一些地区的人们不得不离开家园寻求新的生存机会。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荒漠化是可以被治理的,并且在许多地方已经实施了有成效的措施。
下面列举一些防治措施。
胡杨林试验在中国,胡杨林试验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方法。
胡杨是一种极端依靠地下水存储的树种,在荒漠地区表现出惊人的生命力。
在胡杨林的带领下,土地得到了更好的固定,水分得到了有效保护,同时也为动植物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
1 我国土地荒漠化的现状
我国干旱区地域辽阔,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分别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镶盐渍化等4种类型的荒漠化土地,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范围广。
日益加剧的土地沙漠化,致使生态环境恶化,不断吞噬着人们的生存空间,严重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表明(2005年公布),我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46%。
其中,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183.94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69.77%;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25.93万平方公里,占9.84%;盐渍化土地面积17.38万平方公里,占6.59%;冻融荒漠化土地面积36.37万平方公里,占13.80%。
2土地荒漠化发展的原因
2.1荒漠化发展的气候因素
干旱缺水是土地荒漠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是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加剧了旱程度,在客观上加速了沙漠化发展;二是年降雨量分布更加不平衡,春旱时间加长,春旱连接夏旱的现象增多,我国北方地区春旱的频率在55%以上,影响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增加了春季沙尘暴发生的频率,极易产生土地沙漠化;三是降雨量总体趋减,加剧了土地沙漠化;四是我国北方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冬春季节西北风盛行,与大片农耕地裸露、失去植被保护时间同步,为土地沙漠化发展提供了外营力条件。
2.2荒漠化发展的人为因素
2.1.1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的压力增大
我国北方沙漠化发展较快地区与人口的过快增长有密切关系,如河北省坝上地区1949年人口约40万人,到1997年该区人口已增长到87•3万人,其他地区也有类似情况。
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和落后的生产方式,加上长期缺乏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造成了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出现了草场超载放牧、陡坡开荒、广种薄收、乱砍滥伐等问题。
这些现象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构成了很大威胁,造成了土地生产能力的消退,从而加剧了土地荒漠化进程。
2.1.2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定位不准,造成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严重
自然生态系统有其本身固有的特点,在没有人类活动影响的前提下,其平衡不会失调。
由于人类对其功能认识不清,长期违反自然规律进行生产活动,造成了生态恶化,大自然同样无情地惩罚了人类。
如河北省坝上地区属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带,也是内陆河流域与外流域的交界带。
这种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构成了景观生态和系统层次结构简单、食物链短、自我调节能力差的脆弱环境系统,这种生态系统很容易被打破。
2.1.3水资源调配和开发利用不合理,引起土地荒漠化发展
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的原因首先在于其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人为因素则往往是诱发和推动因素。
例如:近10 a北方的干旱化,其原因主要是降雨的减少,但对这一地区来说水资源的利用不当,地表水在上游被劫夺和对地下水的严重超采可能成为主因。
2.1.4全社会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差
人类需求和土地资源保护的矛盾始终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在发展经济和增加收入的同时,缺乏对土地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也是导致荒漠化土地发展的原因。
人口增长和对粮食的需求,使耕地挤占了牧场,草原面积缩小;牧畜数量增加,使草场严重超载;草场超载的结果导致草场严重退化,加上牲畜的反复践踏,引起草原沙漠化的迅速发展。
3我国土地荒漠化的特点
3.1 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面积约262.2万h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7.3%,且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沙漠化土地西起新疆,东达黑龙江,形成长达550 km的弧形带,断续分布于我国北部。
因水土流失和工业污染造成的荒漠化更是遍及全国。
3.2 土地荒漠化类型复杂,区域差异明显
由于我国自然条件复杂,不同的外营力作用于不同物质或地貌组成的地表,所形成的土地荒漠化类型也复杂多样(如前所述的4种类型基本上包括了我国土地荒漠化类型),地域差异明显。
3.3 土地荒漠化速度快,呈扩大和加剧趋势
土地荒漠化不断发展的趋势在我国早已存在,尽管我国荒漠化治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远未从根本上扭转荒漠化扩大的趋势。
尤其是近几十年,随着人口急剧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大大加快了荒漠化的速度。
3.4 土地荒漠化造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后果严重
土地荒漠化是一种自然和人为灾害,其危害从某种程度上讲比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还要严重。
它不仅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生态环境,而且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空间,其危害时间延续几代人不可逆转。
据估算,全国约有4亿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数以千计的水利设施、城镇、农田受到风沙、山洪、泥石流的危害,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供求关系紧张,部分地区温饱问题至今尚未解决。
所有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荒漠化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4我国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4.1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自然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弹性”,一旦人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环境施加的压力超越了生态环境的“弹性”限度,就容易发生土地荒漠化,而一旦减轻了这种压力,生态环境就可以恢复。
重点是解决好生态环境恢复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改善的矛盾。
河北省沽源县通过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了禁牧的难题,为大面积土地恢复地力,恢复植被创造了条件。
4.2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缓解对土地的依赖
注重扶持发展农村第二和第三产业,把荒漠化区或潜在荒漠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和商品优势,搞好产品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农民对土地的过分依赖,为沙漠化土地恢复和治理创造条件。
4.3对生态脆弱区域进行人口环境容量评价
对敏感生态区域或生态脆弱地区,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人口环境容量评价研究,建立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区域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区域最大人口承载量以及生产发展方向,必要时可进行生态移民,以恢复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减轻人类生产、生活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4.4大力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运用各种媒体,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要在各级学校成立学生自愿组织,通过举办各种活动,使他们从小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全民保护生态的自觉性。
总之,防治荒漠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只有坚决反对只顾自己眼前利益,不顾子孙后代长远利益的错误倾向,遵循资源开发中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顾的原则;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适度的原则以及综合开发利用的原则,走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方能促进我国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