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病例讨论

合集下载

2022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疗效分析(全文)

2022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疗效分析(全文)

2022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疗效仿析(全文)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是指非继发的,单独出现肠系膜上动脉的夹层。

是临床上一类罕见的急腹症,1947年国外Bauersfeld p检中第一次报道,该病的发病率尚未有文献报道,截止2007年全球的资料也仅为71例(1]。

但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血管CTA的广泛应用,真发现率不断上升,目前国内的病例报道数量已超过600例[2]。

但现阶段对于该病的认识及最佳治疗方案,国际上还未达成共识3,4]。

本文就我院收治的21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发病情况,期间行腔内介入治疗和保守治疗,通过症状及后期影像复查恢复情况作一总结回顾,以便为II笛床上对该疾病高更好的认识提供一个参考。

1资料与万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科自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入院时肠系膜上动脉CTA确诊的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共31例(冥中1例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本主且智、者中,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47~63岁,平均54.14岁。

||面床表现:所有意者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脐周压痛表现,无明显反跳痛及腹膜剌激征。

冥中21例患者伴有高血压病,3例发病时伴萄恶性呕吐症状,1例伴再腹腔干动脉瘤,1例入院时伴停止排气排便1天余。

表1治疗期间腹痛缓解时间及影像资料复查前后情况.黛蟹’自真应受压程夹层时司震票及,1d >7d狭窄狭窄闭塞分交票及票〈日万4〉到)%来票第1分及1,2及交给交倒数11 19 11 12 7 8 14 81.2保守治疗本组共13例行保守治疗,真中2例因反复尝试导丝均无法进入真腔,转保守治疗。

冥中11例患者入院前CTA检查资料发现夹层处真腔部分狭窄及受压,但血供仍存在,远端流出道通畅,入院前症状多为脐周不同程度压痛。

住院期间予以卧床休息,禁食,胃肠减压,同时控制血压(120/60mmHg )及心率(60-80次/分),待腹痛症状缓解,旺门排气后,适当予以流质饮食。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治分析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治分析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治分析李勇辉;姚陈;胡伟;殷恒讳;常光其【期刊名称】《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4(000)001【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 (ISMAD). Methods From June 2008 to June 2013, 12 patients with ISMAD were treated in our center, and all cases were diagnosed by 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or CT angiography (CTA).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cluded surgery, endovascular therapy,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nd observation. Results Two cases without ISMAD related abdominal pain were observed. Among 10 symptomatic patients, 5 underwent conservative treatment, 1 endovascular repair, 1 emergency exploratory laparotomy and secondary endovascular repair, 2 only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isis, 1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isis and then endovascular therapy. After management, abdominal pain relieved in different degrees. All cases were followed up with a time of 2~60 (mean, 16.8±12.3) months. During the follow-up, there was no recurrent abdominal pain, no dissection enlargement or thrombus increase of SMA. Stents were patent in cases underwent endovascular stenting. Conclusions Because of lack of manifestation specificity of ISMAD, the diagnosis needs to be confirmed by CT or CTA. Conservative treatmentappears to be feasible and effective. For those who still have abdominal pain, have a trend to suffer from the rupture of SMA or the mesenteric ischemia, if th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do not work,endovascular therapy will be performed in time.%目的: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的病例特点及诊治策略。

2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围手术期护理

2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围手术期护理

2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近段夹层腔内修复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围手术期护理。

方法:对采用血管腔内修复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2例患者,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及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实施术前护理措施,进行针对性的术后观察及护理。

结果:经过围手术期的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两例患者术后腹痛症状均可消失,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早期全面、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护理,准确、细致的术后观察及护理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及有价值的护理经验。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246-02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夹层系动脉腔内的血液渗入动脉壁中层与外层之间形成夹层血肿,沿动脉壁延伸剥离导致血管严重损害的一种急症[1],是临床上少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突发腹痛,是一种少见的极危重的急腹症。

现就我科收治的两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自我科一年来收治的两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均>50岁,有高血压病史及吸烟嗜好。

表现为突发上腹部疼痛、腹泻伴恶心、呕吐由急诊收入院。

入院后均经动脉造影及腹部CT增强扫描明确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1.2 治疗方法两例均行肠系膜上动脉近段夹层腔内修复及支架植入术,术后予抗凝、扩张血管及抗血小板治疗。

