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开发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型性设计各举一例。
浅谈机械设计的三种类型
比如方 便残 疾 人 出行用 的 拐杖 ,行 走 选 择 改 良已有 的产 品 ,根 据人 们 的 需要来 时是拐 杖 ,休 息 时能 拼成 椅 子 。再 比如 现 增添 或是变 换功 能等等 。
在 市面上 已经有 的U B S 分线器 ,一 头插在 电 三 、变型设 计 变 更产 品 的结构 配置 和 尺寸 由于 需要
l. . 研发 …………………………一
浅谈机 械 设计 的三种 类型
华北 电力大学机械 工程 系 赵 爱林
【 摘要】本文从概念和运 用方面论述 了机械设计 中的开发性设计 、适 应性设计 和变型设计 三种典型设计方法。又从社会 需求出发分析 了在 产品设计过 程中三种方
法的利弊和特点。最后提 出它们 是各有特 点、相辅相成的 ,是机械设计者们在设计过程 中应该特别注意 的。
原 理 方案 。往往 使用 一 种新 的物理 效 应来 上升 ,各 个 高校 也 更加 重视 学 生创 新 性能
例 如 ,北 方使 用 的收 割机 不适 合在 田
地 较 小 ,分布 不 集 中 的南方 使用 ,此 时 , 代 替 旧 的物 理效 应 ,使 机器 的工作 原 理发 力 的培养 ,可见 ,创 新 已经 被越 来 越 多 的
国的机 械创 新设计 定会更 上一层楼 。
二 、适应性设 计
再 比如 ,早 期 手 机 键 盘 是 九 个 数 字 键型 的 ,有 的厂 家推 出 电脑 键 盘型 的 ,再
指 的是在 总 的方 案原 理基 本 保持 不变 到现 在 的全触 屏 ,输 入 方式 的 改变 适应 了
的情 况 下 ,对 现有 产 品进 行局 部 更改 ,或 不 断变化 的市场 。还有 同种 产 品不 同材质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机电一体化系统常用的能源有电源、气压源和液压源。
★市场预测的方法主要有定期预测和定量预测。
★机电设计的质量管理主要体现在质量目标管理、实行可行性设计和进行手机质量评审★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一般由控制计算机、控制软件和硬件接口组成。
★在多级传动中,为了减小传动误差,传动比的分配应遵守先小后大原则。
★机电系统中,机械传动要满足伺服控制在精度、稳定性和快速响应性等方面的要求。
★影响系统传动精度的误差可分为传动误差和回程误差两种★对于线性控制系统,若要求在达到高精度的同时减小定位时间,则必须提高系统的固有频率。
提高固有频率和阻尼可以提高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液压系统的伺服控制元件主要有电液伺服阀和电液比例阀★典型开关量I/O模板的I/O电气接口的主要功能有滤波、电平变换、光电隔离和功率驱动。
★计算机的指令进行D/A转换后,需经过信号调理环节才能驱动执行机构。
★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基本转换电路组成。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参数主要有灵敏度、线性度、迟滞和重复精度。
★传感器输入特性的主要参数是输入阻抗或静态刚度。
★执行机构,选择较大传动比可使系统的相对阻尼系数增大,有利系统稳定。
★机电产品设计类型可分为开发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参数设计三类。
★当负载折算到电机轴上的惯量等于转子质量时,系统能达到惯性负载和驱动力矩的最佳匹配。
★步进电机的最大动态转矩小于最大静转矩,并随着脉冲频率的升高而降低。
(二)选择题★开放式体系结构中的VLSI是指(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以下移动电话不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
★数控机床需要进行抗干扰设计。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或频率响应函数)是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丝杠螺母机构在闭环外,所以它回程误差和传动误差都影响输出精度★闭环控制,齿轮减速器在前向通道,它回程误差不影响输出精度,但传动误差影响★步进电机转动后,其输出转矩所工作频率增高而下降★采用脉宽调制进行直流电动机调速驱动是,通过改变脉冲宽度来改变电枢贿赂的平均电压而实现机的平滑调速。
机电一体化课后考试题答案
1试说明较为人们所接受的“机电一体化”的含义。
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用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2机电一体化的目的是什么?是使系统(产品)高附加价值化,即多功能化、高效率化、高可靠化、省材料省能源化,并使产品结构向轻、薄、短、小巧化方向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生活的多样化需求和生产的省力化、自动化需求。
4工业三大要素指的是什么?物质、能量和信息5什么是机电互补法、融合法、组合法?机电互补法又称取代法。
该方法的特点是利用通用或专用电子部件取代传统机械产品(系统)中的复杂机械功能部件或功能子系统,以弥补其不足。
结合(融合)法:它是将各组成要素有机结合为一体构成专用或通用的功能部件(子系统),其要素之间机电参数的有机匹配比较充分。
组合法:它是将结合法制成的功能部件(子系统)、功能模块,像积木那样组合成各种机电一体化系统(品),故称组合法。
6开发性设计、变异性设计、适应性设计有何异同?开发性设计:它是没有参照产品的设计,仅仅是根据抽象的设计原理和要求,设计出在质量和性能方面满足目的要求的产品或系统。
变异性设计:它是在总的方案原理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现有产品进行局部更改,或用微电子技术代替原有的机械结构或为了进行微电子控制对机械结构进行局部适应性设计,以使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增加某些附加价值。
适应性设计:它是在设计方案和功能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现有产品的规格尺寸使之适应于量的方面有所变更的要求。
7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的设计流程(1) 根据目的功能确定产品规格、性能指标(2) 系统功能部件、功能要素的划分(3) 接口的设计(4) 综合评价(或整体评价)(5) 可靠性复查(6) 试制与调试8设计机械传动部件时,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常提出哪些要求及措施?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和工作稳定性,在设计中,常提出无间隙、低摩擦、低惯量精度、高刚度、高谐振频率、适当的阻尼比等要求。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习题答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习题答案【篇一:机电一体化课后答案】说明较为人们所接受的机电一体化的含义。
答:机电一体化乃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1-7.机电一体化系统由哪些基本要素组成?分别实现哪些功能?答:①.机电一体化系统由计算机、动力源、传感件、机构、执行元件系统五大要素组成。
②.对应的五大功能为:控制、动力、计测、构造、操作功能。
1-17.开发性设计、变异性设计、适应性设计有何异同?答:1、开发性设计是没有参照产品的设计,仅仅是根据抽象的设计原理要求,设计出在质量和性能方面满足目的要求的产品。
2、变异性设计是在设计方案和功能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现有产品的规格尺寸使之适应于量的方面有所变更的需求。
