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流派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肖殷洪

合集下载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释和分析企业行为以及市场结构的理论框架。

它研究了企业在不同市场形态下有哪些不同的行为特点和竞争策略,并从经济学的角度提供了对企业行为的解释和预测。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与经济学的一般发展相伴随,但它的重点在于研究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产业组织理论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卡尔顿学派和哈佛学派,他们提出了对市场竞争的更加细致的分析,打破了传统经济学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过分理想化假设,并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关注企业行为和市场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市场结构、企业规模、技术进步、政府政策等。

产业组织理论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和经济模型的建立,揭示了企业的行为和竞争策略与市场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产业组织理论中,最为经典的是市场结构理论和竞争行为理论。

市场结构理论主要研究市场中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典型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占和完全竞争等。

竞争行为理论则研究企业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的行为策略,如价格、输出和市场进入等。

这两个方面相互影响,构成了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内容。

在市场结构理论中,垄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垄断市场是指只有一个或几个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情况。

垄断企业通常能够通过控制市场供给、操纵价格和限制市场进入等方式来获得额外的利润。

垄断市场的形成往往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技术垄断、自然垄断、政府管制等。

而在垄断市场中,企业行为和竞争策略也呈现出一些特殊性,如价格歧视、重复垄断等。

与垄断相对应的是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有大量小型企业存在,每个企业对市场价格都是价格接受者,无法对价格进行操纵。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只能通过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来获取利润。

此外,还有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等其他市场形态,每种市场形态都具有其独特的企业行为和竞争策略。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三)政策主张
芝加哥学派在产业政策上主张:一个政府对其合意的市场绩效所能够做的 事情,就是不参与,要让市场力量自动起调节作用。他们对政府在众多领域的 市场干预政策的必要性持怀疑态度,认为应尽可能的减少政策对产业活动的干 预,以扩大企业和私人的自由经济活动的范围,主张放松反托拉斯法的实施和 政府规制政策,反对哈佛学派所主张的对长期存在的过度集中的大企业采取分 割政策和实行严格的兼并控制的做法
(二)基本观点
芝加哥学派则认为,市场绩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企业效率形成不 同的市场结构。正是由于一些企业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取得更高的生产效率, 所以它们才能获得高额利润,并进而促进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集中度的提 高,形成以大企业和高集中度为特征的市场结构。 芝加哥学派认为,高集中 度市场中的大企业必然具有高效率,而产生这种高效率主要在于大规模生产的 规模经济性、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优越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企业组织和管 理等因素。芝加哥学派特别注重判断集中及定价结果是否提高了效率,而不是 像结构主义者那样只看是否损害了竞争。从这一立场出发,芝加哥学派对哈佛 学派的SCP分析框架进行了猛烈抨击,认为与其说存在着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 进而决定市场绩效这样的因果关系,倒不如应该说是市场绩效或市场行为决定 市场结构。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01
哈佛学派
02
芝加哥学派
03
新奥地利学派
04
可竞争市场理论
一、哈佛学派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产业组织的哈佛学派产生于1938年。主要代表人物有:哈佛大学的梅森 (E.Means)、克拉克(J.M.Clark)、贝恩(Z.Bain)、谢勒(F.M.Scherer)等。 1939年,梅森出版了《大企业的生产价格政策》;1940年,克拉克(J.M.Clark) 发表《论有效竞争的概念》一文;1959年,贝恩(Z.Bain)出版了第一部系统 论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教科书《产业组织》。1970年,谢勒(F.M.Scherer)出版 了《产业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弥补了贝恩《产业组织》一书中对市场行为 论述的不足,将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向前推进了一步

中国产业研究理论的实践应用与最新发展(doc10)

中国产业研究理论的实践应用与最新发展(doc10)

中国产业研究理论的实践应用与最新发展一、产业组织理论发展概述产业组织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以特定产业内部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及其内在联系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揭示产业组织活动的内在规律性,为现实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提供决策依据,为政策的制定者提供政策建议为目标的一门微观应用经济学。

产业研究理论自产生以来就一直对西方国家产业组织政策的制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国际经济贸易往来活动的加强,国际间产业经济活动准则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并由此引起了产业组织理论的一系列新变化。

从产业理论的发展来看,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共出现过三个主要的学派,即哈佛学派(Harvard School)、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交易费用理论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新产业组织理论(new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Schmalensee,1988;Williamson,1989;夏大慰,1999;植草益,2000)。

最早的产业组织理论见于哈佛大学的梅森(E. Mason)教授和其弟子贝恩(J. Bain)的相关研究中。

1959年,贝恩所著的第一部系统阐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教科书《产业组织》出版,标志着哈佛学派正式形成。