术后复查CT显示支架管腔通畅,只是远侧有部分分支狭窄。

两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2.护理2.1 术前常规护理2.1.1心理护理因患者起病突然,腹痛剧烈,对疾病知识不了解,缺乏思想准备,容易表现出紧张、恐惧、焦虑、抑郁及激动等情绪,故护士应从入院时就热情招待,安置患者,主动、热情、耐心与患者交谈,详细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过程、疾病转归及需要患者注意和配合的事项,安慰鼓励患者,使患者消除紧张焦虑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45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病例回顾性分析

45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病例回顾性分析

45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病例回顾性分析刘克伟;喻群力;李蕾;蒋凤娟;王文斌;林家湘;孙乐;王春香【摘要】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高危因素,评估其发病风险,寻找有价值的评估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ISMAD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生活习惯,CT检查结果及相关生化检查.结果饮酒、吸烟、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增粗、肠系膜周围脂肪密度增高、D-二聚体增高均是ISMAD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异常对ISMAD的预测的敏感性82.6%,特异性60.0%,如联合血浆D-二聚体,对诊断敏感性为73.9%,但特异性增高至70.0%,如合并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敏感性为78.3%,特异性为97.5%.结论腹痛患者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如CT有肠系膜动脉或脂肪组织密度异常,血浆D-二聚体有升高,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患者,需高度警惕ISMAD可能,建议尽早行腹腔CTA检查【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36【总页数】4页(P59-62)【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夹层;高危因素;发病风险;吸烟;饮酒;CT检查;血浆D-二聚体【作者】刘克伟;喻群力;李蕾;蒋凤娟;王文斌;林家湘;孙乐;王春香【作者单位】扬州大学附属江都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扬州 225001;扬州大学附属江都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扬州 225001;扬州大学附属江都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扬州 225001;扬州大学附属江都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扬州 225001;扬州大学附属江都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扬州 225001;扬州大学附属江都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扬州 225001;扬州大学附属江都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扬州 225001;扬州大学附属江都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扬州 225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2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olated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ISMAD)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内膜局部撕裂,受到血流冲击后内膜逐步剥离,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

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2例

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2例

Journal of 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2020Oct,Vol.34,No.5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20年第34卷第5期313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2例杨开来(中日友好B■院急诊科,北京100029)患者1.男性.41岁。

2020年5月22日因“上腹痛4h”急诊就诊。

患者4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突发上腹部疼痛.以上腹稍偏左为著,痛处大致固定,持续存在,伴恶心,自行催吐后疼痛缓解,饮水后疼痛再次出现,不伴腹泻、发热,无胸闷心慌气短。

入院査血常规:白细胞总数9.74x109/L,中性粒细胞总数7.88x109/L,N%80.9%,淋巴细胞百分数14.9%;凝血六项:D-Dimer0.99mg/L.PT12.8s。

既往高尿酸血症5年,高脂血症5年。

人院后急诊腹主动脉CTA报:肠系膜上动脉主干(空肠动脉发出后层面)至左、右结肠动脉主干见双腔影像.考虑动脉夹层形成(图1,见封三)。

诊断:(1)腹痛、肠系膜上动脉中远端夹层;(2)髙尿酸血症;(3)高脂血症。

入院后予禁食水,静脉营养及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血管外科会诊:腹痛症状基本缓解,可继续目前治疗,2周后复査CTA0患者治疗3d后症状好转,腹痛症状缓解,停抗凝Id后无不适主诉,准许出院,门诊复査。

出院医嘱:(1)心脏血管外科门诊随诊。

(2)休息,避免过度活动,流食。

(3)症状变化,及时就诊。

预后随访:电话随访患者,患者出院后一般情况好,良好控制血压后未再出现腹痛,定期门诊复査。

患者2,男性,50岁。

2020年5月24日因“上腹痛Id”急诊就诊。

患者Id前较多进食后出现腹痛,伴后腰部疼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无尿频、尿急、尿痛,我院急诊血常规白细胞总数9.74X107L,淋巴细胞总数0.62x109/L,N%86%,肌ffF72.7|imol/L,凝血六项:D-Dimer0.22mg/L,PT14s o既往高血压、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病史。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病例讨论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病例讨论