3、适应性设计是在总的设计方案、原理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现有产品进行局部更改,或用微电子技术代替原有的机械结构或为了进行微电子控制对机械结构进行局部适应性设计,以使产品在性能和质量上增加某些附加价值。
所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都是为了获得用来构成事物的有用信息。
1-20.简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并行工程、虚拟设计、快速响应设计、绿色设计、反求设计等的含义。
答:1、计算机辅助设计是设计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有力工具,用来设计一般机械产品的cad的研究成果。
2、并行工程是把产品的设计、制造及其相关过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综合协调的一种工作模式。
3、虚拟设计是虚拟环境中的产品模型,是现实世界中的产品在虚拟环境中的映像,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新一代计算机辅助设计。
4、快速响应设计是实现快速响应工程的重要环节,快速响应工程是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不断迅速开发适应市场的新系统,快速响应设计的关键是有效开发和利用各种系统信息资源。
5、绿色设计是从并行工程思想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概念。
绿色设计就是在新系统的开发阶段,就考虑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使用安全和人类健康等所产生的副作用。
产品结构设计开发流程概要
结构设计分为开发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型设计。
开发性设计(OEM):在工作原理、结构等完全未知的情况下,应用成熟的科学技术或经过实验证明是可行的新技术,设计出过去没有过的新型机械。
这是一种完全创新的设计。
适应性设计(ODM):在原理方案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对产品做局部的变更或设计一个新部件,使产品在质和量方面更能满足使用要求。
变型设计:在工作原理和功能结构都不变的情况下,变更现有产品的结果配置和尺寸,使之适应更多的容量要求。
这里的容量含义很广,如功率、转矩、加工对象的尺寸、速比范围等。
一、新产品立项阶段根据公司或客户提出项目设计要求,由开发部、销售部、品管部参与项目评审会议。
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及项目开发负责人,由项目开发负责人负责该项目的统筹工作,还要编写设计任务书、新产品成本预算表、设计开发计划任务书二、设计平面图(效果图)阶段1.确定开发项目后,由平面设计工程师在一周内完成平面设计效果图.2.由项目负责人召集会议,对效果图进行评审,包括:A.结构的可行性.B.包装方案.C.外观颜色的搭配.D.零件的材料要求.E.功能是否可行.F.特别注意对产品功能以及产品成本的影响.3、如评审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修改建议,重做效果图。
4、做好评审报告。
三、设计结构图阶段1.此阶段工作由结构工程师与电子工程师共同负责.2.结构工程师根据效果图,用PROE(或其它软件)设计结构图;如果有IGS 文件则可以直接导入,如没有则对应效果图做结构图,若在画图过程中发现在PROE上是不能做到,或是出不了模时应及时提出,看是否可以更改外观要求.普通的结构图必须在5天内完成,复杂的结构图必须在7天内完成.3.做结构图时要考虑以下问题:A.胶件的缩水问题;B.胶件出模具角度问题;C.生产装配的问题;D.零部件生产可行性,五金件尽量用现有的,标准的.E.装配间隙的问题(如喷油后,电镀后的装配问题)F设计结构时注意胶件尽量不要用行位出模.G包装保护.H.胶件的进胶问题.I.安全性的问题.4.如果结构涉及到五金模具方面,需考虑加工工艺的可行性,跟供认商沟通好,确认五金零件的加工可行性没有问题.5.做结构图时,必须将所有的零件按尺寸画好,在电脑上检查零件的互配性;不能贪一时的方便,导致有的装配冲突.6.此设计阶段结构工程师和电子工程师要有良好的沟通.保证功能的实现没有问题.机板的装配没有问题.7.做好结构图后,项目负责人召集品管\模房\电子组一起进行结构图评审,写好新产品评审报告.评审完成后安排手板制作,如需要供应商打样的零件,要打样回来准备做手板.8.产品结构设计应以"结构简单、装配容易"为原则.四、手板制作阶段1.提供3D图档(STP格式文件)给手板部做手板,项目工程师编写好“产品手板制作清单"交由主管审核经理批准后发给手板部做手板,确定手板的完成时间(常定为4-5天);如有特别难做的,可以延长到7 天。
[原创]产品开发设计的一般进程及各阶段的设计任务
产品开发设计的一般进程及各阶段的设计任务设计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基本活动之一,设计是复杂的思维过程,设计过程蕴含着创新和发明的机会。
设计的目的是将预定的目标,经过一系列规划与分析决策,产生一定的信息(文字、数据、图形),形成设计,并通过制造,使设计成为产品,造福人类。
设计过程是指明确设计任务到编制技术文件所进行的整个设计工作的流程。
一般来说,整个设计过程可分为明确设计任务要求、原理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四个主要阶段。
1.1产品设计的分类▲开发性设计:在工作原理、结构等完全未知的情况下,应用成熟的科学技术或经过实验证明是可行的新技术,设计出过去没有过的新型机械。
这是一种完全创新的设计。
适应性设计:在原理方案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对产品做局部的变更或设计一个新部件,使产品在质和量方面更能满足使用要求。
▲变型设计:在工作原理和功能结构都不变的情况下,变更现有产品的结果配置和尺寸,使之适应更多的容量要求。
这里的容量含义很广,如功率、转矩、加工对象的尺寸、速比范围等。
在产品设计中,开发性设计目前还占少数,为了充分发挥现有机械产品的潜力,适应性设计和变型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
但是作为一个设计人员,不论从事哪一类设计,都应该在创新上下功夫。
创新可以使开发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和变型设计别具一格,耳目一新。
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设计人员必须把新产品的开发放在重要位置上,使产品不断更新、技术储备不断增强,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2产品设计的一般进程产品设计的一般进程可分为产品规划、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和改进设计四个阶段。
下面介绍其各阶段的设计任务。
1.产品规划阶段在产品规划阶段的中心任务包括确定设计目的(需求分析、市场预测)和设计思想、可行性分析,确定设计参数及制约条件,最后给出详细的设计任务书(或要求表),作为设计、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产品开发是从需求识别开始的。
优秀的设计人员应该具有敏锐的预感能力,在市场竞争形势中,分析出社会的需要,并抢在市场需要前完成产品的开发和试制工作。
机械原理试题及答案(试卷 答案)
2013年机械原理自测题(一)一.判断题(正确的填写“T”,错误的填写“F”)(20分)1、根据渐开线性质,基圆内无渐开线,所以渐开线齿轮的齿根圆必须设计比基圆大。
( F )2、对心的曲柄滑块机构,其行程速比系数K一定等于一。
( T )3、在平面机构中,一个高副引入二个约束。