哈佛学派以实证的截面分析方法推导出企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存在一种单向的因果联系:集中度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行为方式,而后者又决定了企业市场绩效的好坏。

这便是产业组织理论特有的“结构-行为-绩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简称SCP)分析范式。

按照这一分析,行业集中度高的企业总是倾向于提高价格、设置障碍,以便谋取垄断利润,阻碍技术进步,造成资源的非效率配置;要想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和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限制垄断力量的发展,保持市场适度竞争。

2产业组织理论流派

2产业组织理论流派

(三)界定了“产品差别”的内涵 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 ―一般来说产品都是有差别的。这种标准可能是具 体的,也可能是抽象的。只要它对购买者有其重 要性,使购买者喜好这种产品而不喜好那种产品, 都可能构成差别的标准‛。 • 张伯伦的‚产品差别‛有三层含义:一是商品的 品质、包装等产品本身的不同之处;二是产品销 售条件、服务态度的不同之处;三是消费者‚想 象‛的心理差别。
• 产业组织理论是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厂商 和市场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研究企业 结构与行为、市场结构与组织,以及市场与厂 商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一门新兴应用经济学分支。 • 张维迎的观点:为什么存在企业等企业理论? 不完全市场与企业行为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 关系。
• 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组织学在很多研究内容上是相同的。但也应该注意到两 个明显的区别。 第一,谢勒(1971)指出,纯粹的微观经济理论家主要追求的是理论的简洁, 他们致力于将模型建立在尽可能少的基本假设和变量之上。但是,产业组 织理论家则倾向于用比较多的独立变量对现实世界作出更加详细的解释。 毫无疑问,如果只用少数变量和假设就能合理解释问题,他们都会选择简 单模型。但是,当模型的简洁和比较合理的解释力之间存在替代关系时, 微观经济学家更偏好于模型本身的简洁和优美而牺牲一定的解释力;但是, 产业组织理论家则希望用更多的变量来达到更加令人满意的解释力。 第二,微观经济学是产业组织分析的基础,但绝不是惟一的基础。熊彼特 (1954)认为,要进行科学的经济分析,必须掌握三个主要的技术:历史、 统计和理论。产业组织学亦不例外。产业组织学者必须熟知纯粹的微观经 济理论,以取得从基本假设预测行为结果的能力。他必须运用现代统计方 法,以便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获得产业结构和绩效之间的合理关系,避免 掉入各种数量分析的陷阱;他必须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以便能够用更加宽 广的眼光看问题,考虑到诸如法律、政治等因素对经济问题的影响,避免 自己的分析太过狭窄。由此可见,微观经济学只是推动产业组织理论向前 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或者可以说,微观经济学主要是理论实证分析,而 产业组织学则具有更强的经验研究的色彩。

探究产业经济学理论与流派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探究产业经济学理论与流派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探究产业经济学理论与流派及其在我国的发展作者:余洋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6期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让经济学相关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并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剂,在现代经济学中,产业经济学理论不仅是最为主要的学科,还是主要组成部分。

西方国家产业经济学理论是经济问题研究中常使用的理论体系,广泛应用于产业组织结构、产业结构变化规律、产业结构的关系等方面的分析中。

但是该理论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进步,就要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理论;流派;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奥地利学派产业经济学理论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的经济学规律和经济学观点会有所不同,而我国与西方国家相比较经济发展存在滞后性。

但是如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经济学理论在其中的作用重大,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所以需要从西方理论与流派中总结经验,寻求适合我国产业发展的经济学理论,让我国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促使企业内部改进产业结构,最终让我国企业和产业经济学稳步发展。

一、探究产业经济学理论所谓产业经济学最开始并不是独立学科而存在,而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支系,也称之为产业组织理论或产业组织学,普遍认为其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甚至可追溯到更早的亚当斯密、马歇尔经济学时期。

产业经济学共有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30年-1970年,在此阶段最具代表性的著论就是《产业组织论》,是1959年贝恩所著,这也是最早系统性阐述产业经济学的著作,也成为形成产业经济学理论的一个标志,一直被西方院校作为经济学的教材;第二个阶段是1970年至今,是从《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论文选》出版开始,经济学学者开始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逐渐的产业经济学理论步入成熟阶段,并在多方面迅速发展[1]。

二、探究西方产业经济学理论流派(一)哈佛学派和其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在上世纪大型制造企业的蓬勃发展中,产业经济学逐渐形成,一般认为其源头是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但是在产业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克拉克的“有效竞争理论”和琼?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过此时仍处于萌芽时期。

