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56828
内镜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090de7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1.png)
一、目的为了预防和控制内镜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内镜科所有医务人员、工作人员及患者。
三、管理职责1. 内镜科主任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本制度,并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2. 内镜科护士长负责具体实施本制度,并对护士进行培训和指导。
3. 医务人员应遵守本制度,做好个人防护,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4. 工作人员应保证内镜清洗消毒设备正常运行,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四、制度内容1.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相关规定。
(2)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内镜科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3)对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2. 内镜清洗消毒(1)清洗消毒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掌握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技术、消毒剂监测技术、职业防护技术等。
(2)内镜清洗消毒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清洗消毒过程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内镜及附件的清洁和消毒。
3. 医务人员手卫生(1)医务人员在操作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2)必要时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4. 个人防护(1)医务人员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手套等。
(2)在操作过程中,避免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
5. 患者管理(1)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感染风险。
(2)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3)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五、监督与考核1. 内镜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按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3.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内镜科主任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文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f5b9dc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0.png)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文内镜室是医院中重要的特殊科室之一,主要用于进行内镜检查和治疗,如胃镜、肠镜、支气管镜等。
由于内镜室的特殊性和高风险,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医院感染的风险。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一、监测与报告1. 患者感染监测:内镜室应建立完善的患者感染监测制度,每例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后,应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内镜检查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和药物、术后感染情况。
对于感染并发症的患者,在术后应加强对其感染情况的监测,及时追踪其感染源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 工作人员感染监测:内镜室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感染监测,包括血液传播的病原体和肠道致病菌。
并对感染源进行调查和追踪,发现感染员工应立即隔离,并进行相应的处置和防控。
二、内镜室环境管理1. 清洁与消毒:内镜室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包括清洁剂和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消毒时间要求等。
内镜设备和器械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
定期对内镜室设备和器械进行检测和验证,确保其消毒灭菌效果达标。
2. 空气质量管理:内镜室应安装空气净化设备,并定期对空气质量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内镜室的通风系统应进行定期清洁和维护,并及时修复和更新设备。
三、内镜室操作规范1. 个人防护装备:内镜室工作人员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术帽、口罩、手套、防护衣和防护眼镜等。
并在操作前、操作中和操作后均根据相关流程进行手卫生并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2. 消毒与无菌操作:内镜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进行内镜设备和器械的准备和操作,包括手术台面、内镜、套管、活动手柄等。
内镜设备和器械操作完成后应按规定程序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严禁重复使用。
3. 安全注射操作:内镜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安全注射操作,包括正确选择和使用注射器和针头、正确的皮肤消毒方法、正确的药物注射技术等。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8b8bb18bceb19e8b9f6ba08.png)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2、设病人候诊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室。
清洗消毒室与诊疗室分开设置,通风良好。
3、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时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清洗消毒设备与储存柜必须分开,清洗消毒室应配备相应的设备。
基本清洗消毒设备: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高压气枪(硬镜必备)、擦镜台、干燥设备、计时器,相应的消毒、灭菌器械,50ml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4、工作人员清洗和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帽子、手套等。
5、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等,必须灭菌:胃镜、肠镜,必须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6、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使用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患者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包括水洗、酶洗、清洗时间)、消毒时间(包括消毒和冲洗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
7、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内镜进行再次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使用。
8、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内镜附件必须一用一灭菌。
方法是压力蒸汽灭菌、低温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
9、使用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有关规范要求(水洗→酶洗→清洗→消毒)立即去污染、清洗和消毒或灭菌。
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10、使用后的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等采用2%戊二醛消毒,浸泡时间不少于30分钟:结核杆菌、其它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时间不少于45分钟。
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30分钟。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d0e3a70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6.png)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技术规范(2004年版)》,《软室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16年版)》的要求,为规范我院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预防医院感染,保护患者及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本办法适用于全院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科室的内镜清洗消毒管理。
一、人员配备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洁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收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实施标准预防。
二、布局要求(一)内窥镜室设等候区、准备区、诊查区、洗涤消毒区。
各区标识明显,功能划分明确。
(二)保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消毒处理。
三、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原则(一)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经皮肾镜等,必须灭菌。