( F )4、在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若从动件运动规律不变,增大基圆半径,则压力角将减小( T )5、在铰链四杆机构中,只要满足杆长和条件,则该机构一定有曲柄存在。
( F )6、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的实际轮廓曲线是理论轮廓曲线的等距曲线。
( T )7、在机械运动中,总是有摩擦力存在,因此,机械功总有一部分消耗在克服摩擦力上。
( T )8、任何机构的从动件系统的自由度都等于零。
( T )9、一对直齿轮啮合传动,模数越大,重合度也越大。
( F )10、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若以曲柄为原动件时,机构会出现死点位置。
( F )二、填空题。
(10分)1、机器周期性速度波动采用(飞轮)调节,非周期性速度波动采用(调速器)调节。
2、对心曲柄滑块机构的极位夹角等于( 0 )所以(没有)急回特性。
3、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连续传动条件是(重合度大于或等于1 )。
4、用标准齿条形刀具加工标准齿轮产生根切的原因是(齿条形刀具齿顶线超过极限啮合点N1 )。
5、三角螺纹比矩形螺纹摩擦(大),故三角螺纹多应用(联接),矩形螺纹多用于(传递运动和动力)。
三、选择题(10分)1、齿轮渐开线在()上的压力角最小。
A )齿根圆; B)齿顶圆; C)分度圆; D)基圆。
2、静平衡的转子(①)是动平衡的。
动平衡的转子(②)是静平衡的。
①A)一定; B)不一定; C)一定不。
②A)一定; B)不一定: C)一定不。
3、满足正确啮合传动的一对直齿圆柱齿轮,当传动比不等于一时,他们的渐开线齿形是( )。
A )相同的;B )不相同的。
4、对于转速很高的凸轮机构,为了减小冲击和振动,从动件运动规律最好采用( )的运动规律。
机械结构设计
偏心夹紧示意图 1、工件 2、偏心轮 3、支承轴 4、基座
(2)自平衡 它是使正常载荷下的辅助效应同初始效应相反并达到 平衡或部分平衡状态,以克服不利影响。 (3)自保护(超载时) 如安全联轴器、摩擦离合器、带传动过载打滑等。
离心式调速器
1、 竖轴 2、重锤 3、滑套 4、杠杆 5、阀门
稳定性原理
衡量指标:
构件的可靠性、功能的可靠性、工作的安全性、环境安全性
直接安全技术
首先要确保构件的可靠性。(特定功能元件、冗余配置)
间接安全技术
主要采用防护系统和防护装置。
二、结构方案设计的原理
等强度原理 合理力流原理 变形协调原理 力平衡原理 任务分配原理 自补偿原理 稳定性原理 最小阻尼原理
V1,X1 1 F
F K V21 dt F0
0
t
V21
T
t 0
扭簧
T
ω2 2
2 V2
ω1 K
i
1 dF K dt
1 F2 K 2 K
V21 L
df dt
1
L V1 1
T K 21 dt T0
1T2 P 2 K
f
21
1 dF K dt
m
1 2 Li 2
等强度原理
利用等强度原理设计的结构,材料可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减轻 了重量、降低了成本。
增加约束变形附件的结构 1—主体构件 2—附助构件
合力力流原理
力在传递路线上形成力 线,这些力线汇成力流。 力流在构件中不会中断, 任一条力线都不会突然消失, 必然是从一处传入,从另一 处传出。 力流的另一个特性是倾向 于沿最短路线传递,从而在 最短路线附近力流密集,形 成高应力区。其它部位力流 稀疏。 当力流方向急剧转折时, 力流在转折处会过于密集, 从而引起应力集中,设计中 应在结构上采取相应措施, 使力流转向平缓。。
车辆机电一体化考试复习
第一章机电一体化技术导论1-1 试说明机电一体化的含义?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1-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组成、作用及其特点是什么?主要组成:控制器(计算机)、传感器、执行部件、动力源和机械本体。
机械本体:用于支撑和连接其它要素,并把这些要素合理地结合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
动力系统:按照系统控制要求,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能量和动力功能,去驱动执行机构工作已完成预定的主功能。
传感与检测系统:将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运行过程中所需的自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转换成可以测定的物理量,同时利用检测系统的功能对这些物理量进行测定,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运行控制所需的各种信息。
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根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接受传感与检测系统反馈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运算和决策,以对产品的运行施以按照要求的控制,实现控制功能。
执行部件:在控制信息的作用下完成要求的动作,实现产品的主功能。
作用:简化机械结构,提高精度;易于实现多功能和柔性自动化;产品开发周期缩短、竞争能力增强;生产方式向高柔性、综合自动化发民用工业;促进经营管理体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3 工业三要素是什么?物质,能量,信息。
1-4 传统机电产品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简化机械结构,提高精度;易于实现多功能和柔性自动化;产品开发周期缩短、竞争能力增强;生产方式向高柔性、综合自动化发民用工业;促进经营管理体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7 机电一体化的主要支撑技术有哪些,它们的作用如何?机械技术: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
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的主功能和构造功能,往往是以机械技术为主实现的。
传感检测技术:传感检测技术指与传感器及其信号检测装置相关的技术。
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传感器就像人体的感觉器官一样,将各种内、外部信息通过相应的信号检测装置感知并反馈给控制及信息处理装置,因此传感与检测是实现自动控制的关键环节。
产品设计的选择与其适应性、领先性、稳定性、持久性
工作场所高温和高寒天气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工作场所高温和高寒天气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摘要:工作场所高温和高寒天气给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产效率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需要建立健全的工作场所高温和高寒天气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
本文从加强政府监管、完善法律法规、促进工会组织参与、加强企业责任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工作场所高温和高寒天气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关键词:工作场所;高温和高寒天气;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一、引言工作场所高温和高寒天气是指工作地点的温度在一定的时间内超过了人体能适应的范围,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产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