产业组织理论渊源_主要流派及新发展_李丹

产业组织理论渊源_主要流派及新发展_李丹

关键词:9:;框架;芝加哥学派;新奥地利学派;新产业组织理论 中图分类号:</60 文献标识码:= 40063/404 02300>?30? 文章编号: ( /001)
产业组织理论 ( @A"*BC *D E&F-GHB$)I JB’)&$K)H$*&) 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以特定产业 内部企业之间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矛 盾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揭示产业组织活动的内在规 律, 为产业组织政策的决策者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 建议的微观应用经济理论。产业组织理论自产生以 来就一直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产业组织政 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我国产业组织政策 制定的客观性、 科学性, 了解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 渊源, 深入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各主要流派的观点以 及最新发展情况, 可以起到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的作用。
典经济学亚当 ・ 斯密 ( =F)( 9($HA)关于市场竞争 机 制 和 分 工 协 作 的 论 述 , 在 其 著 作《 国 富 论 》 ( 4667) 中, 亚当 ・ 斯密系统论述了由竞争机制自发 决定的价格体系如何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市场秩序 和具有 “ 帕累托” 最优状态的经济社会, 这就是我 们熟悉的 “ 看不见的手” 定理; 同时, 亚当 ・ 斯密也 是分工理论的奠基人, 通过对其经典 “ 大头针”案 例的剖析, 他揭示了分工产生的生产专业化和协作 能够带来经济效率的提高。可以说, 亚当 ・ 斯密是最 早认识到产业组织核心研究问题的经济学家。但 是,亚当 ・ 斯密在关注竞争机制的作用以及分工与 协作产生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 忽视了竞争与规模 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 填补这一空缺的是最早把产 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的新古典经济学家、 产业组 织理论的先驱——马歇尔 ( L)BGA)II) 。马歇尔在分 析规模经济的成因时, 发现了竞争与规模经济之间

产业组织理论渊源 主要流派及新发展

产业组织理论渊源 主要流派及新发展

2、研究方法:哈佛学派以案例研究为主,而芝加哥学派更注重理论和实证 研究相结合。新制度经济学则更多地使用制度分析方法。
3、近期进展:行为实验、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及理论创新等方面都在各个流 派中得到了应用和发展。但是,不同流派的研究侧重点和方法有所不同。
谢谢观看
3、创新与企业家精神: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创新和企业家 精神在产业组织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企业家通过创新和判断力来推动企业的发 展和市场的变革,成为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4、模块化生产:模块化生产是一种将产品或服务分解为若干个可独立设计 和生产的模块,从而方便企业灵活地配置资源和调整生产模式。模块化生产模式 的出现对传统的垂直一体化生产模式提出了挑战,也对产业组织理论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1、行为实验
近年来,行为实验在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行为实验通过模 拟市场环境和企业行为,探讨市场竞争和合作行为的内在机制。例如,有学者利 用行为实验研究了企业的合作策略和竞争策略选择,以及市场结构对竞争行为的 影响等。
2、数据收集和分析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收集和分析在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中的应用越来 越广泛。例如,有学者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市场结 构以及产业演化等问题。此外,数据挖掘和可视化技术也成为了产业组织理论研 究中常用的工具。
3、奥地利学派:以米塞斯和哈耶克为代表,该学派强调企业的企业家精神 和市场竞争的动态过程。他们认为企业家的创新和判断力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而 市场竞争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机制。
四、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组织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以下是近年来产业组织理论的一些新发展:
3、理论创新

《产业组织理论》PPT课件

《产业组织理论》PPT课件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下,厂商面临着不完全信息, 这为企业间的策略性相互影响提供了市场条件。
SCP范式通过对市场结构的判断来考察企业的市 场行为,而对垄断企业间的相互影响没能给出相应 的分析。这是SCP范式的一大欠缺。
至下节
第三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
1.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观点
用来衡量企业的数目和相对规模的差异,是市场势 力的重要量化指标。常用指标有CR4、CR8等。
2. 进入壁垒是指,和潜在的进入者相比,现存厂商所
享有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是通过现存厂商可以持 久地维持高于竞争水平的价格而没有导致新厂商的
进入反映出来的。如规模经济、资本需求量和产品
差异等。
整理ppt
16
2、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政策主张
❖“集中度—利润率”假说:在具有寡占 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由于存在着 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调行为以及进入 壁垒等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 竞争性,其结果往往是产生超额利润, 破坏资源配置效率。
3、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的衰退
①美国一些传统优势产业受到日本和亚洲一 些国家冲击,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
关系。
• 对产业组织研究主要是以竞争与垄断及规模经 济的关系和矛盾为基本线索,对企业之间的这
种现实市场关系进行具体描述和说明。比如,
规模经济会不会导致垄断,垄断者是否一定会
制定垄断高价,大企业的高利润究竟是来自垄
断还是来自自身的高效率,究竟应该是反垄断,
还是顺其自然,等等。
二、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
1、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交换者)之间进行经济
• 高集中度市场中的大企业必然具有高效率,而 产生这种高效率主要在于大规模生产的规模经 济性、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优越的产品质 量和完善的企业组织和管理等因素。