置管溶栓3天后造影
置管溶栓5天后造影
讨论
分型
❖ I型:假腔有近、远端破口 ❖ II型:假腔有近端破口,无远端
破口(IIa:真腔通畅; IIb:真 腔严重狭窄;IIc:真腔闭塞) ❖ III型:假腔内血栓形成并可见 溃疡样龛影由真腔突入假腔 (IIIa:真腔通畅; IIIb:真腔 严重狭窄; IIIc:真腔闭塞) ❖ IV型: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 (IVa:真腔通畅; IVb:真腔 严重狭窄; IVc:真腔闭塞) ❖ V型:夹层动脉瘤
病史
❖ 患者,男,46岁
❖ 因“上腹部疼痛1天”于2015-10-13 03:11急诊入院
体格检查
❖痛苦貌 ❖ 腹部压痛(+)反跳痛(-)
检查资料
❖ 血液学检查无异常
❖ 腹部CTA示肠系膜上动脉近端夹层,远端血栓形成
术前CTA检查
治疗前造影
导丝通过闭塞段
导丝通过后造影
板的时间及下一步的诊疗措施
谢 谢!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策略(最全版)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策略(最全版)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策略(最全版)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dissection of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ISMAD)是指不伴有胸腹主动脉夹层而仅发生于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MA ) 的夹层[1]。

该病为临床少见病,由Bauers-feld[2]于1947年首次报道,其发病率低,文献报道尸检发现率约为0.06[3]。

但其可以引起极为严重的后果,夹层进展可影响肠系膜上动脉血供,严重时导致肠系膜上动脉血供中断引起急性的肠缺血坏死。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的急性腹痛,以上腹及脐周多见,伴或不伴恶心,呕吐,血便等症。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其检出率不断增高。

自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治疗目前仍无明确而统一的治疗方案,其治疗方式有药物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4]。

现回顾性分析我中心收治的80例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及方法2012年2月-2017年3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SIDSMA患者共80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10例,男女比例7:1。

年龄34-74岁,平均年龄52.4岁,中位年龄52岁。

自发病到住院平均时间为4天,中位时间11.7天。

80例患者中有症状者75例,余5例为检查时发现,无临床症状。

75例症状性患者中,均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腹痛以脐周及上腹为主,其中14例患者伴恶心呕吐症状,4例患者伴血便症状,所有患者均无腹膜刺激征。

80例患者中33例(41.3%)有高血压病史,21(26.3%)例有长期吸烟史,23例(28.8%)有长期饮酒史,23例(28.8%)患者有程度不等的肝肾囊肿。

2.影像学诊断常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有:CTA、MRA及DSA,各有优劣势,其中以DSA为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性,一般仅需手术或CTA及MRA显示不清时考虑行DSA检查。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分型及治疗策略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分型及治疗策略

孤⽴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分型及治疗策略⽂章来源:《介⼊放射学杂志》,2019,28:701-705作者:倪国庆,苏浩波,陈国平,顾建平孤⽴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olated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ISMAD)是引发急腹症的⼀种较少见⾎管疾病。

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改进,该疾病越来越多见于临床报道,且主要集中于亚洲⼈群[1]。

⽬前有多种分型⽅法相继提出,以期指导治疗。

本⽂回顾国内外相关⽂献,对ISMAD分型⽅法及治疗策略作⼀综述。

1 ISMAD临床特点ISMAD发⽣率较低,中青年⼈群中多见。

根据⽂献报道,ISMAD在男性中发病率明显⾼于⼥性[2-4]。

发病原因较多,常见有⾼⾎压、吸烟、动脉粥样硬化、暴饮暴⾷、酗酒、⾎管壁发育不全、创伤及医源性⾎管损伤等。

ISMAD破⼝⼤多数起始于肠系膜上动脉(SMA)前壁凸出部分,距离SMA起始处1.5~3.0 cm,该部位异常⾎流动⼒学是其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

