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环保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一次环保宣传活动,但是没有经费预算,也不能印制纸质资料,你怎么开展工作?

【试题类别】组织管理类

【考查要素】考察考生能否依据目标,预见未来的要求、机会和不利因素,并做出计划;看清相互依赖的冲突各方之间的关系;根据现实需要和长远利益做出恰当选择;及时做出决策;调配、安置人、财、物等有关资源,并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

【思路点拨】先分析活动的重要性,提出工作的指导方针;第二,根据活动的要求制定计划,尤其是注意到没有经费不能印制纸质材料这两个困难;第三,活动进行中注意协调好各方工作;第四,活动结束后的进行总结提升。

【参考答案】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环境问题已经日益凸出和尖锐化,建设环保社会也成为一个重大课题。因此,组织环保周活动有助于将民众培养成环保理念的“传播者”和“践行者”,使大家自觉维护好我们的环境。针对没有经费预算和不能印制纸质材料的问题,我会有针对性的解决:

第一,我会了解领导对此次环保周活动的指示,并参考以往活动的资料,确定以多样的形式展开为期一周的主题为“绿色环保周,让生活更美好”的活动;制定计划,计划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需要的物品、做好预算。针对没有经费预算这种情况,一是和当地的企业取得联系,争取他们作为赞助商,在资金上支持我们这次活动或者给予相关的物品支持,比如提供条幅、印有环保标识的T恤、小礼品等;二可以举办某些不需要经费的活动,比如回收物品、清洁环境;将计划上报领导批准,根据领导的指示做出修改。将工作人员召集在一起,开会落实分工,明确责任,通知好参与人员,比如媒体、志愿者等,准备好物品。

第二,活动按计划进行:

周一录制活动。到学校、政府机关和商业区、居民区随即选择不同年龄和职业的人说一句环保宣言,录制成视频。

周二举行环保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和居民小区、商业区实地访谈了解公众生活中环保和不环保的现象,为了鼓励民众参与,可以发放企业赞助的小礼物,同时在网络上通过论坛、邮箱等方式展开调查,并咨询相关专家。将调查的情况整理、汇总出调查报告。

周三贴印制的标语、竖功德牌。在公众活动区域贴环保标语,某些被踩踏的地方树功德牌,提醒民众环保。

周四环保清除活动,组织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到幼儿园、高校或者公众活动区域进行环保大扫除,清除卫生死角,还大家一个美好的环境。

周五废物回收活动。在高校、政府机关回收可循环利用或难以降解的废物,比如电池等

周六、日,在广场、高校等人流比较多的地点组织环保周签名活动,主题是“节能减排绿色先行”,号召大家在主题横幅上签名,并发放宣传册、环保小贴士等。

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专人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保证公开、透明、科学合理的使用经费;宣传组及时采集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为后续的宣传做好准备。

第三,活动结束后,及时将活动取得的成效在网络、报纸、电视等相关媒体上进行宣传,号召更多的人投身到环保活动中来,做一个工作总结,上报领导并存档。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

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

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行严格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度,提高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加强造纸、印染、化工、制革、规模化畜禽养殖等行业污染治理,继续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湖库及河流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加大重点跨界河流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推进火电、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治理,强化脱硫脱硝设施稳定运行,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深化颗粒物污染防治。加强恶臭污染物治理。建立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控制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比例达到80%。有效控制城市噪声污染。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80%。

防范环境风险

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以湘江流域为重点,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加大持久性有机物、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力度,开展受污染场地、土壤、水体等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强化核与辐射监管能力,确保核与辐射安全。推进历史遗留的重大环境隐患治理。加强对重大环境风险源的动态监测与风险预警及控制,提高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能力。

加强环境监管

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完善环境保护科技和经济政策,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实行严格的环保准入,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强化产业转移承接的环境监管。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总量控制指标考核,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环保社会监督机制。

环境保护

一、存在的问题

2006年11月,国家环保总局公布2006年上半年及第三季度我国环境质量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监测分析结论表明,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及第三季度我国环境质量状况变化不大,局部污染严重,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攀升。(1)环境质量变化不大,局部污染严重。(2)GDP 增速过快,导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升高。

二、原因分析

1. 环境保护政府投入的不足。

2. 政府干预的失灵。

3. 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资源消耗比较高。

4. 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5. 企业认识上的误区导致环境成本外化。有的企业认为,根据“经济靠市场,环保靠政府”的原理,企业今后的任务就是参与市场竞争,创造经济效益,而企业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应由政府承担,污染防治费用由政府来承担,污染防治费用由政府支出,所需的人力、物力也由政府安排。这种认识显然是对“环保靠政府”的误解。环境污染是企业对社会造成的一种社会成本,企业防治污染是把这种社会成本内在化的过程,是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因此,防治环境污染的费用当然应该纳入企业的生产预算之中。在这里,政府要发挥的作用,就是要通过行政的、教育的、经济的手段促使企业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向企业推荐适宜的污染防治技术,帮助企业克服防治污染中遇到的困难等等,而不是开脱企业在保护环境上的责任,包办应由企业承担的支出。

6. 科学技术的不善利用。

7. 人口问题对环保带来的不利影响。

8. 环境立法的滞后。

9. 环保部门执法监督职能不到位。

10. 公众环保意识的缺乏。

三、对策与措施

1. 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