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现状及展望

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现状及展望

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现状与展望一、产业组织核心理论的发展进程概述1.产业组织理论的起源产业组织理论的发源最早可以追溯至亚当·斯密(1776)的劳动分工理论和竞争理论。

他通过对重商主义学说和重商主义时代国家干预私人经济主体活动的批判,提出了所谓的自由竞争的思想。

斯密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认为自由竞争是一个导致利益和谐与市场均衡的过程。

自斯密之后,经济学界有关产业组织问题的先驱性研究多集中于竞争理论和所谓理想竞争状态的确定等方面。

1879年,马歇尔夫妇合著的《产业经济学》首次出版,将产业组织定义为产业内部的结构,马歇尔被看做产业组织学的创始人。

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揭示了竞争活力与规模经济的矛盾关系,即“马歇尔冲突”。

1933年,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分别出版了《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所谓的垄断竞争理论,他们否定了以往要么垄断、要么竞争的一种极端对立的观点,指出现实世界中通常是各种不同程度的竞争与垄断交织并存。

这些早期的研究虽然开启了产业组织研究的大门也卓有成效,但并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后期的发展过程中共出现过三个主要的学派,即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和新产业组织理论。

2.哈佛学派研究范式1959年,贝恩的《产业组织》出版,是第一部系统阐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教科书,标志着哈佛学派形成。

哈佛学派主要以经验性的分析为主,通过对跨部门的产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推导出企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存在一种单向的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了是企业的市场行为,而企业的市场行为又决定了企业市场绩效,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S-C-P)的分析框架。

它强调了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单向因果关系,即S →C→P,因此通过公共政策调节市场结构从而影响市场行为,最终保证良好的市场绩效成为了经济中最重要的事务。

SCP理论范式标志着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并影响了整整一代的学者和决策者。

20世纪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与最新前沿

20世纪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与最新前沿

20世纪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与最新前沿发布时间:2003-3-31文章来源:作者发布文章作者:卫志民提要:本文主要研究了三个问题,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与流派,重点研究SCP范式的崛起和衰落以及新产业组织理论和新制度产业组织理论的观点和政策主张;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与工具,重点研究博弈论对产业组织理论革命性的影响;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重点研究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演进方向和实践使命。

关键词:产业组织产业经济博弈论产业组织理论 SCP范式产业组织理论(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在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又称产业经济学,是国际上公认的相对独立的应用经济学科,是国外经济学核心课程之一,也是近年来经济学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之一。

产业组织理论是从微观经济学中分化发展出来的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微观经济学是它的理论基础,不过,产业组织学虽然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但在近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它又有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一门相当理论化的学科。

[i] 关于产业组织学的学科范围在主流经济学界意见也是基本一致的,1996年牛津大学出版社曾出版过一部由阿宁德亚·森(Anindya Sen)主编的《产业组织学论文集》,汇集了19篇产业组织学领域的名作,森在导言中指出:“产业组织学(IO)的定义可以较宽,包括企业理论、规制、反垄断政策、合同理论以及组织理论的某些内容”。

[ii]简单地说,产业经济学以市场与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行为或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结构。

在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不仅使自己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而且还影响了其他经济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如规制经济学(Regulation economics)就是在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些应用性微观经济学科如劳动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比较经济体制也从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中受益不少,此外,与产业经济学联系较多的工商管理学科中的市场营销学、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理财学、企业战略等领域也深受其影响。

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启示

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启示

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启示摘要:对产业组织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是当前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

当前,我国许多产业内的组织存在着诸多弊端,如规模经济偏低、市场集中度低、产业组织分散、缺乏产业合作和无序竞争等。

本文针对以上弊端,对国内外经济学家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并结合本国的产业组织现状,提出一些有关我国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组织产业组织理论经济增长Abstract: The stud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s the forefront of one of the problems of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Currentl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China within the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such as economies of low scale, low market concentration and dispersion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 the lack of industry cooperation and disorderly competition . This paper, in view of the above disadvantages, sorts ou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sts related theory of the article, and combines the national industry organization present situation, then puts forward some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of the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Keywords: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economic growth产业组织是同一产业内企业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作者:杨倩来源:《财讯》2016年第30期产业组织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门应用性经济学学科,主要研究微观经济行为主体参与市场交易与组织的理论体系。