(二)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三)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四)内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
(五)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其它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六)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时间使用计时器控制。
(七)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四、内镜室消毒隔离措施进行内镜诊疗前需对病人做 HBsAg、抗-HCV、抗-HIV、TP 等感染四项筛查(患者知情同意),并有记录。
凡检测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一) 检查室1.空气消毒:每天启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2次。
2.地面消毒:每日用500mg/L 有效氯的消毒液拖地面二次。
3.检查室桌面消毒:每天用500mg/L 有效氯的消毒液擦拭二次。
4.摆放内镜附件桌面消毒:桌面放消毒治疗巾每天更换两次,若有污染立即更换。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d4125a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a.png)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有健全的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并履行职责。
二、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医务人员每年参加培训的时间不少于6小时,并建立培训记录。
三、依据卫健委《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建立健全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清洗消毒质量,严格预防和控制因内镜消毒问题导致的医院感染。
四、内镜室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内镜清洗、消毒或灭菌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持证上岗,并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和措施进行工作。
五、环境布局合理,设立患者候诊室(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贮藏室等。
六、内镜清洗消毒应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室进行,不同部位内镜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清洗消毒槽应分开设置。
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良好通风。
七、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具体要求,对内镜进行清洗、消毒与灭菌。
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配备流动水洗手设施和手卫生用品,检查或治疗每一位患者前后应洗手。
八、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九、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十、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黏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十一、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内镜传送车要洁、污分开,每日清洁消毒。
十二、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包括:就诊患者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项目。
十三、内镜室的诊疗X及其配套设施,各种设备、仪器表面,每天擦拭,保持清洁无尘。
一旦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十四、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当按照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08b2958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5.png)
一、总则为加强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内镜室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感染科、护理部、医务科、设备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3. 内镜室主任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长,负责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具体实施。
三、设施与设备1. 内镜室应设立诊疗区、清洗消毒区、无菌物品存放区、污物处理区等。
2. 诊疗区应配备诊疗床、主机、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3. 清洗消毒区应配备超声波清洗机、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水过滤器及清洗必要用品。
4. 无菌物品存放区应配备储镜柜,储柜内表面光滑、无缝隙。
5. 污物处理区应配备负压吸引器、垃圾桶等。
四、人员管理1. 内镜室工作人员应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等方面的知识,并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2. 新上岗人员必须参加岗位培训,有记录。
3. 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4. 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五、操作规范1.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流程应符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
2. 内镜诊疗前,应对病人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等过筛检查。
3.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窥镜如脑室镜、胸腔镜、腹腔镜、关节镜等必须灭菌。
4. 消化道内窥镜、呼吸道内窥镜、阴道镜等必须消毒;活检钳应灭菌处理。
5. HbsAg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或非特异结肠炎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窥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六、消毒与灭菌1. 内窥镜的消毒须使用高效的消毒剂,如2%戌二醛消毒浸泡30分钟,消毒后用无菌蒸馏水充分冲洗。
2. 内窥镜、活检钳的灭菌用环氧乙烷或2%戌二醛浸泡10小时。
3. HBsAg阳性病人和其他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内窥镜应先消毒,再常规清洗消毒。
4. 肿瘤病人用过的内窥镜应先常规清洗。
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8a6744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d.png)
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一、内镜室布局合理,设施配备完善,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内镜数量,保证内镜正常运转。
不同系统软式内镜的诊疗应分室进行。
二、建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小组人员职责明确,并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科室质控内容。
有相对固定的专人负责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指定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三、工作人员进行内镜诊疗或者清洗消毒时,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做好个人防护。
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四、内镜清洗消毒室独立设置,保持通风良好。
不同系统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分室分设备进行。
五、用于诊疗的内镜及其附件必须坚持一人一用一清洗、消毒或灭菌。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软式内镜及附件应进行灭菌;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软式内镜及附属物品、器具,应进行高水平消毒;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用品宜低水平消毒或清洁。
六、清洗、消毒使用的水、清洁剂、消毒剂、灭菌剂、润滑剂、压缩空气等应符合相关要求。
七、各种消毒剂、灭菌剂应按规范更换,规范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浓度,并做好相应记录。
八、每日清洗前进行内镜测漏,每次使用后及时进行预处理,规范使用专用转运车。
九、内镜及附件每次使用后,按清洗(刷洗)→漂洗→消毒(灭菌)→终末漂洗→干燥的顺序处理,并使用计时器控制。
禁止使用非流动水清洗内镜。
使用机洗应先进行清洗和漂洗后,在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机的使用说明进行。
十、进行内镜浸泡消毒时,内镜应全部浸没于消毒液中,各管道内充满消毒液,消毒方式和时间应遵循产品说明书。
十一、内镜与附件储存于专用储存柜内,定期进行内表面清洁、消毒和空气消毒,并有记录。
十二、内镜室应当作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其内容应包括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操作人员的姓名等。