Wu等[5]通过对38例ISMAD患者和148例⾮ISMAD患者影像学资料对⽐分析,提出ISMAD发⽣与SMA、腹主动脉之间夹⾓呈正相关。

ISMAD临床症状常表现为突发腹部剧烈疼痛,伴或不伴呕吐和腹泻。

部分患者腹痛发⽣时间可精确⾄某⼀时间点,也有部分患者可⽆任何临床症状,在⽆意中发现。

该病最危险之处在于夹层破裂或肠管缺⾎坏死。

2 临床分型ISMAD治疗⽅案较多,⽬前尚⽆统⼀指南。

但结合影像学表现进⾏临床分型,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案,指导治疗。

Sakamoto等[6]率先于2007年根据ISMAD影像学特点和假腔通畅情况,提出ISMAD分型:Ⅰ型,假腔有⼊⼝和出⼝,⾎流通畅;Ⅱ型,假腔有⼊⼝⽆出⼝,呈囊袋状;Ⅲ型,假腔形成⾎栓,伴有龛影;Ⅳ型,假腔形成⾎栓,⽆龛影(图1)。

但该分型⽅法存在明显不⾜:仅反映假腔情况,未考虑真腔是否存在狭窄或闭塞,也未包括较常见的假性动脉瘤形成。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二例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二例

-病例报吿•_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二例袁俊华王志超高洁赵玉敏例1,患者男性,58岁,进食后突发性脐周及背部剧烈疼痛3心萬^^续性,伴有恶心、呕吐,进食后 加重。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余a体检:腹部〒软,上腹部持续性疼痛,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 未触及,肠鸣音3 ~ 5次/min,BP142/98 mm% (1 niraHg=0.133 kPa),P78 _室检查 sGHO6.2 ima〇l/L,TG1.32 iiHn〇]/L,HDL1.32 mniol/L, LDL3.6 .m iuol/L,GHJ .6.23 liimcil/L,心电,國 Jl|黎。

影像学裣查:128层増强CT示距肠系膜上动脉开口 19.3 mm处可见内膜瓣撕裂影,假腔长度为52. 8 mm,假腔内可见造影剂充填,其内未见血栓形成,近端有 假腔进口,远端未见出口,真腔明显狭窄,主动脉、双 肾动脉及腹腔干动脉未见异常(图1)。

图1病例1CT.示距勝系膜上动脉开H W-3 mm处_■见内 膜瓣撕裂鬱4假腔长度为52. 8 nrnv假腔内可風造影剂充填, 寒内;末见血栓形成,近鄭fr候腔进口,远竭未见.扭口:,真腔明 ■狭窄决动脉萊蕾动豚及腹腔千动脉未例2,患者女性,46岁,突发性上腹部疼痛1 h,呈持续性,无明显恶心呕吐体检:腹部平软,无明 显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2 ~3次/ min。

BP 160/110 mmH.g,P:60 次/ininh心电 部 分ST段改变。

实验室检查:G H3.78 mmol/L,TG 1.48 m m o l/L,HDL 1.04 n u n o l/L,LDL2. 65 m m〇]/L s _G_〇j_4.45 minol/l®. 1临床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OI:10. 3877/ema.i.:i s®. 2095-2015.2.017. 02- 009作者单位:463000河南杳驻马宿市第一人民縣院CT室通信律者:袁俊华>E_il:760766347_@.<^c_影像学检查:行:急诊主动脉C T A,128层C T示距肠 系膜上动脉开口 23.5 mm处可见内膜瓣撕裂影,假 腔长度为26 m in,假腔内可见造影剂充填,,其内未见 血栓形成,近端有假腔进远端可见出口丨,真腔轻 度狭窄》主动脉未见异常,右肾动脉起始处管壁未见 硬化斑块,管腔烏限性狭窄,狭窄程度约为90%,左 侧肾动脉未见异常,腹腔f动脉起始处动脉瘤形成 (图 2)。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诊治专家共识》(2021)要点汇总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诊治专家共识》(2021)要点汇总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诊治专家共识》(2021)要点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是指单纯发生于肠系膜上动脉(SMA)的夹层。

近年来,随着影像检查方法的进步与普及,越来越多的ISMAD 患者得到确诊。

一、流行病学特征既往认为 ISMAD 是一种罕见病,但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有关ISMAD的报道也逐渐增多,因此认为 ISMAD 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二、病因ISMAD的病因目前还不明确。

三、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虽然高达 86%~93% 的患者有临床症状,但缺乏特异度。