本文就是在综述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发展自己的一些产业组织学理论思想。

产业组织理论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中国化综述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产业组织理论源于美国,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其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1930~1970年。

以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贝恩为主要代表,形成了著名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范式,简称SCP范式。

贝恩在1959年出版了《产业组织》,书中系统地提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标志着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形成,贝恩从此被誉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集大成者。

继贝恩之后,经济学家凯森和法学家特纳合作出版了著名的《反托拉斯政策》一书。

谢勒在《产业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一书中,提出了完整的SCP范式,将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向前推进了一步。

SCP范式的形成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初步成熟;产业经济学因此而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

第二阶段:1970年至今。

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一些经济学家在不放弃SCP分析框架的前提下,对正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并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形成新产业组织理论。

新的产业组织理论从重视市场结构转向更重视企业行为的分析。

其代表学派有芝加哥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和新制度学派。

这些行为主义的新产业组织理论,强调企业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反作用和经济绩效对企业行为进而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科斯等人的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从制度角度研究经济问题的“新制度产业经济学”,也被称之为“后SCP时代”。

新制度学派将制度视为经济活动的内生变量,研究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今后产业经济发展和政策实践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最主要的产业组织理论观点集中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第一,“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范式。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指的是经济学中研究市场结构、竞争形式和企业行为的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早期主要关注市场垄断和反垄断政策,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演进,产业组织理论发展出了一系列新的分支和应用。

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历程、核心理论框架、现实应用及未来展望。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历程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早期阶段、中期阶段、革命性进展阶段和当代阶段。

早期阶段:产业组织理论从1920年代起开始形成,主要关注于垄断市场和反垄断政策。

代表人物有E. Chamberlin和J. Bain,他们提出了竞争垄断模型和结构竞争模型等理论框架。

中期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是产业组织理论的中期阶段。

此时,理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人们开始思考更加复杂的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

代表人物有J. Robinson和P. Sweezy 等,他们提出了限制竞争性市场模型和价格领导型垄断市场模型等理论框架。

革命性进展阶段:80年代至90年代是产业组织理论的革命性进展阶段。

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关注非价格竞争和企业内部组织的作用。

代表人物有M. Porter、O. Williamson等,他们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和事务成本理论等新的理论框架。

当代阶段:产业组织理论的当代阶段旨在发展更加综合和动态的理论框架,关注于市场演化、技术创新和制度安排等方面。

代表人物有J. Tirole、M. Armstrong等。

二、核心理论框架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理论框架包括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效率三个方面。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主要包括市场集中度、进入和退出成本、竞争局势等。

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和市场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企业行为:企业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采取的策略和行动。

主要包括定价策略、生产策略、广告策略等。

市场效率:市场效率是指市场资源分配的效率。

效率高低取决于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

低效率可能会导致经济浪费和社会福利的损失。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Industrial Organization), 研究市场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和市场构造,是微观经济学(个体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就是产业组织。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马歇尔对微观经济进行了经典的解释后,市场理论的讨论便一直成为经济理论的主要重点。

在罗宾逊夫妇、张伯伦等早期经济学家开创性的努力下,市场中竞争和垄断问题得到深入的研究,人们对经济领域的微观部分的认识大大加深了。

产业组织理论正是在不断汲取前人的营养下逐渐从微观经济学分离出来,逐渐形成和发展为一种进一步解释微观市场的主流理论。

近一个世纪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无论在研究方法、对象和解释的问题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市场本身在许多方面已经出现了许多深刻的变革。

本文通过对产业组织理论发展过程的梳理来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研究方向。

方法基础:主流微观经济理论的扩展历史的角度产业组织出现在20世纪开始现代制造业企业兴起后,早期学者将“产业”和“制造业”等同,把产业视为生产同一或相似产品的企业集合。

马歇尔首先提出了产业组织概念。

在他看来,产业和生物组织体一样,是一个伴随着组织体中各部分的机能分化(企业内的分工和社会分工)和组织各部分之间紧密联系和联合(企业的兼并和准兼并)的社会组织体。

他以分工和协作为基础讨论了产业组织中的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工厂规模和经济规模。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以此为基础构架了整个产业组织的主要问题,更加强调了产业组织中的厂商结构和行为。