十三、每日诊疗结束后,吸引瓶、吸引管用500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清洗干燥备用,结核杆菌、分枝杆菌、肝炎等感染者使用的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清洗干燥备用。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c9dfacb6bd97f192379e960.png)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一、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为规范内镜室的统一管理,严格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以及《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相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人员应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管理知识培训。
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规范。
2、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
3、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内镜诊疗室,保证清洗消毒室通风良好;不同部位的内镜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
4、内镜及附件数量应与接诊患者数量相匹配清洗、消毒或灭菌应执行《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与效果监测管理制度》。
5、诊疗室内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操作前应洗手、并戴手套,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
6、患者在接受内镜检查前必须进行HbsAg、抗-HCV、抗-HIV等检测,记录详细。
阳性患者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当日最后检查。
操作后进行终末处理。
7、配备适宜的清洗、消毒设备,不同部位消毒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应当分开。
配备合格的防护用品,并能正确使用;清洗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8、内镜诊疗所使用的活检钳必须灭菌,一次性活检钳严禁重复使用。
9、消毒结束后,将内管道彻底吹干或用75%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管道进行干燥,肠、胃镜分柜存放于专用镜柜内。
灭菌后的附件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10、工作结束后,须对清洗、消毒槽等配套用品进行清洗、消毒。
11、消毒后的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检测并记录;活检钳及灭菌后的内镜应每月进行生物学检测并记录。
12、医疗废物的管理,参照《医疗废物管理规定》执行。
二、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为规范我院内镜室的清洁与消毒隔离工作,有效的防止交叉感染。
依据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特制定本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199af4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2.png)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体制建设1.内镜室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内镜室负责人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定期召开会议,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的感染管理工作。
2.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应不定期参加有关感染管理培训,增强感染管理意识和专业知识。
3.内镜室应设立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负责内镜室的感染管理工作,包括感染监测、感染防控、培训等。
4.内镜室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感染控制与预防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关工作。
5.凡涉及疑似院内感染事件,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配合相关调查工作。
二、感染监测与报告1.内镜室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每月对内镜室进行感染监测,对发现的感染事件及时报告并进行分析。
2.发现感染事件后,应对相关患者进行隔离、集中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
3.对于院内感染事件,应及时汇总报告并提交医院感染管理科,配合调查和处理工作。
4.定期与医院感染管理科对接,分享感染管理经验,优化感染管理工作。
三、内镜设备与器械管理1.内镜室应建立内镜设备和器械的使用台账,并定期对其进行检验、校正和维护。
2.内镜设备和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应符合相关操作规范,并建立清洗、消毒和灭菌记录。
3.内镜设备和器械的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报修或更换,并进行相应记录。
4.对于可重复使用的内镜器械,应建立跟踪管理制度,确保其清洗、消毒和灭菌的严格执行。
四、内镜室环境卫生管理1.内镜室应保持清洁整洁,定期对内镜室进行清洁消毒。
2.内镜室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和洗手液,医务人员应遵循洗手操作规范,保持手部卫生。
3.内镜室应建立废弃物分类、包装和处理制度,确保废弃物的规范处理。
4.内镜室空气质量监测应定期进行,保证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五、人员防护与消毒措施1.内镜室医务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帽子、鞋套等,确保安全和卫生。
2.内镜室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消毒操作规范进行消毒,如工作台、设备、器械等。
查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查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81134f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1b.png)
一、目的为加强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内镜室,包括但不限于消化内镜室、呼吸内镜室、泌尿内镜室等。
三、管理制度1. 组织管理(1)成立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明确各级人员职责,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 人员管理(1)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的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2)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操作时穿戴工作帽、口罩、乳胶手套、工作服、防水围裙、护目镜或面罩等。
3. 环境管理(1)内镜室布局合理,设立患者候诊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储存室等。
(2)保持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新鲜,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3)清洗消毒室配备相应清洗消毒设备,如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高压气枪(硬镜必备)擦镜台、干燥设备、计时器等。
4. 内镜清洗消毒管理(1)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确保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
(2)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与储镜柜应分开。
(3)使用高效消毒剂,如2%碱性戊二醛,浸泡时间不少于10分钟;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时间不少于45分钟。
(4)浸泡内镜用的消毒剂每周更换,使用频繁时3-5次更换一次。
5. 医疗废物管理(1)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废物得到妥善处理。
(2)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6. 监测与报告(1)定期对内镜室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分析感染原因,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2)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四、奖惩措施1. 对严格执行本制度,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工作人员,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五、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解释。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b4438c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2.png)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内镜技术在现代医院的诊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内镜室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可能引发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
因此,建立和完善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至关重要。
一、医院感染的危害与预防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诊疗、护理或治疗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发生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甚至有时会导致死亡。
内镜室是医院感染的高风险区域之一,因为在使用内镜检查和治疗患者时,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患者的黏膜或体液,从而增加了传染病菌传播的机会。