症状性的患者中,约91% 表现为腹痛,通常为突发中上腹疼痛,多为隐痛,少数可表现为剧痛;有些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血便等。

体检可无阳性体征,仅表现“症状与体征分离”的特点,重症患者可出现腹部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提示可能存在肠坏死。

实验室检查但特异度和灵敏度低,无临床诊断价值。

四、临床诊断ISMAD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彩色多谱勒血流图(CDFI)、CTA、DSA。

(一)CDFI适应证:(1)临床上怀疑为ISMAD患者的筛查;(2)ISMAD患者的随访。

CDFI可以观察病变的部位、程度、内膜片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由于超声造影可以显示更多细节,如假腔、破裂口等,因此,CDFI通常与超声造影联合应用。

当CDFI怀疑或诊断为ISMAD时,仍需进一步行CTA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CTA适应证:(1)临床上怀疑为ISMAD患者的筛查;(2)CDFI怀疑或诊断为ISMAD的患者;(3)ISMAD患者的随访。

CTA不但可以显示SMA病变,还可以观察腔其他脏器病变,因此,CTA最常用于ISMAD患者的筛查。

CTA的影像学特征有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

(三)DSA适应证:需要进行腔内治疗的患者,不推荐单纯用于该病的诊断和随访。

DSA不但可以显示假腔及其出入口、真腔的狭窄程度,还可以显示周围侧支循环情况,为进一步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提供参考。

主动脉夹层内科病例讨论

主动脉夹层内科病例讨论
15天, 嗜睡 , 胆红素169 umol/L 结合122 umol/L WBC11 ×109 HB 62g/L,PLT 186×1012 N 80% 乙肝小三阳 输血浓缩红细胞2U
主动脉夹层内科病例讨论
19/27
讨论2
嗜睡,嗜睡! 进行性贫血! 进行性胆红素升高!
原因?下一步诊治?
主动脉夹层内科病例讨论
主动脉夹层病例讨论
南昌大学第一从属医院心内科
主动脉夹层内科病例讨论
1/27
临床资料1
患者男性,52岁 腹痛、呕血、暗红色血便1天入院 中上腹连续性钝痛,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咖啡渣样胃 内容物,排暗红色血便。B超提醒“右肾小结石”,抑酸 治疗病情无好转. PE: T: 38.2℃,P 100次/分,R: 20次/分, BP:160/85mmHg, 皮肤粘膜无黄染,腹平软,无压痛及反 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正常。 B超: 脂肪肝,胆囊壁毛糙,脾胰回声均匀。
主动脉夹层内科病例讨论
11/27
肺炎?
女, 23岁。胸闷、气促、咳嗽1 周。
无显著诱因发病, 伴刺激性干咳, 平卧时加重, 无显著胸痛 当地医院X 线检验示双下肺感染并胸腔积液, 按肺炎治疗 效果欠佳。
既往无高血压等病史
体检: 血压左上肢144 /96 mmH g、右上肢130 /80 mmH g, 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呼吸音低。
主动脉夹层内科病例讨论
4/27
讨论1
还需完善哪些检验? 诊疗考虑什么?
主动脉夹层内科病例讨论
5/27
后续检验
第8天: MRI 提醒 主动脉夹层,破口于左锁骨下 动脉远端2cm左右,腹主动脉下方一破裂口, 左髂总动脉处见一出口。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术后肠梗阻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术后肠梗阻


博爱
严谨
病例 2
患者王X,男,53岁,干部 住院日期:2016-07-30 住院号:552622 主诉:反复腹痛、腹胀2个月,加重1天。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2月余因腹痛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给予支架置入治疗,症 状好转出院。出院后进少量流食,口服阿司匹林、波立 维、阿托伐他汀等药物。出院后一周进食后出现腹痛、
谢谢!
THANKS FOR YOUR LISTENING!
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
TIAN JIN SHI JI XIAN RENMIN YIYUAN
2016年09月02日