工作场所高温和高寒天气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是在工作场所高温和高寒天气情况下,为了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权益不受侵害,促进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提高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措施。
二、工作场所高温和高寒天气劳动者所面临的问题1.健康问题:长时间在高温或高寒环境下工作,容易引发中暑、晕厥、脱水、心脏病等健康问题,危及劳动者的生命安全。
2.生产效率问题:高温和高寒天气会导致劳动者的体力和精力下降,工作效率低下,从而影响企业的生产和经济效益。
3.法律权益问题:一些企业在高温和高寒天气情况下,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不到位,违反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建立工作场所高温和高寒天气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的必要性1.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工作场所高温和高寒天气对劳动者健康有很大的威胁,建立工作场所高温和高寒天气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2.促进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提高。
工作场所高温和高寒天气对劳动者的体力和精力有很大的消耗,建立工作场所高温和高寒天气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可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3.维护社会稳定和劳资关系和谐。
工作场所高温和高寒天气容易引发劳资矛盾和纠纷,建立工作场所高温和高寒天气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可以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维护社会的稳定。
机电一体化课程重点[修改版]
第一篇:机电一体化课程重点机电一体化乃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系统由机械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动力系统、传感检测系统、执行元件系统五个子系统组成。
全闭环系统、半闭环系统。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特征是给机械添加了“头脑”。
机电一体化系统必须具有一下三个“目的功能”:1、变换功能;2、传递功能;3、储存功能。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考虑方法通常有:机电互补法、融合(结合)法和组合法。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类型大致有以下三种:1、开发性设计;2、适应性设计;3、变异性设计。
P13并行工程与串行工程的差异就在于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要按并行、交互、协调的工作模式进行系统设计,就是说,在设计过程中对系统生命周期内的各个阶段的要求要尽可能地同时进行交互式的协调。
丝杠螺母机构主要用来将旋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或直线运动变换为旋转运动。
丝杠螺母机构的基本传动形式有:1、螺母固定、丝杠转动并移动(获得较高的传动精度);2、丝杠转动、螺母移动(结构紧凑、丝杠刚性较好,适用于行程较大的场合。
常用!!!);3、螺母转动、丝杠移动;4、丝杠固定、螺母转动并移动。
滚珠丝杠副的螺纹滚道有单圆弧形和双圆弧形。
滚道型面与滚珠接触点的法线与丝杠轴向的垂线间的夹角α称接触角,一般为45°。
P26滚珠的循环方式有内循环和外循环两种。
外循环从结构上看有三种形式:1、螺旋槽式;2、插管式;3、端盖式。
基本导程Ph。
滚珠丝杠副在有负载时,滚珠与滚道面接触点处将产生弹性变形。
换向时,其轴向间隙会引起空回。
这种空回是非连续的,既影响传动精度,又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调整预紧的方法:1、双螺母螺纹预紧调整式;2、双螺母齿差预紧调整式;3、双螺母垫片预紧调整式;4、弹簧式自动调整预紧式;5、单螺母变位导程预紧式和单螺母滚珠过盈预紧式。
常用轴承的组合方式:1、单推—单推式;2、双推—双推式;3、双推—简支式;4、双推—自由式(轴向刚度和承载能力低)。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试题答案汇总(完整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考试资料1.机电一体化: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与控制功能上引进了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设备以以及软件等有机结合而成的系统的总称。
2.工业三大要素:物质、能量和信息3.机电一体化系统由机械系统、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动力系统、传感检测系统、执行元件系统等五个子系统构成。
4.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流程:(1)根据目的功能确定产品规格、性能指标(2)系统功能部件、功能要素的划分(3)接口的设计(4)综合评价(5)可靠性复查(6)试制与调试5.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考虑方法:(1)机电互补法:利用通用或专用电子部件取代传统机械产品中的复杂机械功能部件或功能子系统。
(2)结合法:将各组成要素有机结合为一体构成专用或通用的功能部件。
(3)组合法:将用结合法制成的功能部件、功能模块,像积木那样组合成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
6.机电一体化设计类型:(1)开发性设计:是没有产品的设计,仅仅是根据抽象的设计原理和要求,设计出在质量和性能方面满足目的要求的系统。
(2)适应性设计:是在总的方案原理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现有产品进行局部更改,或用微电子技术代替原有的机械机构或为了进行微电子控制对机械结构进行局部适应性设计,以使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增加某些附加价值。
(3)变异性设计:是在设计方案和功能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现有产品的规格尺寸使之适应于量的方面有所变更的要求。
7.机电一体化设计程序:(1)明确设计思想(2)分析综合要求(3)划分功能模块(4)决定性能参数(5)调研类似产品(6)拟定总体方案(7)方案对比定型(8)编写总体设计论证书8.设计准则:在保证目的功能要求与适当寿命的前提下不断降低成本。
9.设计规律:根据设计要求首先确定离散元素间的逻辑关系,然后研究其相互间的物理关系这样就可根据设计要求和手册确定其结构关系,最终完成全部设计工作。
10.绿色设计:在新产品的开发阶段,就考虑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使用安全和人类健康等所产生的副作用。