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在内镜室中的传播和暴发,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二、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的建立1.内镜室感染控制小组的成立内镜室感染控制小组的成立是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小组由内镜科的专家、医生、护士、感染控制专家等组成,负责内镜室感染控制的规划、实施和监督。
他们应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内镜室感染管理的相关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和操作流程。
2.健全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需要包括内镜设备的维护、操作规范、环境清洁和消毒、个人防护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操作规范是尤为重要的环节,包括内镜操作的基本原则、洗手和消毒要求、穿戴个人防护用具等。
所有从事内镜检查和治疗的医生、护士都应按照规范操作,严格遵守相关要求。
此外,内镜室的环境清洁和消毒也是不可忽视的。
内镜室及所有设备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并且要确保操作台面、镜面和喷头等关键部位达到无菌状态。
此外,内镜室空气质量和通风系统的运行状况也要定期检查和维护。
3.内镜室感染监测与报告内镜室感染监测与报告是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的重要环节。
内镜室感染控制小组应定期对内镜室进行细菌培养和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对于感染事件的发生,应及时进行报告,分析其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
4.持续的职业培训和教育持续的职业培训和教育是保证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落地和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4ce532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6a.png)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是医疗机构中高风险的区域之一,因为在这里进行的内镜检查和操作会直接接触到患者的黏膜,可能引起交叉感染。
因此,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目标是减少感染风险,提高患者安全。
首先,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应包括设立一个专门的感染控制委员会或者指定一名专业人员负责内镜室的感染管理工作。
他们负责监测和评估内镜室的感染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并确保所有人员的培训和合规。
其次,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应包括内镜室的卫生和清洁程序。
这包括对内镜设备进行消毒和灭菌的规定,确保所有器械和设备都能够安全地使用。
此外,还需要规定内镜室和设备的日常清洁程序,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第三,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应包括对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要求。
所有从事内镜检查和操作的医疗人员都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包括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消毒器械和设备以及处理感染废物等。
此外,他们还应了解感染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规程。
最后,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应包括了患者参与和教育。
患者应被告知内镜室的感染控制措施,并接受必要的教育,以保障他们的安全。
此外,还应建立一个患者意见和投诉反馈机制,以便及时解决患者的疑虑和问题。
总之,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和减少医院感染风险的重要措施。
通过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规范清洁程序、加强培训和教育
以及建立监测和报告机制,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13fcf06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e.png)
一、总则为加强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实施、监督和检查。
2. 内镜室主任为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全面工作。
3. 内镜室护士长负责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具体实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三、管理制度1. 内镜室布局与设施(1)内镜室应设置诊疗区、清洗消毒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废物处理区等。
(2)诊疗区、清洗消毒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废物处理区应明确标识,并保持整洁、卫生。
2. 人员管理(1)内镜室工作人员应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掌握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等操作规范。
(2)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确保诊疗过程中手部清洁。
3. 内镜清洗、消毒、灭菌(1)严格按照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内镜清洗、消毒、灭菌。
(2)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过程中,应使用合格的消毒剂,并定期更换。
(3)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效果应进行监测,确保符合要求。
4. 医疗废物处理(1)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处置。
(2)医疗废物应放置在专用容器内,并贴上标识。
5. 传染病防控(1)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加强内镜室传染病防控工作。
(2)对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3)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监督检查1.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定期对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经济处罚或行政处分。
五、附则1. 本制度由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9c6e623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5a.png)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有关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二、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三、设诊疗区,清洗消毒区,清洁区。
四、科室人员定期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
五、消化内窥镜必须进行高水平消毒,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时间段进行,活检钳应当灭菌处理。
六、已知特殊感染者或非特异性结肠炎患者,应安排最后检查。
七、使用后内镜及附件按《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处理。
八、操作和清洗内镜时应穿防渗透工作外衣,戴橡胶手套,防护面罩或护目镜。
九、内镜清洗除按规范清洗外,还应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登记工作;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并记录保存。
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
十、每季度进行空气监测,内镜培养每季度一次。
十一、按规定开展消毒药械、一次性用品的管理工作。
十二、科室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分类收集处理。
内镜诊疗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诊疗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ed1b0d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1.png)
一、总则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内镜诊疗过程中的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与管理1. 成立内镜诊疗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本制度。
2. 内镜诊疗科室应设立专职或兼职感染管理负责人,负责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三、人员培训与防护1. 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的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
2. 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查体,必要时进行疫苗注射。
3. 工作人员操作时应穿戴工作帽、口罩、乳胶手套、工作服、防水围裙、护目镜或面罩等防护用品。
四、内镜清洗、消毒与灭菌1. 内镜清洗、消毒与灭菌工作应与内镜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独立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
2. 内镜清洗消毒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内镜清洗消毒剂、消毒剂、灭菌剂等应定期检测,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4. 内镜的清洗、消毒与灭菌流程应符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五、环境与设施1. 内镜诊疗科室应布局合理,设有患者候诊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储存室等。