博爱
敬业 严谨
病例2
腹胀、恶心、呕吐,呕吐频繁,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含 胆汁,呕吐后腹痛减轻。来我院就诊,考虑“肠梗阻”, 经保守治疗好转。此后症状反复发作,患者不敢多进食, 逐渐消瘦,体重下降约20公斤。1天前进食后再次腹痛、 腹胀、伴恶心、呕吐,排气、排便不畅,无发热,为进 一步治疗再次入院。
治疗
治疗
治疗
治疗
• 术后给予禁食水、预防感染、静脉补液维持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营养支持治疗。
• 术后恢复顺利,10天后拆线出院。
总结
SMAD介入治疗术后肠梗阻的相关文献鲜有报道。
肠狭窄的发生原因、好发部位关、键狭窄词范围、手术时
间的

博爱
敬业 严谨
概述
目前治疗规范尚未明确,主要有3个方面: ①内科保守:适用于夹层无破裂出血、无肠道缺血坏死,症状稳定的
患者,措施包括禁食、肠外营养支持、镇痛、控制血压和心率、抗凝抗 血小板治疗、密切临床观察、定期CTA检查随访等,成功率约70%。
② 外科手术:主要针对动脉瘤破裂出血和(或)肠管缺血坏死,措施 包括动脉瘤切除联合肠系膜上动脉重建术、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搭桥术 、动脉瘤内膜切除术联合血管修复补片成形术、单纯肠切除术、胃网膜 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搭桥术以及取栓术等。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治:附1例报告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治:附1例报告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治:附1例报告发表时间:2016-05-23T11:28:35.26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1期作者:左军通讯作者:彭杏容[导读] 随州市曾都医院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临床较为罕见,临床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随州市曾都医院湖北随州 441300[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治策略。

方法:选择2013年5月31日于我院就诊的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敖某某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主诉腹胀、腹痛三天,休息不能缓解,活动后加重伴胸闷、胸痛、乏力、纳差一天,分析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并总结治疗策略及预后结局。

结果:患者以腹痛待查收治入院,初步诊断为腹痛原因(主动脉夹层瘤、肝胆病变、阑尾炎、急性冠脉综合症)待查,并行螺旋CT及彩色超声鉴别诊断;给予扩冠、营养心肌,抗炎支持对症常规治疗,后因患者因素及设备限制,要求患者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明确诊断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经严格控制血压,合理饮食,随访两年,未再发相关症状。

结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临床较为罕见,临床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应重点分析与临床不符合的辅检报告结果,力求正确地诊断结果,避免误诊、漏诊的发生。

关键词: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病历报告;诊治研究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是一种临床上较为罕见并且预后结局较差的疾病[1],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有关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治研究报道仍较少,并且临床对于该病的进展与转归研究尚未完全明确[2]。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上腹痛或者左上腹痛,常伴恶心、呕吐、腹泻、血便等症状,部分患者可有纳差、进餐后腹部饱胀疼痛、慢性肠绞痛等症状,极易与主动脉瘤、阑尾炎、肝胆病变等其他外科急腹症误诊[3]。

本例报告通过对我院收治的一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研究,总结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治策略。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的患者 。
3 讨

内科保 守治疗 包括 : 疾病 的急性 期 给予 卧床 , 同 时给 予禁 食 、 禁饮 、 止痛 , 合 并 高血 压 者严 格 控 制血 压 ; 根 据 胃肠 功 能恢 复 情况 , 进 食 流 质 或 软 食 。对 存在 高凝 状 态 的 患者 , 应 给 予 皮下 注 射 低 分子肝 素钙 抗 凝 治疗 。介 入 腔 内支架 治 疗 : 经内 科保守 治疗 失败 的患者 可 以采 取介 入腔 内支架 治
莲, 赵

( 南京 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 民医院 放射科 ,江苏 常州 , 2 1 3 0 0 3 )
自发性孤 立性 肠 系膜上 动 脉夹 层 ( S MA D) 是

疗, 介 入 腔 内支 架 治 疗 包 括 : 局部 灌 注扩 血管 药 物、 支架 置入 、 支架 置入联 合 弹簧圈栓 塞夹 层动 脉 瘤 。对 于置入 支架 治疗 的患 者 , 术后 给 予 抗 血小 板 治疗 : 阿 司匹林 1 0 0 mg / d ,至少半 年 , 氯 吡格 雷
2 0 1 6年第 2 0卷第 2 2期
实 用 临 床 医 药 杂 志
J o U ma 1 o f C l i n i c a l Me d i c i n e i n P ac r t i c e ・211 ・
自发 性 孤 立性 肠 系膜 上 动脉 夹 层 的治 疗 及 护 理体 会
及死 亡原 因。对于 不能进 行 门诊 随访 的患 者给 予
电话 随访 。
1 资料与方法
1 . 1一般 资料
选取 2 0 1 0年 1月 O 1 6年 6月 1 6例 自发 性
孤立性 S M A D患者 , 所有 患者均经腹 部增强 C T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9例临床护理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9例临床护理