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1.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控制功能基础上引入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地结合所构成系统的总称。
2. 机电一体化一般包含: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两层含义。
3.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类:按机电结合程度分类:✍机械电子化产品✍机械与电子融合的产品。
4.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机械本体、检测传感部分、电子控制单元、执行器、动力源。
5. 执行元件: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主功能(三个目的功能):变换、传递、储存。
6. 机械本体(构造功能):机械本体包括机架、机械连接、机械传动等,它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起着支撑系统中其他功能单元、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作用。
7. 动力源(动力功能):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能量供应部分,其作用是按照系统控制要求,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使系统正常运行。
提供能量的方式包括电能、气能和液压能,以电能为主。
8. 传感检测单元(计测功能):对系统运行中所需要的本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进行检测。
9. 共性关键技术:机械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系统总体技术。
10. 广义的接口功能有两种:一种是输入/输出;另一种是变换、调整。
11.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的常用设计方法(三种)的区别:✍取代法(机电互补法):取代法就是用电气控制取代原系统中的机械控制机构。
✍整体设计法(融合法):将各构成要素有机结合为一体构成专用或者通用的功能部件(子系统),要素间的机电参数匹配比较充分。
✍组合法:选用各种标准功能模块组合设计成机电一体化系统。
12. 开发性设计、变异性设计、适应性设计有何异同:✍开发性设计:没有参照产品的设计,仅仅是根据抽象的设计原理和要求,设计出质量和性能方面满足目的要求的系统。
✍适应性设计(改进):是在总的方案原理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现有产品进行局部更改,或用微电子技术代替原有的机械结构,或为了微电子控制进行局部适应性设计,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机电一体化课后答案 (2)
机电一体化(第二版)课后答案第一章1-1.试说明较为人们所接受的机电一体化的含义。
答:机电一体化乃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1-7.机电一体化系统由哪些基本要素组成?分别实现哪些功能?答:①.机电一体化系统由计算机、动力源、传感件、机构、执行元件系统五大要素组成。
②.对应的五大功能为:控制、动力、计测、构造、操作功能。
1-17.开发性设计、变异性设计、适应性设计有何异同?答:1、开发性设计是没有参照产品的设计,仅仅是根据抽象的设计原理要求,设计出在质量和性能方面满足目的要求的产品。
2、变异性设计是在设计方案和功能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现有产品的规格尺寸使之适应于量的方面有所变更的需求。
3、适应性设计是在总的设计方案、原理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现有产品进行局部更改,或用微电子技术代替原有的机械结构或为了进行微电子控制对机械结构进行局部适应性设计,以使产品在性能和质量上增加某些附加价值。
所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都是为了获得用来构成事物的有用信息。
1-20.简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并行工程、虚拟设计、快速响应设计、绿色设计、反求设计等的含义。
答:1、计算机辅助设计是设计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有力工具,用来设计一般机械产品的CAD 的研究成果。
2、并行工程是把产品的设计、制造及其相关过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综合协调的一种工作模式。
3、虚拟设计是虚拟环境中的产品模型,是现实世界中的产品在虚拟环境中的映像,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新一代计算机辅助设计。
4、快速响应设计是实现快速响应工程的重要环节,快速响应工程是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不断迅速开发适应市场的新系统,快速响应设计的关键是有效开发和利用各种系统信息资源。
5、绿色设计是从并行工程思想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概念。
绿色设计就是在新系统的开发阶段,就考虑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使用安全和人类健康等所产生的副作用。
机电一体化课后答案
1-2、机电一体化的主要组成、作用及其特点是什么答:主要由机械本体、动力系统、传感与检测系统、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和执行装置等组成。
机械本体用于支撑和连接其他要素,并把这些要素合理的结合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
动力系统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能量和动力功能,驱动执行机构工作以完成预定的主功能。
传感与检测系统将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自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转换成可以测定的物理量,同时利用检测系统的功能对这些物理量进行测定,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运行控制所需的各种信息。
执行装置在控制信息的作用下完成要求的动作,实现产品的主功能。
1-3、工业三大要素是什么?答:物质、能量和信息。
1-4、传统机电产品与机电一体化产品主要区别是什么?答:传统的机电产品机械与电子系统相对独立,可以分别工作。
机电一体化产品是机械系统和微电子系统的有机结合,从而赋予其新的功能和性能的一种新产品,产品功能是由所有功能单元共同作用的结果。
1-5、试举几个日常生活中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自动洗衣机、空调、数码相机1-6、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答:①精度提高;②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提高;③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④调解和维护方便,使用性能改善;⑤具有复合功能,适用面广;⑥改善劳动条件,有利于自动化生产;⑦节约能源,减少耗材;⑧增强柔性。
1-7、机电一体化的主要支撑技术有哪些,它们的作用如何?答:1、传感测试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工作过程的各种参数、工作状态以及工作过程有关的相关信息都要通过传感器进行接收,并通过相应的信号检测装置进行测量,然后送入信息处理装置以及反馈给控制装置,以实现产品工作过程的自动控制。