2. 清洗消毒室应保证通风良好,配备相应的清洗消毒设备。
3. 诊疗室应设置合理,配备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六、感染监测与报告1. 定期对内镜诊疗科室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包括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等。
2. 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3. 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应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七、监督与考核1. 内镜诊疗科室应定期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上级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内镜诊疗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3. 对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理。
八、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内镜诊疗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8e86ad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0.png)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引言内镜室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承担着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和治疗的任务。
然而,内镜室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安全隐患。
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特制定本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医护人员、消毒员等。
2.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实施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组织培训和考核,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和质量控制,及时处理医院感染事件。
3. 科室主任负责领导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4. 护士长负责内镜室日常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监督医护人员执行制度。
5. 医护人员负责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6. 消毒员负责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确保消毒效果。
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 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制度,医护人员在操作前后、接触患者前后、处理医疗废物前后等均需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
3. 患者在进入内镜室前需进行传染病筛查,对HbsAg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或非特异结肠炎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进行。
4. 内镜室应保持清洁,每日进行消毒处理。
5. 内镜及附件在使用前后应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确保消毒效果。
6. 加强内镜室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7. 定期对内镜室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培训与考核1. 定期组织内镜室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
2. 对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的培训,确保每位医护人员熟练掌握。
3.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能的考核,不合格者需重新培训。
五、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1.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定期对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bbc9ef469dc5022aaea008f.png)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内镜诊疗区域应当布局合理,设登记室、候诊室、独立的清洗消毒室、内镜诊疗室及内镜储存(室)柜。
2、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洁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收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实施标准预防。
3、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室进行,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必须独立设置,并保证通风良好。
4、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上、下消化镜不能分室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
5、灭菌内镜诊疗应当在达到Ⅱ类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手术区域的要求管理。
6、进行内镜诊疗前需对病人做HBsAg、抗-HCV、抗-HIV筛查,并有记录。
凡检测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7、内镜及附件数量应当和接诊病人数量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达到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8、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应当分开,不得混用。
9、内镜凡能拆卸,内镜及附件用后应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具体方法见流程图)。
采用机器清洗消毒的内镜,机洗前须先手工清洗。
10、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11、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12、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附件及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等必须灭菌。
13、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须进行高水平消毒。
14、消毒后的内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专用清洁柜内。
储存柜内表面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灭菌后的内镜及其附件等必须置于无菌物品柜内存放。
15、弯盘、敷料缸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无腐蚀性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干燥备用。
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16、每日监测使用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并保存,低于有效浓度应立即更换。
定期做好内镜及附件、器械、消毒剂的生物学监测。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dc2df24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b.png)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一篇: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执行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消毒药械使用管理制度》、《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及《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
2.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相关制度和工作规范,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配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工作,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应定期进行医院感染控制质量分析,研究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流行及暴发趋势,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工作人员应掌握内镜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培训。
4.建筑原则、布局、设备、器械等应符合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规定。
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区域设置合理,分区明确,流程符合功能需要。
5.分设独立的内镜清洗消毒室与内镜诊疗检查室;不同部位内镜诊疗操作应分室进行或分时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应分开。
6.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病人、其他传染病人安排在每日诊疗的最后进行内镜诊疗,或使用“阳性”标识内镜进行。
7.灭菌内镜诊疗应在符合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执行手术区域管理要求。
8.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必须遵循下列原则: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2)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3)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4)内镜及附件用后立即清洗、消毒、灭菌;清洗、消毒、灭菌时间应使用计时器控制。