行覆膜 支架腔 内隔绝 +弹簧圈栓塞 术, 术后 恢复 良好 , 腹 痛症状 消失 ; 其余 8例 腹部症 状 消失 出院。结论 : 对S I S MA D 患者 的护 理应注重心理护理及腹部 症状 的监 测, 减轻患者痛苦及 焦虑情 绪, 使其配合 治疗, 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现长期低热 , 很可能和移植物反应 、 瘤 腔 内血栓形 成后的 吸收
等相关 , 若体温不超过 3 8 . 5℃ , 可不做特殊处理 。
3 . 2 . 3 出院指导 嘱患者 低盐 、 低脂 饮食 , 严 格戒 烟 、 酒; 避
免情绪激动 、 剧烈活 动及重 体力劳 动 , 注意 劳逸结 合 ; 按 医嘱 坚持服药 , 控制血压 , 不擅 自调整药 量 , 教 会患者 自测心率 , 有 条件者可 自备血压计 , 定 时测量 , 若血 压控 制不佳 , 及 时 回院 复诊 , 遵 嘱调药 。因 T E V A R在 国内开展仅 1 0余年 , 对其 中远 期疗效仍不明朗 , 因此 , 术后要定 期复查 , 一般术 后 3个 月、 半
年、 1 年、 2年应定期 回院复查 。
参 考 文 献
3 . 2 . 1 一般护理
T E V A R术后 , 应常规 进行持 续心 电监护 ,
严密观察血压 、 心率及生命征情况 , 同时应 留置 导尿 , 记录 2 4 h 尿量 , 根据出量情况 , 评估补液。因患者术 中使用大量造影剂 ,
[ 1 ] S w e e W, D a k e M. E n d o v a s c u l a r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t h o r a c i c d i s —
s e c t i o n s [ J ] . C i r c u l a t i o n , 2 0 0 8 , 1 1 7 : 1 4 6 0—1 4 7 3 .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