(罗配罗关于产业组织的定义)。

产业组织理论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以贝恩为代表,出现在1960s,该理论主要涉及到厂商之间经济行为和关系,强调市场结构在对行为和绩效的影响作用,被视为“结构主义”。

产业经济学理论与流派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产业经济学理论与流派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纳税Taxpaying经济纵横产业经济学理论与流派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刘军(三亚学院,海南三亚572000)摘要: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之上,一些与之相关的经济理论学说也相应出现,这些学说对于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产业经济理论是当前应用最多的分支学科,是现代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西方现代经济学中使用应用经济学的方式分析实际的经济问题。

因此,产业经济学大部分被使用在实际的产业经营当中,分析当前以工业化为中心的产业结构关系和变化规律和组织结构内容。

本文针对产业经济学理论及其流派在我国的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经济学理论;流派作为一支典型的应用经济学科,产业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最核心的课程。

经济学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其研究的对象是企业之内相互作用的相关规律。

实现产业之间的联动规律和企业之间的发展规律等等。

从表面上来看,产业经济学的重点就是“产业”,因此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作为研究的重点和基础,而且自从产业经济学出现以来,该学说逐渐走向成熟,对于促进我国经济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产业经济学的学科范围及其地位产业经济学又被称为产业组织学和产业组织理论,是从应用学科发展出来的重要分支学科。

一开始产业经济学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产业经济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产业经济学发展时间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马歇尔经济学,但是许多学者认为产业经济学来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20世纪50年代贝恩出版的《产业组织论》系统分析产业经济学,并标志着产业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并一直被西方当作经济学教材使用。

一直到1970年,产业经济学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发展。

在西方经济学当中,对于“产业”的定义是什么,一般情况下认为“产业”是生产具有替代关系的相同产品的生产者的集合,实质上,产业与市场是相同的。

产业经济学理论与流派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产业经济学理论与流派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产业经济学理论与流派及其在我国的发展作者:陈程来源:《财讯》2018年第26期随着全球经济化时代慢慢降临,各国的经济市场不断放宽,全球的经济迎采了一个发展高峰期。

与此同时,相关的产业经济学理论也相继涎生,各国对于经济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同时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辅助本国的经济发展。

产业经济学理论是应用经济学理论的一不分支。

而应用经济学主要是以分析实际经济问题为主。

作为产业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产业经济学也偏重于分析实际案例,实际经济问题。

产业经济学适用于各国经济分析研究,但是根据每国经济的差异,产业经济学理论与流派的发展也不一样。

本文针对于我国的产业经济学和流派的发展进行了浅显的分析研究。

产业经济学理论流派应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非常迅速,在西方各大发达国家中发展的非常好。

而我国的产业经济学则是在建立新中国,停止战争后才慢慢发展起来的。

真正的被国家所确定并且设置专业的学科还是在1996年正式确定。

从此,全国开始针对产业经济学进行研究。

但是因为起步比较晚的缘故,我国的产业经济学虽然与国际惯例接轨,但是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内容比较钱箱;偏重于产业结构,没有深入研究产业经济学中重要的产业组织。

而设立的学科也没有明确的表示研究范围,内涵的学术知识有很大一部分不属于产业经济学。

而本国的产业经济发展至今还没有集中化,无法进行深入研究。

从而,产业经济学中研究的实际案例明显不足,学生在学习研究的时候无法挖掘跟多关键点,只能浅显的研究实案表面的东西。

这样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在实际研究上有很多不足之处。

而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结构主义分析法过于传统规范,缺乏实际考核。

但是因为研究方法简单,因此被广泛使用。

而较好的博弈分析却因为基础要求较高,难以普及推广,使用不多。

但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到最后仍旧是产业。

从被提出到进行研究,产业经济学已经发展m了很多流派。

这些学说对于我国日后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对于我国的产业经济学理论和流派进行分析研究就成了必然的。