5)禁止使用非流动水清洗内镜。
胃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文模版]
![胃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b381e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a3.png)
胃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文模版]第一篇:胃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文模版]胃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从事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的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掌握内镜清洗消毒以及个人防护知识2、应设侯诊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室。
保持室内清洁,通风良好,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消毒处理。
不同部位内镜诊疗工作应分室或分时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应当分开。
3、医务人员操作和清洗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4、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镜及附件如脑室镜、腹腔镜、膀胱镜、关节镜、宫腔等必须灭菌。
消化道内镜、呼吸道内镜、阴道镜、喉镜等必须高水平消毒;活检钳应灭菌处理。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要求5、用后的内镜及附件应立即去污染清洗、消毒或灭菌。
各类内镜及附件清洗步骤、消毒灭菌方法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
6、内镜的消毒须使用高效消毒剂,需灭菌的内镜、活检钳可用环氧乙烷或2%戊二醛浸泡10小时,浸泡灭菌的内镜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要求7、内镜室应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8、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并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
灭菌内镜及附件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消毒内镜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记录。
第二篇:胃镜室感染管理规定胃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环境卫生(1)保持室内整洁,诊疗区域每日通风清洁。
(2)诊疗台面、物体表面及地面保持清洁,有污染时应先去除污染物,然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3)物品按照无菌、清洁、污染分开,有序放置。
二、人员管理1、胃镜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包括胃镜的清洁、消毒、灭菌;掌握内镜清洗消毒,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掌握自身防护知识,操作和清洗内镜时,应穿戴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漏围裙、戴口罩、帽子、橡胶手套,配备防护眼镜和面罩。
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可编辑全文】
![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可编辑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cad5634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69.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一、内镜室基本设施的要求1、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室进行2、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如胃镜、肠镜的诊疗工作不能分室进行的,也可分时间段进行。
3、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4、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手术区域要求进行管理。
5、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滲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6、内镜及附件如活检钳等的数量,应与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做到一患一灭菌7、基本清洗消毒设备: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4-5槽(水洗槽、酶洗槽、清洗槽、消毒槽加盖、冲洗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等内镜室的基本管理要求1、负责内镜清洗的工作人应严格按照卫生部2017年颁发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认真好内镜的清洗、消毒、储存及管理工作,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2、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熟悉掌握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3、工作人员在诊疗清洗消毒过程中,要增强防护意识,戴好防护用品,严格技照标准预防原则进行各项操作4、建立各类内镜清洗消毒登记本,登记内容齐全:并按要求定期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液浓度监测,并做好各项监测记录。
5、院感科负责对全院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及储存方法进行监督管理。
6、每日工作结束后,必须按《内镜规范》要求对内镜清洗消毒的设备,物品和环境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待备用。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的原则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2、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3、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冒肠镜等应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内镜诊疗区域应当布局合理,设登记室、候诊室、独立的清洗消毒室、内镜诊疗室及内镜储存(室)柜。
2、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洁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收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实施标准预防。
3、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室进行,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必须独立设置,并保证通风良好。
4、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上、下消化镜不能分室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
5、灭菌内镜诊疗应当在达到Ⅱ类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手术区域的要求管理。
6、进行内镜诊疗前需对病人做HBsAg、抗-HCV、抗-HIV筛查,并有记录。
凡检测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7、内镜及附件数量应当和接诊病人数量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达到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8、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应当分开,不得混用。
9、内镜凡能拆卸,内镜及附件用后应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具体方法见流程图)。
采用机器清洗消毒的内镜,机洗前须先手工清洗。
10、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11、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12、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附
件及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等必须灭菌。
13、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须进行高水平消毒。
14、消毒后的内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专用清洁柜内。
储存柜内表面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灭菌后的内镜及其附件等必须置于无菌物品柜内存放。
15、弯盘、敷料缸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无腐蚀性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干燥备用。
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16、每日监测使用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并保存,低于有效浓度应立即更换。
定期做好内镜及附件、器械、消毒剂的生物学监测。
17、每日诊疗工作结束,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刷洗干净后备用。
18、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对诊疗室、清洗消毒室的室内空气、地面、台面等进行消毒处理。
每周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雨滴穿石,不是靠蛮力,而是靠持之以恒。
——拉蒂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