2、信息处理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工作过程中,参与工作过程各种参数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有关的信息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输出和决策分析。
3、自动控制技术,主要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目标最佳化。
4、伺服驱动技术,5、接口技术,将各组成要素的输入/输出装置联系成一体的系统。
机电结构设计方法
它是在人的参与下,利用计算机系统对设计对象进行 最佳设计的一种方法。采用CAD可以快速地进行资料检索、 参数计算、确定结构和自动绘图等大量工作,并能对设计 方案进行实时修改,从而可以大大减轻人的设计工作量, 甚至可以完成人力所不及的工作。CAD 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缩短了产品的设计周期,有利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个 完备的CAD 系统是可以概括几乎全部的现代设计方法的。 因此,CAD 将受到机械设计行业极大的重视。
例如将工业机器人各自由度(伺服轴)的执行元件、 执行机构、检测传感元件和控制等组成机电一体化的功 能部件,可用于不同的关节,组成工业机器人的回转、 伸缩、俯仰等各种功能模块系列,从而组合成结构和用 途不同的工业机器人。
二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类型
设计类型分三种:
(1)开发性设计 (2)适应性设计 (3)变异性设计
二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类型
(3)变异性设计(变参数)
是在设计方案和功能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仅 改变现有产品的规格尺寸,使之适应于量的方 面有所变更的要求。
例如:由于传递扭矩或速比发生变换而重新 设计传动系统和结构尺寸的设计,就属于变异 性设计。
三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准则
设计准则:
在保证产品的功能、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前 提下,尽量降低成本。
即不要盲目追求“高、精、尖”,而是充 分分析用户需求,以最新的技术手段、最简单 的结构、最低的消耗,提供最满意的产品。
四、机电一体化系统 总体设计内容
➢ 总体设计规定了总的基本原理、原则和 布局,指导具体设计的进行。
➢ 总体设计主要内容有:
1. 系统原理方案的构思 2. 结构方案设计 3. 总体布局与环境设计 4. 主要参数及技术指标的确定 5. 总体方案的评价与决策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主观题复习提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主观题复习提纲•、填空题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法论。
2.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已不再局限于某一具体产品的范围,而是扩大到控制系统和被控制系统相结合的产品制造和过程控制的大系统,如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及各种工业过程控制系统。
3.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要求机电一体化系统能对输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即工业三大要素)进行某种处理。
4.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差别。
5.要从能量流、信息流及物质流的视角去分析机电一体化共性关键技术。
6.要从伺服控制系统稳、准、快的要求认识机电一体化共性关键技术。
7.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必须能顺利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与交换。
为此,各要素或各子系统连接处必须具备一定的联系条件”,这些联系条件称为接口。
8.丝杠螺母机构四种基本传动形式包括:螺母固定、丝杆转动并移动,丝杆固定、螺母转动并移动,丝杆转动、螺母移动和螺母转动、丝杆移动。
9.滑动导轨副常见的截面形状有三角形、矩形、燕尾形和圆形。
10.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机械系统要求是较高的定位精度和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11.传感器按其能量传递方式可分为(能量转换型(或发电型传感器))禾口(能量控制型(或参量型传感器))两种。
12.传感器按其输出信号的性质可分为(模拟式传感器)和(数学式传感器)。
13.传感器所测量的物理量基本上有两种形式,即(静态量)和(动态量),前者所表现的信号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或变化很缓慢,而后者所表现的信号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14.传感器频域动态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带宽频率、(工作频带)和(谐振频率)。
15.光电式角编码器按编码方式可分为(绝对式编码器)和(增量式编码器)两种。
16.根据对滑尺绕组供电方式的不同以及对输出信号的检测方式不同,感应同步器分为(鉴相型测量)和(鉴幅型测量)。
课后答案
第一章:1 试说明机电一体化的涵义。
2 什么是工业三大要素?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组成、作用是什么?4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要素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其主体和核心技术是什么?5 传统机电产品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主要区别是什么?6 机电一体化各要素及其与外界是通过什么连接的?有什么重要性?7 为什么说精密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8 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共性关键技术有那些?它们的作用如何?9 试举出几个机电一体化的家电产品。
10 试论述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1 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流程。
2 简述开发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型设计的异同?3 何谓概念设计?简述概念设计的具体设计步骤。
4 简述功能—行为—结构三者的关系。
5如何进行设计任务的抽象化,其作用是什么?6总功能为什么要分解,应如何进行分解?7什么是功能结构,三种基本结构形式是什么?7 何谓功能元,常用的基本功能元有哪些?8 举例说明什么是物理效应和功能载体?9 什么是艺术造型三要素?10 人机接口和机电接口各有哪些分类?并举例说明。
11 为什么要进行系统的评价?简述其步骤。
12 为什么要进行系统的决策?简述其步骤。