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及发展课件

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及发展课件
哈佛学派强调了市场结构的重要性,认为市场结构是影响企业行为和绩效 的关键因素。
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
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 美国形成的一个经济学派别 ,其代表人物有斯蒂格勒、
德姆塞茨等。
芝加哥学派对哈佛学派的SCP 分析框架提出了质疑,认为 企业行为是市场结构和企业 内部因素的函数,而不是单 纯的结构决定。
THANKS
对未来产业组织理论的展望与期待
展望
未来产业组织理论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研究 方法,融合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 科的理论和观点,以全面深入地研究产业组 织的各个方面。同时,未来产业组织理论将 更加注重实践应用,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更具 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指导和建议。
期待
我们期待未来的产业组织理论能够更好地适 应和引领时代的发展,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同时,我 们也期待产业组织理论能够更加关注新兴领 域和交叉领域的研究,不断拓展新的研究领 域和方向,为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的思 路和启示。
产业组织理论还用于分析市场竞争态势和竞争策略,为企业制定竞争策略和应对市场竞 争提供指导。同时,也有助于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市场状况,做出更明智的消费选择。
05 产业组织理论的未来展望
产业组织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
数字化与智能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产业组织 理论将更加关注数字化和智能化 对产业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影响, 研究数字化和智能化如何改变企 业竞争策略、市场结构以及产业 组织形态。
产业组织理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产业组织面临着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理论体系 以适应新的变化。同时,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产业组织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企业竞争策略和市场行为,以指导 企业应对市场竞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流派及其在中国的发展Main Schools of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Its Development in China所在院、系、所: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名称:产业经济学学生姓名:肖殷洪主题词:产业组织理论;主流产业组织理论;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不足之处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二十】日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流派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流派的观点,包括主流产业组织理论和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并对其做出简要评价;其次论述了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存在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产业组织理论;主流产业组织理论;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不足之处【Abstract】The article showed the view of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in the main schools,including mainstream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non-mainstream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and made a brief evaluation; then discussed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in China's development and the existing shortcomings.【Key word】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mainstream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non-mainstream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the existing shortcomings一、引言产业经济学作为是一门应用性经济学学科,主要研究微观经济行为主体参与市场交易与组织的理论体系。

具体分析企业结构与行为、市场结构与组织,以及市场中厂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而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竞争与垄断以及规模经济与效率的关系和矛盾,研究和探讨产业组织状况及其产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从而为维持合理市场秩序和经济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途径。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的产业组织理论被引入中国大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成为一个发展较快的专业研究领域,逐步在中国形成了产业经济学研究的热潮。

中国学者在研究西方产业组织理论著作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发展了自己的一些产业组织学理论思想。

二、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产业组织理论可以分为两大派别:主流产业组织理论和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

主流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和新产业组织理论;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学派可分为芝加哥学派、新制度学派和新奥地利学派。

[1](一)主流产业组织理论1.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哈佛学派的SCP范式20世纪30年代,梅森进一步对有效竞争进行了研究,将有关有效竞争的定义和实现有效竞争的条件的论述归纳为两大类基本的有效竞争标准:一类是从市场结构寻求有效竞争,即“市场结构基准”;另一类是从市场绩效判断有效竞争,即“市场绩效基准”。

20世纪40~60年代,梅森的弟子贝恩在市场结构中首次引入“进入壁垒”的概念。

贝恩(1959)认为,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具有竞争性,应该主要看该行业市场结构是否高度集中,是否实际上由一个或几个寡头控制;另外还要看该行业的进入壁垒如何,是否太高而限制了新厂商的进入。

这就是从市场结构推断竞争效果的“结构—绩效”范式。

现代主流产业组织理论中流行的SCP三段论范式则是由谢勒在贝恩两段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谢勒在1970年出版了《产业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一书,吸收和发展了贝恩的观点,在研究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的基础上,加入宏观、微观环境的影响,总结了有关市场行为特别是价格形成、广告活动、研究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谢勒认为,市场结构首先决定市场行为,继而市场行为又决定市场绩效,从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

[2]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集中表现为“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范式。

2.新产业组织学派从1970年至今,形成了以突出理论研究为特征的所谓“新的产业组织理论”,其代表人物有考林、沃特森、鲍莫尔等人。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较之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有许多新颖独到之处:(1)强调市场行为而非哈佛学派那样强调市场结构,将市场结构视为内生变量,将市场的初始条件和市场行为视作外生变量,彼此之间不存在反馈线路,即由“结构主义”转向“行为主义”;(2)突破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单向、静态的研究框架,建立了双向的、动态的研究框架;(3)引入博弈论,用理论模型取代统计分析来研究企业行为。

新产业组织理论除了在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上对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有所突破以外,还对一些具体的产业组织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

例如,对社会福利问题的分析比较透彻、有所创新;将产品差别通过模型进一步细分为垂直产品差别和水平产品差别两种;用古诺的双头垄断模型重新考察了进入壁垒问题,认为已有企业所拥有的优势依赖于它们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且这种能力很大程度上与它们能承受的沉没成本密切相关;用博弈论研究不确定性问题以及不确定条件下厂商的竞争问题;提出了可竞争性理论。

(二)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学派1.芝加哥学派自60年代以来,SCP分析范式成为理论界和经济界讨论与批评的热点,以芝加哥大学教授施蒂格勒等人为代表的学者们,在对美国反垄断政策的分析和与哈佛学派的论战中,提出了自己的竞争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公共政策主张。