鉴别诊断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症状与夹层动脉 瘤相似,但发病机制不同。夹层动脉 瘤是由于动脉内膜撕裂所致,而动脉 栓塞则是由于血栓形成所致。
其他腹部血管病变
如腹腔内其他血管的狭窄、闭塞或肿 瘤等,也可能引起类似的症状,需要 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PART 03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 的治疗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诊断过程
通过腹部血管造影检查,发现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瘤 体较小,未累及主干血管。
治疗方式
患者接受了保守治疗,包括控 制血压、疼痛治疗和定期随访
观察。
案例三:失败教训总结
患者情况
患者男性,62岁,因突发腹部剧 痛就诊,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夹
层动脉瘤。
症状表现
患者腹部剧痛呈持续性,伴有恶 心、呕吐、出汗等症状。
诊断过程
通过腹部血管造影检查,发现肠 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瘤体较
大,累及范围广。
案例三:失败教训总结
治疗方式:患者接受了手术治 疗,但术中出现大出血,导致 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 抢救无效死亡。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的分析,我 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 对于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 瘤的患者,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腹部血管造影等检 查手段明确诊断。
2023 WORK SUMMARY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 脉瘤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REPORTING
目录
•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概述 •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 •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 •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预防与护理 •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案例分析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四例的护理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四例的护理
本组患者 中 3例经过保守治疗 ,症状在 2 ̄5 d内缓 解或 消失 ,并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出院后长期 口服华法林 。1例患 者经 1周治疗症 状缓解不 明显 ,尤其进 食后腹 痛加剧 ,行 动 脉造影提示 夹层扩大 ,在 SMA夹层处植入 1枚支 架 ,经 动脉
造 影证 实支架 开通 良好 ,血流通畅 ,远端血管分支显影 良好 , 术后患者腹痛症状消失。出院后患者长期 口服阿司匹林 ,在随 访 期间无腹痛等不适。 3 护 理 3.1 心理护理 :SMA发病率低 ,往往突然发病 ,腹痛剧烈且病 情发展快 。患者往往缺乏思想准备 ,担心不能得到有效 的治疗 或者预后不 良,容易表现 出紧张 、恐惧 、焦虑 以及抑郁等情绪 , 从而不能很好地配合下一步治疗 。因此 ,护士应及时针对 患者 存在的不 良心理情绪进行心理疏导 ,此外 ,通过对患者进行疾 病相关 知识 的宣教 ,使其对疾病有正确 的认识 ,帮助其树立信 心 配 合 治疗 。 3.2 腹部症状 的观察及 护理 :严密 观察患者 的各 项生命体 征 ,由于本病容易出现肠 道的缺血坏死 ,凶此尤其应注意观察 腹部情况。在对患者腹部症状 的观察过程中 ,强调应是全方位 和动态的。主要包括动态 观察腹痛部位 、性质及伴随症状的变 化情况及趋势 ;有无腹胀及其变化规律等。在观察过程 中如果 出现腹痛症状加剧 、腹胀 、血便等情况往往提示患者 已经 出现 肠管坏死 ,需急诊手术治疗。由于本病有慢性肠缺血的可能 , 因此对患者进食后有无 出现餐后痛以及其 持续 时间、影响因 素等 同样是腹部 症状 的观察及护理中的重要内容 ,这为 医生 制定下一步治疗计划非常重要 。本组患者 中,大部分在观察过 程 中症状逐渐缓解并恢复正常生活。但有 1例症状缓解不明 显且 出现餐后痛 ,动脉造影提示夹层扩 大 ,最终置入 支架后患 者症状完全缓解 。 3.3 并 发症的观察 :患者 常规需要 使用抗凝 、抗血 小板等药 物 :如肝素 、低分子肝 素、肠溶阿司匹林 等。在治疗过程 中应注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6例临床诊治分析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6例临床诊治分析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9年3月 第5卷 第2期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 Vol.5, No.2, Mar 2019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pontaneous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dissection (SISMAD). Method The clinical data of 16 patients with SISMAD admitted to vascular surgery department of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 from May 2012 to May 2017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by abdomin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 Result 11 cases underwent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fter 1 week, the abdominal CTA showed that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MA) dissection was not aggravated, the blood flow in the lumen was smooth, and the symptoms were relieved. 5 cases underwent endovascular treatment, the success rate of surgical technique was 100%; after treatment, CTA showed that the SMA was enlarged and the blood flow was smooth, and the SMA branch vessels were well recovered. Conclusion Conservative treatment can achieve a feasibility therapeutic effect, can be the preferred management for SISMAD.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r surgery should be considered if the true lumen stenosis is severe, lesion involves the distal ileal artery, abdominal pain cannot be relieved or relapsed, or severe persistent intestinal ischemia occurs.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6例临床诊治分析韩道正 沈 超 周 云 吴 昊 王 燕 孙 蓬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江苏 扬州 225012摘要:目的 分析评估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 )患者的临床诊治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丝通过后造影
经导管推注20万单位尿激酶后造影
置管溶栓3天后造影
置管溶栓5天后造影
讨 论


I型:假腔有近、远端破口 II型:假腔有近端破口,无远端 破口(IIa:真腔通畅; IIb:真 腔严重狭窄;IIc:真腔闭塞) III型:假腔内血栓形成并可见 溃疡样龛影由真腔突入假腔 (IIIa:真腔通畅; IIIb:真腔 严重狭窄; IIIc:真腔闭塞) IV型: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 (IVa:真腔通畅; IVb:真腔 严重狭窄; IVc:真腔闭塞) V型:夹层动脉瘤
治 疗
讨论问题
患者抗血小板的时间及下一步的诊疗措施

谢!
病例讨论
徐医附院介入科 崔艳峰 庄步强


患者,男,46岁
因“上腹部疼痛1天”于2015-10-13 03:11急诊入院
体格检查
痛苦貌
腹部压痛(+)反跳痛(-)
检查资料
血液学检查无异常
腹部CTA示肠系膜上动脉近端夹层,远端血栓形成
术前CTA检查
治疗前造影
导丝通过闭塞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