13 如何确定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14 常用的系统评价方法是什么?15 系统调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16 简述各种现代设计方法的内涵。
17 如何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可靠性设计?18 传统产品设计与绿色产品设计有何区别与联系?第三章:1 试对数控机床的主轴功能进行分解,列出其形态学矩阵。
2 试以一种你熟悉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为例,对其总功能进行分解。
第四章:1机电一体化的机械系统主要内容有哪些?2对机械传动机构的性能要求是什么?3常用无侧隙齿轮传动机构有哪几种?4滚珠丝杠副有哪些特点?5滚珠丝杠副常用的支承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6滚珠丝杠副为何要预紧?预紧力常为多少?7常用的直线运动导轨有哪些?8对机座机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9简述花岗岩的特点及应用?10 当工作台重量为400kg,夹具和工件重量为400kg,最大工作行程为1000mm,其它条件和4.5.2节相同时,试选择设计滚珠丝杠副。
机电一体化习题集和规范标准答案
<机电一体化复习题和答案>一.填空I. 通常一个较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包含:动力___________ 、执行器_____________ 、传感器、计算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五部分。
2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标主要有:线性度___________ 、灵敏度、迟滞度、分辨力______________ 和重复度_______________ 等。
3. 电感式位移传感器是通过检测电感量的变化来检测被测量的位移。
4. 滚珠丝杠副中采用双螺母是为了便于螺旋弧轴向_______________ 间隙的调整。
5. 在光栅式位移传感器中,莫尔条纹对光栅的栅距起到了放大作用。
6. 谐波齿轮传动的三个主要部件是:刚轮 ___________ 、柔轮和谐波发生器________ 。
7. 直流伺服电机的优点是稳定性好、可靠性好、响应速度快和扭矩大______________无刷直流伺服电动机的优点是无换向器、可控性好和稳定性好—等。
8.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与微电子的结合;10. 传感器的灵敏度反映了被测量的数值处在稳定状态时,输出量的变化量与输入量______ 的变化量的比值。
II. 电容式位移传感器是将被测物理量转换为电容变化的装置。
12. 滚珠丝杠副中滚珠的循环方式有内循环和外循环两种。
13. 测速发电机的负载电阻越大,其线性度越好。
14. 步进电机的步距角指在电脉冲 _______ 的作用下,电机转子转过的角位移。
15、直流伺服电机的机械特性指当电枢电压一定时,转矩与转速之间的关系;调节特性指在负载转矩一定时,电枢电压与转速之间的关系。
16、滚珠丝杆副中滚珠的循环方式有内循环和外循环两种17、在谐波齿轮传动中,若柔轮固定、谐波发生器主动、刚轮从动,则主、从动件转向_相同 ________ 。
18、传感器的迟滞特性是指输入量在增加和减少的过程中,同一输入量下其输出量的差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开发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型性设计各举一例。
开发性设计开发性设计:没有参照的产品设计,仅仅是根据抽象的设计原理和要求,设计出在质量和性能方面满足目的要求的产品或系统。
产品的工作原理,主体结构,所实现的功能,这三者中至少有一项是首创的才可以认定为开发性设计。
开发性设计的过程最复杂,创新性强。
举例电视的诞生,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在现代社会里,没有电视的生活已不可想象了。
各种型号、各种功能的黑白和彩色电视从一条条流水线上源源不断地流入世界各地的工厂、学校、医院和家庭,正在奇迹般地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形形色色的电视,把人们带进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奇妙世界。
俄裔德国科学家保尔·尼普可夫还在中学时代,就对电器非常感兴趣。
经过艰苦的努力,他发现,如果把影像分成单个像点,就极有可能把人或景物的影像传送到远方。
不久,一台叫作“电视望远镜”的仪器问世了。
这是一种光电机械扫描圆盘,世界电视史上的第一个专利。
专利中描述了电视工作的三个基本要素: 1.把图像分解成像素,逐个传输。
2.像素的传输逐行进行。
3.用画面传送运动过程时,许多画面快速逐一出现,在眼中这个过程融合为一。
这是以后所有电视技术发展的基础原理,甚至今天的电视仍然是按照这些基本原则工作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英国发明家约翰·贝尔德看到了关于尼普可夫圆盘的资料。
尼普可夫的天才设想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
1924年,一台凝聚着贝尔德的心血和汗水的电视机终于问世了。
这台电视利用尼普可夫原理,采用两个尼普可夫圆盘,首次在相距4英尺远的地方传送了一个十字剪影画。
经过不断地改进设备提高技术,贝尔德的电视效果越来越好,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随着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进,贝尔德电视的传送距离有了较大的改进,电视屏幕上也首次出现了色彩。
贝尔德本人则被后来的英国人尊称为电视之父。
几乎就在同时,德国科学家卡罗鲁斯也在电视研制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942年,卡罗鲁斯小组(包括两名科学家,一名机械师和一名木工),造出一台设备。
这台设备用两个直径为1米的尼普可夫圆盘作为发射和接收信号的两端,每个圆盘上有48个1.5毫米的小孔,能够扫描48行,用一个同步马达把两个圆盘连接起来,每秒钟同步转动10幅画面,图像投射到另一台接收机上。
他们称这台机器为大电视。
这台大电视的效果比贝尔德的电视要清晰许多。
但是,他们从未进行过公开表演,因而他们的发明鲜为人知。
不同国度的科学家几乎同时做出了类似发明,这充分说明了机械电视的发明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拥有创造力的一个见证。
1928年,“第五届德国广播博览会”在柏林隆重开幕了。
在这盛况空前的展示会中,最引人注目的新发明——电视机第一次作为公开产品展出了。
然而,不能否认,有线的机械电视传播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简直无法再现精细的画面。
因为只有几分之一的光线能透过尼普可夫圆盘的孔洞,为得到理想的光线,就必须增大孔洞,那样,画面将十分粗糙。
要想提高图像细部的清晰度,必须增加孔洞数目,但是,孔洞变小,能透过来的光线也微乎其微,图像也必将模糊不清。
机械电视的这一致命弱点困扰着人们。
人们试图寻找一种能同时提高电视的灵敏度和清晰度的新方法。
于是电子电视应运而生。
适应性设计适应性设计:指的是在总的方案原理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现有产品进行局部更改,或用微电子技术代替原有的机械结构或为了进行微电子控制对机械结构进行局部适应性设计,以使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增加某些附加值。
举例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玉米种植有以下几个特点:1、种植地块小,2、玉米种植行距不统一,3、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较高。