其代表人物施蒂格勒的主要贡献是:认为企业兼并的动因并不在于实现规模经济,只要没有显著的规模不经济,兼并仍会发生;提出了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论述了企业内部分工和社会分工的关系,解释了产业内的专业分工和垂直一体化现象;认为凡在长期竞争中得以生存的规模都是最佳规模;认为政府管制是主要的壁垒之一;创立了信息经济学理论,认为没有必要把完全信息作为实现竞争的必要条件,只要市场中厂商数目众多,就能达到最佳竞争程度。

在芝加哥学派中,德姆塞茨也对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他在1973年出版了《市场集中研究》一书,实证研究了获利能力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认为流行的“集中—合谋—垄断—利润”的寡头垄断理论忽视了实际的和潜在的市场进入问题。

他认为高利润反映的是优异的经济成效而不是垄断力量的实施。

[3]2.新制度学派第二支非主流的产业组织学派是新制度学派。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以科斯等人的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从制度角度研究经济问题的“新制度产业经济学”,也被称之为“后SCP流派”。

[4]新制度学派将制度视为经济活动的内生变量,将研究重点深入到企业内部,研究企业“黑箱”内部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

新制度学派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制度来降低交易费用,激励经济主体从事生产性活动,从而保障分工和合作的顺利进行,实现良好的市场绩效,促使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福利达到最优。

新制度学派运用传统的微观经济学来分析研究制度对市场绩效的影响,认为不同的制度下,市场结构各不相同,产权制度不同,交易成本也是有差别的,因而市场绩效也就不同了。

3.新奥地利学派产业组织的新奥地利学派是七十年代后期在与哈佛学派的争论中崛起的又一个颇具影响的产业组织理论学派。

新奥学派的理论基础是奈特式的不确定性概念。

新奥学派从不完全信息出发,把竞争性的市场过程理解为分散的知识、信息的发现和利用过程,认为市场不均衡就是因为存在着未被发现的信息或因信息不完全而造成决策失误所导致的利润机会的丧失。

新奥学派从主观主义的立场出发,把经济学看作是不同于自然科学的“人类行为科学”的一个领域。

其研究目标是从个人效用和行为到价格的非线性因果传递,而不是为人熟知的新古典主义数学函数的相互决定。

新奥学派与其它学派相比,有其独特的观点:认为唯一成为进入壁垒的是政府的进入管制政策和行政垄断;社会福利的提高源于生产效率(即新产品、技术的引入)而非哈佛学派强调的配置效率;竞争源于企业家的创业精神,产品差别化实际上是企业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

[5](三)对以上理论学派观点的简要评论哈佛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基本脉络是运用案例研究和计量分析来建立和验证SCP 范式,这三个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单向因果关系: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企业行为产生市场绩效。

其基本分析程序是按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公共政策展开的。

芝加哥学派的主要理论特点是: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用严格的经济理论进行分析,并强调对各种理论的经验证明;在理论上皈依新古典主义的经济理论,坚信瓦尔拉斯均衡以及标准的竞争理论仍是有效的,强调“结构—行为—绩效”三者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

该学派特别注重市场结构和效率的关系,而不象结构主义者那样只关心竞争的程度,故被理论界称为效率主义者。

新制度学派通过对企业行为的研究来考察市场和政府干预的作用,为企业行为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用另一种理论视角推动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新奥地利学派把企业合并看作是促进市场调整的一个手段,是淘汰低效率的企业的过程,这种分析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但其主张以完全自由的市场来获得充分的竞争,全面否定反垄断、管制政策的必要性,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极端自由主义的表现,这也是新奥地利学派的局限性。

可以说,自70年代以来,博弈论和产业经济学是相得益彰的。

今天,博弈理论已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标准分析工具和统一的方法论,博弈论已经基本上成为新产业组织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研究方法。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运用博弈论的最新成果,借助古诺均衡、纳什均衡、伯川德均衡等观念,通过潜在竞争者进入与不进入的比较分析,在研究企业竞争战略制度与行为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政府制定反垄断、保护竞争政策以及政策效果的分析提出了新的见解。

三、产业组织理论在我国的发展我国经济理论界对产业组织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初期受日本产业组织理论的影响较大。

从总体上说,在中国,产业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始于改革开放之后,与国际产业经济学主流接轨的产业经济学研究,至今不过十几年的时间。

中国的经济学者在借鉴世界各国产业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形成一些中国化的产业组织理论思想。

根据时代背景及研究特点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初;第二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第三阶段从2001年加入WTO到现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