因此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的设计要求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不同。
应达到以下几点:1、设计的玉米收获机在作业、运输、卸粮过程中应十分灵活,适合小地块田间使用。
2、针对当前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的特点,开发的玉米收获机应尽量操作简便、维修方便,3、设计的玉米收获机应可进行不对行收获。
否则既影响收获质量又降低生产效率。
影响了农民购买玉米收割机的积极性。
4、设计的玉米收获机必须能收获高湿玉米(子粒含水率40%左右),果穗及子粒破碎率不得超过国家标准。
5、为防止霉变,收获的玉米穗中不得有过多的茎叶。
6、机组要有较好的强度和刚度,能适应恶劣的田间道路。
7、收获机能同时对秸秆进行高质量的还田处理。
8、机组有较高的使用可靠性。
我们知道,中国农民购买玉米收获机不仅仅是为了减少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挣钱,因此,设计出的玉米收获机,必须做到班次生产率高,使使用者有利可赚。
因此提高机具的适应性成为实现中国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技术关键。
1、确定合理的总体设计方案不同形式、不同用途的玉米收获机采用的配置不同。
通常玉米收获机由割台、升运器、果穗箱等部分组成。
总体设计时应特别注意整机的纵向、横向稳定性,传动系统的合理性以及操纵、运输的安全性。
例如,两行玉米收获机,收摘果穗及秸秆粉碎所需功率为26-32kw。
加上行走功耗6~8kw。
则N总=32+6=38kw。
考虑到升运、输送以及功率储备等因素,选用发动机功率为48kw发动机比较合适。
2、选择适当的摘穗机构摘穗装置是玉米收获机的心脏,对摘穗装置的要求是籽粒损失小、籽粒破碎率低、断茎秆少、有足够的摘穗能力。
我国大部分玉米品种茎秆平均直径为20毫米,果穗大端带苞叶直径为50毫米,以此为基数将摘穗板间隙设计为入口处28-40毫米可调,出口处22-25毫米可调。
正常情况下取中间值,为了减少对果穗的挤伤和减少断茎秆,摘穗板边缘设计成圆弧形。
总之,设计时根据不同的需求可采用不同形式的摘穗机构。
对于收获时子粒含水率低的地区建议使用龙爪型摘穗棍式,对于收获时子粒含水率高的地区可使用摘穗板式。
3、设计不对行收获割台目前玉米行距的不统一是影响玉米收获机应用推广的主要因素之一。
我国中部地区大部分采用的行距为400-600mm。
而河南等地采用的是大小垅,小垅距300mm,大垅距700mm。
山东部分地区的种植行距可达800 mm。
由于结构的原因,过去的玉米收获机只有玉米行距在600-700mm时才能正常收获。
不仅影响收获质量又大大降低生产效率。
因此设计不对行收获割台是提高玉米收获机适应性的重要方法。
2002年我国开发生产的玉米收获机有二十余种型号,其中不对行玉米收获机就有八种。
有中国收获总公司藁城分厂、山西信联集团的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有河北农哈哈机械有限公司、天津富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市金乐农业机械有限公司配套中拖(50-80马力)的背负式玉米收获机以及河北省宁晋县农机化所、河北省藁城县大农机械公司、河北邱县机械厂等生产厂家开发的配套小拖(15-25马力)的背负式玉米收获机(摘穗机)。
多行式不对行玉米收获机是用多于玉米行数的多组摘辊完成几行玉米的收割(如用六组摘辊完成三行玉米的收割)。
山西信联公司的玉米收获机采用这种机构。
拨禾链式不对行玉米收获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两条(三条)敞口型链条或胶带把一行或两行玉米收进一个摘穗机构内进行收获作业。
目前较多的厂家采用了这种机构,其优点是结构简单、重量轻、割台刚性好。
河北农哈哈机械厂、天津富康公司、北京金乐公司、中收藁城收割机厂的收获机都采用了此类结构。
为了保证喂入性能,农哈哈机械厂的4YB-3型玉米收获机还设计了拨禾轮,天津富康公司的收获机设计了中间扶禾杆。
变型性设计变型性设计:为适应新的需要对已有的机械作部分的修改或增删,从而发展出不同于标准型的变型产品。
举例燕化公司炼油厂100Y型油泵,原轴承箱压盖和转轴之间的密封结构为迷宫密封,在迷宫密封外加一防尘环,密封性能较差。
由于泵的转速较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轴承箱内的润滑油沿轴从端盖甩出,漏油现象非常普遍,造成轴承箱、联轴器及周围地面沾满油污,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同时造成不必要的润滑油浪费,又严重污染了生产环境,影响文明生产和企业的达标升级。
如果操作员不能及时发现,还有可能造成机泵的损坏。
因此,改进原油封结构,研制一种密封性能优良、使用寿命长的新型油封结构以取代原油封是非常必要的。
原密封结构存在的问题机泵运行中由于油位限制,螺母下端浸入油池中,把润滑油搅起,沿压盖内表面淌下,直接滴到旋转轴上,轴上积油很多,被旋转轴带动,油沿轴爬行,进入压盖与轴迷宫密封间隙,由于迷宫密封间隙较大,而且密封阻力较小,油一旦进入迷宫难以打回,因而不断沿轴外甩出,在轴端处形成积油,使迷宫和防尘环起不到密封作用,即发生漏油。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原油封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轴承锁紧螺母太大和迷宫密封间隙太大起不到有效的密封作用。
改进方案的论证及初步选择:新型防漏油结构应满足以下要求:首先要保证结合部分的密闭性。
同时,结构紧凑、系统简单、制造维修使用方便、成品低廉、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
针对漏油的主要原因,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改进,阻止漏油。
(1)、减少甩油量轴承锁紧螺母浸油深度(液面与锁紧螺母的相对距离)是影响甩油量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
减小螺母直径,可以减小浸油深度,减小搅油,从而减少落到轴上的油量,间接减少漏油量。
(2)、改进原油封结构对其结构分析,从密封原理角度讲可考虑填塞或阻塞、分隔、引出或注入和流阻、反输,以及这些方案组合等方法。
首先对分隔,可采取机械密封。
根据机械密封性能、适用范围、寿命来看,机械密封都能适用,但机械密封价格高,结构复杂,所需空间较大,拆装不便,不适于这种小空间结构。
其次考虑采用引出或注入方法,能够达到密封要求,但需要辅助装置,结构复杂,因而也不可取。
再有考虑采用填塞和阻塞的方法,由于要求较长的寿命,一些接触型密封如毡圈、档圈、密封圈、油封等与轴接触磨损,寿命有限,不适合高速长周期运转,而且易发生抱轴,因而排除。
最后考虑采用流阻或反输,或采用综合方案。
流阻是利用密封件狭窄间隙或曲折途径造成密封所需要的流体阻力。
反输是利用密封件对泄漏流体造成反压,使之部分平衡或完全平衡,将流体反输到上游,以达到密封的目的。
其特点是无机械摩擦,结构紧凑。
流体反输(也称动压)包括迷宫螺旋密封、动密封、螺旋密封等。
考虑空间狭小、寿命长、功耗小、结构简单、拆卸方便、价格低等要求,采用流阻或反输及其综合方案最优。
在流阻或反输方案中,螺旋密封最能综合满足上述要求,因此优先考虑螺旋密封。
鉴于离心密封可与其它密封配合使用,为保证密效果,选定螺旋密封与离心密封组合形式。
经过改造的油封,1998年4月,在酮苯车间泵305(型号为100Y -120×2)上进行了试运行,后又在泵430、泵351等机泵上进行了安装,经过四年多的运行,轴承箱压盖密封处无任何泄漏,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在此之前,原密封结构由于经常发生泄漏,司泵岗位操作员的工作量很大,在每小时的巡检中都要对机泵润滑油进行补充,而且还发生过两起因漏油造成的设备抱轴事故,造成生产的波动,由于漏油的普遍性也使现场卫生一直难以解决,给设备现场管理带来了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